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分析报告全

处方分析报告全
处方分析报告全

.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片)地制备

解题过程与步骤:()乙酰水杨酸主药对乙酰氨基酚主药咖啡因主药淀粉填充剂和崩解剂淀粉浆() 适量黏合剂滑石粉润滑剂轻质液状石蜡润滑剂

()药物、辅料→粉碎、过筛→加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湿粒干燥→整粒→加润滑剂和崩解剂混合→压片→(包衣)→质量检查→包装()为什么要分别制粒三主药混合制粒易产生低共熔现象,且可避免乙酰水杨酸与水直接接触防止水解.()内外加法()滑石粉中要喷入液状石滑石粉在压片时易因振动而脱落,加入液状石蜡可使滑石粉更易于黏附在颗粒地表面,防止脱落

.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片)地制备

处方中鱼肝油为主药,吐温为乳化剂,西黄蓍胶为辅助乳化剂,甘油为稳定剂,苯甲酸为防腐剂,糖精为甜味剂,杏仁油香精、香蕉油香精为芳香矫味剂

. 复方硫洗剂

本品属于哪种分散系统?制备要点是什么?()为提高本品稳定性可采取哪些措施?解题过程与步骤:()本品系混悬剂.制备要点: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和聚山梨酯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提高稳定性措施:硫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地颗粒最细,为减慢沉降速度,选用沉降硫;硫为典型地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润湿,故先加入甘油及表面活性剂吐温作润湿剂使之充分分散,便于与其他药物混悬均匀;若加入适量高分子化合物如羧甲基纤维素钠增加分散介质地黏度其助悬作用,制剂会更稳定些

. .各成分地主要作用:硝酸甘油主药单硬脂酸甘油酯油相月桂醇硫酸钠乳化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防腐剂硬脂酸油相白凡士林油相甘油微保湿剂蒸馏水加至水相

阿拉伯胶(乳化剂)白凡士林(调节稠度)淀粉(填充剂崩解剂)淀粉浆(粘合剂)糊精(填充剂粘合剂)滑石粉(助流剂)酒石酸(络合剂稳定剂)尼泊金乙(防腐剂)轻质液体石蜡(润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十六十八醇混合物(油相)糖精钠(矫味剂)碳酸氢钠(调节剂)吐温(乳化剂)西黄薯胶(增稠剂)硬脂酸甘油酯(辅助剂乳化剂)乙醇(润湿剂)硬脂酸镁(润滑剂)亚硫酸氢钠(抗氧剂)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络合剂)注射用水(溶媒)散剂散剂散剂散剂痱子粉痱子粉痱子粉痱子粉

【处方】薄荷脑;樟脑;氧化锌;硼酸(药物);滑石粉(稀释剂)【制法】取樟脑、薄荷脑研磨至液化,加适量滑石粉研匀,依次加氧化锌、硼酸研磨.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剩余地滑石粉研匀,过七号筛即得.

益元散益元散益元散益元散【处方】滑石(稀释剂);甘草(药物);朱砂(药物)【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地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粉末,研匀,即得. 硫酸阿托品散硫酸阿托品散硫酸阿托品散硫酸阿托品散用途:用于胃肠痉挛疼痛.

【处方】硫酸阿托品(药物);乳糖(稀释剂);胭脂红乳糖(着色剂)【制法】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分装,每包.

浸出制剂浸出制剂浸出制剂浸出制剂渗漉法制取流浸膏剂地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浓缩→调整含量. 远志流浸膏远志流浸膏远志流浸膏远志流浸膏【处方】远志(药物);乙醇(溶剂);浓氨试液(调节剂)【制法】取远志粉碎为中粉,按渗漉法,用乙醇作溶剂,浸渍小时后,以每分钟~地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

液,另器保存,继续收集续漉液,在℃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后滴加浓氨试液适量使微显碱性,并有氨臭,用乙醇调整体积使成,静置,待澄清,滤过

远志酊远志酊远志酊远志酊((((性状:棕色液体)功治:祛痰,用于咳痰不爽. 【处方】远志流浸膏(药物);乙醇(溶剂)【制法】取远志流浸膏,加乙醇使成,混匀后,静置,滤过,即得.

远志糖浆远志糖浆远志糖浆远志糖浆【处方】远志流浸膏(药物);浓氨溶液(调节剂);苯甲酸钠(防腐剂);单糖浆(矫味剂)【制法】将浓氨溶液稀释成稀氨水,与远志流浸膏混合均匀,静置天~天备用,再将单糖浆在℃以下加入远志流浸膏中至规定体积,混合均匀.

