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及分型

显示
MR
正常肛管MR影像
肛提肌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肛门内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
耻骨直肠肌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内括约肌 联合纵肌
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外括约肌 联合纵肌
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中部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外括约肌
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层面
正常肛管增强影像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4.MR检查
无创、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 辨力高。
➢ 对肛瘘进行分型,评价肛瘘活动性
MRI成为首选检查
MR检查(斜冠状位):
➢ 不喝、不清、不灌; ➢ 扫描线与肛管垂直或平行,高分辨扫描; ➢ T1、T2或T2压脂; ➢ T1增强。
MR检查(轴位)
➢ 不喝、不清、不灌; ➢ 扫描线与肛管垂直或平行,高分辨扫描; ➢ T1、T2或T2压脂; ➢ T1增强。
×括 约 肌 间 型
?经 括 约 肌 型
?括
约 肌 上 型
×括 约 肌 外 型
内口位于肛 钟6点
瘘管向右后跨 过耻骨直肠肌
距肛外缘约 2.5cm
高位括约肌上型肛瘘,内口位于肛 钟6点,距肛缘2.5cm
典型病例分析(二)
➢男,58岁,患者肛周 溃口流脓20年余,肛周 3、9点位硬结压痛,溃 口流脓,指检扪及相应 位有条索状伸向肛门内。
复杂型肛瘘
复杂型括约肌 间型肛瘘
始终走行于括约肌 间隙,未超出外括 约肌
内口分别位于3、5、6、9点位
内口距肛外缘约1.0-1.2cm
低位复杂型括约肌间型肛瘘
小结
➢ 临床的需求—新项目的源泉。 ➢ 提供精准影像,做出精准诊断,实现精确医疗—医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门疾病,一般来说患者在就诊后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MRI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下面是肛瘘的MRI诊断报告,供参考。
MRI检查结果如下:
1. 患者位置:俯卧位
2. 检查部位:盆腔及肛周区域
3. 检查序列:常规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序列
4. 检查设备:1.5T/3.0T MRI
1. 外观和形态:盆腔及肛周区域显示明显异常信号,显示直肠肛管周围存在异常结构,形态呈蜿蜒不规则,推测为肛瘘。
2. T1加权序列:肛周区域显示低信号异常,提示局部组织疤痕形成。
3. T2加权序列:肛周区域显示高信号异常,提示存在瘘管或脓肿。
4. 脂肪抑制序列:肛周区域脂肪信号受抑制,显示异常信号区域边缘清晰。
5. 增强扫描序列:局部肛瘘区域未见异常强化信号,支持肛瘘的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结果,患者确诊为肛瘘并建议进一步治疗。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后续检查。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肛瘘是指由直肠或肛门的周围组织与肛管之间形成的异常连接管道。
肛瘘可以导致肛门周围感染和炎症,并引起疼痛、排便困难和排粪性流脓等症状。
为了确诊肛瘘并确定其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通常会使用MRI技术进行诊断。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的详细信息。
对于肛瘘的诊断,MRI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包括病变的位置、长度、深度、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在进行肛瘘的MRI诊断时,患者会被安置在一张移动的检查床上,并被带入MRI机中。
医生会要求患者保持静止,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图像。
在进行MRI之前,患者应该清空肠道,以便能够清楚地观察肛门和直肠区域。
MRI诊断可以使用不同的序列和技术,来观察肛瘘的不同方面。
T1加权像可以提供较好的分辨率,适用于观察肛瘘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T2加权像可以提供更好的对比度,适用于观察肛瘘的形态和深度。
MRI可以显示肛门周围的软组织和骨骼结构,例如肛管、直肠、会阴肌、括约肌等。
通过MRI,医生可以观察到肛瘘与肛管之间的连接管道,从而确定肛瘘的类型。
肛瘘的类型可以分为低位和高位,以及单纯型、复杂型和经括约肌型等。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MRI还可以检查肛门周围的其他并发症。
MRI可以观察到肛门周围的脓肿,以及肛瘘与脓肿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手术治疗的规划和评估非常重要。
MRI诊断肛瘘的优点包括非侵入性、无痛苦、无辐射和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
MRI 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对金属或其他物质的不良耐受性较差,以及对某些病人可能造成焦虑感或干扰呼吸等问题。
MRI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肛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相关并发症。
