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11题共44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这反映出当时()

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

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

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2.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3.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

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4.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1689年,詹姆士二世积极谋求爱尔兰天主教力量的支持。1690年,威廉三世率领35 000名荷兰蓝卫兵—法国胡格勒信徒—英国新教联军登陆爱尔兰,击败詹姆士二世的21 000名爱尔兰—法国联军,詹姆士二世再次流亡到法国。这场战争()

A.捍卫了英国的立宪政体

B.实质上只是一场宗教战争

C.阻止英国君主制的复辟

D.是近代欧洲首次国际战争

6.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在中国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7.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8.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北部农民的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至少有几百里之遥,但他们依然放心地使用复杂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经销商机械及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的机械部件。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了通讯与交通的发展

B.美国率先开始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工业水平发展已经领先于世界

D.美国工业革命依托标准化生产方式

9.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还是觉得,他们不能正确地划清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他们忘记了,削弱个人,不可能加强集体,如果束缚个人,那么集体也不可能获得自由。”其言论是针对()

A.罗斯福新政

B.凯恩斯主义

C.斯大林体制

D.欧洲联盟

10.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11.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

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

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二、材料解析题(12题24分,13题20分,14题12分,共56分)

12.(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澳门—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

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人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澳门—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这些事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3)材料二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古老国家”经济方面的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东西方贸易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有甲、乙、丙三位学者开出了三种“药方”:

甲:每一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是依照他自己认为最好的途径发展。个人在经济上获得的利益,整个社会必将同受其利。所以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天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限易

公司

乙:民族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个人仅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个人的经济活

动,应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应该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丙: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

(1)根据材料分析,这三种“药方”分别代表哪三种社会学说?(6分)

(2)在这三种学说中任选两种学说进行阐释:该学说被哪个国家率先采用?在该国实施的最主要利、弊分别是什么?(6分)

(3)中国近代的一位政治家对以上三种学说进行了调和,开出了救亡图存的“药方”。请问他开出的“药方”是什么?其效果如何?(8分)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发生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乃是在东北亚地域所发生的东方国家和欧洲列强的一次重要的直接较量,是以后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客观上对于动摇欧洲在东方的殖民体系产生了主要影响。这场战争也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不平衡发展而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这场战争,无论从力量的显示与积累,还是从结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都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所以,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的原因。(6分)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答案

1~5.BDCBA6~10.BCDCD 11.D

12.(24分)

(1)特点:对外贸易范围广,遍及各大洲(扩展到美洲);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澳门是贸易全球化的中转港;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或以生丝、瓷器、茶叶等为主);进口商品以白银和当地土特产为主(或白银大量输入)。(6分,答出3点即可)

(2)原因:15-16世纪的航海活动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体;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或清政府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中国对白银资本的需求大大增加。(6分,答出3点即可)

(3)事件:两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4分)影响: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附庸;瓦解原有经济构,推动经济近代化(4分)

(4)国家的发展必须实现民族独立;把握历史发展机遇;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切忌骄傲自大,固步自封。(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3.(20分)(1)甲是自由主义;乙是民族主义;丙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6分)

(2)阐释:甲:英国率先采用自由主义,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的地位,但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乙:德国率先采用民族主义,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了工业化,但造成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盛行;采教社会主义,迅速实权现工业化,但造成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每一学7/8说6分,国家、利、弊各2分)(3)药方:三民主义。(2分)资产阶级以其为指导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6分)

14.(12分)

(1)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产生了矛盾。(6分,每点2分。)

(2)从爆发的背景上看,是一次东西方力量的直接较量;(2分)从战争规模来看,是一次以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2分)从影响来看,客观上反映了19世纪末世界国际格局的转变,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都具有世界意义。(2分)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 A.华夏正统的意识B.家国同构的理念C.王权独尊的观念D.国家统一的趋势 2.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 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 3.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这一变化表明了 A.中央官制逐步完善B.赋役负担日益加重 C.经济实力不断提高D.丞相权力逐渐削弱 4.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这可以印证当时 A.商人地位逐渐提高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C.饮茶成为唐代时尚D.江西经济地位突出 5.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南方各路按户均田亩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江东、江西、两浙、福建,中举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福建、两浙、江西和江东。据此推论准确的是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2020届福建省福州一中2017级高三下学期七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

