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4.1.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4.1.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4.1.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4.1.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正确的是( )

A .海水――→NaOH Mg(OH)2――→电解

Mg

B .海水――→熟石灰Mg(OH)2――→HCl MgCl 2――→电解

Mg

C .海水――→HCl MgCl 2――→电解

Mg

D .海水――→Cl 2MgCl 2――→电解

Mg

2.下列关于海水资源利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海水中金、锶、碳、铜、铁等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B .海底多数金属结核矿含有铁、锰、钴等多种金属元素

C .通过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可以实现海水的淡化

D .海水提溴过程溴元素依次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下列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液质量不变

C .溶剂质量减少

D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中含有钾元素,仅通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金属钾

B .海水各种化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都要发生化学反应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 ,电解熔融NaCl 可制备Cl 2

D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某课外小组将海带的灰烬浸泡后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你认为能证明灼烧海带的灰烬中含有碘元素的是( )

A .取适量滤液,蒸干,观察是否有紫色固体生成

B .取适量滤液,加入苯,振荡、静置,苯层无色,证明不含碘元素

C.取适量滤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不含碘元素

D.取适量滤液,加入酸化的H2O2,再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证明含有碘元素

6.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适量的KI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D.加入适量的NaBr溶液

7.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可以按照如下步骤: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将所得产物熔融后电解。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操作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第④步电解会产生氯气

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8.下列关于海水知识不正确的是( )

A.海水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和化学资源的利用

B.海水既苦又涩,不能直接利用

C.海水中某些金属元素总储量很大,但富集程度却很低

D.海水淡化应同化工生产结合,同能源技术结合

9.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考虑,下列物质也能吸收Br2的是________________。

A.NaOH B.FeCl2

C.Na2SO3D.H2O

(3)步骤③中氧化剂是________,若反应中生成2 mol HBr,则消耗________mol SO2。

(4)根据上述反应判断SO2、Cl2、Br2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0.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的实验方法:

①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埚中。

②灼烧海带至完全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③将海带灰加蒸馏水溶解,搅拌、煮沸、过滤。

④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H

2O2+2H +===I

2+2H2O)

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海带中含有碘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的氮、磷废水排入海洋,易引发赤潮

B.工段③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MgCl2溶液,再直接蒸发得到MgCl2·6H2O

C.在工段④⑤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工段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2-4、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12.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BaCl2溶液除去粗盐中的SO2-4

B.从苦卤中提取Br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2Cl-+Br2

C.试剂1可以选用石灰乳

D.工业上,电解熔融MgO冶炼金属镁

13.在空气吹出法的工艺中,有选用纯碱溶液作溴蒸气吸收剂的,也有选用SO2作溴蒸气吸收剂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吸收过程中,Br2只作氧化剂

B.只有SO2吸收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用纯碱溶液作吸收剂时,纯碱既不是还原剂也不是氧化剂

D.用纯碱溶液作吸收剂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4.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从海藻中提取I2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③________。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海藻中I-转换为含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3)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还要经过蒸馏,指出下列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最后晶态碘在________中。

答案

1 B

2 A

3 C

4 C

5 D

6 D

7 D

8 B

9 (1)2Br-+Cl2===Br2+2Cl-

SO2+Br2+2H2O===H2SO4+2HBr

(2)ABC (3)Br2 1 (4)Cl2>Br2>SO2

10 烧杯、玻璃棒、漏斗、酒精灯④滴入淀粉溶液后变蓝

11 A

12 D

13 C

14 (1)过滤萃取2I-+Cl2===I2+2Cl-

(2)分液漏斗、普通漏斗(3)①没有石棉网;②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③冷凝管进、出水方向颠倒

