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MRI诊断

合集下载

肛瘘的MRI诊断及分型

肛瘘的MRI诊断及分型

显示
MR
正常肛管MR影像
肛提肌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肛门内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
耻骨直肠肌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内括约肌 联合纵肌
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外括约肌 联合纵肌
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中部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外括约肌
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层面
正常肛管增强影像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4.MR检查
无创、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 辨力高。
➢ 对肛瘘进行分型,评价肛瘘活动性
MRI成为首选检查
MR检查(斜冠状位):
➢ 不喝、不清、不灌; ➢ 扫描线与肛管垂直或平行,高分辨扫描; ➢ T1、T2或T2压脂; ➢ T1增强。
MR检查(轴位)
➢ 不喝、不清、不灌; ➢ 扫描线与肛管垂直或平行,高分辨扫描; ➢ T1、T2或T2压脂; ➢ T1增强。
×括 约 肌 间 型
?经 括 约 肌 型
?括
约 肌 上 型
×括 约 肌 外 型
内口位于肛 钟6点
瘘管向右后跨 过耻骨直肠肌
距肛外缘约 2.5cm
高位括约肌上型肛瘘,内口位于肛 钟6点,距肛缘2.5cm
典型病例分析(二)
➢男,58岁,患者肛周 溃口流脓20年余,肛周 3、9点位硬结压痛,溃 口流脓,指检扪及相应 位有条索状伸向肛门内。
复杂型肛瘘
复杂型括约肌 间型肛瘘
始终走行于括约肌 间隙,未超出外括 约肌
内口分别位于3、5、6、9点位
内口距肛外缘约1.0-1.2cm
低位复杂型括约肌间型肛瘘
小结
➢ 临床的需求—新项目的源泉。 ➢ 提供精准影像,做出精准诊断,实现精确医疗—医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门疾病,一般来说患者在就诊后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MRI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下面是肛瘘的MRI诊断报告,供参考。

MRI检查结果如下:
1. 患者位置:俯卧位
2. 检查部位:盆腔及肛周区域
3. 检查序列:常规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序列
4. 检查设备:1.5T/3.0T MRI
1. 外观和形态:盆腔及肛周区域显示明显异常信号,显示直肠肛管周围存在异常结构,形态呈蜿蜒不规则,推测为肛瘘。

2. T1加权序列:肛周区域显示低信号异常,提示局部组织疤痕形成。

3. T2加权序列:肛周区域显示高信号异常,提示存在瘘管或脓肿。

4. 脂肪抑制序列:肛周区域脂肪信号受抑制,显示异常信号区域边缘清晰。

5. 增强扫描序列:局部肛瘘区域未见异常强化信号,支持肛瘘的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结果,患者确诊为肛瘘并建议进一步治疗。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后续检查。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肛瘘是指由直肠或肛门的周围组织与肛管之间形成的异常连接管道。

肛瘘可以导致肛门周围感染和炎症,并引起疼痛、排便困难和排粪性流脓等症状。

为了确诊肛瘘并确定其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通常会使用MRI技术进行诊断。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的详细信息。

对于肛瘘的诊断,MRI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包括病变的位置、长度、深度、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在进行肛瘘的MRI诊断时,患者会被安置在一张移动的检查床上,并被带入MRI机中。

医生会要求患者保持静止,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图像。

在进行MRI之前,患者应该清空肠道,以便能够清楚地观察肛门和直肠区域。

MRI诊断可以使用不同的序列和技术,来观察肛瘘的不同方面。

T1加权像可以提供较好的分辨率,适用于观察肛瘘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T2加权像可以提供更好的对比度,适用于观察肛瘘的形态和深度。

MRI可以显示肛门周围的软组织和骨骼结构,例如肛管、直肠、会阴肌、括约肌等。

通过MRI,医生可以观察到肛瘘与肛管之间的连接管道,从而确定肛瘘的类型。

肛瘘的类型可以分为低位和高位,以及单纯型、复杂型和经括约肌型等。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MRI还可以检查肛门周围的其他并发症。

MRI可以观察到肛门周围的脓肿,以及肛瘘与脓肿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手术治疗的规划和评估非常重要。

MRI诊断肛瘘的优点包括非侵入性、无痛苦、无辐射和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

MRI 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对金属或其他物质的不良耐受性较差,以及对某些病人可能造成焦虑感或干扰呼吸等问题。

MRI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肛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相关并发症。

通过MRI的诊断,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便尽早治疗肛瘘及其相关症状。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是指直肠与肛管之外形成的异常连接管道。

