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施丹青遍人间——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合集下载

金元磁州窑瓷枕花鸟装饰浅析

金元磁州窑瓷枕花鸟装饰浅析

金元磁州窑瓷枕花鸟装饰浅析金元磁州窑瓷枕花鸟装饰浅析张丽萍磁州窑的瓷枕绘画多以竹雀、芦雁、喜鹊、鹰兔等纹饰作为装饰内容,画面受中国传统水墨画影响,随景成意,洒脱飘逸,大有野逸之趣。

金代竹雀纹腰圆枕,枕面绘一小雀落在竹叶间正仰头聚力,逼真传神。

雀儿小巧灵动,竹叶舒展流畅,虽然寥寥数笔,已画出大自然的情趣。

充分体现了磁州窑画师娴熟的技艺。

牵竹入画是文人墨客的雅举,磁州窑画师竟有如此画艺真让人惊异。

然而,当你知道磁州窑的艺人们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就不难理解了。

唐朝时已有人绘画墨竹,宋代又有了专攻墨竹的画家,画家们把竹比作君子,风吹叶动,一竿潇洒;竿枝挺拔,节节傲骨。

画竹之风盛行起来后,很快也影响到了民间,在这方面,磁州窑可谓领一时之先。

金代芦雁纹腰圆枕,长31.2厘米,宽20.7厘米,高10.9厘米。

枕面描绘一只芦雁衔着芦草逆风飞行的情景。

芦雁展开双翅迎风上飞,而芦草遇风自然弯曲,画面动感很强,说明画师的观察细致入微。

同时反映了磁州窑的窑工们对生活不折不挠的追求。

这幅作品一气呵成,在磁州窑的瓷枕绘画中堪称精品。

金代喜鹊登枝纹腰圆枕,长31厘米,宽20.7厘米,高11.2厘米。

白色的枕面上,栀子花枝横曳当空,一只喜鹊登上枝头回首翘望,整个画面充满安详喜悦之气。

宋元以来,画鹊兆喜的风俗大为流行,如画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鹊登梅枝报喜图以“梅”谐同“眉”,叫做“喜上眉梢”;画一只喜鹊仰望太阳,叫“日日见喜”等等。

磁州窑的画师们借喜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笔下的喜鹊形象就成了他们心灵的寄托。

元代鹰兔纹长方枕,长30.3厘米,宽16.5厘米,高12.7厘米。

枕面开光内画老鹰抓兔子的情景。

老鹰从天而降,迅如电击;野兔从乱石芦草丛中蹿出,脱如弹丸;芦草被搏击的风袭得向前倾倒,整个画面动感十足。

磁州窑花鸟题材中有表现安详的、有表现喜庆的、有表现顽强的,而这方瓷枕则表现了大自然的野趣。

磁州窑工匠们生活在乡野,大自然的各种小景随时都会进入眼帘,老鹰扑兔的情节自然会摄入画师的笔端,成为磁州窑装饰上最生动的一笔。

磁州窑(枕系列)白与黑的美学——金代中篇

磁州窑(枕系列)白与黑的美学——金代中篇

磁州窑(枕系列)白与黑的美学——金代中篇磁州窑(枕系列)白与黑的美学——金代上篇我们将考古学的材料、方法以及视角更深层地引入“当代艺术”的研究,所能获得的成果会更为深刻和准确。

磁州窑的技法具有强烈的外向型特点,其代表性的白色化妆土制瓷技术和刻划画白地黑花装饰纹样,促进和影响了许多国家陶瓷艺术的发展和进程,对世界艺术史的贡献是各国认同与接受的。

自古以来磁州窑的产品通过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到达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尤其是对日本陶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磁州窑烧造大约自北宋开始,主要釉色以白、黑为主,同时烧造三彩等。

