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科技文本中的文学因素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人文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人文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人文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科技的影响。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既有科技对人文的冲击与破坏,也有科技为人文提供新的表达和创作方式。

一方面,科技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与破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文学的阅读和欣赏也变得越来越匆忙。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获取各种信息,但同时也导致了人们阅读的碎片化和浅尝辄止。

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得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越来越少,对于文学的欣赏也变得越来越肤浅。

此外,电子书的流行也对传统纸质书籍造成了冲击,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电子设备上阅读,而纸质书籍的销量逐渐下降。

纸质书籍所带来的纸质和质感的感受,以及与书籍的亲密接触也逐渐被淡忘。

另一方面,科技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表达和创作方式。

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学创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作家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互动和交流,而不再依赖传统的出版渠道。

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使得作家可以更加贴近读者,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

此外,科技的进步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和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然而,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对传统文学的冲击,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一些作品通过科技元素的融入,成功地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例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以科技为背景,通过对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对抗,探讨了人类的存在意义和社会价值。

这部作品不仅在科技元素的运用上具有创新性,同时也传达了对人文关怀和人类情感的思考。

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人文关系

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人文关系

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人文关系科技的发展在现代社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了文学创作。

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的一大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文学中科技与人文关系的不同表现。

首先,科技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手段。

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科技产品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进行创作和传播。

作家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进行互动。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创作技巧,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沉浸感。

科技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丰富了作家的创作思路和手段。

其次,科技的发展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虚拟现实等科技领域的突破,带来了关于人类自身身份、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因此,在现代文学中,科技和人文的关系常常成为作品的重要主题。

例如,《三体》系列小说就以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带来的冲击与反思为主线,通过对科技与人文之间复杂关系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深入思考。

另外,科技与人文关系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表现出来。

在现代文学中,科学家、工程师等科技从业者的形象成为了热门的创作对象。

科技从业者的形象往往具有智慧、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特点,他们通过科技的力量改变着世界,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作家通过对科技从业者的描绘,展现出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此外,科技也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境。

现代社会中科技的普及和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和情境,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爆炸和隐私泄露等问题的担忧。

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科技现象和问题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延展了文学的创作边界。

总之,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人文关系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课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

科技创新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科技创新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文学创作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籍所取代,网络文学逐渐崭露头角,
科技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愈发显著。

首先,科技的进步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工具和平台。

传统
的纸笔创作方式被电脑文本处理软件所取代,作家们可以更加高效
地进行创作和编辑。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广阔
的传播渠道,他们可以通过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支持。

其次,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书阅读文学作品,不再受限于纸质书籍的体积和重量。

同时,一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如
微小说、微信读书等也受到了读者的青睐,这些形式更加符合现代
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

最后,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家们可
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作出更加生动、立体的作品,读者可以通过
人工智能推荐系统找到更符合自己口味的文学作品。

二、结语
总的来说,科技创新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带来了便利和可能性,也带来了挑战和改变。

作家们应该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保持创作的活力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愿科技与文学相融合,共同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艺术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融合了科技和艺术的元素。

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并分析科技如何在文学中被创造性地应用。

一、科技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捷和广泛。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与他人交流。

这种便利性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家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作品,与读者进行互动,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启发。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创作工具。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学创作更加智能化,作家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算法生成文本,提高创作效率。

二、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科技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媒介。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学作品,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

另一方面,科技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和主题。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例如,科幻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流派,探讨了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未来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三、科技对文学批评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也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文学批评主要依赖于人工的阅读和分析,但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学批评可以更加系统和全面地进行。

例如,文学数据库的建立和文本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批评家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分析大量的文学作品,从而得出更准确和深入的结论。

同时,科技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例如,计算机模拟和网络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批评家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更精准的定量分析,揭示出作品中的潜在结构和关系。

四、科技与艺术的争议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科技的介入可能会破坏文学的纯粹性和创造性。

他们认为,科技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取代人类的创造力。

科技对文学的影响

科技对文学的影响

科技对文学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也不例外。

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写作方式,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科技对文学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利弊。

首先,科技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写作方式上。

传统的纸质书籍已经迎来了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电子书籍以其便携、易携带和可随时获取的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纸质书籍的地位。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子书阅读器随时随地阅读各种书籍。

