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草之歌》优秀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优秀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优秀教学设计《小草之歌》优秀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教学时注重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

按读有发现,读有感受,读有情感的层次,深入感悟诗的内涵。

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天涯海角”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难点】: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读熟课文,初步感知。

如:小草外形很渺小,微不足道……小草能抗击洪水,固定沙丘,打扮山河……小草顽强、自信、奉献……)小结:上节课的学习竟有这么多的收获,相信大家再一次走进《小草之歌》,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主研读,读有发现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新的发现在文中做出批注。

2.组织交流读书的新发现,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如句式训练:“通过再读这首诗,我的新发现是——”)(学情预设: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发现。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和交流,同学们又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发现重新走进《小草之歌》,试试看,还能够收获到些什么。

三、熟读感悟,读有感受1.创设情境,师配乐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2. 启发学生自读体会,交流读书的心得。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同学们读出了那么多真实的感受,看来会读书不光关注内容,还要有各自不同的体会。

让我们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精读品味,读有情感1.学生有侧重地自由练读。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小草之歌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小草之歌

17小草之歌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帮助学生学会生字,理解“计较、辽阔、天涯海角”等词语。

了解小草在防洪、固沙、美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2课时第一课时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引导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

2.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或称为学习方法)。

小结:这个单元又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但是同学们还要像以往一样,边学习边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提示“导语”下面的“泡泡”),并通过自己深入读书去解决。

二、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点名解题(小草的歌)2.质疑: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到书中来找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3.解释词语:渺小:微小。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索取:向人要(钱或东西)。

天涯海角:天的边际,海的尽头。

形容极远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范读课文。

2.自由练读课文。

3.指名读。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师生合作,指名朗读全诗。

4.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一、回顾引入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二、诵读全诗,理解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诗歌,想想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班内交流:(1)哪几方面: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2)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3.学习第一部分: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见闻谈)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17课小草之歌.doc

17课小草之歌.doc

17小草之歌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具使用:字词卡片、插图(直接到网上搜索)教学方法:讲授参与备课教师签名:刘军参与者:杨晓兰教学过程:共性教案个性教案导入新课1、直接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2、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2 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一、引入:1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 交流抄写的语句。

4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

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课堂小结1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2 为图画题字: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

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3 小练笔: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同样自信、自强,试以《之歌》为题,进行创作。

(文体不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像小草一样无私奉献的人的美好品质,使学生受到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良好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感悟。

2.诗歌的学习与体会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在杜仲理解,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促写。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课前词语复习(开火车)(二)引言:1.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小草?(高山上、田野、大树下、墙角……)2.说说你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绿色、细小、柔弱……)3.小草给你什么感觉?(柔弱、风一吹就倒下,雨一淋就趴下,人一踩/就死……)4.小草如此柔弱不堪,为什么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人会歌颂小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人王宜振的小诗《小草之歌》,请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1.“之”是什么意思?(的)2.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歌颂小草呢?请齐读全诗。

(四)品读诗文1.理解小草默默无闻的部分:(1).我们觉得小草很柔软脆弱,小诗1-3节写了小草的自我评价,那小草对自己是怎么评价的呢?请找出句子,读一读。

(每一小节地一二行,3句)(2)用最简单的话归纳一下小草对自己的评价,可以选一个词,你想怎么归纳?【随机板书:渺小为不足道索取很少】(3).小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归纳,小草给你总的感觉就是什么?【板书:小】(4)说话训练:虽然小草自己也觉得小,但是他感觉?请选用书上的合适的来回答。

(不惭愧、不气馁、不灰心、不计较、只要有阳光雨露就生活得幸福快乐)(5)想象训练:小草不惭愧就是不为自己小而害羞,很自信。

A.不气馁看出他的坚持,请想象他在生活中面对比他高大、有名气的东西会什么样子。

B. 面对什么可能的出现困难如何不灰心。

C.他不会向大自然怎么计较,想象他的语言。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案这次作者给大家整理了《小草之歌》教案(共含19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小草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 帮助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沙丘、缺少、锁住、打扮、计较、辽阔、更俏更娇、天涯海角”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探究交流教学准备:1、演示文稿(字词卡等)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阅读本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学习任务。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4 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等)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 导语:今天,我们又将开始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还要注意锻炼我们哪些能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单元导读”吧!2 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

3 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或称为学习方法)小结:这个单元又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但是同学们还要象以往一样,边学习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提示“导语”下面的“泡泡”),并通过自己深入读书去解决。

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1 板书课题,指名解题: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2 启发阅读: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17小草之歌教案

17小草之歌教案

17 小草之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7个生字,正确读写“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辽阔、打扮、天涯海角”等词语。

2.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多方面对小草进行了赞美,感受小草虽然渺小,却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诗歌,品析诗歌之美,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多方面对小草进行了赞美,感受小草虽然渺小,却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诗歌,品析诗歌之美,感受小草虽然渺小,却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设计:一、播放歌曲,导入课题1.课前播放歌曲《小草》。

