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原种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大豆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大豆的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大豆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大豆的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大豆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大豆的种植技术-种植技术大豆的营养丰富,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丰富。

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饮食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豆还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因此要强化大豆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

现简单介绍大豆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大豆的种植技术。

1、大豆种植的意义大豆是黑龙江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作物。

大豆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用大豆作为原料所获得的一些饮食产品可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

其中以大豆作为原料获得的豆油可以有效防止人体患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几率。

因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因此长期食用可以避免因维生素缺乏而导致的免疫系统障碍。

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为蔗糖和乳糖,还可以预防糖尿病,也是糖尿病患者首选食材。

大豆除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大豆在经过加工后,剩余的材料可作为畜牧养殖业的饲料,如豆饼、豆粕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可以促进家畜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提高肉类产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种植大豆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意义重大。

2、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因素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以产量高、品质好而著名,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仍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到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如温度、土壤、光照等外,还包括播种技术、施肥、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原因。

其中气候对大豆的影响较大,大豆在整个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光照以及气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大豆营养物质的含量,通常光照充足、雨水较少、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较高;不同的播种期决定了大豆的生长环境不同,会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发育和大豆籽粒中的含油量以及脂肪酸的组成,影响到大豆的品质,因此在种植大豆时要选择最适宜的播种期,做好适时播种;肥料中的一些营养素、矿物质等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的肥料对大豆产生的影响不同,如氮肥和磷肥可增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单纯的施加有机肥会降低大豆籽粒中的含油量,当与磷钾肥和氮磷肥配合使用时则可以增加大豆中的含油量。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大豆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大豆产量和改良品质。

本文将详细描述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展开讨论。

一、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原理:大豆杂交育种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变异,通过杂交组合使得优良性状得以表现,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2. 杂交优势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可以使得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明显超过亲本的水平。

3. 配对不育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选育配对不育系,利用配对不育性实现杂交,避免自交和杂交后代产生的自交衰退现象。

4. 基因组改良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基因组改良,利用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使得杂交后代的性状进一步改良。

二、大豆杂交育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亲本:选择亲本是大豆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

需要选择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配制。

2. 亲本的差异:选择亲本时要注重亲本之间的差异性,以便通过杂交组合产生互补性,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3. 杂交组合的配制:合理选择杂交组合,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进行优势互补的配制,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4. 配对不育系的选育:选育高产、优质的配对不育系,保证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5. 杂交确保: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进行授粉作业时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提高授粉的成活率。

6. 遗传背景的接近:控制亲本的遗传背景的接近程度,减少杂合劣势的发生,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加强杂交亲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亲本的健康和杂交后代的稳定性。

8. 选择适宜栽培地点:栽培地点的选择对于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备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点进行杂交育种。

9. 高效利用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提高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10. 团队合作:大豆杂交育种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各环节的协作和沟通是成功育种的关键。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2023最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2023最新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条件 (1)5 茬口 (1)6 播种 (2)7 种植密度 (3)8 施肥 (3)9 灌溉 (3)10 田间管理 (3)11 病虫草害防治 (3)12 收获贮存 (3)附录A(资料性)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 (5)附录B(资料性)大豆主要虫害及防治 (6)大豆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生产在环境条件、茬口、播种、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贮存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春播大豆 spring soybean5月初至6月初播种的大豆。

3.2夏播大豆 summer soybean6月上旬至6月底播种的大豆。

4 环境条件4.1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相关要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相关要求。

4.2 选择生态环境、排灌条件良好,周围无污染源的地块,不宜选择易发生病虫草鼠害或施用农药过多的地块。

4.3 应注意田间卫生,清除病残体。

5 茬口12大豆与非豆科作物至少以3年为一个轮作周期。

5.2 间作 5.1 轮作倒茬套种间作套种可选择以下方式:——以大豆为主间作玉米:可4~6行大豆间作1~2行玉米,大豆的密度接近单作;——以玉米为主间作大豆:可2行玉米间作2~3行大豆,玉米缩小行间的行距和株距或双株留苗,保证在玉米株数接近单作的前提下,在大行间种植大豆。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我国大豆分布很广,可划分为五个栽培区。

