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花语_浅析李清照词中_花_的意象
赏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从文学角度来看,李清照运用花意象的技巧非常高超。她将花与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花成为她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媒介。同时,李 清照在运用花意象时,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具体。例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句话中,李清照以花喻人,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寂寞中的坚强与执着。
三、李清照选择花目作为意象载 体的原因
李清照选择花目作为意象载体并非偶然,而是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 相关。
1、少女时期的轻松氛围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在一个充满欢笑和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度过。这个轻松的氛围 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用荷花来描绘那段时光,表达了对纯真无 暇、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醉花阴,词牌名,曲调为《瑞鹧鸪》,上下片同。定格为:双调五十二字,前 后片各三仄韵。此词以一个女子的愁绪书写人生苦短的伤感。作者通过描述自 己前往丈夫所任县令之地后长时间寄居的处境和无法消遣的愁闷心情,表达了 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和寂寞空虚的伤感。
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室内外天气阴沉,更增加了阴郁的气 氛。“薄雾浓云”是天气阴霾的写照,“愁永昼”则是心绪的直接抒发。词中 所写“愁”字,是全词的词眼,下面的描写都是围绕愁字展开的。“瑞脑销金 兽”一句,交代了愁的原因:原来丈夫不在身边,她独自在室内百无聊赖,看 着香炉里瑞脑香的烟雾袅袅而起,心中充满了思念与忧愁。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李清照,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词作中,花意象的运用尤为引人注目。 本次演示将从唐宋文人审美和女性情感两个角度,深入探讨李清照词中的花意 象。
一、李清照词中“花”的特点
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李清照,出身望族,世代为贵族,她乃中国古典词人,以其精湛的文学功底而彰显了自己的高超才华。
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表达的是一种深厚的情怀:勇敢、清新、坚韧、温暖,优雅而又持久。
李清照善于运用梅花当作修辞手段,表达情感,在词中以梅花作为恰当的形象,以此来描绘深情的意象。
比如说,《摊破浣溪沙》中“浣溪沙”,用梅花来形象化深情若渊的爱情:梅花之花,折尽芳华,凄风瑟瑟,断肠碎心;梅花之意,象征着爱情的不灭,即使失去了芳华,也能够绽放拥抱。
另外,《声声慢》中也用梅花来传达出深情,有一种抒情讽刺的语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舞曲中的旋律。
”从这段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对抒发情怀有着特别的意象,它犹如一种抒情的象征,表达极其悲凉的意境,灵动的变化从李清照的词中体现得满满的。
再有,《如梦令》中“孤灯不明思悄然,卷帘望月空高悬。
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李清照用“梅花”作为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李清照描绘的梅花,像是一种玲珑剔透的美丽,用磨练的语言表示出来,给人以无比的动人心弦,让人仿佛陷入一个美丽、神秘而朴素的自然之中。
总之,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深深打动了读者,作者用梅花丰富了诗句,使其更具表现力,更加有意境,给读者以细腻、柔美的文
学气息,也让读者读出真挚、感人的情调。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李清照多将爱花之情付诸笔下,对花的欣赏、喜爱,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借花寄托相思,咏花标致情操,又是她词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李清照现存词作四十六首,以南渡为分期,词风变化明显,但词人在创作中爱用“花”意象却没有改变。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除了八首没有提到“花”之外,其余,或单独吟咏,或泛指鲜花,总是离不开花的影子,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等,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用花表达出了极为饱满的人生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花”意象凸显其美好诗意的生活花,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李清照笔下常通过对花的描写烘托意境,显现出她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诗意表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写了一幅简单的生活片段,似一帧剪影般记录下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夜晚伴着紧密的风声,淅淅沥沥地下着疏朗的小雨,次日香闺中,沉睡一晚的女子,慵懒地醒来,酒意未退,晨妆未梳就开始关心园中海棠。
