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建筑的防雷技术
古建筑防雷措施

古建筑防雷措施引言古建筑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着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
然而,古建筑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往往面临着雷击的威胁。
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性,人们采取了各种防雷措施。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防雷措施的种类和实施方法。
古建筑防雷措施的分类古建筑防雷措施可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类。
外部防雷外部防雷特指通过安装导电设施来引导雷电流进入地下,减小雷电对古建筑造成的危害。
外部防雷的主要措施包括:1.避雷针:避雷针通常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尖柱状结构,安装在古建筑的高处。
当雷电接近时,避雷针会优先成为雷电的放电通路,将雷电引导到地下,保护古建筑不受到直接雷击。
2.线网或导线:古建筑外部可以布设线网或导线,将雷电引导到地下,从而减小雷电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
3.金属屋顶和建筑构件: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如果古建筑的屋顶或建筑构件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可以将其作为雷电的放电通道,降低雷电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
内部防雷内部防雷特指在古建筑内部进行防雷措施,减小雷电对古建筑内部设施和藏品的危害。
内部防雷的主要措施包括:1.接地系统:通过合理布置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保护古建筑内部设施和藏品的安全。
接地系统通常由接地体、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2.防雷装置:安装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雷电对古建筑内部设施和藏品的影响。
防雷装置通常包括避雷器、避雷盒和避雷线等。
古建筑防雷措施的实施方法实施古建筑防雷措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和更新:古建筑防雷措施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例如,避雷针和防雷装置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确保其良好的导电性能。
2.考虑建筑特点: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和结构,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例如,对于木结构的古建筑,可以考虑增加金属构件和金属屋顶来提高防雷能力。
3.合理布置:在实施防雷措施时,需要合理布置导电设施和接地装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小雷电对古建筑的危害。
古建筑屋顶防雷做法

古建筑屋顶防雷做法说实话古建筑屋顶防雷这个,我一开始做的很糟。
当时就知道个大概思路,然后就稀里糊涂地开始做,结果可想而知。
我就先想着装避雷针呗。
我以为只要把避雷针往屋顶上一立就万事大吉了。
我试过在屋顶最高的地方随便固定了一个避雷针,想着这么个尖东西,肯定能把雷引了去。
可是后来才知道,这固定不是简单的拿个铁钉什么的钉住就行的。
古建筑的屋顶结构很复杂,有的是瓦片,有的是木质结构。
如果固定不好,一是避雷针起不到作用,二是还容易破坏屋顶的完整性。
我那根避雷针啊,没几天就歪了,大风一吹,感觉都要掉下来了。
后来我就想,这固定得科学点儿。
我研究了一下屋顶的结构,像是那种坡面的瓦片屋顶,想要把避雷针稳稳当当立住,就像是给一个爱动的小孩稳稳当当穿上一双合脚的鞋一样难。
我得先找到能承重又不会破坏古建筑结构的支撑点。
我发现梁的交叉点往往比较结实。
于是我就特制了一种夹具,可以卡在梁上,然后再把避雷针和夹具固定起来。
但是这个过程中我又犯错了,那夹具刚开始做得太紧了,感觉都把梁夹变形了一点,可把我吓坏了,赶紧松了松。
等避雷针立好了,这接地问题也很头疼。
我知道接地得深一点才好。
我就在古建筑附近找个地方想把接地棒插下去。
我开始就拿个小锤子敲接地棒,累个半死,进展还很慢。
然后我学着别人,借了个打桩机一样的小设备,这效率才提高了些。
不过这接地的深度到底多深合适,我也不是特别确定,我就尽量打得深些,深到我自己觉得应该差不多了吧。
还有避雷带的安装。
这个避雷带就像是给古建筑屋顶围了个防护圈。
我是沿着屋顶的边缘铺设的。
最开始没经验,用的避雷带材料太硬了,沿着屋顶边缘弯的时候好难弄啊,折腾半天,最后一角翘起来,高低不平的。
后来换了稍微软点的避雷带材料就好多了。
最后我总结出来,做古建筑屋顶防雷可不能急于求成,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一定要研究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针对性地去进行防雷措施的安装。
而且遇到问题要多从不同角度去想办法,不能死脑筋。
我现在还在继续摸索,想让这防雷做得更完美,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给你们一点儿启发。
古代建筑防雷工程施工

古代建筑防雷工程施工自古以来,雷电灾害一直是人类生活中无法忽视的一大威胁。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建筑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一旦遭受雷击,不仅会导致建筑物的物理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古代人们为了保护建筑物和自身的安全,逐渐积累并发展了一系列防雷技术。
以下将对古代建筑防雷工程施工进行简要探讨。
一、蚩尾引雷法蚩尾引雷法是古代防雷技术的一种,主要是通过安装特定的装置来引导雷电。
这种方法起始于汉代,当时人们在建筑物上安装一种状如牛角的金属尖端,称为“蚩尾”,使其刺向天空。
在其内部,还有一根金属条与地下相连。
当雷电接触到建筑物时,金属尖端会吸引雷电,通过金属条将雷电导入地下,从而达到防雷的目的。
这种方法与现代避雷针的原理相似。
二、接地防雷法接地防雷法是古代防雷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