其装饰手段丰富之极,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被称为白与黑的艺术。

产品具有丰富多变的线描样式和深入生活的观察视角,这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样对世界的艺术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虎纹枕)磁县观台镇东艾口村出土(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虎纹枕)磁县都党乡治子村出土(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孔雀望牡丹纹枕)磁州窑艺术馆(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山水人物纹枕)河北省博物院藏(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狮纹枕)磁县观台镇出土(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望江月纹枕)磁州窑艺术馆(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虎纹枕)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虎纹枕)故宫博物院藏(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童戏捶丸纹枕)磁州窑艺术馆(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童戏纹枕)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童戏纹枕)磁县观台镇遗址出土(金代中期,磁州窑白地褐彩线描喜鹊登梅枕)磁县观台镇出土详细注解与参考文献:文字:部分文字《中国文物网》图片:故宫博物院。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河北省博物馆。

河南省安阳市博物馆。

邯郸市磁县博物馆。

磁州窑博物馆。

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

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磁州窑艺术馆。

磁州窑瓷枕绘画风格形成的探讨

磁州窑瓷枕绘画风格形成的探讨

磁州窑瓷枕绘画风格形成的探讨弋语可【摘要】宋代瓷枕繁荣发展,开始将绘画的装饰手法运用在枕面上,其中磁州窑瓷枕上白地黑花的绘画极具特点,颜色分明,和当时宋代绘画形成一定差别,起到很好的对于瓷枕的装饰作用且运用广泛.本文主要是对宋金时代的磁州窑瓷枕白地黑花的绘画的风格和形成的原因和背景作出猜想和讨论.首先介绍磁州窑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简单介绍磁州窑和磁州窑的装饰绘画风格.接下来总结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也就是带有绘画性装饰瓷枕的特点.然后分别从磁州窑瓷枕绘画和制作工艺;磁州窑瓷枕上绘画对于宋代各种画派的吸收和借鉴;以及宋代时代背景包括宋代商品经济和审美特征等更加细节的因素对于瓷枕绘画的影响.最后简单提及这种绘画风格的影响并作出总结和结论.【期刊名称】《陶瓷研究》【年(卷),期】2019(034)002【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宋代;磁州窑;瓷枕;白地黑花;宋代绘画;院体画文人画【作者】弋语可【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市,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11目前对于磁州窑的研究比较丰富,对于其白地黑花的装饰技法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其绘画风格的形成原因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便对这个选题产生浓厚兴趣。

国内学者陈万里,张子英,冯先铭,秦大树等都对于磁州窑做过很多研究,最早的研究应该是陈万里先生的《磁州窑的过去与未来》,介绍了磁州窑的继承与发展,并指明磁州窑的研究方向,秦大树先生则分析了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技法产生的时间,张子英先生在《磁州窑瓷枕》中对于磁州窑的瓷枕做了系统的分类和展示,其中展现了很多白地黑花的作品。

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和其中对于绘画的装饰技法的描述给予我很大启发和帮助。

宋金时期,瓷枕延续并创新唐朝扩大生产范围在很多地方大规模生产,其中北方主要是在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南方主要是江西。