1.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本区包括东北各省,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

该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如下四个副区:(1)东北春大豆区。

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平原地带。

东北大豆,产量高、品质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华北春大豆区。

包括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以及陕西渭北等地区。

华北春大豆区的范围大体上与晚熟冬麦区相吻合,当地以二年三熟制为主。

(3)西北黄土高原春大豆区。

包括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

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质瘠薄,大豆品种类型为中、小粒,椭圆形黑豆或黄豆。

(4)西北春大豆灌溉区。

包括新疆和甘肃部分地区。

年降雨量少,土壤蒸发量大,种植大豆必须灌溉。

由于目光充足又有人工灌溉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百粒重也高。

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本区包括山东、河南两省,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关中平原、甘肃南部和山西南部、北临春大豆区,南以淮河、秦岭为界。

黄淮夏大豆区又可划分为两个副区:(1)黄淮平原夏大豆区。

包括河北南部、山东全部,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

当地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夏大豆一般于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初收获。

生长期短,需采用中熟或早熟品种。

(2)黄河中游夏大豆区。

包括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关中和陇东地区。

本地区气候条件与黄淮平原相似,只是年雨量较少。

小粒椭圆品种居多,另有部分黑豆。

3.长江流域夏大豆区本区包括河南南部,汉中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南,湖北,四川大部,广西、云南北部。

当地生长期长,一年两熟,品种类型繁多。

以夏大豆为主,但也有春大豆和秋大豆。

4.长江以南秋大豆区本区包括湖南、广东东部,江西中部和福建大部。

当地生长期长,日照短,气温高。

大豆一般在8月早中稻收后播种,11月收获。

5.南方大豆两熟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南部。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人类和家畜主要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大豆新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1. 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是利用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培育出具有优良综合性状的杂交品种。

这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

杂交育种包括单个杂交和多个杂交两种方式,通过人工选择和配合试验,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大豆新品种。

2. 诱变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对植物进行处理,诱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突变体,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常用的诱变剂有γ射线、X射线、化学药剂等。

3. 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细胞或原生质体水平上对植物进行基因操作,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育种的一些限制,实现基因的准确导入和表达调控。

常用的技术包括基因转移、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选择等。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在早期材料中进行筛选,提高育种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表型鉴定的影响,加快优良基因的积累。

常用的分子标记有SSR、RAPD、AFLP等。

5. 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成像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大量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的表型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表型鉴定的效率和精度,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日益先进,为满足人类对大豆产品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大豆品种培育,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

栽培大豆杂交技术规程

栽培大豆杂交技术规程

栽培大豆杂交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栽培大豆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原则、父母本花的选择、亲本的种植、去雄和授粉方法及田间管理和杂交种的收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大豆的杂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318 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 术语和定义栽培大豆(Glycine):是从野生大豆(G soja)经过人工栽培驯化和选择逐渐积累有益变异而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4 亲本选择根据当地育种目标,选择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并且优缺点能够互补的杂交亲本,同时还要考虑成熟期的搭配及性状互补。

同一亲本田间要选择采光良好、健壮的植株。

5 杂交亲本开花期的调节根据不同亲本的生育期,合理进行配对,父母本以保证亲本花期相遇,如有花期不一致的情况应错期播种父母本以保证亲本花期相遇。

6 母本花的选择优先选择主茎中上部节位的花作母本,每个节位保留饱满但未开放的花蕾1~3个。

7 父本花的选择选择萼片打开但花瓣并未完全打开的花朵作为父本;父本的花瓣颜色应鲜艳(紫花)、洁白(白花)无褪色;摘下父本花后,去除花萼片的顶部与花瓣后可明显观察到花药上有花粉散落,颜色呈淡黄的香槟色。

