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服务贸易的发展

新加坡服务贸易的发展
新加坡服务贸易的发展

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动态分析报告

一、前言

二、新加坡服务业的结构

三、近几年发展态势

四、新加坡政府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政策、措施

五、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

六、新加坡服务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六、针对问题的分析判断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贸易规模上看,东盟的服务出口额从1991年

的318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036亿美元,增长2.3倍;服务进口额从319亿美元增长到1319亿美元,增长3.1倍。

在东盟五国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最快,它们在这段时期的平均增长率分别是9.5%和9.2%,新加坡的服务贸易发展规模明显大于其他国家,并且是五国中唯一的顺差国,其优势也集中在知识含量高的新型服务业。而其他国家则总体处于逆差状态,在其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具有竞争力。

二、新加坡服务业结构与发展现状:

新加坡既是世界有名的旅游国家、亚洲金融中心和亚洲美元市场中心之一,同时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还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提炼中心,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2007 年全年新加坡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617.5亿美元(8466.1 亿新元),比2006 年增长4.46%。其中,新加坡进口2627.4 亿美元,增长4.5%;出口2990.0 亿美元,增长4.42%。新加坡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很快,1996 年到2007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9.5%。新加坡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07 年列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国的第13位。

根据新加坡的统计年鉴,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于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咨询、IT 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

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三、近几年发展态势

2001 年是新加坡服务业在GDP 中的比重的巅峰期,为67%。

2002 年以后,制造业受化工、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快速增长式发展的影响,在GDP 中的比重略有增加,而服务业则因此相对下降,2002 年到2005 年服务业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5%、64.5%、62.4%和62.7%。而服务业中各个门类的年增幅也显示出了个别行业的发展状态。

2003 年,膳宿业、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都呈负增长,服务业整体相对低迷,原因是受SARS 的影响,尤其是膳宿业受影响最大,因为到新加坡旅游和商务公干的人数大大减少,一些金融和商务活动也因此延期或取消。

2004 年尽管在2003 年产业整体疲软的基础上实现了报复性增长。

2005年又基本回落。另外,根据最近几年服务业的结构变化可见,交通与通讯、批发与零售这两个行业一直呈增长发展态势,发展势头一直比较稳健,另外两个重头行业:金融和商务服务,尽管增势不甚强劲,但依然是重头行业。

2011年新加坡第一季度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长7.2%。

四、新加坡政府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政策、措施

新加坡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在近40 年来实现了高速发展。新加坡的亚洲乃至全球航运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渐确立。2005 年,运输服务出口179.0 亿美元,金融服务出口37.0 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的34.8%和7.2%。新加坡的运输和金融服务的发展与其地理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六甲海峡是东西商贸往来的必经之地,位于其东端的新加坡正好有着优质的深水港。

新加坡利用其自然条件的优势,发展以集装箱为载体的现代物流业。金融行业具有比较特殊的性质,一方面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交易,对交通运输、物质材料的要求少,有可能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又对通讯设施、市场监管、人才供应有着很高的要求。时区的特殊性为新加坡成为连接欧美金融市场的枢纽,实现全球24小时的不间断金融交易提供了可能。

把握机遇,填补空白,实现服务业立国。新加坡政府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勇于创新,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9 世纪60 年代,新加坡敏锐察觉市场发展方向,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和码头。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新加坡充分发挥其在金融、网络信息基础设施、高技术和商务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完善物流产业链。

为实现该目标,新加坡推进自由港建设,并大力发展班轮

航线,国际集装箱管理和调配、空港联运、船舶换装和修造,建设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2006 年,新加坡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40 万TEU,与世界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 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在高密度的航线保证下,新加坡的中转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 天,20%的堆存时间仅为1 天。

另一方面,新加坡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外汇、各种金融产品的交易活跃,也吸引了大量企业的融资活动。新加坡政府设立金融管理局Monetary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并适应全球金融业的发展,不断调整监管方式,从固定单一的监管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转变,为增强新加坡对金融企业的吸引力奠定了基础。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带来的机会,大力推动新加坡服务贸易出口。

