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与启示

合集下载

WTO贸易救济措施

WTO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案例分析
1
反倾销是指成员国采取的针对倾销产品的措施, 目的是消除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的损害。
2
案例分析表明,反倾销措施在防止不公平竞争和 维护国内产业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但也存在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 WTO对反倾销措施的监督和规范。
反补贴案例分析
反补贴是指成员国采取的针对接受政府补贴的产品的措施,目的是消除不 公平竞争和产业损害。
案例分析表明,反补贴措施对于纠正政府对产业的扭曲和支持国内产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也存在补贴行为合法与否的争议,因此需要加强WTO对补贴行为的监 督和规范。
保障措施案例分析
01
保障措施是指成员国在面临进口激增时采取的临时 性措施,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损害。
02
案例分析表明,保障措施在应对进口激增和维护国 内产业利益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贸易救济措施的目的和作用
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
贸易救济措施旨在保护受到不公平或非法贸 易行为影响的国内产业和就业,避免因过度 依赖进口而导致的经济风险。
维护公平、自由的贸易秩序
通过打击不公平或非法的贸易行为,贸易救济措施 有助于维护公平、自由的贸易秩序,保障各国的合 法权益。
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 展
区域贸易协定的挑战
区域贸易协定的兴起对WTO贸易救济措 施的实施带来挑战,需要更加协调和一致
的国际合作来解决相关问题。
贸易救济措施的未来发展
01
加强国际合作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完 善贸易救济措施,提高其有效性 和公平性。
02
更新和完善措施
03
强化争端解决机制
针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需要 不断更新和完善贸易救济措施, 以适应新的贸易格局。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与争端解决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与争端解决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与争端解决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贸易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争端和不公平现象,如何正当地解决这些争端成为了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贸易救济和争端解决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贸易救济贸易救济是指各国根据自身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在贸易中对于种种不公平现象进行救援和保护本国利益的行为。

国际贸易规则赋予各成员国掌握一定的贸易救济权。

贸易救济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临时关税措施等三类。

反倾销是指本国出口的产品在进口国内价格低于本国价格,导致损害本国利益时,进口国可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采取反倾销措施。

反补贴是指进口国可以针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得到政府补贴导致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于正常水平、损害本国利益的情况下采取反补贴措施。

临时关税措施是进口国政府设定的出口国产品进口关税,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较低、甚至价格破产,造成本国工业或产业的损害时,进口国可以采取临时关税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保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市场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采取过激的措施,也会对其他国家的市场和产业造成损害。

二、争端解决争端解决是指各国采取行动来解决贸易中存在的争端。

为了避免争端扩大化而影响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成员国们在WTO框架下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

它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国际贸易规则和市场秩序,促进全球经济合作和发展。

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程序:首先,当会员国认为另一个会员国对贸易协定不履行义务时,可以提起请求。

然后,WTO先召开简要会议,以指导争端的谈判和解决。

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争端,WTO可以设立专家小组进行评估,并最终加以解决。

争端解决的成功,需要各成员国的支持和尊重,只有各国共同维护争端解决机制和国际贸易规则,才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合作。

三、贸易救济与争端解决的作用贸易救济和争端解决机制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国际贸易本身就需要秩序和规则,否则贸易将难以发展,也将无法达到交流、合作、互惠互利的目标。

各国经济救济措施对国际贸易和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各国经济救济措施对国际贸易和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3 .% 4 2 。据英 国海 关与消费税局统计 ,2 1年 1 月,英国 0 0 ~8
货 物 进 出 口 比 上 年 同期 增 长 1 .% 其 中 , 出 口增 长 84 。 2 .% 12 ;进 口增 长 l. % 贸 易逆 差 1 9 . 亿 美 元 , 增 长 65, 065
了。一般地 说一 国总 是针对 自己直接 、强劲 的竞争对 手加
r _ ]
竺里
对国际贸易和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曾 滢
( 北京 师范 大学,北京 1 0 0 ) 0 0 0

