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

初二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

初二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
苍茫(mang)飞窜(cuan)呻吟(yin)
胆怯(qie)翡(fěi)翠掠(luuml;e)起号(hao)叫
蜿蜒(wānyan)吼叫(hǒu)
《海燕》是一篇着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

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二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时也能把语文学好,学精。

相关推荐
语文知识点:句子翻译初二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课文海燕知识要点笔记

课文海燕知识要点笔记

第2课知识清单
一背诵课文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拟人句)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二、知识要点
1中心:《燕子》文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息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词语意思
俊俏:(相貌)好看。

聚拢:聚集。

偶尔:间或,有时候。

烂漫无比:形容色彩耀眼。

映衬:映照,映衬。

3.近义词
俊俏一(俏丽) 聚拢一(聚集) 生机一(生气) 掠过(拂过)
4.反义词
偶尔一(经常) 増添一(减少) 俊俏一(丑陋) 机灵一(死板)
5.读一读,记一记。

(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如毛)的细雨(旷亮无比)的天空(轻快有力)的翅膀(灿烂无比)的春天(纤细)的电线(波光粼粼)的湖面(千条万条)的柔柳(光彩夺目)的图画(乌黑)的羽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海燕》《组歌》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海燕》《组歌》知识讲解

《海燕》《组歌》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海燕》高尔基(1868~1936),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代表。

二十世纪初,他的著名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层》《敌人》《母亲》等。

还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海燕》这首散文诗写于 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当时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也加强对人民革命运动的镇压,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行为的残暴。

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于是就写下了《海燕》。

《组歌》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

著有纪伯伦散文诗集《先知》《先驱者》《泪与笑》《沙与沫》《暴风集》等。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他的作品最先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

这两首散文诗节选自纪伯伦的《泪与笑》。

《组歌》共有 5首散文诗,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两首。

《组歌》这两篇短文,作者以极富灵性与乐感的笔触,采用拟人化手法,向我们展现感性与理性交相辉映的自然画面。

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在《浪之歌》里,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也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爱的使者的形象,“润物细无声”,把忧郁与苦难留给自己,把欢乐与幸福播种人间。

其实,作者在这里唱出了一曲婉转感人的歌:《让世界充满爱》。

知识积累《海燕》1.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2.胆怯.(q iè):胆小;畏缩。

3.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文中用来比喻海浪。

4.精灵: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

八年级下册海燕高尔基

八年级下册海燕高尔基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 评论家,以其深刻的作品和独特的艺 术风格,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代表作品
高尔基的代表作品包括《海燕》、《 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这些作 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海燕的象征意义
暴风雨的预言家
总结词
海燕在文中被描绘为暴风雨的预言家,预示着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象征和隐喻
《海燕》中的海燕、暴风雨等形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代表着革命力量、革命 形势等。通过这些象征和隐喻,高尔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 。
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海燕》这篇散文诗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让读者 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领悟到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
05
《海燕》的影响和意义
《海燕》的创作过程
《海燕》是高尔基于1901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以暴风雨 来临前的海面为背景,通过海燕的视角揭示了革命的预兆。
《海燕》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度假 经历,他通过观察海燕的飞翔和叫声,得到了创作灵感。
04
《海燕》的艺术手法
对比和烘托
对比
高尔基在《海燕》中运用对比手法, 将海燕的勇敢、乐观与海鸥、海鸭、 企鹅的恐惧、悲观形成鲜明对比,突 出了海燕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不移。
01
1905年革命为俄国带来了政治、 经济和社会动荡,激发了高尔基 对革命的关注和思考。
02
革命促使高尔基反思社会不公和 阶级矛盾,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促使他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 现实。
高尔基的成长经历
高尔基出生于木工家庭,自幼经历贫 困和苦难,这使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 生活有深刻了解。

高尔基《海燕》知识点梳理

高尔基《海燕》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另有散文诗《鹰之歌》和剧本《小市民》等。

二、故事背景《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 年3 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那时正是俄国1905 年革命前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目睹并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个艺术形象,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为无产阶级革命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这首散文诗也深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一步掠起(1u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精灵:指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

在古代东方某些地方的神话传说中,精灵常指反抗上天统治者的“恶魔”。

这里是指海燕英勇、机智的反抗精神。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号叫:这里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预言家: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四、概括大意:1.(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2.(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3.(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三、课堂讨论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

《海燕》学习要点(通用17篇)

《海燕》学习要点(通用17篇)

《海燕》学习要点(通用17篇)《海燕》学习要点篇1《海燕》高尔基1、高尔基(1868一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高尔基是笔名。

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城)一个木工家庭,四岁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只上过两年学。

他十岁时就被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与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等;《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斗争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

正当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候,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他的家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反动统治的尖锐演说,还参加了学生的示威游行,在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联名抗议沙皇暴行的公开信上签了名。