(4)萃取剂沸点较低,I2易升华烧瓶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2.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a(OH)2B.H2O2C.Na2O D.MgCl2 3.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4.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5.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现有下列数据,试判断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物质①②③ 离子电荷数 1 1 2 键长(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Z的熔点较低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D.M形成+2价阳离子 8.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9.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分子呈三角锥形。以下有关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是非极性分子 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或称孤对电子) 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 D.PH3分子中P—H键是非极性键 10.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正离子N的化合物 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正离子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 1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2S和Na2O2B.H2O2和CaF2 C.NH3和N2D.HNO3和HClO3 12.A+、B2+、C-、D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①B2+>A+>C ->D2-; ②C->D2->A+>B2+; ③B2+>A+>D2->C-; ④D2->C->A+>B2+。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以及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A.①④B.④①C.②③D.③② 13.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Cl易溶于水B.液态的HCl不导电 C.HCl不易分解D.HCl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14.下面几种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极性最强的是()A.KCl B.NaCl C.AlCl3 D.Na2S E.MgS 15.已知:A、B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和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元素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A.A>B>C B.B>A>C C.C>A>B D.A>C>B 1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海洋化学资源利用剖析

海洋化学资源利用 摘要:地球表面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海洋资源是指分布在海洋及海岸带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资源,是与海水水体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海水及海水化学资源是一类重要的海洋资源,海水资源可以用于工业、农业及海水淡化获取淡水资源等方面。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主要包括:海水制盐及卤水综合利用(回收镁化合物等),海水制镁和制溴,从海水中提取铀、钾、碘,以及海水淡化等。此外,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天然有机物质的研究和利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关键词:海水化学资源;化工;综合利用; Marine chemical resource utilization Abstract:Seawater accounts for 97% of the total water the earth. Marine resources are materials and energy with direct relations to sea water which distributing in the spatial scope of ocean and coast Seawater and seawater chemical resources are an mi portent marine resource type, the seawater can be us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etc. The chemistry of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mainly including: the sea sal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rine (recycling magnesium compound, etc.), the water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magnesium bromide, from sea water extract uranium, potassium, iodine, 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etc. In addition, since the 1960 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ine natural organic matter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use (such as from Marine animals and plants to extract natural organic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also got rapid development. Keywords:seawater chemical resources;chemical engineering;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引言 海洋化学资源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地球表面海水的总储量为13.18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平均每公里3海水中含3500万吨无机盐类物质,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氯(1900万吨/公里3)、钠(1050万吨/公里3)、镁(135万吨/公里3)、硫(88.5万吨/公里3)、钙(40万吨/公里3)、钾(38万吨/公里3)、溴(6.5万吨/公里3)、碳(2.8万吨/公里3)、锶(0.8万吨/公里3)和硼(0.46万吨/公里3),以及锂、铷、磷、碘、钡、铟、锌、铁、铅、铝等。它们大都呈化合物状态存在,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钙等,其中氯化钠约占海洋盐类总重量(约5亿亿吨)的80%。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主要包括:海水制盐及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海水中的化学海洋化学资源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资源;能说出海洋包括哪些资源;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 【学习重点】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2~3, 交流和总结: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了解海底矿物。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3~5, 交流和总结: 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学习任务三:探究海水淡化的方法。 1提出问题:威海著名的旅游圣地刘公岛上每天需用的数千吨淡水都是利用海水淡化得到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呢? 2建立假设:蒸馏或其他方法 3搜集证据: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2、加入约5mL海水,加热。 3、取少量冷凝水滴入AgNO3溶液观察。 4获得结论:蒸馏是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蒸馏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思交流评价: ①为使蒸馏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②还有什么淡化海水的方法? 二、诊断评价: 1、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镁属于() A、矿产资源 B、动力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高中地理 4.1 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同步练习 湘教

第四章海洋开发 第一节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能用海水直接灌溉的是 ( )。A.青稞B.西红柿C.海白菜D.苜蓿 解析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有作物,不能用海水直接灌溉。 答案 A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并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2~3题。2.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A.用水量大B.降水稀少 C.干旱少雨D.污染严重 解析该国属于面积较小的岛国,能够建立地下水库,依赖于能收集到大量的雨水和地表径流,说明该国降水丰沛,但用水量大。 答案 A 3.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A.节约用水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D.大量抽取地下水 解析该国淡水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土狭小,因此解决淡水供给不足的主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 答案 A 4.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水目前还不能作为工业冷却水源,因为它是咸水 B.海水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C.海水不可以作为灌溉用水 D.目前,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主要在近海,还有少量远洋渔业