要 :2 0 年 的 国际金 融危机 爆发 两年 多来 ,世 界上主要 国家都 采取 了相应的救 市措 施和 产业振 兴 计划 ,而 大多数 国 08
家为缓和 本 国就业 矛盾 、降低进 出口赤 字 ,恢 复本 国经 济 ,在 已经 出台和拟 定的刺 激经济政 策 中,都 隐含 着贸 易限制措 施 ,具有 明显 的 自顾性 ,全球 贸 易摩擦 日益加剧 。 虽然到 了后金 融危机 时代 ,但世界 经济依 旧十分脆 弱,新 国际贸易保 护主 义盛行 ,这 对世界 经济的 复苏构成 了严 重威胁 。
机 以来 的情 况正激 发 了各 国的贸 易保 护主义情 绪 。保护 贸 易 政策是指 政府采 取各种措 施 限制 商品和服 务的进 口, 以 保护 本 国的产业和 市场不受 或少受外 国的竞争 。 同时 ,政
救助计 划 ,将 以第一 轮金融 救援计划 相 同的方式帮 助法 国
收稿 日期 :2 1一 9 1 修 回 日 :2 1— 0 0 01O— 4 期 0 1 1— 5 基金项 目:重庆户籍改革下农民意愿度探究 。 作者简介:曾滢 ,本科 ,曾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D B R 教材资料 收集和初步 编写工作。

wto贸易救济措施-3

wto贸易救济措施-3

国际合作与互利共赢的原则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 协调,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互利 共赢。
VS
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
在处理国际贸易关系时,需要坚持互利共 赢的原则,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THANKS
感谢观看
wto贸易救济措施-3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贸易救济措施概述 • 反倾销措施 • 反补贴措施 • 保障措施 • 其他贸易救济措施 • 贸易救济措施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01
贸易救济措施概述
定义和分类
贸易救济措施是一国在进口产品对国 内产业造成损害时采取的临时性保护 措施。主要分为三类:反倾销、反补 贴和保障措施。
02
贸易救济措施的意义在于纠正不 公平贸易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 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维护国际 贸易的公平和秩序。
贸易救济措施的历史和发展
贸易救济措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国家开始采取关 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保护国内产业。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救济措施逐渐成为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 手段之一。
目的
安全保障措施旨在防止由 于进口激增或外部因素对 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保障 国内产业和国防利益。
措施
安全保障措施包括进口配 额、进口许可证、关税配 额等多种手段。
06
贸易救济措施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和应对策略
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
针对某些国家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有可能被滥用,成为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阻碍正常贸易的发展 。
定义与背景
措施
幼稚工业保护措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 在工业化进程中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 ,以促进其幼稚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归纳总结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归纳总结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归纳总结外贸领域中,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和不公平竞争现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救济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外贸易救济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

一、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指一个国家对进口的产品进行调查,确认进口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且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时,采取相应的反倾销措施。

主要的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最低价格限制、限制进口数量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消除不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二、反补贴措施国际上存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来支持本国产业,影响国际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反补贴措施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一旦发现进口产品受到补贴并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就会对其采取相应的反补贴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补贴金额征收反补贴税、实施最低价格限制以及限制进口数量等。

三、特保措施特保措施是指国家为应对本国产业的突发严重伤害而采取的临时性贸易措施。

当某种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对国内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害,国家可以采取特保措施,通过增加关税要求、限制进口数量或者实施最低价格等措施,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四、国际制裁措施国际制裁措施是国际社会常用的一种外交手段,旨在对某个国家采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限制措施,以迫使该国政府改变其不当行为。

国际制裁通常由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联合实施,涉及的内容包括禁运、冻结资产、限制贸易等。

国际制裁措施通常在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授权下进行。

五、临时保护措施临时保护措施是指国家在应对进口产品对本国产业造成的突发和严重损害时,采取的临时性贸易措施。

与特保措施不同,临时保护措施的实施要求更为严格,且时间较短。

这些措施包括增加关税、限制进口数量或者实施最低价格等。

六、协定谈判及争端解决在对外贸易中,各国政府通过协商和谈判达成各种协定,旨在解决贸易争端和加强贸易规则建设。

主要的协定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反倾销协定》、《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等。

国际贸易的贸易救济制度与中国的经验

国际贸易的贸易救济制度与中国的经验

国际贸易的贸易救济制度与中国的经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然而,在贸易关系中,商业争端的出现不可避免。