益母草膏益母草膏益母草膏益母草膏性状:棕黑色稠厚地半流体,气微,味苦、甜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淤血腹痛. 【处方】益母草(药物);红糖(药物、辅料)【制法】取益母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煎沸后小时,第二煎沸后分钟,用纱布过滤,挤压残渣,滤液合并,浓缩,不断捞去泡沫,浓缩成清膏(比重为~,℃热测),通常浓缩至〈〉).另将红糖置小烧杯中,加入量地开水,加热至全溶,用纱布滤过,置蒸发皿中,继续用文火炼至糖成深红色时,停止加热,慢慢将清膏加入其中,搅拌均匀,继续用文火加热收膏,待取少许能平拉成丝,或滴于纸上不见水迹,即得. 液体药剂液体药剂液体药剂液体药剂

碘酊碘酊碘酊碘酊【处方】碘(药物);碘化钾(助溶剂);乙醇(溶剂);水(溶剂)适量【制法】取碘化钾,加水约溶解后,加碘及乙醇,搅拌使溶解,再加水适量使成,搅匀,即得.

复方硼酸钠溶液复方硼酸钠溶液复方硼酸钠溶液复方硼酸钠溶液【处方】硼酸钠(药物);碳酸氢钠(调节剂);液化酚(药物、抗氧剂);甘油(保湿剂、溶剂);水【制法】取硼酸钠加热水约溶解后,放冷,加入碳酸氢钠溶解.另取液化酚加入甘油中搅匀,将该混合液缓缓加入硼酸钠、碳酸氢钠地混合液中,随加随搅拌,静置片刻至气泡不再发生为止,过滤,于滤器上添加水使成.

鱼肝油乳鱼肝油乳鱼肝油乳鱼肝油乳.... 【处方】鱼肝油(主药,);阿拉伯胶粉(乳化剂);西黄蓍胶粉(增稠剂);糖精钠(矫味剂);尼泊金乙脂(防腐剂);蒸馏水()【制法】取水约与阿拉伯胶置干燥乳钵中,研匀后,缓缓逐滴加入鱼肝油,迅速向同一方向研磨,直至产生地油相被撕裂成油球而乳化地劈裂声,继续研磨至少一分钟,制成稠厚地初乳.然后加入西黄蓍胶浆(取西黄蓍胶置干燥地乳钵中,加乙醇几滴润湿后,一次加入水,研磨均匀)与适量水,使成,搅匀,即得.

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处方】炉甘石(药物);氧化锌(药物);甘油(助悬剂);氢氧化钙溶液(溶剂)适量【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混合过目筛,置乳钵中,加少量氢氧化钙溶液,研成糊状后,加甘油研匀,再添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使成,搅匀,即得.

复方硫洗剂复方硫洗剂复方硫洗剂复方硫洗剂【处方】沉降硫磺(药物);硫酸锌(反絮凝剂);樟脑醑(芳香剂);甘油(助悬剂);吐温(增溶剂);水(溶剂)适量【制法】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研磨,加甘油及吐温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溶液研磨,加入适量水,研磨均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入适量水使成全量,搅匀,即得.

口服液地制备黄芪精口服液:黄芪(主药);蜂蜜(矫味剂,药物);尼泊金乙(防腐剂);香精(矫味剂)口服液地制备工艺流程为:中药材→提取→精制→过滤→分装→灭菌. 中药注射剂地制备中药注射剂地制备中药注射剂地制备中药注射剂地制备中药注射剂地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地准备→药料地提取、精制→配液→滤过→灌注→熔封→灭菌→质量检查→印字包装→成品.

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处方】柴胡(药物);氯化钠;聚山梨酯(增溶剂);注射用水适量【制法】取处方量地.柴胡,洗净,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收集馏液.所得馏液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加入氯化钠、聚山梨酯,搅拌溶解,用垂熔玻璃漏斗滤过至澄明,灌封,℃, 分钟灭菌即得软膏剂地制备软膏剂地制备软膏剂地制备软膏剂地制备、软膏剂中基质地净化与灭菌:油脂性基质应先加热熔融,趁热滤过,除去杂质,再加热到℃约灭菌并除去水分.、软膏剂地制法:研和法、熔合法、乳化法

黄芩素油膏黄芩素油膏黄芩素油膏黄芩素油膏【处方】黄芩素粉(目);凡士林(油相);羊毛脂(半固体)【制法】称取凡士林,加入羊毛脂,水浴加热熔融后加入黄芩素粉,搅匀,继续搅拌至冷,即得.

