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培优综合题

四边形培优综合题
四边形培优综合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菱形、矩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各自都有相应的特性,如菱形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角;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菱形和矩形的所有特性,可以说是菱形、矩形的完美结合体,也是最基本的正多边形之一.梯形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图形之一,也是考查平行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非常好的载体,因此在中考数学测试和初中数学竞赛中这些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2)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3)矩形的判定: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的判定: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判定:先判定是矩形,再判定是菱形;或者先判定是菱形,再判定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多种题目中区分每种特殊四边形的考点,学到解题的关键所在,会应用。教学过程:

一、例题赏析

例1 如果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如图,延长C′E交AD于H,连结GH,那么EF 与GH互相垂直平分吗?

分析要说明EF与GH互相垂直平分,只须说明四边形FGEH是菱形即可.

解:∵FH`∥GE,FG∥EH,

∴四边形FGEH为平行四边形,由题意知:

△GEF≌△HFE.

∴FG=FH,EG=EH.

∴四边形GEHF为菱形.

∴EF、GH互相垂直平分.

例2 矩形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小于4,将矩形折起来,使两对角顶点重合,?如图,若折

痕EF

长为

分析关键弄清“折痕”特点,即在对角线的中垂线上.此问题转化为就矩形ABCD中,

已知AD=5,过对角线AC的中点O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AD于F,BC于E,若

,求

AB的长的问题.

解:设AB=x,BE=y,连结AE.则AE=CE=5-y.

在Rt△ABE中,AB2+BE2=AE2,即x2+y2=(5-y)2.

得y=

2

25

10

x

-

,AE=5-y=

2

25

10

x

+

又在Rt△AOE中,AO=1

2

,EO=

1

2

代入AE2=AO2+OE2得,

(22510x +)2=

(2

)2+

(2. 即x 4+25x 2-150=0.解之得,x 2=5,x 2=-30(舍去)

例3 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一点,AM ⊥EF ,?垂足为M ,AM=AB ,则有EF=BE+DF ,为什么?

分析要说明EF=BE+DF ,只需说明BE=EM ,DF=FM 即可,而连结AE 、AF .只要能说明△ABE ≌△AME ,△ADF ≌△AMF 即可.

理由:连结AE 、AF .

由AB=AM ,AB ⊥BC ,AM ⊥EF ,AE 公用,

∴△ABE ≌△AME .

∴BE=ME .

同理可得,△ADF ≌△AMF .

∴DF=MF .

∴EF=ME+MF=BE+DF .

例4 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BD 平分∠ABC ,∠C=30°,求AD :BC 的值. 分析 添加辅助线,使等腰梯形ABCD?的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的问题. 解:过D 作DF ∥AB 交BC 于F ,过D 作DE ⊥BC 于E ,则四边形ABFD 为平行四边形. 设AD=a ,则AD=BF=a .

∵BD 平分∠ABC ,

∴AD=AB=DF=DC=a .

在Rt △DEC 中,∠C=30°,

∵DE=2a ,

EC=a . 又∵

EC=DF=a , ∴

BC=BF+EF+EC=a+

2

a+2a=(

a . ∴AD :BC=a :(

a=

):2

例5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AD=12,AB=5,P 是AD 边上任意一点,PE?⊥BD ,PE ⊥AC ,E 、F 分别是垂足,求PE+PF 的长.

分析 连结PO ,则PE 、PF 可分别看作是OD 、OA 边上的高,而OA=OD ,故只需求出△AOP 、△DOP 的面积即可.

解:连结OP .

由矩形ABCD ,AD=12,AB=5.

∴AC=BD=2OA=2OB=13.

∴OA=OD=6.5.

而S 矩形=12×5=60.

∴S △AOD =14

×60=15.

∴S△AOP +S△DOP =15.

即1

2

×OA×PF+

1

2

×OD×PE=15.

∴1

2

×6.5×(PE+PF)=15.

∴PE+PF=60 13

总结:

二、对应例题练习

练习1

1.如图1,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B=∠EAF=60°,?∠BAE=18°,则∠CEF=________.

