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接种
食用菌接种降低污染五法

食用菌接种降低污染五法
一、瓶装发酵料。
在培养基的上方离瓶口4厘米处装入1-2厘米深的发酵料,再灭菌。
其优点是杂菌不易浸染培养基,并且菌种的菌龄一致。
污染率可降在30%以上。
二、麦粒发芽法。
让麦粒发芽后再装瓶灭菌。
即一次性让做菌种的麦粒发芽,芽的长度为麦粒长度的1-2倍,再充分晒干贮存。
到做菌种的前1天,浸泡麦粒12小时,直接装瓶灭菌。
其优点是省去煮麦粒的过程,发菌快,杂菌少,污染率在2-3%。
三、使用液体菌种。
污染率可降至2%。
四、从原种瓶的下部接菌。
污染率可降至3%。
建议将正常原种瓶口上部1/5的原种弃掉,防止肉眼看不到的杂菌污染栽培种。
五、高温季节,接菌时间提前或延后。
在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段接菌,如早晨或晚上。
在有空调的室内接菌效果更佳,污染率5%以下。
- 1 -。
食用菌接种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式

食用菌接种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式1、臭氧消毒臭氧消毒属于静态杀菌,其化学式是O3。
臭氧灭菌属溶菌级,杀菌彻底,无残留,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不仅对各种细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影响臭氧杀菌的因素有湿度、温度、新鲜空气量、臭氧发生量、臭氧杀菌时间等,可同步对空气、物体表面、水消毒。
臭氧消毒并不是闻到臭味就表明在杀菌,一般而言,臭氧消毒时室内相对湿度≥70%,臭氧浓度≥20mg/m³,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杀菌率达93%-100%。
臭氧产生的原理为:将空气中的氧离子(0)电离成活性氧(O3),所以,接种室使用需要配套制氧机或氧气管,方可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
臭氧消毒时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因此不能在有人情况下使用,而且消毒后须在关机40分钟后方能进入车间。
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也属于静态杀菌,其原理为:细菌吸收紫外线后,引起DNA链断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细菌死亡,杀菌效率可达96%-99.9%。
其安装方式为,固定吊装在天花板距地面2米(1.5米效果更好)的高度向下直接照射,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每次照射30分钟以上。
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在每次使用前建议使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因此在消毒时,车间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应该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紫外线灯得使用时间和辐照强度成反比,一般使用寿命不得超过1000小时就须更换灯管,建议使用过程中配备紫外线照度计监测辐照强度,也可记录使用时间作为更换灯管依据。
由于紫外线的辐照对人体皮肤、眼睛有危害,所以也不能在有人情况下使用。
3、NICOLER动态技术NICOLER动态技术属于动态杀菌,可以在有人工作情况下同步对接种室杀菌,对人体无害,是近年来才被广泛使用的消毒技术,其杀菌消毒原理为:通过特殊的脉冲信号使得NICOLER发生腔产生逆电效应,生成大量的杀菌因子,整个杀菌过程只需0.1秒,使生产车间的环境保持在相对的“无菌无尘”状态。
食用菌制种—接种(食用菌生产课件)