①随着20 世纪中期钜鹿古城的发现,磁州窑的面貌也逐渐被揭开。

磁州境内的窑址主要有两处,一个位于滏阳河流域,另一处是漳河流域的观台镇等地的窑址,这些散布的窑址构成了磁州窑体系②。

不施丹青遍人间——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不施丹青遍人间——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以寄情于书画,又可以创作出更加自由舒放的作品。所以,元代石窟、道观壁画以及瓷器上的人物画作
.气.
万方数据
V01.25No.3Fra bibliotekJoum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Sept.2012
皆匠心独运大放异彩。
元代磁州窑人物绘画题材有元杂剧、折子戏、传说故事等,故事内容以包含激情的笔触尽显历代名君名 贤之丰采,唱响出对古代英豪的英雄主义赞歌,尤其是许多戏剧题材内容流行社会各阶层,如历史上有名的 《鸿门宴》故事,《三国演义》(图十四)中的“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辕门射戟”;隋唐演义《瓦岗寨》中尉 迟敬德“单鞭救驾”救李世民的故事。唐代名将薛仁贵寻妻的故事《武家坡》,《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3等 片段。戏剧题材绘画特点是画有围墙,主体纹样是以戏剧主要内容的一出折子,绘在开光内,周围是细密的 边饰纹框。画工们将戏剧中这些耳熟能祥的人物及其故事情节绘在陶瓷产品上,供人们休闲之余品析观 赏,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画匠绘瓷时,也会一边绘画一边联想着戏里的故事情节,或边哼着戏谱唱 句边作画,由于精神到位又很投入,绘画时能够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绘画技巧也达到充分的展示。 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元代著名画家任仁发的作品《张果见明皇图》(图十五),与磁州窑博物馆馆藏的 一件元杂剧图瓷枕(图十六)的绘画相比,同是画宫廷人物,笔法皆流畅劲健,人物神情生动。磁州窑元代绘 画装饰的内容还有《僧稠降虎》《江革行佣孝母》《柳毅传书》《雪夜访普》《屈原投江》《昭君出塞》等故事。
现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的长方形白地褐花山水人物纹枕(图二十)与元代画家曹知白的作品《疏松
幽岫图》(图二十一),在用笔的简略、洒脱自在之趣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幅作品皆笔墨秀逸、烟云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是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磁州窑瓷枕是我国古代居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之一,使用范围广泛。

磁州窑瓷枕的绘画装饰艺术呈现出多种精美的纹饰与图案,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磁州窑瓷枕的产地与历史磁州窑瓷枕产于河北省南部的磁县,属北方陶瓷窑体之一。

磁州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盛极一时。

磁州窑瓷枕的制作技艺成熟,著名于中国陶瓷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

磁州窑瓷枕的绘画装饰艺术以精美的线条、色彩、图案为主要表现手法。

其外形多样,有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和方形等不同形状。

其制作工艺以高温还原焰烧制为主,厚薄均匀,表面光泽度高,色泽温润。

在绘画装饰方面也有特别颇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刻纹:刻纹是磁州窑瓷枕的一种装饰方法,它通过一种独特的技艺手法,在瓷枕表面上刻出纹饰或字画,富有或阳刚或阴柔的美感。

刻纹的纹路精细且精细,显示出磁州窑刻划技术的高超,使瓷枕的表面充满了艺术感。

2、画图案:磁州窑瓷枕的图案被誉为中国古代陶瓷绘画的精品之一。

瓷枕上的图案主要是以花卉、鱼虾、野兽、人物、山水等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意象感和艺术表现力。

例如瓷枕上的人物,能够表现出生动的形象、栩栩如生的情景,并且线条纤细、色彩鲜艳。

3、用彩烫金:用彩烫金也是磁州窑瓷枕的一种重要装饰方法,指将金粉或彩绘图案烫于瓷枕上,形成精美的花纹。

使用彩烫金表现出非常艺术的效果,具有针织观赏性。

三、磁州窑瓷枕的艺术特征与价值磁州窑瓷枕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磁州窑瓷枕的形状多样,具有高度的创意和创新,并且在装饰手法和图案表达上也十分丰富,因此磁州窑瓷枕的艺术性非常高,也更富有观赏性。

2、传承性:磁州窑瓷枕的绘画装饰艺术在整个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华,已经成为了传承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之一。

3、借鉴性:磁州窑瓷枕的绘画装饰艺术吸收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例如汉、唐、宋等文化的融合,表现出强烈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代表性。

