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文明

合集下载

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指的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衰落(476年)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4世纪末)这个历史时期,其间欧洲经历了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和文化衰败等一系列困境。

在这段时期里,教会权力的扩张、封建地主的统治和科学知识的停滞导致了欧洲文明的低谷,人们普遍认为是一个不发达、不进步、充满黑暗与野蛮的时代。

1. 政治混乱与社会动荡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政治上面临着各种内外威胁和斗争。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导致欧洲政治权力的真空,各种部落入侵和领土纷争层出不穷。

此时,封建制度逐渐形成,领主们通过契约和封地控制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稳定。

农民们陷入了无尽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潦倒,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2. 文化衰败与科学停滞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文化艺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知识和文化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和压制,限制了人们的智力发展和创意表达。

大部分的学校和图书馆都由教会控制,对于世俗知识的传播和发展持保守态度。

因此,人们对于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探索程度有限,无法推动文化发展的进程。

3. 教会权力的扩张在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教会日益强大,几乎无所不在。

它拥有庞大的土地和财富,掌握着宗教和道德的最高权威。

教会对社会事务的干预和控制不断加强,僧侣们在政治和经济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教会残酷地镇压异见者,即使是那些追求自由和进步的人,都常常遭到迫害和打压。

这种对知识和思想的束缚,使整个社会变得保守和封闭。

4. 黑暗的法律与严酷的惩罚体系在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法律和惩罚系统异常严酷和残酷。

封建主真正掌握司法权,对于地主来说,惩罚是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地位的工具。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他们饱受着权贵的压迫和剥削,任何违抗封建制度的行为都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因此,恶性循环加重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5. 青年智慧和文艺复兴的倡导然而,正是在这个黑暗的时代,有一些先知和思想家,以及一些英雄青年,在背景中发出了前进的呼声。

从中世纪的契约关系看欧洲文明

从中世纪的契约关系看欧洲文明

从中世纪的契约关系看欧洲文明徐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代欧洲文明中的许多核心要素都产生于中世纪,契约关系就是如此,它代表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或互惠关系。

契约起源于古代罗马,但当时主要用于商业。

推翻西罗马帝国的Et耳曼人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王权尚在形成之中,无法按照罗马皇帝的独裁方式进行统治。

在此情形下,征服者将自己的亲兵制和被征服地区的契约概念相结合,建立起以采邑制为基础的领主附庸关系。

对此学术界早有定论,例如英国著名法律史家梅因认为契约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标准。

马克·布洛克也证实,中世纪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乃至国王与其臣僚都是一种契约关系,“附庸的臣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契约,而且是双向契约。

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

因为国王的主要臣民同时也是他的附庸,这种观念不可避免地移植到政治领域时,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需要指出,契约关系没有仅仅停留在统治阶级当中,中世纪中期也进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诚然,契约关系在社会层面的推进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曲折过程。

封建化导致庄园化和农奴化,依附其上的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传统法律的保护,遭受各种各样的经济和超经济剥削,英国王室法学家甚至大肆渲染农奴无权的理论。

然而,中世纪中期人口增长导致对农业和工商业需求的扩大,刺激了广泛分工与流动,古典封建制发生一系列重要变革。

马克-布洛克认为,大约12世纪以后,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取得自治权,新垦区农民也获得领主颁发的习惯特许状。

为与城市和新垦区争夺劳动力,旧垦区的庄园习惯法不得不详细界定农民对领主履行义务的种类、方式和数量,由此城乡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法律保障。

毋庸讳言,在此过程中,城市引领了劳动契约关系的发展,那里实行与农奴制完全不同的自由劳动,无论学徒制、帮工和妇女的中短期劳动还是各种专项工作(包括医生治病),当事双方一般都要签订契约,其中尤以工商业的学徒契约(appren—ticecontract)最具代表性,详细规定了学徒和师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归纳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归纳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中国相对应的时期是南北朝到明朝。

一、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历史影响1.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①背景: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性质);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权利与义务: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封臣:领取土地者。

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①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②在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4)封建王权逐渐形成: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增强。

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加强,完成统一。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4)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欧洲文明的演进与发展

欧洲文明的演进与发展

欧洲文明的演进与发展
欧洲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为欧洲文明的开端。

古希腊文明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特点,强调个人的尊严和自由;罗马文明则注重法律和组织管理,成为欧洲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源头。

2、中世纪文明:中世纪文明时期,欧洲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均处于低谷。

但是,宗教信仰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督教成为欧洲文化的基础,修道院和大教堂也成为了知识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是一场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反对宗教权威,倡导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如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等。

