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中世纪欧洲文明解析
从中世纪的契约关系看欧洲文明

从中世纪的契约关系看欧洲文明徐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代欧洲文明中的许多核心要素都产生于中世纪,契约关系就是如此,它代表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或互惠关系。
契约起源于古代罗马,但当时主要用于商业。
推翻西罗马帝国的Et耳曼人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王权尚在形成之中,无法按照罗马皇帝的独裁方式进行统治。
在此情形下,征服者将自己的亲兵制和被征服地区的契约概念相结合,建立起以采邑制为基础的领主附庸关系。
对此学术界早有定论,例如英国著名法律史家梅因认为契约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标准。
马克·布洛克也证实,中世纪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乃至国王与其臣僚都是一种契约关系,“附庸的臣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契约,而且是双向契约。
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
因为国王的主要臣民同时也是他的附庸,这种观念不可避免地移植到政治领域时,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需要指出,契约关系没有仅仅停留在统治阶级当中,中世纪中期也进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诚然,契约关系在社会层面的推进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曲折过程。
封建化导致庄园化和农奴化,依附其上的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传统法律的保护,遭受各种各样的经济和超经济剥削,英国王室法学家甚至大肆渲染农奴无权的理论。
然而,中世纪中期人口增长导致对农业和工商业需求的扩大,刺激了广泛分工与流动,古典封建制发生一系列重要变革。
马克-布洛克认为,大约12世纪以后,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取得自治权,新垦区农民也获得领主颁发的习惯特许状。
为与城市和新垦区争夺劳动力,旧垦区的庄园习惯法不得不详细界定农民对领主履行义务的种类、方式和数量,由此城乡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法律保障。
毋庸讳言,在此过程中,城市引领了劳动契约关系的发展,那里实行与农奴制完全不同的自由劳动,无论学徒制、帮工和妇女的中短期劳动还是各种专项工作(包括医生治病),当事双方一般都要签订契约,其中尤以工商业的学徒契约(appren—ticecontract)最具代表性,详细规定了学徒和师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中世纪欧洲的与社会

中世纪欧洲的与社会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这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这个时期,社会分为封建主义和城市文明两个主要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组织的特点。
一、封建主义社会1. 封建主义的定义和特点封建主义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核心,主要特点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封建关系。
封建主义的基本单位是封地,贵族占据地主地位,农民则是地主的附属劳动力。
2. 封建主义的社会等级在封建主义社会中,社会等级分为贵族、骑士、农民和奴隶等四个阶层。
贵族和骑士享有优越的地位和特权,农民则是劳动者与生产者,奴隶则是完全被束缚的劳动者。
3. 封建主义的经济体系封建主义的经济体系以农业为主导,农业产出是社会经济的支柱。
农民为贵族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贵族则保护农民并提供安全和物质保障。
二、城市文明社会1. 城市文明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文明逐渐兴起,标志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繁荣。
城市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聚集。
2. 城市自治的特点城市文明社会中,城市自治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城市通过特许状获得自治权,自行管理城市事务,包括法律、税收和行政等。
3.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在城市文明社会中,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城市成为商品交换和手工业生产的聚集地。
三、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交流与变革1. 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农奴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下,受封建体制的束缚,无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2. 教会的影响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3. 社会结构的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存在着社会结构的变革。
城市文明的兴起和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城市中居民的社会地位提升,社会结构变得多元化。
结论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义和城市文明是该时期欧洲社会的两大方面。
封建主义社会以封地和封建关系为核心,而城市文明社会以城市自治、商业和手工业为特点。
c级:中世纪西欧

日耳曼 氏族制
基督教会
文化上:基督教神学
中世纪前期
中世纪后期
促进商 品经济 继续发 展
庄园制盛行 城市凋敝 封建等级制, 王国陷于分裂 割据状态
基督教会垄断 文化教育
庄园开始衰败
生产力 提高和 商品经 济发展
11世纪
城 市 复 兴
争取自治
市民 阶层 产生 壮大
与国王携 手力图打 等级君主 破分裂割 制形成 据局面
政治制度:等级君主制度 权力和地位:市民参加等级会议,与贵族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 分享权力,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2)为什么“西方商人”能获得这种权力和地位?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市民力量发展; 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 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市民阶层获得王权支持。
2、特点: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分布图。为什么这些城市消失了?