2020届福建省福州一中2017级高三下学期七模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适合形成氢键以及极性分子的特性使水成为重要的生命分子 B. 酸、碱以及它们构成的缓冲系统帮助维持细胞内外的稳态 C. 单体聚合成多聚体是细胞中生物大分子构建的基本模式 D. 三磷酸腺苷分子的 水解与细胞中诸多放能反应相伴发生 【答案】D 【解析】 ATP 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 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 与ADP 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合成相联系 【详解】A 、适合形成氢键以及极性分子的特性使水成为重要的生命分子,A 正确; B 、酸、碱以及它们构成的缓冲系统可帮助维持细胞内外的稳态,B 正确; C 、单体聚合成以碳链为骨架的多聚体,是细胞生命大分子构建的基本模式,C 正确; D 、ATP 的分解与细胞中诸多吸能反应相伴发生,ATP 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 错误。 故选D 。 2.下图SARS-CoV-2病毒感染能引起人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病毒由RNA 、蛋白质外壳和囊膜组成,囊膜主要来自寄主细胞膜,也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下列有关SARS-CoV-2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囊膜表面的糖蛋白与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有关 B.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 可以用咽拭子和PCR方法来检测疑似患者是否携带病毒 D. 现在发现该病毒仅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答案】D 【解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囊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与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有关,A正确; B、病毒不含核糖体,其蛋白质外壳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C、可以用咽拭子和PCR方法来检测疑似患者,以检测是否携带该病毒,C正确; D、目前普遍认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或直接亲密接触进行传播,D错误。 故选D。 3.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豌豆植株供应14CO ,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 2 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正确叙述是:()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2017福州一中自主招生(面向福州以外地区)试题—理综试卷

福州一中2017年高中招生(面向福州以外地区) 综合素质测试理科综合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关于染色体、DNA 、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存在于DNA 分子中 B .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一样多 C .一个DNA 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 D .DNA 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2.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消化腺是由胃腺、肠腺和胰腺共同组成的 B .胃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最主要部位 C .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D .所有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3. 右图是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甲、乙、丙分别表 示不同的生理活动,①②③代表相关的物质, 以下 描述正确的是( ) A. 播种前要松土,与乙所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关 B. 图中甲表示光合作用,①代表二氧化碳 C. 根吸收的②绝大部分经甲过程蒸发到空气中 D. 丙所代表的生理活动,能为植物体各项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 4.以下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 .阳光→草→兔→狼 B .昆虫→蜘蛛→青蛙→蛇 C .草→兔→狼→细菌 D .草→兔→狐 5.常温下,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 ( ) A .pH 等于7的溶液 B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 C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 D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 6.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 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 A .① 单质、③ 氧化物 B .① 单质、③ 含氧化合物 C .① 氧化物、③化合物 D .①化合物、③ 含氧化合物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灼烧并闻气味一定能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 B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钠盐一定是碳酸钠 C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带火星的细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氧气 ① ② ③ ④