枕上风光: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

枕上风光: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

04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 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文化内涵
传承与创新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在 继承唐代瓷枕风格的基础上, 融入了新的元素和理念,体现 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民俗与地域特色
磁州窑瓷枕纹饰反映了当时民间 信仰、风俗习惯和地域特色,为 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资料。
寓意与象征
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与传承
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艺术家 们将这些传统纹饰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众多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感的优秀作品。
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承和发扬,我 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
菊花是宋代的“四雅”之一,磁州窑瓷枕上的菊花纹多采用写实手法 ,线条流畅、色彩和谐,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
03
莲花纹
莲花具有高雅圣洁的象征意义,在佛教艺术中也有重要地位。磁州窑
瓷枕上的莲花纹多与佛教题材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动物图案纹
龙凤纹
龙和凤分别代表了阳刚和阴柔 的力量,是宋代宫廷艺术的重 要题材。磁州窑瓷枕上的龙凤 纹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具有
浓厚的皇家气息。
虎豹纹
虎和豹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猛 兽,具有辟邪驱恶的象征意义 。磁州窑瓷枕上的虎豹纹多采 用夸张手法,形象威猛生动,
寓意勇猛有力。
鱼鸟纹
鱼和鸟分别代表了水中和空中 的生物,具有生殖和富贵的象 征意义。磁州窑瓷枕上的鱼鸟 纹多采用寓意手法,形象优美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金代磁州窑瓷枕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其绘画装饰艺术独具特色。

下面将
从金代磁州窑瓷枕的绘画装饰特点、题材内容、技法和意义等方面来谈论其艺术特征。

金代磁州窑瓷枕的绘画装饰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形式大致相同,呈略呈蘑菇状,枕中央凹陷,上面留有空间供头部靠放。

第二是绘画装饰独特丰富,通常包括枕正面、两侧及頂部四个面,故又称四面瓷枕。

第三是使用的色彩丰富多样,主要以蓝彩为主,也
有不少以黄彩、绿彩、红彩等多种整体釉上绘花彩装饰。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的题材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其中最常见的是
人物和花鸟。

人物绘画既有古代文人雅士的形象,也有当时士族地主、军事将领、官员等
的形象;花鸟绘画以花草、鱼虾、鸟雀等为主题。

这些题材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
情景,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的技法主要包括勾线、填彩、点染和砧印等。

勾线技法是用
细细的绘画勾勒出图案的轮廓,使其更加清晰;填彩技法是将不同颜色的颜料填充到轮廓中,使其更加丰富多样;点染技法是用细细的笔尖点出细节,增加趣味性和层次感;砧印
是将刻有不同图案的砧板印在瓷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装饰效果。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其绘画装饰特点丰富多样,题材
内容丰富多样,技法独特巧妙,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的独
特之处及其表现形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1. 引言1.1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的起源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在宋代,磁州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窑厂之一,以其独特的制瓷工艺和精美的瓷器而闻名于世。

金代继承了宋代的制瓷技术,在磁州窑的基础上,金代艺人们开始将绘画装饰艺术引入瓷枕的制作当中。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的起源是在宋代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艺人们的不断创新和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风格。

这种装饰艺术不仅展现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为后世的陶瓷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在金代初期,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受到了唐宋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呈现出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传统题材为主题的特点。