“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的花朵”(恩格斯)
11世纪城市兴起的主要地区?兴起的原因?
一、城市复兴
1、原因:
前提: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地点:交通便利处聚集了手工业者和商人。
封建主的推动: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以提供土地、
政治庇护、直接参与等形式参与城市复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15世纪之交),尽管郑和的远征确切地表明,中国人拥有控 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但„„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 社会地位,无力向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皇帝的敕令挑战”。 ——《全球通史》 (1)当时的英法等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西方商人” 拥有怎样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世界中古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中世纪法国城市
中世纪法国城市
14世纪意大利小城——卢卡(Lucca) (注意林立的碉楼)
1157,
三、城市革命(urban revolution):欧洲从一个 乡土化的农业社会向都市化的工业社会的转变
(二)中世纪城市与古代和中世纪早期城镇、城堡 的联系与区别:
1、古代城市没有独特的市民阶级和城市政治组织
“在古典时代,城镇的政治生活不限于城镇墙垣之 内。城镇实际上是为部落而建立的,部落的每一 个人,无论居住在城墙之内或之外,都同样是城 镇的居民,。。。没有类似于中世纪的具有严格 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的那种市民阶级。城镇生活 与民族生活融合在一起。城镇的法律就像城镇的 宗教一样为全民组所共有,城镇是全民族的首
• 四、欧洲城市复兴的历史意义
•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城市从西欧农业社会中兴起,就像农业经济的汪洋大海中 星罗棋布的岛屿,这些岛屿成为商品经济的发源地和支撑 点,推动着商业货币关系的发展,逐渐辐射影响周围的农 村,并且最终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商品经济网,开始改变了 西欧农业社会原始简陋的面貌。
1、商业革命创造了大量新财富,促进了生活标准的提高 (贵族的“文雅化”——civilization),为城市生活与文 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商人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为君主们建立更强 大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3、有助于农奴地位的改善
4、商业革命的局限性:
• 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商人始终是社会中的“少数 族群”(占总人口的10%左右),除了意大利北 部与佛兰德尔诸城,大部分地区城市都很少,欧 洲大地仍以城堡、庄园和修道院为主要特色,封 建贵族和教士仍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心态(social mentality)、价值观以及思想和行为模式。
欧洲文明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一、欧洲文明的特点
第六,强化欧洲一体化进程,显现欧洲的特性 ,增进欧洲的凝聚力,把欧洲打造成一个拥有 共同记忆和经历的共同体。例如哈贝马斯认为 :欧洲最世界上已经具有了捍卫全球政治秩序 的资格。其一,欧洲联盟已经成为超民族国家 的治理形式;其二,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早已 成为榜样。既然欧洲成功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它就能够迎接新的挑战,即推动建立新的国 际秩序。
八 现代性:大国的崛起
近现代以后,欧洲出现了大国崛起和大 国争霸的新格局。英国崛起, 德国崛起 , 法国崛起, 美国崛起,不仅带来了西 方文明的新发展,也带来了西方扩张和 殖民争霸的不安定因素。重要的是,大 国崛起的道路并不一致,对其进行分析 ,不仅可以加深对欧洲文明特性的理解 ,也可以加深对这些国家“国民性”的 理解,这是一把剖析西方文明特性的金 钥匙。
一、欧洲文明的特点
第四,是强调文明要素的均衡发展和同 步发展。
一、欧洲文明的特点
第五,汲取世界大战的教训,维护和平,为欧洲赢得 宝贵的发展时间。例如: 哈贝马斯认为:从二战结束 以来,西欧经历了欧洲有史以来的“黄金时代”。从 那以来,欧洲共同的政治特性就显现了出来。世界上 的其他人宁愿用“欧洲人”而不是“法国人”或“德 国人”的概念来感受欧洲就是证明。而这种有利与欧 洲人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其特点的国际环境中19891990年发生剧烈的变化。为什么“老欧洲”坚决反对 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正是因为感到这个与它结盟 的超级大国实际上是向它的政治特性提出了挑战。
一、欧洲文明的特点
欧洲文明的现代特性之一,是提高质量 ,以欧洲名义打造最为优质的产品,在 世界范围赢得欧洲的竞争力。由于欧洲 国家众多,以一国之力,并非是打造最 优产品的良策。但是,如果把欧洲的资 源和智慧融为一体,那么,情况就会很 不相同了。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巴黎一角
中世纪西欧的乡村和城市生活的区别
乡村 城市
自给自足,生产主要为 从事的是商品生产, 目 满足领主及农奴生活需 的是为了出卖并获取利 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润。
农奴生活贫苦而且负 担沉重,生产力水平 极低下。 市民生活相对宽裕, 城市经济相对繁荣。
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处 市民身份自由,且有一 于社会的最底层;封建 定的政治权利;城市自 领主牢牢控制着庄园。 治,封建主控制削弱。
查理这位几乎统治整 个西欧的国王,为什 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 受加冕?教皇为查理 加冕,意味着什么?
