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胆碱的研究
氯化胆碱合成工艺的研究_崔玉民

第19卷第2期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V o l19,N o2 2003年6月Ch emical Reactio n Engineering and T echno log y Jun, 2003文章编号:1001-7631(2003)02-0155-05氯化胆碱合成工艺的研究崔玉民1, 杨高文2(1.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 安徽 阜阳 236032;2.常熟理工学院科学与材料系, 江苏 常熟 215500)摘要: 在氯化胆碱的作用下,三甲胺与氯乙醇反应合成氯化胆碱。
讨论了影响产品收率及纯度的主要因素。
实验发现氯化胆碱有自催化作用,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氯化胆碱的收率达到95.8%,纯度达到98.0%。
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易分离、易干燥、收率高、纯度高、成本低、易推广等优点。
关键词:三甲胺; 氯乙醇; 氯化胆碱; 自催化作用中图分类号:O629.2 文献标识码:A 氯化三甲基羟乙基铵简称为氯化胆碱,它是易溶于水及醇的白色结晶,微有鱼腥、咸苦味,在空气中易潮解,在碱液中不稳定。
20世纪50年代以来便大量用于医药工业及作为饲料添加剂[1]。
氯化胆碱具有以下生理作用:可预防肝脏、肾脏中的脂肪积累及其组织变性;可促进氨基酸的再组合;可提高氨基酸,尤其是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在体内的利用率。
在日本,氯化胆碱的98%用作鸡、猪、肉牛等动物饲料添加剂[2]。
氯化胆碱是维生素B属药物,用于肝炎、肝机能退化、早期肝硬化、恶性贫血等症的治疗。
它对于促进人体和动物的机体循环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目前,制备氯化胆碱的方法有3种,(1)是连续法制备氯化胆碱。
将三甲胺盐酸盐与环氧乙烷按摩尔比为1∶1.02的比例连续送入反应器,于50~70℃反应1~ 1.5h,生成物连续引出,使反应器内的液面保持稳定[3]。
(2)是先将三甲胺与盐酸反应,再通入环氧乙烷,然后,加入有机酸中和,浓缩制取氯化胆碱[4]。
这2种方法反应活性高、反应快、收率较高,但由于环氧乙烷易爆炸,危险性极大,操作难度较大。
氯化胆碱萘乙酸研究报告

氯化胆碱萘乙酸研究报告
氯化胆碱萘乙酸研究报告
一、引言
氯化胆碱萘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效应。
本研究旨在探究氯化胆碱萘乙酸的合成、结构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方法
1. 合成氯化胆碱萘乙酸
将胆碱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与萘乙酸酐反应生成产物。
最后,将产物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胆碱萘乙酸。
2. 结构表征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NMR)、红外光谱(IR)等技术对合成的氯化胆碱萘乙酸进行结构表征。
3. 药理学评价
采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评价氯化胆碱萘乙酸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效应。
三、结果与讨论
1. 合成结果
经过反应后,成功合成了氯化胆碱萘乙酸。
NMR和IR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符合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2. 结构特点
根据NMR结果,氯化胆碱萘乙酸具有特定的分子结构,其中萘环和乙酸基团与胆碱直接连接。
3. 药理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氯化胆碱萘乙酸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等生物学活性。
在细胞实验中,氯化胆碱萘乙酸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细胞损伤和促进细胞再生。
在动物模型实验中,氯化胆碱萘乙酸能够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和提高动物的认知能力。
四、结论
本研究成功合成了氯化胆碱萘乙酸,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氯化胆碱萘乙酸具有重要的药理学效应,在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其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氯化胆碱含量的检测方法

氯化胆碱含量的检测方法
氯化胆碱含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常用方法进行: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常用色谱柱为反相C18柱,流动相为甲醇和水的混合物,检
测波长为230-270nm。