1、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是菌种培养中最重要的措施。各种食
用菌的每一品种对温度要求不同。在菌种培养中最 关键的是冬季的升温保温和夏季的降温控制。 1)升温 (1)常用升温方法
目前在菌种培养室常用电炉开温、蒸汽管(暖 气片)升温和空调升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度控制 培养室升温时应注意:
随着培养室内菌丝生长量的增加,菌丝发热程 受将逐步加强,升温温度应随菌丝量的增加而降 低,通常以最适培养温度为基准,每5天降I℃。菌 瓶(袋)内菌丝在菌瓶(袋)内小气候中生长, 其温度一般比外部空间高2~3℃,因此,室内控 温时应当掌握在最适温度之下2~3℃为宜。
图1-5 母种移接法
2)原种和栽培种(瓶装或袋装)的接种 此项接种要求和操作基本与母种接种相同。
注意培养基灭菌取出,待冷却后才能接种,移入 接种箱前必须把瓶的外壁擦干净,按无菌操作将 母种用接种针移接入瓶内,一支母种可接4~6瓶 原种(图1-6)。
图1-6 用母种繁殖原种的方法
栽培种的接种是把原种转接到相同的木屑培 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接种时,原种表面的老菌 丝或菌膜要去除后再使用。
3、空气控制 目前栽培的食用菌都是好气性真菌,在培养条
件控制时应该注意通风透气。在菌种排列密集的 培养室内,要有适当窗户通风,特别要注意空气 的对流。可在培养室上下各设一定窗口,便于冷 热空气对流通风。但窗口大小依菌种量多少、房 间的大小而定。
4、光线控制 各种食用菌在菌丝培养阶段均不需要光线或
图1-7 用原种繁殖栽培种的方法
3)菌袋的接种 大面积栽培时,由于菌袋数量多,多在接种
室内接种。长袋培养基多数采用在灭菌之前先打 穴,香菇袋按一面等距离打3个穴,对应的一面打 2个穴,打好穴之后,每个穴都用事先准备好的边 长3.4cm方形胶布封口。
食用菌栽培中的菌丝接种与培养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菌丝接种与培养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味美、营养丰富的食材,在日常饮食中广受欢迎。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丝接种与培养方法成为了食用菌栽培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菌丝接种与培养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一、菌丝接种方法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菌丝接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决定着后期生长和产量的好坏。
菌丝接种方法主要包括菌种接种和液体培养接种两种。
1. 菌种接种菌种接种是将已经培养好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质中,以促进菌丝的发育和繁殖。
常用的菌种接种方法有点状接种法、线状接种法和块状接种法。
点状接种法:利用无菌棉签取少量菌丝,沾取后均匀地点在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培养基盖好,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此方法适用于一些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的食用菌。
线状接种法:将菌种以直线的形式均匀地接种在培养基表面,注意保持线条的匀称和整齐。
此方法适用于一些有明显的线状生长特性的食用菌。
块状接种法:将菌种均匀地接种在培养基表面,以形成一个均匀的菌块。
此方法适用于一些菌丝生长速度较慢的食用菌。
2. 液体培养接种液体培养接种是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营养液的液体培养基中,以培育出大量的菌丝。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细菌数量较少、生长速度慢的食用菌。
二、培养方法菌丝接种完成后,接下来需要进行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固态培养和液态培养两种。
1. 固态培养固态培养是将菌株接种在固态培养基的表面,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让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常用的固态培养基有玉米粉基质、麦麸基质等。
固态培养方法适用于一些菌丝形态清晰、比较容易生长的食用菌。
2. 液态培养液态培养是将菌株接种在含有营养液的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摇瓶培养或搅拌培养的方式,促进菌丝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液态培养基有菜汤基质、葡萄糖基质等。
液态培养方法适用于一些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繁茂的食用菌。
三、菌丝培养条件的控制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食用菌产物,需要控制菌丝培养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食用菌工艺流程

食用菌工艺流程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味道鲜美的食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中。
而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流程,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菌种培养。
食用菌的生产首先需要培养菌种。
通常情况下,会选择高产、耐病的菌种进行培养。
菌种培养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以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二、基质制备。
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土壤,通常由秸秆、麸皮、玉米秸秆等原料组成。
基质的制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其中的有害菌种,保证食用菌的生长环境清洁。
三、接种。
接种是将培养好的菌种培养液注入到基质中,使菌种在基质中生长繁殖。
接种的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界的污染。
四、菌丝生长。
接种完成后,菌丝开始在基质中生长。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
五、发酵。
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的目的是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同时也可以提高食用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六、整理。
发酵完成后,需要对食用菌进行整理。
这个过程包括割菇、清洗和分级等步骤,以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外观。
七、包装。
整理完成后,食用菌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的目的是保护食用菌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其保质期。
八、贮藏。
最后,包装好的食用菌需要进行贮藏。
贮藏的条件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食用菌的新鲜度和口感。
以上就是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菌的生产工艺虽然复杂,但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食用菌栽培中的菌丝接种方法与效果评估

