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概要

合集下载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课件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课件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 队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 高整个行业的素质和能力。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行 业的发展和进步。
06
相关案例展示
国际著名海底隧道工程案例介绍
英法海底隧道
连接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海底隧道,全长50.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37公里,是世 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之一。该隧道于1987年开工,1994年建成通车,建设过程 中采用了先进的盾构施工技术和防水材料,具有较高的施工精度和难度。
日本青函隧道
位于日本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海底隧道,全长53.8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23.3 公里。该隧道于1964年开工,1988年建成通车,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先进的 施工技术和设备,包括超大直径盾构、高精度测量和岩石加固技术等。
我国其他大型海底隧道工程案例介绍
上海外环隧道
位于上海市外环线上的海底隧道,全长7.5 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1.7公里。该隧道于 1999年开工,2003年建成通车,是我国第 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海底隧道。建设过程中采 用了大直径盾构和钢筋混凝土管片的施工技 术,具有较高的施工精度和难度。
对未来工程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对于未来更加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加强 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集合多学科的优势 和资源,共同解决难题。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以满 足更加复杂和严苛的工程需求。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桥梁结构复杂,需要采用高强度钢材、大吨位 锚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
02 工程难点
施工环境复杂

9月27日第一场(梁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

9月27日第一场(梁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

约7万多吨;共33节约85万m3混凝土,数量
巨大、工期紧; 预制精度、质量要求高 (120年设计使用寿 命、结构自防水); 重达7万多吨巨形混凝土管节的安全下水。
2. 工程面临的挑战
2.1 面临的挑战
2.1.3 超长深埋、厚软土地基下的沉管基础刚度协调及不均匀沉降控制
沉管隧道长约6km,下卧有软土地基,沿线地层、土性纵向、横向差异大;
浅坞区
设置两条流水线同时生产,每两个月 生产两个管节。
预制车间
混凝土生产区
5. 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 5.3.1 沉管预制厂设计
匹配前段浇筑下段管段
连续浇筑连续顶推
顶推完成关闭滑移坞门
灌水、起浮、移位
排水、舾装
管节出坞
5. 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 5.2 技术创新
5.2.1 平面布置创新
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创新性的提出了 预制车间与浅坞一字布置,浅坞与深
水面。
5. 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 5.2 技术创新
浅坞钢闸门现场拼装照片 浅坞钢闸门止水带安装 蓄水中的浅坞钢闸门(迎水面)
5. 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 5.2 技术创新
5.2.4 深坞坞门结构和止水技术创新 创新性地采用钢筋砼+钢结构组合浮坞门结构,降低浮坞门结构重心高度提高坞
门的浮游稳定性;将坞内蓄水水压转换为坞门配重,化解坞门抗倾和起浮对坞门 自重两个截然相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国内首次按国际标准组织岛隧区地质勘察, 获得
准确精细的地质资料: 设备、现场作业均执行国际标准; 设计全过程介入现场外业工作,进行动态管 理;
通过各种手段强调获取扰动少的现场原位数
据,为设计提供可信、真实的地质参数。
3. 勘察创新 3.2 技术创新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综述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综述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综述摘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本篇综合介绍了其中人工海岛和沉管隧道工程的总体布置和技术要求;其次介绍了人工海岛建造技术、隧道的地质勘查和基础处理、沉管管节工厂化预制、水下挤密砂桩;管节接头防水技术、管节浮运与沉放等。

关键词:人工海岛;沉管隧道;1 项目概况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

港珠澳大桥起自香港口岸,跨越粤港分界线,下穿拱北口岸,止于南屏镇洪湾,线路总长约为55km。

主体工程长约29. 6km,采用桥隧结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6.7km 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km采用桥梁方案,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1个海中人工岛。

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 /h,双向六车道;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建筑限界: 桥面标准宽度33. 1m,隧道2×14.25m,净高5.1m。

设计汽车荷载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汽车荷载提高25%用于设计计算,同时满足香港《道路及铁路结构设计手册》中规定的活荷载要求。

抗风设计标准: 运营阶段设计重现期120年,施工期重现期 30 年。

地震设防标准: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结构防水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耐火等级按一级隧道设计,采用RABT标准升温曲线测试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

