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科技模板要求
食品与发酵工业 模板要求

□□□□□□□□中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我刊实行盲审制,因此一定注意在正文中不要出现作者的任何相关信息(包括英文部分),否则初审时就会被退稿,耽误稿件的审理进度。
如果稿件被录用,编辑部通知您添加作者信息时再按要求添加。
摘要:□□□□□□□□□□□□□□□□□□□□□□□□□□□□□□□□□□□□□□□□□□□□□□□□□□□□□□□□□□□□□□□□□□□□□□□(小五,宋体)关键词:□□,□□,□□,□□(小五,宋体)□□□□□□□□□□□□□□□□□□□□□□□□□□□□□□□□□□□□□□□□□□□□□□□□□□□□□□□□□□□□□□□□□□□□□□□□□□□□□□□□□□□□□□□□□□□□□□□□□□□□□□□□□□□□□□□□□□□□□□□□□□□□□□□□□□□□□□□□□□□□□□□□□□□□□□□□□□□□□□□□□□□□□□□□□□□□□□□□□□□□□□□□□□□□□□□□□□□□□□□□□□□□□□□□□□□□□□□□□□□□□□□□□□□□□□□□□□□□□□□□□□□□□□□□□□□□□□□□□□□□□□□□□□□□□□□□□□□□□□□□□□□□□□□□□□□□□□□□□□□□□□□□□□□(五号,宋体)1 □□□□一级标题(四号,仿宋)1.1□□□□二级标题(五号,黑体)□□□□□□□□□□□□□□□□□□□□□□□□□□□□□□□□□□□□□□□□□□□□□□□□(五号,宋体)1.1.1□□□□三级标题(五号,楷体)□□□□□□□□□□□□□□□□□□□□□□□□□□□□□□□□□□□□□□□□□□□□□□□□□□□□□□□□□□□□□□□□(五号,宋体)1.1.1.1□□□□四级标题(五号,宋体)样品总淀粉RDS SDS RS 全粉86.91±0.1184.83±0.55 5.29±0.189.88±0.37小麦淀粉97.46±0.0883.51±.08912.86±1.40 3.63±1.14全粉85.51±0.0995.13±0.650.66±0.14 4.21±0.40苦荞淀粉96.25±0.2192.50±1.20 6.53±0.160.97±0.68全粉90.42±0.0599.99±0.240.00±0.020.00±0.11大米淀粉97.03.±0.1298.72±0.170.65±0.340.64±0.26插图图随文排列,先有文字叙述,后出现相应的图(表)。
食品工业科技论文摘要模板

食品工业科技论文摘要模板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针对食品工业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首先,本文回顾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现状进行了描述和评估。
其次,本文对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基础。
首先,本文回顾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其产生的原因和动因,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明确了食品工业的现状,包括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本文对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其中,主要探讨了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食品安全的保障、精细管理的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推进,市场和产业协同发展等,以期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基础。
关键词:食品工业;发展历程;现状;技术创新;案例分析;解决方案。
食品技术标书模板

食品技术标书模板I. 引言本标书旨在提供有关食品技术方面的详细信息,旨在满足合同要求并展示我方公司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我们将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确保生产高质量的食品产品。
II. 公司概况本章节将介绍我方公司的背景信息,包括成立时间、公司规模和组织结构等。
III. 技术能力在本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我方公司在食品技术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以下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1. 研发实力- 描述我们公司的研发团队,包括其规模和专业知识。
- 强调我们的研发能力,以及我们所使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2. 生产能力- 介绍我方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确保高效和可持续的生产。
- 说明我们的生产设施和设备,以及其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的情况。
3. 质量控制- 讲述我们公司的质量管理系统,确保生产出符合高标准的食品产品。
- 强调我们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和国际认证。
IV. 项目实施本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我们如何实施食品技术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计划- 描述项目的时间表和里程碑,确保按时完成交付。
- 强调我们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经验。
2. 人力资源安排- 介绍我们将为项目提供的专业技术团队,包括他们的资质和经验。
3. 食品安全与监控- 阐述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 提及我们的监控系统和实施方案,以确保食品质量。
V.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在本节中,我们将解释我们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以确保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1. 技术支持- 强调我们提供的技术咨询和培训,以确保客户能够熟练使用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
2. 售后服务- 说明我们提供的售后支持和维修服务,确保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VI. 预算和报价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提供项目的详细预算和报价信息,以确保合同中规定的预算和价格的合理性。
VII. 合作前景最后一节我们将展望合作前景,表达我们希望能够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愿望,并重申我们的愿意与客户密切合作,共同发展。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模版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模版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企业通过实施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给消费者。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是指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中,进行评审和认证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本模板旨在提供一个通用的、可适用于不同企业、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的参考模板,供相关机构和企业使用。
二、术语和定义2.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S)认证:指独立的、全面的第三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进行评审和认证。
2.2 食品安全:指食品不含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2.3 食品安全管理:指企业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的行为和措施。
2.4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指企业通过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降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
2.5 食品安全意识:指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工作中要求自己遵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三、评价要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评价的主要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组织结构和责任: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等方面。
3.2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件体系和记录的建立与实施等方面。
3.3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执行等方面。
3.4 食品安全监测与分析:包括食品安全监测与分析的方法和频次等方面。
3.5 人员培训和食品安全意识:包括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和食品安全意识教育等方面。
3.6 食品追溯体系:包括食品追溯制度和相关记录的建立与实施等方面。
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的评价过程4.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评价过程应该采用评审和认证相结合的方式。
食品模具教学大纲设计模板