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岳阳市高三质量检测试卷(一) 历史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默写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对这套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这则文言文首先考察了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属于传统上对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其次是断句,断句题须在学生读懂、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对。本次考试没有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文化常识是近年来高考的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仍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然后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是可以答对的;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字的理解有些偏差,如“恩遇弥厚”中的“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得理解出来,其实学生如果能够联想到“欲盖弥彰”这个词语的话,那么这个“弥”更加的意思就相对好理解了。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仍需注意,如“释褐”中褐指的是粗布或粗布衣服,依照旧制,新进士必须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来比喻做官或者进士及第授予官职。这样的词语积累多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次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是唐朝白居易《夜筝》,而且有一问是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这个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用这一方式,考查的是平日里考生对古诗,对课本,对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更为关键是,如果考生没有将《琵琶行》背下来并且理解,此题则全然无法下手。由此看,基本功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知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首诗中的“紫袖”代指的是弹筝人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的学生没有读数来,他们把紫袖的称谓纷纷指向作者。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我会把“紫袖”代弹者,和“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这些特指的指代对象告诉学生。其次重点分析第二句中的炼字,两个“自”字,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的乐伎大多有一本辛酸史,诗中的弹筝人虽未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是从“暗低容”三个字就能使读者想象无穷。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去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是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读者去领悟,去想象那筝曲的绝妙之处,着一点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默写题考得都是刚讲过的古诗文,分别是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几个名句,原则上考察的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这道题答得并不好,平均分3分4分左右。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句子锁定准确,但是有个别字确实不容易写对。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以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抽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等记在心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其中的重点字词书写出来,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卷面上,争取做到这样的题一分不失。 最后说作文,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这次的作文仍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材料。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到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而且题中明确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也就是对文体特征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题材不限了。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社会的层级差别也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上辈资本,过着得风得雨的生活,有些人出生于社会底层,便牢骚满腹,却不知行动。面对现实,青年们要有怎样的姿态生活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考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则材料要求写议论行文: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现实是怎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有厚度。这里的“伞”是个喻体,比喻的是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个人的天赋、超人的优势等,也就是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1.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A. 重视宣传三代成就 B. 具有浓厚传统色彩 C. 注重借鉴外来成果 D. 形成完整系统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孔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运用和主张看,其思想向传统致敬,B项符合题意;三代典章和成果是孔子所“求”所用,A项“宣传”不符合其主张;C项中“外来”不符合史实;本题中只有具体的主张,不是“完整”的体系。排除D项。 2.据史书记载,汉景帝欲立皇后兄长为侯,丞相周亚夫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对之,汉景帝“默然而沮”。这一记载说明汉初 A. 官员争权夺利现象严重 B. 外戚干政局面得到扭转 C. 中央注重加强地方管理 D. 君主行使权力受到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周亚夫引用汉高祖的“约定”制止了汉景帝的想法,可知D项正确;只一件皇帝未达成所愿的事件记载,没有提及官员争夺权利“严重”,A项错误;这一“封侯无果”事件,结果是丞相制止导致的,不是外戚干政,西汉初期也没有“外戚干政的局面”,B项与史实不符;本题无关地方具体的管理事务,C项错误。

3.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 A. 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 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 C. 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 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巧手供内”者不“纳资”的规定仍在,可知供应皇室的官营手工业优先无偿使用优秀手工业者,得出C项正确;因为当时雇佣工匠比较普遍,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而官府使用“雇佣工匠”普遍和唐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史实,证明B项错误;这项规定限制了部分手工业者的自由和实利,D项不符合题意。 4.下表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这反映出我国 主要农学著作 A. 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B.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 农学研究最为突出 D. 农本思想日益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农学著作统计简表可知,每个朝代都有新的农书问世,A项符合题意;从表中无从得出政府与农书著作

黄浦区2017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黄浦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2017年1月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右图为河南郑州一处古代人工冶铁的遗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类似 的遗址年份不应该早于且最接近的是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晚期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年代, 折成世纪计算正确的是: A.公元前一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 C.公元前三世纪D.公元前四世纪 3.观察右图,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 最早形成于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4.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5.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剧了民族矛盾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6.下列人物中,主张向西方学习并最早付诸实践的是 A.魏源B.林则徐C.曾国藩D.康有为 7.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获得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任何好处,纷纷要求清政府在同本国签订的条约中加上一条 A.领事裁判权B.“最惠国”待遇C.门户开放D.协定关税 8.“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此材料应出自以下哪一事件 A.甲午海战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瓜分狂潮