解析海水的直接利用在工业上可以用作冷却水源;海水淡化不属于海水化学资源;低盐度海水可以直接用来灌溉。 答案 D 5.淮北盐场产盐量较高的月份出现在 ( )。A.1月B.5月C.7月D.11月 解析淮北盐场产盐量较高要求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晴天较多的月份是5月。 答案 B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海洋要淡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 B.海水运动蕴藏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C.电渗析法是当前制取海盐的主要方法 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 解析解决“水荒”的主要途径是开源与节流,日晒法是当前制取海盐的方法,海底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洋底。 答案 B 海洋水体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液体矿床”、“蓝色宝库”。在海水中储量可观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据此回答7~8题。 7.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是 ( )。A.氯化镁B.黄金C.海盐D.溴化钠 8.该资源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国家是 ( )。A.南非B.美国 C.中国D.澳大利亚 解析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其中最丰富、人类开发利用最多的是海盐。目前世界上拥有海岸的国家几乎都产海盐,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答案7.C 8.C 9.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 A.氯、溴、碘B.钠、镁、铝 C.烧碱、氢气D.食盐、淡水 答案 D 10.下列关于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量最大的是镁 B.镁密度小,强度大,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 C.目前,需要最多的是金属镁 D.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居第二位 解析镁密度小,强度大,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目前,需要最多的是氧化镁;镁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居第四位。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8日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K2S B.H2O和NH3 C.CaF2和CsCl https://www.360docs.net/doc/757948322.html,l4和Na2O 4.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D.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6.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离子键不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中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Cl的电子式为H:Cl B. H2O2中含有离子键 C. 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12C D. 用电子式表示KBr的形成过程: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3)N2的电子式为;Na2O2的电子式为;CO2的电子式为 。 9.写出NH3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10.写出(NH4)2S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H2O2 ; (2)N2 ; (3)NaClO ; (4)CCl4; (5)用电子式表示MgF2的形成过程. 12.写出下列各粒子的化学式。 (1)由2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阴离子是。 (2)由4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阳离子是。 (3)由3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8个电子的分子是。 (4)由5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是。 13.写出Cl-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教案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现状。但从知识本身来看,内容抽象繁杂,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的方法,以独立学生为主,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另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直观现象诠释抽象问题,使繁杂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开发海洋的前景。 【知识构建】 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从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两个方面讲述了相关的利用原理、现状和开发前景;海水化学资源重点学习我国盐场分布及原因分析。 海洋能的特点和开发前景,介绍各种海洋能的特点、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的介绍,重点理解潮汐能、波浪能及海水温差能的开发利用,并强调了海洋能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 1.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 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的特点,展望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了解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2.教学难点 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水资源与海底矿产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26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版)

专题26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海水中H、O两种元素,加上Cl、Na、K、Ca、Mg、S、C、F、B、Br、Sr等11种元素的总量超过99%,其他为微量元素,共计含有80多种。

2.海水制盐 海水――→日晒结晶粗盐――→提纯精盐。 3.海带提碘 (1)流程:海带―→灼烧―→浸泡―→过滤――→Cl 2 氧化―→提纯―→碘单质。 (2)原理:2I - +Cl 2===I 2+2Cl - 。 4.海水提溴 (1)过程:浓缩―→氧化―→富集―→提取。 (2)原理:2Br - +Cl 2===Br 2+2Cl - 。 5.海水提镁 (1)过程:浓缩――→CaO 沉淀―→过滤――→盐酸溶解―→结晶(MgCl 2·6H 2O)――→脱水MgCl 2晶体――→电解 金属镁。 (2)原理:①Mg 2+ +2OH - ===Mg(OH)2↓。 ②Mg(OH)2+2HCl===MgCl 2+2H 2O 。 ③MgCl 2·6H 2O=====HCl △MgCl 2+6H 2O 。 ④MgCl 2(熔融)=====电解 Mg +Cl 2↑。 6.新能源的开发 (1)从海水中提取铀和重水,铀和重水是核能开发的重要原料。 (2)潮汐能、波浪能是待开发的新型能源。 【典例1】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MgCl 2,电解熔融MgCl 2可制备Mg D .海水中含有溴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单质 【答案】C 【解析】A 中,潮汐发电是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B 中,海水蒸发制海盐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D 中,海水 中溴元素以溴离子(Br - )形式存在,要得到单质溴必须发生化学变化才能实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

