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病介绍

合集下载

平山病简介

平山病简介

Thank you!
• 屈颈位的MR表现(屈曲位是将患者头部垫高 使颈部屈曲并使下颏尽量贴近前胸壁)
• 除了自然体位的MR表现外 • 屈颈位能使受累颈髓硬脊膜囊后壁拉紧,硬脊膜 向前移位并压迫脊髓,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 外腔增宽且可见的异常流空信号,并与血管的搏 动一致,增强扫描硬膜外异常信号明显强化.
图2 自然体位的颈椎T2图像,颈椎曲度变直。 图3 屈颈位,低位颈髓较自然位明显变扁,硬膜囊 后壁拉紧,背侧硬膜外间隙增宽,呈“新月”形长 T2信号,内见流空信号(箭头) 图6 T1增强扫描,流空信号明显强化(箭头)
• 对比分析两种体位颈髓的受压情况
有文献报道,平山病以C6颈髓萎缩为著。 因此,有研究者选择在自然位及前屈位 正中矢状位上测量C6椎体上缘水平颈髓 前后径的变化,观察两者差异是否有统 计学意义。
• 总之,MRI自然位和前屈位可显示出平 山病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能敏感地发 现低位颈髓的萎缩、变扁及背侧硬膜外 间隙的增宽、静脉丛的扩张,两种体位 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平山病的诊断率有 重要意义。
临床特征
• 1、好发于15- 2 5岁青年男性,无明显 的家族史; • 2、临床表现为隐匿发生的上肢远端肌肉 萎缩、肌无力,无感染、创伤等诱因; • 3、肌萎缩局限于手和前臂,桡侧肌肉一 般不受累,手的骨间肌、大小鱼际肌、 前臂尺侧肌肉萎缩较重,使上肢呈斜坡 样,表现特征性前臂斜坡样肌萎缩。
Hale Waihona Puke 图示左手肌容积欠丰满,左手尺侧骨间肌、大小鱼际肌 较对侧明显萎缩(长箭),左手小指、左手拇指骨间肌萎缩, 左手小指不能仲直(短箭)
平山病的治疗
• 非手术治疗方法 由于颈部过屈可能是平山病 的致病因素,因此,Tokumaru等采用颈托治疗, 使下领与胸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治疗后发现 患者病程进展时间显著延长,肌力有所恢复, 萎缩得到一定改善,尤其对病程短、轻型脊髓 萎缩者效果显著。但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 手术治疗方法旱在1996年Konno等尝试用硬脊 膜成形术十脊髓松解术来治疗此病,并比较5 例患者手术前后动力学、影像学、超声学、脊 髓诱发电位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是否改善来验证 手术的治疗价值。结果显示手术有效。随访证 实手术能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但目 前,多数专家的观点还是倾向于非手术治疗。

平山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

平山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

平山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平山病,又称肌阵挛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收缩与肌肉痉挛。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以及肌电图分析两个方面,对平山病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临床表现平山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肌肉痉挛:患者在静止或运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不自主收缩或痉挛,常常表现为肢体肌肉的快速、无规律性抽动,可涉及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2. 运动障碍:平山病患者在进行各种动作时会受到肌肉痉挛的干扰,导致运动障碍。

例如,患者在走路时可能会出现腿部抽动,影响正常行走的能力。

3. 动作抑制异常:患者在进行某些特定动作时,肌肉痉挛会暂时减轻或消失。

例如,当患者做出咬牙动作时,颌肌肉的抽动会暂时停止。

4. 情绪诱发因素: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可能会对平山病的症状产生影响,患者在情绪激动或焦虑时肌肉痉挛可能会加剧。

二、肌电图分析肌电图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以用于对平山病进行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

1. 静息状态下的肌电图在静息状态下,平山病患者的肌电图特点是:基础肌电活动异常增强,表现为高频率的不规律肌电放电波形。

典型情况下,这种异常肌电活动会在肌肉痉挛发作时进一步增强。

2. 动作状态下的肌电图在进行特定动作时,平山病患者的肌电图变化包括以下几点:动作抑制现象。

特定动作能够暂时抑制肌肉的痉挛,从而导致肌电图上的肌电放电减少或消失。

然而,当停止特定动作后,肌电放电会重新出现。

此外,平山病的肌电图还可以通过运动落后现象和重复运动激发测试来进一步评估。

运动落后现象指的是患者在重复运动时,肌电放电有逐渐减弱的趋势,这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参考指标。

