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边塞诗中的盛唐气象
论盛唐边塞诗

盛世欢歌异彩纷呈——论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摘要: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盛唐诗歌蕴涵有一种“盛唐气象”,具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按照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等的不同,可分为两大派,即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这两大诗派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同,但都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各自以其或宁静优美或壮丽奔放的旋律,组成了当时诗歌艺术的两支基调,谱写出一曲农耕文明的盛世欢歌。
关键词:盛唐气象;农耕文明;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The Singing of Heyday, So are the Tang Poetry Genres. Abstract: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farming civilization in the tang poetry contained a "the glorious age of tang poetry meteorology", has a vigorous vital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ang poetry genres,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s and art works of different styl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ie, Wang Wei and Meng Haoran represented by the rural landscape poetry ,GaoShi andCenCa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number. The two big theory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reasons, but have a romantic spirit, with its beautiful and magnificent or quiet or the melody, formed when two teams of poetry, write a song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heyday.Keywords:The glorious age of tang poetry; Meteorology farming civilization; Landscape pastoral poetry; Frontier fortress poem前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论诗歌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综述--诗歌盛唐气象论[摘要]盛唐诗歌以其积极向上的风采、雄浑牵放的气质,被后世推崇为“盛唐气象”。
雄浑奔放的盛唐气象,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它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化,政治,经济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
这种气象,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雄浑豪迈的风格中体现出来,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也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和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这种气象在诗歌的艺术形式,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上也有所表现,它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反映,它是不可逾越的。
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的精神外现和性格形象,是盛唐诗歌普遍的基调。
[关健词]诗歌盛唐气象形成白田园诗边塞诗杜甫一、盛唐气象概说“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的是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后来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而“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因素,一是思想的因素,一是文学自身的因素。
首先,“盛唐气象”是盛唐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我们可以看到,开元、天宝的40多年间,是唐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富强繁荣的顶峰。
唐玄宗即位后,注意戒奢侈、抑权候、轻摇役、正刑罚,整顿吏治、奖励农桑、兴修水利,进行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改革,使全国迅速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在贞观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盛唐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力量强大,人民生活安定,前期政治也比较开明。
据历史记载,天宝元年的户口数较唐初增加了四倍。
天宝八年,全国各主要粮仓藏粮一千二百六十五万六千六百二十石,其中以含嘉仓最多。
杜甫在诗中写下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浅析王维《使至塞上》

浅析王维《使至塞上》浅析王维《使至塞上》《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王维《使至塞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维《使至塞上》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对外战争中获得重大胜利,边境线往外推扩了许多。
朝廷收到捷报后,就派王维以监察御史的名义来到河西节度使幕府。
王维此行,带着朝廷的任务:第一,唐朝边塞离京城长安遥远,边将有时会虚报、妄报战绩邀赏请功。
王维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查证捷报是否属实。
第二,若实际战况与捷报内容出入不大,王维将代表朝廷慰问、奖赏获胜的将士。
第三,作为朝廷的使者,王维将对这场战争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踪调查,作为朝廷任命边将和实施对外政策的依据。
显然,这是一次重要的使命,体现了朝廷对王维的信任。
而且,王维有机会到边塞领略与中原大地迥然有别的奇异风景,心里应该是乐意的。
有些文章认为,王维这次出使,是被朝廷权臣排挤的结果,所以心情黯淡。
这种说法既无根据,也不合情理。
从诗题看,《使至塞上》是王维已在塞上(河西节度使幕府)安顿之后的诗作。
一、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关于“边”字,读者往往不能辨析它与“塞”字的不同含义,而将二者混为一谈。
