敲竹唤龟补亏法

合集下载

内炼生精--敲竹唤龟法

内炼生精--敲竹唤龟法

内炼生精--敲竹唤龟法所谓的内炼生精,不同于手法剌激,重点在于剌激阴跷。

阴跷正是人体的生阳之处,生发元阳精气。

本法,正是要通过初步的打开阴跷,以达到“种阳”、“兴阳”的目的。

至于其它方面,请参看本人以前的文章《核心机密---生死窍》。

此法为武当龙门派天仙丹法体系里的铸剑诀内炼法四层功法的第一层功法。

我们这里采用的是“敲竹唤龟法”,此法对增强人的精力效果非常好。

但是一定一定要注意,通过此法修炼,激发精气之后,会感觉性欲增强,请注意节制,一定不可以纵欲,否则就和我们修炼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此法对于阳萎或者年老之人精力不济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姿势:自然盘坐,双手可以自然抚于膝上,全身放松,脊椎中正,舒适为准,但不能弯腰驼背,也可不可以故意昂首挺胸。

心法:吸气,观想将体外的自然界存在的精气通过两鼻孔吸入到祖窍(眉心),再到上丹田,形成一滴清凉的甘露(像水滴一样),呼气,观想清凉的甘露沿中脉滴下“敲打”到会阴穴垂直往上约一寸到一寸二分处的地方----阴跷(也叫虚危穴,在体内中脉上,而不是在体表的任脉上,这点请注意)。

这个过程就像屋檐上的水滴到地上,水滴到地上有“敲打”“震动”的意味在里边,水滴打到地面四面溅射散开(最好实际去看看水滴到地上的情形)。

如此反复,一吸一呼,运行心法。

收功:不想练了,双手握固,意念全身毛孔关闭,全身真气灵气收归丹田。

然后练练养生导引法。

(本功为男性专用,女性不练本功。

)说明:1、修炼本功也可以躺着练,以你认为舒适自然的姿势睡卧来练。

躺着练的话可以不需要收功,练到直接入睡。

2、不要太过着意于呼吸,呼吸只是一种配合,配合观想方便,同时也是把握一个度,用呼吸来把握这个度。

呼吸以自然舒适的呼吸为准,不要故意的探制呼吸的快慢,顺其自然。

慢慢练着练着,呼吸就会自然的变得细缓匀长。

3、此法可以激发人体内的性能量,也就是生命能量,促使体内生精。

修炼本功七天以上,可能会欲望增强,房事能力增强,请注意一定要学会控制,有所节制。

补亏正法

补亏正法

补亏正法心气密旨诀中诀云: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过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

其法於入手设一净室,上下置木板(防湿气蒸入),室中明暗适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防外感也),窗闼开闭,占验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云开日丽、月白风清则开)。

置坚木榻於室中(因榻不坚,体转闻声则伤神),榻上铺毡毯,加软厚垫褥,务令两腿足骨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

随时(若饱食后,须缓行二、三百步后方坐)解带宽衣,作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殊印,坐定。

坐定之后,身心两松,口勿遽闭,使呼吸自然出入三、五分钟,以呼出粗气,转入细静。

次乃闭口,将心松放,至大周法界,微住。

随即徐徐收返散外神明,摄至心窝下面两乳肋人字骨下软陷处之绛宫穴(医书名膻中),令凝定。

俟万缘澄寂,心性溶和,然后合目(半闭亦可),瞩视鼻梁中间,略下即是鼻准,用意将眼光交合一处;或眼光随意行,微微向内返照,凝视两目中之山根,於此收拾念头,身心安和。

次再移入两眉中心上三分之天目(乃聚火之所),所谓返炼五行,逆施造化也。

待凝定不散,杂念不起,复以意上移至头额正顶前七分之乾元宫,微停;又上移至囟门,上接天罡(透顶而上,直冲霄汉,日月星辰,犹在其下),罡光照注,即倒转玉枕(玉枕乃脑后骨也),直注入夹脊、膏肓中(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