肛瘘的主要症状包括肛门流脓、肛门
疼痛、肛门出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明确肛瘘的位置和形态,常常需要进
行MRI检查。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在不需要手术切口的情况下获取患者内部组织和器官的高分辨率影像。

在肛瘘的MRI诊断中,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的内容:病因诊断、病变部位诊断和病变形态诊断。

病因诊断:通过MRI可以明确肛瘘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肛瘘和非感染性肛瘘两种。

感染性肛瘘通常是由肛周脓肿破溃而成,常见于肛周脓肿治疗不彻底或复发。

非感染性肛
瘘主要是由于直肠黏膜上皮向国板间隙蔓延而形成,常见于直肠炎症、结肠癌和直肠癌等
疾病。

病变部位诊断:MRI可以准确显示肛瘘的位置和走行,通过对肛瘘的三维成像可以明
确肛瘘与肛管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肛瘘类型包括直肠内口型、肛管内口型、直肠肛管周围
型和肛管下端型等。

直肠内口型肛瘘是肛瘘的最常见类型,位于肛管粘膜面上。

病变形态诊断:通过MRI可以评估肛瘘的形态特征,例如瘘管的长度、厚度、形态等。

还可以评估瘘管与直肠或肛管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裂孔、瘘管扩张和瘘管的分叉等
情况。

这些形态特征对于确定肛瘘的复杂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肛瘘是指直肠和肛周组织之间异常的病理通道。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可用于评估和诊断肛瘘。

MRI以其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平面重建的能力,成为评估肛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MRI可以提供有关肛瘘的详细解剖信息,包括其起始点、走行路径、与肛括约肌和直肠之间的关系等。

进行肛瘘MRI诊断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一般来说,患者在进行MRI之前需要进行肠道清理,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患者需要在研究期间保持平静和稳定的姿势,以确保得到高质量的成像结果。

肛瘘MRI通常使用T2加权成像进行评估。

T2加权成像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以帮助评估肛瘘的走行路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T2加权成像还可以帮助检测炎症、脓肿、瘘管和瘘管口等。

在肛瘘MRI诊断中,常采用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的多平面重建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这些不同的平面,可以全面地评估肛瘘的解剖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尤其是冠状面图像可以显示肛括约肌和直肠之间的关系,帮助评估瘘管与括约肌之间是否有交通。

肛瘘MRI评估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肛瘘的解剖特点以及与肛括约肌和直肠之间的关系。

在肛瘘MRI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起始点和走行路径:通过MRI可以确定肛瘘的起始点和在肛周组织中的走行路径。

这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2. 内口和外口:MRI可以显示肛瘘的内口和外口。

内口通常位于直肠壁内,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下。

通过MRI可以确定内口和外口的位置和大小。

3. 瘘管:MRI可以显示肛瘘的瘘管,即连接内口和外口的通道。

瘘管的长度、形状和走行路径可以通过MRI进行评估。

4. 肛括约肌和直肠:MRI可以显示肛瘘与肛括约肌和直肠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评估肛括约肌的完整性以及瘘管与直肠之间是否存在交通非常重要。

在肛瘘MRI诊断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并与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诊断肛瘘时,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且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肛瘘的类型、长度、深度及与周围结构
的关系。

1. 准备工作:在进行MRI之前,患者需要脱光下身,并且需要空腹,以免影响肠道信号的获取。

2. 图像序列:检查过程中,通常采用3D广角成像,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图像序列(如
T1弥散加权成像、T2弥散加权成像、均匀增强扫描等),可以准确显示患者的肛门直肠区域。

3. 定位:在肛瘘的定位方面,MRI可以提供横切面和矢状面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肛门直肠区域的准确位置。

4. 评估肛瘘的类型:根据MRI图像,可以判断肛瘘是内口型、外口型还是复杂型。

内口型肛瘘表现为一条与肛管相通的狭窄管道;外口型肛瘘则呈现为突出于肛门外的引流口;复杂型则有多个分支连接。

5. 评估肛瘘的长度和深度:MRI可以测量肛瘘的长度和深度,并且可以显示肛瘘与肛管、括约肌、会阴肌等周围结构的关系。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肛瘘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6. 检查肛管和直肠的病理改变:通过MRI可以观察到肛瘘的形态学特征,如炎症、囊肿、坏死组织等病理改变。

7. 评估并发症:MRI还可以帮助检测肛瘘周围的并发症,如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肛瘘感染、肛周脓肿等。