“边”与“塞”的区别在于,“塞”指我军长期定居之地,具体到这首诗而言,指河西节度使幕府的所在地一带。
而“边”,则位于塞外,在战争发生时,指敌我两军交锋的最前线。
既然崔希逸的军队在这次战争中入犯敌人的地盘2000余里,那么诗中所谓的“边”与“塞”之间,就有相当一段距离了。
细揆“问边”两字的语气,应该是王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安顿下来之后,正常履行使者的任务,即出塞到前线视察。
关于“单车”,施蛰存《唐诗百话》指出:这是用1日典,《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
”这是有道理的。
“单车”出征在唐代以前的典籍中多见,如《史记》《汉书》都已使用。
论王维边塞诗中的盛唐气象

学士学位论文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名:**运城学院2015年6月毕业论文题目:论王维边塞诗中的盛唐气象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名:**指导教师:***运城学院2015年6月论王维边塞诗中的盛唐气象摘要:王维既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是杰出的边塞诗人。
王维的边塞诗感情充沛、格调高亢、意境浑厚、笔力苍劲,其作品反映了盛唐边塞生活和社会现实。
王维的边塞诗受到盛唐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盛唐气象。
其诗歌在塑造人物精神基调、营造诗歌境界以及语言运用方面,都全面地体现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特征和精神面貌。
通过对王维边塞诗的研究,一来可以纵观王维边塞诗是如何反映盛唐气象的,二来有助于帮助我们研究盛唐诗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关键词:王维;边塞诗;盛唐气象;格调高亢;意境浑厚On the influence of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tmosphere in Wang Wei'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Abstract: Wang Wei is not only a landscape pastoral poet in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but also an outstanding frontier fortress poets. The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of Wang Wei is full of emotion, resounding literary style, vigorous poetic imagery and powerful strokes. His works artistically reflect both the frontier fortress life in the most prosperous age of Tang Dynasty and social rea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social background of high Tang period, Wang Wei'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express the scenes of the most prosperous age of Tang Dynasty fully and richly. His poetries fully embody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ople's spiritual outlooks of high Tang period in shaping the spiritual keynote of characters, creating the aesthetic realm of poe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etic language. The research on the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of Wang Wei can not only allows us to make a general survey on how Wang Wei’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reflect the scenes and atmosphere in high Tang period but also help us to mak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the most prosperous age of Tang Dynasty.Key words: Wang Wei;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scenes and atmosphere in the most prosperous age of Tang Dynasty; resounding literary style;vigorous poetic imagery.目录引言 (1)文献综述 (2)一、“盛唐气象”的源起及特色内涵 (5)二、王维边塞诗的创作概况 (6)(一)边塞诗的源起及其意义 (6)(二)王维边塞诗的创作背景 (9)三、王维边塞诗中盛唐气象之体现 (10)(一)昂扬向上的精神基调 (10)(二)诗歌雄浑的审美境界 (14)(三)大气磅礴的诗歌语言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引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而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枝璀璨的奇葩,唐诗所奏响的伟大乐章无疑是中国诗歌的最强音。
盛唐气象与边塞诗

盛唐气象与边塞诗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神往着大唐盛世。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论疆域,唐朝或许并不是最大,如果论武功,唐朝也并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开阔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影响和征服了八方四夷,并且一直让后人景仰不已。
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美丽纯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诗篇,那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
浩瀚如海的全唐诗是一个宝库,这里面保存着我们唐朝祖先留下来的思想珍宝。
在这里,我们可以体味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豪情逸兴;感受千年前的草风沙雨,冷月寒霜;感受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唐历史和风韵。
芬芳的唐诗正像一个大花园,让我们一起倘佯其中,寻找几株闲花野草,去体味千年前的大唐吧。
标签:唐朝;边塞诗;盛唐气象盛唐边塞诗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
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
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
630年,张宝相活捉突厥颉利可汗,长安举国欢欣雀跃。
635年,李靖、侯君集等将领大破吐谷浑,捉住吐谷浑名王20人。
640年,侯君集平定高昌王国,活捉高昌国王。
641年,李■大破薛延陀率领的同罗、仆固、回纥、靺鞨等联军。