(1) (2) (3)

2.如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O,四边形BEFD是菱形,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

3.如图3,ABCD是正方形,E为BF上一点,四边形AFEC?恰是一个菱形,?则∠EAB=________.

练习2

1.如图4,矩形纸片ABCD中,AB=3cm,BC=4cm,现将A、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试确定重叠部分的△AEF的面积是__________.

(4) (5)

2.如图5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条ABCD沿对角线BD将△BCD折成△BDF,DF?交AB于E,若已知AE=2cm,∠BDC=30°,求纸条的长和宽各是________.

练习3

1.如图6,点A在线段BG上,四边形ABCD与DEFG都是正方形,?其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CDE的面积为________c m2.

(6) (7)

2.你可以依次剪6张正方形纸片,拼成如图7所示图形.?如果你所拼得的图形中正方形①的面积为1,且正方形⑥与正方形③的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⑤的面积为________.3.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PA=PB=10,并且P点到CD边的距离也等于10,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练习5

1.如图8,等腰梯形ABCD中,上底AD=2,下底BC=8,M是腰AB的中点,若MD⊥CD,?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

(8) (9)

2.如图9,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E、F分别为边AB、BC上的点.AF、CE相交于G,并且△ABF的面积为14平方厘米,△BCE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那么四边形BEGF的面积是________.

3.如图,在 ABCD中,在AD、CD上各取一点E、F,使AF=CE,AF与CE相交于P,?则PB平分∠APC.

做了这么多题目你有哪些收获?写下来吧!~

特殊四边形培优习题精选(适合家教)

《特殊四边形习题精选》 1、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AE 平分∠BAD 交BC 于E ,∠CAE=15°,则∠BOE=________° 2、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AOB 的周长为33 ,∠ABC=60o,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 3、如图,矩形ABCD 长为a ,宽为b ,若s 1=s 2= 21(s 3+s 4,则s 4等于( (A ab 83 (B ab 43 (C ab 32 (D ab 21 4、菱形ABCD 中,∠B=∠EAF=60°,∠BAE=20°,则∠CEF=_________° 5、点M 、N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BC 上,,已知△MCN 的周长等于正方形ABCD 周长的一半,求∠MAN 的度数。 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E 处,求证:EF=DF.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C = 2AB ,E 为BC 的中点,求∠AED 的度数; B C D O E B C D E F S1S2 S4S3B C D E F F E D

C B A 8、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为一边,延长AB 到E ,使AE = AC , 以AE 为一边作菱形AEFC ,若菱形的面积为29,求正方形边长; 9、如图AD 是⊿ABC 边BC 边上的高线,E 、F 、G 分别是AB 、BC 、AC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DGF 是等腰梯形; 10、如图1,正方形ABCD 边长为1,G 为CD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 与C 、D 不重合,以CG 为一边向正方形ABCD 外作正方形GCEF ,连接DE 交BG 的延长线于点H 。 (1求证:①△BCG ≌△DCE ;②BH ⊥DE 。 (2当点G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BH 垂直平分DE ?请说明理由。 11、如图,正方形ABCD 中,过D 做DE ∥AC ,∠ACE =30°,CE 交AD 于点F ,求证:AE = AF ;

【数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接BG,DE. (1)①猜想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必证明; 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α,得到如图2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判断. (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3、4),且AB=a,BC=b,CE=ka,CG=kb (a≠b,k>0),第(1)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4为例简要说明理由. (3)在第(2)题图4中,连接DG、BE,且a=3,b=2,k=1 2 ,求BE2+DG2的值. 【答案】(1)①BG⊥DE,BG=DE;②BG⊥DE,证明见解析;(2)BG⊥DE,证明见解析;(3)16.25. 【解析】 分析:(1)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显然三角形BCG顺时针旋转90°即可得到三角形DCE,从而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②结合正方形的性质,根据SAS仍然能够判定△BCG≌△DCE,从而证明结论; (2)根据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可以判定上述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可以得到(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 (3)连接BE、DG.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把BE2+DG2转换为两个矩形的长、宽平方和. 详解:(1)①BG⊥DE,BG=DE; ②∵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 ∴BC=DC,CG=CE,∠BCD=∠ECG=90°, ∴∠BCG=∠DCE,