这些作品在绘画风格上较为保守,技法上还停留在宋代的传统绘画技法之中。

随着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描绘更为丰富多彩的题材,如神话传说、宫廷生活、民间故事等,形式和内容都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绘画技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出现了新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一些西方文化元素被引入到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中,使得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化。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当时中国陶瓷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其多样化的题材、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后世的陶瓷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的特点金代磁州窑瓷枕的绘画装饰极富有特色,整体风格优雅简洁,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瓷枕的装饰图案多样,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各种题材,线条细腻,绘画精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蜀》等丰富的作品。
元代,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极少H],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与前代相比,呈微弱状态。元
朝建立以后,蒙古贵族统治者一面接受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另一方面又保持他本族原有的一些风尚,因
而很难使汉族士大夫接受。在政策上,统治者对汉族士大夫采取分化的办法,一方面给高官厚禄,一方 面加以镇压,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压迫使得许多士大夫画家彷徨、徘徊于野,终于苦闷地走向山林,做 起隐士。富有的文人画家,多半变卖田产,抛弃家园,放浪于山水间,所以他们的画作主要借山川、枯木、 竹石寄情抒志,疏于表现人事;生活比较清苦的士人画家,为了养家糊口,便走人民间做画工,这样既可
四、山水画
“画中最妙言山水”。元虽短暂,磁州窑陶瓷绘画却颇有成绩,尤其是磁州窑山水画达到抒情写意之 最高峰。瓷枕的山水画上,中间为三座突起的高峰(图十七),它作为整个画面的主题,表现了画家希冀 情怀高远、不入污流、不与世为伍的傲骨等文人性格o 7|。有的山水画上还绘有人物,但人物形象通常非 常渺小或作携童伫立观景状,显得很悠闲,衬托一种闲适的境界。 磁州窑山水画作品有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情愫的,如磁州窑馆藏瓷枕《李白观瀑》;有的则 体现出当时文人们钟情山水遁世及隐逸的意绪的,如磁县民间收藏的山水人物纹方形枕(张家造款);还 有体现许多生活小景、花鸟虫鱼这些多为高雅人士乃至庶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如《王羲之观鹅》枕等。 另外,有一方以山水画为背景《相如题桥纹枕》(图十八),从全景式的大山、松石再到小桥提字之人,用笔 细腻、萧散苍秀、运墨洒脱、境界高旷,显示出了精湛的画技。这幅山水画作品在山峰和松石的画法方面 与元代著名画家高克恭的画法较为相似,参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院的《云横秀岭图》(图十九),两幅 作品均山顶青绿点苔,以显树木蓊郁苍茫之势,树叶以粗笔点染,近浓远淡,层次分明,作品通为笔墨苍 润,气势沉雄、浑厚华滋之艺术风格。
一、花鸟画
花鸟画在宋代异常兴旺,画者人才济济,名家辈出。北宋宫廷画家崔白工画花鸟翎毛,能很好地将
工整与活泼、工笔与写意结合在一起,在当时花鸟画坛上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双喜图》
(图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院,图写大风骤起时枯叶、竹片、杂草的迎风摇曳,喜鹊飞鸣,惊兔回首,巧妙地 把一瞬间的兔与鸟之间的联系情态及草木的背景,作了极生动的描绘。元代磁州窑《鹰击兔》图(图四)
二、婴戏图
婴戏画象征的是人们生活中美好、祥和的一面,为广大百姓所喜爱。磁州窑根植于民间,多取民间 喜闻乐见的形式,于是祈求多子多福、丰收安康的婴戏图便被大量的绘在磁州窑的瓷枕上,其艺术成果 到金代达到鼎盛,作品有《戏鸟》、《持莲》、《垂钓》(图九)、《蹴鞠》(图十)、《舞蹈》、《马戏》、《赶鸭》、《赶 陀螺》、《放风筝》等。 关于宫廷婴戏图的绘画,不得不提到它的泰斗苏汉臣。他专长人物画,尤善描绘儿童生活,曾任北
宋画家和民间艺人。由于金代流传的画作较少,我们只能从金、元人的诗文∞1中,窥见此时期的书画风气之
盛。如金人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元好问《中州集》及《遗山文集》等对金代书画家及其作品的论述。 在金代磁州窑瓷枕上画有大量的人物画作,而且方方佳作,幅幅珍品,既可感受到金廷对民间绘画 的重视,也可以令我们一览金代人物画的风貌。其中有一方瓷枕绘画有《遇仙图》(图十三),其人物眉目 清逸,形态逼真,用笔意到笔随,笔下生情。金代的人物纹枕另外还有《望子成龙》、《陈挎避诏》、《赵忭
竞与此画的风格极为相似:从情节上,一飞鹰疾扑,兔子快速奔跑,草木在风中瑟瑟,与《双喜图》如姐妹 之作;在笔法上都重用墨,并且用笔疏放,格调清新而淡雅;从意趣方面,都用了瞬间抓拍的场景,而且所
画一笔不苟,颇有生气。
南宋时期,花鸟画的兴盛不减北宋,并且画法多样,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金代当时与南宋对峙,传世 的花鸟画极少,而在金代磁州窑瓷枕上的一幅幅花鸟画完全可以和南宋名家作品相媲美,其中金磁州窑
V01.25
No.3
Joum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01lege
不施丹青遍人问
——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俎少英
(磁州窑博物馆,河北磁县056500)
摘要:磁州窑,创造性地把传统的毛笔画技法应用到瓷器装饰上,与宋、金、元宫廷画,有着必 然的联系。从现有宫廷画与磁州窑瓷器画饰的比较中,花鸟画、婴戏图、人物画、山水画等,难 分伯仲,各呈秩色。尤其是磁州窑产品直接为百姓民间服务,到作者又都是民间的画工,其满 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和审美需求的价值取向更加突出,因而生命力为强盛。
・6.
万方数据