四、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

(一)政府主导,积极推动

新加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系自然性分工演化而来不同,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前瞻性研究,预测改变、与时并进是其治国理念之一。

(二)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新加坡虽然自然资源稀缺,但其拥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

是国际航运要道以及联接东西方的桥梁。为此,新加坡在选择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行业上,十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首先从发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入手,进而吸引国际著名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总部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和国际金融,从而逐步将新加坡打造成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国际旅游会议中心

(三)注重法律制度软环境建设,确保交易公平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相较于发达的通讯设备、便捷的交通网络等硬件设施环境,法律制度的软环境建设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五、新加坡服务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首先,大多数服务行业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服务业范围相比美国比较窄,层次也比之较低,这也是新加坡服务业努力的一个方向。

其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经济速度放慢,新加坡的经济也仍处在复苏阶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加坡服务业出口;这就需要服务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GDP。

第三,其他国家也正在迅速发展其服务业,差距正在缩小,比如东盟国家中的泰国。2009年新加坡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5%和2.2%,世界排名分别为第13位和16位,在

东盟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泰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分别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1.1%和0.9%,分别列世界第23位和26位。

第四,除了资讯和金融服务之外,缺少国家层面的努力来共同推动新加坡的服务业达到世界水平。

六、解决问题的建议

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努力发展成为亚洲提供世界级服务的主要国家,要克服自身地理的局限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综合全面地发展各项服务行业。贸易服务方面发展新的增长点,例如能源贸易和衍生贸易的风险管理;物流方面使新加坡成为领先的全球物流集聚中心和国际海事中心,吸引更多的海事辅助服务业,如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和航海训练;资讯方面将新加坡重新定位为生活数字中心,使具有创新的和综合的资讯解决方案源源不断地产生、得到评测、商业化并被应用;金融方面使新加坡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包括理财、后台办公处理和风险管理;旅游业方面把新加坡建设成为旅游商业之都和旅游教育中心。

第二,突破传统服务业的限制,积极开拓新的服务业。利用语言优势、能力和高专业标准建设新兴的服务业,如教育、健康保健和法律服务。健康保健:把新加坡定位成一个临床医学中心和经济医疗中心,并着手国内市场开创以强化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医疗中心的品牌形象;

教育: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校舍,向全世界提供多样化的、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育服务,包括高等教育、商业和专科学校、

教育辅助服务、公司培训和高层经理培训;

法律服务:应把新加坡提升为一个地区性的非诉讼争端调解中心,以及地区法律培训和研究中心;

创意服务业:开发一个活跃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意服务业集群。创意服务业在美国占GDP 的7.8%,在英国也占5%以上,而在新加坡仅占GDP 的2.8%。

第三,国家加大对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保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水平,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积极扩大国内国外需求,消除法规障碍和贸易壁垒,促使服务流通更自由。为整个服务业委任一个总体推进机构;成立部长级委员会,监测服务业引擎的发展。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个专业国际贸

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个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举办了约900场展览,在1XXXX吸引了700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举办的1318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843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包括90亿美元)