2. 毛细管电泳法(CE):利用毛细管电泳仪进行分析,使用
芳香醇作为外标物,运行缓冲液为硼酸-牛磺酸缓冲液,检测
波长为甲氧基化氯化胆碱的220nm。
3. 气相色谱法(GC):氯化胆碱经酯化后,使用气相色谱仪
进行分析,常用色谱柱为聚硅氧烷柱,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4. 质谱法(MS):将氯化胆碱溶液进行电喷雾或化学电离后,通过质谱仪对其荧光进行检测和分析。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验室设备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氯化胆碱含量的测定。
氯化胆碱 双水相提取 萜苷

氯化胆碱双水相提取萜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畜禽饲料添加剂和医药行业。
双水相提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而萜苷是一类重要的二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氯化胆碱、双水相提取技术和萜苷的相关知识。
一、氯化胆碱氯化胆碱是胆碱和氯化氢反应生成的一种氯化胆碱盐,化学式为C5H14NOCl。
氯化胆碱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是一种必需的维生素类物质。
它在人体内主要参与神经传导、脂肪代谢、胆碱酰化和与蛋白质结合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氯化胆碱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
二、双水相提取技术双水相提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提取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和环保等领域。
双水相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不相容的溶剂构成两相体系,在两相界面形成微乳液,通过物质在两相之间的转移来达到提取的目的。
双水相提取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分离提取多种天然产物。
三、萜苷萜苷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
萜苷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包括白藜芦醇、槲皮素、酚类、黄酮类等。
萜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四、氯化胆碱与双水相提取技术在萜苷提取中的应用氯化胆碱与双水相提取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萜苷的提取效率和纯度,节约提取成本和时间。
氯化胆碱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双水相体系中的微乳液稳定性,促进萜苷在两相之间的迅速转移。
双水相提取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提取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能够全面提取植物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
氯化胆碱与双水相提取技术的结合,为萜苷的高效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氯化胆碱、双水相提取技术和萜苷是一组相关的研究领域,它们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饲料添加剂氯化胆碱的应用研究(doc 5页)

饲料添加剂氯化胆碱的应用研究(doc 5页)氯化胆碱的应用研究胆碱是畜禽等动物机体内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卵磷脂和乙酰胆碱等到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部分。
胆碱是以氯化胆碱的形成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并越来越受受到重视。
1 胆碱在动物机体代谢过程和畜牧业禽生长的作用及其与蛋氨酸、甜菜碱的关系。
胆碱是一种季胺碱,具有强碱性,氯化胆碱()是胆碱的盐酸盐,水溶液哇弱酸性。
胆碱在畜禽代谢和生长中有四种功能作用:1转化为甜碱,提供为卵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禽的胫骨粗短病和猪肢体外张病菌的预防有重要作用:3以卵磷脂形式侃进脂肪运输或通过提高肝脏脂肪代谢中起关键作用;4参与神经伟导。
胆碱是神经递补质乙酰胆碱的前体,是神经鞘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
氯化胆碱对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肉蛋质量、降低饲料消耗有显示著效果。
蛋氨酸是必需氨基酸,甜菜碱又名甘氨酸三甲基内盐,是一种高效的甲苦供体。
胆碱、蛋氨酸、第三者菜碱三者的关系是:1均能提供不稳态甲基。
甲基在许多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2甜为甜菜碱将甲基转移给予高半胱按酸合成蛋氨酸:3胆碱、甜菜碱不能代替蛋氨酸用于蛋白质合成。
