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文学长廊里的经典之作.可以看出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更是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把爱人玛蒂尔德推向人生悲剧之上。《项链》是高中语文课本中艺术魅力长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小说中那出人意料的结尾和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一夜风光付出十年艰辛的人生悲剧都让人长久回味无穷。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探讨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产生因素时,大多数的结论是:一、玛蒂尔德自身的虚荣心(或对美丽却很难实现的梦想的过于痴迷和追求)。二、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图享乐慕虚荣的社会观念及人与人之间的欺骗性.结合课文分析,应该说这些结论都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更是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把玛蒂尔德推向人生悲剧。爱在这里导演了一出颇有戏剧性的极隐蔽的罪恶游戏。
小说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处于痛苦、伤心、不安中的玛蒂尔德,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这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因为现实无法满足她内心欲望。这种欲望人们当然无法触及,但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这是本我的活动,是人的一种力求发泄的本能冲动,它生机勃勃而不理会价值、善恶和道德,具有很强大的破坏力。“倘若伊底力求满足其本能而完全不顾强大的外力,便难免于灭亡了.”在这一威胁下理性的自我为了挽救本我,对本我进行压抑与抵抗,然而自我的力量是非常软弱的,它必须借助于超我才能创造相当的制衡.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本我、现实与超我之间斡旋、调和的自我.于是玛蒂尔德的自我身陷重围,“我们若观察自我同时努力满足或顺从此三者,便不禁要将自我化作人身,而以之为独立的存在体。它感到三面被围,复受三种危险的威胁,抵不住压迫了,因而导致了焦虑"。原来小说开始玛蒂尔德的种种不愉快的紧张情绪,正是追求现实生存的自我为压抑追求生命快感的本我,却又力不从心而导致的焦虑!我们甚至可以从弗洛伊德的原话看到更为详尽的答案:“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我们常不禁深叹生活的艰苦.当自我被压迫自认软弱时,便将发生了焦虑:对外界而有现实的焦虑,对超我而有常规的焦虑,对伊底的激情势力而有神经症的焦虑。”
《项链》人物分析

《项链》人物分析《项链》是著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个女人因贪图虚荣而导致自己与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绝境,最终发现那条她在痛苦中得来的项链并不是真的,为所犯下的错误买单。
马蒂尔德(Mathilde Loisel)是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
她出身贫寒,渴望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马蒂尔德美丽聪明,却与自己的社会地位格格不入,她觉得自己永远无法得到那些高档社交场合里的服饰和珠宝首饰。
这个想法驱使着她日复一日地朝着自己所期望的人生目标前进,然而,她渐渐地感到越来越疲惫,逐渐地被现实中充满不公、欺骗和妥协的世界深深地打击。
最后,她甚至不得不向她的朋友借了一条项链,以求得在社交场合里获得一点点的尊敬和认可。
但是,当她不小心弄丢了这条项链,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了,她开始了漫长的、十分痛苦的道路,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她和她的丈夫甚至不惜去借钱,并付出了多年辛勤劳动所得的全部积蓄。
最终,她才意识到,那条项链她在这一切的痛苦中所得来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真的,如果她像平时一样相信自己的美貌和智慧,她就不必走上这样一条充满麻烦的道路,而更可以快乐地度过她的一生。
马蒂尔德的丈夫,卢梭(Monsieur Loisel),则是这个故事中的富有、善良的男人。
卢梭以为他的妻子的渴望和梦想只不过是表面的一层而已,所以他不理解她的自卑和贪婪,他只想让她幸福。
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弄丢了那条项链,并不得不付出一笔天价,他依然不动声色地默默地迎接了她们的困苦生活。
他为妻子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他不想让她再受到任何的痛苦,他忍受着贫穷和丑恶的一切,一直保持良好的态度,直到妻子爆发,才表现出他内心的无奈和愤怒。
这个故事中的其他角色都是故事中所需要的:官员、朋友、一些不知情的商人。
可以说,这些人的角色都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他们多数都被用来表现出那种社交情境中经常出现的“知之甚少”的特定态度,他们只了解故事最明显的部分,却毫不关心那些很少得到关注和关怀的细节。