古代人们在建筑物的支柱、梁、墙等部位设置金属构件,并通过地下埋设的金属条将各金属构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接地系统。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雷电电荷会通过接地系统迅速导入地下,从而达到防雷的效果。
三、避雷塔与避雷珠在古代,人们还会在建筑物顶部安装避雷塔或避雷珠来进行防雷。
避雷塔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形状似塔。
避雷珠则是一种球形的金属制品,安装在避雷塔的顶部。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避雷塔和避雷珠会吸引雷电,将雷电导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和人们的安全。
四、防雷施工技术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防雷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在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建筑防雷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人们开始采用多种材料和工艺来进行防雷施工,如使用琉璃、陶瓷等材料制作避雷器,使避雷器具有更好的绝缘性能和装饰效果。
此外,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避雷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进一步提高了防雷效果。
总之,古代建筑防雷工程施工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古代人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雷技术,为保护建筑物和人们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建筑修缮中的防雷探讨

古建筑修缮中的防雷探讨古建筑修缮中的防雷探讨古建筑修缮一直是人们所重视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为了延续历史文化传承,减少文化损失,同时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文化。
而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防雷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古建筑修缮中的防雷问题。
古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都会对古建筑的防雷措施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古建筑所处的地区频繁出现雷雨天气,那么就需要更加强化防雷措施。
防雷措施不得不说是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措施,因为必须要避免由于雷电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等不幸事件的发生。
首先,防雷措施的建立必须要依据古建筑的使用情况,防雷工程按照古建筑的不同用途进行设计,例如,宫殿、陵墓、庙宇和城墙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其雷电保护措施也有所不同。
其次,防雷措施必须要根据古建筑本身的特点来设计,特别是对于一些采用木结构和砖结构的建筑,防雷措施的方案需要更具实际考虑,以确保古建筑的安全性能。
另外,在防雷措施上,还需要考虑对古建筑本身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影响才能保护古建筑。
例如,传统古建筑中瓦片的保护层、木结构的连结点等,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如修缮时有明显损坏才能更换。
这就要求在修缮时,要避免损坏和保护现有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部品。
最后,还需要注意设备和器材的选择和安装。
在古建筑修缮中,防雷设备和器材要选优,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上也必须要考虑设备的适应性和美学性,避免对建筑外观造成影响。
总之,古建筑修缮中对于防雷措施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其必须要根据古建筑的特点、使用情况等多个方位的考虑,才能保证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建议在古建筑维护和修缮过程中,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要综合考虑古建筑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在修缮过程中严格把控,加强防雷措施的实施和有效性的检测,最大程度地维护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建筑安全。
防雷措施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建屋顶防雷措施

古建屋顶防雷措施1. 简介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年代久远以及构造特点,其屋顶较易受到雷击的威胁。
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以及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建屋顶防雷措施,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
2.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古建屋顶防雷措施,其原理是通过将针状金属物体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以吸引并导引雷电,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周围环境。
避雷针通常由高强度和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铝。
其形状多样,可以是尖针、尖顶、尖塔等。
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屋顶中点,并且高度要高于建筑物周围的其他高物。
3. 避雷带避雷带是另一种常见的古建屋顶防雷措施,主要用于导引和分散雷电,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
避雷带通常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钢等。