医生会根据MRI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手
术切除、内窥镜修补或药物治疗等。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为肛瘘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图像,从而促进医生
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通常由肛门周围脓肿引起,其治疗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肛瘘解剖结构和病情评估信息。

本文将从MRI的角度对肛瘘的诊断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给患者提供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作用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很多肛瘘的解剖和病变信息。

在肛瘘的诊断中,MRI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肛瘘的类型、位置、走向、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肛瘘的内部结构等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

2. MRI扫描前的准备在进行肛瘘的MRI检查前,患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症状,如排便时是否有疼痛、出血等情况。

患者需要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保持肠道干净,以便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肛瘘的情况。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正确地完成MRI检查,并在检查前避免进食等相关事项。

进行肛瘘的MRI检查时,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并躺在磁共振机的检查床上。

医生会为患者安装好头罩和呼吸带,以确保检查的质量和准确度。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放松,尽量不动,以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整个检查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到1小时不等,检查后患者可以正常活动。

4. MRI检查结果解读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得到肛瘘的详细解剖结构和病情信息。

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肛瘘的类型,如皮肤肛瘘、内瘘、外瘘等。

MRI可以确定肛瘘的走向和位置,判断肛瘘与肛管、括约肌等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MRI还可以观察肛瘘的内部结构、脓腔、瘘道壁等情况,辅助确定术前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

肛瘘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而MRI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情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复杂的肛瘘,通过MRI检查可以明确肛瘘的内部结构和走向,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 Parks 分型
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为依据分为: A=括约肌间型(约占70%) B=经括约肌型(约25%) C=括约肌上型(近5%) D=括约肌外型(近1%)
完整编辑ppt
28
括约肌间型
术中见肛周10点处可见外口,由外口插入探针,探查窦道,沿外口切开肛瘘瘘管
周围组织,沿外口游离肛瘘瘘管,探针探查,找到内口,内口位于后正中线,内 口位置较高(高位)
完整编辑ppt
49
快速发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技术, 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mtrast-enhanced MRI, 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eightedimaging,DWI) 序列及其定量、半定量参数,能精确评估病变组织的微血管生成、 血管通透性、细胞构成等微结构的信息,达到鉴别活动期瘘管与 慢性纤维性疤痕组织的目的,使得MRI技术能够从解剖形态学 和功能活动性两方面反映肛瘘的整体情况,最大限度降低复杂性 肛瘘的术后复发率
完整编辑ppt
23
完整编辑ppt
24
pc pr
EAS IAS
LM
EAS:肛门外括约肌; Pr:耻骨直肠肌;Pc:耻骨尾骨肌;IAS:肛门内括
约肌;LM:联合纵肌;Acl:肛尾韧带
完整编辑ppt
25
定位标志:肛缘和肛门钟
完整编辑ppt
26
三 肛瘘分型、分级及MRI表现
完整编辑ppt
27
肛瘘分型
34
另一括约肌外型
左侧坐骨肛门窝可见小脓肿,瘘经过肛提肌,其位于括约肌丛和外括约肌之上 。
完整编辑ppt
35
括约肌上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WI轴位 T2WI抑脂
增强扫描
对比剂:

钆喷酸葡胺
扫描方法:DCE-MRI 对比剂剂量、速度:10ml对比剂+10ml生理盐水 2ml/s

扫描序列: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T1WI、T2WI压脂
瘘管造影 将4ml对比剂与16ml生理盐水均匀混合后经瘘道外口注入并充
满瘘道
横断位 冠状位 T1WI T1WI-vibe (1mm薄层扫描)
耻骨尾骨肌 耻骨直肠肌肉 耻骨前列腺肌(或耻骨阴道肌)
尾骨肌(坐骨尾骨肌)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以上和以下间 隙 肛提肌以上间隙 骨盆直肠间隙(2个)
直肠后间隙
直肠粘膜下间隙 肛提肌以下间隙 肛门周围间隙 坐骨直肠周围间隙(2个) 肛门皮下间隙
分支型瘘管自主瘘管在体腔内向周围延伸,肛门腺体分泌的黏液引
流出体外受阻形成,包括末端是盲端或达肛周及会阴部皮肤表面的 内径小于1cm的条状、管状或线状异常分支;还有内径超过1cm的呈
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脓肿。
肛瘘的诊断方法
1.直肠指检 a.对于分型帮助不大
b. 术后复发难以摸清楚
2.直肠超声 侵入性检查, 继发感染的患者难以耐受,对操作者依赖
临床表现: 反复!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脓肿是肛瘘的早期
阶段,是急性发作期;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的后期,是炎症的慢性
化阶段。
瘘管
瘘管包括主瘘道及分支瘘道
主瘘道为肛周或会阴部皮肤至肛管直肠或其邻近位置的管状结构,
两端各有一个开口,内口位于肛管上皮粘膜,外口连于肛周皮肤
与增强T1WI序列相比,DWI不需要使用对比剂,特别适用于对比剂过 敏的患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比于DCE-MRI,DWI序列能够利用ADC图精准量化评价体内水分子运 动受限的程度,计算方便省时,不需要特殊软件进行后处理;而且不 需要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
3D-FLASH序列
3D-FLASH 是诊断肛瘘的敏感检查方法,综合应用3D-FLASH 序列和数 字减影技术,与传统序列相比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尤其适用于因肛 瘘而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检查的患者;同时,3D动态MRI技术还可以 真实地再现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的解剖损伤类型和功能改变形态学, 可以间接反映盆底韧带和筋膜组织的功能状态,从而更好地阐述发病 机制。
3级:非复杂性经括约肌瘘
4级:经括约肌瘘伴坐骨直肠脓肿或继发坐骨直肠瘘管 5级:经肛提肌或肛提肌上瘘,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脓肿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病人术后愈后情况:1、2级 肛瘘的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一般不需要再次手术,3、4、 5级肛瘘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1级:线形括约肌间瘘
其他分型:实际上临床更广泛的是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推荐的简单、 复杂型肛瘘的分类标准(据瘘位置高低和瘘管数目可分低位和高位肛瘘、 单纯性和复杂性肛瘘)。
复杂型肛瘘的内口常难以清楚显示,对其位置的判断一直是MRI
诊断上的重点与难点。Beets-Tan等提出了正确推测内口位置的标准
,即估测位置与实际所在的位置在同一个肛管水平层面及肛门钟(
血管通透性、细胞构成等微结构的信息,达到鉴别活动期瘘管与
慢性纤维性疤痕组织的目的,使得MRI技术能够从解剖形态学 和功能活动性两方面反映肛瘘的整体情况,最大限度降低复杂性
肛瘘的术后复发率
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DCE-MRI在快速注射对比剂进入体内的同时采集图像,随着兴趣区(
region ofinterest,ROI)内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对比剂 随着人体血流从毛细血管网流入细胞外及血管外间隙,可在T1WI显示
MRI检查技术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较好地显示直肠壁各层次组织结构, 尤其是肌肉软组织,从而有助于肛瘘的诊断和了解周围炎症侵及的
范围
扫描序列:
平扫 矢状位 斜冠状位 FOV T1WI、T2WI压脂 T2WI压脂 沿肛管方向平行于直肠长轴的 T2WI压脂 200
横断位 以直肠为中心与肛管垂直的
五 肛瘘的报告书写
肛瘘内口:内口定位准确难,增强后呈点状、条状强化。有两个问题
需要回答:内口开口的径向位置,内口的水平高度,绝大多数肛瘘在肛
管齿状线水平开口入肛管,与隐腺假说相符。 原发瘘管:活动性瘘管含有脓液和肉芽组织,在T2WI及抑脂序列呈高
信号,活动性瘘管经常有低信号的纤维环包绕,瘘管壁可以明显增厚,
快速发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技术,
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mtrast-enhanced MRI,
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eightedimaging,DWI) 序列及其定量、半定量参数,能精确评估病变组织的微血管生成、
病灶在各个增强时相的强化程度;从而动态反映病变的微循环、灌注
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形象地反映出病灶的活动性,并获得信号 强度逐渐上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弥散加权成像
DWI序列仅对水分子扩散受限的炎性组织有清晰的显示,正常组织如 肛管黏膜和肛管周围的微小动静脉血管无信号异常改变,同时兼具背 景抑制效果,肛周脂肪、蜂窝织炎及血管高信号常常被不同程度抑制 ,而内含粘稠脓液的瘘管、内口及脓肿因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因此对 肛周脓肿的显示更为敏感,更准确地识别肛瘘内口。
C=括约肌上型(近5%)
D=括约肌外型(近1%)
括约肌间型
术中见肛周10点处可见外口,由外口插入探针,探查窦道,沿外口切开肛瘘瘘管 周围组织,沿外口游离肛瘘瘘管,探针探查,找到内口,内口位于后正中线,内 口位置较高(高位)
另一括约肌间型 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瘘位于6点钟方向。
冠状位示瘘走向尾侧皮肤,与外括约肌分界清。
新技术存在不足
DWI图像分辨力低,单独应用时不能明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b值 越大,信噪比较低,图像容易变形,相对于常规T2WI及T1WI增强序列 诊断准确率明显下降,因此需要慎重选择。 DWI、DCE-MRI对于单纯的低位肛瘘显示效果佳,不足之处在于,对于 高位复杂性、伴有脓肿形成的、术后复发的肛瘘,无法显示内瘘口。
2级:括约肌间瘘伴脓肿或继发瘘管
3级:非复杂性经括肌瘘
4级:经括约肌瘘伴坐骨直肠脓肿或继发坐骨直肠瘘管
5级:经肛提肌或肛提肌上瘘,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脓肿
几种特殊类型肛瘘:肛周阴囊瘘
直肠癌伴多发瘘道
克罗恩病瘘管
藏毛窦-肛管周围瘘道
病变与肛管括约肌无关
四、肛瘘MRI进展及诊断
传统的MRI技术主要T2及抑脂序列上信号的增高程度、T1WI强化程度、 括约肌水肿、肛周常规序列渗出或脓肿等来大致估测病变的活动性, 其判断结果受制于操作者的诊断水平及经验,缺乏客观统一的量化标 准,因此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有待提高。
pc pr
EAS
IAS LM
EAS:肛门外括约肌; Pr:耻骨直肠肌;Pc:耻骨尾骨肌;IAS:肛门内括
约肌;LM:联合纵肌;Acl:肛尾韧带
定位标志:肛缘和肛门钟
三 肛瘘分型、分级及MRI表现
肛瘘分型 肛瘘 Parks 分型
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为依据分为:
A=括约肌间型(约占70%) B=经括约肌型(约25%)