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B卷新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B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8高二下·山西期中) 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A . Na,F B . Al,O C . Li,Cl D . Mg,S 2. (2分) (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 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 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 . 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1所形成的化合物含有共价键 B . 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C . 、 Z 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D . 离子半径:Y> Z> X 3. (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的是() A . 2Al + 2NaOH + 2H2O=2NaAlO2 + 3H2↑ B . NH4Cl + NaOH =NaCl + NH3↑+ H2O C . SiO2 + 2C = Si + 2CO↑ D . 2KMnO4 + 5H2O2 + 3H2SO4 =2MnSO4 + K2SO4 + 5O2 ↑+ 8H2O 4. (2分) (2019高一下·蛟河期中) 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水可以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H2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B . 海水养殖得到的贝壳可以生产CaO,CaO中含有离子键 C . NaCl中含有的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D . 从海水中得到由Na35Cl和Na37Cl组成的氯化钠是混合物 5. (2分)(2020·青浦模拟) 下列物质中不含化学键的是() A . Si B . S C . Ar D . Fe

(整理)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学情分析】黄岛的学生尽管在海边生长,但他们对海洋的了解,更多的是看到了大海的壮观、海边景色的优美和餐桌上丰富的海鲜,学生很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去认识海洋,他们知道大庆油田,但很少有人知道从海洋中也可以开发石油,也不知道我们做燃烧实验使用的镁条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对海水淡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先要设法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是个资源宝库,可开发海水中的物质以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等。 2、了解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 5、通过对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离混合物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6、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蒸馏法分离物质。 2、通过观察图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量的方面认识事物。 3、通过学习海水制镁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如学会权衡利弊选择原料,学会化学上少量物质的富集方法并会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海洋不仅是壮观和美丽的,它更是一个资源的大宝库。 2、] 3、让学生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过程的探究,了解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体会海洋开发的不易, 树立节能意识。 重点: 1、海洋资源的两个开发:镁的开发和淡水开发。 2、帮助学生树立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难点: 1、对海水提取镁的过程的探究。 2、对海水淡化的方法的探究。 *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图表、实验活动 板书设计: 6-1海洋化学资源 一、化学资源 海水制镁 海水淡化

高中化学必修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教案】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资源和海水资源 第二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2、提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3、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 4、初步培养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活动探究,调查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情感与价值】 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等意识 2、通过金属矿物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个专题,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海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综合应用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淡化的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 (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制盐—生产NaCl 卤水:Mg2+、C l-、Br-等 2. 海带提取碘 2I- + H2O2 + 2H+ = I2+ 2H2O I-检验方法:硝酸银和稀硝酸 3. 海水提取溴 Br2+ SO2 + 2H2O = 2HBr + H2SO4 4. 海水提取镁 五、课堂练习 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为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要使MgSO4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的量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试剂②选用________;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产生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六、课后练习 1.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2.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a(OH)2B.H2O2C.Na2O D.MgCl2 3.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4.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5.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现有下列数据,试判断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Z的熔点较低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D.M形成+2价阳离子 8.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S和Na2O2B.H2O2和CaF2 C.NH3和N2D.HNO3和HClO3 10.A+、B2+、C-、D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①B2+>A+>C->D2-; ②C->D2->A+>B2+; ③B2+>A+>D2->C-; ④D2->C->A+>B2+。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以及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分别是() A.①④B.④①C.②③D.③② 11.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Cl易溶于水B.液态的HCl不导电 C.HCl不易分解D.HCl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12.已知:A、B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和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元素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A>B>C B.B>A>C C.C>A>B D.A>C>B 1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光气(COC l2)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三、填空题:(52分) 14.(3分)判断并写出下列微粒符号: (1)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10个电子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10个电子的化合物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2分)W、X、Y、Z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4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Y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由此可知: (1)写出元素符号:W为____________,X为____________,Y为______________,Z为____________。 (2)W 2Z是由____________键组成的分子,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由Y、X、W组成的物质中有____________键和__________键组成的___________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