但在胆碱严重不足的日粮中,甜菜菜碱可使蛋氨酸不被用作甲基供体而节省蛋氨酸,从而我国目前较常用的工业生产合成方法是环氧己烷法和氯乙醇法。
环氧己烷法就是将三甲胺盐酸盐与环氧己烷反应生成液体的氯化胆碱。
该方法比较简单,成本低质量好,但设备要求耐酸耐腐蚀。
氯乙醇法是将三甲胺、氯乙醇和水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於0,反应聘5小时,结晶后行到期因体的氯化胆碱。
用作饲料添置加剂的氯化胆碱主要有70%-75%的水溶液和气0%-60%的因体两种产品。
2.3 氯化胆碱载体与防潮抗结方法研究饲料工业上,胆碱是以氯化胆碱的形工芭水溶性液体直接添置加或以吸附载体添置加于饲料中。
由于氯公胆碱是胆碱的盐,分子具有极性倾向,因而胡易吸潮,给予生产、加工、贮存和饲喂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极易结块霉变从而影响质量。
氯化胆碱性能与市场的初步探讨

公司
产品名称
含量
5月价格
4月价格
3月价格
09年9月
吉林四平中信
氯化胆碱
50%
5300元
5200元
5000元
4600元
大洋动保饲料
氯化胆碱
50%
4800元
4800元
4800元
4350元
徐州汉威饲料
氯化胆碱
50%
5200元
5200元
5200元
4800元
沧州市欣德威兽药
氯化胆碱
50%
4800元
第7页/共15页
利药业公司、科明特氯化胆碱有限公司、吉林四平中信氯化胆碱有限公司等等。目前我国饲料产量为一亿二千吨,一般每1000公斤饲料中添加1公斤左右胆碱。 多年来,全球市场氯化胆碱的需求保持6%左右的增幅,现在市场容量达40~50万吨。美国、欧洲、日本等是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大户,美国市场年进口量达6万吨。
第5页/共15页
UCB公司等等。我国大规模生产氯化胆碱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较慢。1990年前后,通过香港一家公司引进,氯化胆碱首次从加拿大进口中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到1995年,全国约有10余家氯化胆碱生产厂,年产能达35000吨,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吉林等地。多年来,我国氯化胆碱产能增长很快。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产能达5万吨,21世纪初上升到10万吨,2004年产能达20万吨。
第11页/共15页
市场优势劣势分析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氯化胆碱的市场量很大,全球市场需求量在40-50万吨,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约在10-15万吨,另外我国每年还有10万吨的出口量,而且每年仍有6%左右的需求增长量。国内现有装置产能也很大,已经到达40万吨。 通过每一百吨(50%含量)氯化胆碱消耗大约15.8吨环氧乙烷计算,如果我们建立一个15万吨的产能装置将消耗环氧23700吨。
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萃取酚类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萃取酚类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
势
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是一种由氯化胆碱和醇组成的混合
溶剂,具有低熔点和共熔性质,广泛用于酚类萃取分离。
以下是酚类在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
展趋势:
1. 研究现状:
- 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明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在酚类的
提取分离中具有较高的效果和选择性。
- 研究表明,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对不同类型的酚类具
有不同的选择性,可以实现对多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 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对环境友好,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和可回收性。
2. 发展趋势:
- 进一步优化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的配比与比例,以获
得更好的性能。
- 研究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行为,以深入理解其相互作用机制。
- 探索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在酚类提取领域以外的应用
