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集中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奥斯维辛集中营上课

奥斯维辛集中营上课

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种族也即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诸如肤色、发色、 眼色、血型等一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是属于生物学 和体质人类学范畴;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 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范 畴。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 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法西斯的种族思想 是视本民族人种为优秀人种,其他民族人种为劣等人种, 这实在是一种十分荒谬而又极其危险的论调,它意味着 许多民族将丧失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纳粹种族主义的荒 谬和危险会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正是这种理论构成 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背景,它是 德国法西斯虐犹、杀犹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根源。
共同探究:
纳粹德国为什么如此残忍的对待 犹太人,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 历史悲剧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P113结合学思之窗思考:“纳粹屠犹”这一 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 什么影响和启示?
德国法西斯在纳粹的种族理论的指导下,对 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后人要牢记 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 它启示我们要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 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 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纳粹达豪Dachau集中营
位于德国慕尼黑市,1933年3月建立, 是法西斯德国二战期间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修建了1000多座集 中营,关押和屠杀犹太人、 战俘等。其中规模最大的便 是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 营,有300多万犹太人在 贝尔根―贝尔森 萨克森豪森 此遇难,它又被称为“死亡 工厂”。 布痕瓦尔德 奥斯威辛让世界为之哭 泣,并不仅仅因为它曾经是 毛特豪森集中营 纳粹集中营,还因为从那时 达豪集中营 候甚至更早开始,无理性的 杀戮和种族灭绝就从来没有 停止过,奥斯威辛就是其中 最高的一座标志性墓碑。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分析并理解为什么奥斯维辛集中营没有新闻,并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并提问:“你对这张图片有什么印象?你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了解?”2.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分钟,然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了解和印象。

讲解新闻报道的定义和重要性:1. 让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新闻报道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新闻报道对社会至关重要。

分析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原因:1. 给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的文章,并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a.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什么?b. 奥斯维辛集中营建立的目的是什么?c. 在奥斯维辛发生的事情有多残酷?2. 让学生讨论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原因,并给予他们一些提示,如:a. 奥斯维辛被纳粹当局严密保密。

b.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一个秘密的部分。

c. 纳粹在奥斯维辛进行了严格的宣传控制。

d.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受害者被剥夺了表达自己的自由权利。

讨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思考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重要性,并怎样确保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2.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向世界传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以便不忘记和警示未来。

总结和反思:1. 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此活动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2. 引导学生反思他们今后在面对新闻时,需要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个专家或演讲者来学校讲授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组织学生参观纪念奥斯维辛的纪念馆或博物馆,并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或RIP。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 评估学生在总结和反思时的表达水平和深度。

3. 收集学生提交的RIP文章,对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教学资源:1. 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文章或教科书章节2.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或视频资源3. 小组讨论的提示问题4. 专家或演讲者来学校讲授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的联系方式5. 奥斯维辛纪念馆或博物馆的联系方式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对此图片的印象。

教学设计1:第2课时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教学设计1:第2课时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第2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难点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引言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简单介绍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

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

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

第二,引导学生思考“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给世界的共同警示。

本课讲授1课时,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集中营建立的背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集中营里的罪恶;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意义。

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本目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第二部分:种族灭绝政策的实施──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为主要活动的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这一部分内容构成了集中营建立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种种罪行中,最令人发指的,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大屠杀。

这一历史悲剧发生的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

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宣扬纯粹的德意志人是大自然的宠儿,是一切文明和文化的创造者,上苍赋予了他们主宰全世界的权利。

除德意志人外,其他种族都是“劣等民族”。

而在那些“劣等民族”中,犹太人又是最为劣等的民族。

在德国,种族主义思想由来已久,主要来源于德籍英国人豪·斯·张伯伦和戈平瑙宣扬的反犹太主义、“亚利安人种族优越论”。

7.2【教学设计】《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人教)

7.2【教学设计】《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人教)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材分析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有“死亡工厂”之称,其中设置筑垒墙、有刺铁丝网、瞭望台、兵营、绞刑架、毒气室和焚尸炉,这一切都表明了纳粹分子种族灭绝的罪证,发生在第三帝国中最大的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

其遗址位于波兰南方的小城奥斯威辛,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距波兰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