四边形培优题

四边形培优题 1、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D=2,则AC 的长是( ) 2、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 )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4,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 、AC 于点E 、O ,连接CE ,则CE 的长为( ) 3题 4、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中点E 处,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 5、 如图,CD 与BE 互相垂直平分,AD ⊥DB ,∠BDE =700,则∠CAD = 0. 6、如图1,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 7、如图,O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中点,M 是AD 的中点,若AB=5,AD=12,则四边形ABOM 的周长为__________ 8、如图,在给定的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上作一个菱形.甲、乙两人的作法如下: 甲:连接AC ,作AC 的垂直平分线MN 分别交AD ,AC ,BC 于M ,O ,N ,连接AN ,CM ,则四边形ANCM 是菱形.乙:分别作∠A ,∠B 的平分线AE ,BF ,分别交BC ,AD 于E ,F ,连接EF ,则四边形ABEF 是菱形.根据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 A . 甲正确,乙错误 B . 乙正确,甲错误 C . 甲、乙均正确 D . 甲、乙均错误 9、(2013?河南)如图,矩形ABCD 中,AB =3,BC =4,点 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把∠B 60AOD ∠=A B C D E O y x 图 1 O D C P 4 9 图 2 N M F E D C B A 4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中考题 型) 第16讲认识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 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 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 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 形个数是( ).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 5818 2 =20,则三边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 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 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一分为二,由FG为△EFC的中线,知S△EFC=2S△GFC=2.又由EF为△DEC中线,S△DEC=2S△EFC=4.同理S△ADC=8,S△ABC =16.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点D、E、F 分别是BC、AD、BE的中 点,S△ABC=4,则S△EFC= ______________. 02.如图,点D是等腰△ABC底边BC 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 于F,若一腰上的高为4cm,则 DE+DF=___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AB) ,点E在BC上,且AE=AD, DF⊥AE于F,则DF与AB的数量 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例4】已知,如图,则 ∠A+∠B+∠C+∠D+∠E= 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这是本章的一个基 本图形,其基本方法为构造三角形或 四边形内角和,结合八字形角的关系 (第2题图)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练习题(培优训练)

第8题图 F D ’ D C B A 平行四边形 一、填空. 1、用硬纸片剪一个长为16cm ,宽为12cm 的长方形,再沿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可拼出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其中周长最大的是________cm ,周长最小的是________cm ;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AD=12,AB=5,P 是AD 边上任意一点,PE ⊥BD 于点E ,PF ⊥AC 于点F ,那么PE+PF=_____________; 3、如图,□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AD≠CD ,过点O 作OM ⊥AC ,交AD 于点M ,若△CDM 周长为a ,则□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_; 4、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BD 于点E ,若∠DAE :∠BAE=3:1,则∠EAC=_____; 5、如图,以△ABC 的三边在BC 的同一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D 、△BCE 、△ACF. (1)四边形ADEF 是_________ (2)当△ABC 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时,四边形ADEF 为矩形. (3)当△ABC 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时,四边形ADEF 不存在; 6、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的周长为33+,∠ABC=60o ,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 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这边上的中线为1,另外两边之和为31+, 则这两边之积为_______; 8、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点D 落在点E 处, 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分别是a 、b 、c 、d ,其中a 、c 为对边,且满足a 2+b 2+c 2+d 2=2ab +2cd ,则这个四边形一定是( ) C B A C B A 12cm O 16cm E F P 第2题图 M O D 第1题图 第3题图 D B A O E D C A B O C B A F E D C 第6题图 第5题图 第4题图 D

中考数学 专题 四边形培优试题

四边形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的一点,过C作AE的垂线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DE,过点D作DF的垂线交AF于点G。 (1)求证:AG=CF。 (2)连结BG,若BG⊥AE,取BC的中点H,试判断线段BD与线段EH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E是边CD上一点,延长CB到点F,使BF=DE,作∠EAF 的平分线交边BC于点G,求证:BG+DE=E G。 (2)如图2,已知△ABC中,∠BAC=45°,AD⊥BC于点D,若BD=2,CD=1,求△ABC的面积。