潜力,例如有机合成反应催化剂、药物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 研究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探索其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总的来说,氯化胆碱-醇类低共熔溶剂在酚类萃取分离领域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配比与比例,深入理解其相互作用机制,并探索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
氯化胆碱可行性研究报告

氯化胆碱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氯化胆碱在医疗和保健领域的可行性,包括其药理作用、剂量、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医药行业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氯化胆碱也被称为胆碱氯化物,是胆碱的盐酸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胆碱衍生物,在医药和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上,氯化胆碱主要用于治疗肝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方面。
另外,氯化胆碱也被用作保健品,用于改善记忆力、促进大脑发育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目前,一些国际研究表明,氯化胆碱对于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在国内,氯化胆碱的临床应用和保健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对氯化胆碱的药理作用、安全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将围绕氯化胆碱的药理作用、剂量、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其在医疗和保健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利数据库,对氯化胆碱的药理作用、剂量、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其分子机制、生物利用度、毒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动物实验,对氯化胆碱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评估其在医疗和保健领域的可行性。
3. 临床试验:通过开展临床试验,评估氯化胆碱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包括其治疗肝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在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内容1. 氯化胆碱的药理作用:通过实验研究,深入分析氯化胆碱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明确其在治疗肝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
2. 氯化胆碱的剂量与安全性评价:评估不同剂量氯化胆碱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毒理学表现,明确其在医疗和保健领域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剂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2.1
2.2
3
1
2.3
1 300
30
基供体,但含有高半胱氨酸和维生素B12的日粮,可继续生长;而30日龄以下大鼠在这种情况下则不能存活,其症状为肾出血。
试验表明,维生素B12存在下,大鼠能够合成甲基并经高半胱氨酸转甲基反应合成蛋氨酸。
Bennett报道,大鼠采食含叶酸和高半胱氨酸但不含其它不稳态甲基的日粮一段时间后,生长趋于停止。
3 胆碱缺乏症
日粮中动物性饲料不足,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全价蛋白、叶酸及VB12缺乏,将会导致胆碱自身合成不足。
若日粮中烟酸含量过多,使其以甲基烟酰胺形式自体内排出,这样体内缺少合成胆碱和其它化合物必需的甲基族,导致胆碱缺乏。
微量元素锰参与胆碱代谢过程,起类似胆碱的生物学作用,参与胆碱运送脂肪的过程,因此,缺锰也能导致胆碱的缺乏。
生长畜禽一般在不同时期对胆碱的需求量也不尽相同,如幼禽对胆碱的需求量最大(Seifier等,1972;Pesti等,1980);产蛋鸡高峰期因为产蛋排出大量的磷脂酰胆碱(蛋黄的主要成分)而需求量增加;犊牛刚出生时,合成胆碱的能力低下,在这些特别时期,如果不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胆碱更易发生缺乏症。
总之,畜禽虽可合成一定数量的胆碱,但一般不能满足其生长及生产的需要。
饲料中缺乏胆碱引起水产动物脂肪代谢障碍和诱发脂肪肝病变的生化机制已被证实。
胆碱缺乏使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磷脂酰胆碱合成量不足,进而引起肝脏脂蛋白合成减少,影响脂肪向血液中转运,导致肝脏中脂肪积累和向血液运输的脂肪减少。
因此,应根据生长畜禽在不同时期对胆碱的需要量,在日粮中额外添加一定量胆碱。
3.1 猪的胆碱缺乏症