贸易救济制度的产生可以缓解贸易争端,保障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对于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熟悉贸易救济制度并善于利用其进行维权,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一、贸易救济制度的背景和定义贸易救济制度是指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并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竞争。

贸易救济制度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些成员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措施,导致贸易制度遭受破坏和不公平竞争。

贸易救济制度主要有三种: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指对进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产品征收关税,以防止其对国内市场造成损害。

反补贴措施是指对享受补贴的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以恢复竞争平衡。

保障措施是指对市场被大量进口商品侵害时,获得一定的保障措施,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贸易救济制度在中国的运用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与各国发生了多起贸易争端。

借助贸易救济制度,中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遵守WTO规则,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以维护和促进自由贸易体系发展。

1.大豆案例2018年,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实施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造成整个产业链的波动。

2019年7月,中国出口商宣布停止向美国采购大豆,此举引发全球贸易震荡。

根据WTO规则,中国采用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美国大豆的补贴问题。

通过对进口的美国大豆进行反倾销措施,将美国大豆征收反倾销税率,使其价格与其他产地进口大豆保持一致,避免了大豆市场因美国补贴而出现的损伤。

2.铝合金案例2018年,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高级铝合金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措施。

中国反驳称欧盟的反倾销措施不合法,要求欧盟立即停止这一措施,同时寻求WTO的帮助来解决这起争端。

通过不断与欧盟进行磋商和协商,中国最终获得了WTO仲裁机构的支持。

中国在此次争端中能成功维权,得益于中国在WTO 规则下依照合法程序的贸易救济申请。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然而,自由贸易遭遇到的挑战也与日俱增。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能会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来应对不合理的贸易行为,以保护本国利益。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组织和合作。

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定义和目的贸易救济措施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合理的贸易行为冲击,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政策和措施。

这些不合理的贸易行为包括倾销(即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口商品)、补贴(给予国内产业财政上的扶持)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形式的贸易限制措施)。

贸易救济措施的目的是确保公平竞争和维护本国利益,从而促进贸易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最为常见的贸易救济措施之一。

当国家发现进口商品以低于其市场价格(称为倾销价格)销售时,它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正当竞争的影响。

这些措施包括对倾销产品征收关税、实行最低价和最低倾销价格的限制、征收临时保证金等。

三、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被用于应对其他国家给予其产业的补贴,使得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反补贴措施的目的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保护贸易伙伴之间的利益平衡。

它们可以包括对补贴产品征收关税、规定最低价等举措。

四、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一种补充性的贸易救济措施,用于缓解国内产业面临的严重损害。

当进口产品数量激增或特定条件下造成严重损害本国产业时,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如提高进口关税、限制进口数量或实施配额。

五、国际组织和合作为了规范和协调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其旨在维护自由和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WTO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程序,以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救济争端,确保贸易救济的使用符合国际法律和准则。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与启示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与启示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与启示*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刘立平摘要:世贸组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贸易”的机构,它允许其成员在特定情况下征收较高关税或采取其它形式的保护措施,使成员进行开放、公平、无扭曲的竞争。

由此可确定“入世”后的我国,应是市场开放和维护市场秩序并行不悖。

本文在介绍和总结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运用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时,应优先选择反倾销措施。

关键词:世贸组织;贸易救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当前,WTO确立的允许其成员方在特定条件下采用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有三种,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即“两反一保”),它们已经成为WTO成员方对外贸易政策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WTO成立以来这三种贸易救济措施在全球运用的情况与特征,不仅对我国企业及政府制订出口战略方针和相应的对策,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相应的制度保护国内产业及受损企业,净化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的竞争环境,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及其主要特征由于“两反一保”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保护期长且不易招致报复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把外国产品排斥在国门之外,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频频使用。

由于三种制度实施的条件和程序有所不同,具体救济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三类措施的运用情况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反倾销是全球运用最多、波及地区最广的贸易救济措施从案件性质来看,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占了绝大部分。

根据WTO统计数据①,1995-2004年,全球反倾销案件的立案调查数和最终实施数分别达到2643起和1656起;而与其性质基本相同的反补贴案件,同期分别仅为176起和108起。

保障措施的运用虽有起伏但总体数量也相对较少,1995-2004年,全球保障措施的立案调查数和最终实施数分别只有157起和115起(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与启示*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刘立平摘要:世贸组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贸易”的机构,它允许其成员在特定情况下征收较高关税或采取其它形式的保护措施,使成员进行开放、公平、无扭曲的竞争。