莫泊桑《项链》人物形象探析

莫泊桑《项链》人物形象探析陆思妗《项链》作为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享誉世界文坛。
小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平凡的小职员的妻子,虽然拥有美丽的容貌却不得不面对贫寒的生活环境,无力打扮自己,这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重要原因。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玛蒂尔德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从朋友那儿借了项链,回去的路上却丢失了项链,这反而激发出玛蒂尔德内心诚实守信的一面。
本文针对玛蒂尔德夫妇的形象展开探析。
小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拥有过人的样貌,却身处于与姿色不符的生活环境中。
玛蒂尔德总是幻想通过自己的美丽外表来获得梦想的生活,现实却是,她嫁给了一个平凡的小职员过着平凡的生活,这一心理落差激发了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
在参加一场舞会的时候,她不小心弄丢了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项链,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小说通说对玛蒂尔德前后内心的变化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当时法国社会中贵族阶级为了奢侈的生活不惜自欺欺人、弄虚作假的不满,对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批评,同时也对玛蒂尔德和她的丈夫为了偿还项链而节衣缩食、努力奋斗的精神进行肯定。
作者借助玛蒂尔德夫妇的形象,对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进行强烈的抨击。
一、强烈的虚荣心促成了玛蒂尔德悲剧的人物性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因此看待一件事情或一个人时,人们要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
在《项链》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拥有过人的姿色,常常幻想能够凭借自己的容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却嫁给了现在的丈夫而导致梦想破灭,巨大的心理落差让玛蒂尔德形成了强烈的虚荣心。
当丈夫为了讨好她而千方百计地拿到晚宴的请柬时,玛蒂尔德最先想到的是自己怎么样才能不会在晚宴上表现得太寒酸,于是向自己的好朋友借了自以为价值不菲的项链,然后穿着好看的衣服,带着贵重的项链兴高采烈地跟着丈夫一起参加晚宴,这些事情和行为将一个爱慕需求、追求奢侈生活的人物形象充分刻画出来。
因为有着好看的容貌,玛蒂尔德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享有世界上最好的一切,这为小说后续情节的发展和玛蒂尔德悲剧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试论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形象

试论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形象摘要:多年来,人们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有些评论者多将她定性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这样的判断是不够妥帖和全面的,作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虚荣只不过是爱美、追求美的表现,她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而真诚的,相比之下,她内心真诚勇敢的高贵品质更值得我们赞赏。
关键词:梦想;项链;单纯;坚强;真诚勇敢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流传世间已百余年,至今仍脍炙人口,倍受青睐。
大多数人对小说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往往把她看成一个虚荣心强、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把她丢失项链后十年还债的辛苦看作是对她虚荣心的惩罚。
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词。
玛蒂尔德真的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坏女人吗?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极为不妥当的。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看待和评价玛蒂尔德呢?文章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玛蒂尔德不应该备受指责(一)玛蒂尔德的虚荣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人说她是个很虚荣的女人,可我觉得虚荣是每个女人都有的毛病,试问哪个女人在出席宴会的时候不希望自己的打扮得漂亮点?穿戴的时髦点?可以赢得男人的瞩目多一点?我觉得虚荣不是她的错——她去借那条项链,也无可厚非。
