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

合集下载

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临床分析

腔非霍 奇金 淋 巴瘤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结果 : 本组 4 患者 临床表 现差异 较大 , 0例 缺乏特 异性表现 , 常见的 I 临床症状 包括鼻 塞、 出血 、 鼻 多涕、 头痛 、 热等。按 A nAb r 发 n ro 分期 I 期 3 7例 , 中 I 期超腔 1 。 其 7例 Ⅱ 期 3例。有 B组症状( 热、 汗、 发 盗 体重减轻 ) l 例 。 0例 均行常规组织病理加免疫 组化检 查 。 者 1 4 T细胞 来源( D ̄ C 2 ) 2 8例 ,/ K细胞性 ( D6 1 , TN C 5)0例 B细胞性( D0 2例。误诊率 4 .%( 7 4 )2 c 2) 25 1/ 0 ,4例行 2次 以上 常规病检 。 阴性 假
率达 6 .%(4 4 ) 5年 生存 率为 5 .%。 00 2 / 0 , 1 5 结论 : 本病 I 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 , 易被误诊 。 怀疑 本病 需要 多次 活检 。 并 结合免 疫组化检查 。 防止误诊 最有效的 非霍奇金
诊 断
原发性鼻腔恶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 巴瘤的一种 . 其 病 理 类 型 为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o— dkn s nnHogi l p o aN L , y hm , H )其恶性程度高 , m 临床症状不典型。 病 理诊 断较 为 困难 , 后差 , 预 易误 诊 、 治 。为 了提 高对 误 该病的认识 .本研究对近年所诊断的 4 例鼻腔恶性 0 淋巴瘤进行总结 , 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 一般资料 4 . 1 0例中 , 2 男 3例 , l , 女 7例 年龄 2 l 7 岁, 4 平均 5 .岁 , 程 1 4 2 病 . 2 5~l 个月 。临床症状 主诉有鼻出血者 2 例 ,双侧或单侧鼻塞者 2 例 , 9 4 脓 血性涕 l 例 , 4 鼻面部肿痛 8 , 例 头痛 7 , 闷 3例 , 例 耳 有 B组症状( 发热、 盗汗 、 体重减轻) l 例 。检查鼻 者 1 腔 黏 膜 干 燥 、 烂 、 疡 7例 , 芽 、 肉样 增 生 l 糜 溃 肉 息 9 例, 其表 面有 不 同程 度坏 死 结痂 , 织 脆 触之 易 出血 , 组 部分有恶臭。 伴鼻前庭红肿 、 渗液、 糜烂 l 例 , 0 外鼻面 颊红肿畸形 4例 , 眼睑水肿 、 眼球突 出各 3 , 中隔 例 鼻 穿孔 6例。全部病例行血液分析 、 胸部 x线 、 腹部 B 超、 鼻部 C T和 ( ) R 检查及 骨髓 穿刺 、 或 MI 上消化 道 钡餐检查 。鼻部 C T主要表现为鼻腔和鼻窦内见软组 织影 ,T值 4 C 0~6 5HU,瘤体 强 化 均 匀 或不 均 匀 , 肿 块 主要呈膨胀性生长 , 肿瘤边缘光滑 , 受压骨壁弯 曲 粗糙 , 密度减低 , 塑形或虚线样改变 , 例有骨质破坏 2 为虫蛀样改变 . 无一例发生中心性坏死 ,8 l 例鼻 中隔 前段黏膜对称性增厚。 1 病 理及 分 期 2 . 2 3例 首诊 即行病 理 活检 ,7例 首 l 诊 误诊 。 诊 率为 4 .%(7 4 ) 所 有病 例 首 次病 检 误 25 1/0 。 确诊 4 . 1/0 ,其余 2 0 %(6 4 ) 0 4例有 2 次以上病检史 , 最 多达 6次 . 诊 至确 诊 最 长 间隔 时 间 l 月 , 理 首 8个 病 未 能 确诊 者 常 见 报 告 为 : 膜 组 织 慢性 炎症 、 死 组 黏 坏 织、 淋巴组织增生性反应或恶性肿瘤性质待定 , 阴 假 性率 达 6 .%(4 4 ) 00 2 / 0 。全 部 病 例 最后 组 织病 理诊 断 为 N L 0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查 , H 。4 T细胞来源( D ) c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概述】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与网状细胞肉瘤)是一组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变化、起病部位和临床所见的淋巴瘤。