2 工程主要技术特点2.1 人工海岛的主要技术特点根据主体工程总体布置,隧道两端各设置长度为625m的海中人工岛,两岛间平面距离约5.6km,人工岛平面呈耗贝形,横向最宽处约215 m。

修建海上人工岛的目的是实现桥梁与隧道的顺利衔接,满足岛上建筑物布置需要,并提供基本掩护功能,保障主体工程(岛上的隧道暗埋段敞开段)的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营。

其中,西人工岛靠近珠海市,岛的东侧与隧道衔接,西侧与青州航道桥的引桥衔接,平面呈椭圆形,采用“耗贝”的设计理念,岛长625m,最宽处约183m,工程区域天然水深约-8.0m。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简介(仅供应聘人参考,不作为选聘文件组成部分)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3.2.6 管节浮运、安装与最终接头施工 (3)3.2.6.1 施工总体说明 (3)3.2.6.2 管节起浮、系泊 (12)3.2.6.3 管节浮运、安装 (15)3.2.6.4 管内作业 (19)3.2.6.5 最终接头 (19)3.2.7 回填覆盖施工 (21)3.2.7.1 施工设备 (21)3.2.7.2设备施工工效 (21)3.2.7.3 设备配置 (21)3.2.7.4 施工流程 (21)3.2.7.5 岛头段回填 (21)3.2.7.6 中间段回填(E4~E30) (23)附图:隧道基础碎石垫层详图 (24)管节结构标准断面图管接接头布置图钢剪力键一般构造图管接接头防水构造图节段接头布置图节段接头防水构造图管节导向装置工艺流程图管节拉合装置工艺流程图管节就位后馆内施工工艺及施工要求3.2.6 管节浮运、安装与最终接头施工 3.2.6.1 施工总体说明(1) 总体概况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总长度为5664m ,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上沉管岛隧工程,隧址穿越伶仃西航道和规划30万吨油轮航道,最大水下深度达到46m ,隧道纵断面见图3.2.6-1。

625m625m5664m西人工岛(West Artifical Island )东人工岛(East Artifical Island )37.95m11.5m伶仃西航道远期规划航道沉管隧道总长5664m图3.2.6-1 隧道纵断面示意图隧道由33节管节组成,其中E1、E2 、E32、E33长112.5m ,E29-1长172m ,最终接头长2m ,其余管节长度均为180m 。

隧道最终接头设置于E29和E30之间,长度为2m ,采用水下止水板方式施工。

隧道管节分段长度见表3.2.6-1。

表3.2.6-1 管节分段参数表描述E1-E2 E3-E28 E29-1最终接头 E29-2+E30 E31 E32-E33总长理论长度(m)112.5 180 172 2 5+175 180 112.5 5664(2) 浮运线路沉管管节在桂山-牛头岛管节预制场地预制和舾装完成后,通过出坞航道、榕树头航道,经临时航道或伶仃西航道进入隧道基槽,浮运线路见图3.2.6-2。

港珠澳大桥工程资料

港珠澳大桥工程资料

1、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海中桥隧100 km/h,珠海侧接线桥隧80km/h;(3)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4)平曲线半径:≥4000m;(5)纵坡:≤3%:(6)视距:160m(7)设计洪水频率:1/300(8)设计寿命:120年。

2.工程方案一览各线位初步考虑的工程方案见下表。

23453.桥梁工程施工方案(1)青洲航道桥青洲航道桥为跨径布置230+460+230米的斜拉桥。

A.基础首先施工两个索塔钻孔桩基础,使用打桩船插打钢管桩搭设工作平台,利用浮吊和振动打桩机插打钢护筒,采用反循环钻法成孔,混凝土浇注由水上搅拌船供应。

辅助墩、过渡墩钻孔桩基础,可以在索塔基础施工完成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施工。

承台施工采用钢套箱围水,浇筑封底混凝土,抽水后浇筑承台混凝土,混凝土浇注由水上搅拌船供应。

B.索塔索塔采用爬架配翻转模板法施工工艺,爬架设计高度为18m,塔柱外模采用翻转大块钢模板,沿高度方向分作3节,每节高度4.5m,交替翻转施工,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5m;内模采用5m高的钢制大面板提升模板,内、外模板块之间均采用螺栓栓接工艺。