大约有110万人在这一集中营被杀害,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根据历史调查,在这个集中营,有150万人,被蓄意饿死、拷打和屠杀致死,对于20世纪同胞来说这是灭绝人性的见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

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

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种族”与“民族”概念的不同,分析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与危害。

结合史实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

通过对比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和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感悟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根本上认识纳粹的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教学重点】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教学难点】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PPT学习教案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PPT学习教案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会计学
1
纪 念 奥 斯 威 辛 营 解 放
60

惊天一跪

第1页/共32页
第2页/共32页
贝 尔 根 ―贝 尔 森
布 痕瓦尔 德
萨 克森豪 森
达 豪集中 营
毛 特豪森 集中营
德国ຫໍສະໝຸດ 纳粹集中

奥斯威辛 集中营



第3页/共32页
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1、建立
1940年4月开始建造,6月投入使用。
第27页/共32页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 滚滚不息,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 知道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和平奖面 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 ,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 训,防止明日的再错!全世界的人民都不会
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
第28页/共32页
四、奥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警示意义
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第24页/共32页
德国的深刻反省
第25页/共32页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碑 前点燃蜡烛,缅怀遇难者。
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在纪念 碑前点燃蜡烛,缅怀遇难者。
第26页/共32页
1998年11月10日,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举办特别展览, 纪念“水晶之夜”60周年,哀悼二战中被德国纳粹杀害的 犹太人 。
第17页/共32页
共同探究:
纳粹德国为什么如此残忍的对待犹 太人,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历史悲 剧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第18页/共32页
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的根源 —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
阅读材料: 希特勒将人类分为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雅利安的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从文本中明白这则新闻与平时看到的新闻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其获得普利策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文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教学重难点:1、对文中重点词句及细节的品悟。

2.体会新闻中所灌注的作者的个人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一段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广告词导入:战争是炼狱亦是熔炉。

二、奥斯维辛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

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

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多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课文分析,思考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探讨交流)1、由新闻标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作者写了什么?2、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什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毒气室、焚尸炉、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一、教案简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以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主题的新闻作品。

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这篇作品,使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惨状以及作者的报道手法,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和对新闻报道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惨状。

2. 分析作者的报道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新闻报道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建立、规模和功能,以及其在二战期间的作用。

2. 报道手法分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节刻画来表现集中营的惨状,以及如何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3. 语言特点分析:讨论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选择、句子结构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力。

4. 新闻报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事实准确性、报道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评价这篇报道的优缺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报道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分享各自的观点。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主题有一个初步了解。

2. 第二课时:分析作者的报道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讨论,评价这篇报道的优缺点。

5. 第五课时:课堂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对奥斯维辛集中营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对报道手法的分析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短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具有批判性,以及他们对新闻报道的评价是否合理。

七、教学资源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文。

2. 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资料。

3. 新闻报道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残忍和悲惨,以激发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关注。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象版选修6教案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象版选修6教案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象版选修6教案一、背景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造的最大的集中营之一,也是纳粹对人类犯下罪行的象征之一。

在这个集中营中,有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和其他被认为是“不利于纳粹统治”的人被强制劳动、饥饿、疾病和虐待所折磨,大部分被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了二战中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事件之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背景2.探讨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罪行的象征3.分析人类应该保护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1.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背景奥斯维辛集中营于1940年开始运作,最初仅供德国人的劳改中心,但最终演变为集中关押犹太人的中心。

在战争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拘禁了逾1200万人,其中超过100万人被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在二战期间最大的工业化杀戮设施,为屠杀数以百万计的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罪行的象征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事件之一。

它是人类罪行事件中的象征,充分展示了人类对于别人的残忍和不人道。

3. 人类应该保护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灾难性教训中,人们可以得到许多有关人权的启示。

奥斯维辛集中营证明,当人们不尊重人权时,会发生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们必须保护和尊重人权,这样才能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四、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和写作互动等策略,旨在让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背景,探讨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罪行的象征,以及分析人类应该保护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性。

五、学习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写作、口头表述和表现来评估学生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纪录片《奥斯维辛的惨剧》2.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资料3.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读物七、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讨论有关社会不公正问题、人权、多元文化等问题,来拓展本次课程的内容和延伸教学。

八、总结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背景,研究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罪行的象征以及分析人类应该保护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于人类历史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德国法西斯的残酷罪行。