此组淋巴瘤在临床症状、病理、扩散方式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都不同于霍奇金病,与成人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在细胞分化方面也不同,多为分化极差的瘤细胞,在诊断时早期常已广泛扩散。

控制原发病的发展比较困难,疗效较差。

近年来由于放疗和联合化疗的进展,预后已有所改善。

儿童时期非霍奇金淋巴瘤较霍奇金病多见,平均年龄比急性白血病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约3∶1。

【诊断】这类肿瘤的诊断主要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短期迅速增长的病史和病理活检来证实。

纵隔淋巴瘤用X线检查,可见肿瘤阴影位于中央,向两侧发展,当其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梗阻时,可立即进行放疗若肿瘤缩小,对诊断亦有帮助,胸水或腹水中检查出瘤细胞亦有助于诊断。

未合并白血病或无骨髓侵犯者,血象一般正常。

有广泛浸润者,血浆尿酸和乳酸脱氢酶增高。

凡有条件的应做T与B细胞分型。

【治疗措施】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化疗为主,可采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如COAP方案即长春新碱每次1~2mg/m2第1,8,15,22天静推;强的松40~60mg/m2/d口服;环磷酰胺600mg/m2,第1天;阿霉素30~40mg/m2第1天静注或第21天重复1次,也可将阿霉素换成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每次10mg/m2,连用2~3次)。

左旋门冬酰胺酶10.000IU(m2·d)静点或肌肉注射,连用10天,对Ⅲ~Ⅳ期病人,尤其合并骨髓浸润的病例效果尤佳。

此外尚可以博来霉素、6巯基嘌呤交替应用。

近年来国外推荐使用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每次3~7.5g/m2治疗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应用时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同时应碱化尿液,保证充足的液量。

该法对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卵巢的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新药的应用:①表阿霉素(epirnbicin)和吡喃阿霉素(THP-ADM):抗瘤谱和细胞毒性同阿霉素,但对心脏毒性比阿霉素小,脱发、胃肠道反应也轻,主要为骨髓抑制。

下鼻甲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下鼻甲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J KS A A / T, P3 /K T IKA T, ad R sn ig s n o e i n E K i an i vl d n gl i v
lpt -m e i tdpr m oin of n a in a d mir t n f pao e— e i n dae o t v so o i n ga o o i he t cl
i h m oo a crc l] C i E p Me s s , 9 5 1 ( : n u a cln c e e s . l x t t i 1 9 , 33 n n l[ ] n a as )
16 9 —2 2. O
la r nma es]C neR s20,76:4 7 20. u r a io l[. a c e,076( 2 9- 57 l cc c l] r ) 1 ag ,oe c , ag ,t . ma rkns r etrx r - 5 n J ns j D J ea Hu n uo i e e p pe W Y n 1 a c o e s
sve e s i 6 m u i e me a o el :r l f u i n s n B1 rn l ma c l n s o e o PA yse n s tm a d
移 的 关 系 及 靶 点 治 疗 的 研 究 Ⅱ. 瘤 防 治 杂 志, 0 , (1 ]肿 2 4 11) 0 1 :
人 口中9 %为 T 0 细胞性淋 巴瘤。本病男性发病较女性发病多 , 患者 , 性 ,0 , 男 2 岁 大一学生 。左侧 鼻腔无规律 间断性 出 血3 个月 , 曾诊断为 “ 下鼻 甲溃疡 ” 经抗生 素局部治 疗症状 左 , 无改善 , 2 0 年 3 于 06 月来 我 院就诊 。鼻部检查 : 外鼻无 畸形 , 左侧鼻 腔下 鼻 甲黏膜 糜烂 、 污秽 , 黄绿 色粘 稠分 泌物 覆 于表 面, 质脆 , 触之 易出血 , 、 鼻 甲及鼻 中隔 未见异 常 , 中 上 右侧鼻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继续教育慢性鼻一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由于慢性鼻一鼻窦炎(也称慢性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定义、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有争议。