其形状呈带状,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屋脊附近,沿着屋面的边缘延伸,或者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避雷带需要与地面或地下的接地系统连接,以便将雷电导入地下。
4. 避雷网避雷网是古建屋顶防雷措施中常见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阻挡或分散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
避雷网通常由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网格构成,如铜网或铝网。
它们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紧贴着屋顶表面。
避雷网的间距通常较小,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效果。
避雷网需要与地面或地下的接地系统连接,以便将雷电导入地下。
5. 其他防雷措施除了上述介绍的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防雷措施来保护古建筑的屋顶。
•排放静电:定期清理建筑物表面的积尘、油污等,避免静电积聚,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安装避雷装置:在屋顶等易受雷击的位置安装避雷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等,增加古建筑的防雷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古建筑的屋顶进行检查和维护,修补损坏的部分,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
6. 结论古建筑的屋顶防雷措施是保护建筑物安全和文化遗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浅谈古建筑防雷工程施工技术

浅谈古建筑防雷工程施工技术摘要:中国古建筑发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尤为重要,其中,古建筑的防雷工程就是一项很重要、很值得关注的工程技术。
毕竟,建筑是一项繁琐而庞大的工程,如果由于外来原因而被毁坏的话,就太可惜了。
但是古代的防雷技术存在很多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许多建筑过早的被破坏、被毁灭。
所以,对于古建筑防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一直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只有正确的掌握和学习这项技术,才能真正的做到对古建筑的防雷与保护。
关键字:古建筑;防雷工程;施工技术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among them, the anci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s lightning prote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very notab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fter all, the building is a tedious and huge project, if the foreign causes to be destroyed it, too regrettablly. But the ancient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has a lot of problems, it is because of these problem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many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 early destruction. So, to ancient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techniqu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a very important technology, only the correct grasp and learning the technology, can’t really do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Key word: ancient buildings;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正文: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古代建筑防雷工程施工

古代建筑防雷工程施工一、古代建筑防雷工程的背景古代建筑一般采用砖石结构,屋顶常采用木料覆盖,这种建筑结构对雷电的抗击能力较差,一旦遭受雷击往往会导致楼顶燃烧或者倒塌,给建筑和居民带来极大的危险。
因此,古代人们就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防雷工程,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二、古代建筑防雷工程的施工方法1. 金属导线的安装古代人们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墙壁之间设置金属导线,用于引导雷电,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
导线的设置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装,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对建筑物的破坏。
2. 避雷针的设置古代人们还经常在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避雷针,用于吸引雷电,将其引入地下,减少对建筑物的危害。
避雷针的制作和安装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3. 地下避雷网的构建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古代人们常常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地下避雷网,用于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对建筑物的危害。