“试问卷帘人”一个“试”字道出多少急切和犹豫,是心底已经猜晓结果而又担心结果成真的揣测心态,而卷帘人漠然回答“却道海棠依旧”更让女主人黯然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借代绿叶,“红”借代红花,含蓄精炼,色彩对比鲜明。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拟人手法使这两种状态的对比显得生动别致,形象逼真。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便使涵义得到丰富和扩大。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李清照,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在诗词艺术中独树一帜。
在她的作品中,花草意象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对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李清照的词中常常出现“梅”这一意象。
梅花因其耐寒傲霜、独立不群的特性,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人格和坚贞的爱情。
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里的“藕花”,即荷花,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和美好的回忆。
其次,“菊”也是李清照词中的重要意象。
菊花的淡泊名利、孤高自赏的品质,使得它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里的“菊花”,象征了词人的孤独和落寞。
此外,“柳”、“兰”等植物意象也在李清照的词中多次出现,它们或是寄托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既体现了她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又反映了她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
这些丰富而深刻的意象,使李清照的词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王学韬/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 要:李清照一生之中的词作运用了大量的“花”意象,这不仅在于词人对花的爱惜,更与其身世经历、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由于李清照的人生前后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所以其跃然纸上的“花”意象也为赏词者带来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
现在让我们代入李清照的身世经历,借由其笔下纷繁不同的“花”意象,去探寻李清照的细腻情感和其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心态变化。
关键词:李清照 词 花 意象一、前言一年有四季,四季皆生花。
花,拥有绚烂而又短暂的美丽,春夏秋冬,为天地带来别样的色彩。
李清照的一生就如花儿绽放至凋零的花期,因此“花”意象和词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
在现今被确认为李清照的40余首词中, 有35首写到花。
①透过词中形态各异的“花”意象,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词人旷世难逢的才思和女性特有的柔肠灵性,仿佛易安正在敏感深情地向我们讲述她全部的情感和生命,以及宛如花之绽放的绚丽和花之凋零的凄婉人生。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花”意象这一媒介走入易安的坎坷人生,探索其心路历程。
李清照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其自身性格又多愁善感,少女心事无人诉说,便用花儿来抒发自己的细腻情思,将少女心事皆吐露给美丽的花朵。
她喜爱花朵,便借用“花”意象来记录自己的一生。
朵朵花蕊,皆绽放其生命历程。
花的品类繁多,但经统计, 李清照在词中写过确指的花有梅花、菊花、桂花、荷花、海棠、梨花、芙蓉、芭蕉等8种, 其中直接以咏物词的形式出现的有9首,直接提到花名的有28首。
①百花园中,被清照采于笔下的花无不是格高韵远, 高雅脱俗。
李清照一生经历颇多,词作丰富,本文将其分为三个时期来进行论述: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南渡(晚年)时期。
我们根据不同时期来分析易安词中“花”意象的演变。
二、“此花不与群花比”“自是花中第一流”——少女时期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开朗活泼。
她出生于诗书之家, 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学识渊博,精通诗文,在文坛上颇有名望。
简论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与人生际遇

简论李淸照词中“花”的意象与人生际遇“花”是李淸照词中的主要意象。
在她现存的45首诗词中①,差不多有30多首写到花,如梅花、菊花、荷花、海棠、梧桐等等,尤其以写梅花为重。
李淸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写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相融洽的花采撷于笔下,其中的一枝、一景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观照着自己的人生际遇。
1•梅花在众多花中,李淸照对梅花情有独钟,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即点出了梅花的超凡脫俗。
梅花不仅是词人自我形象的隐喻和象征,也是对于美的理想与追求。
李淸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婚后少妇时期,丧偶孀居时期。
不同时期,词人凭借梅花寄喻了多种意蕴: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借梅言志,委婉表达自己的志向;借梅喻世,曲折反应忧国思夫的感情。
