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课后作业参考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之欧阳索引创编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欧阳家百(2021.03.07)习题一答案习题一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5) r ∆和r ∆有区别吗?v ∆和v ∆有区别吗?0dv dt =和0d v dt =各代表什么运动?(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dr v dt= 及 22d r a dt =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及 a =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1.2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1) 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 (2)(0)000(/)x x x m s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00(/)2ave x v m s t ∆===∆ 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4dx v t t dt==-s 2末的瞬时速度为:(2)4424/v m s =-⨯=-(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为:2(3)(1)804/22ave v v v a m s t ∆---====-∆ (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为:2(44)4(/)dv d t a m s dt dt-===-。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 (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5) r ∆ 和r ∆ 有区别吗?v ∆ 和v ∆ 有区别吗?0dvdt= 和0d v dt = 各代表什么运动? (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drv dt = 及 22d r a dt=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 及 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1.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1) 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 (2)(0)000(/)x x x m s ∆=-=-=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00(/)2ave x v m s t ∆===∆ 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4dxv t t dt==- s 2末的瞬时速度为:(2)4424/v m s =-⨯=-(2) 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为:2(3)(1)804/22ave v v v a m s t ∆---====-∆ (3) s 3末的瞬时加速度为:2(44)4(/)dv d t a m s dt dt-===-。
大学物理2课后习题答案.docx

解:回路磁通=BS = Bn r 2感应电动势大小:£— = — (B TI r 2) = B2n r — = 0A0 V At dr dr10-2^-Bcosa2同理,半圆形ddc 法向为7,则0”2鸟与亍夹角和另与7夹角相等,a = 45°①和=Bn R 2 cos a10-6解:0/z? =BS = 5—cos(^ + 久)叫一加&sin (血+久)dr _2Bit r~O) Bn r~2 _ 2 2 2Bf2n f =兀 2『BfR R 解:取半圆形"a 法向为Z ,dt — HR? ABcos a —— dt -8.89 xlO'2V方向与cbadc 相反,即顺时针方向. 题10-6图(1)在Ob 上取尸T 尸+ dr 一小段71 同理•• • r 1 9 % - 3 ca^BAr = 一 Bco, °"」) 18 1 2 1 , £ab - £aO +% =(一花' + 石)广=(2)・・・£ah >0即U a -U h <0 :.b 点电势高.10-11在金属杆上取dr 距左边直导线为r ,则(2) |nj 理, £dc = 碇・d7>0U d -U c v0即 / >U d10-15 设长直电流为/ ,其磁场通过正方形线圈的互感磁通为%蓄绘/警5210-16Q)见题10-16图Q),设长直电流为/,它产生的磁场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为丛(丄+丄)d- I 2龙 r 2a-r •:实际上感应电动势方向从g T A , 即从图中从右向左,71 a-b10-14•d5 知, 此吋E 旋以。