猪缺乏胆碱主要表现为衰弱无力、共济失调、跗关节肿胀并有压痛,肩部轮廓异常。
因肝脂肪变性引起消化不良而使死亡率升高。
仔猪生长发育缓慢,衰弱,被毛粗乱,腿关节屈曲不全,运动不协调,有的呈现先天性八字形腿。
3.2 禽的胆碱缺乏症
雏鸡和雏火鸡最初的胆碱缺乏症状是骨质疏松症,继而发生骨短粗症;而鹌鹑则表现为跗关节肿大和腿弯曲,严重时可与胫骨脱离,从而导致双腿不能支撑体重。
禽发病还表现为关节软骨移位,跟腱滑脱。
病情发展呈现渐进性,个体较大的发病较多,容易发生肝脂肪变性和卵黄性腹膜炎。
青年鸡极易发生脂肪肝,因肝破裂导致急性死亡。
母鸡产蛋量减少,蛋的孵化率下降。
雏鸭的胆碱缺乏症表现为共济失调、肌伸张无力、瘫痪、附关节着地、关节肿胀、骨短粗、关节周围有点状出血,肿胀肝有油腻感,往往以生长迅速、个体肥大者较为多见。
3.3 反刍动物的胆碱缺乏症
如用缺乏胆碱的饲料喂养2日龄犊牛,至第7 d时则出现食欲不振、衰弱无力、不能站立、呼吸急促、消化不良等症状,饲喂胆碱可迅速恢复。
3.4 水产动物的胆碱缺乏症
相对于畜禽动物而言,水产动物缺乏胆碱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
研究表明,饲料中缺乏胆碱时,虹鳟表现为肝脏颜色变黄、眼球突出、贫血等症状;日本鳗则表现出生长缓慢、食欲减退、肠道灰白色症状;鲤鱼、斑点叉尾、湖鳟肝脏脂肪含量增加,鲤鱼肝细胞空泡化;此外,鲟鱼还表现出肠道肌肉层变薄,胰腺退化变性等胆碱缺乏症。
国内学者主要对鲫鱼、草鱼等进行了研究,饲料中缺乏胆碱时,异育银鲫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下降,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降低,肝脏颜色变浅、变黄,胆囊颜色变红;在草鱼方面也有类似报道。
4 饲料原料中胆碱含量及评定
根据NRC(1994)推荐量,蛋鸡日粮胆碱添加量约为1 100 mg/kg。
由于这一水平比组成典型商品日粮的饲料原料所提供的胆碱稍高,因此,对日粮中是否添加胆碱仍有争议。
胆碱的添加被看作是饲料中天然胆碱含量和生物利用率差异的一个补充。
饲料中的胆碱多以结合形式存在,其主要形式是卵磷脂,占总胆碱含量的90%以上,另外还有以神经鞘磷脂磷酸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等胆碱衍生物形式存在的胆碱。
由于作物的生长环境,如气候、土壤、地域、肥料的差异和加工方法不同,饲料中胆碱的含量变化很大。
一般说来,动物性饲料胆碱含量最高,其次是饼粕类,
1997
6 198 2 2182
21985
1998
5
5.1
1020115
400800 1 600
1.71 1.663
3016
5.2
400 300
390
2001
800
2
5.3
1
斑点叉尾为400 mg/kg(Wilson和Poe,1988);草鱼为300 mg/kg(王道尊等,1995)。
Yone等(1987)研究认为,真鲷饲料中胆碱添加量为500mg/kg。
对黑鲷幼鱼的研究表明,饲料中胆碱的添加量在594~794 mg/kg 时效果较好,中国对虾对胆碱的需求量为4 000 mg/kg。
Halver(1972)等认为,大鳞大马哈鱼对胆碱的需求量为600~800 mg/kg。
Deshimaru等认为胆碱对斑节对虾而言,并非绝对必要,但金泽(Kanazawa)建议每千克饲料中添加600 mg胆碱。
不过胆碱对斑节对虾稚虾的成活率有很大影响,且需求量很高。
陈芳等(2003)研究表明,饲料中胆碱的添加量低于0.8%时,会显著影响黄鳝的生长和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低于1.0%时,则其肝脏脂肪含量和肝体指数明显升高。
因此,黄鳝饲料中胆碱的适宜添加量应不少于0.8%,以0.8%~1.2%添加量较适宜,比其它几种鱼类对胆碱的需要量要高。
5.4 胆碱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
在反刍动物体内,胆碱可以由蛋氨酸、维生素B12为原料进行生物合成,因此胆碱与蛋氨酸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Emmanue等(1984)在成年奶山羊上的研究发现,约有28%的蛋氨酸在体内被用于合成胆碱。
对于一般成年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胆碱可满足和维持低生产需要,但对于高生产性能的奶牛和育肥牛添加胆碱可以提高其生产性能。
不论是对于奶牛还是育肥牛,其添加量要根据动物的生理阶段、生产性能、日粮营养水平和动物自身健康状况来确定,同时也需大量的试验进一步证明,但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胆碱是必要的,最佳的添加形式是过瘤胃保护性胆碱。
5.5 NRC对胆碱的推荐用量
参照NRC标准,几种常见动物的胆碱需要量见表1。
6 小结
作为饲料添加剂,氯化胆碱在维生素类添加量中占居首位,其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是其它多种维生素的几十倍到几百倍,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200520067 000
16
1
2 1991
3
4
5
6 1995
7
8
9
10
2002224
11 20017
12 1999356
13 25
14 26
15 199658
16 1996
17
2000
18 1991
1986748 20
1990
21
1992
276
1950
1 918
2 411
254
1 647
2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