食用菌栽培中的菌丝接种方法与效果评估食用菌是一种受欢迎的食材,其栽培方法多种多样。
菌丝接种是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决定了后期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菌丝接种的常用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菌丝接种方法1. 培养基接种法培养基接种法是最常见的菌丝接种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合特定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比如木屑、麦秸等。
然后,将培养基放入容器中,并加入食用菌所需的菌种。
最后,将容器放入适宜的环境中,等待菌丝生长。
2. 灌浆接种法灌浆接种法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食用菌,比如平菇。
该方法需要事先准备好适合菌种生长的灌浆材料,如稻草、麦麸等。
接下来,将灌浆材料与菌种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物灌注到容器中,待菌丝扩散并覆盖整个容器。
3. 切片接种法切片接种法适用于某些木质基质上的食用菌,比如香菇。
首先,需要准备好木质基质,如木片、木块等。
然后,将培养好的菌种切成小块,并将切片均匀地插入木质基质中。
待菌丝从切口扩展,并覆盖整个基质。
二、效果评估1. 菌丝扩展情况菌丝扩展情况是评估菌丝接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菌丝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接种是否成功以及菌丝的生长速度。
菌丝生长茂盛、均匀且覆盖面积大的情况下,接种效果较好。
2. 菌丝密度菌丝密度是评估菌丝接种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菌丝密度越高,说明菌丝扩展越充分,菌丝网络更紧密,有利于后期的子实体生长和产量提高。
3. 子实体发育情况子实体发育情况是评估菌丝接种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子实体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判断接种质量和菌丝生长的健康程度。
子实体形状饱满、颜色良好且大小适中的情况下,接种效果较好。
4. 产量评估产量评估是评价菌丝接种效果的最终指标。
通过统计菌丝接种后的产量,可以判断接种方法的优劣以及菌丝生长的效果。
产量高且质量好的情况下,接种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菌丝接种是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适合的接种方法和有效的效果评估,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
食用菌接种间工艺流程

食用菌接种间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食用菌接种间工艺流程:①环境准备:接种前彻底清洁接种间,使用消毒剂消毒墙面、地面及所有设备,确保无菌环境。
开启空气净化系统,维持正压状态。
②个人防护:接种人员需穿戴无菌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通过风淋室除尘后进入接种间。
③工具与材料准备:对接种工具(如接种耙、镊子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并准备已灭菌且冷却至适宜温度的培养基袋和活性优良的菌种。
④接种箱消毒:使用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对接种箱内部进行30分钟以上消毒,或采用化学熏蒸法消毒。
⑤接种操作:打开培养基袋口,在无菌条件下,迅速拔去菌种瓶塞,用灼热的接种工具切取适量菌种,移植到培养基表面或袋内,密封接种口。
⑥培养基封口:使用已灭菌的封口材料(如铝箔、胶带)密封接种口,确保密闭无菌。
⑦记录与标记:详细记录接种日期、菌种名称、接种人等信息,并在培养基袋上做好标记以便后续追踪管理。
⑧出室与培养:接种完毕的培养基袋移出接种间,送入培养室进行恒温培养,期间注意温湿度调控,促进菌丝生长。
⑨废弃物处理:接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集中收集,经严格灭菌处理后按规定处置,防止杂菌扩散。
实验二.消毒.接种.转管技术 - 副本