通过MRI的诊断,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便尽早治疗肛瘘及其相关症状。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是指直肠与肛管之外形成的异常连接管道。
肛瘘的主要症状包括肛门流脓、肛门
疼痛、肛门出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明确肛瘘的位置和形态,常常需要进
行MRI检查。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在不需要手术切口的情况下获取患者内部组织和器官的高分辨率影像。
在肛瘘的MRI诊断中,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的内容:病因诊断、病变部位诊断和病变形态诊断。
病因诊断:通过MRI可以明确肛瘘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肛瘘和非感染性肛瘘两种。
感染性肛瘘通常是由肛周脓肿破溃而成,常见于肛周脓肿治疗不彻底或复发。
非感染性肛
瘘主要是由于直肠黏膜上皮向国板间隙蔓延而形成,常见于直肠炎症、结肠癌和直肠癌等
疾病。
病变部位诊断:MRI可以准确显示肛瘘的位置和走行,通过对肛瘘的三维成像可以明
确肛瘘与肛管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肛瘘类型包括直肠内口型、肛管内口型、直肠肛管周围
型和肛管下端型等。
直肠内口型肛瘘是肛瘘的最常见类型,位于肛管粘膜面上。
病变形态诊断:通过MRI可以评估肛瘘的形态特征,例如瘘管的长度、厚度、形态等。
还可以评估瘘管与直肠或肛管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裂孔、瘘管扩张和瘘管的分叉等
情况。
这些形态特征对于确定肛瘘的复杂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肛瘘是指直肠和肛周组织之间异常的病理通道。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可用于评估和诊断肛瘘。
MRI以其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平面重建的能力,成为评估肛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MRI可以提供有关肛瘘的详细解剖信息,包括其起始点、走行路径、与肛括约肌和直肠之间的关系等。
进行肛瘘MRI诊断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一般来说,患者在进行MRI之前需要进行肠道清理,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患者需要在研究期间保持平静和稳定的姿势,以确保得到高质量的成像结果。
肛瘘MRI通常使用T2加权成像进行评估。
T2加权成像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以帮助评估肛瘘的走行路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T2加权成像还可以帮助检测炎症、脓肿、瘘管和瘘管口等。
在肛瘘MRI诊断中,常采用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的多平面重建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这些不同的平面,可以全面地评估肛瘘的解剖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尤其是冠状面图像可以显示肛括约肌和直肠之间的关系,帮助评估瘘管与括约肌之间是否有交通。
肛瘘MRI评估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肛瘘的解剖特点以及与肛括约肌和直肠之间的关系。
在肛瘘MRI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起始点和走行路径:通过MRI可以确定肛瘘的起始点和在肛周组织中的走行路径。
这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2. 内口和外口:MRI可以显示肛瘘的内口和外口。
内口通常位于直肠壁内,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下。
通过MRI可以确定内口和外口的位置和大小。
3. 瘘管:MRI可以显示肛瘘的瘘管,即连接内口和外口的通道。
瘘管的长度、形状和走行路径可以通过MRI进行评估。
4. 肛括约肌和直肠:MRI可以显示肛瘘与肛括约肌和直肠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评估肛括约肌的完整性以及瘘管与直肠之间是否存在交通非常重要。
在肛瘘MRI诊断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并与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诊断肛瘘时,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且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肛瘘的类型、长度、深度及与周围结构
的关系。
1. 准备工作:在进行MRI之前,患者需要脱光下身,并且需要空腹,以免影响肠道信号的获取。
2. 图像序列:检查过程中,通常采用3D广角成像,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图像序列(如
T1弥散加权成像、T2弥散加权成像、均匀增强扫描等),可以准确显示患者的肛门直肠区域。
3. 定位:在肛瘘的定位方面,MRI可以提供横切面和矢状面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肛门直肠区域的准确位置。
4. 评估肛瘘的类型:根据MRI图像,可以判断肛瘘是内口型、外口型还是复杂型。
