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及其审美特性(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及其审美特性(一)

【内容提要】

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正在成为文学存在的常态,文学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处于被排斥和放逐的处境之中。另一方面是文学主动走向图像化,即成为电视剧,电影等的脚本。但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在于文学中的形象是要靠二度转换的,它必须借助读者的想象和想象力。它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内视化的世界,有助于人的精神内省和深度审美,有助于人摆脱感性的沉沦而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视觉时代文学图像化审美特性无可置疑,正如许多论者指出的,图像文化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存环境中已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似乎只有靠图像的呈现与传播才能正常运行,比如电影、电视、广告、因特网、卡通、电子游戏等等,它们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现代传媒艺术的大众草根性、虚拟民主性和对时间空间的超越导致图像文化狂欢时代到来,文学在现代传媒艺术巨大的身影后日益形只影单。文学进入现代传媒的领地是不容易的,在纸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组成的泛媒介场之中,现代传媒成为主媒值,而纸媒介反而沦为副媒值。文学的外延被重新审定,文学传媒化意味着纸媒介文学逐渐进入历史的栅栏。曾经独享千年荣耀的文学在新世纪初叶面临巨大的困境,现代传媒艺术则雄视阔步走进当下中国艺术的核心领域。

我们知道,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必须诉诸一定的文字符号,其接受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才能达到文学阅读的目的。而且,文学作为文本传播方式,是最不适宜大众接受的。更何况在高度紧张忙碌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奔波劳顿,每天面对的是大量最便捷、最直接、最普及、最即时性的图像信息的袭击,已无暇去品味唐诗宋词的审美境界,感悟名著的文化底蕴,来陶冶性情。所以,文学的创作与阅读在图像文化时代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相反,图像性内容使观看者超越语言的障碍,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系统,以可视性、表演性、游戏性直接使观看者参与其中,为现代都市人拓展新的文化空间,比如在众多的图像传媒中,最具影响力的影视艺术会使观众与影视故事共时性存在产生如临其境的幻觉感受,已成为后现代社会中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而且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影视这样呼应着大众的需求与审美反应,也因此让大众广泛地接受。事实上,影视对文学的冲击是致命的。有人说:“凡是没有进入电视的真实世界,凡是没有成为电视所指涉的认同原则,凡是没有经由电视处理的现象与人事,在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里都成为边缘;电视是绝对卓越的权力关系的科技器物。“(1)所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放弃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而沦落为影视的一部分,即影视的脚本。更何况,在影视创作潜存的丰厚的经济利益趋动下,哪一位作家不动心呢?据茂莱研究认为:“一位小说家一旦成功,他能从电影买卖中获得的钱数简直是无限的。今天的小说家所享受的合同待遇会使福克纳,菲茨杰拉德,斯坦贝克和海明威歆羡不已的。我们很难举出哪一个稍有才能的当代作家没有向电影界卖过作品或没有写过电影剧本的。”(2)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文学的影视化就必须完全按照影视逻辑的美学特征进行文学包装,一方面从文本内容上说多为暴力、色情、恐怖、灾难等等;另一方面从艺术表现形式上说,“肤浅的性格刻画,截头去尾的场面结构,跳切式的场面变幻,旨在补充银幕画面的对白,无需花上千百个字便能在一个画面里阐明其主题。”(3)如此包装过的文学已完全被通俗化,甚至庸俗化了。因此,文学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处于被排斥、放逐的处境之中。不仅仅如此,还迫使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从传统的语言艺术变成了“图像艺术”,大量的文学作品被图说,影视使小说图像化,诗歌、散文TV使散文、诗歌图像化,MTV使歌曲图像化,网络语言使网络文学图像化等等,正如尼古拉米尔佐夫说的:“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4)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里文学被迫进入了一个“看图”时代,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自然地被消解了。

因此,在图像文化的围困之下,文学与图像的此消彼长不仅表现为对文学的排斥与放逐,而且也表现为迫使文学本身走向图像化。尼古拉米尔佐夫说:“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5)这是图像社会视觉中心主义的必然表现。我们看到文学目前所走的正是这样一个路子:它正在将自己全面“图说”化。已经图说的文学名著可说不胜枚举。如书海出版社出版有《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图说》,新华出版社出版了《鲁迅小说全编绘图本》,有的出版社更是准备将世界文学名著全部“图说”一遍……与之相关的图说化现象则有所谓诗配画(或配摄影作品)、摄影小说、电视散文等等。

文学图像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自觉成为电影、电视摄制的前脚本。文学的这种服务自有影视以来就有了:所有的叙事文学经典几乎都已有过影视改编作品,而且影视剧本的写作也早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应该说,这一切都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变化是在影像霸权的制约下,文学写作本身已经失去了自主性。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就是,现在当一个小说家拿起笔开始构思的时候,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他的新作品能符合影视改编的要求。你可以将这看作是商业逻辑在起作用,但这个商业逻辑却确实是建立在视像文化的基础上的。

如果说文学在图像社会的边缘化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溃退的话,那么文学本身的图像化自然只能看作是文学向新的文化掌门的归顺与投诚,二者构成的正是当今图像社会中文学的真实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