下横梁采用钢管结合钢桁梁支架现浇,中、上横梁可采用钢管或塔柱预埋牛腿结合钢桁梁支架现浇,外模采用大块钢模板,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和亿利式门架支撑施工,混凝土由水上搅拌船供应,泵送浇筑;横梁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

塔柱施工起重设备采用固定附着式塔吊,施工电梯采用双笼斜爬电梯。

C.斜拉索斜拉索采用高强平行钢丝成品索,其技术要求须符合《斜拉桥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JT/T6—94),出厂成品斜拉索盘绕成卷运至现场,进行工地起吊入位,然后使用千斤顶进行斜拉索的张拉。

D.主梁索塔施工完成后,安装索塔处主梁零号段托架,用大型浮吊起吊零号梁段并就位焊接,再采用桥面吊机,顺序向两侧对称吊装拼接其余梁段至辅助墩,并实行边跨合拢,接着向跨中方向吊装拼接,直至中跨合拢。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戚政伟;胡昌炳【摘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主体工程建设中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部分,海中人工岛快速成岛技术及海底沉管隧道技术的应用给施工带来安全风险,本文通过介绍岛隧工程重点施工内容,分析了施工主要安全风险,并通过3E( 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原则提出了对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31-33,34)【关键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安全风险;3E原则【作者】戚政伟;胡昌炳【作者单位】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0;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141 安全风险和控制方法1.1 安全风险的概念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工程安全风险的定义是指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组合。

其损失包括任何潜在的或外在的负面影响或不利后果,如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环境影响或其他损失等。

1.2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进展根据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隧道工程、人工岛工程和桥梁工程在建设条件、结构方案、施工技术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有较高的风险。

大桥建设单位也重点开展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土建施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侧重于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

通过选定评估方法和分析手段,对安全风险和危险源进行分级,取得一定成果。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开展了对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并编制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A版)》,对实际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3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根据港珠澳岛隧工程施工进展及实际情况,主要对施工阶段重点施工内容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安全风险控制3E原则,即从工程技术、教育、强制管理三方面分析,提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控制措施。

港珠澳大桥概述讲解

港珠澳大桥概述讲解

3. 工程总体方案
3. 工程总体方案
3. 工程总体方案
3. 工程总体方案
3. 工程总体方案
3. 工程总体方案
3. 工程总体方案
⑴ 大桥总体动画片;
⑵ 岛隧工程动画片;
4. 工程特点及难点
4. 1 三地共建共管,同时满足三地要求
⑴ 三地法律、法规存在差异;
⑵ 三地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⑶ 三地工程管理市场环境存在差异; ⑷ 三地工程管理责任体系存在差异; ⑸ 三地工程管理习惯存在差异; ⑹ 三地决策机制及效率存在差异;
开展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安全培训教 育;组织有效的日常及专项安全检查, 督促反馈整改,确保HSE管理效果。
设 计 审 查 部
设 计 办 公 室
财 务 部
计 合 部
物 设 部
工 程 部
HSE 部
总 工 办
质 检 部
测 管 中 心
中 心 试 验 室
综 合 事 务 部
各设计分部
各工区(工区项目经理、安全环保专职人员及作业班组)
香港方 澳门方
2.港珠澳大桥总体管理模式
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
香港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 广东方(召集人)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澳门方 澳门建设发展办公室主任
路政署署长
运输署署长
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珠海市常务副市长
交通事务局副局长 港务局海事活动厅厅长
2.港珠澳大桥总体管理模 式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局长
总工程师 局长助理1
小组”,全面开展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
2004年3月,三地协调小组委托中交股份旗下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开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伴随三地协调进展,工可报告几易其稿,逐步 完善。 2006年12月,为加快项目协调,国务院批准成立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 港务局海事活动厅厅长 负责对前期工作中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决策。

详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技术

详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技术

详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技术 1.工程概况与建设条件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三地的海上通道。

项目东起香港大屿山石湾,西至珠海拱北和澳门明珠,总长约35.6km,包括3项工程内容:1)海中桥隧主体工程;2)香港口岸及珠海、澳门口岸;3)香港连接线、珠海连接线和澳门连接线。

