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发展前沿(第二讲).ppt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第二讲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第二讲 比较优势理论

2. 理论前提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 论以其优美的模型和严密的逻辑性证明了 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最优性。然而,传统 的自由贸易理论关于贸易的原因、形式和 利益获得等问题的论述,是建立在一系列 与现实经济不相符合的假定和前提条件下 才能成立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2. 国家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征差异 , 如生产 国家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征差异, 成本上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等。 成本上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等。 3. 各国的比较利益是静态不变的 、 不存在 各国的比较利益是静态不变的、 规模经济的作用。 规模经济的作用。 4.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 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 , 在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 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6. 不存在技术进步 、 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 。 不存在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
分工前
毛呢(10尺) 葡萄酒(1 毛呢(10尺) 葡萄酒(1桶) 100(小时) 120(小时) 英国 100(小时) 120(小时) 90(小时) 80(小时) 80(小时) 葡萄牙 90(小时) 20尺 2 毛呢 120小时 120小时 22尺 22尺 葡萄酒 170小时 170小时 2.125桶 2.125桶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
亚当·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所提出的交换 模式只适用于贸易双方至少各拥有一 种居绝对优势的商品对外国进行销售 的情形。 那么,如果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成 本方面相对于另一国的同种商品都处 于绝对劣势地位,这时还会不会存在 分工和贸易?
二、比较优势理论
1. 理论内容

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讲--国贸大三专业课 - 讲义

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讲--国贸大三专业课 - 讲义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二节

传统经济理论及其对服务贸易指导性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一)一般原理 斯密将其分工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优越的自然禀 赋和生产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各国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 势的那些产品,然后在各国之间交换。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使 自然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四)要素禀赋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要素禀赋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解释国际服务贸易领 域的一些现象,上述模型构建者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对此 已进行了论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依然是构成服 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基本来源。 1,要素禀赋论中要素的短暂性和移动性特点对于服务 贸易而言有适用的局限性; 2,知识、技术和管理是现代服务生产与销售的必要因素, 知识密集型服务日益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 竞争优势的作用,并推动着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断 发生转移。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一般原理指导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1)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大多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 不符合(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 (2)(绝对)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分析商品,但是许多 服务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许多国家对服务领域 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各种担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服务领 域的限制政策也会影响到一般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领 域的适用性; (3)在确定(绝对)比较优势时,对服务生产率的计 量很困难;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二)服务贸易的要素禀赋论
1,要素禀赋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 在不考虑技术因素的条件下,服务的成本取决于 生产所需的要素密集程度和要素价格。劳动密集型服务的 相对价格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较低,在劳动力稀缺的国家 较高;资本密集型的服务相对价格在资本丰富的国家较低, 在资本贫乏的国家较高。 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国家的比较服务优势,表 现为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服务,通过出 口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服务和进口密集 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服务,各国可以从服务贸易 中获益。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33页PPT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33页PPT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

《国际贸易讲座》课件

《国际贸易讲座》课件
01
02
04
03
部长会议
总理事会
专门委员会
秘书处
01
02
03
04
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审议各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报告等。
负责执行部长会议的决策,处理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
负责处理具体的贸易问题,如货物贸易委员会、服务贸易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等。
为各机构提供行政、技术和法律支持。
05
CHAPTER
01
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通过在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全球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公司。
02
跨国公司的特点
跨国公司通常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国际市场网络。
1
2
3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销售,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使得国际贸易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03
CHAPTER
国际贸易政策
关税是一种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种,其目的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保护国内产业。
关税定义
关税种类
关税征收的影响
根据征收方式,关税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选择税和混合税等。
关税征收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进口商的利润。
03
02
01
出口鼓励政策的定义
总结词
02
CHAPTER
国际贸易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换。
详细描述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生产某些产品的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因此应该专注于生产这些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交换来获得自己需要的其他产品。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课件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课件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2.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①贸易的主体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地理大发现的结果是将各大洲独自发展的国家联系起 来,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具有了“世界”的概念。 ②贸易的方式是殖民掠夺
地理大发现及随后的殖民扩张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 初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目录
n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n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发展
趋势与特点 n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1.国际贸易的起源
国际贸易始于人类社会出现了商品和专门从事贸易的 商人以后。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 际贸易(1914—1945)
①贸易规模不断萎缩。
两次大战期间,国际政治 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1929—1933年世界性 的经济危机,对整个世界 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利 的影响,而战争的破坏性 直接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 展。世界生产和贸易经历 了衰退和萧条。
时间段
1913— 1929
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 90%和技术转让的90%。跨国公司成为促进全球的商品生 产与流通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贸易三分天下,即三分 之一是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 进行的,三分之一是在国家之间进行的,也就是说,与跨 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之多。据不完 全统计,目前世界上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了约 四分之三的全球贸易。
的比例下降。 制成品中纺织品比例下降,金属产品的比例上升 n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国际贸易专业发展前沿(第二讲).ppt