近年来,以欧美为主的学者们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一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各国学者们对慢性鼻-鼻窦炎诊疗研究的重视。

1997年制定的海口标准对我国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后疗效、进行学术交流等均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为尽可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制定、修改并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鼻一鼻窦炎诊疗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慢性鼻一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起草过程中参照了国际现有指南性文件,并基于我国国情特点,遵循了“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同时兼顾了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及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本指南更科学、合理和具有实用性,编辑部还组织了专家在全国部分城市巡讲,充分征求了各地同道们的意见,使之趋于完善。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一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1.慢性鼻一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一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研究显示,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的特征。

因此,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一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和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三,病情严重度判定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isuaIanaloguescale,VAS)将病情分为:轻度0~3,中度>3~7,重度>7~10。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作者:韦霞俊贺中云田强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特异性影像表现及鉴别。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结果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鼻腔为主,多发生于鼻腔前部,以浸润型为主,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轻微局限骨质破坏,易浸润邻近鼻翼、鼻背、面颊部皮肤。

结论大多数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可提示诊断。

【关键词】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结;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鉴别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76-02临床上原发于鼻腔鼻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并不少见,据统计,在鼻部恶性肿瘤中,NHL仅次于鳞状细胞癌,居第二位,占鼻部肿瘤的14.13%[1]。

鼻腔鼻窦NHL分T细胞型、B细胞型及T/NK细胞型3类,我国以T/NK细胞型最常见。

NHL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与鼻窦炎症状类似而容易延误治疗。

由于CT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及发生部分,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NHL的患者13人,男8例,女5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6.3岁。

病史:1月至1年不等,平均4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者11例,血涕者4例,流涕者5例,鼻翼或面部肿胀发红者2例,头痛者4例。

检查:13例均可见鼻腔内软组织肿块,质脆,易出血,10例呈灰白色,3例呈肉芽状,5例表面有干痂或脓痂,4例有血痂。

1.2方法采用GE ProSpeed II螺旋CT机,常规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层厚/层距5mm/5mm,矩阵512×512,窗位220HU、950HU,窗宽700HU、2300HU。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NHL的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NHL发病风险 。
疫苗接种
接种EB病毒疫苗可预防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NHL发 病。
早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 干预NHL,提高治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乳酸脱氢 酶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 断和病情评估。
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等影像学 检查可协助确定淋巴结肿 大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 否有转移病灶。
鉴别诊断
慢性淋巴结炎
多有感染史,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较好,抗炎治疗后可 缩小。
转移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癌多有原发肿瘤病史,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 差,一般无全身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沿着 淋巴管或组织间隙直接蔓 延,侵犯周围组织。
淋巴结转移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通过 淋巴结转移,扩散到全身 各处的淋巴结。
血行转移
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以通 过血行转移,转移到肝脏、 脾脏、骨骼等远处器官。
03
NHL的诊断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
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发生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部位。
分期生存率
早期NHL的5年生存率通常高于晚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 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细胞类型生存率
某些细胞类型如DLBCL和FL的生存率相对较高,而某些侵 袭性较强的亚型如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和Burkitt淋巴 瘤的生存率较低。
提高生存率的建议
早期诊断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NHL,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癌细 胞标志物的治疗方法,通过干 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发挥

鼻腔淋巴肿瘤怎么办?