一、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食品模具设计与制造2. 课程编号:XXXXXX3. 课程类别:专业课(设计实践)4. 适用层次:本科5.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 开课学期:第X学期7. 总学分:X学分8. 总学时:X学时9. 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掌握食品模具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
2. 培养学生具备食品模具设计、选型和制造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食品模具行业的相关知识和市场洞察力。
三、基本要求1. 掌握食品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设计方法。
2. 熟悉食品模具的材料、结构、制造工艺和检测方法。
3. 能够独立完成食品模具的设计、选型和制造。
4. 了解食品模具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
四、教学内容1. 食品模具概述- 食品模具的分类和特点- 食品模具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2. 食品模具设计基础- 食品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食品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 食品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3. 食品模具结构设计- 食品模具的结构特点- 食品模具的结构设计要点- 食品模具的结构设计实例4. 食品模具材料及制造工艺- 食品模具常用材料- 食品模具的制造工艺- 食品模具的加工与装配5. 食品模具选型与试验- 食品模具的选型原则- 食品模具的试验方法- 食品模具的性能评估6. 食品模具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食品模具行业的发展历程- 食品模具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食品模具市场的需求分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食品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食品模具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食品模具设计、选型和制造的实际操作。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考核:食品模具设计、选型和制造的实际操作成绩。
3. 期末考试:食品模具设计理论知识的考核。
食品工厂建筑及设备之设置标准模板

【法规名称】食品工厂建筑及设备之设置标准【颁布部门】【颁布时间】-07-25【正文】食品工厂建筑及设备之设置标准第 1 条本标准依工业辅导准则第四条规定订定。
第 2 条食品工厂建筑及设备之设置, 除法令另有规定外, 依本标准之规定。
第 3 条本标准适用下列专业食品工厂:一罐头食品工厂。
二冷冻食品工厂。
三蜜饯盐渍工厂。
四饮料工厂。
五酱油工厂。
六乳品工厂。
七味精工厂。
八食用油脂工厂。
九脱水蔬果工厂。
一○餐盒食品工厂。
一一速食面工厂。
前项专业食品工厂之类别, 依中华民国行业标准分类及经济部工业产品分类认定。
第 4 条食品工厂之厂区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厂区内环境应随时保持清洁, 并筑有通畅之排水沟。
厂区内空地应铺设混凝土、柏油或予以绿化。
二厂区内不得有不良气味、有害 (毒) 气体、煤烟、尘埃、臭水沟、垃圾堆置或其它有碍卫生之场所。
凡因制造食品所产生之废气、异臭等不良气味, 应妥善处理排放。
三厂内不得饲养动物, 员工宿舍应与作业场所完全隔离并分别设置出入口。
第 5 条食品工厂得包括办公室、原料处理场、加工或调理场、检验或研究室、包装室、仓库、机电室、锅炉室、修护室、更衣洗手消毒室、餐厅、员工休息室、员工宿舍及厕所等。
凡使用性质不同之场所, 应个别设置或隔间独立, 其建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墙壁与支柱: 原料处理场、加工或调理场等建筑物之墙壁与支柱面应为白色或浅色, 离地面至少一公尺以内之部分应使用非吸收性、不透水、易清洗之材料铺设, 其表面应平滑无裂缝并经常保持清洁。
二地面: 原料处理场、加工或调理场、内包装室建筑物之地面, 应采非吸收性、不透水且耐酸碱、耐磨之材料铺设。
地面应有良好之排水斜度及排水系统, 无局部积水之虞。
三屋顶或天花板: 应为白色或浅色、易清扫、可防止灰尘积储之构筑, 且不得有长霉或成片剥落等情形发生。
食品暴露之正上方屋顶或天花板不得有结露现象, 并保持清洁、良好维修之状态。
四光线: 食品工厂之厂房除仓库以外, 其它各项建筑物应有足够的光线, 工作台面或调理台面应保持二百米烛光以上, 机器设备台面应保持一百米烛光以上。
干货食品技术参数模板