查理称帝标志着什么? 查理称帝不仅标志着查理 曼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 西欧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 地位得到确认,并与罗马 教会联手共同统治西欧。 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 可,意味着查理负有 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 义务,标志着教权与 皇权之间相互利用的 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843年 凡尔登 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谁知道这幅图的名称?是谁创作的?为什么 叫这个名字?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二、基督教盛行西欧
读书与思考:
1、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和经典。 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圣经》
2.为什么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 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 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 还是穷人?
在基督教产生之初, 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 和借以斗争的手段。后来, 越来越多的富人加入教会, 并取得了教会的领导权。
4.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 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 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他通过 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 国的事务。 6.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 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 当大的政治权利。
中世纪——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世纪, 二、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中世纪西欧盛行封建庄园制度,典型的庄园 、中世纪西欧盛行封建庄园制度, 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2、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取得自由或者自治,一般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取得自由或者自治, 以赎买为手段, 以赎买为手段,以封建主或国王颁发的特许证书 特许状)为凭据。 (特许状)为凭据。 3、西欧中世纪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作坊, 、西欧中世纪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作坊, 人员由作坊主(师傅)、学徒和帮工组成。 )、学徒和帮工组成 人员由作坊主(师傅)、学徒和帮工组成。 4、在西欧中世纪封君封臣关系中,封臣对封君 、在西欧中世纪封君封臣关系中, 主要有“效忠” 帮助” 劝旨”的义务; 主要有“效忠”、“帮助”和“劝旨”的义务; 封君对封臣主要有“保护” 维持”的义务。 封君对封臣主要有“保护”和“维持”的义务。 5、骑士制度是西欧中世纪的独特现象。对近代 、骑士制度是西欧中世纪的独特现象。 欧洲人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影响。 欧洲人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影响。
★十字军东征 直接目的: 直接目的:基督教要将圣地耶路撒冷从异教徒 伊斯兰教徒)手中夺回。 (伊斯兰教徒)手中夺回。 社会背景:( ) 社会背景:(1)西欧封建主的各个阶层出于各 :( 种不同的目的,都希望向外扩张领土,广殖财货。 种不同的目的,都希望向外扩张领土,广殖财货。 (2)罗马教廷和西欧教会出于控制东正教和夺 ) 回被伊斯兰教徒占据的地盘的目的, 回被伊斯兰教徒占据的地盘的目的,也渴望向东 方扩张。( 。(3)以意大利商人为首的西欧商人, 方扩张。( )以意大利商人为首的西欧商人, 为了独霸东西方贸易,积极支持十字军的东侵。 为了独霸东西方贸易,积极支持十字军的东侵。 (4)西欧的一部分农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 )西欧的一部分农民,为了摆脱被剥削、 压迫的地位,也卷入了十字军运动。( 。(5) 压迫的地位,也卷入了十字军运动。( )近东 地区当时的历史条件, 地区当时的历史条件,也为西欧教会和封建主发 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条件。 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条件。
中世纪西欧

骑士制度