8 去雄技术8.1去雄将母本部分萼片小心撕去,用镊子轻夹花瓣顶部,小心缓慢地将花瓣拽出,此时雄蕊可能被一同全部带出剔除,只需观察雌蕊柱头是否完整即可。

8.2不去雄将母本花瓣剥离后若雄蕊完好,此时若观察到柱头明显高于雄蕊花药,且花药紧凑并无散粉迹象可不去除雄蕊。

8.3半去雄将母本花瓣剥离后若雄蕊完好,此时若观察到柱头向下弯曲,距离花药较近,可用尖头镊子只将柱头下方的单体雄蕊去除。

9 授粉9.1授粉条件选择晴朗天气的上午6~10时进行授粉,阴天则根据天气情况向后延迟。

前一天雨水较大时,应在露水晾干后观察父本花粉情况后再进行授粉。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作者:王聪来源:《吉林农业》2011年第11期1.大豆育种的基本原理1.1大豆育种的特点大豆育种遵循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变异、选择等)。

大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具有自然杂交率低,容易保持种性,对日照敏感,对环境适应性差,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等特性。

1.2大豆育种的途径和方法大豆家系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和一般步骤:配制具有目标性状遗传变异的组合,选好父母亲本进行杂交、自交,从中分离优良个体并衍生为家系;多年、多点的家系试验,鉴定其产量等目标性状;选拔优异的家系,区试、审定、推广。

大豆家系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诱变育种;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2.大豆育种程序及小区技术2.1大豆育种程序引进或创造变异群体→选择优良变异个体→ 繁殖、鉴定优良变异→中选变异→鉴定推广。

2.2大豆育种程序的小区技术创造变异圃,采用顺序排列创造变异;变异后代圃,采用顺序排列鉴定、选择优良变异个体;鉴定圃试验,采用顺序排列的间比法设计筛选优良家系;产量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筛选最佳家系。

参试材料多时可用分组随机区组设计。

亦有采用简单格子设计以及其他各种变通的设计。

3.纯系品种良种繁育的基本程序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良种→大田生产4.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和良种的基本关系达到原种质量标准←提纯复壮←大田生产↓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良种4.1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是指由育种者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

育种者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一个育种家个人。

育种家种子的生产是在育种者亲自掌握和指导下进行的一个世代(原原种)或者两个世代(原种)的高纯度良种繁育。

育种家种子的一般标准为:性状典型一致,生长整齐一致,纯度高。

4.2原种原种是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生产的种子,是育种家种子的后代。

一般是由育种者或者取得授权的种子公司或者其他取得授权的良种繁育专业户生产出来的。

原种要求具备与育种家种子同样的品质,在种子纯度上应尽可能接近育种家种子。

大豆的育种程序

大豆的育种程序

大豆的育种程序一、目标确定大豆育种的第一步是确定育种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确定改良大豆的品质和性状。

例如,可以确定提高大豆产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等为育种目标。

二、遗传资源收集与筛选收集大豆遗传资源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环节。

通过收集不同地区和种类的大豆种子,获取丰富的遗传资源。

然后,通过筛选和鉴定,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基础。

三、杂交与选择在大豆育种过程中,常常使用杂交育种法。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子。

然后,通过对杂交种子进行选择,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个体。

常用的选择方法包括观察性状、测定产量和品质等。

四、自交与纯化在杂交后代中,根据杂种优势和性状表现的稳定性,选择适当的杂交后代进行自交。

通过连续自交,逐渐纯化所选择的个体,使其性状更加稳定。

五、试验与评价在大豆育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评价。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对育种材料进行评价,分析其产量、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优劣。

试验结果可以为后续的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推广与应用在育种工作得到一定成果后,需要进行推广与应用。

将优良的育种材料推广到农田中,供农民种植。

同时,也可以将育种材料提供给种子公司进行生产和销售,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

总结:大豆的育种程序包括目标确定、遗传资源收集与筛选、杂交与选择、自交与纯化、试验与评价、推广与应用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育种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但它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的大豆育种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原种生产技术
摘要:介绍了二圃法、三圃法、株选法、原原种生产原种4种大豆原种生产技术,对于大豆原种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豆;原种;生产
大豆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区农民种植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大田生产中普遍存在品种混杂退化问题,现将大豆原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在生产中应用。