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1) V ab 是直径,在〃上处处E 旋与ab m§E 旋• d7 = 0• • £亦也 U Q =Ub心 2n r 2TI 由样旋• M -/z 0/v a + b71 a-b(a (b12-4解:⑴由0 =—,务=£_知,各级条纹向棱边方 2/ 2向移动,条纹间距不变;(2)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H.条纹变密. 12 5解:工件缺陷是凹的.故各级等厚线(在缺陷附近的)向棱边方向弯曲・按题意,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邻的直线部分连线相切,说明弯曲部分相当于条纹2向棱边移动了一条,故相应的空气隙厚度差为Ae = -,这也是工件缺陷的程度.2 12-6 ・・・ A/ = ^^- = A^^ln2 = 2.8xlO~6 H1 2JI(b)・・•长直电流磁场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2 = 0,见题10-16图(b)・・・ M = O10-17如图10-17图所示,取dS = /dr①二U(如+ ^_炖=做 广「丄)做(In 厶-In 丄) 2〃r 2兀(d-r)2兀 “ r r-d 2K a d-a = ^Il_Xn d-a_7i a:.L / =如1门上£I TI a10-18•・•顺串时厶=厶+厶2 +2M反串联时//二厶+厶2-2M・•・ L_L f = 4MM = --------- = 0.15 H 412-1 y 不变,为波源的振动频率;A,n =— 变小;u = A n v 变小. n 12- 2由心=三久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 a级明纹向下移动.12- 3解: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儿何路程定不相冋其所需吋间相同,为&€・因为△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在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做习题,我们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于大学物理第二版的课后习题答案,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不仅要做好习题,还要对答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大学物理第二版的课后习题答案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通过仔细研读答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学会运用不同的物理原理和公式来解决问题。
这对于我们的物理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扎实的物理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课后习题答案也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对比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地方存在错误或者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最后,课后习题答案也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物理知识。
在阅读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新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能在课堂上没有涉及到,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后习题答案的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大学物理第二版的课后习题答案对于我们的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认真对待习题答案,我们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拓展物理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课后习题答案,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物理实验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第二版思考题答案【篇一:大学物理第二版习题答案】t>物理习题详解习题精解1-1某质点的速度为v?2i?8tj,已知t=0时它经过点(3,7),则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a.2ti?4t2jb.?2t?3?i?4t2?7jc.?8jd.不能确定解:本题答案为b. ?????????dr因为v? dt???所以 dr?2i?8tjdt ??于是有?rr0??t?dr???2i?8tj?dt 0????2即 r?r0?2ti?4tj?????2亦即 r??3i?7j??2ti?4tj故 r??2t?3?i?4t2?7j ???????????1-2 一质点在平面上作曲线运动,t1时刻位置矢量为r1??2i?6j,t2时刻的位置矢量为r2?2i?4j,求:(1)在?t?t2?t1时间内质点的位移矢量式;(2)该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3)在坐标图上画出r1,r2及 ????r。
解(1)在?t?t2?t1时间内质点的位移矢量式为??????r?r2?r1??4i?2j??m?(2)该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r??42??2??2?m? 2该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与轴的夹角为??tan??1??2????26.6? 4??(3)坐标图上的表示如图1.1所示1-3某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1?4t?t ,其中x 以m 计,t 以s 计,求:(1)第3s末质点的位置;(2)头3s的位移大小;(3)头3s内经过的路程。