数字化的阅读方式让人们更容易获取到信息,丰富了读者的选择。

其次,科技对写作工具的改变也影响了文学创作。

以前,作家们需要用手写或打字机进行创作,劳动量大且效率低下。

然而,现代科技的出现使得创作者可以使用电子设备,例如电脑或平板电脑,来进行创作。

这种数字化的写作方式使得作者可以更快更高效地进行创作,并在需要时进行修改和编辑。

此外,现在还有许多写作软件和应用程序可用于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拼写检查和文本编辑,进一步提高了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科技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工具上,还反映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

传统的文学形式,如小说、诗歌和戏剧,受到了科技的冲击和改变。

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兴起,人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短时段内的阅读和观看上。

这使得微小说、微博、短篇小说和短视频的创作和传播变得更加流行。

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家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创造出更加生动、丰富和沉浸式的作品。

科技还为文学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地与作者互动、分享读后感和创作评论。

作品的传播和推广也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

同时,电子书和在线文学网站的出现,让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近,跨国和跨地域的文学交流更加便捷。

这使得文学更加民主化和全球化,各类文学作品得以流传和传承。

然而,科技对文学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的方面。

现代科技驱动下的文学创新

现代科技驱动下的文学创新

现代科技驱动下的文学创新第一章:现代科技对文学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科技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者的创作方式上,更深远的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和文学传播渠道。

1.1 创作方式的变革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文学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作家不再使用纸笔来创作文章,而是通过电脑上的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创作,这不仅仅便捷快速,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发布作品。

在创作方式方面,科技的进步使得作者不仅仅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还可以通过音乐、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1.2 阅读方式的变革科技对文学阅读方式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通过纸质书刊进行阅读,但现在随着电子书、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出现,文学阅读可以变得更加方便和快速。

除此之外,网络技术也极大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如在线阅读、互动阅读等。

这种变革使得文学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和需求。

1.3 传播渠道的变革科技的进步也为文学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渠道。

比如,作品不再需要通过门户出版社纸质出版,而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发布,通过社交媒体引起大众的关注。

此外,网络社区也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和交流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学爱好者交流。

第二章:科技驱动下的文学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学创作也发生了新的变革,不断推陈出新。

2.1 交互式阅读交互式阅读是一种新的文学创新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将作品与读者融为一体。

比如,通过修改作品的结构和内容,使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作品互动,甚至影响作品的发展和结局。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还可以更好的将读者和作品融为一体。

2.2 虚拟和增强现实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也为文学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

通过VR眼镜或AR装置,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场景和情景。

这种虚拟的体验不仅可以提高阅读体验,也可以给作品带来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3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分析受众群体的阅读喜好和心理需求,以此制定更加精准的文学创作策略。

科技对文学与创作的影响

科技对文学与创作的影响

科技对文学与创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与创作领域也不例外。

科技的发展为文学与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创作方式,同时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手法产生了影响。

一、数字化阅读与创作科技的进步使得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籍所取代,数字化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之一。

电子书的出现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并且一本电子书能容纳大量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选择。

不仅如此,数字化阅读还提供了多种互动的功能,例如书签、笔记和评论等,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与作品进行互动和分享。

在创作方面,数字化技术为作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创作工具。

传统的纸笔写作方式被电脑、平板和手机等设备所取代,使得作家可以随时记录灵感、进行修改和发布作品。

数字化创作工具还提供了丰富的排版、插图和编辑功能,使得作家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自己的创意,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二、社交媒体与创作平台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各类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为文学与创作提供了新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作家和读者通过社交媒体可以直接相互交流和互动,分享创作心得、批评评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同时,网络平台也成为了作品展示和发表的主要途径,作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助出版或与出版社合作发表作品,极大地降低了作品发表的门槛。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兴起也让文学与创作的受众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传统的纸质书籍受限于印刷和发行的限制,读者群体相对有限。

而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作品可以迅速传播,触达更多的读者,促进了文学与创作的多样化和全球化发展。

三、虚拟现实与文学体验科技的革命也给文学体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情节。

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读者可以沉浸于虚拟的文学世界,与作品中的角色互动,并且亲身经历故事的发展。

这种全新的文学体验不仅提升了读者的参与感和感受度,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表达空间。

文学与科技如何将科技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

文学与科技如何将科技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

文学与科技如何将科技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当科技元素与文学相结合时,既能提供新的创作题材和形式,又能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科技如何将科技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从而使得科技与文学达到一种融洽的共生关系。

一、虚拟现实与文学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在文学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作家可以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创造出更加生动、真实的虚拟世界。

读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进入到作品的世界中,与角色互动,亲身体验故事情节。

这种体验方式不仅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还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