3、如图1,摆放矩形AB CD与矩形ECGF,使B,C,G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在边CD上,连结AF,若M为AF的中点,连结DM、ME,猜想DM与M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与延伸: (1)若将图1中的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其他条件不变,则DM 和ME的关系为。 (2)如图2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使点F在边CD上,点M仍为AF 的中点,试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4、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 (1)如图1,当点E在线段CD上,点F在线段BC上时,连结AE和DF交于点P,请写出AE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点E、F分别移动到边DC、CB的延长线上时,连结AE和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真接写出结论,无需证明。 (3)如图3,当点E、F分别在CD、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结AE与D F,(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4,当点E、F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时,连结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 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移动,请画出点P的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最新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培优专题训练

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培优专题训练

一、基础归纳 1.性质:按边、角、对角线三方面分类记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 ????? ??? ????? 对边平行;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角邻角互补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另外,由“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性质,可推出下面的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2.判定方法:同样按边、角、对角线三方面分类记忆. 边 ??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3.注意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有的是相应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学习时注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对照记忆. 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二、基本思想方法 研究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转化法,即把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及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的问题来研究. 【典例分析】 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

例1.已知:如图1,在ABCD 中,AB =4cm ,AD =7cm ,∠ABC 的平分线 交AD 于点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 = cm .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AD ∥BC ,得∠AEB =∠EBC , 又BF 是∠ABC 的平分线, 即∠ABE =∠EBC ,所以∠AEB =∠ABE .则AB = AE = 4cm .所以DE = AD -AE = 7-4 =3(cm ). 又由AB ∥CD ,则∠F =∠ABE ,所以∠F =∠AEB . 因为∠AEB=∠FED ,所以∠F =∠FED ,故DF = DE = 3cm . 例2.已知:如图2,在平形四边形ABCD 中,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且AF =CE . 求证:DE =BF . 例3.已知:如图3,在△ABC 中,AB =AC ,E 是AB 的中点,D 在BC 上,延长ED 到F ,使 ED = DF = EB ,连接FC .求证:四边形AEFC 是平行四边形. A D C B F E (图1) (图2) A D C B F E C

平行四边形培优训练题

1、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ABE≌△CDF; (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O=CO. 2、如图,已知,□ABCD中,AE=CF,M、N分别是DE、BF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MFNE是平行四边形. 3、在□ABCD中,分别以AD、BC为边向内作等边△ADE和等边△BCF,连接BE、DF. 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4、已知: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经过点O并且分别和AB,CD相交于点E,F,点G,H分别为OA,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 5、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F分别在线段BC、AB上,∠EFB=60°,DC=EF.

(1)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 (2)若BF=EF,求证:AE=AD. 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D于E,CF⊥BD于F. (1)求证:BE=DF; (2)若 M、N分别为边AD、BC上的点,且DM=BN,试判断四边形 MENF的形状(不必说明理由). 7.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交BD于点O,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ABOE、四边形DCOE都是平行四边形.

8.如图,已知在?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DF,点G、H分别在BA和DC 的延长线上,且AG=CH,连接GE、EH、HF、FG. (1)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2)若点G、H分别在线段BA和DC上,其余条件不变,则(1)中 的结论是否成立 9、如图所示.?ABCD中,AF平分∠BAD交BC于F,DE⊥AF交CB于E.求证:BE=CF. 10.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6cm,过D作AB,BC边上的高DE、DF,且cm,,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为原点,四边形ABCD为平 行四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3,),B(﹣2,3),C (2,3),点D在第一象限. (1)求D点的坐标; (2)将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是多少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15套)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 案(15套) 1、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知识精读】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多项式的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是: (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分类解析】 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 x abx acx ax m m m m 2 2 13 (2)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分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提出“-”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解:-+--=--+++++a x abx acx ax ax ax bx c x m m m m m 2 2 1323() (2)有时将因式经过符号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 为自然数时,() ()()()a b b a a b b a n n n n -=--=----222121;,是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常用的因式