商业旅游地产:从新加坡克拉码头看历史街区如何与商业完美融合

真正有生命力的现代商业形式在于感受和体验,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兴盛即来源于旅游业与商业的跨界融合,成为解决当前千城一面的现象、打造城市名片的极好方式。然而,能够真正打造出既受游客拥趸、又受业界膜拜的历史街区却是难上加难. 新加坡克拉码头作为新加坡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保护性改造开发,于2006年底完工,如今,已实现了当初将其打造成为新加坡首要的餐饮娱乐生活景点的愿景,本文将以之为参照案例,对此类项目的操作关键进行初步总结. 克拉码头位居新加坡国家的中心区位,坐落在里峇峇利路和新加坡河旁,总占地50多亩,曾是海上商贸货运交易之地。克拉码头历史街区由五座保有19世纪原貌的彩色建筑组成,每幢建筑拥有超过60间仓库和店屋,显现出当年码头和仓库历经沧桑的内涵。但是,克拉码头改造开发给予外界的最大震撼就是,原来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还可以这样创新—— 01传统VS现代 克拉码头的再造开发在原貌修复保护旧建筑的同时,充分根据现代城市的需求对建筑空间外部色彩、灯光、景观,进行了现代创意设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协调融合、营造出适合现代城市风貌的独特氛围空间。 老仓库建筑砖瓦材料与玻璃、钢框架、塑料顶棚等材质的强烈对比,正是克拉码头乐于呈现的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而追求时尚、展现个性的特质,也在这群建筑中给自己写下了最完美的诠释。 02 跳跃的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本身互相依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而没了色彩,建筑就少了增饰,因而色彩就成为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 在普遍的商业建筑应用中,建筑物的墙体都强调运用过渡色,以淡雅色彩为主。而克拉码头则反其道而行之,用色极尽大胆,暖红色的墙体,配以草绿色的门窗;粉色和天蓝色交织的墙面,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迪斯尼乐园,充满童趣和活悦。 不同的区域也顺应着不同的颜色而区分开来,这些美丽却不张扬的颜色不仅将克拉码头装点得美轮美奂,而且它们也犹如夜晚从餐厅或酒吧内飘出的活力动感的音符一样,将这里的休闲氛围渲染得更加浓郁。而商业的识别性,也在这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鲜艳色彩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现。 03 光与电的梦幻 克拉码头改造的最大创意,在于对现代光电的设计应用。五彩缤纷、变幻多姿的彩光照明技术,真正让克拉码头的夜晚“越夜越美丽”。五栋建筑在各色灯光的

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合作探析

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合作探析摘要: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对新加坡的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结构均以工业制成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初级产品中除SITC3类商品外的产品贸易占比均较低。结合当前两国对外贸易合作的发展机遇分析,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和把握“南新”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以扩大中新贸易规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新加坡;贸易合作 一、引言 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在吉隆坡宣布成立,并为其设立了2025年发展路线图,标志着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描绘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发展蓝图。而新加坡在东盟十国中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金融发展或是社会建设方面都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是唯一的发达国家。在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规模迅猛增长的态势下,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也发生显着变化。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近年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总量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探寻两国未来合作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中国与新加坡对外贸易现状 为探究中国与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及其结构情况,本文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标准公布的商品分类标准对两国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研究。如表1所示,国际贸易共分为10个行业类别,其中前五个部门为初级产品行业,后五个部门为工业制成品行业;根据产品要素禀赋的不同,初级产品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中的SITC5和SITC7两个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其他工业制成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 (一)双边贸易关系深化,但贸易不平衡现象日趋扩大根据Wind数据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5年中国与新加坡之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呈递增趋势,2015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相比2005年增长了%,除2009年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负增长之外,均保持正增长趋势,由此反映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2015年进、出口额分别为亿美元和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70%和%。 分进出口结构来看,2005-2015年中国与新加坡进、出口平均比重分别为%和%,进出口贸易以出口为主,中国对新加坡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其中,中国对新加坡进口总额增速不稳定,除2007年、2009年和2015年负增长之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与进出口总额相同,中国对新加坡出口总额除2009年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负增长之外,2005-2015年整体呈增长趋势。

新加坡经济发展解析

新加坡经济发展解析 它于182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经济畸形发展,工业十分落后。独立前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只有8.6%,而转口贸易及与之有关的经济部门却占80%以上的比重,是典型的单一殖民地经济结构。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共和国。独立后在短短的30多年中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59年的19.68亿新元增长到1994年的1050亿新元(750亿美元),增长了约53倍,人均GDP从1959年的只有404.5美元,增长到1994年的25597美元,增加了63倍。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以转口贸易为基础的畸形结构转变为一个以制造工业为中心,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旅游与国际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经济结构。70年代末期率先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现已发展成为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一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1996年1月成为发达国家 经济概况 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 (1).农业概况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粮食全部靠进口, 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2).工业概况 主要有制造业, 包括炼油、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 (3).服务业概况 新加坡服务业发达,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还将进一步增长。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业部门, 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很快。旅游业发达, 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来新的旅游者近714万人 经济发展的原因 1.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