1二圃法
1.1单株选择
单株来源应在单株选择圃中选择,也可在原种圃或在纯度较高的种子田中选择。

决选的单株在剔除个别病虫粒后分别装袋,编号保存。

选择分3次进行:
1.1.1花期选择根据株高、花色、叶形选单株,并给予标记。

1.1.2成熟期选择根据成熟度、结荚习性、株型、茸毛色、荚色,从花期入选的单株中进行选择,选择时要避开缺苗断垄处,选择数量应依原种定株行,依株行定单株,一般需决选单株7 500~15 000株/公顷。

1.1.3脱粒前选择脱粒前根据植株的全株荚数、粒数,选择荚数多的丰产单株,再根据籽粒大小、饱满度、光泽度、粒形、粒色、脐色进行复选。

1.2株行圃
1.2.1播种要求第2年将当选单株的每株种子种成1行或1个小区,要求各株行的行长和小区面积大小一致,一般行长5~10m,播种密度应较大田稍稀,每穴播2~3粒,出苗后每穴留苗1株。

1.2.2田间鉴定分3期进行:苗期根据幼苗长相、幼茎颜色鉴定;花期根据株高、叶形、花色鉴定;成熟期根据成熟度、株型、结荚习性、荚形、荚色来鉴定品种的典型性状和株行的整齐度。

1.2.3株行选择收获前先拔除淘汰株行,对入选株行要按行单收,单晾晒,单脱粒,单装袋,袋内外放好标签。

1.2.4籽粒决选在室内要根据各株行籽粒饱满度、颜色、脐色、粒形、粒大
小和光泽度进行决选,淘汰籽粒性状不典型、不整齐和产量低的株行,决选株行种子混合装袋,放好标签,妥善保管。

1.3原种圃
1.3.1播种将上年株行决选的种子适度稀植于原种田中,播种时要将播种工具清理干净,严防机械混杂。

1.3.2去杂在苗期、花期、成熟期要根据品种典型性状严格拔除杂株、病株、劣株。

田间检验杂株率不得超过0.10%。

1.3.3栽培管理①选地要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土质良好,排灌方便,不重茬,不迎茬,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和损害的地块。

②田间管理要根据品种的特性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种子繁殖系数,注意管理措施的一致性。

③收获成熟后及时收获,要单收、单运,专场晾晒,保证品种纯度。

2三圃法
2.1选择方法即株行圃、株系圃三圃法生产原种的单株选择和原种圃做法均同二圃法。

株行圃除决选后将各株行种子分别保存至下年,种成株系外,其余做法同二圃法。

2.2株系圃的技术要求株系圃所用面积因上年株行圃种子量而定,各株系行数和行长应一致。

将上年保存的每一株行种子种1小区,单粒点播或2~3粒穴播,出苗后每穴留苗1株。

密度应较大田稍稀,田间鉴评项目同株行圃,但每小区杂株率达到0.10%时,全区应淘汰。

收获时,先将淘汰区清除后再对入选区单收、单晾晒、单脱粒、单称量、单装袋,袋内外放好标签。

籽粒选择标准同株行圃决选,决选时还要将产量低的株系淘汰。

入选种子混合装袋,放好标签,妥善保存。

3株选法
对于混杂退化较轻的品种,可采用株选法生产原种,即在大豆的留种田或纯度较高的大田,于大豆成熟时,根据株型、结荚习性、籽粒性状等表现,选择一定数量的优株,结合室内考种复选后混合保存。

下年种在繁育田扩大繁殖,所生产种子即为原种。

此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经济划算,收效较快,但选株时应严格掌握标准。

4用原原种生产原种
种子由育种家或育种单位直接提供,提供的种子必须是按规定程序生产的,合乎原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方法与三圃法原种圃种植方法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