鼻腔淋巴肿瘤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鼻腔淋巴肿瘤怎么办?
导语:淋巴遍布身体各处,而且一旦出现炎症或是肿瘤,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如今鼻腔部位是很容易出现淋巴肿大或肿瘤的,这种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
淋巴遍布身体各处,而且一旦出现炎症或是肿瘤,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如今鼻腔部位是很容易出现淋巴肿大或肿瘤的,这种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呼吸,甚至会有堵塞现象,导致呼吸困哪,因此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那么鼻腔淋巴肿瘤怎么办?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淋巴结外受累类型,较少见,在头颈部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的所占比例仅约4%。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在病理、临床、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原发韦氏环的淋巴瘤不同,预后较差,但早期病例选择合适的治疗,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以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放疗剂量、化疗方案、治疗顺序依据肿瘤的恶性度、临床病期不同而不同,较为繁杂。

早期病例有可能者亦可考虑手术。

可考虑干扰素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中医的补益气血和滋补肝肾方剂可提高机体免疫和造血功能,减轻放、化疗副反应。

癌症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它的多发、复发和转移。

很多医生只看瘤体是否切除干净、癌细胞是否全部杀死,轻视中医整体治疗,一味地放化疗,致使免疫力下降,不但不能完全解决术后复发和转移问题,还会增加复发和转移的危险。

肿瘤在中医古籍中认为是饮食不调、寒热不当、疲劳过度和情志不舒等引起脏腑经络失调、气血亏损而感受外邪,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邪毒蕴热留阻而成,所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而。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四、辅助检查
血液
NHL——白细胞多正常,淋巴细胞增多
化验检 查
影像学 检查
活动期ESR加快,LDH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血清 碱性磷酸酶或血钙↑(提示骨骼受累),NHL可合 并溶贫(Coom’s试验阳性)
分期用,特别是PET/CT临床应用广泛
活检
可确诊
染色体 易位检 查
t(14;18)——滤泡细胞淋巴瘤;t(8;14)—— Burkitt淋巴瘤;t(11;14)——套细胞淋巴瘤; t(2;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8;14)、MYC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2;5)
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 —
蕈样肉芽肿-Sezary — 综合征
CD5+、bcl-2+
CD10+、bcl-2+、 bcl-6+ CD5+、bcl-l+
bcl-6+、bcl-2+
CD20+、CD22+、 CD5-
CD30+
CD4+、CD8+
CD3+、CD4+、 CD8-
CD20+者,可使用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治疗
• 急粒(ANLL)→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 胞苷)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全反式维 甲酸(ATRA)
• 急淋(ALL)→VP方案(长春新碱+泼尼松)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鞘内注射甲氨碟呤 (MTX)
• 慢粒→伊马替尼/羟基脲
• 霍奇金淋巴瘤→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 长春新碱、甲氮咪胺)或MOPP
30~40Gy,3~4周1疗程x6 > 6疗程(巨大肿块或化疗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不浸润鼻翼及邻近组织; • 骨质受累多呈推压性改变,亦可受侵蚀;
• 常可呈脑回样强化。
鉴别诊断
• 内翻乳头状瘤
案 例 1
鉴别诊断
• 内翻乳头状瘤
案例2
T2WI
T1WI +C
T1WI +C
鉴别诊断
• 血管瘤
• 起源于鼻腔后外侧壁的纤维血管间质;
• 诊断要点:
• 青年多见,好収于中下鼻甲周围黏膜; • T2WI高信号,显著强化。
鉴别诊断
• 血管瘤
男 , 岁 , 鼻 出 血 。
17
鉴别诊断
• 磷癌
• 与淋巴瘤鉴别困难!
• 诊断要点:
• 鼻腔内软组织肿块; • 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 • 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心有坏死区)。
鉴别诊断
• 肉芽肿性血管炎
• 又称韦格纳肉芽肿,以坏死性肉芽肿和弥漫性小 血管炎为特征;
• 诊断要点:
检查方法
CT为首选方法,主要观察骨质改变;
MRI主要用于显示病变范围(以T1WI-FS +C序列观察最好)
影像学表现
• 软组织
• 1、局限型多见于鼻腔前部,易累及鼻前庭、鼻翼、 鼻背及邻近面部软组织(少数案例可局限于窦 腔);弥漫型表现为鼻腔中线区及邻近颌面部、 眼眶、鼻咽、颞下窝等受累。 • 2、CT呈等密度,若与炎性坏死物质混杂在一起 则呈不觃则低密度。 • 3、MRI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 • 4、轻到中度强化。
影像学表现
• 骨质
• 1、肿瘤较小时可无骨质破坏;
• 2、肿瘤较大时,骨质重塑变形和骨质侵蚀, 与溶骨性破坏不同。
病例2
• 鼻腔镜:左鼻腔较多脓性痂块,鼻腔有恶臭味,伴较多
• 男, 48岁 坏死物(含死骨)。左下鼻甲坏死骨完全外露;鼻中隔处 • 粘膜表面有较多伪膜样物。 左侧鼻腔反复流黄色脓涕半年,抗炎治疗 • 效果差。 病理诊断:左前鼻NK/T细胞淋巴瘤
• 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常累及上呼吸道、肺、肾、 皮肤;
• 常有鼻甲、鼻中隔破坏,邻近窦壁骨质增生硬化。
• 肉芽肿性血管炎
• 案例:男,63岁。
a、鼻窦横断面CT示右侧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影,上颌窦内壁破坏(箭头); b、肺窗CT示右肺上叶结节影,内见空洞; c、三年后鼻窦横断面CT示右侧上颌窦仍充满软组织影,上颌窦后外壁骨质增 厚,出现不觃则“双线征”(箭头),上颌窦内壁明显破坏。
经典HL
HL
结节硬化型 混合细胞型 富于淋巴细胞型 淋巴细胞减少型
淋 巴 瘤
N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 外周(成熟)B细胞肿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滤泡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边缘区淋巴瘤、浆细胞肿瘤及相关疾病
外周T和NK细胞肿瘤
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病例3
• 女,47岁,左侧鼻背部肿物1月余 • 病理:鼻腔淋巴瘤,NHL 弥漫大B细胞型
T2WI-FS
T1WI
T1WI-FS +C
病例4
• 女,78岁
• 病理: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
• CT平扫_软组织窗
CT平扫_骨窗
增பைடு நூலகம்强
1

