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煤生产技术
煤炭洁净加工技术的分类

煤炭洁净加工技术的分类
煤炭洁净加工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煤炭粉煤化技术:将煤炭磨碎成细小的煤粉,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烟气排放。
常见的煤炭粉煤化技术包括煤粉炉渣分离、煤粉气固分离等。
2. 煤炭燃烧优化技术:通过优化煤炭的燃烧过程,减少燃烧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常见的燃烧优化技术包括燃烧氧化剂预热、燃烧控制系统优化等。
3. 煤炭气化技术:将煤炭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转化为合成气体(包括CO和H2等成分),再经过清洁处理得到清洁燃料或
化工原料。
常见的煤炭气化技术包括煤气化、生物质气化等。
4. 煤炭液化技术:将煤炭经过加热和一定的催化剂处理后,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煤油、柴油等。
常见的煤炭液化技术包括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等。
5. 煤炭燃气化技术:将煤炭通过煤燃气化装置,转化为燃气,再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得到清洁燃气。
常见的煤炭燃气化技术包括煤焦气气化、煤气补给炉燃气化等。
6. 煤炭金属提取技术:将煤炭中的有价值的金属元素进行提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常见的煤炭金属提取技术包括煤炭中金属提取、煤矸石中金属提取等。
以上仅为煤炭洁净加工技术的一些常见分类,具体的分类方式还会根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而有所变化。
洁净煤技术——直接液化技术

洁净煤技术——直接液化技术一、德国IGOR工艺1981年, 德国鲁尔煤矿公司和费巴石油公司对最早开发的煤加氢裂解为液体燃料的柏吉斯法进行了改进, 建成日处理煤200吨的半工业试验装置, 操作压力由原来的70兆帕降至30兆帕, 反应温度450~480摄氏度;固液分离改过滤、离心为真空闪蒸方法, 将难以加氢的沥青烯留在残渣中气化制氢, 轻油和中油产率可达50%。
原理图:IGOR直接液化法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煤与循环溶剂、催化剂、氢气依次进入煤浆预热器和煤浆反应器, 反应后的物料进入高温分流器, 由高温分流器下部减压阀排出的重质物料经减压闪蒸, 分出残渣和闪蒸油, 闪蒸油又通过高压泵打入系统, 与高温分离器分出的气体及清油一起进入第一固定床反应器, 在此进一步加氢后进入分离器。
中温分离器分出的重质油作为循环溶剂, 气体和轻质油气进入第二固定床反应器再次加氢, 通过低温分离器分离出提质后的轻质油品, 气体经循环氢压机压缩后循环使用。
为了使循环气体中的氢气浓度保持在所需的水平, 要补充一定数量的新鲜氢气。
液化油经两步催化加氢,已完成提质加工过程。
油中的氮和硫含量可降低到10-5数量级。
此产品经直接蒸馏可得到直馏汽油和柴油,再经重整就可获得高辛烷值汽油。
柴油只需加少量添加剂即可得到合格产品。
与其他煤的直接液化工艺相比,IGOR工艺的煤处理能力最大,煤液化反应器的空速为0.36~0.50 t /( m3·h)。
在反应器相同的条件下,IGOR工艺的生产能力可比其他煤液化工艺高出50%~100%。
由于煤液化粗油的提质加工与煤的液化集为一体,IGOR煤液化工艺产出的煤液化油不仅收率高,而且油品质量好。
工艺特点: 把循环溶剂加氢和液化油提质加工与煤的直接液化串联在一套高压系统中,避免了分立流程物料降温降压又升温升压带来的能量损失, 并在固定床催化剂上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甲烷化, 使碳的损失量降到最小。
投资可节约20%左右, 并提高了能量效率。
洁净型煤工艺技术方案

洁净型煤工艺技术方案洁净型煤工艺技术方案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洁净型煤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洁净型煤工艺技术方案是指通过对煤的分离、洗选和燃烧等过程进行优化,降低和控制煤炭含硫、含灰和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和燃烧效果,实现对煤的清洁利用。
洁净型煤的工艺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洗选工艺:煤的洗选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及其联合方法对煤炭进行分离、净化和浓缩。
常用的洗选工艺有重介质分离、浮选、磁选和化学洗选等。
通过洗选可以去除煤中的杂质,减少煤的质量损失,提高煤的品位,降低煤的含硫、含灰、含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提高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
2.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是将煤转化为煤气的过程,煤气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煤气化可以利用煤中的热值和化学能,生成合成气、合成油和合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
煤气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的高效利用,减少煤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改善大气环境和调整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煤炭燃烧技术:洁净型煤的燃烧技术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和降低燃烧排放的关键。
常用的洁净煤燃烧技术有煤粉燃烧、沸腾床燃烧和流化床燃烧等。
通过选用合适的煤炭粒度、燃烧器具和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氧量和燃烧速率等参数,可以实现煤的充分燃烧,降低燃烧产物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4.煤炭净化技术:煤炭净化技术主要是对煤炭中的尘埃、颗粒物和有机物进行去除和净化。
常用的煤净化技术有湿式电除尘、静电除尘和脱硫脱硝等。
通过煤炭净化技术可以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燃烧产物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洁净型煤工艺技术方案是通过优化煤的洗选、气化、燃烧和净化等过程,降低和控制煤炭排放的有害物质,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和燃烧效果。
洁净型煤工艺技术方案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改善大气环境、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5-6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1、煤炭洗选与加工(1)煤炭冼选。
煤炭经冼选后可显著降低灰分和疏分的含量,减少烟尘、SO2等污染物的排放。
目前发达国家原煤洗选率为50%~90%,选煤技术已广泛应用。
我国己建选煤厂人选能力约5亿t,但由于政策及技术等原因,我国煤炭人冼比例仍比较低(20%~30%)。
乎均厂型小、设备可靠性差等导致选煤成本偏高,这是制约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2)型煤和水煤浆。
型煤分为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两类。
民用型煤与烧散煤相比,燃烧效率大大提离,节煤20%-30%,烟尘和SO2排放可减少30%~60%。