由此可确定“入世”后的我国,应是市场开放和维护市场秩序并行不悖。

本文在介绍和总结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运用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时,应优先选择反倾销措施。

关键词:世贸组织;贸易救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当前,WTO确立的允许其成员方在特定条件下采用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有三种,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即“两反一保”),它们已经成为WTO成员方对外贸易政策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WTO成立以来这三种贸易救济措施在全球运用的情况与特征,不仅对我国企业及政府制订出口战略方针和相应的对策,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相应的制度保护国内产业及受损企业,净化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的竞争环境,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及其主要特征由于“两反一保”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保护期长且不易招致报复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把外国产品排斥在国门之外,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频频使用。

由于三种制度实施的条件和程序有所不同,具体救济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三类措施的运用情况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反倾销是全球运用最多、波及地区最广的贸易救济措施从案件性质来看,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占了绝大部分。

根据WTO统计数据①,1995-2004年,全球反倾销案件的立案调查数和最终实施数分别达到2643起和1656起;而与其性质基本相同的反补贴案件,同期分别仅为176起和108起。

保障措施的运用虽有起伏但总体数量也相对较少,1995-2004年,全球保障措施的立案调查数和最终实施数分别只有157起和115起(见表1)。

可见,尽管国际社会关于反倾销的争议很大,但该措施还是被大量地使用,并成为国际社会运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措施。

从涉案国家(地区)情况来看,在2643起立案调查和1656起最终实施的反倾销案件中,分别由41个和38国家(地区)提起与实施,运用反倾销措施的全球性特征日趋显现。

其中印度、美国和欧盟是运用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地区),前10个国家(地区)提起的反倾销立案数和最终实施数分别占该期间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的76.7%和79%。

而遭到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地区)共98个,其中前三位分别是中国、韩国和美国。

最终被实施的国家(地区)共90个,其中前三位分别是中国、韩国和中国台北(见表2)。

这一方面说明了遭遇反倾销的国*本研究论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资助课题(2004SK094)。

刘立平: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243002电子信箱:agdllp@ahut.edu.cn。

5--家(地区)更具有全球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地区)成了全球反倾销的重灾区。

其中,中国是近10年来国际上遭到反倾销指控最多也是受损最大的国家,1995-2004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调查与最终措施案件数占同期全球的比重分别为15.6%和17.9%。

尽管2002年以来全球反倾销立案数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却仍在高位徘徊,最终实施数更是有增无减,2002年-2004年,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和最终实施数全球同期占比均达20%以上。

(二)反补贴是运用较少且主要被用作反倾销的补充手段从全球反补贴立案数看,1995-2004年共176起,案件总数相对较少(见表1)。

仅有17个国家(地区)先后提起,其中美国和欧盟是最主要的申诉者,两者提起的反补贴案共占比达63.6%。

而遭到反补贴指控的国家(地区)共40个,印度遭遇的数量占首位,共41起。

再从反补贴最终实施案件数来看,1995-2004年共108起,仅有13个国家(地区)先后实施,其中美国和欧盟的实施数就占了62%。

而最终被实施反补贴措施的国家(地区)共31个,其中印度也是最多的国家,共25起(见表3)。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反补贴案件都是随反倾销案件一同提起的,如在2001年的27起反补贴案件中只有一起例外。

2004年加拿大率先对中国三种产品(烧烤架、紧固件和复合地板)提起的3起反补贴案件,也是与反倾销立案一并提起的,这表明反补贴多被用作反倾销这一主要“武器”的补充手段。

(三)保障措施案件数量虽有起伏但也相对较少综观1995-2004年的总体情况,与反补贴案件一样,全球保障措施的运用情况相对较少,立案表11995-2004年全球贸易救济措施运用数量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合计反倾销措施立案调查数1572242432563552943643102342062643最终实施数119901241601842321662122211481656反补贴措施立案调查数10716254118279158176最终实施数195361419141468108保障措施!"立案调查数25111142430391615157最终实施数014114212026199115表21995-2004年全球反倾销措施主要涉案国家(地区)情况位次12345678910合计立案国/地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中国土耳其10立案数39735330319217317213311699892027被立案国/地中国韩国美国中国台北日本印度印尼泰国俄罗斯巴西10被立案数41120715114511810810710094801521实施国/地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南非加拿大土耳其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10实施数30221919313911380776962541308被实施国/地中国韩国中国台北美国日本俄罗斯泰国印度巴西印尼10被实施数29711889838276636057549796--调查数和最终实施数分别为157起和115起(见表1)。

