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

加强房屋各部分的连接和 支撑,确保房屋在地震作 用下不发生散架和倒塌。
城市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增设抗震支撑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增设 抗震支撑,提高建筑物的 整体稳定性。
加固结构构件
采用加大截面、粘贴钢板 、碳纤维加固等方法,对 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
加强隔震减震措施
采用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隔震减震措施,减小地震 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将伤员转运送医。用担架等物品将伤员 转运至安全地点,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05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烈度与设防等级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确 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
。
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 用功能,将建筑物划分为 甲、乙、丙、丁四类,分 别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措
地震成因
地震的主要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塌陷和人为因素等。其中,地 壳板块运动是地震最主要的成因,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和板块相互作用, 导致地壳应力不断积累,最终引发地震。
地震分类与特点
地震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和地震序列等特点,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和人工地震等。
预警信息发布途径
广播、电视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地 震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紧急避震 措施。
手机短信、APP推送
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向用 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覆盖 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03
地震应急避险措施
家庭防震准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联系方式 、集结地点和逃生路线。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不均匀性、空间上的集中性和强度上的差异性等特点。通 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周期性、迁移
城市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增设抗震支撑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增设 抗震支撑,提高建筑物的 整体稳定性。
加固结构构件
采用加大截面、粘贴钢板 、碳纤维加固等方法,对 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
加强隔震减震措施
采用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隔震减震措施,减小地震 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将伤员转运送医。用担架等物品将伤员 转运至安全地点,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05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烈度与设防等级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确 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
。
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 用功能,将建筑物划分为 甲、乙、丙、丁四类,分 别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措
地震成因
地震的主要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塌陷和人为因素等。其中,地 壳板块运动是地震最主要的成因,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和板块相互作用, 导致地壳应力不断积累,最终引发地震。
地震分类与特点
地震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和地震序列等特点,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和人工地震等。
预警信息发布途径
广播、电视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地 震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紧急避震 措施。
手机短信、APP推送
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向用 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覆盖 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03
地震应急避险措施
家庭防震准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联系方式 、集结地点和逃生路线。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不均匀性、空间上的集中性和强度上的差异性等特点。通 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周期性、迁移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W
O
R
K
CONTENTS
目 录
R
E
P
O
R
T
01 地震灾害及其分布 02 地震巨灾及其应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政府领导下,各级防震减灾相 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减轻人员伤亡以及减小经济损失而采取 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协调一致的救援。 早期灾情获取困难应急响应程度低、早期应急救援决策能力 偏低、目标局限、早期以自救互救、地方救援力量等救援为 主。
•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xx多次, 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 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PA RT 02
地震巨灾及其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巨灾特征
巨灾
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 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其特征为突发性强、受灾面积大、人员伤亡惨重、基 础设施破坏严重、灾害次生链式灾害严重、重大工程 (核电)破坏严重、通讯大面积中断灾情难以获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W
O
R
K
CONTENTS
目 录
R
E
P
O
R
T
01 地震灾害及其分布 02 地震巨灾及其应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政府领导下,各级防震减灾相 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减轻人员伤亡以及减小经济损失而采取 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协调一致的救援。 早期灾情获取困难应急响应程度低、早期应急救援决策能力 偏低、目标局限、早期以自救互救、地方救援力量等救援为 主。
•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xx多次, 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 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PA RT 02
地震巨灾及其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巨灾特征
巨灾
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 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其特征为突发性强、受灾面积大、人员伤亡惨重、基 础设施破坏严重、灾害次生链式灾害严重、重大工程 (核电)破坏严重、通讯大面积中断灾情难以获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地震安全知识教育普及课件PPT

地震时关火的三次机会
1.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 气炉等。
2.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 为了能够迅速灭火。
安全知识教育普及课件PPT
在家里
1.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 一点极为重要。
2. 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 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在公共场所
1. 在街上,要赶紧撤离到空旷处,要远离危险的地方。 2. 如果正在过桥,要紧紧抓住桥栏杆,防止在地震时颠
其他地震: 人工地震 孤立型地震 双震型地震
正确逃生知识
逃生十大法则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 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逃生十大法则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将门打 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 避开危险之处
逃生十大法则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 员的指示行动
簸摇晃中坠落桥下。主震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岸边转 移。
家庭防震准备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1.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2.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地 震时藏身。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3.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 的地方。
4.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 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 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 放在便于取到处。
地震成因
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有以下几个:
弹性回跳说:地壳受挤压弹性形变,反弹回来产生地震。 核爆炸说:地壳下面核原料达到临界值发生天然核爆炸。 地下雷暴说:指地层中热压电效应产生的电场及其感应电场之间发生剧烈放电, 形成地下型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