工业锅炉燃烧型煤比燃烧原煤节能15%左右,原始排尘减少70%~80%,总固硫率30%~50%。
美国、穗国、荷兰、法国、前苏联、韩国和日本等国均有研究机构和工业化生产厂,在褐煤成型、型焦生产、锅炉和机车型煤应用等方面有成熟的技术。
我国民用型煤技术己达较高水平,城镇民用型煤销售量约4000万t/年。
工业型煤应用有锅炉、型焦、化肥、城市煤气、机车、燃料气型煤等。
鉴于工业锅炉型煤比原煤散烧价格要高50-70元/t,其推广应用主耍取决于国家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及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使用型煤的规定。
水煤浆具有燃烧时火焰中心温度较低、燃烧效率高、SO2及NO2排放量低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煤代油燃料。
我国已进人商业化发展阶段,建成了9座制浆实验厂,总能力为176万t/年。
1999年以来,白杨河电厂一直连续燃用水煤浆。
目前又有4个电厂已燃用水煤浆,并进人商业运行。
2、煤炭转化煤炭转化技术包括气化技术和液化技术。
(1)煤炭气化。
煤炭气化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将煤炭转化为气体燃(原)料的技术,旨在生产民用、工业用燃料气和合成气,并使煤中的疏、灰分等在气化过程中或之后得到脱除,使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
煤炭气化近年来在国外得到较大发展,目的是为煤的液化、煤气化联合循环及多联产提供理想的气源,扩大气化煤种,提高处理能力和转换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1. 引言洁净煤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先进的煤燃烧和碳捕集技术来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并提高煤燃烧效率的方法。
煤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但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使煤燃烧更加环保和高效。
2. 洁净煤技术的分类洁净煤技术可分为燃烧技术和碳捕集技术两大类。
2.1 燃烧技术燃烧技术是通过改进煤燃烧过程来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方法。
常见的燃烧技术包括:•燃烧控制:通过优化燃烧温度、燃料供给以及燃烧过程中的空气分配,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燃料预处理:对煤进行洗煤、破碎和干燥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煤燃烧效率;•燃烧辅助技术:如气体再循环、预混煤粉燃烧等,可以降低煤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排放。
2.2 碳捕集技术碳捕集技术是一种将二氧化碳从煤燃烧废气中分离和捕集的方法。
常见的碳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利用化学吸收剂(如氨水和胺溶液)与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其被吸收,并进一步进行分离和回收;•膜分离法:利用特殊薄膜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实现捕集和回收;•吸附法:利用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和分子筛,吸附并分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3. 洁净煤技术的应用洁净煤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洁净煤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示例:3.1 发电工业洁净煤技术在发电工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燃煤发电厂。
通过采用燃烧控制、燃料预处理和燃烧辅助技术,可以降低发电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并提高煤燃烧效率。
碳捕集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回收,减少碳排放。
3.2 工业锅炉工业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燃煤设备,也是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洁净煤技术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煤气化工艺煤气化是一种将煤转化为合成气的过程,合成气可以用于制备液体燃料和化学品。
洁净煤技术包括哪些技术

1.洁净煤技术包括哪些技术?为什么说洁净煤技术对于我国具有特殊意义答:(1)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CCT)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的,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换及污染控制等技术的总称,是使煤作为一种能源应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
洁净煤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直接烧煤洁净技术,这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是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
原煤洗选采用筛分、物理选煤、化学选煤和细菌脱硫方法,可以除去或减少灰分、矸石、硫等杂质;型煤加工是把散煤加工成型煤,由于成型时加入石灰固硫剂,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烟尘,还可节煤;水煤浆是先用优质低灰原煤制成,可以代替石油。
②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主要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
流化床又叫沸腾床,有泡床和循环床两种,由于燃烧温度低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煤中添加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炉渣可以综合利用,能烧劣质煤,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先进燃烧器技术是指改进锅炉、窑炉结构与燃烧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技术。
③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是消烟除尘和脱硫脱氮技术。
消烟除尘技术很多,静电除尘器效率最高,可达99%以上,电厂一般都采用。
脱硫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用浆状石灰喷雾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干燥颗粒硫酸钙,用集尘器收集;湿法是用石灰水淋洗烟尘,生成浆状亚硫酸排放。
它们脱硫效率可达90%。
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煤的气化技术,有常压气化和加压气化两种,它是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保持一定温度,通过气化剂(空气、氧气和蒸汽)与煤炭反应生成煤气,煤气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