4、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反对天主教教义和教会体制,主张信仰的个人化和宗教的民主化。

5、工业革命:18世纪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标志着欧洲现代化的开始。

6、现代文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同时,现代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也为欧洲文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欧洲文明十五讲内容概括

欧洲文明十五讲内容概括

欧洲文明十五讲内容概括欧洲文明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自古希腊之日起,欧洲就成为全世界文明视野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这里曾经涌现出诸多伟大的文明,其辉煌曾在世界范围内绽放,深深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从欧洲文明十五讲中,梳理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以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欧洲文明。

第一讲: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是古欧洲的重要枝叶,他们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文明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古希腊提出了实证主义精神、艺术美学、民主思想等等,而罗马文明则是以贸易扩展、统一法律制度、地方制度结构等为主要特征,对欧洲文明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二讲:中世纪文明。

中世纪是欧洲文明的一段重要历史,从古希腊罗马到现代,处处可见其影子。

在中世纪,欧洲人接受了神学,有神学思想的影响,政治体系以教会为中心,统治者的合法性也是依据神学思想提出的。

此外,中世纪还影响了欧洲文明的艺术、建筑以及文学等等,都充满了异国情调和宗教精神。

第三讲:文艺复兴时期文明。

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从经济上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进入工业社会的起点,而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四讲:17世纪后期文明。

17世纪是欧洲文明进入新时代的重要阶段,此时正值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反封建革命兴起,政治制度也从封建制走向民主制度,这些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五讲:18世纪文明。

18世纪是欧洲文明经济发展的全新时代,社会思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是资本主义普及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

18世纪,欧洲文明涌现出了众多伟大思想家和著名作家,他们的作品激发了世人的独立思考,并且引领欧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六讲:19世纪文明。

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欧洲人达到了深刻的认识,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和社会,并由此开始了一部重要的社会变动。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 综合探究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 综合探究
中世纪骑士武装
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政教关系的实质
(四)教会制度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但却 存在着一种统一的组织,这就是基督教会。基督教会甚 至承担了许多政府的管理功能;在思想上,基督教思想 在中世纪欧洲居于支配地位,制约着大多数人的行为。
1、日耳曼人皈依基督教的过程
• 日耳曼人皈依基督教的关键起步之举是法兰克兰国 的缔造者克洛维带领他的部众受洗入教。 • 加洛林王朝建立过程中,丕平在由教皇给他举行加 冕称王后,采取联合教会的政策。 • 查理曼更进一步的发展了这种政教合作关系。
(三)骑士制度
• 骑士是指出身于拥有爵位和土地之家、长子、经 过一定仪式被授予骑士称号者而言的。 • 7~8岁被送到某个有势力的贵族城堡中,开始接 受教育和训练,成为“学习骑士”; • 大概到13~14岁,便结束初级阶段的学习生活, 作为女主人的“侍从”,开始新的学习内容,称 为“预备骑士”; • 到21~22岁左右,当年轻人证明自己已经具备这 方面的能力和勇气的时候,他就被册封为骑士。 册封骑士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
2、西欧城市与东方城市的不同点
• 在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经济上是城市 剥削农村,而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 都是城市统治农村。 • 在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享有许多特权。这种 自治权是市民斗争的结果。
–第一项是自由的权利。 –第二项是赦免封建义务的权利。 –第三项是城市司法权。 –第四项是商业特权。 –此外,有的城市还取得部分政治上的自治权利。
第一,蛮族入侵后,造成的政治和思想上的真空; 第二,基督教在西欧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封建主最初的 支持是分不开的。 第三,基督教会自身的组织完善,教士的隐修制度对 强化基督教体制起了突出的作用。

欧洲的中世纪文明和历史

欧洲的中世纪文明和历史

欧洲的中世纪文明和历史欧洲的中世纪是指从5世纪到15世纪的时期,这个时期在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

在这个时期里,欧洲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艺术成就,也有许多战争和动荡。

中世纪文明和历史影响至今,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1. 地图和地理环境欧洲的中世纪文明和历史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

欧洲大陆从南向北非常长,所以地理上有一个明显的环境分界线。

南欧的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繁荣发展了许多文化和艺术。

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是在南欧兴起的。

而北欧气候寒冷,适合畜牧,因此它们的文化是农业文化而不是商业文化。

此外,欧洲有许多重要的水流线,如多瑙河、波罗的海和英伦三岛等,多河流的存在推动了贸易、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2. 文化和艺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非常繁荣。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书法艺术有了独特的发展,从最初的象形字到现在的字母表演变,欧洲的书法体系也越来越丰富。