国际贸易专业发展前沿(第二讲).ppt
12
结论
Melitz模型的扩展
HRM模型
放松假定
• 非对称国家。
结论
• 引力模型
13
Melitz模型的扩展
贸易自由化中企业产品选择行为分析
14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企业内生边界的理论基础
Antras(2003)模型
• 将Grossman-Hart-Moore的产权分析法和Helpman-Krugman 的贸易观点结合在一个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一个关于企 业边界的不完全契约产权模型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定位和 控制决策。
有何政策意义?
• 需求方面增加一个部门,该部门雇佣劳动生产同质的 产品。 供给方面,有n个非对称国家参与贸易。
结论
9
Melitz模型的扩展
BEJK模型 放松假定
• Bertrand竞争。
结论
• 具有更高效率的企业比其竞争者倾向于获得相对更高 的成本优势,并获得更高的利润,且在出口中,具有 更高效率的企业倾向于压低产品价格,并在国内市场 中占领更大的份额。
11
结论
Melitz模型的扩展
HMY模型 放松假定
• • 五类成本。 究竟是选择出口还是FDI是由企业根据其生产率预先决定 的。生产率最低的企业,会在考察了其生产率后直接退 出行业;生产率高于国内行业生产率,却低于国际市场 生产率的企业,只能在国内市场进行生产销售;生产率 高于国际市场生产率却低于国际直接投资生产率的企业, 只能选择产品出口;而只有生产率高于国际直接投资生 产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占领国内市场及向海外投资。
第1讲 新新贸易理论及其进展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框架-Melitz模型 Melitz模型的扩展研究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拓展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PPT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PPT

优惠贸 易安排

自由 贸易区

关税 同盟
是 是
共同 市场
经济 完全的经济
同盟
一体化












2020/9/18
10
一 、经济一体化趋势
(三)主要组织 经济一体化主要组织见图8-2。
图8-2 经济一体化主要组织
2020/9/18
11
一 、经济一体化趋势
1. 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 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 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3年11月2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 称《马约》)的正式生效宣告欧盟的诞生。欧盟目前 共有25个成员国,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目前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欧 盟一体化的进程、欧元的启动以及共同外交和安全政 策的积极推行为欧盟赢得巨大的经济和商业影响力, 并取得了与其经济影响力相称的政治和外交地位。
2020/9/18
2
印度:创造“软件外包”神话 近年来,印度成为全球软件行业一颗耀眼的明 星,一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而同期世界软件行 业增长率仅为20%。印度软件业的崛起,堪称全球软 件产业的一个独特景象。印度成为全球软件外包出口 的最大赢家,成就了世界“软件外包”的神话。 印度软件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印度软件业对软件 技术的创造性,颇令全球软件界瞩目。微软公司的比 尔·盖茨访问印度时,面对印度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 惊呼:“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 而可能是印度。”
2020/9/18
13
一 、经济一体化趋势
3. 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 成,自1994年1月1日开始生效实施。 协定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 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 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 PPT课件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 PPT课件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 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 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绝对成本理论的核心内容: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是: 1、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2、分工能够减少工序周转损失; 3、分工能够增加发明创造的可能。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 新生产 要素论
• 偏好相 似理论
“简单化”假定
•假定货币是“中性化”的参加贸 易的国家只有两个、商品只有两 种、生产商品的要素只有两类,
不考虑商品的运输费用;
“静态化”假定
•假定一国的生产要素总量、生产 技术水平、国民收入分配形态、 居民消费偏好是既定的、不变的,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 累。对外贸易可阻止国内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通 过商品进出口的调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水平,增加资本积累,使经济得以不断发展。
古典学派 自由贸易 理论
• 绝对成 本理论
• 比较成 本理论
新古典学 派自由贸 易理论
• 要素禀 赋理论
• 里昂惕 夫悖论
新贸易学 派自由贸 易理论
如果农民只能生产土豆,牧牛人只能生产牛肉。 第一方案: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结果:农民只能吃土豆泥、炸土豆、烤土豆;牧 牛人只能吃烤牛肉、炸牛肉、煮牛肉;每个人只能 食用一种物品。 第二方案:贸易 结果: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的物品,他们既可以 吃汉堡包,也可以吃炸薯条。
例1:
中国和美国等量劳动(100人)生产的两种商品的 数量如下:
〉 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4
“H—O”原理
四、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禀
赋理论(Factors Endowment Theo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结论
Melitz模型的扩展
HRM模型
放松假定
• 非对称国家。
结论
• 引力模型
13
Melitz模型的扩展
贸易自由化中企业产品选择行为分析
14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企业内生边界的理论基础
Antras(2003)模型
• 将Grossman-Hart-Moore的产权分析法和Helpman-Krugman 的贸易观点结合在一个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一个关于企 业边界的不完全契约产权模型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定位和 控制决策。
20
新新贸易理论的经验证据
贸易自由化与提高产业生产率的关系
具有高生产率企业的经济作用
我国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实证研究进展
21
新新贸易理论的评价
创新之处 政策内涵及启示 理论贡献 局限性
22
思考题
Melitz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主要结论有哪些? 新新贸易理论的理论贡献有哪些?有哪些局限性?
Chaney模型
放松假定
• • 需求方面增加一个部门,该部门雇佣劳动生产同质的 产品。 供给方面,有n个非对称国家参与贸易。
结论
9
Melitz模型的扩展
BEJK模型 放松假定
• Bertrand竞争。
结论
• 具有更高效率的企业比其竞争者倾向于获得相对更高 的成本优势,并获得更高的利润,且在出口中,具有 更高效率的企业倾向于压低产品价格,并在国内市场 中占领更大的份额。
其他模型
19
新新贸易理论的经验证据
出口商相对稀少
• Bernard,Jensen,Redding和Schott(2007)只有很少 的厂商从事出口。
出口商与非出口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 • Roberts 和Tybout(1997):沉没性进入成本的影响。 Bernard和Jensen(1999) ……