用空气和蒸汽做气化剂,煤气热值低;用氧气做气化剂,煤气热值高。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一种旨在减少煤炭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探索煤炭燃烧的清洁化方法。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洁净煤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前景。
洁净煤技术是通过改变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它主要包括煤炭预处理、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捕集和后处理等环节。
其中,煤炭预处理是洁净煤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煤炭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煤炭中的杂质和硫、氮等有害物质。
这样可以降低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含量。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煤炭洗选、煤浆制备和煤气化等。
煤炭洗选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煤炭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和去除的过程。
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煤炭中的灰分和硫含量,并提高热值。
同时,煤炭洗选还可以减少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煤浆制备是将煤炭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并与水或其他介质混合形成煤浆的过程。
煤浆具有高燃烧效率和低污染排放的特点。
在燃烧过程中,煤浆可以达到更完全的燃烧,减少烟尘和颗粒物的排放。
煤气化是将煤炭加热到高温下,使其在缺氧或有限氧气条件下产生气体燃料的过程。
煤气化能够将煤炭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一种或多种气体燃料,如合成气、甲烷等。
这些气体燃料可以作为清洁能源供给工业和居民使用,从而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除了煤炭预处理,洁净煤技术还包括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捕集和后处理。
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捕集主要是指对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进行捕集和处理。
这些污染物捕集技术包括脱硫、脱氮和除尘等方法。
脱硫是将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石膏等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的过程。
常见的脱硫方法包括石灰石法、湿法石膏法和石灰石石膏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并减少酸雨的形成。
脱氮是将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常见的脱氮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吸收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减少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
洁净煤技术介绍

洁净煤技术介绍★ 什么是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 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必要性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洁净煤技术是实现煤炭可靠、廉价和洁净利用的重要技术。
在中国能源资源、经济水平等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20~30年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实行全过程控制,是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是使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能源效率有效提高,保证国家环保目标实现的唯一选择。
(1)有利于提高煤炭效率,减少粉尘和SO2污染采用煤炭加工技术,如洗选煤、型煤、配煤和水煤浆技术,可有效减少原料煤的含灰和含硫量,实现燃烧前的脱硫降灰。
如采用先进选煤技术可降低原煤灰分50%~80%,脱除黄铁矿硫60%~80%,可大量减少煤炭无效运输,电厂和工业锅炉燃用洗选煤,可提高热效率3%~8%;用户燃用固硫型煤,不仅可减少SO2排放30%~40%,减少烟尘70%~90%,还可以节煤15%~27%。
采用先进的煤炭燃烧技术,可有效提高热效率,实现燃烧中脱硫。
(2)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国家能源资源条件和现有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用油、气大规模作为一次能源。
发展洁净煤技术,可在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煤炭资源的前提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油、气,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缓和中国是由、天然气供应的不足。
煤炭价格及各项煤炭利用技术的运行成本大大低于石油和天然气,有利于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及长远的能源安全。
(3)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技术及装备水平落后、生产规模小、大量低水平用煤,是中国工业部门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改变传统用煤方式,用洁净煤技术替代现有用煤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能效。
减少污染,将是工业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煤炭行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可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的煤炭加工技术(选煤、配煤、水煤浆等)和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发电、气化、液化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其他用煤行业,通过广泛采用先进的燃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提高企业整体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5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及构成状况(亿吨)
年
燃
份
料
2010年
能源消费量 所占百分比
2030年
能源消费量 所占百分比
2050年
能源消费量 所占百分比
煤 石 核
炭 油 能
13.62 3.00 1.00 1.04 1.57 0.18 20.41