干货食品技术参数模板一、产品基本信息1. 产品名称:(填写产品的具体名称,如豆腐干、鱼干、肉干等)2. 产品类别:(填写产品所属的类别,如肉制品、豆制品、水产干货等)3. 规格型号:(填写产品的规格型号,如规格、规格尺寸等)4. 生产日期:(填写产品的生产日期,以年/月/日格式填写)5. 保质期:(填写产品的保质期,以天或月为单位)二、原料信息1. 主要原料:(填写产品的主要原料成分及比例)2. 辅助原料:(填写产品的辅助原料成分及比例)3. 原料来源:(填写原料的采购渠道及质量要求)三、生产工艺参数1. 生产工艺流程:(填写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加工工艺、烘干等)2. 温度要求:(填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温度要求,包括加热温度、烘干温度等)3. 时间要求:(填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要求,包括加工时间、烘干时间等)4. 湿度要求:(填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湿度要求,包括加工环境湿度、干燥环境湿度等)5. 水分含量:(填写成品产品的水分含量标准)四、质量指标1. 色泽:(描述产品的色泽特征,并注明质量标准)2. 味道:(描述产品的味道特征,并注明质量标准)3. 外观:(描述产品的外观特征,并注明质量标准)4. 香味:(描述产品的香味特征,并注明质量标准)5. 含油量:(填写产品的含油量标准)五、包装与储存1. 包装要求:(填写产品的包装要求,包括包装材质、包装规格、包装方式等)2. 储存条件:(填写产品的储存条件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六、检验标准1. 检验方法:(填写产品检验的具体方法及标准)2. 检验项目:(列举产品的检验项目及标准要求)七、安全与卫生1. 生产环境:(描述产品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2. 生产设备:(描述产品生产设备的卫生要求及清洁保养)3. 人员要求:(描述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及食品安全知识)以上是干货食品技术参数模板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干货食品种类和生产工艺特点,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食品工业科技要求