我们不应该以一定的标准来评判这个可怜、可爱、可敬的女人了——说她可怜,是因为她的一生竟然被一条街的钻石项链给彻彻底底的毁了!说她可爱——她是那么的美丽,在那场舞会上,赢得那么多男士的瞩目;说她可敬——她那么的诚实。
试想,如果她不诚实,直接还给朋友一条假的项链。
结局又会怎么样?爱慕虚荣,满足虚荣,从积极意义上讲,是对现实不满而引发的。
玛蒂尔德是一个“漂亮动人的女子”,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任何一个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后来只能“将就”着“和一个小科员结了婚。
”所以她对现实状况不满意,也是情有可原的。
浅析《项链》中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利贷 , 从此走上 了漫长而又 艰辛 的还债 之路 。马蒂尔德 辞退 了女仆 , 租赁 了一个小 阁楼 , 包揽 了家里一切粗笨 的 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 , 她穿得像个穷苦 的女人 , 甚至
“ 到水果店里 、 杂货店里 、 肉铺店里 , 争 价钱、 受 嘲骂, 一个 铜子一个铜子地 节省那艰难 的钱” 。搬家后所 有的生活
语 文 ・文本解读
中 学教学参考 2 0 1 5 年1 O 月 总 第2 4 4 期
浅析《 项 链 中 马 蒂 尔 德 的 人 物 形 象
江西信 丰县 第二 中学 ( 3 4 1 6 0 0 ) 聂
[ 摘
璐
要] 《 项链 》 是 法国著名短篇 小说 家莫 泊桑 的代表作之一 , 是批判 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一直 以来 , 一提到《 项链 》 中的女
兴, 因为 自己没有参 见晚会 的衣 服 , 并说 : “ 你 可叫 我穿
什 么到  ̄ f J L 去 呢? ” “ 什 么 事 也 没 有 。不 过 我 既 没 有 衣
那 串昂贵的钻石项链 , 并顺利归还 , 但他们为此付 出了巨
大的代价 , 欠下了一万八千法 郎的巨额债务 , 有 的还是高
三、 勤 劳 坚 强
分析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 希望 能够使广 大读者对她 有
一
个 全 面 的 了解 。
一
、
爱慕虚荣
马蒂尔德是一个 漂亮动 人的年轻女 子 , 上过教会 的 女校 , 可 以说 是一个受 过教育 的知识 女性 , 但 因为家 庭 方 面的原 因 , 她没有 陪嫁 的资产 , 也 没有机会认 识社 会 上有钱有地位 的人 , 只能将 就着 和一个 小科 员结 了婚 。
都是 马蒂尔德 以往所不能忍受 的 , 她却坚持 了整整 十年 , 虽然有时候 “ 她一个人坐在窗前 , 就 回想起 当年那个舞会 来, 那个晚上 , 她 多么美丽 , 多 么令 人倾倒 啊 ! ” 但 从未动
《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及其成因和意义

284 针对物理课堂教学一般都比较枯燥,教师要创设情景式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大部分时间教育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放松心情,不会对教师讲课产生厌烦情绪,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极大的扩散。
此时,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物理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和发现知识点。
3.物理习题训练生活化。
物理课堂教学的知识必须通过习题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时间调查活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记录、收集物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如学生收集树叶作为植物标本时,树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等。
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训练习题,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物理学习中,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三、物理学科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合理设计生活化问题。
物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教师一旦融入生活化问题就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研究中学会知识,学懂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物理小实验能够培养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凸显初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后,教师可以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独立制作小杆秤,并且评选谁做得最好、最准确。
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杆秤,能使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运用更加深刻。