66.72 14.70 4.90 5.08 7.70 0.90 100
粘结性、结焦性、发热量、反应性、热稳定性、焦油
产率、可选性、灰熔点和熔融灰的粘度。
二、煤炭的分类
1. 按成煤原生物质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 植腐泥煤和残植煤等。 2. 按煤炭的商业供应状态不同分类,可分为原煤(从矿井开 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煤) 、筛选煤(经过筛分加工,去除 部分煤矸石,并根据煤的粒径大小分为大块煤、中块煤、 小块煤和粉煤的煤)、洗选煤(经过水洗加工,除去煤中 大部分矿物杂质的煤。根据洗选后煤的灰分的不同,可分 为洗精煤、洗中煤、煤泥、洗矸石)等。 3. 按煤炭的用途不同分类,可分为动力煤(直接燃烧用煤, 可分为发电、锅炉、建材、生活、冶金动力用煤等),炼 焦煤(工业焦炭、半焦等)、其他工业原料煤(制药、制 气、制油、制化工原料等)。
2. 煤炭的组成
煤炭是由多种结构形式的有机物(或称煤素质), 与少量种类不同的无机物(或称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煤的组成通常指煤的岩相组成(由各种类型的煤岩组 成,每种类型的煤岩又由各种煤素质构成),和化学组成 (煤中有机质元素主要是碳,其次是氢,还有氧、氮和硫 等元素。它们以结构十分复杂的大分子形式存在 。无机 质元素主要是硅、铝、铁、钙、镁等,它们以蒙脱石、伊 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形式存在,还有黄铁矿、方解石、 白云石、石英石等) 。
3. 煤炭能源产品生产消费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1)由于传统的高消耗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自然 生态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 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 (2)我国煤炭产品的燃烧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据统计我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是用于燃烧,四种主要 排放物严重污染环境: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烃)。
我国并不是资源富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只有百倍重 视可持续发展,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走出 一条适合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年)》 指出,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 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的大量消费造 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后15年,如何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 能源需求和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对能源科技发展 提出的重大挑战。 (4)要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鼓励高科低碳。由于煤 电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发展洁 净煤技术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1.洁净煤技术的主要范围
(1)煤炭的洗选、加工: 煤炭分选(脱矸石、脱硫铁矿),脱水处理,型 煤加工,煤粉加工、水煤浆加工; (2)煤炭的转化: 煤炭的气化(煤制煤气CO、煤制天然SNG) 煤炭的液化(煤制油CTL、煤制烯烃MTO/MTP、 煤制二乙醇CTG等)
(3)煤炭的先进燃烧技术: 常压循环流化床、加压流化床、整体煤 气化联合循环、高效低污染燃烧器等 (4)煤炭的烟气净化技术: 烟气除尘、烟气脱硫SO2、脱氮NO2
4. 按煤炭生成年代和煤炭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分类(最常 用分类方法,83年联合国煤炭委员会制定国际煤分类方 法),将煤分为低煤化度(褐煤)、中等煤化度(烟煤)、 高煤化度(无烟煤)三类。 (1)褐煤: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 挥发分 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 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 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燃 烧时间短,需经常加煤。 (2)烟煤: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 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 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 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 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动力燃料煤的煤种占50%,炼焦用煤占20%,但
炼焦煤中的主煤种肥煤和瘦煤却为短缺煤种;
(3)煤质较好。已探明煤炭储量中灰分≤10%特低 灰煤约占20%,含硫≤1%的低硫煤约占65% 含硫量1~2 %的约占15 ~20 %,含硫量≥2 % 的约占10 ~20 %; (4)价格相对低廉。相对相同热值的煤炭,国际石 油、天然气的价格分别是煤炭的2~3倍。相对 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可获得性更好, 资源相 对更加丰富;
仅以酸雨为例,09年我国华中地区平均降水的pH值<4, 酸雨频率高达40%。目前我国年平均降水pH值<5.6的区 域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形势非常严峻。 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 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今后必将 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3)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利用对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与 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 (4)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人口压力、生态环境恶 化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尖锐矛盾必将更加突出,成为 妨碍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煤炭的性质
1. 煤炭的成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1)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堆积—菌解生物化学作用 —泥煤) (2)成岩作用(地形变化—沉积物覆盖—压密、脱水、胶 结—物理、化学变化—褐煤) (3)变质作用(地壳运动—煤层顶板增厚—地压、地温升 高—物理、化学变化—烟煤、无烟煤)
二、我国煤炭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预测
1.