①少女时期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这首词中的“梅花”意象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美丽多情而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妙龄少女形象。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传神之笔,词人以极英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她一边嗅着青梅散发的淸香气息,一边借梅枝挡着因为惊喜而泛红的而容,只需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靠在门边偷窥少年的丰姿,壺出恋恋之情。
“却把青梅嗅”则是一种有意无意掩饰自己的娇羞和心事的绝妙情态。
“倚”“回”“嗅”三个动作,不仅如画般折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 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
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朿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淸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而前。
②婚后少妇时期李淸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他们的爱情生活美满充实,可这种甜蜜的爱情生活却好景不长,由于后来的元v党争,词人不得不与丈夫分离,忍受着离别之苦,所以这时李淸照笔下的“梅花”意象里更多的是一种思夫情怀。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摘要:“花”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也是李清照词的灵魂。
“花”的意象表现了李清照对美与生命的追求,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花的开谢枯荣贯穿了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灿烂世界中。
关键词:花的意象礼赞青春歌颂爱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易安赏花、爱花,花也成为其宣泄内心情感的的一种寄托和她生命情感的升华。
她的词里有着花的影子、跳动着花的气息。
一、“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礼赞青春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大家庭,她沐浴在亲人的关爱中养尊处优,无拘无束,与其他封建女子不同,由于生活的优越和教育的自然开放,她在少女时期就四处游玩,领略了壮丽的山河和旖旎的风光。
因为种种才塑造了一个爽朗率真,大胆活泼的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该词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词人用荷花不仅寄寓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格,还寓意着女词人少女时期的美好生活如同那不胜娇羞的荷花,少女的天真烂漫洋溢在其中。
误入藕花深处的争渡的动作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朝气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易安居士生活在封建时代,却没有被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所扼杀,而是敢爱敢恨,大胆的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开头就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夏日清晨少女在花间刚荡完秋千的后的娇慵情景。
“露浓花瘦”把一幅春园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花瘦”一语双关,既指含苞待放的娇花,又指词人含苞待放的青春年华。
“倚门回首”准确的描写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害怕的微妙心理活动。
“青梅”出自于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的酸涩犹如爱情的味道,丝丝的酸甜一点点渗透在词人心中。
词人一边嗅着青梅散发的清香气息,一边借着梅枝挡着因为惊喜而泛红的面颊,一双富有灵气的眼睛含情脉脉的靠在门边偷窥着少年的举动。
女人如花花似梦——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自古 以来 , 花就与女性有不解之 缘 。 诗经 ・ 《 桃夭》 中有 “ 桃
表 2: 清 照 词 花 意 象 的季 节 李
l
2
3
2
1
1
1
5
2 4
晴暖 3
3
2
1
0
0
0
O
2
l l
来表现李词 中的花 意象( 见表 l见表 2见表 3见表 4。 、 、 、 )
早晨 2
3
表 4 李清照词花意象的时间 :
梅花 桂花 菊花 荷花 海棠 总数
盼却挥之不去 。此时的荷花 已没有少女 时的美丽 , 而且是 “ 残” 了, 其实这也正是词人 由少妇到思妇的 写照 , 变得 “ ” 。此 愁 了 词含 蓄地流露 出对 爱情生 活的欲望 , 没有 爱情 滋润的词 人就 像 此时的荷花 一样 。 不论身处何时何地 , 李清照都是那么 的清雅 高尚 , 于表 敢 现 出 自己的内心感 受 , 就像是那 荷花 , 她 那么 的纯 洁 , 么的 那
青春活 力 , 敢爱敢恨 , 她 敢把 自己对 生活的热情 、 对爱情 的追
求 展现 在世 人面前 。 2 春欲放 、
揉破后化 成米粒状 的万点耀 眼金花 , 碧玉 剪 出重 重叠叠 的千 层翠 叶 , 而 , 然 桂花虽 为金玉之质 , 却能揉 而破之 化为 飞入 翠 叶丛 中的万点黄花 , 词人 眼里 , 在 这是 一种不 张扬 的美 , 内在
2
3 1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其人生脉络,赏析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体悟她色彩 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斑斓的生命花语。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萍花汀草无穷好
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佳节重阳本想以饮酒赏