黄芩素乳膏黄芩素乳膏黄芩素乳膏黄芩素乳膏【处方】黄芩素粉(目);硬脂酸(油相);硬脂酸甘油酯(油相);甘油(保湿剂);蓖麻油(乳化剂);尼泊金乙酯(防腐剂);三乙醇胺(水相);蒸馏水【制法】()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蓖麻油、尼泊金乙酯共置于干燥烧杯内,水浴加热至o~o使全熔,得油性药液()将甘油、黄芩素、蒸馏水置另一烧杯中,加热至℃~℃,边搅拌边加入三乙醇胺,使黄芩素全溶,得水性药液.()将油性药液逐渐加入水性药液中,边加边搅拌均匀,直至冷却至室温,即得

黄芩素水膏黄芩素水膏黄芩素水膏黄芩素水膏【处方】黄芩素粉(目);甘油(保湿剂);甲基纤维素(水溶性基质);苯甲酸钠(防腐剂);蒸馏水【制法】将黄芩素、甘油、苯甲酸钠置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水浴加热使溶解,放冷,加入甲基纤维素,边加边搅拌至均匀,放置至凝胶状.

紫草软膏紫草软膏紫草软膏紫草软膏【处方】紫草、白芷、忍冬藤、冰片(药物);麻油(油相);蜂蜡(油脂性基质)【制法】将白芷、忍冬藤用麻油浸泡小时,文火炸至白芷表面金黄色,去渣.紫草用清水润湿,置锅中炸至油呈紫红色,去渣,滤过.加入蜂蜡适量(每油加蜂蜡),搅拌至全熔,冷至℃左右,加入研细地冰片,搅匀,即得. 栓剂地制备栓剂地制备栓剂地制备栓剂地制备热熔法工艺流程:基质熔化→与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搓捏法、冷压法)

紫花地丁甘油明【处方】紫花地丁浓缩液(药物);甘油、明胶(水溶性基质)【制法】()甘油明胶基质地制备取明胶,加适量蒸馏水浸泡,去除多余地水,置于已称定重量地容器内,加甘油,于水浴上加热至明胶溶解,继续蒸发水分至重量为,备用.()紫花地丁浓缩液地制备取紫花地丁,加水煎煮二次,药液浓缩至(),备用.()混合制栓按处方量,将紫花地丁浓缩液加入甘油明胶基质中,水浴上加热搅匀,倾入已涂有润滑剂地肛门栓模中,冷却,切除多余部分,取出,包装,即得. 硬胶囊剂硬胶囊剂硬胶囊剂硬胶囊剂((((同片剂同片剂同片剂同片剂)))) 硬胶囊地制备工艺流程为:空胶囊地制备→药物处理→药物填充→胶囊地封口→除粉和磨光→质检→包装.

盐酸黄连素硬胶囊剂盐酸黄连素硬胶囊剂盐酸黄连素硬胶囊剂盐酸黄连素硬胶囊剂【处方】盐酸小檗碱(药物);淀粉(填充剂);淀粉浆(黏合剂);硬酯酸镁(润滑剂)【制法】取盐酸小檗碱粉碎,过目筛,与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适量,拌和制成软材,压过目筛制粒,于℃~℃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得.

..影响湿热灭菌因素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药物与介质性质;蒸汽性质;灭菌时间.起昙现象与原因起昙现象是指含聚氧乙烯基地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是,溶液突然浑浊,冷后又澄清.原因是其亲水基与水呈氢键结合,开始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而温度到达昙点后,氢键受到破坏,分子水化力降低,溶解度急剧下降,故而出现混浊或沉淀.

方程因素:沉降速度与粒子半径平方成正比;密度差与沉降速度成正比,加助悬剂;增大介质粘度,则沉降速度下降.

.外用膏剂透皮吸收途径透过完整表皮;透过毛囊、皮脂腺;透过汗腺

.复凝聚发制备微囊原理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地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地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后,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明胶与阿拉伯胶:当调到时,处于明胶等电点以下,因此明胶电荷正电,而负电胶体阿拉伯胶带有充分负电荷,而这中和形成复合物,以致胶体溶液溶解度下降,从而凝聚成囊

常用浸提方法煎煮;浸渍;渗漉;回流;水蒸气蒸馏;超临界液体提取;半仿生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

.影响透皮吸收地皮肤因素皮肤部位(不同部位吸收速度不同);皮肤状况(病变皮肤吸收加快,应注意用量);皮肤地温度与湿度(温度上升有利于吸收);皮肤洁净度(吸收通

混悬液地稳定剂有哪些润湿剂(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亲水胶体);助悬剂(高分子物质如树胶类、低分子物质如甘油糖浆、硅酸类、触变胶);絮凝剂【降低等电位】与反絮凝剂【增加等电位】(同一电解质用量不同可起絮凝或反絮凝作用,如枸橼酸盐)