通过材料解读,理解德国法西斯为何要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民族平等、珍惜和平意识;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

难点: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幻灯片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师: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奥斯维辛集中营。

图片的解说词是“这座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是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周围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牌子上写着:‘危险!高压!’但当时确有许多被逼得发疯的囚犯成批的扑向这些铁丝网而自杀身亡。

”这一切都说明集中营里的犹太人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
设问:集中营里到底有哪些残忍恐怖的事呢?德国法西斯又为何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
【新课教学】
(一)罪恶篇
奥斯维辛集中营承载着二战中一段惨绝人寰的沉痛历史,因此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人们来次参观,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一些照片来参观一下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

1.集中营概况
(1)建立时间:1940年4月开始建造,6月投入使用;地点:波兰。

幻灯片展示《鸟瞰集中营》照片
设问:纳粹为何在这里建立集中营?
学生观察图片,得出结论: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师:死亡之路通往死亡工厂,当年就是沿着这条铁路,无数个无辜平民被运往这里。

幻灯片展示:“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等图片,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条件十分艰苦。

(2)布局: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

1号营,主要是行政区;2号营是灭绝营;3号营是监禁营和劳役营
2.集中营里的罪恶
幻灯片展示:关于“最后解决”方案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
“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

把有劳动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

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

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


设问:问题一:“‘最后解决’方案主张分几步怎样处理犹太人?”
问题二:“‘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什么?”
通过材料阅读,使学生了解“最后解决”方案包含了把犹太人进行迁徙、监禁、奴役和灭绝等几个步骤,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

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指导下,奥斯威辛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虐待和屠杀。

幻灯片逐步展示历史图片并配合一些文字描述,学生观察图片概括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

教师讲解时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集中营里的罪恶:
1.奴役;
2.监禁;
3.灭绝
4.掠夺
5.人体实验
(二)根源篇
设问:为什么纳粹德国要如此地残忍地对待犹太人呢?
幻灯片展示材料:
材料一:希特勒:“耶稣不是犹太人,犹太人是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大的后裔,因而犹太人是一个罪恶的民族”——《犹太文化精神》
材料二:犹太人在德国各行各业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犹太人善于经商,拥有巨资。

比如柏林全市的医师,犹太人占52%;……如果犹太人财富为德国所用,德国将迅速崛起。

——肖汉森《纳粹德国反犹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材料三:希特勒利用人们对犹太人的偏见,把一战后德国的灾难和不幸归咎于犹太人的破坏,从而将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转化为种族矛盾,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使广大中下层群众对现实的不满发泄到犹太人身上。

——王林聪《论纳粹种族主义与反犹观》
材料四:“白种人最高贵……雅利安人又是白种人当中最高贵的人种……犹太人始终只是其他民族身上的寄生虫……像一种有害的芽孢杆菌那样扩散着……他在哪儿出现,被寄居的民族或迟或早就会死去。


——希特勒《我的奋斗》
根据材料,分析概括纳粹党煽动反犹太人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1.宗教情结(宗教方面)
2.希望得到犹太人的财富(经济方面)
3.1929-1933经济大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争取中下层百姓的支持,转移民众视线。

(政治方面)
4.种族主义理论(根源)
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

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

纳粹鼓吹德意志人即所谓纯粹的雅利安人是上帝的宠儿,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应该主宰世界。

其他民族则是劣等民族,犹太人则是最为劣等的民族,既是德国外部的敌人,也是德国内部的敌人。

为了使德国复兴,确保“优等民族”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犹太人,纯洁德意志的人种。

(三)警示篇
(1)警示意义
设问1:二战后,波兰政府和联合国针对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1)波兰政府:波兰在1947年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建成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

(2)联合国:将其作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设问2:联合国为何要将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①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②反省历史、警惕历史重演
③对年轻一代的呼唤: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
(2)德国的深刻反省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并结合所学,列举二战后联邦德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反省历史?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

并出示相关历史图片,例如德国总理在犹太人死亡纪念碑前下跪的历史照片,使学生感悟到:德国政府勇于反省历史错误的可贵品质。

幻灯片补充展示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
学生比较德国、日本面对罪行的态度,通过比较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课堂小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我们就能找到理性与良知。

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我们追忆这段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来之不易!
四、课后思考
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