地下避雷网的构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需要经过认真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4. 特殊材料的选择古代人们还常常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来建造建筑物,以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此外,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抗击雷电能力,古代人们还会在建筑物的墙壁上涂抹特殊的导电涂料,以提高建筑物的防雷性能。
5. 建筑物的设计古代建筑物的设计也往往考虑了防雷因素,比如建筑物的高度、形状、结构等都会经过精心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的危害。
三、古代防雷工程的意义古代防雷工程的施工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更重要的是保护建筑物中的人员和财物免受危险。
古代建筑往往是人们生活和劳作的场所,建筑物的倒塌或者燃烧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古代人们对防雷工程的施工非常重视,精心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建筑物和其中的人员能够安全免受雷击的危害。
在古代,防雷工程的施工技术虽然与现代相比较为简单,但是古代人们对防雷工程的重视和对建筑物的保护意识却不亚于现代。
古建筑防雷技术浅探

□赵静古建筑防雷技术浅探前言山西省的古建筑多数以木系结构为主,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建筑密度结构较大,在建筑中缺少防火隔离层,建筑物内的可燃物较多,如发生火灾将发生严重的后果。
同时,由于部分古建筑所处地理环境较为特殊,且年久失修,再加上没有设置防雷装置,一旦遭遇雷击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因此,应加强古建筑防雷技术的应用,使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更为安全。
一、古建筑防雷技术概述我国的古建筑与多数历史文物一样,有着自身独有的历史价值。
同时,古建筑有着不可再生、不可再建造的特点,一旦古建筑受到了破坏,将会对古建筑造成无法挽回的创伤。
因此,山西省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防雷应在保持古建筑艺术特点及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防雷技术进行改进,结合当代的先进技术,使防雷技术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同时,也应认真调查当地的环境,如气象、温度、雷雨季节、雷活动率等,将环境因素与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的特点相结合,在兼顾古建筑原貌基础上,认真研究防雷技术在古建筑中的应用,选择最为合理的防雷布置方式[1]。
古建筑防雷设计原则应严格按照我的相关政策,保证古建筑的安全性,使防雷技术能够充分体现出其实际价值。
因此,在古建筑防雷设计施工中,应选用优质的防雷设备材料,以优质的防雷材料及防雷技术有效保障古建筑的安全,使古建筑的防雷装置能切实发挥其作用。
2.技术先进性古建筑的防雷是保护我国古建筑避免受到雷电灾害的重要工作,因此若想使古建筑的防雷效果明显提升,就需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原有的防雷技术不断改进。
同时,也应加强防雷新术的研究与推广,并借鉴或引用国外较为先进的防雷技术,以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来保障国家级文物古建筑的安全。
3.经济合理性古建筑的防雷技术在实际应用时,不仅要考虑到防雷技术的实用性,还要综合多种因素保障防雷技术应用的经济性,使防雷技术应用的造价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4.持久性古建筑应不断完善防雷工程建设,为古建筑的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建筑的防雷技术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关于古建筑的防雷技术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
由于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荷载较大,一旦遭雷击起火,火势易蔓延,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而我国现存古建筑的防雷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防雷引下线少,不易采取均衡电位措施,没有防球雷措施等。
因此笔者撰文介绍几种常见的防雷技术,希望对古建筑防雷工作有所启示。
一、古建筑易遭雷击的原因和规律
1.古建筑易遭雷击的原因
一般雷击类型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球雷四种。
对古建筑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直击雷和球雷。
而要产生雷击,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电量积累,达到一定的强度,击穿绝缘空气,形成电流通道;其次要有突出的物体造成其周围电场突变,感应出异号电荷。
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木材经过千百年变得十分干燥,在雨天潮湿,电阻率变小,并且内部年久积满灰尘,易积蓄净电,带有电荷容易引来雷电流。
还有很多古建筑建于高山上,本身地势较高,且位置突出,更容易遭受雷击;同时有些古建筑内高大树木较多,也容易引雷殃及古建筑。
2.古建筑的雷击规律
雷击规律的影响因素。
大量雷害事故统计资料和试验研究证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些规律称为雷击规律。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形状,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内部设备情况对雷击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
当雷电先驱发展到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时,地面上的电场不断增强,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场强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
雷电先驱就自然被吸引到这些地方,因此高大建筑物就容易遭雷击。
A、地点上的规律。