644年,郭孝恪消灭了焉耆,活捉焉耆王突骑支。
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统领六军从洛阳出发东征高丽。
农历4月,在幽州城,用酒肉款待六军。
5月17日,皇帝亲率精锐骑兵与李■会合包围辽东城,借助大风发火箭,待城上的房屋都烧光后,指挥战士登城,攻克了辽东城。
648年,王玄策打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活捉其国王、王妃、王子等人,掳获一万两千人,牛马两万多匹送到长安宫阙。
同年闰12月,昆山道总管阿史那社尔攻破龟兹50个城池,活捉龟兹王。
龟兹平定,西域震惊。
第二年春正月初六,俘获的龟兹王和其大臣,被献到社庙以祭祀土神。
658年,大将苏定方攻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贺鲁的军队。
贺鲁逃往石国,副将萧嗣业追上将其抓获,俘获贺鲁人畜共40多万。
王昌龄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王昌龄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盛唐时代,文人追求功名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侧重于国家和天下的选择。
科举取士与边陲建功是取得功名的两条道路,一部分文人以科举、明经寻求价值理想;而另一部分文人选择了出塞,选择了从军入边,渴望立业边疆,功就名成。
于是,在边塞诗中充满了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和昂扬的爱国情怀。
这种激越昂扬、达观进取的时代精神,是社会的群体意识在时代的波涛中关乎人格的理想和价值的体现,是一种为国、为君、为社稷的强烈的外敛意识和追求。
这种追求和意识激发了文人出世的热情。
综观盛唐诗歌流派,唯边塞诗派最能表现盛唐之音。
无论是“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还是“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都贯注着雄健奔放的气势,激昂慷慨的精神。
边塞诗派虽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但作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代表诗人,他的边塞诗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特色,体现了盛唐气象。
一“盛唐气象”又称“盛唐之音”,自从林庚先生提出迄今,对其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过,总的认为有两方面:一是盛唐诗歌中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用林庚原话即“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二是艺术风貌。
关于此点古今学者论述颇多。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云:“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林庚先生认为此“兴趣”即“气象”、“风骨”,“羚羊挂角”喻诗歌的超脱,“无迹可求”喻诗歌的自然。
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盛唐诸公之诗,为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现当代有人认为“盛唐之音”即“风骨”、“兴寄”等的结合体,指刚劲有力、明朗豁达的精神气魄、丰富的社会体验与饱满的政治热情,与作者创造出的精炼、含蓄、自然、清新的语言相结合,构成了外形鲜明而又内蕴深沉的艺术境界,是一种自然的美丽。
盛唐诗人多以气为诗,以诗抒情,即“雄厚浑成”。
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是指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浅谈王维诗中盛世气象

浅谈王维诗中盛世气象作者:黄辉贞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年第12期【摘要】王维是盛唐诗歌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在盛唐诗坛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读他所写的诗歌后,可以深刻体会到王维诗中突出的“盛唐气象”。
他的诗歌类型多样,有山水、田园、边塞、送别、怀乡、应制诗等等。
王维前期诗歌表现清淡自然,后期创造庄重灵静,集中体现盛唐时代精神。
王维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相融合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塞外景象,展现出盛唐时代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及艺术气息。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其他诗;盛世气象一、盛唐气象的界定盛唐诗歌以积极的成长面貌、开阔博大的胸怀、至高无上的气量,后人称之为“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发达的气象,这蓬勃不只因为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这种时代性格是离不开那个时代而存在。
“盛唐气象”它的形成并非是轻而易举,在反映精神面貌的同时则是通过诗人创作的思想感情来描绘的,尤其是在典雅的抒情诗中,所以盛唐气象就是指盛唐时代精神面貌。
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平,岸边水宽阔,帆儿高悬。
夜还没有退去,太阳就已经开始升起了,旧的一年还没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这样的景致展现盛唐诗歌的面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在这些充满了雄壮浑厚的诗中,集中地体现了盛唐诗人百花齐放的多种风格以及诗歌中表现出的时代精神面貌、活力。
盛唐诗坛的诗人中,李白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不仅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成就是来自于李白。
盛唐诗坛的诗人中,李白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不仅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成就是来自于李白。
杜甫也是出现在盛唐文化的顶峰时期,他一生中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在称誉盛唐。
杜甫比不上李白富有才情,在他的生命过程中,坎坷不断和时代的逆转造就了他的诗风,不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艺术上都呈现了盛唐海纳百川的胸襟。
盛唐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盛唐边塞诗与“盛唐气象”一提到盛唐边塞诗与“盛唐气象”的关系,便不自觉的想起小时候那些背过的唐诗像“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那样豪壮有力的诗句,或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雄浑壮阔的诗句,以为这就是“盛唐气象”的表现。
然事实不至如此,因此,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便要从当时特定的环境去描述。
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丹纳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作品中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理。