全文1.5倍行距标题标题标题标题(二号宋体,居中,加粗)【说明: 标题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含义笼统、泛指性很强的词语(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而用名词性短语,也不用“……的研究”,“基于……”)。
】作者11,作者22,作者31,……(四号楷体,居中)(1. 学校院、系名,省份城市邮编;2. 单位名称,省份城市邮编)(五号楷体,居中)摘要:(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小五号楷体)【说明: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要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要加自我评价,如“该研究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尚未见报道”等。
摘要能否准确、具体、完整地概括原文的创新之处,将直接决定论文是否被收录、阅读和引用。
摘要长度200~300字。
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使用“本文”、“文章”、“作者”、“本研究”等作为主语。
】关键词:(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小五号楷体,全角分号隔开)【说明: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文章标注3~8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全角分号隔开。
中文关键词尽量不用英文或西文符号。
注意:关键词中至少有两个来自EI控词表。
一般高校数字图书馆均可查到。
】中图分类号:(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TM 344.1(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文献标志码:(小五号黑体,前空四格)A(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说明: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一般要有3位数字,如TM 344.1)】引言(四号宋体,加粗,顶格)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五号宋体,段前前缩进两格)【说明: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倍行距标题标题标题标题(二号宋体,居中,加粗)【说明:标题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含义笼统、泛指性很强的词语(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而用名词性短语,也不用“……的研究”,“基于……”)O J作者T,作者22,作者31,……(四号楷体,居中)(1.学校院、系名,省份城市邮编;2.单位名称,省份城市邮编)(五号楷体,居中)摘要:(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小五号楷体)【说明: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要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要加自我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必须要有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Tel); (E-mail)。
导师姓名(联系人),性别,职称,硕(博)士生导师,(Tel); (E-mail)。
评价,如“该研究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尚未见报道”等。
摘要能否准确、具体、完整地概括原文的创新之处,将直接决定论文是否被收录、阅读和引用。
摘要长度200~ 300字。
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使用“本文”、“文章”、“作者”、“本研究”等作为主语。
】关键词:(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小五号楷体,全角分号隔开)【说明: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文章标注3~8 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全角分号隔开。
中文关键词尽量不用英文或西文符号。
注意:关键词中至少有两个来自EI 控词表。
一般高校数字图书馆均可查到。
】中图分类号:(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TM (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文献标志码:(小五号黑体,前空四格)A(小五号Times NewRomar体, 加粗)【说明:请查阅(一般要有 3 位数字,如TM 】引言(四号宋体,加粗,顶格)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五号宋体,段前前缩进两格)【说明: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它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着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
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引言中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
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用词时,应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引言一般不超过800 字,且不计入章节编号。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五号宋体,段前缩进两格)1 篇幅、正斜体、黑体(四号宋体,加粗,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半格)篇幅(五号宋体,加粗,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半格)【说明:全文(计空格、图表占位)一般不超过7 000 汉字。
】正斜体1.2.1 正体(五号宋体,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半格)【说明:变量名称用斜体单字母表示,需要区分时可加下标;下标中由文字转化来的说明性字符用正体,由变量转化来的用斜体。
】1.2.2 斜体【说明:量单位及词头用正体。
如kg、nm等。
运算符用正体,如d、exp、lg、max min等;几个特殊常数用正体,如e、n、I。
】黑体【说明:矩阵、矢量、张量名称用黑斜体表示。
】2 层次标题【说明: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
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
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3 插图(图题使用小五号黑体,居中,列于图下)说明:1) 插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一般不超过幅。
2) 插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
插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六号或小五号为宜。
3) 插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4) 插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 如仅有1 个图,可定名为“图1” )和图题,居中排于图下。
5) 函数图要有标目,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表示,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一般采用n, n, n 和1 n, 2 n, 5 n 以及10 n, 20 n, 30 n, 50 n(n = 1,2,3,…)较好,不要把实验数据点直接拿来作为标值,如可将,,,…改为,,,•••,将,,,…改为60, 80, 100,…, 并相应平移标值线(当然图面内的数据点或曲线不能变动)。
标值的数字一般不应超过 3 个数位,或小数点后面不超过1 个“0”。
为此,可通过改用标目中单位的词头或量符号前的因数来保证标值的数值尽可能处在~ 1 000。
例如:某图上标值是 1 200, 1 400, …,标目为p / Pa ,则可将标目改为p / kPa ,相应地标值即改成,,…。
某图上标值是,,,…,标目为R,则可将标目改为103R, 相应地标值即改成5, 10,15, …。
6) 照片、灰度图清晰,彩色图要转换成黑白图表示。
7)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
】4 表格(表题使用小五号黑体,居中,列于表上)【说明:1) 表格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格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2) 表格应精心设计。
为使表格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3)表格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格,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居中排于表格的上方。
4)数值表格米用三线表,表头中使用“量符号/量单位”。
如表1所示。
表1三线表示例x/cm v/(m •s-1)I /mA h/m103040012347005)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 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 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5结论(结语)【说明:1)结论或结语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可以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2)结论是在文章结尾时对文章的论点、结果进行的归纳与总结。
当从研究结果确实得出了有重要价值的创新性结论,或者对相同论题的研究得出与别人不同或相反的结论时,应采用“结论”作层次标题。
3)当未得出明确的研究结论,或结论已在“结果与讨论”中表述,而同时需要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概括性总结或进一步说明时,尤其是要对文章已解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表达作者的某些主观见解或看法时,用“结语”4)文章结尾时如果不能导出条理性结论,则可写成结语进行必要的讨论,文中已有分步结论的可不再在文章结尾处写出结论。
5)结论或结语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插图及数学公式。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顶格)[1] 期刊——作者. 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 止页码. (不要缺少页码). (小五号宋体,缩进两格;序号使用“ [] ”,和内容间空半格;内容中标点符号均使用半角,后空半格)[2] 专着——作者. 书名[文献类型标志].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出版地和出版者必须有一个)[3] 专着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专着作者.专着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出版地和出版者必须有一个)[4]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 专利号[ 文献类型标志].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5] 电子文献——作者. 题:其他题名信息[ 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说明:(详见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1)参考文献应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以15篇以上为宜,其中80% 应为期刊或会议论文,80%以上为近5年出版的文献,50%以上为外文文献(若是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必须要有会议名称、论文集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
2)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3)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且姓名全大写。
4)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写,超过3人的,余者写:等”或“,et al'5)非英文期刊文献,先按原文列出该文献,然后另起一行附上其英文译文。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下面模式Trends of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protein (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1 2 2 2 2 ____WEI Qin‘,WUDan, ZHANGCu-zhen, LI Chao, WAN(Ke-liang (五号Times NewRoman体)(1.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2.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Abstract: (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体,加粗)The study of quantitative protein is very important and valuable in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testas well as food test. In this paper, a review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of protein is presented in details, pertaining especially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using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fluorescent method and resonance Raleigh scattering method. Moreover, many important reaction systems and their 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splayed in the tables in order to keep this paper for referenee. (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Key words:(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力口粗)protein; 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 speetrophotometer method; fluoreseent method(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说明:英文摘要(100〜150 words)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摘要应回答好以下4方面问题:1) What you want to do(直接写出研究目的,可缺省);2) How you did it(详细陈述过程和方法);3) What results did you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you draw(全面罗列结果和结论);4) Whatis original in your paper (通过2)和3)两方面内容展示文中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