(完整版)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提供和接受。国际服务贸易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品活动领域而迅猛发展的。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订并生效,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贸竞争的又一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12月发表的1997年世界贸易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增长5%,1997年预计增至7%,总额将达2.7万亿美元。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产业进步的标志。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 2.5%的两部。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03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2、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包括:(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资料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国际投资服务;(16)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3、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般说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顺差国。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78.6%,其中运输、投资净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业化国家占了15位,美国则以出口额2,026亿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服务贸易业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展,在服务业的行业区别越分越细的同时,行业发展速度则高低不同。传统的全球运输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缓,年增长率仅为2%;旅游业则增长了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及专利等的增长率则达到了7%。再次,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良好。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除了旅游业和劳务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出之上的项目)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几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亚洲各国和拉美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都达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欧各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均跨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并加强

新加坡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资料

天津农学院 会展经济学期末考试论文新加坡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学生姓名陈瑞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 学号 1107074117 指导教师高书军 成绩评定 2014年6月

新加坡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陈瑞 (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 11旅游1班) 摘要:新加坡享有“国际会展之都”的美誉,是亚太地区举办会展和进行商务、休闲旅游的首选地。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之都”。本文就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和现状,分析其发展的营销策略,总结可以学习的成功经验、方法。 关键词:会展新加坡营销策略成功经验 1 新加坡会展业发展现状 新加坡是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型岛国,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入口、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堪称“亚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加坡会展业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加上很高的国际开放度、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高水平的服务业水准,诸多因素导致新加坡会展旅游蓬勃发展。 新加坡会展国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2001年亚太地区客源市场占总客源比例高达61%%),日本是其最大的客源国,其次是欧洲和美洲。会展旅游直接收入达22亿新元,而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间接收入则更是可观。据有关部门测算,新加坡会展业投入产出比例高达1:12。 会展经济强化了新加坡作为亚洲航空和海运中枢、地区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商业和服务业中心的地位。2003年新加坡共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500多个,会议范围涉及制造、信息技术、能源、家具、食品、医疗、健康、快速消费品、服务等行业。知名展会有亚洲国际通讯和资讯科技展览、亚洲航空展和新加坡国际家具展等。新加坡拥有众多先进完善的会展设施,新加坡博览中心、新达新加坡国际展览与会议中心及莱佛士会议中心是新加坡三大会展中心。 新加坡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其在国际会展市场赢得了众多盛誉:连续19年(1984年至2002年)荣获国际协会联盟颁布的亚洲最佳会议城市;连续3年(2000年至2002年)荣获国际协会联盟颁发的世界最佳会议城市第五名;2003年在全球10个最杰出的国际会议城市中,新加坡赢得全球第三大会议城市的美誉。 2新加坡会展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被称为“亚洲的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全年