矢状位
T1WI抑脂
二.直肠肛管解剖
解剖学肛管:齿状线至肛缘
外科肛管:解剖学肛管 + 齿状线上方1.5cm,即包括肛管直肠环上
缘至肛缘范围。
齿状线:又称梳状线,肛管与直肠的交界线, 由肛瓣和肛柱下端组成,呈锯齿状,是重要 的解剖学标志(大部分内口所在位置)。
肛梳:齿状线向下延伸约1.5cm的幅度,围绕
括约肌外型
(长箭头) 瘘管直接进入肛管直肠交界 处,并在肛提肌上方形成脓肿(短箭 头)
另一括约肌外型 左侧坐骨肛门窝可见小脓肿,瘘经过肛提肌,其位于括约肌丛和外括约肌之上 。
括约肌上型
冠状面T2WI。左侧括约肌上型肛瘘(箭) 瘘管穿过耻骨直肠肌经左侧坐骨肛门窝 到外口,在T2WI上瘘管中心呈高信号, 周围为低信号
经括约肌型
以探条经KC位8点处外口进入探查,见内口位于KC 位8点距齿状线肛门约1.5cm处肛管,外口附近形成 脓肿样改变,切开清除腔内内容物,见瘘管穿过肛 门括约肌
另一例经括约肌型
术中以探条经KC位2点处外口进入探查,见 内口位于KC位8点距齿状线约2.5cm处肛管。 切开内外口连线之间的皮肤、皮下,电凝止 血,见瘘管穿过肛门括约肌
肛管形成环形的 隆起,又称痔环,表面为覆 层扁平上皮,深部含有痔外静脉丛,并借致 密结缔组织与肌层紧密附着。
白线: 肛梳下缘,为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
肌皮下部之间的环形浅沟,称内外括约肌间 沟,直肠指检时可扪及。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内括约肌
皮下部
外括约肌
浅部 深部 髂骨尾骨肌
肛管 直肠 肌肉
肛提肌:
anal-clock)指示的同一个象限内 Halligan等经研究分析后指出,括约肌内面积最大的脓腔所在的位
置往往就是内口所在的位置,可以有助于内口显示不清时作推测。
MORRIS在Parks分型的基础上,根据MRI征象将肛瘘分为5级
1级:线形括约肌间瘘 2级:括约肌间瘘伴脓肿或继发瘘管
性强, 对比度分辨率较差, 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显示较差
3.X线、CT瘘管造影
对瘘管通畅、分支少的肛瘘有一定作用,而对
肛管内部结构及肠黏膜下病变等的诊断作用有限。
MRI检查:因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操作简单、重复检查的优势, 从多个方位、序列扫描,能够获得理想的图像,与术后病理基本相符,便 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肛瘘的走行、数目、内口位置、与括约肌关系等,确 定合理治疗方案,降低复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