2020届福建省福州一中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无答案

福州一中2019 —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 高三生物学科期末试卷 (完卷10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过程会导致A D P含量增加的是() A.乙醇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分解 C.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D.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描绘的现象,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下列特征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内水分减少B.细胞核体积减小 C.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3在培养瓶中放入水绵和厌氧菌,黑暗条件下密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如下图),则水绵周围厌氧菌集中分布的区段是() A.1,2B.1,3C.1D.2 4果蝇的某个细胞中只存在4种形态的染色体,该细胞不可能是() A.卵原细胞B.极体C.精原细胞D.精子 5下列关于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蛙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B.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蛙成熟红细胞适合用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D.人体成熟红细胞适合用于提取D N A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过氧化氢为底物,设置肝脏研磨液和清水的对照实验,可验证酶的高效性 B.运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叶片色素,实验结果可反映光合色素种类和相对含量 C.统计洋葱根尖各分裂时期的细胞数目,可推算各时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比例 D.通过定期检测培养瓶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可建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7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能产生A T P和C02,内含R N A B.叶绿体能产生糖类和02,内含D N A C.内质网能参与脂质的合成,内含蛋白质 D.溶酶体能进入内环境杀灭病菌,内含水解酶 第1页共1页

【试卷分析】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这次考试,在考纲变化但没有标准的试卷样式前提下,我们高三没有借鉴他校的新题型来命题,而采用了20**年高考语文的试卷样式,只是要求学生选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题,可以说,既不变却也跟着考纲的变化在变,一方面,不作大幅改变,更不盲目改变,一切猜测的改变只会扰乱学生的心,先让学生接触小说类题型,这已经足够。所以试卷总分150分,各种试题的题型、题量、赋分值完全与云南省20**年高考试题接轨,可以说试卷中规中矩,没有偏题与怪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一份现代气息浓、时代色彩强、人文内涵广的较好试卷。 二、试题具体特点 (1)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言文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辨别与筛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试题的设置都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2)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积淀的考查。如名句名篇的默写6分完全选用高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古诗鉴赏11分更是直接命题,涉及古诗词部分竟达25分之多,可以说有力地考查了古典文化的积淀。 (3)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无论是成语辨析,还是现代文阅读,都显示了命题人的特点风格和文化底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再也不能在语文的试场上成为佼佼者了,这也就为高三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焦点指明了方向。 二、我校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参考人数,理科721人;及格人数,398人;最高分 110分;最低分64;总均分90.47;及格率55.20%,在富源县六个高中排名第三,与第一名胜景中学差距比较大,与富源一中差距不大。文科6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66,总均分,91.45分,及格人数401,及格率63.25%,全县排名第三。各班级的状况也参差不齐,重点班均分差距不到2分,在允许值范围之内,普通理科班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近6分,文科普通班差距达2分之多,这反映出各班学生备考的状况不平衡,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全心投入,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学生考试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不够。(2)个别班级有作 弊现象。(3)考试之前老师没有带领学生复习一节课,都是上到哪,就停在哪,这样,学生没有考试的整体思维。(4)一轮复习都是分专题的,学生忘记的以前学的专题的知识。 2、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的问题:(1)学生文化积淀较薄弱,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成语题普通班据不完全统计,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 5.6分,难度系数0.7,全校重点班班平均分未达到6分,而理专平均分竟只有3分 多。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检查背诵的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不肯下功夫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不多。 (2)学生鉴赏能力不强,表述欠规范、欠准确,特别是古典诗词怎么应对,无所适从,学生既不懂如何鉴赏诗词,不懂诗词本身的内容和情感,更不懂按照什么步骤组织语言,有没有具体的套路,这道题均分1.1分,有的班级只有0.5分、0.8分。学生头脑中没有积淀诗词鉴赏必要的专业术语,不会说行话,下笔多正确的废话,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3)应试技巧掌握不够到位,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

2017年上海长宁区高三历史一模卷

2017年上海长宁区高三历史一模卷

2016学年第一学期长宁区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孟子看来,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是 A.人性本恶 B.人性本善 C.先贤思想 D.礼乐制度 2.西周宗法时代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内外服制 D.行省制度 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冯友兰此处评价针对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4.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 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