二、人工智能与文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学创作和阅读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作家可以生成大量的文本,为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分析文学作品,发现其中的潜在规律和主题,为作家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对于读者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个人的阅读偏好和喜好,为其推荐更符合口味的文学作品,提升阅读体验。

三、科技元素的创作题材科技的发展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作家可以探讨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情感、虚拟现实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基因编辑和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等。

这些科技元素不仅使作品更具科学性,也拓宽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引发读者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和讨论。

四、科技元素的融入与剧情发展科技元素的融入对于作品的剧情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科技元素可以为故事提供戏剧性冲突和转折点,使得作品更具紧张感和吸引力。

科技元素还可以帮助创造奇幻的环境和设定,为作品增添神秘和想象力。

同时,科技元素的融入也需要注意自然与人性的平衡,避免过分夸张和失去对现实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文学与科技的融合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也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作家可以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创造出更加真实、生动的虚拟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科技文本中的文学因素——以一篇科普小品文及其译文为例摘要: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作为不同的翻译类型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般说来,科技翻译重在科学性,文学翻译重在艺术性。

但本文从科普作品入手,以“The Science of Love”及其译文为例,分析了科技文本(特别是科普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学因素及其翻译问题,从而指出恰如其分地翻译这些文学因素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科普文本文学因素一、引言科技英语一向以严密准确、客观简洁著称,从这几个形容词就可以看出科技文本与文学文本的显著区别。

刘文俊这样概述科技英语的特点:“科技英语通常用来叙述客观真理,描述一个过程、特点或功能,表达推理和科学上的假设,因此,它有自己相应的语法特点:句子简洁,逻辑性强,多用被动语态,少用主动语态,代词代替事物,指代明确,概念清楚确定……一般地讲,内容与时态、情景、情感、身份和习惯等都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使用华丽的词藻”。

1这段论述,清楚概括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

科技英语也有自己的翻译标准:“明确、通顺、简练应是科技翻译的标准”2。

“准确、清晰、易懂应是科技翻译的起码标准”3。

由此可以明确看出,在对科技文本进行翻译之时,“准确”、“明确”可谓是第一要义,也就是说,首要任务是清清楚楚、毫发无损地传达出原语文本的含义。

然而,近年来,如果仔细阅读科技文本,会发现不少科技英语文本中添加了不少的文学因素。

这些文学因素的出现与原本严肃客观的科技内容相映成趣,使得读者在阅读科技文本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而事实上,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从来不是截然对立的。

虽然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但也存在交融与1刘文俊:《科技英语翻译也要讲究“雅”》,载《科技翻译论著新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年版。

2阎庆甲:《科技英语翻译方法》,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3袁锦翔:《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渗透,“它们在语言要素方面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文体的互相交错中相得益彰,并同时受到修辞和普遍的审美标准的影响”。

4这种融合与渗透的特点在科普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什么是科普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样给科普作品下定义:“科普作品是科技问题的一种变体,是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写作体裁,其目的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科普作品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与专业的科技论著相比,科普著作有自己的特点。

郭建中在《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一书中将其概括为“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毋庸置疑,“科学性”应当是科普作品的首要特点。

科普作品虽然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却更是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载体。

郭建中指出:“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其科学性是第一位的,只不过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宣传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5然而从科普作品其他三个特点中也可以看出,其具备更多的文学因素,文学性也是它不可或缺的基本特点之一。

因此,从事科普作品翻译工作,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水平、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一定的科学常识等素质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译文不仅传授的科学知识要正确无误,还要文字流畅优美,通俗有趣。

”6可见,如何得体地译出这些文学因素,如何忠实地展现原作的文学特点也成了译者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以2004年2月12日发表在《经济学家》“科学与技术专栏”中一篇科普小品文“The Science of love”及周亦丹的译文为例,简要分析科技文本中的文学因素及翻译。

二、赏析我选择的这篇科普小品文,全文近3000个英文单词,语言凝练生动,深入浅出,结构奇巧,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比喻、夸张等,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既有专业知识,同时又极富趣味性,通俗易懂。

全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分为6个部分,各部分既阐述了不同的内容又相互承接,这种结构安排独具匠心,从不同角度对主题进行补充、发展和深化。

4何善秀:《对立与渗透——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之比较》,载《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第10期。

5郭建中:《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北京,中国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

6同上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I get a kick out of you”颇吸引眼球,符合科普文“通俗性”的特点。