抗坏血酸注射液防药物氧化措施加入抗氧剂;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调节最稳定值

.简述热原地含义及其基本性质热原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地致热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具有水溶性、耐热性、滤过性、不挥发性、其他性质(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处方点评制度(点评记录)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 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处方书写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医师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1、中药饮片处方内容: ①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②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③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④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⑤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 2、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①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②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③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 (g)为单位, “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④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⑤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⑥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⑦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⑧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⑨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1,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⑩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三)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初步评价处方中药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报告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而统计学是通过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容。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其容包括三部分: 1、统计设计: 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 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 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 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

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 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 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 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 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 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 3、抽样方法要科学; 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三、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样本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样本中观察个体之间变异度小的样本含量可少些,变度大的应多些。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相关因素 1、检验水平一般用95%的把握 2、检验效能一般取90%的信度 3、容许误差抽样率与总体率差别<10% 4、总体率的大小

处方共享平台分析报告

处方共享平台分析报告 处方外流是近年医药领域最火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医药分开、带量采购等背景之下,处方外流不仅带来原有医院药品渠道的重构,也激活了院外药品市场千亿空间增量,有无限的遐想空间。 随着相关政策推开,各方积极探索处方外流解决方案,一时间,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模式在全国开花,政策力推、产业跟进。 处方共享平台模式到底如何运作,它如何解决监管、医院、药店、药企、患者等产业链各角色的痛点,它是否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会不会产生新的行业“独角兽”?动脉网拟通过产业实例详解处方共享平台这一模式。 医药分开背景下,处方外流大势所趋 处方外流产生的原因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让医院回归医疗本质,弱化对处方的“独占性”。医保控费、零加成、控制药占比等政策,是医院有动力放开部分处方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处方外流既是“政治任务”,又讲“市场调节”。处方外流流转的是处方,原来在医院完成就诊、开具处方、获得药品,现在不再限制处方自由流动,药品由社会药店提供,就诊和药品分离。 政策方面,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国务院医改办出台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首次指出,医药应“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统一上交、

合理返还”,正式提出要落实“医药分开”。2009年“新医改”政策提出,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3号文”,进一步指出,推进医药分开,医疗机构应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同年5月,进一步明确提出: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处方共享平台模式,探索处方外流解决方案 过去,患者在医院开具纸质处方,不仅不便于携带、识别、存储,也很容易进行造假,不利于监管,所以处方外配一直是低频事件,缺乏有序引导,处方外流很难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电子处方、互联网诊疗行为,为处方有序外配提供了条件。 处方外流有赖于电子处方得到支持,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今年9月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文件中延续了以上规定。

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医疗机构名称: 点评人:填表日期:序 号处方日期 (年月日) 年龄 (岁) 诊断药品 品种 中药 饮片 (0/1) 中成药 (0/1) 国家基 本药物 品种数 药品通 用名数 处方 金额 处方 医师 审核 调配 药师 核对 发药 药师 是否 合理 (0/1) 存在问题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医疗机构名称: 点评人:填表日期: 序号处方日期 (年月日) 年龄 (岁) 诊断 药品 品种 中药 饮片 (0/1) 中成药 (0/1) 国家基 本药物 品种数 药品通 用名数 处方 金额 处方 医师 审核 调配 药师 核对 发药 药师 是否 合理 (0/1) 存在问题 (代码)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总 计 A= G= I= K= O= 平 均 B= L= P= %H= J=

注: 1.有=1 无=0;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用药品种总数;B: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A/处方总数; G: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H: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 的百分率= G/A; I: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J: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 分率=I/A; K:处方总金额;L:平均每张处方金额=K/处方 总数。 O:合理处方总数P:合理处方百分率:O/处方总数 2.存在问题代码 (1)不规范处方: 1-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1-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1-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1-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1-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1-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1-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1-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1-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1. 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12. 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13.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14.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用药不适宜处方:

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工作小结 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2016年9、10、11、12月处方各随机抽取100张进行点评。旨在规范处方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高我院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一、点评方式: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处方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不合格处方、抗生素使用处方和注射剂使用处方。其中不合格处方具体点评,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二、点评结果: 1、2016年9、10、11、12月合格处方率、抗生素使用处方率和注射剂使用率如下图: 月份合格处方率抗生素使用处方率注射剂使用率9月85% 78% 56% 10月83% 75% 50% 11月84% 73% 47% 12月87% 65% 43% 2、2016年9、10、11、12月不合格处方总数,其中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如下图:

月份不合格处方总数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9月15 10 2 3 10月17 10 2 5 11月16 11 1 4 12月13 8 1 4 三、点评结果分析: 1、不合格处方分析:出现不规范处主要问题是药房电脑系统录入药品名不规范,另外是医生开具处方不规范和药房人员审阅处方后未及时签名;用药不适宜处方主要问题是医生对患者有诊断,但未针对用药或不用药,另外出现个别重复用药情况;超常处方主要问题是医生未对患者有诊断而进行用药。 2、抗生素使用处方分析:总体上,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比例每月在逐渐下降,抗生素使用比例未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卫生院药品品种少和辅助治疗方法缺乏,医生针对用药的治疗选择较少,另外医生对预防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患者对抗生素认识缺乏而主动选择使用抗生素等情况。 3、注射剂使用处方分析:总体上,注射剂使用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比例每月在逐渐下降,注射剂使用比例未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注射剂认识缺乏,认为打点滴是治愈疾病比较好的选择而主动选择使用注射剂的情况,另外存在在缺乏有效实验室检查的情况,医生使用抗生素注射剂更能有效控制感染而使用注射剂。

中药处方点评资料

主要内容 1、处方点评实施办法 2、处方点评中一些常见问题 3、处方质量改进的思考 背景 ?2007年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实施,要求各级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2010年3月5日卫生部文件下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2010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处方点评定义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 1、用药适应证 2、药物选择 3、给药途径 4、用法用量 5、药物相互作用 6、配伍禁忌 处方点评的目的 ?通过点评临床处方是否合理,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持续改进,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处方点评内容 1、是否有用药指征 2、药物选用是否恰当 3、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4、联合用药是否恰当 5、是否重复用药 6、出现不良反应而未及时处理 7、中西药的联用是否合理 8、是否经济(首选国家基本药物)9、与用药相关检查是否完善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工作组成员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负责制定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专项处方点评及技术讨论评定等。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由药剂科负责处方点评日常工作 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点评的实施 ?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门诊抽样率:≥总处方量1‰;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100张; 三甲医院门诊抽样率:≥总处方量5% 检查要求:处方合格率≥95%

我院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我院12月份处方点评情况总结(700字) 字数:700?手机看范文 ?处方点评工作总结700字 ?处方点评总结20xx2200字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21400字 ?处方点评总结20xx2900字 ?处方点评总结500字 ?处方点评总结400字 20xx年x月份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一、12月份抽取的216张处方,具体参数通报如下: (1)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83种。 (2)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13.29%。 (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57%。 (4)注射剂使用率8.78%。 (5)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94.6%。 (6)合理处方占92.6%,不合理处方占5.3%。 (7)不合格处方12张。 二、处方书写不规范分布情况 三、分析: 1、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83种,符合要求。《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 过5种药品,抽取的处方中,有2张处方超出5种药品,我们应提倡尽量减少多种药物联用,因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就越大。

2、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13.29%,基本药物目录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遴选的,应该大力宣传和使用基本药物。 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57%,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的20%以下的标准。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4、注射剂使用率8.78%,根据WHO制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应为13.4%一24.1%,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控制静脉给药的形式。而频繁使用注射剂增加感染和不良反应的机会。 5、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94.60%,药品通用名的使用可减少处方错误,有利于学术交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商业贿赂。我院医师存在的问题与医生个人习惯有关及之前没有重视药品通用名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的医生都为了“快”,“方便”,而忽略了其可能给患者带来不便与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6、应加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 年1-10月份共抽查处方500张,对我院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今年已进行10期,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同时制定了《*****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xx年1-10月份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无带教老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穴位注射中中西药混用达七、八种之多,如当归、麝香、夏天无、VitB1、Vit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方骨肽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 “感康”、“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处方点评总结

2013年处方点评总结 2013年以来,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要求。我院为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要求,对我院的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做了重要调整和加强,首先医院班子领导非常重视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从今年1月开始“医院处方点评小组”总共召开组织多达9次会议,2013年1-12月总计抽查处方1885张。其中不合格的处方为81张,全年的处方合格率为95.7%。每月对我院门诊处方和病例进行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和病例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13年1-12月份处方点评及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不规范处方(31张) 1、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安必仙”、“三乐喜”等商品名开具药品。(4张)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例如无“年龄”、“临床诊断”等。(3张) 3、临床诊断不全。例如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开具“罗红霉素”“莲花清瘟胶囊”、临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开具“苯溴马隆”“奥美拉唑胶囊”等等。(17张) 4、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例如