骑士制度主要包括宗教、道德、礼节和“武士七 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 )等内容。 骑士也有自己的行为规范:①理想的骑士应该是 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绅士:在财产上慷慨大方,在与朋 友相交时讲究诚信,对妇女要彬彬有礼,对领主要忠 心耿耿。但这种骑士的规范只适用于上流社会。②骑 士的另一个责任是保护教堂、保护妇女和孤寡老人和 孩子。 中世纪后期,贵族阶级逐渐由武士化向绅士化发 展,于是出现了以骑士爱情、骑士风度、骑士精神为 主要内容的贵族文化。骑士精神核心内容在现代欧洲 的教育、文艺、社交诸领域中仍然发生着影响。
教会制度
教会有其统一的首领:教皇。教皇是从罗马大 主教演变而来的。 原因:据教会的理论,罗马大主教被认为是彼 得的继承者,再加上罗马在帝国之中的中心地位, 罗马大主教在西欧教会的中心地位逐渐确立。这一 转变也与罗马大主教领导抗击外族入侵有关。
第格 一里 任高 正利 式一 教世 皇
利 奥 一 世
教会制度
骑士制度
骑士是指出身于拥有爵位和土地之家、长子、经过一定仪式被
授予骑士称号者而言的。
7~8岁被送到某个有势力的贵族城堡中,开始接受教育和训练,
成为“学习骑士”;
大概到13~14岁,便结束初级阶段的学习生活,作为女主人的
“侍从”,开始新的学习内容,称为“预备骑士”;
到21~22岁左右,当年轻人证明自己已经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
勇气的时候,他就被册封为骑士。册封骑士要举行一个隆重的
仪式。
中世纪骑士武装
骑士制度
“骑士制度是封建主义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准则。 它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它的一切美德。…… 骑士制度规定一个理想的骑士,不但需要勇敢、忠诚, 而且要慷慨、诚实、彬彬有礼、仁慈的对待穷人和无 依无靠的人们和鄙视一切不义之财。一个无懈可击的 骑士可能首先必须是一个无懈可击的情人。骑士的理 想把对妇女的崇高的爱情变成一种带有种种礼节的真 正的偶像崇拜。……骑士制度还要求骑士担负为了保 卫崇高的事业作战的义务;特别是作为教会的战士, 用剑和矛为促进教会的利益而战斗的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家们的订正
•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在西欧以外地区, 文明还是在发展着的。拜占庭帝国继续创 造着自己的独特的文明;伊斯兰教兴起和 扩张,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文明;中国在 经过一段动乱岁月后,进入隋唐等封建社 会的盛世。 • 其次,就是从西欧本身来说,中世纪文明 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中世纪在欧洲文化 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时期,它是欧 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今日所谓的 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西班牙文化等等都 诞生于这一时期。 • 不过,中世纪也有其局限性。与近代相比, 中世纪时人们在思想上所受到的神学的束 缚比较严重。就西欧来说,经济一度倒退, 与东方交流减少。
第九讲 中世纪欧洲文明
一、对“中世纪”一词的认识
• “中世纪”实际上是一个西方的用词。它 在拉丁语中是Medium aevum,意即“中间 时代”,英国人译为Middle ages,法国人 写作Moyen age, 德国人称为Mittelalter, 也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和近代之间 的一个时代。 • 1、历史阶段。西方史学家一般将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世纪末16世纪 初(文艺复兴运动,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 攻占,1492年发现美洲,1517年宗教改革 开始)这一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而 将文艺复兴纳入近代史的范畴。国内学者 通常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至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称为“中 世纪”。而我们在文明史的分期上,还是 以15世纪为界。
2、拜占庭文明的特点
• 大致历史分期: ( 1 )初期:到 7 世纪初为止。以查士丁尼统 治为重点,自视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努力 恢复罗马帝国的疆域。讲拉丁语。 (2)7世纪至13世纪中叶,经历5个王朝:希 拉 克 略 王 朝 ( 610 - 711 年 , 开 始 讲 希 腊 语)、伊苏里亚王朝( 717 - 802 年)、阿 摩里亚王朝( 820 - 867 年)、马其顿王朝 ( 867 - 1056 年)、科穆宁王朝( 1081 - 1185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西欧人曾 建立为时半个世纪的“拉丁帝国”。 (3)13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中叶,走向衰落, 主要处在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下( 1261 - 1453)。