异质性厂商
2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框架
基本假设及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 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 内企业间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 而那些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 产率水平。
3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框架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均衡
第1讲 新新贸易理论及其进展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框架-Melitz模型 Melitz模型的扩展研究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拓展
新新贸易理论的经验证据 对新新贸易理论的评价
1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框架
基本假设及研究思路
基本假设

• • •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规模报酬递增 对称性国家 单一投入要素
BRS模型
结论
• • 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出口生产率最高,行业内重新配 置效应最强并且行业生产率提高最快。 当毛衣成本下降时,处于比较优势部门的企业更倾向 于出口,并且会扩大这一部门的企业规模和数量,创 造了比比较劣势部门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也提高了 该国丰裕要素的相对报酬。
8
Melitz模型的扩展
11
结论
Melitz模型的扩展
HMY模型 放松假定
• • 五类成本。 究竟是选择出口还是FDI是由企业根据其生产率预先决定 的。生产率最低的企业,会在考察了其生产率后直接退 出行业;生产率高于国内行业生产率,却低于国际市场 生产率的企业,只能在国内市场进行生产销售;生产率 高于国际市场生产率却低于国际直接投资生产率的企业, 只能选择产品出口;而只有生产率高于国际直接投资生 产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占领国内市场及向海外投资。


进入成本。
均衡状态下,封闭经济关门生产率最低,国际市场关 门生产率最高,开放经济关门生产率介于两者之间。
5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框架
Melitz模型的局限性
6
Melitz模型的扩展
BRS模型
放松假设条件
• 国家间的资源禀赋差异。

消费者对多样化的偏好。
7
Melitz模型的扩展
异质性企业模型首先在封闭经济模型中内生了生产 率变量。
• 关门条件。

• •
关门条件中平均利润是关门生产率的减函数。
新进厂商平均利润是关门生产率的增函数。 均衡。
4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框架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均衡
开放经济中,通过市场份额的重新配置可以提高行 业生产率。
• 冰山成本。
有何政策意义?
23
17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扩展
Grossman et al.(2006)模型

研究了跨国公司的生产组织策略,把企业生产率差异的异质 性引入模型,分析国外垂直FDI的固定成本、运输以及国外 市场的需求等因素对于跨国企业一体化策略选择的影响。
Antras和Helpman(2006)模型
• 将抑制企业国际化组织模型普遍化,允许存在不同程度 的契约摩擦,并允许其程度因不同投入品和国家而异。
18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扩展
Antras和Gostinot(2009)模型
• 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中间品贸易模型,分析了中间机构作 为一个经济主体在贸易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在此过 程中中介贸易公司与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和跨国公 司贸易模式的选择。
15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企业内生边界的理论基础
Antras 和Helpman(2004)模型

将强调组织结构差异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和强调生产率差 异的Melitz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内生界模型, 用来接受为什么海外生产通常发生在企业边界之内而非交 易、外包或许可。
16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扩展
Antras (2005)模型
• 建立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南北贸易模型解释国际契约的 不完全性导致产品周期的出现。
Grossman和Helpman(2005)模型
• 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的外包和贸易模型,假定外包是一 个不完全契约下寻找合作伙伴的具体投资活动,分析国 内外市场中间品的供给、每个市场的相对搜寻成本、一 国合约制定和保护环境等对外包选择的影响。
10
Melitz模型的扩展
Melitz和Ottaviano模型 放松假定
• • • 连续线性产品系统。 低成本加成。 在更大的市场规模或无成本自由贸易下一体化的世界 经济中,产品的成本加成和价格更低,企业规模更大 且社会福利更高,同时生产率、价格和成本加成的差 异更小,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规模差异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