此外,西班牙有著名的“阿拉贡岩画”,通常在岩石壁上绘制,描绘了狩猎和生活的场景。

在音乐方面,中世纪的教堂音乐是独特、神圣的,最有代表性的是圣母颂和经文歌。

此外,连接欧洲和亚洲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东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流,带来了很多新的元素。

3. 宗教和政治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信仰非常普遍:大多数人皈依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

天主教是那个时期欧洲最强大的机构,它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持、文化背景和社交支持。

组成天主教会的人群是非常复杂的,由修道士、神父、主教和教皇等构成,他们基本都是全天候候工,同时也执行了社会福利等许多重要职能。

在政治方面,欧洲在中世纪时期也经历了很多动荡和战乱。

国家的领导人通常是国王或者皇帝,他们领导了一个中央政府和一支军队,这些组织是维持国家秩序和进行战争的关键。

但是,中世纪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分散的政治时期,许多小城镇和城堡统治地区都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4. 社会和经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也受到了文化、艺术和政治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欧洲的经济发展进入了繁荣期,商业和贸易愈加发达。

欧洲文明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欧洲文明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欧洲文明的特点和历史沿革欧洲拥有丰富的文明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其文明的特点和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经过了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影响,最终发展成为现代世界的中心。

以下是对欧洲文明的特点和历史沿革的探讨,旨在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和发展。

1.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希腊文明和罗马帝国的崛起为欧洲文明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注重民主政治、哲学思想、科学发展和艺术创作,拥有众多名人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赫拉克利特。

罗马帝国则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体系,推动了法律、城市化、工程建设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2.中世纪的封建时期: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到文艺复兴期间,中世纪欧洲经历了封建制度的统治。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和领主之间的等级制度。

由于罗马帝国解体,欧洲陷入了政治和社会动荡,宗教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14世纪到18世纪,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追求使得艺术、文学和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而启蒙时代则强调理性、自由和人权,推动了科学、哲学和政治等领域的发展。

4.工业革命和现代化:18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以机械化和工厂制度的发展为特点,引领了工业、农业、交通和通信等领域的革新。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的工业和贸易中心。

5.战争与统一的探索: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领土争夺。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帝国主义扩张、民族主义的崛起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给欧洲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

然而,战后的欧洲经过努力,成功推动了一体化进程,建立了欧盟,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与合作。