左右有两穴,左名膏,右名肓)。

到此,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专注於此,勿令念起他散,每日以一、二小时为度。

此为第一步。

如上每日数度行功,大概壮者不过数日,衰者不及十日,必感夹脊中间热如火炽,且加胀痛;既见此候,即以意将夹脊炽火,送入两肾,即觉两肾辘辘,跳动不已,乘时以意由两肾中心送入阴蹻穴,此穴在前后阴之间,上入肉一寸二分之肉茎尽根处。

医书名海地穴,《道藏》名三叉路水口。

此谓建筑玄关基础之地。

行功至此,觉其中掣掣跳动,我祗毫不着意,但觉浑身通泰,心迷如醉,遍体脉络活动融和,如沐浴,如坐春风。

“鼓琴招凤”与“敲竹唤龟”───介绍适于“已婚漏体”练习的两种功法

“鼓琴招凤”与“敲竹唤龟”───介绍适于“已婚漏体”练习的两种功法

“鼓琴招凤”与“敲竹唤龟”───介绍适于“已婚漏体”练习的两种功法这是近代“老庚子”养生学大师张执阳发明的两部新功法。

张执阳发现,练功欲求上进,首先碰上补漏难,筑基更难;进入小周天,虽能运行经络窍道,或已得性命会合。

但性命会合后,难免不遇阴极阳应生而不生,以致虽有九万鹏程,但由于阳不能生则北溟之鲲不能化而为鹏;即使幸得小周天运行,上达挟脊后,若遇冬不藏精,必就升化失常,或如“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仍不能实现飞跃。

凡此三者,每多为已婚者前进的障碍。

张执阳有鉴于此而发明鼓琴招凤、敲竹唤龟两部新功法,籍以弥补传统旧法之不足。

张只单传王慧清一人,王再传共五人。

我因邻近,有幸得师侍其三。

三人先是旧功法三流派,各有师承,受传新法后三人同心开普渡,乃集新旧之大成,以新法为先天理气功,旧法为后天形气功,仍并为九层次传。

“鼓琴招凤”──人工采氧补漏法鼓琴招凤之名,乃宗于传统归类比喻。

所谓“鼓琴”,就是用自身“橐龠”(注:古代冶炼鼓风用的器具。

橐是鼓风器,龠是送风的管子。

)即鼻与息,鼓中空如琴的鼻准──祖脉。

招:采取。

凤:太虚真气、先天祖炁,无疑就是现代说的氧气。

当时不知其名而强名。

推陈出新,暂叫人工采氧。

以其有补漏作用可补旧法之不足,故加补漏二字,共成人工采氧补漏法。

补漏筑基是已婚“漏体”从事练内功,欲上进到“小周天”运行的第一阶段──性命会合的必经过程。

也就是凭筑就的“基”、丹的阴性雏型,即离中真阴、性命的性,从事运行。

张执阳实践中发现,多数人就因不能补漏筑基而徘徊,不能逾越这个“铁门坎”之障。

当然,只要持之以恒,即使初功,仍可使气脉常通,生机旺盛,而得健康长寿。

张为了弥补旧法自立更生之不足,终于有上述发明。

补漏筑基除节流或说是节漏外,还要强调开源。

生活营养,练功促进便是开源。

但欲达到高级的、最终的目的,不仅一切有为法(包括所有外功)不行,即使内功旧法除未婚体健青壮外,已婚漏体也很难!难就难在边补边漏,或补少漏多,直至补不胜补而告终。

鼓琴招凤与敲竹唤龟

鼓琴招凤与敲竹唤龟

鼓琴招凤与敲竹唤龟梅自强老中医业医之余研习传统养生内功已有五十多年,梅老师承重庆香元山张执阳的再传弟子,并与气功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气功理论上有比较系统的和独到的见解。