解(1)第3s末质点的位置为 2x(3)?1?4?3?32?4(m)(2)头3s的位移大小为x(3)?x?0??3(m)(3)因为质点做反向运动是有v(t)?0,所以令dx?0,即4?2t?0,t?2s因此头3s内经过的路程为 dtx(3)?x(2)?x(2)?x(0)?4?5?5?1?5(m)1-4 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2t,y?2?t2,式中t以s计,x和y以m计。
(1)计算并图示质点的运动轨迹;(2)求出t?1s到t?2s这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3)计算1s末2s末质点的速度;(4)计算1s末和2s末质点的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题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题答案【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课后思考题答案 (2)】txt>一、转动惯量:1.由于采用了气垫装置,这使得气垫摆摆轮在摆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粘滞阻尼力矩降低至最小程度,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考虑这种阻尼的存在,试问它对气垫摆的摆动(如频率等)有无影响?在摆轮摆动中,阻尼力矩是否保持不变?答:如果考虑空气粘滞阻尼力矩的存在,气垫摆摆动时频率减小,振幅会变小。
(或者说对频率有影响,对振幅有影响)在摆轮摆动中,阻尼力矩会越变越小。
2.为什么圆环的内、外径只需单次测量?实验中对转动惯量的测量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哪些因素?答:圆环的内、外径相对圆柱的直径大很多,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小,故只需单次测量即可。
(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小)实验中对转动惯量测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周期的测量。
(或者阻尼力矩的影响、摆轮是否正常、平稳的摆动、物体摆放位置是否合适、摆轮摆动的角度是否合适等)3.试总结用气垫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有什么基本特点?答:原理清晰、结论简单、设计巧妙、测量方便、最大限度的减小了阻尼力矩。
三、混沌思考题1.有程序(各种语言皆可)、k值的取值范围、图 +5分有程序没有k值范围和图 +2分只有k值范围 +1分有图和k值范围+2分2.(1).混沌具有内在的随机性:从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演化过程看,它们在混沌区的行为都表现出随机不确定性。
然而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来源于外部环境的随机因素对系统运动的影响,而是系统自发产生的(2).混沌具有分形的性质(3).混沌具有标度不变性(4).混沌现象还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对具有内在随机性的混沌系统而言,从两个非常接近的初值出发的两个轨线在经过长时间演化之后,可能变得相距“足够”远,表现出对初值的极端敏感,即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答对2条以上+1分,否则不给分,只举例的不给分。
四、半导体pn结(1)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电流一电压变换器测量10?6~10?11a电流,有哪些优点?答:具有输入阻抗低、电流灵敏度高、温漂小、线性好、设计制作简单、结构牢靠等优点。
大学物理习题集第二版答案

大学物理习题集第二版答案大学物理习题集第二版答案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学习大学物理的过程中,习题集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解题能力。
然而,对于大学物理习题集第二版的答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大学物理习题集第二版的答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由于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教师团队在编写习题集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点,因此答案也会有所差异。
所以,在寻找答案时,最好能够明确所使用的习题集的具体版本和出版社。
对于大学物理习题集第二版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寻找。
首先,我们可以从学校或教师处获取答案。
大学物理课程通常会有相应的教材和习题集,教师会在课堂上或者学校的学习平台上提供答案或解析。
这种方式是最直接、最可靠的,因为答案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编写的,与教学内容相符。
其次,我们可以参考网络上的资源。
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学习资源网站提供了大量的习题集答案。
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关键词,如“大学物理习题集第二版答案”,就能找到一些相关的网站或论坛。