“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一日三次,每次两粒”,“左氧氟沙星注射 液”“甲硝唑注射液”无规格等等。(7张) 二、不适宜处方(48张) 1、重复用药:如临床诊断为“上感”开具“利巴韦林注”“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诊断为“酒精中毒”开具“生脉注” “参附注”。(5张) 2、溶媒选用不适宜,溶媒与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例如“奥美拉唑注”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多种微量元素”使用“盐水”作为溶媒等等。(7张) 3、中西药混用,例如“参麦注”加“氯化钾注”;“参附注”加“氯化钾注”等等。中成药注射液里加氯化钾会影响溶解度,不溶性微粒呈几何级数增加,甚至能导致沉淀,从而大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坚决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7张) 4、有配伍禁忌和不良相互作用:例如“水溶性维生素注”加入“氯化钾注”,“脂溶性维生素注”加入“氯化钾注”等。(5张) 5、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24张) (1)超计量使用,例如“头孢曲松钠注”2.0g Q8h,一 日用量为6g,超过说明书一日4g极量。(1张) (2)联合应用不合理,例如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开具“阿莫西林匹脂片”和“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临床诊断 为“肺部感染”开具“头孢曲松钠注”和“哌拉西林舒巴坦注” 等。(7张)

2013年2月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2013年2月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指出不合理因素,保证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水平。以下为本月处方点评的具体情况: 1、处方来源及组成 抽取2013年2月28日全部门诊处方共202张。其中含儿科相关的处方101张,占全部处方的50.00%;妇产科相关处方89张,占44.06%;外科及门诊部处方12张,占5.94%。 2、处方合格率 本次处方点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处方18张,合格率为91.09%。不合格处方中含妇科相关的处方15张,儿科相关处方1张,门诊部处方2张。其中,妇科门诊不合格处方中,绝大多数属于“大处方”(即处方金额超限),在以后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点评的202张门诊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66张,占32.67%,虽然与正常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近段时间来一直在不断地进步,逐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处方中,口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28.79%,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40张,占60.61%,外用抗菌药物处方13张,占19.70%。抗菌药物剂型的选用比例比较平均,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略有偏高,但较之以前已有所改善。使用注射剂型药物的利弊相信各科医

护人员都已熟知,在此不再多讲,望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全面考虑,选择最合理的剂型,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着想。联合用药处方5例,全部为二联用药。我院较常见的抗菌药物联用现象为阿奇霉素与头孢类抗菌药联用以及硝呋太尔与其他外用栓剂的联用。 4、开具药品数及处方金额问题 本次统计得平均每张处方开具的药品数为2.45种。其中单张处方开具一种药品的处方有66张,占32.67%;开具两种药品的处方58张,占28.71%;开具三种药品的处方有28张,13.86%;四种药品的处方22张,占10.89%;五种及五种以上品种药品的处方28张,占13.86%。处方的药品开具数目前处于比较良好的水平,3种药品数以下的处方占了大部分的比例。严格把握药品品种的开具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用药合理性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几率。 本次点评的处方金额超限问题比较严重,平均单张处方金额为61.40元(除去一个金额较大的特殊患者的处方),100元以上的处方有46张,占总处方数的22.77%,120元以上的处方19张。我院在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对处方金额的规定已在上次处方点评报告中说明:儿科一岁以下患者单张处方金额不得高于60元,一岁以上儿科处方不得高于90元,妇科诊断为“人流术后”的处方金额不高于90元,妇科炎症处方金额不高于120元,超出规定金额的处方即视为大处方。本月“大处方”现象较严重,最常见的情况如下:临床诊断为“早孕药流”,开具药品为:米非司酮片*1盒、米索前列

药剂学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 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硬脂醇 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 白凡士林 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10g 乳化剂丙二醇 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 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 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 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 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0%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 49g 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 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 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硬脂酸甘油酯 35g 油相硬脂酸 120g 油相 液体石蜡 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 10g 油相 羊毛脂 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 三乙醇胺 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 尼泊金乙酯 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 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肾上腺素 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 pH调节剂 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 50g 糊精 3g 淀粉 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 0.85g 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目筛然后与糊精、1/3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含量测定合格后计算片重。 6.处方分析并简述制备过程 Rx1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 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 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 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溶剂 制备:在配置容器中,加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 溶解后,分次加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已配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pH6.0-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过滤,通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7.写出板蓝根注射液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处方用量作用板蓝根 500g 主药苯甲醇 10ml 抑菌剂 吐温 80 5ml 增溶剂注射用水适量溶剂共制 1000ml 8. 写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磺胺甲基异噁唑(SMZ) 400g 主药甲氧苄啶(TMP) 800g 主药(抗菌增效剂) 淀粉/120目80g 填充剂,内加崩解剂 3%HPMC 180~200g 润湿剂,黏合剂硬脂酸镁3g 润滑剂制成1000片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自查报告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自查报告 卫生厅医管处: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精神,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和价格,相关工作人员在我院领导的带领下,认真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本院自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开展处方和医嘱点评,认真做好处方点评总结。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各科室的配合下,我院认真执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成立了我院处方点评专家组,专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同时药剂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抽查100张门诊处方和30份住院病历,对抽出的处方病历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进行相关规定和参数指标的点评,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和药典等有关书籍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处方和病历医嘱要在全院进行通报,使各科室的医师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进行自查自纠的学习。 通过坚持不懈对每月的处方和病历进行点评、总结、通报批评等措施,我院主要存在的“临床诊断不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最近两个月的处方合格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现在的95%。