变换。 解:a a b a b a ab b a ()()()-+---32222 ) 243)((] 2)(2))[(() (2)(2)(222 223b b ab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a b a ab b a a b a a ++--=+-+--=-+-+-= 2. 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计算1368 987 521136898745613689872681368987123?+?+?+? 分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987 1368 ,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结果。 解:原式)521456268123(1368987 +++?= = ?=987 1368 1368987 3. 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 例:不解方程组23 532 x y x y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的值。 分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2x y +和53x y -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2,观察代数式,发现每一项都含有2x y +,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2x y +和53x y -的式子,即可求出结果。 解:()()()()()()()22332223325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x y x y +-++=+-+=+- 把2x y +和53x y -分别为3和-2带入上式,求得代数式的值是-6。 4. 在代数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分析:首先利用因式分解把代数式恒等变形,接着只需证明每一项都是10的倍数即可。 3 23233222 222n n n n n n n n ++++-+-=+-- =+-+=?-?33122110352 22n n n n ()() 对任意自然数n ,103?n 和52?n 都是10的倍数。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5、中考点拨: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培优辅导题(难度较大)

菱形正方形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D=6,AB=4,点E、G、H、F分别在AB、BC、CD、AD上,且AF=CG=2,BE=DH=1,点P是直线EF、GH之间任意一点,连接PE、PF、PG、PH,则图中阴影面积(△PEF和△PGH的面积和)等于() A.7 B.8 C.12 D.14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2,O是AD的中点,连接OB、OC,点E在线段BC上(点E不与点B、C重合),过点E作EM⊥OB于M,EN⊥OC 于N,则EM+EN的值为() A.6 B.1.5 C.D. ★★★3.如图,O为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D=8cm,AB=6cm,将△ABO向右平移得到△DCE,则△ABO向右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积是() A.12cm2B.24cm2C.48cm2D.60cm2 ★★★4.如图,线段AB的长为,点D在AB上,△ACD是边长为15的等

边三角形,过点D作与CD垂直的射线DP,过DP上一动点G(不与D重合)作矩形CDGH,记矩形CDGH的对角线交点为O,连接OB,则线段BO的最小值为() A.B.15 C.D.30 ★★★5.如图是由三个边长分别为6、9、x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若直线AB 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x的值是() A.1或9 B.3或5 C.4或6 D.3或6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D=6,AE⊥BD,垂足为E,ED=3BE,点P、Q 分别在BD,AD上,则AP+PQ的最小值为() A.2 B.C.2 D.3 ★★★7.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 的长分别是6和8,则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 A.4.8 B.5 C.6 D.7.2 ★★★8.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4),D是OA的中点,点E在AB上,当△CDE的周长最小时,点E的坐标为()

八年级数学培优作业

河南省固始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培优作业 (考查内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命题人:吴全胜 一、 选择题 1、化简23()a -的结果是( ) A .5a - B .5a C .6a - D .6 a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A .2m + 3n=5mn B .4 26a a a =÷ C .632)(x x = D .32a a a =?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 A 、2222)1(xy y x x xy -=-; B 、)3)(3(92-+=-x x x ; C 、222)1)(1(1y x x y x ++-=+-; D 、c b a x c bx ax ++=++)(. 4、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作业中的计算摘录: ①ab b a 523=+; ②n m mn n m 33354-=-; ③5 236)2(4x x x -=-?; ④a b a b a 2)2(423-=-÷; ⑤523)(a a =; ⑥2 3)()(a a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22)(b a -+ (B )mn m 2052- (C )22y x -- (D )92+-x 6、 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4x 2+1 B 、4x 2-4x -1 C 、x 2+xy +y 2 D 、x 2 -4x +4 7、△ABC 的三边长分别a 、b 、c ,且a+2ab =c+2bc ,△ABC 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8、 把(-2)2009+(-2)2010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22008 B. -2 2008 C. -2 2009 D. 22009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cm ,面积相增加了32cm 2 ,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6cm B 、5cm C 、8cm D 、7cm 二、填空题