这里介绍的《鼓琴招凤,敲竹唤龟》则是他的师祖张执阳创编的功法,适宜于“已婚漏体”者,实际上是针对小周运行后.久练无进境者。

“鼓琴招凤”——人工采氧补漏法鼓琴招凤之名,乃宗于传统归类比喻。

所谓“鼓琴”,就是用自身“橐业” (注:古代冶炼鼓风用的器具。

橐是鼓风器,龠是送风的管子。

)即鼻与息,鼓中空如琴的鼻准—祖脉。

招:采取。

凤3:太虚真气、先天祖炁。

无疑就是现代说的氧气。

当时不知其名而强名。

推陈出新.暂叫人工采氧。

以其有补漏作用可补旧法之不足,故加补漏二字,共成人工采氧补漏法。

补漏筑基是已婚“漏体”从事练内功,欲上进到“小周天”运行的第一阶段——性命会合的必经过程。

也就是凭筑就的“基”丹的阴性雏型,即离中真阴、性命的性.从事运行。

张执阳实践中发现,多数人就因不能补漏筑基而徘徊,不能逾越这个“铁门槛”之障。

当然只要持之以恒,即使初功,仍可使气脉常通,生机旺盛,而得健康长寿。

张为了弥补旧法自力更生之不足,终于有上述发明。

补漏筑基除节流或节漏外,还要强调开源。

生活营养,练功促进便是开源。

但欲达到高级的、最终的目的,不仅一切有为法(包括所有外功)不行,即使内功旧法除未婚体健青壮外,已婚漏体也很难!难就难在边补边漏,或补少漏多,直至补不胜补而告终。

故传诵着“学道如牛毛,成道入兔耳”谚语。

问题就出在补漏。

张执阳刻意从开源中解决这问题,研究发现:(1)内功门径一锹,不但具有广泛联系包括腧穴关窍在内的经络通道,强化体内机能的作用,还具有采纳和输布“外药”的祖窍实质,故新法直名“祖窍”;(2)督脉末端的鼻准,既根本于督脉,联系着“三关”,更对外接触,具有对外采纳,对内输送与遥感(另部敲竹唤龟新功法即利用)的祖脉功能,故新功法直以鼻准为祖脉;(3)鼻柱中空上浮,连接在祖窍与祖脉之间,类似浮桥,故新功法以鼻柱为“藤桥”;(4)鼻腔与呼吸直如“橐龠”(风箱)存在吾身,可利用以鼓输外药与内在精阳之气以强化性命;(5)张执阳在当时(200年前)便发现,有污染的环境与空气,会影响太虚真气的质与量。

敲竹唤龟补亏法

敲竹唤龟补亏法

敲竹唤龟补‎亏法此为道家漏‎体补亏传统‎秘法。

一般人到中‎年,精气大半泄‎漏,甚至造成肾‎亏,体质下降,以致修炼中‎元气不足,难以达到功‎法要求的效‎果。

为此,道家运用“敲竹唤龟”之法,作为练功辅‎助,可以较快补‎回体漏所造‎成的损失,恢复并增强‎肾功能,达到采药结‎丹的要求。

所谓“竹”,即指督脉脊‎柱,如竹节一般‎连接;而“龟”,即指男性生‎殖器官。

故曰“敲竹唤龟”。

其法如下:1、采用盘坐式‎,手结子午连‎环诀印(左手大指,捏定中指。

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

(左手拇指掐‎本手中指尖‎为午诀。

右手拇指从‎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无‎名指指根处‎为子诀,其余四指合‎抱在外),具体参照“通用形法”。

2、如一转心法‎起式,两眼平视前‎方,再把目光慢‎慢收回。

然后二目轻‎闭,上注天目,似有朗月生‎辉。

用意不用力‎、似观非观片‎刻。

3、用心意将神‎光随吸气从‎山根经泥丸‎沿髓腔缓缓‎而下从夹脊‎进入下窍气‎穴,意念神光一‎路照亮,要注意“神光”来自于“意念”,意念与吸气‎要同步,至下窍气穴‎稍停动一下‎,意注气穴;接着呼气,随意念缓缓‎上升至“上窍”心位,即心窝内部‎,丹经名为“绛宫”,静静意守涵‎养。