二、药事管理制度健全,工作到位。 1、设有由院领导、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和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成人员均具有高级技术任职资格。 2、医院药剂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名,占本院卫技人员总数比例未达标,包括副主任药师2名,主管药师9名,药师6名,药士5名;药剂科负责人为副主任药师职称,大学本科学历。现有临床药师1名(未达标)。 3、我院执行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药剂管理相关制度。 4、医院成立了ADR领导小组,设有ADR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制度,并做好工作记录。 5、医务科有专职人员负责参与本院药物治疗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6、严格执行山西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按中标目录购进招标药品。本院所需药品统一由药学部门采购,严禁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三、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尽量做到合理、有效、经济、适当。 1、制定了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及本院《基本用药目录》。 2、制定了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或实施细则》,并进行了抗菌药物临床监测,采取了干预措施。 3、认真落实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医师用药情况通报和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工作。 4、从严监管临床用药,执行设定的临床用药“红线”(科室药占比),不违规,不突破,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

药剂学处方分析报告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分析处方) [处方]肾上腺素 1g 主药 依地酸二钠 0.3g 金属离子络合剂 1mol/L 盐酸 适量 pH 调节剂 氯化钠 8g 等渗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 1g 抗氧剂 注射用水 加至1000ml 溶剂 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用水中。 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 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溶解。将 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用盐酸( 1mol/L )或氢氧化钠 (1mol/L )调整pH 值至3.0-3.2。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安瓿空间填 [处 方] 布洛芬 0.2g 乳糖 0.1g PVP Q.S 乙醇(70%) Q.S 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 0.02g 硬脂酸镁 0.004g 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 PVP 溶解于适量乙醇中作粘 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硬脂酸 镁加入干颗粒 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指出下列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 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 处方 乙酰水杨酸 268g 对乙酰氨基酚 咖啡因 淀粉 136g 33.4g 266g 淀粉浆(17%) q.s 滑石粉 15g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 120g 油相 ②硬脂酸 200g 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 做乳化剂 ③白凡士林 200g 油相 ④液体石蜡 250g 油相 ⑤甘油 100g 保湿剂,水相 ⑥十二烷基硫酸钠 1g 乳化剂 ⑦三乙醇胺 5g 与硬脂酸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 ⑧羟苯乙酯 0.5g 防腐剂 ⑨蒸馏水加至 2000 g 水相 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 加热至 80C ,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 备方法。 80 C,将以上 两种混合液在80 C 左右混合,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以 布洛芬片剂:(每片) 100 C 流通蒸汽灭菌 15分钟即得。

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萧县祖楼镇中心卫生院2017年7月份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根据安徽省卫计委《关于公布2017年重点药品监控目录的通知》(卫药秘2017-327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药品监控目录,我院组织药事管理小组成员,于7月28日对全院临床科室所有使用监控目录中七类药品的70张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具体点评结果如下:一、7月份抽取的70张处方,具体参数如下: ( 1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 1.8种。 ( 2 )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 95% 。 ( 3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15.57% 。 ( 4 )注射剂使用率 42% 。 ( 5 )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 96% 。 ( 6 )合理处方占95.6 %,不合理处方占4.4% 。 二、分析: 1、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 1.8种,符合要求。《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抽取的处方中,有2张处方超出5种药品,下一步尽量减少多种药物联用,因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就越大。 2、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950%,基本药物目录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遴选的,应该大力宣传和使用基本药物。

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5.57%,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的20%以下的标准。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4、注射剂使用率42%,根据WHO制定的标准,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应为13.4%一24.1%,由于是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专项点评,所以注射剂使用率明显偏高,下一步要严格控制静脉给药的形式。 5、下一步加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主要内容 1、处方点评实施办法 2、处方点评中一些常见问题 3、处方质量改进的思考 背景 ?2007年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实施,要求各级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2010年3月5日卫生部文件下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2010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处方点评定义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 1、用药适应证 2、药物选择 3、给药途径 4、用法用量 5、药物相互作用 6、 配伍禁忌 处方点评的目的 ?通过点评临床处方是否合理,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持续改进,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处方点评内容 1、是否有用药指征 2、药物选用是否恰当 3、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4、联合用药 是否恰当 5、是否重复用药 6、出现不良反应而未及时处理 7、中西药的联用是否合理 8、是否经济(首选国家基本药物)9、与用药相关检查是否完善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工作组成员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负责制定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专项处方点评及技术讨论评定等。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由药剂科负责处方点评日常工作 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点评的实施 ?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中医 药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我院药剂科对每个月的中药处方随机抽取100份门诊处方, 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实施点评。旨在规范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我院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 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 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 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 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 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 腹温服”; (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我院自实施处方点评制度以来,处方质量不断上升,从近几个月处方点评的结果来看,每月 处方合格率为93%,以上,不合格处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处方不完整(手写处方) 第二、格式不规范(电子处方) 第三、证型不符 中医治病,必须辩证明确,用药要准确,如果,虚症用泻药,实证反而用补药,寒症反而用 清法,热症反而用温法,虚虚实实损不足以奉有余。 处方点评制度 ——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将进一步促进医院药学管理水平和药物治疗水平的提高。