四边形培优综合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菱形、矩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各自都有相应的特性,如菱形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角;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菱形和矩形的所有特性,可以说是菱形、矩形的完美结合体,也是最基本的正多边形之一.梯形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图形之一,也是考查平行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非常好的载体,因此在中考数学测试和初中数学竞赛中这些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2)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3)矩形的判定: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的判定: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判定:先判定是矩形,再判定是菱形;或者先判定是菱形,再判定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多种题目中区分每种特殊四边形的考点,学到解题的关键所在,会应用。教学过程: 一、例题赏析 例1 如果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如图,延长C′E交AD于H,连结GH,那么EF 与GH互相垂直平分吗? 分析要说明EF与GH互相垂直平分,只须说明四边形FGEH是菱形即可. 解:∵FH`∥GE,FG∥EH, ∴四边形FGEH为平行四边形,由题意知: △GEF≌△HFE. ∴FG=FH,EG=EH. ∴四边形GEHF为菱形. ∴EF、GH互相垂直平分. 例2 矩形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小于4,将矩形折起来,使两对角顶点重合,?如图,若折痕EF 长为6,求另一边长. 分析关键弄清“折痕”特点,即在对角线的中垂线上.此问题转化为就矩形ABCD 中,已知AD=5,过对角线AC的中点O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AD于F,BC于E,若EF=6,求 AB的长的问题. 解:设AB=x,BE=y,连结AE.则AE=CE=5-y. 在Rt△ABE中,AB2+BE2=AE2,即x2+y2=(5-y)2. 得y= 2 25 10 x - ,AE=5-y= 2 25 10 x + . 又在Rt△AOE中,AO=1 2 AC= 2 25 2 x + ,EO= 1 2 EF= 6 2 .

四边形培优提高训练复习

四边形培优提高训练复习 1.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CD =600,点S 、P 、Q 分别是OD 、OA 、BC 的中点。 (1)求证:△PQS 是等边三角形; (2)若AB =8,CD =6,求PQS S ?的值。 (3)若PQS S ?∶AOD S ?=4∶5,求CD ∶AB 的值。 2 <1>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 2 <2>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

2 <3>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引对角线AC 的平行线BE ,在BE 上取一点F ,使AF=AC ,若作菱形CAFé,求证:AE 及AF 三等分∠BAC 。 3.如图,ABM ∠为直角,点C 为线段BA 的中点,点D 是射线B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 重合),连结AD ,作BE AD ⊥,垂足为E ,连结CE ,过点E 作EF CE ⊥,交BD 于F . (1)求证:BF FD =;(2)A ∠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四边形ACFE 是梯形,并说理; (3)A ∠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线段DE 上存在点G ,满足条件 14DG DA =,并说理。

4.如图所示,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在BC 的同侧作等边△ABD ,等边△ACE 、等边△BCF 。 (1)求证:四边形DAEF 是平行四边形; (2)探究下列问题:(只填满足的条件,不需证明) ①当△ABC 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DAEF 是矩形; ②当△ABC 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DAEF 是菱形; ③当△ABC 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以D 、A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5.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上的点,且EF ∥AC ,在D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 =AD ,EG 与DF 相交于点H 。求证:AH =AD 。 1图 H G F E D C B A 6.若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为边,在三角形ABC 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AF 是BC 边的高,延长FA 使AG=BC ,求证:BG=CD 。

《平行四边形》培优专题训练1

平行四边形培优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A 1、A 2、A 3、A 4和C 1、C 2、C 3、C 4分别是AB 和CD 的五等分点,点B 1、B 2和D 1、D 2分别是BC 和DA 的三等分点,已知四边形A 4 B 2 C 4 D 2的面积为1,则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为( ) A.2 B. C. D.15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4,P 是AD 上一动点,PE ⊥AC 于E,PF ⊥BD 于F,则PE+PF 的值为( ) A 、125 B 、135 C 、5 2 D 、2 二.填空题: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BC 、CD 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3),(x-4)和16,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 。 2.以不共线的三点A 、B 、C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个。 3. □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S △AOB =2cm 2,则S □ABCD =__________. 4. □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若AC =8,AB =6,BD =m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其内任意一点,PD ∥AB ,PE ∥BC ,DE ∥AC ,若△ABC 周长为12,则PD +PE +PF = 。 三.解答题: 1.□ABCD 中,E 在边AD 上,以BE 为折痕,将△ABE 向上翻折,点A 正好落在CD 上的点F ,若△FDE 的周长为8,△FCB 的周长为22,求CF 的长. F E D C B A P F E D C B A