8.陈独秀称:“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他这样说的用意是提倡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9.下列史学家中以进化论史观为导向阐述中国历史演变的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刘知幾 D.梁启超 10.被誉为“中国近代史料宝库”,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是 A.《时报》 B.《申报》 C.《新报》 D.《苏报》 11.甲午战争后,在西方“群学”影响下,民间社团兴起。以下开启了立会之风的社团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社 12.20世纪初中国性别秩序从“男率女从”逐渐走向“男女平等”,导致这一变化原因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文明交融 B.政治革命,移风易俗 C.思想解放,教育推广 D.工业革命,经济转型 13.“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起源的主张是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 试卷分析报告 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 第一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或”误译为“或者”。“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 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第二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 解决方法: 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二、诗歌鉴赏8、9题—— 第8题—— 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 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 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带答案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1.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一座公元前239年的古墓,该墓中出土了一幅木版秦国某县地图(如图为其局部)。图中使用大小两种方框,分别表示县与乡、里。对该地图解读合理的是 A.隶书是当时秦国官方的通行字体B.政区图成为当时地图绘制的主流C.郡县制当时已经推广到西南地区D.是研究战国行政治理的一手史料2.据下表可知,中国古代科学研究者 A.深受儒学价值观的影响B.擅长实践经验的总结 C.突破了农耕经济的束缚D.注重整体规律的把握 3.科举制度中律学考试在宋代达到鼎盛,当时生员通过礼部的考试后还要参加吏部的诠试才能派出做官。《宋史》评论:“宋之中叶,(士大夫)文学法理,咸精其能”。这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统治的深化B.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D.文官政治体制的优化 4.明代赣南流行“批田银”,即佃农租佃地主土地之始,要向地主送礼或交纳一定银两。时人解释说:“田主既费重价(买田),又复输(缴纳)重.佃户世袭田主之厚利,稍答(报答).不为过也”。这反映了明代赣南地区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B.土地产权变更现象普遍 C.地主转嫁国家赋税负担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5.甲午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华商力薄,不能胜任,准备把官办的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等包售给外商但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张之洞只好改为招集商股,官督商办。这表明洋务企业的发展 A.受制于当时的经济体制B.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压制 C.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D.开创了股份制公司模式 6.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中共的学生党员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国民党是CX(共青团)的预备学校,C是CP(共产党)的预备学校”,这反映了 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革命青年追求进步 C.加人政党成为社会时尚D.国民革命迅猛发展 7.如图为1946年1月1日《晋察冀日报》第四版的一则广告。据此可知 A.解放区民众的文娱生活丰富B.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得解放 C.文工团演出实行纯市场运营D.文艺活动推动革命舆论宣传 8.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类产量超过1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这推动了 A.所有制结构多元化B.国家经济职能的调整 C.全国统一市场形成D.粮食统购统销的实施 9.古罗马帝国时期皇帝的一段批复明确指出:“你们(裁判官、行省总督)最好能够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名声,谁似乎闪烁其词,是否自相矛盾或显然地据实以答。”由此可见,古罗马法官 A.享有广泛的证据裁量权B.比较注重证人身份和地位 C.以法治为手段维护皇权D.认为举证责任在主张一方 10.1640年前,英国清教传教士威廉。珀金斯的布道词出版了128版,远超同-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家庭中阅读英语版《圣经》,在公共场合用英语进行团体朗诵、吟唱、祈祷。这些现象促成了当时英国

2010年福州一中面向福州市以外招生考试正式录取名单

2010年福州一中面向福州市以外招生考试正式录取名单通过面试录取4人: 编号姓名毕业学校 830003 郑思鹏泉州实验中学 830005 黄熹之泉州实验中学 620187 钟弘韬南平剑津中学 190005 庄聪雅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 通过综合素质测试录取46人: 编号姓名毕业学校 140002 黄馨莆田市南门学校 180005 蒋若芊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180008 李毅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180009 付祖悦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学 190002 何斯源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190007 蔡宇涵泉州实验中学