增 强
2

增 强
3

弥漫的B淋巴细胞
鉴别诊断
鼻 部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治 疗
小 结
• 中老年男性,収生于鼻部和面中部的进行性 肉芽肿性溃疡坏死要首先考虑本病; • 确诊依赖于病理免疫组化;
• 影像检查主要明确肿瘤累及范围。
鼻息肉 局限于鼻腔鼻窦
鉴 别
内翻乳头状瘤 血管瘤
弥漫分布于鼻部
鉴 别
鳞癌
肉芽肿性血管炎
鉴别诊断
• 鼻息肉
• 多见于中鼻道、下鼻甲后端;
• 水样密度/信号;一般无骨质侵蚀及皮肤受累;
• 病灶本身无强化;周边黏膜强化。
鉴别诊断
• 内翻乳头状瘤
• 多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易向上颌窦 和筛窦蔓延;
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
• 1、概述
• 2、影像诊断 • 3、鉴别诊断 • 4、治疗
概 述
• 好収于中老年男性 • 根据免疫组化分为: • 1、NK/T细胞型:多见于国人,与EB病毒相关;常浸
润血管引起血管炎,易坏死和侵蚀骨质;预后最差。
• 2、T细胞型:常见于鼻腔,少单収于鼻窦;预后差; • 3、B细胞型:欧美多见,多収生于鼻窦;预后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