‘三


7’
譬尹
翻 0崦,逶 避一
?弘j
、=,'
j・1

/J
f_
——■—■■—■,r』

E_

万方数据
不施丹青遍人间——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俎少英 磁州窑博物馆,河北 磁县,056500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2012,25(3)
收稿日期:2012—08—19 作者简介:俎少英,女,河北磁县人,磁县磁州窑博物馆工作人员。・4・Biblioteka 万方数据第25卷第3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9月
腰圆形白地黑花竹雀纹枕(图五),枕面绘竹枝上踏一长尾鸟,它轻灵的栖于枝上,头仰向上空,好像是再 呼唤它的同伴快来与它分享,它尾部上翘的羽毛,弯曲的双脚,活泼欢快的动作,仿佛使整个竹枝颤动了 起来。佳作有偶,南宋宫廷画家林椿作品《梅竹寒禽图》(图六),画面除了鸟儿俯视和多了几多梅花外, 整个画面与竹雀纹枕画如出一辙,皆简单,却生气盎然,清新欲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南宋宫廷画家 吴炳作品《竹雀图》(图七)与金磁州窑白地黑花竹雀图(图八),连整个构图以及小鸟的肥瘦都是如此的 相近。对比两图,图写一竿竹枝的上端,枝叶纷披,枝头立一山雀,扭首举足作扒抓之状,动态的刻画精 确生动,竹子的枝叶全用双钩和点墨,写出了秋天叶片渐枯的色感,也给人以老竹凌空的宽阔感觉。
三、人物画
金代人物画流传至今的作品凤毛麟角,现存有藏在日本的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和收藏在吉林省博 物馆的张璃的《文姬归汉图》(图十二),二者一画王昭君出塞,二画蔡文姬归汉。据《中国绘画史》记载,金 代的宫廷机构,类似宋室,在“秘书监”下设“书画局”,又设“书画府”,对绘画比较重视,而且金还多吸收北
宋宣和间的画图待诏。北宋亡,高宗赵构南渡,南渡画家不少,为了粉饰太平,画院情况不减政、宣之盛,
其中就有著名的婴戏画家苏汉臣。他的《秋庭婴戏图》、《婴戏图》(图十一)分别被故宫博物院、天津艺 术博物馆收藏,其用笔精细工致,尽显出儿童的生动之态,着色也鲜润质朴。纵观中国绘画史,婴戏题材 的绘画在南宋登峰造极,可谓画家辈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金女真族统治,他们不断地吸收汉民族 的文化艺术,对于绘画也相当重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金代磁州窑的画工在瓷枕上所画之婴戏图不但 与南宋著名画院婴戏画家苏汉臣、李嵩等在绘画风格上一脉相承,而且还自立新意,形神并貌,未施色 彩,也不逊大家手笔。
柔、轻重而富有韵律变化的线条,达到对复杂的形状与特性的概况。北宋画家李公麟是白描画的杰出代
表,他的画作《维摩演教图》(图一。文中各图均见封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的几位人物,状貌 分别,只凭几条起伏而有韵律感的墨线来完成;再看磁州窑枕所绘《八仙图》(图二),笔法如行云流水,全 凭墨线运行来表现,达到了“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美恶、咸有区别”的程度,神情意态十分生动。从 磁州窑的白描画法来分析,它应师成了北宋李公麟白描的气韵,成就了宋以后白描画的一篇篇佳作。
长于传统婴戏画风格,磁州窑画工绘画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多以“混描”即兼工带写为技法,把工笔和
写意糅和在一起,工笔之细处可“深得其状貌,尽显其神情”,写意之粗略可“精炼其构图,强化其意美”。
磁州窑画师大胆地舍弃了一切不必要的景物,用清简劲利的笔法突出了儿童神完气足的形象,用奇巧精
致的思绪速写出儿童不同场景中传神之情态,绘画卓然独立,无不应物象形,勃然流韵。