已整理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word版(全年级全章节培优)

目录 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11) 第2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16) 第3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24) 第4讲等腰三角形(P25----36) 第5讲等边三角形(P37----42) 第6讲实数(P43----49) 第7讲变量与函数(P50----54) 第8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63) 第9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68) 第10讲一次函数的应用(P69----80) 第11讲幂的运算(P81----86) 第12讲整式的乘除((P87----93) 第13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P94----100) 第14讲分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P101----108) 第15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P109----117)第16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118----125) 第17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138) 第18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139----146) 第19讲勾股定理(P147-----157) 第20讲平行四边形(P158-----166) 第21讲菱形矩形(P167-----178) 第22讲正方形(P179-----189) 第23讲梯形(P190-----198) 第24讲数据的分析(P199-----209) 模拟测试一 模拟测试二 模拟测试三

B A C D E F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AB ∥EF ∥DC ,∠ABC =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 【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 对全等三角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三对全等三角形.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 解:⑴∵AB ∥EF ∥DC ,∠ABC =90. ∴∠DCB =90. 在△ABC 和△DCB 中 AB DC ABC DCB BC CB =?? =??=? ∠∠ ∴△ABC ≌∴△DCB (SAS ) ∴∠A =∠D ⑵在△ABE 和△DCE 中 A D AED DEC AB DC =?? =??=? ∠∠∠∠ ∴△ABE ≌∴△DCE ∴BE =CE ⑶在Rt △EFB 和Rt △EFC 中 BE CE EF EF =?? =? ∴Rt △EFB ≌Rt △EFC (HL )故选C . 【变式题组】 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数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解析

数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 ABCD 为正方形, O 为 AC 、 BD 的交点,在RT DCE 中,DEC ∠= 90?, DCE ∠= 30?,若OE = 62 2 +,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5 B .4 C .3 D .2 2.如图,矩形ABCD 中,AB=5,AD=4,M 是边CD 上一点,将△ADM 沿直线AM 对折,得△ANM ,连BN ,若DM=1,则△ABN 的面积是( ) A . B . C . D . 3.如图,菱形ABCD 中,∠ABC =60°,AB =4,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线段BO 上一动点,F 是射线DC 上一动点,若∠AEF =120°,则线段EF 的长度的整数值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将个边长都为1cm 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摆放,点 分别是正方形 对角线的交点,则2019个正方形重叠形成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 B . C . D . 5.矩形ABCD 中,AB =3,BC =4,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把∠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

A .3 B . 32 C .2或3 D .3或 32 6.如图,在ABCD 中,已知6AB =,8AD =,60B ∠=?,过BC 的中点E 作 EF AB ⊥,垂足为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则DEF ?的面积是( ) A .83 B .123 C .143 D .183 7.如图,分别以Rt ACB ?的直角边AC 和斜边AB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FG 和正方形 ABDE ,连结CE 、BG 、GE .给出下列结论: ①CE BG =; ②EC BG ⊥ ③22222FG BF BD BC +=+ ④222222BC GE AC AB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24,点D 在线段AC 上,点F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BF =4CF ,四边形DCFE 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3 B .4 C .6 D .8 9.如图,点P 在长方形OABC 的边OA 上,连接BP ,过点P 作BP 的垂线,交射线OC 于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

八年级培优试卷 一、填空题 1、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其中a,b满足0 )2 ( 42= + - + - +b a b a,则第三边的长c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3 4+ - =x y的图象上存在点P,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O,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5、已知直线()4 2- + - - =a x x a y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 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 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则顶角度数为() A.m° B.2m° C.(90-m)°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6时,y的取值范围是( ) y(微克/毫升)

平行四边形经典题型(培优提高)

中心对称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知识归纳 1.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 原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分析:一个图形;围绕一点旋转1800;重合. 2.思考: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 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 2)联系: 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是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 3.中心对称图性质 1)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是全等的. 注: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某些规则图形等. 正偶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正奇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正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分平分。 5.平行四边形判定: 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7.逆定理1: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 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2: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