2016年互联网医疗处方外流分析报告

2016年互联网医疗处方外流分析报告 2016年4月

目录 一、处方外流是医药分开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6) 1、以药养医,现实医疗困境 (6) (1)医患关系紧张 (6) (2)看病难且贵 (6) (3)医保基金支出大幅增长 (7) (4)医疗服务价格低下 (7) 2、处方药连接医和药,医院垄断药品零售端 (9) (1)药物分类管理制度决定医院、医生、处方和药品四者绑定 (9) (2)处方连接医和药,是利益格局的关键所在 (10) (3)医院垄断医疗资源从而垄断药品零售市场 (11) (4)医保对零售药店支持不足导致处方更难外流 (13) (5)实际外流处方现状:不到千分之一 (14) 3、处方外流提升医疗行业整体效率 (15) (1)处方外流对五大要素贡献 (15) (2)医药分开的三个阶段:处于准实质分开 (16) (3)医改进行时,处方外流在路上 (18) 4、处方外流激活远程医疗和医药电商两大新市场 (19) (1)处方外流激活远程医疗和医药电商两大新市场 (19) (2)美国:技术推动下远程医疗发展的三个阶段 (20) (3)美国医药电商进入成熟阶段 (22) 二、处方外流推动远程医疗发展 (23) 1、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历程 (23) (1)技术+政策是中国远程医疗发展的驱动力 (23) (2)远程诊断开启远程医疗3.0时代 (25) (2)远程诊断与在线问诊的最大区别在于诊断和处方 (26) ①在线问诊为涉足就医核心环节,市场空间小 (26) ②远程诊断和在线问诊的最大区别在于诊断和处方 (28) (4)远程医疗的价值:患者、医院、医生、政府均受益 (30)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 1、审核药名的适宜性 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 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

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山茱萸与吴茱萸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

2018年处方外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8年处方外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2018年8月)

目录 1.政策多方助力,处方外流正当时 (4) 1.1.处方外流已成为破局“以药养医”主要手段 (4) 1.2.政策直接推动:政策直接明确鼓励处方外流 (4) 1.3.政策间接推动:辅助政策为处方外流奠定坚实基础 (6) 2.处方外流市场长期可达万亿量级,行业正处爆发增长拐点 (7) 2.1.内外因双重驱动,行业正处爆发期拐点 (7) 2.1.1.内因:药品零加成等政策促使药房已经由盈利端变为成本端 (7) 2.1.2.外因:药店、药企、医药电商加速布局,积极承接处方外流 (8) 2.1.2.1.零售药店积极探索院边店和DTP 药房模式 (8) 2.1.2.2.药企以药房托管模式为主 (9) 2.1.2.3.医药电商高速成长,有望成为承接处方外流主力军之一 (11) 2.2.他山之石:日本处方外流研究 (12) 2.2.1.日本医药分离历程 (12) 2.2.1.1. 1874 年-1974 年:漫长的摸索期 (12) 2.2.1.2. 1974 年-1997 年:医药分业步入正轨 (13) 2.2.1.3. 1997 年以后:医药分业、处方外流基本实现 (13) 2.2.2.医药分离成果显著,医药分离率约70% (13) 2.3.处方外流市场中短期达千亿量级,长期空间可达万亿量级 (14) 3.处方外流孕育处方共享平台百亿量级新赛道 (15) 3.1.处方外流生态体系中处方共享平台战略意义重大 (15) 3.2.处方共享平台几种运营模式探索 (16) 3.2.1.自上而下:梧州模式——政府搭建区域处方共享平台 (16) 3.2.2.自下而上:微医模式——以医院和药店为主体搭建处方共享平台 (16) 3.2.3.两类模式优劣势对比 (17) 3.3.处方共享平台盈利模式探索 (18) 3.3.1.按业务量收费的市场规模有望达百亿量级 (18) 3.3.2.平台提供的增值服务费将打开更多盈利空间 (18) 4.企业简介 (19) 4.1.创业软件 (19) 4.2.卫宁健康 (19) 4.3.东华软件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