通过评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会思考究竟如何做才能在制作中胜出,这些别出心裁的小设计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在物理小实验中,教师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以及进行实验等,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在班级内进行评比。
以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赏析莫泊桑《项链》:虚荣的代价

赏析莫泊桑《项链》:虚荣的代价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作于一八八四年,是一篇极具讽刺和教育意义的文章,描写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丈夫部里举行的一次晚会,借机去炫耀美貌,以满足她虚荣的心理。
她没有首饰可戴,整天愁眉苦脸,在丈夫的提醒下去向好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晚会结束回到家里发现项链弄丢了,在寻找不到的时候,他们决定赔偿。
悄悄地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钻石项链,还给女友,这条项链花去三万六千法郎。
夫妻俩用十年的时间偿还了全部债务,正当她如释重负和好友坦白相告的时候,好友却说那是一条假钻石项链,最多值五百法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句话我们经常能听到,也能理解它的含义。
作为女人,都会有一颗爱美的心,总是希望自己生得美貌。
即使长得不漂亮,也尽量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
首饰是女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饰物,也许每个女人都会有几种不同式样不同材质的首饰。
我平生也是最爱首饰,尤其是项链,喜欢穿不同样子的衣服搭配相称的项链,那样会显得协调,以此增加美感。
喜欢项链和喜欢读书一样,而最早知道项链的重要和美,却是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里知道的。
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只有初中的年纪,并不完全懂得小说的内涵,也不懂得虚荣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只知道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美,弄丢了好友的项链,用十年时间偿还一条假项链的故事。
多年以后再去读这篇小说,心中有了不同的感悟。
爱美并没有错,追求美也没有错,错的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心态害得她付出惨重的代价。
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的优秀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与契科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别具匠心,人物内心活动刻画得很细腻,人物语言简练,小说结尾部分更是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他的小说题材很广泛,也擅长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很有思想。
项链莫泊桑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一见钟情 四个陶醉
舞会一结束 逃跑、失物 逃跑
失物 失物后的态度
玻璃鞋
失望、等待、 抓住机会
项链
恐惧、勇敢、 毅力
结局
幸福、美满 十年辛苦,衰 老
经典情节的比较阅读
要求:比较情节的异同点,突破传统观点评价玛蒂 尔德。
提示: 1、分析人物的言行,内心活动。 2、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3、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
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 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勤诚 劳实 坚守 强信
归结人物形象
爱慕虚荣
玛蒂尔德
↙↘
诚实守信
坚强勤劳
一串假项链 十年辛酸事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 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 你。
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 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
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 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
你的看法怎样? 请写一篇短文,阐述你的观点。
现实 冰冷
梦想 狂热
生于小职员之家
身世 只得嫁给小书记
贵妇人
住宅寒伧 墙壁黯淡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家俱破旧 衣料粗陋 华美而香气扑鼻的小客室
家境
桌布三天没洗 喝一般的肉汤
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 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
用廉价的女佣
平庸 黯淡