内口型肛瘘表现为一条与肛管相通的狭窄管道;外口型肛瘘则呈现为突出于肛门外的引流口;复杂型则有多个分支连接。
5. 评估肛瘘的长度和深度:MRI可以测量肛瘘的长度和深度,并且可以显示肛瘘与肛管、括约肌、会阴肌等周围结构的关系。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肛瘘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6. 检查肛管和直肠的病理改变:通过MRI可以观察到肛瘘的形态学特征,如炎症、囊肿、坏死组织等病理改变。
7. 评估并发症:MRI还可以帮助检测肛瘘周围的并发症,如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肛瘘感染、肛周脓肿等。
医生会根据MRI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手
术切除、内窥镜修补或药物治疗等。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为肛瘘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图像,从而促进医生
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通常由肛门周围脓肿引起,其治疗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肛瘘解剖结构和病情评估信息。
本文将从MRI的角度对肛瘘的诊断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给患者提供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作用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很多肛瘘的解剖和病变信息。
在肛瘘的诊断中,MRI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肛瘘的类型、位置、走向、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肛瘘的内部结构等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
2. MRI扫描前的准备在进行肛瘘的MRI检查前,患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症状,如排便时是否有疼痛、出血等情况。
患者需要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保持肠道干净,以便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肛瘘的情况。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正确地完成MRI检查,并在检查前避免进食等相关事项。
进行肛瘘的MRI检查时,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并躺在磁共振机的检查床上。
医生会为患者安装好头罩和呼吸带,以确保检查的质量和准确度。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放松,尽量不动,以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整个检查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到1小时不等,检查后患者可以正常活动。
4. MRI检查结果解读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得到肛瘘的详细解剖结构和病情信息。
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肛瘘的类型,如皮肤肛瘘、内瘘、外瘘等。
MRI可以确定肛瘘的走向和位置,判断肛瘘与肛管、括约肌等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MRI还可以观察肛瘘的内部结构、脓腔、瘘道壁等情况,辅助确定术前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
肛瘘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而MRI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情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复杂的肛瘘,通过MRI检查可以明确肛瘘的内部结构和走向,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肛瘘mr检查操作规程

肛瘘MR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对于肛瘘的诊断与评估是非常关键的,而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诊断和评估肛瘘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肛瘘MR检查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医疗人员在进行该检查时能够正确操作,并获取准确的检查结果。
二、检查前准备1.准备检查设备:确保MRI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必要的配件和工具齐全。
2.通知患者:在进行MRI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适,答疑解惑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患者准备:告知患者需要保持肛门区域清洁,并要求患者排空肠胃,以免造成影像质量不佳。
三、检查过程1.患者体位:将患者安置于仰卧位,腹部被薄被单覆盖,肛门露出。
2.MRI设置:调整MRI设备的参数和序列,以获得所需的图像信息。