三、治疗与展望平山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和控制。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肌肉松弛剂等药物以减轻肌肉痉挛和抽动。

物理疗法包括物理理疗、按摩、针灸等,可以改善肌肉痉挛的症状。

对于平山病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目前有关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平山病治疗最佳方案

平山病治疗最佳方案

平山病治疗最佳方案
目录
1. 病症简介
1.1 病因
1.2 症状
1.3 诊断方法
2. 传统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替代疗法
3.1 中医治疗
3.2 针灸疗法
4. 综合疗法
4.1 运动疗法
4.2 营养治疗
---
病症简介
平山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平山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长期饮食不携带氧气或氧气供应不足。

由于某些原因,人体的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症状。

病因
平山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有关,长期吸烟、缺乏运动、饮食不携带氧气等都是导致平山病的原因。

症状
患有平山病的人会出现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心悸、失眠等问题。

诊断方法
平山病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临床症状观察和必要的实验室
检查来确定,确诊后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传统治疗方法
平山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可以解除病变。

替代疗法
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外,中医治疗和针灸疗法也被一些患者选择。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针灸疗法可以促进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

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是目前治疗平山病的主流方法,包括运动疗法和营养治疗。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均衡营养,可以提高患者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减轻症状和加速康复。

平山病讲课PPT课件

平山病讲课PPT课件

药物治疗期间, 患者需要定期进 行复查,以便医 生根据病情进展 和治疗效果调整 药物剂量和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手术方式:神经根松解术或神经根切断术 手术效果:疼痛和肌肉无力等症状得到缓解 注意事项: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需注意
其他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使用神经 营养药物和抗炎药物 进行治疗,缓解疼痛 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 温热疗法、电刺激等,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 新陈代谢,缓解肌肉 疲劳和僵硬。
康复训练:进行有针对 性的康复训练,如关节 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 训练等,提高身体的协 调性和稳定性。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 平山病患者,可以考虑 手术治疗,如肌腱转移 、韧带重建等,改善关 节功能和稳定性。
病情恶化
注意事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 持心情愉悦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和治疗潜在疾病
如有疑虑,及时就医,确 诊后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效果评估
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预防措施的持久性
预防措施的可行性 预防措施的推广价值
05
平山病的康复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康复训练有助于改 善平山病患者的肌 肉力量和关节活动 度
平山病的症状主 要包括肌肉无力、 萎缩和疼痛等
平山病通常在青 少年时期发病, 病程进展缓慢
平山病的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 平山病是一种可导致肌肉萎缩的疾病,通常在青春期发病。 平山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疼痛等症状。 平山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病程:5年
症状:双上肢肌肉萎缩、无力

平山病治疗最佳方案

平山病治疗最佳方案

平山病治疗最佳方案引言平山病,又称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低于平原地区,导致人体缺氧,引发一系列症状。

治疗平山病的最佳方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方法:高压氧疗法、中药治疗、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预防措施。

高压氧疗法高压氧疗法是一种通过给予高浓度纯氧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平山病的症状。

该方法通过增加人体的氧气供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病情。

高压氧疗法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并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监护和操作。

该疗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患者置于高压氧室中,并通过呼吸纯氧来进行治疗。

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后,患者可以感觉到症状的明显缓解。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另一种治疗平山病的有效方法。

中药中常用的草药有香附、川芎、制何首乌、姜黄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和胃止痛等功效,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药治疗通常需要在中医药专科医院进行,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处方。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中药,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除了医疗方法,患者还应该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

首先,患者应该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以帮助机体修复受损组织。

同时,要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品等,以防止加重症状。

其次,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避免熬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预防措施除了治疗平山病,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在前往高原地区时,可以做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病发的可能性。

首先,可以提前进行体力训练,增强体质,提高耐缺氧能力。

其次,慢慢适应高原环境,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少身体对缺氧的反应。

此外,保持充分的休息和水分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帮助机体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治疗平山病的最佳方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平山病