目录
一、地震基本知识概述 二、地震前兆识别与预警 三、校园建筑安全与避难场所选择 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01
地震基然现象的一种,指的是大 地突然发生的震动,即地壳某个 部位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 突然释放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 震动的现象。
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突然断裂和滑动造成的。这种断裂 通常发生在地壳的板块边界附近,因为这里的应力积累到足 够大的程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当岩石断裂时,储存 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迅速释放出来,这些波会传播到地 球表面引起地面震动。
难和寻求帮助。
听从指挥,不擅自行动果断,不 要犹豫不决。地震突发性强,从 主震发生到结束一般也就几秒到 十几秒,躲避能否成功,就在千 钧一发之间,容不得你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时间就是生命。这 句话用在避震的行动上最贴切, 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果断行
动,科学避震,化险为夷。
在教室、图书馆,要躲避在书桌 旁边或下面,远离窗户,在礼堂、 食堂、体育场馆内,躲避在排椅、 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在 宿舍,躲在内承重墙的墙根、墙 角,床旁边或下面。在室外,要 远离围墙、玻璃幕墙,远离可能 倒塌的建筑物和跌落的大型物件 等。破坏性地震过程十分短暂, 如果能坚持熬过这一两分钟,就 有生存的希望。
信息。
服从指挥
在地震发生后,服从政 府或救援部门的指挥和
安排。
03
校园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自救知识常记
记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应急 避难场所是我们“生命的保护伞 ”,一般建在城市的公园、绿地 、广场和我们学校的操场等,同 学们平时要记住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标志,了解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位置,熟悉从学校或家到应 急避难场所最近的线路,以便地 震发生后及时到应急避难场所避
《地震安全知识》课件

被埋压时的自救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冷静
在地震后被埋压时,保持冷静 和清醒的头脑至关重要,有助 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寻找安全空间
尽可能向有光线、空间较大的 地方移动,避免在狭小、低矮
的空间内停留。
保持呼吸通畅
清理口鼻周围的尘土,尽量保 持呼吸通畅,等待救援。
保存体力
在被埋压期间,尽量保持体力 ,不要盲目挣扎,以免消耗过
地震预警只能提供一定 程度的预警时间,受到 地震震级、地表地质等 因素的影响,预警时间 可能会缩短。
包括家庭成员的紧急疏 散路线、避难所选择、 重要物品的预先整理等 。
包括便携式照明、急救 包、水、食品等,确保 在地震发生后能够维持 基本生活需求。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家 庭成员在紧急情况下的 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地震的分类
01
02
03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 震,通常破坏程度较大, 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较 大影响。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60-300公里之 间的地震,破坏程度相对 较小,但可能引起较大的 地面振动和破坏。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 地震,通常不会造成地表 破坏,但可能引起地下岩 层的变形和破裂。
地震监测网络
建立和完善地震监测网络 ,及时捕捉地震信息,为 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预警信息发布
建立快速、准确的地震预 警信息发布机制,以便公 众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并采 取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覆盖范围
扩大地震预警系统的覆盖 范围,确保更多地区能够 受益于预警系统的保护。
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防震减灾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
防震减灾知识PPT课件

救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
人
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
方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 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
法
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五、长治会不会发生地震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在室内如何避震?
在学校如何避震?
“大家不要慌,躲在 桌子下,靠门窗的同 学躲到墙根下!”
正在教室上课时,要在教师指 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 各 自的课桌下。
千万不能跳楼!
在户外场所如何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 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 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 回到教室去。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指发生7级以上地震,或造成300
人以上死亡,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地震。
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防震
? 减灾科普知识的教育
法律 法规 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 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 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 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 能力。
(4)看现在。解放以后,长治市记录最早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是1965年9月4日发生在平顺的4.5级地震,到目前为止,共记 录三级以上地震十二次,其中四级以上地震四次,这说明长治 地区的地震并不是不活动。04年2月20日,黎城发生3.6级地震 、6月29日沁源发生3.2级。06年8月到9月黎城和潞城交界处发 生小震群。
地球是不断运动的,所 以地球表面的地壳也是不断 运动着的。原先的海底会随 着地壳的变化慢慢升起,变 为高山。
沧海桑田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在几千万年前就曾是一片 沧海。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 及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 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教育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社区宣传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 台,定期发布地震安全知识和应急 措施,提醒居民关注地震安全。
学校防震教育
制定防震减灾教育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 安排,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和自 救互救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应 对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家庭关系重建
地震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重新建立家庭关系,共同 面对困难,互相支持,增强家庭凝聚力。
03
社会关系重建
地震后,社区和社会组织需要重新建立,受灾群众需要重新融入社会,
参与社区重建工作,加强社会联系和互助合作。
重建家园的步骤
评估灾情
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 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
国际援助与合作
国际援助
地震灾害具有国际性,国际社会 通常会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包 括资金、物资、技术和经验等方 面的支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减轻地震灾害影 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信 息共享、技术交流、联合救援等 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05
CATALOGUE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被困,应立即报告救援人员或报警求救。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 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救助措施,如清理口鼻、止血等。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 及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 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教育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社区宣传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 台,定期发布地震安全知识和应急 措施,提醒居民关注地震安全。
学校防震教育
制定防震减灾教育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 安排,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和自 救互救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应 对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家庭关系重建
地震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重新建立家庭关系,共同 面对困难,互相支持,增强家庭凝聚力。
03
社会关系重建
地震后,社区和社会组织需要重新建立,受灾群众需要重新融入社会,
参与社区重建工作,加强社会联系和互助合作。
重建家园的步骤
评估灾情
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 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
国际援助与合作
国际援助
地震灾害具有国际性,国际社会 通常会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包 括资金、物资、技术和经验等方 面的支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减轻地震灾害影 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信 息共享、技术交流、联合救援等 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05
CATALOGUE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被困,应立即报告救援人员或报警求救。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 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救助措施,如清理口鼻、止血等。
地震自救逃生知识科普PPT精品课件精选全文