上课关掉。

2.孩子们,听了刚才这首歌曲,你想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小草?(平凡、默默无闻、乐观、顽强……)3.一株小草,在孩子们眼中都各不相同,那么,在诗人王宜振的笔下,小草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王爷爷。

王爷爷是一位专注于儿童诗歌创作的作家,他的诗歌联想合理,又极具丰富的想象力。

【课件一】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宜振爷爷的这首《小草之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诗歌中有一些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读之前你有哪些字音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3.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孩子们真棒,都是读书小能手!4.《小草之歌》是一首赞美之歌,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板书:赞美之情)那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可以将诗歌划分为几个部分呢?三方面:为大自然做贡献;防洪、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有顽强的生命力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小草,去感受小草的特点,感受诗歌的美吧。

三、精读品读,积累运用(一﹚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为大自然做贡献”。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23小节,一边读一边想:小草觉得自己是怎样的?2.谁来说一说,第一小节里,小草觉得自己是怎样的?渺小的,你可真会找关键词。

渺小怎么理解?非常小。

那么,我们读这句话时就要读出小的感觉来。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第 17 课《小草之歌》教课方案【教课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累积词语。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觉小草的伟大。

3.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育优异的语感。

背诵自己喜爱的小节。

【教课重、难点】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固然微小,但它的精神却令人恭敬。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累积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育优异的语感。

背诵自己喜爱的小节。

3.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重难点】练习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觉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发言激趣,导入课文1.师:同学们,在我们每日上学下学往返的路上是否是都长着一些小草?我们每日看到小草,同学们是否是真切认识小草了呢?今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诗歌。

(板书: 17、小草之歌)2.学生读课题,解说词语:之 ----- 的;歌 --- 歌唱、歌颂。

二、理清脉络,认识粗心1.听老师范读,并按以下要求边听边划:用直线划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标有拼音的新词,并用数字标出诗歌小节。

2.联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1)本文需要掌握的词语:计较、奉献、幸福、缺乏、沙丘、锁住、同胞、打扮、娇俏、辽阔、微小、内疚、讨取、海角天涯(2)设计题目,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检验预习成就。

(3)老师提示难写、易错字词。

(4)学生齐读,纠正读音。

3.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4.听老师的范读,你注意到了哪些难读字音或简单读错的字音,提出来让全部同学注意。

5.解词:经过课前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你不理解的?(依据学生掌握状况进行选择)6.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认识,希望经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三、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课文2.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爱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四、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单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爱的部分背下来。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小草之歌》。

本文通过小草的视角,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小草的成长过程,传递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课文内容简短易懂,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草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美好。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感悟小草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美好,体会小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里有哪些变化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春天的认识。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小草在春天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精讲点拨(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小草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小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5. 朗读感悟(5分钟)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草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6.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问答等题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草之歌板书内容:春天——小草的生长过程生长——乐观、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生字词造句。

例题: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钻了出来。

答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沾益县白水镇新排小学张对仙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小草之歌》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抓住小草的特点,用诗歌的语言赞美了小草。

教学本课时,我先以一首《小草》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这首现代诗歌。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指导朗读及探究式的学习,体会现代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特点。

抓住诗歌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敬佩之情,教育学生爱护小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精神。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在学生体会到小草的精神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环境说说小草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体会小草对人类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2、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喜欢听别人唱歌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唱一首歌好吗?在唱这首歌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听完这首歌之后,同学们要说说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师唱完后)生:小草!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就是一首赞美小草的诗歌。

大家看他的题目叫——师板书课题:17小草之歌,生跟随板书齐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前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歌是怎样歌唱小草的。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2、指名回答。

3、指名按小节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来
写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

2、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甲:我认为诗歌从“小草的地位微不足道向大自然索取少,却为大自然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方面来赞美小草的。

(1)读一读找到的句子。

(2)指导理解下列问题
问题一:小草为什么不感到惭愧和气馁?
问题二:小草向大自然索取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第1、2、3小节。

学生乙:诗歌是从小草“能击退洪水锁住沙丘”来赞美小草的。

(1)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说说小草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帮助学生
理解击退洪水和锁住沙丘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

学生丙:诗歌从“小草把祖国打扮得更俏更娇”来赞
小草。

(1)读一读有关的内容。

(2)引导学生结合我们周围的环境来说说小草在美化环境方
面所起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第6小节。

学生丁:诗歌是从“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来赞美小草的。

(1)读一读第6小节。

(2)你知道写小草生命力顽强的一首诗吗?
学生齐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小草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2、你认为小草值得赞美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小草。

(可以朗诵古诗、唱歌、朗读诗歌、画画或用一句话等方式来赞美)
板书设计
17 索取很少
小击退洪水
草锁住沙丘值得歌颂、赞美
之打扮山河
歌生命力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