其中,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东自粤港分界线,穿越铜鼓、伶仃西主航道以及青州航道、江海直达船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总长约29.6km,岛隧工程为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长约6.7km,海中隧道采用沉管工法,沉管段长约5.7km,人工岛各长625m,岛隧平面及纵断面图见图1。

岛隧工程建设的主要难点:1)建设标准高。

①国家一级公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km/h;②设计使用寿命为120a;③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水文气象条件复杂。

工程处于外海环境,台风频繁,海流、涌浪复杂,受冬季季风影响。

3)海底软基深厚。

工程所处海床面的淤泥质土、粉质黏土深厚,下卧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基岩埋深基本处于50~110m范围。

4)受规划中的30万t航道(通航深度-29m)影响,隧道水深、埋深(回淤量)大。

5)隧道距离超长。

沉管段长约5.7km。

6)通航环境复杂。

航线复杂,船舶流量大,最大日流量约4000艘次。

7)环保要求高。

工程穿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核心区。

8)珠江口防洪纳潮要求高,阻水率要求控制在10%以内。

因此,在如此苛刻的建设条件下建设大型海底沉管隧道,已有的内河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和经验已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需求,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

2.地质勘察以往的沉管隧道一般位于河(海)床表面上,上覆荷载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即怕浮不怕沉。

由于规划航道的通航要求,随着深埋回淤问题的出现,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对地质勘察的要求并非以往海上桥梁地质勘察工作所能满足,而且传统钻探获取的土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扰动而难以取得较为准确的物理力学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简报(第6期)中交股份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简报第6 期目录要闻信息01 人工岛围护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评审会召开 (1)02 大桥管理局、总监办对项目总经理部进行信誉评价检查 (2)03 2011年宣传工作会议暨通讯员培训会在项目总经理部召开 (3)04 股份公司副总工唐永胜一行到项目现场办公 (5)05 公司法律部门刘江南到项目调研 (6)06 集团工会副主席石建波到项目总经理部慰问员工 (7)项目动态07 Ⅰ工区赋予“天下第一”新内涵 (6)08 钢圆筒制作进行时 (8)09 牛头岛杂货码头首件预制沉箱顺利安装 (9)10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件杂货码头30m通道节点告捷 (9)11 Ⅲ工区二分区全员日夜奋战、喜迎节点 (10)12 中交广航局董事长莅临岛隧项目现场办公 (11)党群工作13 项目总经理部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创先争优工作 (11)14 工会委员会、团委第一次会议召开 (12)15 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13)16 项目总经理部慰问一线员工 (14)17 Ⅰ工区观看《特殊党费》推动创先争优 (15)员工生活18 项目总经理部举办拔河比赛 (16)19 春天,跟我走吧 (18)20 篮球友谊赛 (18)21 Ⅲ工区一分区项目部组织登山活动 (19)22 儿子和我有个约定 (20)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围护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评审会召开2011年3月20-21日,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部在珠海召开了人工岛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评审会暨总体技术组第一次会议。

交通部总工程师徐光主持了评审会,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等业主、监理领导到会,评审会邀请了十位中外专家,设计施工、运输单位、以及振华重工生产厂家的领导和技术管理人员共57人参加了评审会。

评审会上由三、四航院、岛隧项目Ⅰ工区、振华重工、船研所等六家单位向专家评审组分别汇报了“设计方案”、“弧形钢板副格打设工艺”、“钢圆筒制作、运输、振沉专项施工方案”和复审意见,对各项方案的关键环节,与会专家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对各项方案有关具体技术细节的工艺、工序,运输方法质量、安全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海上定位的精度,专家们相继发表不同意见和疑义。

经过认真的讨论,大家得到共识,设计和施工单位表示将予以采纳和完善。

经过专家组两天的紧张工作,严格的复审、评审和讨论、答辩,最终形成了评审组意见:认为人工岛维护结构设计、施工方案严谨科学、钢圆筒制作、运输、及振沉专项方案针对性强,内容完整、定位精度控制措施可行。