在这些网站上,有一些学生或教师会分享他们的答案或解题思路。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答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不保证,需要自己进行判断和验证。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辅导书或参考书。
在市面上,有很多大学物理的辅导书或参考书,它们通常会提供一些习题的答案或解析。
这些书籍的答案编写通常经过严格的审校和校对,所以可靠性较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书籍可能只提供部分习题的答案,而不是全部。
最后,我们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或参加讨论会。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和解答习题,不仅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还能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通过集思广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总之,大学物理习题集第二版的答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
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第二版.doc

2hg 厂 1-6思考题1. 通过用电子称测量质量并代入式(1・3)计算加速度和由所测速度计算出的加速度两者是 否一致?并作解释。
答:不一致。
式(1-3)是在不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计算加速度,而实际测量时摩擦力不可 避免,因此实际测量的加速度比由式(1・3)计算得到的加速度小。
2. 分析本实验谋羌的主要原因?计算一下在这种实验条件下滑块受到的平均阻力有多大? 答: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力。
考虑摩擦力时,式(1・3)应为= 其屮 f 为摩擦力,a 为实际测量的加速度。
因此,f=mg-(M+m )a 03-6思考题1. 根据你学过的大学物理的内容,请你说说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
答: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在转动过程屮惯性的大小。
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形状和质量分 布、转轴有关。
2•请问如何测量出木实验屮所使用的仪器的摩擦力矩?答:根据转动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矩为绳了的拉力的力矩乃”和摩擦力矩M “的和。
质量为加的物体以加速度G 下落时,有T = M (g-a )。
设从静止开始下落高度为力,所用时间为f,则有h = -at 2 2a = rf32h 由以上各式得到m (g 一a )r — =丿二r rt"实验过程中保持d g ,贝惰到mgr-M a =J-^ ' rr2h M, 在实验过稈屮,保持不变。
把上式变化为加=丿一百可+」 g 厂广 gr则得到m=K^+cr作m-4关系曲线,求岀截距c,进而求出M “4-6思考题1. 分析书上(4-3)式屮各测量值对测量结果和谋羌的影响大小,测量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是哪 些?gF答: AL厶(,2-人)厶—厶厶(,2 -人)根据误羞分析,可以得到其绝对误并的形式:Aa - AL> + —、——-AL〕+ —亠—+ —―^—r Ar2厶O2 -片)厶亿一勺)厶(右一(])从上式各项的系数(即误差传递系数)可以看出:谋羌的主要来源是乙度时铜杆长度的测量厶,其次是八度时铜杆长度的测量厶;而温度心和°的测量所形成的误并是最小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小谋并,就要减小测最不同温度下铜杆长度的所产生的误差,所以我们是通过光杠杆放大视角的方法来测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课后作业参考答案清华大
学出版社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误差理论》作业参考答案
1、(1)±0.05cm 或 ±0.5mm (2) ±0.01cm 或 ±0.1mm
(3) ±(4) ±0.2℃(5)±
2、(1)2位 (2)7位(3)5位(4)6位(5)5位(6)2位
3、(1) 299300=510⨯;983±4=()21004.083.9⨯±;=310-⨯
±()310001.0521.4-⨯±;32476510⨯=910⨯;
(2) g =mg 410⨯=Kg 210-⨯
(3) m =±Kg =±510⨯g =±mg 810⨯
(4) =t ±S =±min =±×10-1 min
4、(1)N=±cm
(2)首位数码“0”不是有效数字,未位数码“0”是有效数字,正确答案是四位有效数字。
(3)28cm =mm 210⨯ 280mm =cm
(4)L=(±)mm 410⨯
(5)⨯≈(6)
31010.460
.1160.121500400⨯≈⨯⨯ 5、(1)X =81+++++++=8
1⨯ =4.154cm X ∆={()1881-⨯ [2 2 22 2 22 22
1 ≈~0.009cm X =X ±x ∆=±0.009cm 或 X =X ±x ∆=±0.01cm
E =154
.4009.0⨯100%=% 或 E =15.401.0⨯100% =% 注:使用计算器时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不考虑,最后结果应按照教材
P6的“不确定度取位规则”和“测量有效数字取位规则”。
(2)、X =61(+++++)=6
413.17=2.902167cm X ∆={()1661
-⨯2+ 2+ 2+2+ 2+ 2}21