3.导入患者信息: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要求录入MRI设备,确保与图像相匹配。
4.检查区域标记:使用标记笔或标贴纸在患者肛门区域进行标记,以确保图像采集的一致性。
5.患者定位:通过提醒患者保持身体平静和头部固定,确保患者的体位和姿势保持稳定。
6.检查采集:医疗人员远离MRI设备操作区域,开始进行图像采集。
患者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不得随意移动。
7.检查时间:根据具体情况,检查时间可能会有所变化,通常为15-30分钟。
四、注意事项1.安全性:MR检查对患者无创且无放射性,但需要保证安全性,确保患者不患感染和其他疾病在磁场中的不适应状况。
2.防护措施:医疗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包括磁场屏蔽服、手套和面罩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磁场对人体的辐射影响。
3.监护安全:医疗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时刻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反应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
4.设备维护:医疗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定期对MRI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5.数据保密:医疗人员应妥善保管患者检查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密。
五、检查结果分析1.图像质量评估:医疗人员应仔细评估MRI图像的质量,并确保图像清晰、锐利和准确反映患者的病变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病例是括约肌间型,粘膜缺损在1点钟。瘘道可见线状低信号影,为挂线疗 法中。
鉴别诊断
藏毛窦炎 臀上小脓肿。 与括约肌丛无关。
直肠炎 自诉肛周不适,未见瘘口,MRI示由于直肠炎所致弥漫性直肠粘膜增 厚
坐骨肛门间隙脓肿 右侧臀部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与括约肌丛无关。
• 最常见的瘘是括约肌间型和经括约肌型。 • 括约肌外型瘘不常见,仅见于多次手术患者。
这些病例中,原发瘘管与肠道间联系已消失。
• 表浅瘘是一种与括约肌或肛周腺体无关的瘘, 不包括于Parks分类之中。它们常由于克隆氏 病,或是肛门直肠手术如痔切除术或括约肌切 开术所致。
扫描方式和报告
• 扫描方式 • 需要三个方位定位像,以便于定位肛管
肛瘘病例
括约肌间型瘘 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瘘位于6点钟方向。
冠状位图瘘走向尾侧皮肤,与外括约肌分界清。
另一例
经括约肌型瘘 瘘管在6点钟方向通过内、外括约肌,脂肪抑制图显示更清晰。
经括约肌型瘘,开口于11点钟方向。
括约肌上型瘘,在坐骨肛门区,可见两个道,右侧道走行于耻骨直 肠肌(星)上方,粘膜开口位于齿状线水平(黑箭)
肛瘘
• 肛瘘是肛管粘膜上皮与皮肤间的异常连接。 • 肛瘘的原因: • 原发性
• 肛门腺管阻塞致排泄障碍并感染,脓肿形成,肛瘘 形成(最常见原因)
• 继发性
• 医源性(痔疮手术) • 肠管炎性疾病(克隆氏病较大肠炎性溃疡多见) • 感染性(病毒,真菌或结核) • 恶性肿瘤)
分类
• 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法是Parks分类法,分成四 种: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及 括约肌外型。
的轴位和冠状位T2序列。只要能正确显 示肛管,任意定位像都可以使用。我们 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西门子叫 做TRUE FISP(GE:FIESTA,菲利 浦:平衡FFE。)
很好显示解剖,T2压脂序列能很好显示瘘管。
报告
扫述肛瘘时,以下几点很重要: • 轴位图粘开口位置(肛门钟) • 冠状位图上粘膜缺损至肛周皮肤的距离。 • 继发瘘管或脓肿。
• 括约肌间隙。 • 外括约肌:自主性的横纹肌,分三层,为一
个功能单元。此三层向上与耻骨直肠肌及肛 提肌相延续(如图)。
耻骨直肠肌起源于耻骨联合两侧,形成“吊环”环绕肛门 直肠部。
耻骨直肠肌休息时收缩,使直肠肛门交界区形成80度角。排便时舒 张。
在轴位和冠状位MR图上,肛门括约肌各层及周围结构显 示清晰。
括约肌外型瘘
左侧坐骨肛门窝可见小脓肿,瘘经过肛提肌,其位于括约肌丛和外 括约肌之上。
复杂瘘
• 左臀部两个道合成一个道(图1,2) 突破外括约肌(图4) 括约肌间隙又分为两个道(图5)
• 括约肌间隙一个盲端(图6) 粘膜缺损位于1点钟方向。
克隆氏病 克隆氏病合并肛瘘
肠壁增厚
轴位压脂序列示透壁炎症致肠系膜脂肪渗出
直肠-肛管瘘
• Publicationdate January 21, 2009 • 肛周瘘,常简称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常因术中感染灶未清彻底清
除而复发。 • 术前MR能帮助防止复发。
本文重点讲述肛瘘的解剖、病理、分类及扫描方式。
• by Susanne Tonino and Robin Smithuis
解剖
• 解剖学上:肛管自会阴皮肤延伸至齿状 线。 外科学上:肛管自会阴皮肤延伸至肛门 直肠环。 肛门指检摸到的环形上界为耻骨直肠肌。 肛管直肠环位于齿状线以上大约1-1.5厘 米。外科肛管的总长度约为4 - 5厘米。
解剖
肛门括约肌由三层组成:
• 内括约肌:连续的环状直肠平滑肌,休息时 不自由收缩,排便时舒张。
治疗
• 重点是消除原发和继发瘘管,防止复发,重获控 制排便的能力。治疗方式依据瘘管解剖,如果是 简单瘘,粘膜瘘口在手术室内可探及,确定瘘口 位于齿状线,则可以打开瘘管。这种方式仅用于 外括约肌未受累患者。
• 挂线疗法,用橡胶带或止血带穿过瘘管,每两周 紧一次,达到缺血坏死,这时,挂线缓慢通过肌 肉。其优点是肌肉被缓慢切割的同时,纤维组织 形成,从而尽可能减少对括约肌丛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