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之后,就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

《海燕》就是它末尾的一章。

高尔基作品的影响《海燕》一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海燕》受到了列宁和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视和高度称赞。

列宁曾在自己的演说和著作里引述过《海燕》中的诗句。

列宁在1906年8月21日写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一文中,曾经引用《海燕》里关于企鹅的描写,并且还引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号召力极为强烈的诗句,作为自己文章的结语。

一篇文学作品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上是很光辉的一页。

八年级语文海燕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海燕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海燕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语文海燕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还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几个典型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1. 文言文阅读在八年级语文海燕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注意文言文的音韵和词语用法。

文言文熟知打字、发音、读音,再加上江山易改《易经》,其繁杂程度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

只有了解文言文的音韵、词语用法和古代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其次,需要注意文言文的结构和修辞。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比较多,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需要我们仔细揣摩。

此外,文言文的结构也比较复杂,有时需要多次阅读才能理解。

最后,需要注意文言文的意义。

文言文大多是关于人生哲理、人情世故之类的内容,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意义性。

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思考文言文的内在含义,领会其道理和精神。

2. 散文阅读在八年级海燕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散文阅读。

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通常以抒情、记叙、议论或描写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阅读散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散文的语言用词。

散文通常以朴素、清新的语言作为载体,表现出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需要注意散文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敏锐地捕捉其中的美感和思想精华。

其次,要注意散文的结构和思想内涵。

散文通常会有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其它内容都围绕主题展开。

读者需要了解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义和情感。

最后,要注意散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散文通常反映出作者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

在阅读散文时,我们需要对散文背景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领会其内涵和作用。

3.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海燕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海燕本文知识点总结

海燕本文知识点总结

海燕本文知识点总结一、海燕的分类海燕属于燕科,共有5个属,包括白腰燕属、树燕属、燕雀属、雨燕属和丹顶燕属。

其中丹顶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布范围广泛,可见于世界各地的海岸、河口和湖泊等地方。

二、海燕的生态习性1. 分布范围:海燕主要分布在海岸、河口和湖泊等水域附近。

2. 觅食方式:海燕主要以食物捕食为主,常常在海面上觅食,通过观察水面找到鱼群后,迅速俯冲捕食。

3. 群体特点:海燕通常以大群的形式活动,它们在觅食、繁殖和迁徙时都会形成大规模的鸟群。

4. 习性特点:海燕善于飞行,飞行速度快,经常在海面上飞翔,能够轻松地穿越海浪,展现出强大的飞行能力。

5. 适应环境:海燕对沿海和水域环境非常适应,它们的羽毛密而光滑,能够有效地防止海水的侵蚀,保持身体干燥。

三、海燕的飞行特点1. 飞行姿势:海燕的飞行姿势非常独特,它们通常以振翅飞行为主,翅膀振动频率高,能够迅速地在空中滑翔。

2. 飞行速度:海燕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捕食时,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俯冲到水面上抓取食物。

3. 飞行高度:海燕通常在水面上方盘旋飞行,有时也会在海面上滑翔,飞行高度较低,能够更好地观察水面上的食物。

4. 飞行技巧:海燕在飞行中展现出了极强的飞行技巧,它们能够轻松地穿越海浪,灵活地转弯和盘旋,表现出了出色的空中操纵能力。

四、海燕的繁殖1. 繁殖地点:海燕通常选择在悬崖峭壁、悬崖洞穴和屋檐等地方筑巢繁殖,这些地方通常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护和隐蔽的环境。

2. 筑巢方式:海燕以泥土和草等材料筑巢,筑巢的过程需要辛勤的劳动,但海燕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筑巢工作。

3. 产卵孵化:海燕通常在巢中产卵,并由雌性海燕孵化,孵化期约为2-3周,孵出后雏鸟需要在巢中接受雌性海燕的哺育和保护,直到能够独立觅食。

4. 繁殖季节:海燕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到夏季,这段时间海燕将会集中筑巢和繁殖后代。

五、海燕的保护1. 繁殖地保护:海燕的筑巢地通常位于悬崖峭壁或河岸树木上,这些地方需要得到保护,以免人为破坏或开发对海燕繁殖造成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整理
1、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漠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
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革命的黑暗势力。

文中两次写到了大海和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2、对比和烘托在文中的作用:
在塑造“海燕”形象的同时,还刻画了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的“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它们的胆小、偏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英勇、执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对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所形成的光鲜对照中,一个英勇无私、乐天坚强的海燕形象出现了。

写“风”“雷”“云”“电”也是为了反衬“海燕”矫健、勇敢的战斗英姿和乐天无畏的革命豪情。

高尔基正是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海燕”这一形象,鼓励民众英勇地投入到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的。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