=30
000017.0≈0.0008cm X ±x ∆=±0.0008cm E =
9022.20008.0⨯100%=% (3)X =6
1(+++++)=6032.12≈2.0053cm x ∆=[()1661
-⨯2+ 2+ 2+2+ 2+ 2]21
=30
00077534.0≈0.005cm X ±x ∆=±0.005cm E =005
.2005.0⨯100%=% 6、(1)=∆N N 2
22⎪⎭
⎫ ⎝⎛∆+⎪⎭⎫ ⎝⎛∆+⎪⎭⎫ ⎝⎛∆C B A C B A (2)222⎪⎭⎫ ⎝⎛∆+⎪⎭⎫ ⎝⎛∆=∆R U P R U P (3)㏑f =㏑U +㏑V - ㏑(U -V ) ()V U V U d V dV U dU f df ---+==⎪⎭⎫ ⎝⎛--V U U 11dU +dV V U V ⎪⎭
⎫ ⎝⎛-+11 =-()()
dV V U V U dU V U U V -+- (4)㏑N =㏑m +㏑g + ㏑r +㏑R +2㏑T -2㏑π4- ㏑l
7、3222084.1112
.404.2142.318.149444
1cm g h d m h d m V m =⨯⨯⨯====ππρ 2222⎪⎭⎫ ⎝⎛∆+⎪⎭⎫ ⎝⎛∆+⎪⎭⎫ ⎝⎛∆=∆h d m h d m ρρ=2
2204.201.004.201.0218.14905.0⎪⎭⎫ ⎝⎛+⎪⎭⎫ ⎝⎛⨯+⎪⎭⎫ ⎝⎛00735.0≈
ρ∆=×≈≈3
cm g ∴=∆±ρρ±3cm g
⨯=∆08.1109.0ρρ100%≈% 8. 解:()()cm a a a a a a 00.297.198.104.200.201.25
15154321=++++⨯=++++= ()cm A 02.003.002.004.000.001.0)15(512
1
22222≈⎥⎦
⎤⎢⎣⎡++++-=∆;cm B 03.0305.0==∆ ∴ S ±s ∆=±2cm ⨯=∆0.42
.0S s 100%=5%
L ±cm L 2.00.8±=∆ %1000.82
.0:
⨯=∆L L =%
9、四则运算法
(1) (2)
+ -
————— —————
∴ += ∴ (3) 8 3 4. 5
× 2 3. 9 ——————— 7 5 1 0 5 2 5 0 3 5 1 6 6 9
——————— 1 9 9 4 5 ∴ ×=410⨯
(4)
∴ ÷=132
(5)()66.53325.72= (6) 73.58.32=
(7) 357.7lg = (8) 510-⨯+2345=2345 (9) 000.20.38000
.760.200.40000
.76==- (10) 510⨯+2345=510⨯
(11)
()()000.100.7700.98412.46.50.100⨯-+⨯ +=000.100.210.100.100⨯⨯ += + = (12) ()398.10811.304678.89-⨯=3
10.104678.89⨯=310⨯ 10.由不确定度传递公式计算下列函数。
P74
1.设电阻箱的额定功率w P 5.0=,问当取值Ω=6.4321R 时允许通过的电流等于多少 解:A R P I 02236.01000
5.0===取mA 3.22 1.电阻箱的准确度等级为级,当取值为时,其误差R ∆等于多少
解:Ω
≈=⨯==∆=⨯+=+=∆2.01246.03.56002213.0%2213.0%2213.0)%3
.5662.02.0()%(R R m b R R R ε P81
1.设负载电阻Ω=500R ,要求控制电流范围mA 0.8~4.1,试设计一个制流电路。
解:V A R I E 45000080.0max =Ω⨯=•=
2.本实验用的量程3V 的直流电压表,准确度等级为级,当读数为时,
其误差等于多少如果是一次测量,那么应该怎样表达
解:V A m V 03.03%1%=⨯==∆ε 一次测量表达式 2.620.03V V =±
3.准确度等级为级,额定功率为的电阻箱,若电源为6V ,电阻箱分别取
值和。
是否安全
解:电阻箱额定电流mA A R P I 158158.01025.0====
额 P28
4. 用游标卡尺测量空心圆柱体体积:外径D 1=, , , , 1
5.90mm ;内径D 2=, , , ,
11.94mm ;长度L=, , , , 29.98mm ;请列表计算体积,用不确定度表示结果。
解 计算A 类分量(提示:△A ()()112
--=∑=n n x x n i i )
1A ∆=公式…=代入数据…=0.0075mm ;2A ∆=…=…=0.0102mm ;3A ∆=…=…=0.0080mm 计算B 类分量(提示:△B =3仪
∆)
1B ∆=2B ∆=3B ∆=≈0.02mm*
合成不确定度
1∆=公式…=代入数据…=≈0.03mm ;2∆=公式…=代入数据…=≈0.03mm ;3∆=公式…=代入数据…=≈0.03mm 1D ±1∆=±0.03mm;2D ±2∆=±0.03mm;L ±3∆=±0.03mm
()
=⋅-=L D D V 222141π代入数据…=2593.2mm 3 V V ∆=2322212212121222122⎪⎭⎫ ⎝⎛∆⋅+⎪⎪⎭⎫ ⎝⎛∆⋅-+⎪⎪⎭⎫ ⎝⎛∆⋅-L
D D D D D D =代入数据…= V ∆=≈×103mm 3
V =±×103mm 3 或V =±×103mm 3
注:使用计算器时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不考虑,最后结果应按照教材P7的“不确定度取位规则”和“测量有效数字取位规则”。
5.要测量一块尺寸约为100×6×3(mm 3)的金属片的体积,其长、宽、高进行单次测量,要求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请自选适当的测量仪器。
解 %5.1)()()(222≤∆+∆+∆=∆C
B A V
C B A v ; 依均分误差原则,令3%)5.1()()()(2222≤∆=∆=∆C B A C B A ;即3
%5.1≤∆=∆=∆C B A C B A ; 从最经济角度考虑
△A =100×3%
5.1=>0.5mm ,因此长度选用米尺测量;
△B =6×3
%
5.1=>0.05mm ,因此宽度20分以上游标卡尺测量; △C =3×3%
5.1=>0.02mm ,因此厚度选用50分游标卡尺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