平山病
患者男性,20 岁,右上肢轻瘫,右手肌肉萎缩。
平山病,也叫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或单肢肌萎缩,是 一种因颈部前屈后硬膜囊前移压迫脊髓引起的自限性 颈髓病变,常见于 15 至 25 岁的青少年人群。
临床表现:隐匿性、慢性进展的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 主要累及上肢远端肌肉群,而肱桡肌通常不受累。
诊断要点:局部颈髓萎缩;颈椎曲度异常;下颈髓非 对称性萎缩,伴实质改变;后硬膜囊后的附着物消失; 颈髓硬膜囊后壁前移;下颈髓、上胸髓后部的硬膜外 组织增厚;硬膜外空隙流动增强,提示静硬化,脊髓型颈 椎病,脊髓肿瘤。 治疗:该病虽为自限性疾病,但早期诊断,早期使用 颈托治疗对防止该病进展十分重要。
颈胸段C2~T2脊髓空洞 矢状面示脊髓内巨大空洞 形成,上起颈2平面,下 至胸2平面,T2WI呈均匀 高信号, T1WI呈均匀低 信号,脊髓前方蛛网膜腔 增大。 脊髓空洞症 (syringomyelia)是一 种髓内的慢性进行性疾 病,它的形成可以是先 天性、退行性、外伤后 和肿瘤性。目前认为枕 骨大孔区的阻塞性病变 是导致空洞形成的重要 因素。主要临床表现是 节段型分离性感觉障碍。

【专家详解】平山病(Hirayama’sDisease)

【专家详解】平山病(Hirayama’sDisease)

【专家详解】平山病(Hirayama’sDisease)【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

因“右手中指、无名指背伸不能1年余”于2009年8月24日来北门诊。

现病史:患者于2008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用筷子不灵活,逐渐出现右手中指上抬困难,写字慢,未就诊。

2009年6月,患者右手用力后出现震颤,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右手中指、无名指背伸不能。

发病以来无其他肢体无力,无肢体麻木疼痛,无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

病前无发热、无外伤史。

既往史:无特殊。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

脑神经未见异常,未见舌肌萎缩。

右手中指、无名指背伸不能,右腕部背伸轻度力弱,无明显的肌肉萎缩,右上肢近端肌力正常,左上肢和双下肢肌力正常,右侧肱三头肌反射低于左侧,其余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

右手背桡侧痛觉稍减退,深感觉正常。

辅助检查:血生化、血常规未见异常。

颈椎MRI(外院)矢状位示:颈椎曲度较直,脊髓在C3~5水平明显变细,轴位示:脊髓变扁,髓内有异常信号。

【门诊诊断】平山病可能?【蒋景文教授初次会诊】(2009年8月24日)病史特点:①青年男性,隐袭起病,病情缓慢进展;②病前无外伤史,无家族史;③主要症状局限在右上肢远端,表现为右手中指、无名指背伸无力,查体还发现右腕部背伸轻度力弱,右侧肱三头肌反射低,右手背桡侧痛觉稍减退;④颈椎MRI:颈椎曲度变直,颈段脊髓萎缩、变细,髓内有异常信号。

定位诊断:颈段脊髓,以前角损害为主。

定性诊断:平山病(单肢肌萎缩)可能。

病情分析:目前平山病的诊断主要依据MRI,特别是过屈位颈椎MRI。

此患者从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病情演变等方面都符合平山病的特点,颈段脊髓萎缩、变细,髓内有异常信号都提示有平山病的可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做过屈过伸位颈椎MRI来肯定诊断,同时行肌电图检查以排除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如桡神经病变,运动神经元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等。

【进一步检查】过屈过伸位颈椎MRI:颈椎顺列规则,生理曲度存在,各椎间隙无变窄,椎间盘无突出,C4~7脊髓内见斑片状及条状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影;过屈位显示C4~7水平硬脊膜后壁前移,硬脊膜后壁与椎管后壁间隙增宽,其内有迂曲走行血管影;轴位显示颈髓变扁。