”俄国美学家普列汉诺夫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有它的境况所造成的。
”盛唐诗歌无一例外地烙上了盛唐特定的时代民族心理,而盛唐边塞诗正是这一时代民族心理投影在文学上的典范。
因此,这便不难看出盛唐边塞诗中蕴含的“盛唐气象”。
贞观之治的沉淀,开元盛世的到来,唐帝国迎来了“国容何赫然”的盛举,它的经济实力正如杜甫《忆昔》中说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唐朝社会安定繁荣,人们对生活,对理想充满着希望和自信,一种盛世的民族心理逐渐在心中形成。
我们从一般的诗句里可以知道这种心理折射出的景象“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描绘出了万事万物生机盎然的风采。
至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疏”,更是描绘出盛唐早朝雍容庄严的场面,表现出唐帝国国威远扬,万夷臣服的昌盛面貌,真是的展示了大唐盛世的历史背景。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我们后世所称的“盛唐气象”。
笼罩在“盛唐气象”下的唐人们,有一种与“盛唐气象”相媲美的,无与伦比的境界,那就是涵盖一切,睥睨一切的气势,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和勃发出特有的精神气度,同时也便拥有海纳百川,消融一切的壮阔胸怀。
在这种开放自由的民族精神中,六朝门阀制度的消除,为庶族知识分子踏入政治殿堂提供了可能,广大士子怀着出将入相的理想,奔赴远方,辞亲远游,或应举入幕,或寄旅京都,或纵横朔漠,或交友争辉,渴望建功立业,满怀着“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雄心,他们意气风发,壮志凌云,身上洋溢着青春炙热怜人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士学位论文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名:**运城学院2015年6月毕业论文题目:论王维边塞诗中的盛唐气象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名:**指导教师:***运城学院2015年6月论王维边塞诗中的盛唐气象摘要:王维既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是杰出的边塞诗人。
王维的边塞诗感情充沛、格调高亢、意境浑厚、笔力苍劲,其作品反映了盛唐边塞生活和社会现实。
王维的边塞诗受到盛唐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盛唐气象。
其诗歌在塑造人物精神基调、营造诗歌境界以及语言运用方面,都全面地体现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特征和精神面貌。
通过对王维边塞诗的研究,一来可以纵观王维边塞诗是如何反映盛唐气象的,二来有助于帮助我们研究盛唐诗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关键词:王维;边塞诗;盛唐气象;格调高亢;意境浑厚On the influence of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tmosphere in Wang Wei'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Abstract: Wang Wei is not only a landscape pastoral poet in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but also an outstanding frontier fortress poets. The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of Wang Wei is full of emotion, resounding literary style, vigorous poetic imagery and powerful strokes. His works artistically reflect both the frontier fortress life in the most prosperous age of Tang Dynasty and social rea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social background of high Tang period, Wang Wei'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express the scenes of the most prosperous age of Tang Dynasty fully and richly. His poetries fully embody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ople's spiritual outlooks of high Tang period in shaping the spiritual keynote of characters, creating the aesthetic realm of poe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etic language. The research on the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of Wang Wei can not only allows us to make a general survey on how Wang Wei’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reflect the scenes and atmosphere in high Tang period but also help us to mak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the most prosperous age of Tang Dynasty.Key words: Wang Wei;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scenes and atmosphere in the most prosperous age of Tang Dynasty; resounding literary style;vigorous poetic imagery.目录引言 (1)文献综述 (2)一、“盛唐气象”的源起及特色内涵 (5)二、王维边塞诗的创作概况 (6)(一)边塞诗的源起及其意义 (6)(二)王维边塞诗的创作背景 (9)三、王维边塞诗中盛唐气象之体现 (10)(一)昂扬向上的精神基调 (10)(二)诗歌雄浑的审美境界 (14)(三)大气磅礴的诗歌语言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引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而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枝璀璨的奇葩,唐诗所奏响的伟大乐章无疑是中国诗歌的最强音。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更是远远地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举凡国家时事、民生疾苦、生产劳动、歌舞艺术、自然山川、绘画、书法、佛道、边塞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被收入在诗人的笔下。
这一切便构成了唐诗特有的丰富内涵。
正如康熙皇帝所说:“诗至唐而众体悉被,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以唐人为标准。
”①王维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备受历代学者的关注。