210003 许泽君南安市第六中学 210006 陈雅莹泉州实验中学 310001 江晗漳州实验中学(漳州一中分校)590002 翟星语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590010 李洪威三明市第八中学 620049 郑家文南平市第九中学 620056 杨颖婕南平市剑津中学 620098 葛恒顺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 620109 刘义畅南平市剑津中学 620117 严自牧南平剑津中学 620140 廖家瑞南平市剑津中学 620145 卢荻福建省南平剑津中学 620192 樊金麟南平剑津中学 620379 张智杰福建省南平市峡阳中学 660006 杨洛君武夷山市第一中学 710010 何万里福鼎四中

710011 赖轩福鼎市求新中学710012 陈莹福鼎太姥山中学710013 陈一新福鼎太姥山中学720020 郑娴琦霞浦六中730004 刘可扬蕉城中学730006 吴华华树德学校730008 董学颖树德学校740007 吴凡秋寿宁鳌阳中学760017 张宜琼屏南华侨中学770005 李京瑾古田十五中770009 林晗古田新城中学770012 魏曦子翔古田玉田中学770013 阕鹏飞古田四中770017 陈宇航古田十一中770018 钟海闻古田玉田中学780005 陆依静柘荣四中

嘉定区2015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2014学年嘉定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就现代眼光来看,这部以楔形文字保留下来的文献,有许多地方是不伦不类的。例如,有些条文非常的进步,如精密的审判程序;有些又非常的野蛮,如采用复仇法。”材料评价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 2. “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以上表述最有可能出自A.《大藏经》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D.《圣经》 3. “一切公职对 所有公民开放, 通过抽签选举 产生(将军除 外),实现了轮 番而治,既是统 治者,又是被统 治者的思想。” 这一现象发生 在古代哪一区 域 A.B.C.D. 4. 奥斯曼军队攻下君士坦丁堡的那个世纪,西欧社会正值 A.采邑改革开启B.君主专制正走向衰落 C.封建制度产生D.新航路开辟拉开帷幕 5.汉代出现了较多类似于右图的盘古画像石,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中华文明的信息是 A.延续万年历史悠久B.体现鲜明农耕特征 C.逐渐形成集体记忆D.具有核心发源地区 女娲伏羲 盘古

6. 以下属于我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时期王朝统治特征的是 A.历史始有文字记载,有典有册B.分封诸侯而拓疆,版图扩大 C.文明始入青铜时代,灿烂辉煌D.政治王权加神权,统治暴虐 7.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六年制礼作乐”的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公 8. 右图是战国齐鲁贵族墓葬中的随葬陶俑。以陶勇陪葬代替人殉制度,体现了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理学思想 9.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强征天下民夫,孟姜女千里寻夫,得悉其夫已劳累而 死,悲恸欲绝,痛哭不止,竟哭倒了长城,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上述材料 可作为研究以下哪一问题的一手史料 A.秦代长城损毁严重B.秦始皇暴政 C.民间对暴政的态度D.孟姜女生平 10. 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B.时局和战的变迁 C.基本国策的改变D.经济重心的迁移 11.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这些观点的提出最早当在 A.东周B.汉朝C.宋朝D.清朝 12. 16世纪,欧洲某宗教改革家曾称赞中国的某项技术“是上帝无上而终极的恩典,使福音得以遐迩传播”,这项技术最有可能是 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 13. 对我国古代以下历史时期排序正确的是 ①充满活力的世界帝国②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③中华帝国的初建④胡人汉化和汉人胡化的时代 A.③④①②B.③①④②C.②③④①D.④③①② 14.《明史》中提到:“其徒(西番使节)交措于道,外扰于邮传,内耗大官,……。然至者尤即遣还。乃宣宗时则久留京师,耗费益甚。”材料评述的是 A.郑和七下西洋B.朝贡贸易C.早期西学东渐D.内阁制度 15. “毋庸讳言,统治者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军事控制’,但是谁曾料到,……却引出绵延至明清及近代的中央集权新模式。”材料议论的是 A.郡县制B.推恩令C.巡检司D.行省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