平山病_精品文档

平山病_精品文档

平山病引言:平山病是一种神秘而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患者会在登山时突然感到头晕、呕吐、头痛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尽管这个病症在医学界尚属较为新奇和未知,但越来越多的登山者声称自己患上了平山病。

本文将深入探讨平山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信息。

一、病因:平山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据研究人员的观察和分析,平山病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高原反应:在登山活动中,登山者往往会进入较高海拔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空气含氧量较低。

这种高原环境可能导致登山者的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从而引发平山病的症状。

2. 心理压力:登山活动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和极具挑战性的运动,登山者可能面临高度的心理压力。

这种紧张情绪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进而诱发平山病。

3. 气候变化:登山者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能遭遇严寒、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

这些极端气候可能对身体产生压力,导致平山病的发生。

二、症状:平山病的症状在不同患者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头晕和头痛:登山者在登顶或高海拔地区活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突然感到头晕和头痛。

这种头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并且可能会加剧。

2. 呕吐和恶心:登山者可能会出现呕吐和恶心的症状,通常与头晕和头痛同时出现。

这种恶心感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

3. 视力模糊:某些患者在登山时会发现自己的视力变得模糊,难以清晰地看清周围的事物。

这可能是平山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

4. 疲劳和虚弱:登山者在登山过程中会经历剧烈的身体活动和高度的心肺负荷。

因此,他们可能会感到疲劳和虚弱,并且难以继续登山。

三、诊断:平山病的诊断往往是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的。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的登山经历、症状出现的时间、症状的严重程度等,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诊断。

此外,医生可能会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

这可能包括血压测量、耳鼻喉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并确认是否患上了平山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山病
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系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临床上与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及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而预后截然不同。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多见。

男女之比约20:1。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典型的平山病表现为青春早期隐袭起病的手及前臂远端肌肉无力,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多为单侧损害,部分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双侧损害。

多数病人有“寒冷麻痹”,即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无力症状明显加重;束颤安静状态多不出现,但在手指伸展时常发生;患者受累肢体腱反射正常或偶可低下,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表现,也无锥体束征、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病情在起病后数年内一度缓慢进展,临床易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脊髓进行性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元病混淆,但绝大多数患者在以后5年内病情可自然中止,预后与运动神经元病明显不同。

肌肉萎缩概述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神经肌肉疾肥大。

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分类
1.按发病机理分类
(1)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

(2)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此种分类临床意义不大,因病因一时难以明确。

2.根据肌肉萎缩分布分类:
(1)全身弥漫性肌肉萎缩;(2)头面部肌肉萎缩;
(3)头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缩;(4)上下肢远端肌肉萎缩;
(5)限局性肌肉萎缩
3.根据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发病变分类
(1)神经原性肌肉萎缩(2)肌原性肌肉萎缩(3)废用性肌肉萎缩。

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属于原发性神经原性肌肉萎缩。

三者又彼此互相关联,而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虽也出现肌肉萎缩,有人将其列为继发性,晚期为废用性萎缩。

肌原性肌肉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

废用性肌肉萎缩尚可邮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肌肉萎缩患者的保健措施
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

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

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

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肌肉萎缩的中医治疗
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肌无力、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

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

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肌无力、肌肉萎缩等。

肌肉萎缩的调护
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

调畅肢体气血,恢复肢体功能活动是痿证调护的关键。

肢体活动功能训练可采用主动练功和被动练功两种,从内容上可有传统体育训练、生活作业训练等不同。

若肢体瘦削枯萎,运动无力,不能步履,卧床阶段可采用卧位被动练功,随时变换姿势,防止“畸形”发生。

继则采取主动练功训练,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练功。

根据病情,可选用相应的导引、按摩、气功以及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锻炼方法。

生活作业方法更为实用易学。

若上肢活动障碍者,采用写字、投掷、接球、弹琴、打击乐演奏、编织、拨算盘等,若下肢活动受限者,采用踏三轮车、缝纫等作业训练方法。

三十、有
人背叛你,你却想挽回。

有人不爱你,你却讨好他。

何必为爱委屈自己。

一个人如真心爱你,绝不会对你忽冷忽热;一个人如真心想追你,绝不会跟你玩暧昧。

与其卑微的恋爱,不如选择单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