80 70 60
2002年,在我国一次能源产品的生产总量中,煤炭占 70.7%(13.8亿吨);石
油占17.2%(2.39亿吨标 煤);天然气占3.2% 50 40 (0.44亿吨标煤);水力占 30 8.9%(1.24亿吨标煤)。 20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产品 10 0 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力 2. 未来50年,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产品的主要来源。 预计,今后50年内,煤炭在能源产品生产总量中所占 比例仍将维持在50%以上。
洁净煤生产技术
煤炭的性质及其分类 我国煤炭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的现状
洁净煤技术及其洁净煤的生产
国内、外洁净煤生产技术现状
一体化煤炭提质设备的原理及结构简介
几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
几种常见工业物理量的控制方法
煤炭提质设备设备的操作要领和常见故障的判断 及紧急处臵
煤炭的性质及其分类
洁净煤技术及洁净煤的生产
一、洁净煤技术(CCT-Clean Coal Technology) ―洁净煤技术”一词来源于美国。是指煤炭从开发到 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率的 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洁 净煤技术将煤炭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 效益结合为一体,成为能源工业中,国际高新技术 竞争的重要领域。 “洁净煤”是指相对未经过加工的原煤燃烧更好、 转化效率更高、造成环境污染更少的煤炭产品。
(3)无烟煤: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 发亮。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 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 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 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 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燃 烧时不易结渣。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 轻火力强度。 5. 标准煤的概念:煤炭的种类不同,其成分组成与质量不同, 发热量也不相同(表4-15)。单位重量燃料在燃烧 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发热量,人为规定以每公斤发热量 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煤(标煤),并以此标准折算耗 煤量。
.
我国煤炭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的现状
一、我国煤炭资源基本状况
1.
世界煤炭已探明储量98,445亿吨,按目前消费 水平计算可开采200年;58%在亚洲,30%在北 美洲; 我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煤炭储量12,400亿吨,占 世界储量的12.6%;我国能源类矿产资源中煤炭 储量最大;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89.3%、原油占3.5%、 天然气占1.3%、水能占5.9%;煤炭在我国国民 经济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位臵;
三、我国煤炭能源生产消费中面临的问题
1. 煤炭能源相对短缺已成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长期问题。 (1)2000年后,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首次超过GDP 增长;2003年后,出现煤炭、石油、电力同时 紧缺局面; (2)我国已从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煤炭 与石油需求呈现同步快速增长趋势; (3)2002年我国原煤产量始居世界第一,发电量世 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2;
2.煤炭能源利用率低下
(1)1980年万元GDP能耗7.89吨标煤,2002年下降到2.63吨 标煤,但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30%。2009年我国每万 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总能耗量是世界平均水 平的3倍、美国的4倍、德国或法国的8倍、日本的12倍。 (2)建国6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 耗却同比增长了40多倍。 能源总效率仅为10%,不足发 达国家1/2。 (3)煤炭能源生产利用的效率低下,其中开采仅为32%、中 间环节(加工、转换、储运)为70%、终端利用41%。 煤炭能源的总效率仅为6%,煤炭产品的94%实际是被人 为损失浪费了。
d. 固定碳(Cr);%: 单位重量煤炭除去水份、灰份、挥发份后的残留 物,叫做固定碳。 Cr=100%-(Wr+Ar=Vdal) e. 氢(Hr);%: f. 氧(Or);%: g. 氮(Nr);%: h. 硫(Sr);%: i. 发热量(Q);Kj/kg;Kcal/kg:单位重量的煤完全燃烧 时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煤炭的发热 量。 按照试验煤品发热量的试验和计算方法不同,煤 炭的发热量可分为干基高位炭的性质 (1)煤炭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