4、至绛宫部位‎微微发热(如不发热,可行“龙虎交会”之法,以尽快激活‎气机),心意平静、无杂念时,将神意引至‎虚空太极,即眼前天人‎合一后的混‎沌状态,静守,乃至虚空产‎生发白或光‎亮之象。

5、以意领气,用心意将神‎光随吸气从‎两眼之间的‎“山根”经泥丸沿脊‎柱髓腔缓缓‎而下,直到对应于‎“黄堂”的脊椎部位‎(夹脊双关)。

黄堂即后心‎部位,守住其后面‎的如竹节一‎般的脊椎间‎,即夹脊关,俗称“竹关”。

静静守住,心无杂念,直至此处发‎热,甚至会有轻‎微灼痛之感‎。

具有气功基‎础者,很快会产生‎发热气感。

毫无气功基‎础且亏损严‎重者,此步练习少‎则一周,多则两周时‎间,即可产生气‎感。

6、当竹关处有‎热感产生后‎,以意领气,顺脊柱往下‎到腰部(命门穴),再静守此处‎。

漏体补亏法

漏体补亏法

漏体补亏法平常之人,因为结婚生育的缘故,有夫妻生活。

自身的精气便会走泄,这在丹道里叫“下漏”;还有“上漏”,是因为在社会中要求生存,操心、工作、子女、竞争等等许多问题。

加上七情六欲作怪,情绪的波动,都会耗费我们的心力与脑力;这样“上下齐漏”,到了四十来岁的时候,人体的精气便耗散了大半。

这时如果直接采用常规的守窍采药的方法,来修练丹道,便很难在下丹田里聚起足够的“药物”(即丹),这样便不能进入后面的采药结丹的更高层次的修练,所以先要补足耗损的元精元气。

这一补亏方法,华山派里面把它叫作“敲竹唤龟”。

这里竹指督脉脊柱,其开头如竹一节一节。

“龟”指男性生殖器官,即通过气注督脉脊柱的方法,来强化人体元精元气,使已虚衰的精气重又旺盛,使原已软弱不举的生殖器官,重又焕发生机,为丹道进一步修持奠定基础。

其法如下:1、姿势初期以盘坐为好。

手结“子午连环诀(以左手拇指尖掐左手中指尖午位,手握空拳,右手拇指插入左手拇指与中指所构成的圆环中,并用右拇指尖轻掐左手无名指指根子位,其作四指并拢,抱住左手)”。

其余意念目光,姿势之调整参看第一步修心止念法。

2、呼吸:深长匀缓之自然呼吸。

3、意念:两眼平视前方,再把目光慢慢收回。

返观内照体内,目光从体腔内一直向下看,一直看到腹中下心窝处“绛宫”,静静意守绛宫。

当感觉到自己身心宁静时,再把目光与意念移回到“天目”穴外。

静守一会儿(不可追求天目处气感光感,一切任其自然),等到意念专一,没有杂念时,再以意念似领一股气一样,由额前至头顶百会,再沿督脉下行,下行速度要慢,直到背柱后面正对中脘处的“竹关”窍处(此窍非常规穴位,在经络书中没有)。

静静守在这里,必须要心无杂念,慢慢地此处会生热,甚至有轻微的疼痛之感,练到有弱热感时,再往下练。

(这一步功夫大约要练7——15天左右)。

等“竹关”处有热感产生以后,以意领这股热气沿脊柱向下一直到腰部命门穴处(丹道中称为夹脊)则命门处也会发热;夹脊发热之后,再用意念分领两股气到命门两侧肾处,则感觉两腰之中也有热感而且会有一种跳动的感觉。

补亏法(南老师传授 朱穗生整理)

补亏法(南老师传授 朱穗生整理)