专家组同时要求进一步优化专项方案,做好典型施工,确保超大型构件的运输安全、运输船舶现场锚泊,减少相互影响和干扰,确保进度和安全。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朱永灵局长和总工程师苏权科在评审会上向各位专家和建设者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工作表示衷心感谢,相信通过评审组的扎实工作,共同把住港珠澳大桥岛隧设计、施工的关键环节,一定能够顺利得到大桥管理局三地委的批准,并予以实施。

大桥管理局、总监办对项目总经理部进行信誉评价检查2011年3月25日,在项目总经理部二楼5号会议室,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监办对项目总经理部和各工区进行质量体系信誉评价检查。

大桥管理局、总监办、项目总经理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工区代表共41人参加本次检查活动。

各工区和补充地质勘察项目从组织管理体系、人员配置、施工现场情况、技术设备情况、档案管理、HSE管理等方面依次进行简要汇报。

大桥管理局、总监办对项目总经理部、各工区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给予肯定,之后对质量、试验、测量等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检查。

检查过后,大桥管理局领导对业内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各部门各工区积极配合、改进完善。

港珠澳大桥2011年宣传工作会议暨通讯员培训会在项目总经理部召开2011年4月12日,在项目总经理部四楼会议室召开港珠澳大桥2011年宣传工作会议暨通讯员培训会。

三地委办公室代表,珠澳口岸、珠海接线管理单位代表,大桥管理局和项目总经理部及各工区的宣传负责人、通讯员共六十余人参加会议。

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韦东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宣传工作规划纲要及2011年宣传工作计划》,明确并制定了宣传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综合事务部部长孙辉阳宣读了通讯员名单,以诗句形式解读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信息披露制度》、《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通讯员管理办法》,引起与会者的一致共鸣。

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提出宣传工作要围绕“专业素质培养”、“创新性培养”、“严循规章制度”、“为生产建设服务”四项要求进行。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讲师周燕对到场的通讯员进行培训。

下午大桥管理局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核心成员李春苗教授就“中国交通企业文化发展方向—价值重塑与创新”的课题进行讲座。

李教授详细讲述了中国交通企业文化的发展历史、发展需求、发展方向,对建造有特色的港珠澳大桥文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历时三小时的讲座结束后,与会者无不对李教授的精彩演讲致以热烈的掌声,对中国交通企业文化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于打造港珠澳大桥特色文化有所借鉴与启迪。

讲座活动临近尾声,项目总经理部党委副书记杨增林指出,本次讲座不仅是对项目宣传工作起到动员与推动作用,也是对通讯员的一种培训与提高,更是对项目新闻工作起到规范与导向作用。

他进一步阐释了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与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五要素”及“五不”,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公司副总工唐永胜到港珠澳岛隧项目现场办公2011年4月19日,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唐永胜来到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部,对工程设施与沉管生产专用特大型模板设备进行调研,项目总经理部和各工区的物设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项目总经理部汇报了沉管预制厂设备招投标的过程和进度,播放了项目施工技术控制全过程的幻灯片,介绍了项目开工以来取得的进展和计划安排,对专用设备的构造、组合、用途做了专项汇报。

唐总对岛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比较满意,通报了公司其他项目资金难度和困难,认为港珠澳岛隧项目得到了业主肯定、集团支持,要借资金到位率的东风,上下共同努力,必将会取得预想的结果。

唐总对项目进展中有关特大型模板以及配套附属设备的总价确定、申请渠道做了明确的答复,要求按照主管上级单位进行专题申请。

总经理林鸣、副书记杨增林、副总经理罗冬、关秋枫等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刘江南到项目总经理部调研2011年3月31日,公司副总法律顾问、法律部部长刘江南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调研,副总经理罗冬向刘总详细汇报了项目总经理部的合同管理情况。

集团工会慰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日,中交集团工会联合会副主席石建波、员工关系处处长张晓河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慰问、指导工会工作并发放慰问金。

项目总经理、党委书记林鸣对石主席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集团工会对本项目的支持与指导深表谢意。