总结起来,欧洲文明的特点包括其古希腊和罗马的遗产、封建统治的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文化变革、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进展,以及战争和统一的探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克洛维
9
图a
10
查 理 曼 帝 国
11
12
北欧海 盗在不 列颠的 势力范 围
13
(二)西欧中世早期的封建制度的 形成及其特征 1、封建制度的起因 日 耳 曼 遗 风 与 古 罗 马 私 有 财 产 观 念的结合。 军事行动的需要。 2、查理马特采邑改革。
14
3、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1)西方城市、贸易和文化的衰落。 (2)国王弱小,封建贵族强。 (3)社会契约关系。 (4)独特的领主生活方式。 (5)农奴(serf)制。 (6)庄园经济
15
庄园耕作方式
a、休耕制。采用“三圃法”的耕作制度。每年只耕种2/3 的土地,让1/3的土地闲置,以便让它恢复地力。
b、条田制。每块土地被分割成条田,许多条田是归领主 所有的,而在领主条田旁边也有分给农奴耕种的条田。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美)塞缪尔•亨廷顿
世界文明史
第十讲 中世纪欧洲文明
1
‹#›
中世纪文明
就文明发展程度而言,在 6-11世纪之间,西 方基督教文明无疑是最为落后的。在此几百年间, 西方世界一直生活在君士坦丁堡和麦加的阴影之 中。我们一般比较关注欧洲文明,特别是西欧文 明,主要是西欧文明最后超越了它的其它对手, 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但我们 还是应该充分认识到拜占庭和伊斯兰文明所取得 成就的价值。一方面由于它们自身的成就,另一 方面由于它们对西欧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直接的和 间接的影响,这二种文明都很值得我们注意。
5
6
欧洲蛮族迁徙
7
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法兰克王国第一任国王是克洛维(481-511年),建墨洛温 王朝(481-751)。克洛维去世后二百年间,克洛维的儿子们为 了占得墨洛温王朝更大的一块遗产而争战不已。8世纪上半期, 掌握墨洛温王朝实权的宫相、加洛林家族的查理·马特(“锤 子”查理)实行采邑制(即封建领主制)。752年他的儿子矮 子丕平在教皇支持下,推翻了墨洛温王朝从此法兰克开始了加 洛林王朝(752-987)的统治。查理时期(768-814年),法 兰克王国达到全盛。公元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皇帝加 冕礼,历史上称查理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查理曼死 后,其子虔诚者路易继位,虔诚者路易死后(840年), 843年, 他的三个儿子签订凡尔登条约。秃头查理得到西法兰克,日耳 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领土,留给长子罗退尔的 是从北海至意大利中间的狭长地带,大致形成了以后法国、德 国和意大利三国的疆域。
c、合作劳动。农民的劳动不是单干的,需要集体协作。 即使农奴自己有犁,但拉犁的牛需要好几头,从12世纪起, 虽然技术有改进,拉犁的牛至少要两头。所以农民总是集体 在土地上干活。条田上的产品归个人所有,但耕种和收获总 是集体的,农民们互相帮助。
d、原始的耕作方式。中世纪的农民使用的农具十分原始。 他们的犁很沉,拉也拉不动。当时铁器很少,许多农具都是 木头做的。大量的是手工和体力劳动,也不懂得施肥,土地 的利用率很低。
16
中世纪的庄园
17
18
19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相联系 的封主与封臣的关系开始形成,成为封建主 阶级内部的一套等级制度。国王把大部分土 地分给教俗封建主,大封建主又把自己的土 地封给下一级的封建主,各级封建主的爵位 不同,在国王以下分为公爵、伯爵、侯爵、 子爵、男爵和骑士。国王是全国最高的封建 主,骑士则是人数最多最低一级的小封建主。
“ 中 世 纪 ” 实 际 上 是 一 个 西 方 的 用 词 。 意 即 “中间时代”,英语译为 Middle ages,指的是
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黑暗时代” ?
4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封建制度 和教会制度
(一)西欧中世纪的开端
由于日耳曼人的入侵,公元476年,罗马日耳曼雇佣 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皇帝罗慕洛,西罗马宣 告灭亡。6世纪前半纪,西欧和北非分布着下列几个主 要的日耳曼国家:东哥特王国(493-554年),西哥特 王国(419-711年),汪达尔王国(439-534年),法 兰克王国(481年- )。这些国家中以五世纪出现的 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并 在查理曼时形成了一个封建帝国。
封主与封臣关系的建立,必须要经过受封 仪式,即举行“臣服礼”和“誓忠礼”。
24
①臣服礼:就是受封者跪在领主面前,双手 放在领主的手掌间,表示忠诚;领主则把树枝或 泥土授给受封者,作为封土的象征,并承认受封 者成为他的附庸。如果受封者是主教或修道院长, 还要另外授予指环和权杖。
②誓忠礼:在臣服礼之后举行。封臣站立, 把手放在圣经或对像上宣誓,表示忠于封主,以 他的友为友,以他的敌为敌。虽然在不同的时间 和地点,受封仪式有细微的差别,但基本上都是 采用基督教的力量来巩固这种君臣关系,使封主 与封臣的关系蒙上一层神圣的宗教性质。
25
26
27
28
封建制的衰落 衰落的原因: 1)时势的变化,王权加强。 2)城市兴起,市民阶层支持国王。 3)火药摧毁了骑士们的武装优势。 4)农奴制的衰落。
29
(四)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
1、丕平献土和教皇国的建立
741年,查理·马特病逝,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二,西部 归长子卡罗曼,东部属次子矮子丕平。747年,卡罗曼 削发为僧,矮子丕平统治了整个法兰克。 751年,丕平派使团前去罗马,向教皇扎迦利(741752)探询谁应做国王?教皇说:“掌权者称王,比虚 拥王位而无实权者称王为优。”这也开创了教皇有废 立君主特权的先例,为教权高于皇权找到理论依据。 751年11月,在苏瓦松召开的贵族会议上,丕平被宣布 为法兰克王国国王。开始了加洛林王朝(751-987)。
3
西方史学家一般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 亡)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1453 年君士坦丁堡被攻占,1492年发现美洲,1517年 宗教改革开始)这一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 而将文艺复兴纳入近代史的范畴。从文明史的角 度看,“中世纪”还是以1500年作为大致的结束
时期比较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