明点再沿着后脑进入脊椎骨,由头顶一直顺沿着脊椎骨部位缓慢下行,所经之处用眼识和意识上接此光,来配合此明点之运行。明点经由脊椎底部而至会阴穴(肛门前二指处)向上到达丹田(脐下三指处),再由丹田分为两个发光之明点,由髋骨同时进入左右二大腿腿骨,所经之处,骨头也一节一节地发出白色的亮光,直至双膝。若膝盖有病痛的,可以让明点在膝盖多待一会儿。
补亏法(南老师传授 朱穗生整理)
谁啊 发表于2009年05月21日 08:00 阅读(1020) 评论(6)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补亏法(南老师传授 朱穗生整理)
有一个方法非常好,是有为法,密宗与道家都有这个修法,而道家此法似乎较密宗及瑜伽术更为完备。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称接命法。
行功之后,精神充沛了,身体自然直起来,再将身体空掉,不理它了,保持一念清净,清清楚楚。
原理与说明:
道家所谓的还精补脑、长生不老,一般都以为生命最重要的精,是在下丹田部份(男性)或子宫部份(女性),其实,最重要处在前、后脑之间,称之为“间脑”,年老精神衰弱,则间脑萎缩,脑下垂体(注一)分泌不足。此“补亏法”是直接由上面补它,使脑下垂体刺激生命机能,恢复灵力,使萎缩的间脑恢复功能,生命能即可自我充实,且对百病的治疗均具功效。故中年人施行此法,六、七天之间阳气即可充沛,生命力迅速充实。老年人练习此法,时间需要长些,有病的人亦然。
如果练法导致任何身体不适,可能练法有误,则应停止练功,应向善知识请教,不要盲修瞎练。注意练功期间每餐少吃,多次分食较好,能够素食更佳;饭后须过一小时练功为宜;孕妇、大手术初愈等等特殊病症者,不宜练此功法,待身体恢复较平稳以后,方可锻炼。
注一:脑下垂体(Pituitary Gland)位于脑底部的中央位置,在蝶骨(sphenoid bone)中的蝶鞍(sella turcica)内,它的上方有视神经经过,两侧被海绵静脉窦(cavernous sinus)所包围,它的底部为蝶窦(sphenoid sinus)及鼻咽(nasopharynx)。整个脑下垂体大小约1.3x0.9x0.6公分,重量约0.6克,可分为脑下垂体前叶、脑下垂体后叶,其中前叶约80%,后叶约20%。

道家动功原理第五讲●补亏泻盈--武当道家养生网(精)

道家动功原理第五讲●补亏泻盈--武当道家养生网(精)

道家动功原理第五讲●补亏泻盈-- >> 武当道家养生网我们现代人,随着科学的发展,对大自然和人自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但这种深入的认识却越来越证实了古人所谓“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这个“天人合一”的道理。

用现代人的话说,天与人是一个全息体,相互存在着系统、信息、控制之相连关系。

但是,人与天地的变化都是遵从于自然规律的,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关于天道自然的运动规律,《道德经》有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就是说,天地的运动规律,须遵道而行。

而这个运行的道,就是始终要保持平衡,因而才能长久。

在天道运化中,如果一旦出现不平衡,它就会自我调整。

这个调整的方式方法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削弱过于盈满的,弥补亏欠不足的。

例如,人类经常感受到的地球上的台风、海啸、地震等现象,对人类来说可能是大灾难,而在地球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自我调节。

喜玛拉雅山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垮塌,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地下的石油被抽完了,那块地方迟早会发生地陷。

自然界自我调节有大调有小调,有重调有微调。

大调重调是对严重失衡采取的抢救措施,小调微调则是对正常的运化功能之体现。

总之,自然界对自身的调节出自自然的本能。

因自然于有补亏泻盈的方法进行调节,不断趋向平衡,故而大自然相对人的寿命就要长久得多。

就人体而言,先天的本能也有类如大自然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

例如,我们人体受了风寒会打喷嚏,吃的过饱会打嗝,冷天撒完尿会打寒颤,人体过于受热会出汗,运动过于强烈呼吸会加剧,人哭起来要流眼泪鼻涕等等,这都是自我调节机制在起作用。

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先天具有的,本来很完善。

但是,人们在后天生存生活中,大多不知和认识不到维持人体自我调节机制对生命的重要性,常常是以妄为习,以欲为惯,务快其心,而逆于生理。

故而逐渐地将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不断加以破坏,使身心状况盈者越盈,亏者越亏。