雷害事故表明,多数雷击发生在靠近河湖池沼和潮湿地区,其次是大树、旗杆、杉槁,球雷占8%.
B、雷击部位上的规律。
古建筑易受雷击的部位多为屋角兽头、房脊和梁柱以及丰宝铜顶。
北京十三陵长陵的棱恩殿、鼓楼、故宫的承乾殿皆因兽头、屋脊被雷击起火,也恰恰说明了这一规律。
故此在防雷时应加以防范。
二、古建筑防雷技术
随着科技大发展,人们对雷电知识的了解逐步深入,防雷技术也不断更新,但主要有以下7种:避雷针防雷法、法拉第笼式防雷法、滚球防雷法、E·F避雷保护系统、消雷器防护法、避雷设施保护法、人工影响雷电防雷法。
几种方法各有侧重,对古建筑较为适用的是避雷针防雷法。
1.避雷针系统
防雷原理及使用范围
A、防雷原理。
避雷针防雷法是利用避雷针高出被保护物的高度,
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流吸引到避雷针上,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使被保护对象免遭雷电直击。
也就是说其实质并不是避雷,而是引雷。
B、适用范围。
避雷针系统主要用于防直击雷,这一系统的接闪器有很多,如: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带等。
由于古建筑防雷设置不仅要具有实效性,同时要尽量保持其原有风貌,所以多用避雷带、网作为古建筑防雷的接闪器。
2.避雷针系统的局限性
A、保护范围不稳定。
避雷针保护范围是一个伞形或屋脊形保护区,其张开角度受到接闪器设置高度、雷电强度等多种参数的影响,有的采用30,有的采用60,尽管关于保护角的计算公式很多,但如何确定一直是富兰克林防雷理论的最大困扰所在。
B、反击问题。
当雷击避雷针或避雷带时,由于引下线的阻抗,对地电压可达到相当高的数值,以至于可能造成接闪器及引下线向周围设备跳火反击。
避雷针系统还存在着感应电压的危害,以及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问题,但其对古建筑危害不大,在此不作详细讨论。
3.球雷的预防
A、球雷概述。
球雷很久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根据球雷现象规律和许多球雷案例剖析及模仿实验表明:球雷是空中带静电荷气雾层运动相互作用放电电离的结果。
其本质是一个由高速旋转电子封闭的等离子球体,之所以能形成球体,主要是空气中气雾层电离产生强电场和高频电磁振荡,产生一团漩涡状等离子体的缘故。
漩涡体的
存在或消失,取决于其内部的电磁平衡和能量补充。
球雷是一个复杂的电荷系统,球体本身好似法拉第笼,对外不呈现电性,普通避雷针、网、带对其不起作用,并能从网、带孔洞缝隙中自由出入。
故此,目前还没有同它斗争的较为有效、可靠的办法。
B、球雷的基本预防措施。
由于球雷的难预防性,防护球雷的最好方法是采用屏蔽。
对于一般的建筑(钢筋混凝土),可将门窗加上金属纱网与全部钢筋连成一片,构成一个笼式防雷网,可以防止球雷侵入。
但对古建筑这样做是很困难的。
对重要的古建筑应当做金属纱窗和金属纱门,将它可靠接地;对次要的古建筑,如不能补加金属纱门窗,应注意在雷雨天紧闭门窗,力争达到全封闭状态,以防球雷的侵入,但不可用纸裱糊门窗。
三、避雷设施的安装与管理
1.安装及注意事项
接闪器。
接闪器一般可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针对古建筑则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
A、避雷针是经常置于古建筑屋顶的,通常采用双支接闪器,置于大吻内自箭把伸出。
此种做法美观但费时,一般置于大吻的一侧,用铁卡子卡牢,然后与导线焊接牢固,固定的长度为针长的三分之一左右。
B、采用避雷带时,按大吻的轮廓用避雷线绕一圈,须离开构件10~15cm,用铁卡子卡牢。
但保护范围不包括檐头时,避雷线应顺脊延续至翼角至檐头,并将垂兽、戗兽、翼角的小兽等都包括在内。
C、有铜宝顶的建筑物,如果其范围够用时,可利用铜宝顶做接闪器,仅将倒替焊接在最上面铜块上即可。
导线(引下线)导线安装分为明、暗两种,对古建筑而言,应采用明线,易于检查施工。
导线一般应垂直引下,但古建筑轮廓复杂,事实上不可能做到。
当引下线沿古建筑轮廓弯曲时,应保证其弯曲段开口部分的直线距离,不小于弯曲段全长的十分之一,并避免弯折成直角或锐角。
古建筑的导线安装应自上而下,先与接闪器焊接,至檐头斗拱部位,预先在瓦顶上打一个直径10cm的圆洞,套在磁管内,将导线穿洞而下。
接地体。
接地体应选择安装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同时应考虑在行人较少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
距离建筑物的台基不小于300cm,埋深深度在100cm以上。
地极的形状有闭合形、一字形、放射形,闭合形又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形。
我们一般采用闭合方形或一字形。
方形地极用镀锌铁管4根,每角1根,管距不小于250cm;一字形用管3~4根排列成一字形。
安装时,管子打入地内,上露50cm以便与导线连接,导线引至地极自作一弯与第一根管子接上,用卡子卡紧焊牢,同样将第二、三、四根与导线焊接。
2.维护检查
为了使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有可靠的保护效果,不仅要有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施工,还要注意经常维护检查。
维护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
一般检查事项有如下几条:
①是否由于修缮古建筑和建筑物本身变形引起防雷装置的保护
情况发生变化;
②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其他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③检查各处明装导体有无因锈蚀或机械力的损伤而折断的情况;
④检查接闪器有无因接受雷击而熔断或折断的情况;
⑤检查引下线的绝缘保护处理有无破坏;
⑥检查断接卡子有无接触不良情况;
⑦检查木结构接闪器支架有无腐朽现象;
⑧检查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有无沉陷情况;
⑨测量全部接地装置的流散电阻。
四、古建筑中高大树木的防雷
很多古建筑中都有不少高大树木,这些树木可能遭受直击雷或引下球雷,对古建筑造成破坏,因此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A、在树顶安装避雷针,沿树干敷设引下线,下部埋设接地装置;
B、枯朽树木的洞穴应用灰膏封堵严密,防止积水,导致树木接闪;
C、树木本身或根部不得缠绕钢筋,并不得在树下堆放大量金属
物体;
D、古建筑周围栽种树木时,树干应距建筑物不应小于5米,树
冠不应小于3米。
以上是对古建筑防雷技术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到防雷技术存在很大的缺陷,避雷针系统虽然经过安装设计上的调整,但仍存在不妥之
处。
相信随着对雷电认识的逐步加深,还会出现更完善、有效的防雷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