(2)超净工作台的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后放置接种所 需物品,开启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照射20-30分后使 用。 2.母种的转管技术 (1)手及菌种管的消毒:用肥皂洗手,再用75%酒精棉球 擦手和菌种管表面,在酒精灯焰上略烧试 管 外的棉塞 后,立即将菌种管放入接种箱内。 (2)转管:两手从接种孔伸人接种箱内,酒精棉球擦拭接 种环。左手持菌种管和斜面管,两支试管口对齐于火焰上 方。右手持接种环或针和铲等,并将其在灯焰上干热灭菌, 用小指及无名指拔掉棉塞,接种环冷却后伸入菌种管内取 略豆粒大菌种块,迅速移人斜面培养基的中部。然后将棉 塞在火焰上烧一下,立即塞入试管口,旋紧棉塞。接种环 不要触碰管口及管壁。接种后的试管应立即贴标签,注明 菌种名称及接种日期,再进行适温培养。
实验二、食用菌接种环境的消毒、灭菌与斜面接种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食用菌斜面接种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2、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接种效果。 二、基本原理:食用菌斜面接种是食用菌栽培过程 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食用菌制种工作最 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 一旦斜面接种污染,后面的工作将无法进行, 故斜面菌种的接种、分离和移接非常重要,必 须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才能获得纯菌 丝体(纯菌)。
三、实验准备 1.材料:空白斜面培养基(无菌检验 )、母 种等 2.器具:酒精灯、接种环、火柴、尖头镊、 酒精棉球、大镊子、接种箱、超净工作台、 高锰酸钾、37%甲醛溶液、紫外灯、2%来 苏水、标签纸等。 四、实验内容 1、 接种环境的处理 2、母种的转管技术
五、方法步骤 1.接种环境的处理 (1)接种箱的熏蒸: 先用2%来苏清洁接种 箱内外,放入接种所需的物品,用甲醛熏 蒸。每立方米空 间 一般用甲醛10ml,加 半量高锰酸钾(5~7g)使甲醛氧化挥发。 先将高锰酸钾放入接种箱内的容器中,再 注入甲醛,立即产生强烈刺激的甲醛气体。 熏蒸25--3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
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
原
放于瓶中料面上
种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接
用接种匙(镊、铲)取枣大原种
栽
放于袋的两端或瓶中料面上
培
种
表面老菌丝及 老种块勿接入
返回本节
栽培种接 种
返回本节
主要内容
1.无菌操作 2.母种分离与转管 3.原种接种 4.栽培种接种
返回本节
思考、讨论题
1.栽培时为何不用母种作菌种? 2.母种扩成原种的目的是什么? 3.菌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整菇插种法 钩悬法 孢子印法
返回本节
1.种菇 消毒
菌柄去2/3
苞被 有:75%酒精棉球擦 无 0.25%新洁尔灭浸2~3min 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
返回本节
2.采收孢子
整菇 插种法
种菇插在孢子收集器中 使孢子散落于培养皿内的方法
用 前 灭 菌
25℃、24h现孢子粉
取出分离材料
培养皿盖严
返回本节
学习情景2-2
菌种的接种
一、无菌操作 二、母种的接种
(一)分离法 1.组织分离 2.孢子分离 (二)转管法
三、原种、栽培种的接种
返回本章
概念:菌种移至新培养基上的过程 接种 关键:无菌操作
一、无菌操作
概念 在严格消毒灭菌条件下进行的操作 接种环境消毒灭菌
酒精棉球消毒双手
要点 开启的管口、瓶口靠近灯焰
拔出的棉塞勿触及任何地方
必
动作快,接种时间勿太长
备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一)分离法
1.组织分离
组织
培养 PDA
次生菌丝
特点 步骤
简便,易成功 保持原菌种性状 重复多易退化 不适于耳类
返回本节
步骤 外观典型、大小适中、无病虫害、
选种菇 八成熟、第1~2茬的子实体
种菇 消毒
取接 组织
用燃烧的酒精棉球迅速擦拭
课外学习资源
1.黄毅.食用菌栽培.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8 2.中国食用菌菌种网
返回本节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用菌杂志. 云南:《中国食用菌》编辑部 2004.1~6, 2005.1~6
2.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6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4~8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4.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上册.第4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5.张松.食用菌学.第6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中国食用菌菌种网 7.中国食用菌信息网 /
返回本节
钩悬法
25℃、24h现孢子粉 取出分离材料
返回本节
孢子印法
返回本节
接种孢子
用接种环 蘸孢子液或孢子粉
涂布于平板上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二)转管法
将母种移入新的过程 概念
过程
接种环取绿豆粒大母种 移入新斜面中部
种块勿太大 注意 原老种块勿再接入
传代次数勿太多
返回本节
转管
返回本节
三、原种、栽培种的接种
返回本章
பைடு நூலகம்
纵剖(撕)菇体 尖头镊取柄盖交界处绿豆粒大的组织 放入新斜面中部
返回本节
2.孢子分离(有性繁殖)
菌龄小
孢子
生命力强
特点
变异率高
孢子 分离法
单孢分离 难度较大 多孢分离 较简易
单孢分离 的菌落
返回本节
多孢分离
使许多孢子在同一培养基上, 概念 萌发后自由交配成次生菌丝的方法
步骤
种菇消毒 采收孢子 接种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