因其诗歌作品成就之高,唐代宗曾在《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中赞誉他为“天下文宗”、“名高希代”。
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同时代学者的广泛赞赏,也深受后代读者的好评。
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并成为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过非凡的业绩,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盛唐边塞诗的挖掘有重要贡献。
王维作为盛唐仕进之士,曾经两度出塞,出塞前后以及在塞外生活期间,他写下了数量颇丰、价值颇高的边塞诗。
这些诗在量与质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在盛唐边塞诗中占有重要地位,王维的边塞诗呈现出盛唐的繁荣昌盛、国富兵强以及昂扬饱满的时代风貌,以及盛唐时期的人文、社会的关系,全面展示出盛唐时代的风采。
文献综述近年来,有关王维边塞诗研究的论文有三十余篇,它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两个方面:一是王维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二是将王维的边塞诗与其他作家的边塞诗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究王维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对于王维边塞诗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成就的研究中,代表性的有5篇论文,分别是张清华的《论王维的边塞诗》(《中州学刊》1984年03期)、王从仁的《论王维的边塞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马秀娟的《论王维的边塞诗》(《江西大学学报》1985年04期)、苏华的《论王维的边塞诗》(《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24卷04期)以及王辉斌的《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在这些文论中,张清华的论文比较细致地对①康熙.全唐诗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3—75.王维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进行了研究。
从描写内容看,他将王维的边塞诗大致地分为五种,分别是:刻画豪侠少年和塑造英勇将士、反映戍边将士边塞战争生活、揭示军中赏罚不公、描写边塞百姓生活、描绘边塞风光。
在艺术方面,张清华认为,王维边塞诗中营造了新颖的意境和将情景融合得很完美是其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他的研究重点还放在了王维是如何渲染特定的气氛来开拓诗歌意境。
马秀娟的文章,主要是通过歌颂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以及依靠表现人物精神基调来反映时代精神这两方面突出王维边塞诗的思想成就。
而王从仁却从诗歌体裁、绘画与音乐相互融入作品两方面来论述王维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将王维的边塞诗与其他诗人的边塞诗进行对比研究的论文数并不多见,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志清的《王维的金戈铁马审美模式研究-兼与盛唐边塞诗人比较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03期)与陈维志的《试论王维、王昌龄边塞诗的成就》(《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王志清的论文肯定了王维边塞诗中金戈铁马的一面,实事求是地评价其边塞诗的美学价值,确定他在盛唐边塞诗中的承传、开拓的地位。
并且把王维与高适、岑参的边塞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诗歌的异同以便研究诗歌之于盛唐气象的表现。
陈维志的论文主要是通过对王维和王昌龄边塞诗的基本创作倾向与中国文学中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角度进行考察分析,从对待现实和理想的态度、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以及具体的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成就作出评价。
一、“盛唐气象”的源起及特色内涵王国维先生《宋元戏曲考》序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①唐朝的文学标志便是诗歌。
诗歌从产生并发展到唐朝,进入了繁荣成熟阶段,尤其是到了盛唐,这“是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使得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机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明”②。
中国的古代诗论一直是在复古与创新中交互发展,“气象”就是诗论发展到盛唐时期的产物。
“气象”一词用于论诗较早见于唐朝皎然的《诗式》,迨至宋元明清时期便被广泛用作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1—102.②林庚.盛唐气象[J].北京大学学报,1958,(2).当然,说盛唐边塞诗雄壮浑厚是从盛唐边塞诗的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来看的,所以,盛唐气象只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宋代著名文论家严羽在其著作《沧浪诗话》中最认可盛唐边塞诗,指出盛唐边塞诗的总体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从此以后明清诗论家就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用作盛唐边塞诗的风貌特征,并将之定义为“盛唐气象”。
但是,自古以来总有读者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混为一谈。
我们应该清楚,文学史上所说的盛唐,是指唐玄宗、肃宗两个朝代,大约五十年的时间。
唐玄宗后期,政治逐渐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间又经安史之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这一时期仍然有很多诗人的诗风雄浑,内容上表现出来的是唐王朝岌岌可危的形势以及诗人的忧心忡忡,这类作品后来被明清诗论家誉为体现盛唐气象的佳作。
而安史之乱后,同样也有不少作品具有雄浑风貌。
盛唐后期,社会面貌骤变,很多诗人的积极心态并没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的诗风也同样存在,也创作出了大量雄浑的诗篇。
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丹纳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作品中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理。
”①当然,盛唐诗歌就是唐王朝的民族心理的一面镜子。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举旗高呼的重点之一就是“盛唐气象”。
他指出“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②,另外还将“气象”与“笔力”二者结合,发文力指盛唐诗歌的风貌为“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