关键词:磁州窑;瓷枕;宫廷画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62(2012)03一0004—03
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易》的基础则是阴阳思想,而几乎蕴含了全部中国传 统文化的“阴”与“阳”的视觉呈现是黑与白。清代画家石涛《画语录》日:“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
现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的长方形白地褐花山水人物纹枕(图二十)与元代画家曹知白的作品《疏松
幽岫图》(图二十一),在用笔的简略、洒脱自在之趣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幅作品皆笔墨秀逸、烟云
流润,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优美的想像,塑造诗一般的意境。
综上,磁州窑金、元瓷枕绘画与宋、金、元时期宫廷画或当时的名家之作相比较,可谓各分秋色,伯仲 难辨,但作为为宫廷作画的画士们,作画时必须考虑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趣味,不能自由想象和发挥,所 画作品往往流于谄媚和框于形式,而且作品很难流传于民间,无法为普通百姓所拥有,只有民间的画工, 才能做出服务于现世、现实的作品,才能真正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和审美需求。 磁州窑经发现和考证出的金、元时期的陶瓷绘画作品非常之多,目前已有万件,从中可窥见当时百 姓对磁州窑画枕的用量之大,它们既实惠、实用又赋有珍奇的书画,而且不论是豪宅、雅居或是茅舍都能
以寄情于书画,又可以创作出更加自由舒放的作品。所以,元代石窟、道观壁画以及瓷器上的人物画作
.气.
万方数据
V01.25
No.3
Joum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Sept.2012
皆匠心独运大放异彩。
元代磁州窑人物绘画题材有元杂剧、折子戏、传说故事等,故事内容以包含激情的笔触尽显历代名君名 贤之丰采,唱响出对古代英豪的英雄主义赞歌,尤其是许多戏剧题材内容流行社会各阶层,如历史上有名的 《鸿门宴》故事,《三国演义》(图十四)中的“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辕门射戟”;隋唐演义《瓦岗寨》中尉 迟敬德“单鞭救驾”救李世民的故事。唐代名将薛仁贵寻妻的故事《武家坡》,《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3等 片段。戏剧题材绘画特点是画有围墙,主体纹样是以戏剧主要内容的一出折子,绘在开光内,周围是细密的 边饰纹框。画工们将戏剧中这些耳熟能祥的人物及其故事情节绘在陶瓷产品上,供人们休闲之余品析观 赏,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画匠绘瓷时,也会一边绘画一边联想着戏里的故事情节,或边哼着戏谱唱 句边作画,由于精神到位又很投入,绘画时能够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绘画技巧也达到充分的展示。 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元代著名画家任仁发的作品《张果见明皇图》(图十五),与磁州窑博物馆馆藏的 一件元杂剧图瓷枕(图十六)的绘画相比,同是画宫廷人物,笔法皆流畅劲健,人物神情生动。磁州窑元代绘 画装饰的内容还有《僧稠降虎》《江革行佣孝母》《柳毅传书》《雪夜访普》《屈原投江》《昭君出塞》等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