其中1995-2000年分别为57起和41起;2001年和2002年各国(地区)间发生的保障措施案件数量快速增长,引人注目。

立案数分别为30起和39起,最终实施数分别为20起和26起。

需要说明的是,2001年保障措施使用数量的飞跃主要源自美国发起的钢铁保障措施调查,而在2002年,保障措施立案的迅速增加主要是各成员对美国钢铁保障措施调查所作出的反应。

尽管紧随钢铁产品保障措施案之后的大量新的保障措施调查的出现也许只是一种临时现象,但WTO成员已经获得的经验很可能提高保障措施的流行程度,并促使各成员对其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

近年来,利用中国入世文件中的歧视性条款,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针对中国产品大量援用“特保”措施就是一个例证。

当然,此类专门针对中国的“特保”措施,就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运用程序来看有别于这里所分析的一般性保障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又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1)2002年以来,全球反倾销立案数有所回落,特别是发达国家(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对外反倾销立案数明显减少;美国、欧盟虽是发达国家中最主要的反倾销手段使用者,但其立案数也呈下降趋势。

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是长期以来适度使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一个延续,同时也反映了有关国家(地区)对于贸易救济措施及其经济效果的审慎态度。

(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自身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数量激增,使得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阿根廷、南非、巴西和土耳其等,也越来越广泛而频繁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印度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1995年该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仅6起,2002年则高达8l起,所调查对象涉及50个国家(地区)。

1995-2004年,印度对外反倾销的立案和最终实施总数均高居全球榜首,分别达397起和302起,占全球立案总数的15%和最终实施总数的18.2%;其中2001-2004年印度对外反倾销立案数和最终实施数就分别为224起和184起,全球同期占比分别高达20.1%和24.6%。

这一事实表明,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熟悉并掌握反倾销这一工具。

这使得国际贸易领域的倾销和反倾销争端日趋多样化,贸易集团间以及贸易集团内部成员间的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3)贸易救济措施的“救济功能”已经更多地转为“防卫功能”,即选择对国内产品在竞争上存在更大威胁和压力的产品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使得该措施成为阻止产品进口的防卫性措施,从而得以减缓对国内相同产品的竞争压力和削弱进口产品的比较优势。

究其性质来看,这类贸易救济措施应属有关国家(地区)战略性贸易政策(具体来说是战略进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2003年欧盟对中国适用反倾销措施的产品的出口额仅占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的0.5%,而实施该措施可能对该类产品上下游产业和最终消费者带来更大经济影响和利益损失(容民,2004)。

二、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合法、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一)运用贸易救济制度是维护市场秩序、产业利益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贸易争端也日益增多。

仅2004表31995-2004年全球反补贴措施主要涉案国家(地区)情况位次1234合计位次1234合计立案国/地美国欧盟加拿大南非4国/地实施国/地美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4国/地立案数70421611139实施数45228782被立案国/地印度韩国意大利欧盟4国/地被实施国/地印度意大利巴西欧盟4国/地被立案数4114131078被实施数25988507--年中国出口产品就遭受了68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定产品过渡期保障措施、纺织品特定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调查,涉案金额约30亿美元。

③另据商务部统计,自1979年至2004年9月底,已有34个国家(地区)发起了665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两反一保”及特保调查。

其中反倾销调查594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调查58起,特保调查11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我国约191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严重制约了我国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

与国外长达百年的反倾销历史相比,中国的反倾销起步很晚,直到1997年才颁布了第一部有关反倾销的条例,但近年来对外反倾销措施的运用却有了较快的增加。

截止2004年底,我国对外反倾销立案数和最终实施数分别达到了99起和52起。

截至2005年2月末,我国共对苯酚、冷轧板卷、铜版纸、光纤等34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按WTO反倾销委员会方法统计112起),反倾销复审21起,保障措施1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