在听取项目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增林,工会副主席、党群部部长樊建华对项目工程及工会工作的汇报后,石主席深感本项目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含量高的同时,对项目工会的前期筹备、建章建制、策划营地文化活动等工作表示赞赏,指出项目工会要创造和谐氛围,凝聚团队合力;通过信息报送方式将项目劳动竞赛、职工工作及生活,特别是,民工情况反映到集团工会平台,加强交流与沟通。

群雄逐鹿赢在智慧Ⅰ工区赋予“天下第一”新内涵3月30日,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总经理王云国率领公司高级顾问、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等领导来到Ⅰ工区项目部召开策划研讨会,从新视角为建好岛隧项目赋予“第一”的新内涵。

岛隧项目第一节点目标是“5.15”副格打设,如何确保首个节点,按期完成钢圆筒及副格振沉是专题策划研讨会的主要议题。

Ⅰ工区公司领导与项目领导认真领悟项目总经理部提出的打好第一仗的重大意义,总经理王云国以高目标为导向,斩钉截铁地为Ⅰ工区明确了“第一”新内涵,就是要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坚定不移地将钢圆筒及副格振沉打造为“天下第一振”、“天下第一副格”,不辱筑港摇篮中交一航局的第一排序。

专题交流中,王总等领导表示要集最强的资源优势、最精良的人员配备,集公司之精华,给予重点保障,做好工区后盾,打好“天下第一振”、“岛隧第一副格”。

王总强调管理工作必须抓好“三要素”、实现“三确保”。

要扎扎实实抓好前期策划,确保“5.15”目标,提前介入,做好资源筹备、技术论证和优化。

将困难考虑充分,把矛盾逐一破解,将“5.15”做为验证项目部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要抓好过程控制,确保风险可控。

尤其强化外海作业HSE管理,高度警惕和加强风险源辨识,充分借鉴学习东海大桥和杭州湾大桥的实用经验,突出船机“四防”,做到未雨绸缪。

在质量上成立科技创新研究小组,提高海上大桥技术经验的含金量;抓好技术创新,确保项目成果。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确保出成果、出效益、出信誉、出人才。

他满怀激情说:“无论前进的道路有多少问题和困难,只要尽心尽力,人定胜天!一定要打响“天下第一振”、“天下第一副格”的第一炮,树立港珠澳大桥历史丰碑的我们,必将功在千秋!”(陈维仑)钢圆筒制作进行时截至目前,由Ⅰ工区负责的西人工岛岛壁钢圆筒制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中X48号和X15号钢圆筒的上下筒体正在进行各自整体焊接,其余筒体也在陆续准备中。

西岛岛壁围护结构所需钢圆筒由Ⅰ工区委托上海振华重工制作,主要分为“板单元”制造、上下两部分筒体制造、钢圆筒整体对接三步骤。

为了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钢圆筒的制作,按期投入使用,全体作业人员干劲十足,正在抓紧按照作业计划积极筹备。

而作为国内首次采用振沉大圆筒结构作为海上人工岛的岛壁结构,制作、运输、振沉等工序的相关施工工艺组织难度很大。

Ⅰ工区为克服首次接触此类施工所面临的困难,认真学习和总结施工经验,提前落实所需有效资源,过程严抓施工操作。

目前,预计首次振沉的X48号钢圆筒和X15号钢圆筒板单元完成100%,板单元总拼胎架正在进行上下部分筒体制作,约完成了30%。

与此同时第二批和第三批开工的16根钢圆筒的板单元都已开始制作,其余也业已发料,取得了前期制作的稳步推进。

据悉,钢圆筒沿人工岛岸壁前沿线布置,由直径22.0m的61个钢圆筒组成。

其中西小岛圆筒个数为17个,西大岛圆筒个数为44个,前期制作的X48号和X15号圆筒高度均为40.5m,预计将于本月底由上海振华进行第一个钢圆筒由上海至珠海的运输。

其中,“振驳28”只运输1根,后留在现场作定位驳使用。

“振华16”、“振华17”每航次分别装载9根和8根,3条运输船预计共8航次完成运输。

牛头岛杂货码头首件预制沉箱顺利安装Ⅲ工区二分区生产喜报连连,继3月25日散料码头顺利打设36根PHC桩沉桩任务后,项目部一鼓作气,28日杂件货码头首件预制沉箱的顺利安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