• 特点: •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以巴尔 干半岛为中心,属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 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 高加索的一部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具有 以下的特点: (1)处在东西方的夹缝之中,在恢复罗马 帝国的梦想破灭后,一直与东西方民族处 于长期的冲突之中。最初是与日耳曼人和 波斯的冲突。不久又遭遇到阿拉伯人的进 攻。后来还和东欧和北欧一些民族发生冲 突(保加尔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 和诺曼人等)。还曾经被西欧基督教徒统 治半个世纪(13世纪)。最后被塞尔柱土 耳其人所粉碎(14拥有完善 的官僚体制。它基本承袭了罗马帝国的统 治机器,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并且是世 袭的。不过到后期,权力却越来越落入少 数富有而野心勃勃的世家手中。由于拜占 庭的统治者承继了罗马帝国诸皇帝的做法, 宣称自己是神授的绝对君主,因而,除非 使用阴谋手段与暴力,否则无法与他们对 抗。正因为此,拜占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 宫廷叛乱。拜占庭也因其不可胜数的幕后 交易而声名狼藉,所以后人常常使用“拜 占庭”一词表示极其复杂和曲折的密谋。 对拜占庭帝国而言,幸运的是不时有一些 聪明能干的皇帝脱颖而出;同时,在宫廷 出现动乱期间,帝国官僚机构仍能发挥作 用。
二、拜占庭文化的突出成就
• 1、拜占庭概况 •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也有人称为东 罗马帝国。 • 起源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 公元3世纪末戴克里先皇帝时期(Diocletian, 284-305)将罗马帝国分东西两部分。 •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306-337)定都拜占庭(古希腊的 移民城市)命名为“君士坦丁堡”。 • 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分裂(狄奥多西一世将 国家分给两个儿子治理)。 •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
(4)影响东欧。拜占庭将基督教传播到东欧地 区,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拜占庭文化圈的一部分。 在向东欧传教活动中,最重要的贡献属于两兄 弟,他们就是后来被东正教奉为圣徒的西里尔 (Cyril)和美多迪乌斯(Methodius)。作为 传教士,他们俩主要在中欧、巴尔干地区和南 俄地区的斯拉夫人中传播基督教。西里尔为了 传教方便,他以希腊字母蓝本为斯拉夫人创立 了西里尔字母(Cyrillic alphabet)。这些字母 成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俄罗斯人所用 语言的字母(或从这些字母派生出来的字母)。 他们兄弟俩的传教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塞 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在9世纪开始皈依基督 教,俄罗斯人在10世纪也进入这一过程。这些 地区现在大部分人还受到东正教的影响。
• 2、关于“黑暗时代”的讨论。这一 概念最早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 家们提出来的,他们把希腊罗马时 期称为“古典”时代,也即古代, 而将他们生活的时代称为“现代” ( Modern ,该词现在历史学上应译 为近代)。由于他们以复兴古典文 化为己任,因此,他们把“中世纪” 称为“黑暗时代”( dark ages )。 他们看到的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对于 所谓“黑暗时代”的否定和对于古 典文明的继承。
• • • •
起点存在争议: 君士坦丁说。 395年说。 查士丁尼(Justinian I 527-565)说。
•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讲,倾向于把查士丁尼 皇帝统治(527-565年)作为拜占庭历史的开 端。 • 如果从6世纪算起,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 土耳其攻陷这一拜占庭帝国的都城止,拜 占庭的历史约延续近千年。
(3)浓厚的宗教氛围。拜占庭对深奥的宗 教问题具有强烈的兴趣,其程度毫不逊色 于我们今日对政治和体育的热衷——实际 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拜占庭往往会为 某一教义中的个别词而挥戈相向,甚而去 死。在8世纪到9世纪,拜占庭发生了反对 崇拜偶像运动(破坏圣像运动)。这一运 动兴起的原因,是(A)基督教在拜占庭 受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冲击,一种文明冲 撞的产物。(B)同时,下层群众对基督 教的不满也通过这种形式表示出来。(C) 此外,还有皇帝与教会政治经济利益上的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