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的8.0级地 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前者确凿一些,广大灾民病 死、饿死,数百里山乡断了人烟,估计死亡83万 余人。
第二部分
地震的前兆
earthquake self rescue and escape earthquake rescue and escape earthquake
就近躲在结实物体旁边
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跨度最小的房间里如厕所、厨房 等。也可躲避在桌、柜等家具下面 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 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且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物 体旁。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 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②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 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 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③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 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④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 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⑤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 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 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逃生
避震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 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高层楼上撤下来,虽有电梯不能搭, 万一电力中断了,真是欲速则不达。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 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 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第一桩, 床旁桌旁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
地震逃生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 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的8.0级地 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前者确凿一些,广大灾民病 死、饿死,数百里山乡断了人烟,估计死亡83万 余人。
第二部分
地震的前兆
earthquake self rescue and escape earthquake rescue and escape earthquake
就近躲在结实物体旁边
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跨度最小的房间里如厕所、厨房 等。也可躲避在桌、柜等家具下面 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 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且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物 体旁。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 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②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 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 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③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 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④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 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⑤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 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 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逃生
避震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 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高层楼上撤下来,虽有电梯不能搭, 万一电力中断了,真是欲速则不达。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 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 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第一桩, 床旁桌旁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
地震逃生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 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震源和震源深度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 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面的距离。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震中、震中距和极震区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 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及其 附近的地方称震中区。一次地震破坏最严重的 地方称极震区。
3.震级和烈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
1
地震基础知识
.
2
科普会 讲座商
目录
MENGLA XIAN DIZHENJU
一、地震是怎么回事
二、地震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地震活动带简介
四、地震前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
五、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六、大震预警现象
七、地震预报
八、地震应急与救生知识
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三个重要环节
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分为远震、近震、地方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至1000千米内的地震称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千米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
19
地震的类型
按照震级的大小,也可以对地震进行分类,我
国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弱 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的地震; 中 强 震——震级等于或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 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也有人把 震级等于或大于7级的地震称为大震。
.
7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由表 及里可分为:
地壳、地幔、 地核三个圈层。
.
8
活动规律
由于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分布是不均
匀的,因而造成了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做缓
慢运动,在这些巨大力量的长期作用下,有些岩 石会发生倾斜、变形,当地球内部的能量积 累到足够大时,一些本身比较脆弱或有些轻微 裂隙的岩层就会在这种力量下产生剧烈的震 动,这样地震就发生了。
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
把叫地震烈度。
.
13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 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 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 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
3
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大家留下
了深刻的记忆,极大的震撼了我们的
心灵!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
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
最为严重。
汶川地震向人们敲响了防患于未然的警钟!
在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的今天,如何
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
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和
.
15
总结(联想水波):
只感觉上下抖动 -----处在震中区 上下震动接着水平晃动------震中在附近 只感觉到水平晃动------地震在远方 震动持续时间长------震级大 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小
.
16
5. 地震的类型
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根
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它 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宏观震中——是指地震时,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最 严重的地区。 极震区——是指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比也最严重的 地区。 震中距——地面. 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12 中距。
一般来说,地壳内部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 时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地震的震级也就越 大,造成地面的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
9
什么是地震?
地震:科学的解释就是指因地球内 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 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产生的过程
.
10
二、地震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
11
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极震区
了解地震基本知识的原因所在。
.
4
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 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
宁可有备无震 不可震时不备
.
5
一、地震是怎么回事
.
6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 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 发、海啸、霜冻一样,是经常发 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
要认识地震就得先了解地球的 内部结构和它的活动规律。
.
17
以上几类地震中,构造地震占绝大多数, 并且也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地 震。因此,是我们的重要研究对象。火山 地震监测与研究是预报火山喷发的重要手 段之一,如云南省地震局在腾冲就建有火 山地震监测台网,我们的腾冲火山科研项 目获得了云南省自然科学进步一等奖。另 外,我省今后将在澜沧江、金沙江、怒江 流域建设数十个大型水电站,因此,水库 诱发地震也是我们将要开展的重要研究内 容。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 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 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
14
4.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 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
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
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
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
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1.构造地震:它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 破裂所造成。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 震总数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它是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 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3.塌陷地震:它是由地下岩洞、矿井塌陷 而引起。
4.诱发地震:它是由水库蓄水、油田注水 等引发产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
为引起的。
.
18
地震的类型
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 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 目前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大约为720千米。深源地震一般不 会造成破坏和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