跟最亲密仰慕的男子闲谈
高贵 优裕
心情
痛苦、伤心、悔恨、失望, 整日地哭好几天
勤劳坚强 诚实守信 热爱生活 纯洁高尚 爱情赞歌 命运变奏曲……
“虚荣心促使我们装扮成不 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 的赞许。”
——菲尔丁
评价玛蒂尔德
1、我们不能否定玛蒂尔德:虚荣,追求享乐。 2、她想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在人前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多年后,重读《项链》,细品人物,再次被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所吸引,那鲜活的人物形象又一次被重新认识,并被深深感染,不过被重新认识的主人公形象竟然和以前在课堂里学到的观点大相径庭。
这也许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吧,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与时俱进、常读常新。
书中美丽、善良、真诚的主人公玛蒂尔德、骆赛尔、约翰妮他们满腔热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但没有受到中国人民应有的尊重,反而在正统的学堂里被戴上了虚荣、伪善、贪婪的大帽子,而且一戴就是几十年,虽然百姓民间对书中主人公偶有歌颂,也终因力量太小,掀不起波澜。
一段时间夜不能寐,为他们在中国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愤愤不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必将用新的视角给与他们新的内涵和注解。
他们的事迹终究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歌颂。
说到这里我不禁要大声呐喊:娶妻应娶玛蒂尔德.娶妻应娶玛蒂尔德的理由:一、丰韵、爱美、喜欢梦想的漂亮女子.玛蒂尔德因美丽、漂亮所以喜欢梦想,喜欢梦想是女人的天性。
小说开始就描述了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她梦想着那-------东方的帏幕。
她梦想---------无从估价的瓷瓶和精美家具;她梦想--------和-------知名男子在那儿闲谈。
梦想那些光辉灿烂的银器皿了。
梦想那些满绣着仙境般的园林和其间的古装仕女以及古怪飞禽的壁衣了;她梦想那些用名贵的盘子盛着的佳肴美味了,梦想那些在吃着一份肉色粉红的鲈鱼或者一份松鸡翅膀-------“-----她没有像样的服装,没有珠宝首饰,什么都没有。
可是她偏偏只欢喜这一套,觉得自己是为了这一套而生的。
她早就指望自己能够取悦于人,能够被人羡慕,能够有诱惑力而且被人追求。
”以上这些东西是所有女人都梦想得到,既然所有的女人都可以这样想,一个漂亮的小女人玛蒂尔德这样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就凭这些,有人把玛蒂尔德说成了爱慕虚荣。
虚荣心是人的本性,身为妻子,一个漂亮女人,一个没有工作的全职太太,多一些梦想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面浩大,精美绝伦,无与伦比,到现在还被国人津津乐道:花这么多的钱值!这里面难道没有虚荣的成分吗,在我看来,虚荣推动繁荣。
玛蒂尔德单凭美丽、漂亮、丰韵而且富于幻想已招人喜爱。
二、贤惠、善良、多情、纯真、自尊的妻子当玛蒂尔德拿到晚会的请柬时,妻子的贤惠、善良、多情便流露出来。
“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 --------“你叫我身上穿着什么到那儿?”--------两大滴眼泪慢慢地从她的眼角向着口角流下来,但是她用一种坚强的忍耐心镇住了自己的痛苦,擦着自己那副润湿了的脸蛋儿,一面用一道宁静的声音回答:“没有什么。
不过我没有衣裳,所以我不能够去赴这个晚会。
你倘若有一个同事,他的妻子能够比我打扮得好些,你就把这份请帖送给他。
这里妻子收到的是丈夫顶头上司“教育部长若尔日•郎波诺暨夫人举办的晚会。
”说明丈夫受到了领导诺尔日的关注了,玛蒂尔德明白,参加丈夫领导夫人的晚会,对丈夫今后的事业发展有多么的重要。
玛蒂尔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教会女子学院)。
深知夫人外交对丈夫的影响有多大,穿着寒酸的衣服参加晚会,丢的是丈夫的脸,如果不能给丈夫挣面子,去,不如不去。
试想:布什先生出访他国,如果身边的夫人劳拉打扮的一身寒酸,丢的是谁的脸?由此来看玛蒂尔德的贤惠、多情、善解人意尽写在脸上,流露在话语中。
当丈夫决定要给自己的太太买件像样的衣服时。
“她思索了好几秒钟,确定她的盘算,并且也考虑到这个数目务必可以由她要求,不至于引起这个节俭科员的一种吃惊的叫唤和一个干脆的拒绝。
末了她迟迟疑疑地回答:细数呢,我不晓得,不过我估计,有四百金法郎,总可以办得到。
”从这里看得出玛蒂尔德是了解丈夫的,妻子深知丈夫的小金库里有多少积蓄,四百金法郎丈夫是承受得起的。
其实丈夫“本存着他父亲从前留给他的一万八千金法郎”,区区四百金法郎又算得了什么,只能证明玛蒂尔德是一个生活节俭的贤惠善良妻子。
衣服做好了,不过要参加“看得见政界的全部人物”的晚会,脖子上好像还缺少点什么,该是动用一万八千金法郎的时候了吧,然而没有!“没有一件首饰,没有一粒宝石,插的和戴的,一点儿也没有,这件事真教我心烦。
简直太穷酸了。
现在我宁可不去赴这个晚会。
”“……世上最教人丢脸的,就是在许多有钱的女人堆里露穷相。
”(要知道这丢的可是丈夫的脸面)如果玛蒂尔德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留着一万八千金法郎不用,却手背朝下向人家借首饰,这在情理上是讲不通的。
一件像样的首饰,几千金法郎足够用的了,玛蒂尔德一定盘算过:花几千金法郎去参加一次晚会不值。
所以,买,不如借。
不花钱,还不失体面。
所以听到丈夫对她高声叫唤:“你真糊涂!去找你的朋友伏来士洁太太,问她借点首饰。