美国有一首流行歌曲,名字就叫“I get a kick out of you”,“kick”本来应该是“踢”的意思,但这里的意思却是:你的爱情让我快乐和激动。

译者译成“我觉得你真带劲儿”正是恰如其分。

不仅如此,像第四部分小标题“Love, love me do”,第五部分小标题“These foolish thing”等等都是如此。

作者运用日常词汇把标题起的既简明又生动,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译者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翻译的时候尽可能地给译文抹上文学色彩,采用儿化音和口语词进行翻译,分别译成“爱我,真心地爱我”和“这些愚蠢的玩意儿”。

1. Over the course of history it has been artists, poets and playwrights who have made the greatest progress in humanity's understanding of love. Romance has seemed as inexplicable as the beauty of a rainbow. But these days scientists are challenging that notion, and they have rather a lot to say about how and why people love each other.译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艺术家、诗人和剧作家在人类对于爱的理解上做出了巨大成就。

古往今来,爱的浪漫被视为霓虹,美得难以言状。

而最近,科学家们却向这种观念发出了挑战,并且对恋人们如何与为什么相爱做出许多新的解释。

原文这一段写得相当有文采。

先写艺术家、诗人和艺术家是如何理解爱情的,然后笔锋一转写到科学家会怎么理解爱情,有点类似“先言他物再言要言之物”的起兴手法。

译文在处理这一段时差强人意,特别是“爱的浪漫被视为霓虹,美得难以言状”一句,用了拆分法,使文章更具美感。

但此段也有两处瑕疵,即:“漫长的历史长河”和“古往今来”两处,均属超额翻译,颇显画蛇添足之感。

2. They prefer to spend time with each other, groom each other for hours on end and nest together. They avoid meeting other potential mates. The male becomes an aggressive guard of the female. And when their pups are born, they become affectionate and attentive parents. However, another vole, a close relative called the montane vole, has no interest in partnership beyond one-night-stand sex.译文:“夫妻俩”宁愿在一起共度时光,为彼此梳理毛发,同筑爱巢也不去搞“婚外恋”。

平时,“丈夫”是“妻子”好斗的“护花使者”,而幼崽一旦出生,它们又即刻成为挚爱并专一的父母。

然而,另一种被称作山区田鼠的,作为草原田鼠近亲,除了一夜情之外,它们对稳定的伴侣关系毫无兴趣。

这一段写得颇具趣味,把动物写得拟人化了。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原作者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从而故意用了一些只用于人身上的词来描写动物,例如,译者没有将“male”“female”翻译成“雄性”、“雌性”,而是译成“丈夫”、“妻子”并用引号引起来以示特殊称谓。

除此之外,还有“爱巢”、“婚外恋”、“护花使者”、“一夜情”这样的词,虽然原文并没有这样说,但这样译保存了原文本的文学性和趣味性,显得独具匠心。

本段存在一处误译,把“attentive”理解成“专一的”,在这里应该是“体贴的、无微不至的”之意。

3. The results were surprising. For a start, a relatively small area of the human brain is active in love, compared with that involved in, say, ordinary friendship. “It is fascinating to reflect”, the pair conclude, “that 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 should have done so through such a limited expanse of cortex.”译文:令人惊讶的是:首先,人脑参与到恋爱的活动区域,较之其他感情(如普通友谊),相对要比较小些。

“引人注意的是,结果显示,”两位学者推断说,“美丽的面容是通过控制一个有限区域的大脑皮层来实现‘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

”“surprising”一词具主观色彩,科技文章为了保持冷静客观一般不用此类主观性的形容词,但科普文本有些不同,用在这里非但没有破坏其客观性和科学性,反而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译者在处理这一段时体现了其翻译水平,然而把“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译成“美丽的面容是通过……来实现‘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似乎有些不妥当。

“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源于特洛伊战争中的美女海伦,就是因为她而引起战端,导致千万艘战舰齐发,从而用来指绝世美人。

虽然译者的译文也有这样的含义,但有些过犹不及,无需用典使译文显得过度归化。

我将之改译成“那些绝世的美丽容颜应该就是通过……来倾倒众生的”。

4. Of course, love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genes. Cul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and learning, play big roles. Who and how a person has loved in the past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his (or her) capacity to fall in love at any given moment in the future. This is because animals—people included—learn from their sexual and socialexperiences…For some humans, this may involve flowers, chocolate and sweet words. But these things are learnt.译文:当然,爱情不止与基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