但天人是合一的,人道是受天道制约的。

人自己对自己不去进行调节,到头来只有交给天道来收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敲竹唤龟补亏法
此为道家漏体补亏传统秘法。

一般人到中年,精气大半泄漏,甚至造成肾亏,体质下降,以致修炼中元气不足,难以达到功法要求的效果。

为此,道家运用“敲竹唤龟”之法,作为练功辅助,可以较快补回体漏所造成的损失,恢复并增强肾功能,达到采药结丹的要求。

所谓“竹”,即指督脉脊柱,如竹节一般连接;而“龟”,即指男性生殖器官。

故曰“敲竹唤龟”。

其法如下:
1、采用盘坐式,手结子午连环诀印(左手大指,捏定中指。

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

(左手拇指掐本手中指尖为午诀。

右手拇指从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无名指指根处为子诀,其余四指合抱在外),具体参照“通用形法”。

2、如一转心法起式,两眼平视前方,再把目光慢慢收回。

然后二目轻闭,上注天目,似有朗月生辉。

用意不用力、似观非观片刻。

3、用心意将神光随吸气从山根经泥丸沿髓腔缓缓而下从夹脊进入下窍气穴,意念神光一路照亮,要注意“神光”来自于“意念”,意念与吸气要同步,至下窍气穴稍停动一下,意注气穴;接着呼气,随意念缓缓上升至“上窍”心位,即心窝内部,丹经名为“绛宫”,静静意守涵养。

4、至绛宫部位微微发热(如不发热,可行“龙虎交会”之法,以尽快激活气机),心意平静、无杂念时,将神意引至虚空太极,即眼前天人合一后的混沌状态,静守,乃至虚空产生发白或光亮之象。

5、以意领气,用心意将神光随吸气从两眼之间的“山根”经泥丸沿脊柱髓腔
缓缓而下,直到对应于“黄堂”的脊椎部位(夹脊双关)。

黄堂即后心部位,守住其后面的如竹节一般的脊椎间,即夹脊关,俗称“竹关”。

静静守住,心无杂念,直至此处发热,甚至会有轻微灼痛之感。

具有气功基础者,很快会产生发热气感。

毫无气功基础且亏损严重者,此步练习少则一周,多则两周时间,即可产生气感。

6、当竹关处有热感产生后,以意领气,顺脊柱往下到腰部(命门穴),再静守此处。

7、待命门发热产生气感后,再以意领气,分领两股气到命门两侧的肾脏处,亦静守。

8、如感两肾区发热,腰两侧有跳动感时,再以意念领气返回命门沿腰椎下行,经尾闾、谷道到海底会阴处,然后静守此处。

慢慢地,会阴会产生跳动感,任其自然,只管静静守在会阴处。

9、当感到海底会阴与命前脐后气穴之间,有一股热气升上去,再降下来循环往复时,须注意此时不再似以前“以意领气”,而是“意随气行”,即将意念跟着气的上下而上下,气不动则意不动,气动则意念随之。

10、如此修持,大约半月左右,整个腹部发热,气感强烈。

而外肾则会勃然而起,就是久已肾亏或阳痿之人,亦会阴茎勃起,性欲亦会旺盛起来,但要注意不可再使之泄漏,尤其是有志于丹道修持者。

11、当阴茎勃起(包括睡觉醒来),为“龟”已唤起,可行伏虎之法,即将意念引至绛宫(虎入龙宫),可使勃起缩回。

继续修炼,使之心肾坎离自然相交。

四十五天左右,性欲逐渐消退,水源洁净而无欲,真阳启动,即可按四转之法行聚火开关的活正子时采药之功。

收功(方法同前)。

注:所谓“敲竹唤龟”,实际就是炼己筑基的简易之法,从开始的修心、翕聚、蛰藏,与金丹三转综合混炼有异曲同工之妙。

独到之处,是特意加了会阴之阴跷意守,这是道家实践的宝贵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