她虽出身“名门闺秀”,但终有属于她的少女生活 菊驱愁逐闷,不料反更触动了思夫的情弦。茕茕孑立,
情景,通过摄取“瞬间”表现“永恒”。如花季节,“花”也 的神采,堪称其凄清孤寂之女性情怀的生动写照,展
就成了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载体。这首秋日湖上之 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神形兼备的闺中思妇的素描。
作,写得清妍妩媚,含情脉脉,通篇都洋溢着欢快的青 正如刘熙载所言“我亦具物之情”、“物亦具我之情”,
春旋律。作者眼中,水光山色都有生命的感情,与人亲 物我两融,情景交辉,意境极美。
诗文解读
解读花语
—— —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武新哲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河北 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 容,色泽浓艳,形象清新逼真,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
实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
一“瘦”用得惊险奇绝,诗人采用拟人法来形象生动的 迹,没了“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的繁华,
描写事物。一个“瘦”字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 没了“香冷金猊,被翻红浪”的慵懒,也没了“险韵诗
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如此精心刻 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的闲情逸致,只剩下形单
意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 影只,只剩下万念俱灰。她将自己深寓时代苦难的凄
风住尘香花已尽 在 孤 苦 中 行 走 ,满 目 所 见 ,无 非 疮 痍 ,生 命 的 尽 头,也是百花的谢幕。“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 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 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 1 35)春天避难金华 时所作,她那时已 51 岁。“风住尘香花已尽”仅仅七个 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落红满地的凄凉环境,生命终 结时,花已尽,人也将悄然谢幕。正逢暮春,然百“花已 尽”,只剩下“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尘香”,生活在这个 环境的词人是“日晚倦梳头”。国破家亡,强敌当前,丈 夫逝世,自己孤身飘零。“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花有情,花解语,花承载着李清照的青春过往、相 思情愁、千秋家国。把玩落落繁花,低吟锦词妙句。在 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中我们了解了李清照坎坷的命 运、情感的历程,体悟到她的卓绝与不朽,读花实是在 读一颗水晶心、一曲生命的绝唱。
67 21 世纪中学生作文 2009 年第 1 0 期
近;眠沙的鸥鹭不愿与人离开。尤其是那“萍花”,在诗
憔悴损有谁堪摘
人的笑靥中摇曳,飘洒无尽的芬芳,弥漫成无尽迷离
金人入侵,山河破碎,黯然南渡,身世飘零,国破、
的景致。作者凭着移情作用,将主人公热爱大自然及 家亡、夫逝,幸福快乐的女孩变成老弱病愁的孤鸿,曼
生活的抒情形象由感情移入外物得到表现。
妙风河也幻化成憔悴黄花,辗转在字字泣血的《声声
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以白描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手法写人物言语,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 得?”淡酒浇愁时,燕叫回肠,细雨打梧桐,此时观花正
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既体现作者惜花伤春 如己,花事已过,孤苦无依,再不能与丈夫“东篱把酒
的敏感心理,又表现出侍女娇憨,不解人意的情绪,更 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只能“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
重要源泉。酒与诗人是一个悲喜剧话题,或悲或喜,尽 种摒除世俗纷扰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状态,获得精神上
洒于诗酒之中。酒最能将诗人的真情抒发出来。酒是 的自由,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然而,酒醉得是诗
诗人的知己,是亲人,是伴侣。
人,却永远醉不了诗人的心。在诗人看来,醉是心灵的
关键词:酒与诗 沉醉 铸诗魂
宣泄,是良知未泯的痛苦,是无助无奈的悲哀。“李白
具有生活情趣,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可谓“传神之 黑?”菊花憔悴瘦损,没有一人怜惜,更无一人采撷把
笔”。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无限凄婉,绿代指叶,红代 玩。人如花,花如命,寂寞、凄惨、悲伤、无奈、绝望,秋
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这一“肥”、 风起时,花将质本洁来还洁去,如清风一缕,不着痕
诗词作为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总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
是让人魂牵梦绕,为之陶醉、倾倒。而酒是诗词中经常 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提诗人,提酒,必
出现的一种意象,酒与诗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情结,奈 然少不了这位“酒中八仙”李太白。其可谓为酒而生,
何叫人生死相许?