你和她的交情,是可以开口的。
”玛蒂尔德不得不勉为其难,放下自尊而且还要装出很快活的样子:“她迸出了一道快活的叫唤:这是真的。
这一层我当初简直没有想过。
”试问一下:是真的没想过吗?玛蒂尔德是有自尊的: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一个在教会女学里的女同学,可是现在已经不再想去看她,因为看了之后回来,她总会感到痛苦。
这足以说明玛蒂尔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为了丈夫,还是来到了朋友的家里:而且玛蒂尔德在有钱的朋友家里,受到了热情真诚的招待:伏来士洁太太向着她那座嵌着镜子的大衣柜跟前走过去,取出一个大的盒子,带过来打开向骆塞尔太太说:“你自己选吧,亲爱的。
”玛蒂尔德在选首饰的时候,一道只有在闺房密室里独有的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最初看见许多手镯,随后一个用珍珠镶成的项圈,随后一个威尼斯款式的金十字架,镶着宝石的,做工非常精巧。
她在镜子跟前试着这些首饰,迟疑不决,舍不得丢开这些东西,归还这些东西。
她老问着。
“你还有没有一点什么别的?”“有的是,你自己找吧。
我不晓得哪件合得上你的意思。
”她忽然在一只黑缎子做的小盒子里,发现了一串用金刚钻镶成的项链,那东西真地压得倒一切;于是她的心房因为一种奢望渐渐跳起来。
她双手拿着那东西发抖,她把它压着自己裙袍的领子绕在自己的颈项上面了,对着自己在镜子里的影子出了半天的神。
后来,她带看满腔的顾虑迟疑地问道:“你能够借这东西给我吗,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抱着她朋友的颈项,热烈地吻了又吻,末后,她带着这件宝贝溜也似地走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人,面对自己喜爱的众多饰品,一种从内心油然而发的天真、活泼、纯洁、喜悦的神态。
这么一副美丽天然难得的画面,有人却给扣上了虚伪、贪婪的帽子。
什么叫虚伪?什么叫贪婪?口是心非为虚伪,借而不还叫贪婪。
中国有句古话叫: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依此推理:虚伪者说虚伪,贪婪者道贪婪。
由此我们来给持这些观点的人画一画像:一个戴着有色眼镜,成天戴着高高的帽子,领子竖得高高的,整天的这个不行,那个有问题,弄得他身边的人,人人压抑。
大家都来看,这个人像谁?像不像《套中人》里的别里科夫。
我看像,像及了。
三、勇敢坚强、敢于担当、坚守如一、纯洁真实的女子晚会的日子到了,骆塞尔太太得到极大的成功,就像超女一样,一夜成名。
她压倒了所有的女宾:她比一般女宾都要漂亮,时髦,迷人---------。
她让所有的男宾都向往:一般男宾都望着她出神,探听她的姓名,设法使人把自己引到她跟前作介绍。
本部机要处的人员都想和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
如果她是想要摆脱寒伧,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所谓上流社会,成为一个物质生活优裕,在社交场中受到男子们的奉承和追求的“夫人”的话。
那么这次晚会给她带来了转机,下一步她要怎样行动,我们不难推测:那就是偷情,傍大款。
因为晚会已经给玛蒂尔德创造了这样的条件,只要他愿意是没有哪个男人能够拒绝的,那么接下来应该是:玛蒂尔德依偎在部长的怀抱,或是来个媚眼,暗送秋波,要不留个纸条,留下自己的住址,电话、QQ之类.再接下来等待玛蒂尔德的就是收获了。
然而玛蒂尔德在给丈夫挣足了面子,尽了作为妻子该尽的义务之后,却选择了悄悄的离开会场。
她是清晨四点钟光景离开的。
喧嚣了一夜的贵妇人们此时己经没有注意力了:-----为了避免另外那些裹着珍贵皮衣的太太们注意,她竟想逃遁了。
没有人注意,就不会丢面子,小夫妻两个------匆匆忙忙下了台阶儿。
拥有一万八千金法郎身价的小两口应该找一辆像样的的车回家,不过那样太奢侈了,还是节俭过日子吧,所以-找着了一辆像是夜游病者一样的旧式轿车回家了。
意外的是,老天却给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回家的路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而且项链的价格还异常的“昂贵”。
摆在玛蒂尔德的道路有很过条:①向朋友说明情况。
这应该是一条很明智的路。
②赖账,买一个地摊货冒充,然后赖帐打官司,也在情理之中。
③离婚、偷情、傍大款,走这一条路应该是最有理由的:因欠债而离婚;因离婚加之还债,而傍大款,这样还可实现许多“梦想”。
同时又可得到许多人的同情,真是一举多得。
可是玛蒂尔德却选择了最艰辛,最让人难以接受也最伟大的方式:买项链,还项链。
一夜“风流”,十年心酸。
在这十年里,玛蒂尔德:尝到了穷人的困窘生活了,他们辞退了女佣;搬了家;租了某处屋顶底下的一间阁,她开始做种种家务上的粗硬工作了,厨房里可厌的日常任务了。
她洗濯杯盘碗碟,--------内衣和抹布都由她亲自用肥皂洗濯再晾到绳子上;每天早起,她搬运垃圾下楼,再把水提到楼上,每逢走完一层楼,就得坐在楼梯上喘口气。
-------她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防护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
-------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朴素、节俭节约、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坚强勇敢的传统东方妇女的形象,玛蒂尔德在我眼前变得高大起来,我不禁用敬佩的眼光来仰视这位伟大的女性。
玛蒂尔德选择了艰辛,失去了美丽,却收获了爱情和自尊,理应还要收获尊重。
然而我们听到更多的评价是:咎由自取。
一个丰韵、爱美、喜欢梦想的漂亮女子.一个贤惠、善良、多情、纯真、自尊的漂亮女子,一个勇敢坚强、敢于担当、坚守如一、纯洁真实漂亮女子,难道不值得男人追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