发的契机。诗人酣饮之后,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神思 心中之块垒,只能愁上加愁。入仕是李白魂牵梦绕的
泉涌,下笔成章: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 目标,可他又不屑于走常人所走的科考仕途之路。因
继而豪饮,然后蒙头大睡,醒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 此,李白沉湎于酒,寻找解脱。“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
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中借得灵机,写下千古名句 群。”(杜甫《春日忆李白》)唐诗中的这朵奇葩正是在
流”,为了传达那种伤时忧世零乱漂泊的烦乱之情,她 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又多么具有感染力 量!用语是朴素的,几乎没有任何雕痕,音节也很自 然,“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既无言可写,亦无 行可记了。早已心灰意冷,空叹“事事休”了,因“物是 人非”而苦不堪言。是一首哀婉欲绝泣不成声的悲歌。 自此,人生走到尽头,“花谢花飞花满天”,花消云散, 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空余恨。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全篇一挥而就, 酒的浸润下异常夺目地绽放。我们可以看到青莲似醒
不更一字,真可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 似醉,忧愤移情于酒。其实,不醒如何痛苦,不醉又如
!!!!!!!!!!!!!!!!!!!!!!!!!!!!!!!!!!!!!!!!
愁悲惨借一簇黄花不着痕迹的娓娓道来,让人既悲又 怜,无限感慨萦绕在心间。
为酒而死,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醉只是
的确,在中国古代,酒与诗人是极有缘分的。且不 表象,酒后抒情才是要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公是如何咏叹“对酒当 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
歌,人生几何”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有词表白了对酒的 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在豪放
关键词:生命花语 绿肥红瘦 东篱把酒
叹自己的青春易逝。王士祯认为这一结句“人工天巧,
李清照,款款行走在男性诗人世界里,却是那么 可称绝唱”。
的光彩夺目、摇曳生姿。她傲然芬芳,她遗世独立、她
人比黄花瘦
倾国倾城。她的作品,在中学、大学的课本里屡见不
觅得如意郎君,诗文唱和,神仙眷侣,却又难免离
鲜;她独特的创作技巧璀璨夺目。解读李清照,唯有追 别,于是又有“花”与诗人同病相怜。“薄雾浓云愁永
达到了一种自然的境界。“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 面容;一边有清雅的芳姿、傲霜的神韵,一边有高洁的
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语不尽,无穷好。莲子已 情怀、坚贞的情操。秋风一起,竟比黄花还瘦几分!这
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顾,似也 个“瘦”字,不仅是形容形貌的憔悴瘦弱,更给人以“人
恨,人归早。”(《怨王孙》)她最善于捕捉一瞬间的生活 有病(心病),天知否”的联想,展示出诗人“人淡如菊”
笑。在这位极具文人情怀的国君眼中,美酒、美人价更 对影成三人。”席间只有诗人、明月、影子,冷冷清清,
高。台湾诗人洛夫说得就更绝:“要是把唐诗拿去压 何等孤寂!诗人自斟自饮,一腔愁绪诉与清风明月。
榨,至少还会淌出半斤酒来。”
《宣州谢晀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人生在世不称意”,
酒是诗歌发展的发酵剂、催化剂,是诗人灵感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杯中之薄酒浇
钟情:“金刀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临 的外壳下,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万里江山,不抵一壶好酒;万 即便是醉后狂歌,但心是醒的,是寂寞,是无奈。你看
里江山,不抵佳人回眸一笑;万里江山,为换酒,为换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和情怀,所以在她的词里年少时代总活跃着少女的激 只有人菊相吊;虽有“暗香”,只好徒叹奈何。愁绪如绳
情,青春的欢娱,生活的高潮。她的词直抒胸臆,写真 如麻,愈理愈乱。当寒气直透心底时,西风吹过,瘦弱
情实感,淋漓尽致,却又不是一泻无余。这种艺术力 的菊花“不耐风揉”,“销魂”的自己比花还瘦。一边是
量,不是靠夸张,也不是靠铺陈,而是靠白描的笔法, 细瘦的花茎、黄色的花瓣,一边是瘦削的形体、憔悴的
66 21 世纪中学生作文 2009 年第 1 0 期诗文解读Fra bibliotek杯酒铸诗魂
姚莲红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高中 河北 唐山市 063308
摘要: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酒 是舞,出语皆成诗”(张说《醉中作》)。
则是诗歌发展的发酵剂、催化剂,是诗人激扬文字的
酒可以让人沉醉得超脱尘世,可以把诗人带入一
绿肥红瘦
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惜时伤时,也时常在李清照的笔下浅吟低唱。此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时的“花”,也就被赋予了顾影自怜的落寞情怀。“昨夜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