新加坡自由港竞争之道:开放 高效 低税负

新加坡自由港竞争之道:开放高效低税负 [ “新加坡始终保持竞争力,是因为持续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杜民兴说。一艘3000个标箱的货船,周转时间只有6小时] 为提高新加坡海港的竞争力,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今年将修订港口税结构,预期最多83%的船只停泊有望支付比现行水平更低的港口税。新加坡现行的港口税结构自1990年开始实施。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称,修订港口税结构将能为航运界每年节约大约1100万新元的成本。集装箱船已享有的20%港口税豁免正式永久化之后,每年将能为业者节省1100万新元开支;去年10月开始豁免的海事福利费(Maritime Welfare Fee),每年也能为业者节省700万新元。在全球经济环境和海事行业都面临挑战的状况下,如何保持海港的吸引力,对于以贸易立国的新加坡而言,至关重要。“一个自由港基本上意味着在从事进出口贸易时没有进口关税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但竞争力不仅仅基于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战略与政策系副教授杜民兴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竞争力还来自于其他的配套设施诸如燃料销售、货运代理、仓储、物流、银行、保险、医疗等的通达性。近200年的自由港受外需放缓和劳动力紧缺影响,预计新加坡2013年经济增长介于1%~3%,未来10年新加坡的平均经济增长约在3%~4%之间,这一速度将比过去10年的平均经济增速慢一半。对此,新加坡贸工部长林勋强此前表示,新加坡的主要策略之一是保持开放,把握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同时提高生产力。1819年,英国人莱弗士在新加坡登陆,并因其地理位置优势建立了货物码头,把新加坡开辟成为一个完全自由港,外国商船自由进出海港,进出口货物免征关税,由此形成新加坡的国家经济地理雏形。1959年独立后,新加坡开始实行工业化计划,为保护本国工业,新加坡转为有限自由港,政府在保持转口贸易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此后几十年,即使全球贸易形势变化,新加坡依然保持了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应征关税的商品项目被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同时厘定的关税税率也比周围港口更有竞争力,以尽可能保持海港的活力。资料显示,1960年新加坡除了对烟、酒、汽油征税外,只对肥皂和清洁剂征税。1969年是关税保护的高峰期,共有398种进口商品应征关税,但也只占约2000种进口商品项目的19.9%。此后,由于新加坡转向发展出口工业,从1973年起逐步取消了一批商品进口关税。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为配合鼓励工业升级,新加坡又解除了对232种进口消费品的征税。为了更好地保持自由港的“吸引力”,自1983年以来,新加坡采用简化的关税分类方法,将原来的5700种商品分类,简化

新加坡旅游优势特点

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境内既无名川,也很少可供观赏的文物古迹, 更看不到湖光山色。但是,新加坡人民采取了独辟溪径的发展道路,使该国在从获得自治以来的短短33年中一跃为欣欣向荣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著名的旅游胜地。 新加坡是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小岛,面积仅有600多平方公里。一百多年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荒僻渔村。唯一的资源,可以说是:“阳光与海港”,新 加坡人正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利用它扼马六甲海峡出口的优越地理位置,从搞转口贸易开始,继而发展旅游业,苦心经营,勇于创新,注重服务质量,打开了局面,使旅游业获行迅速发展。 一、自由港与“购物天堂” 新加坡利用其自由港的地位,大多数商品免征进口税,商品价格便宜,吸引邻近国家的旅客到新加坡购物。顾客在这里可以买到世界各地名贵、新颖的商品,而且价格低廉,甚至低于原产地。因此,抱有购物愿望的旅客纷至沓来,使它成为与香港齐名的“购物天堂”。 二、发达的交通通讯设施 新加坡经过30多年的建设,建成了堪称亚洲第一流的交通通讯设施。 新加坡海空运都很发达。每天有30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的200多个航班飞机在新加坡机场频繁起降。新加坡政府长期采取开放空域、海域政策,兴建现代化机场和港口,促进交通进一步发展;同时,新加坡政府也大力发展讯业,使其电讯在亚洲处于名列前茅的地位。 “只要拿起话简,立即为您接通全世界”,这话并不夸张。新加坡的电话, 可直拨世界上116个国家的大城市。每6秒钟就可接通一个越洋电话,并可随时和欧洲、北美洲200多个电脑资料库取得联系,真可谓“天涯信息,瞬间可得”。不 到300万人口的新加坡,1991年人均拥有电话部数,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香港地区,达到每100人35.5部,远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其电讯价格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 凡此种种的优越条件,吸引了各种国际会议纷纷来新加坡召开。国际会议开支浩繁,与会者多是高收入阶层,这给新加坡带来了长流不息的外汇。据90年代初统计,每年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会议多达数百次,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每年与会人数有几万人,这些人的逗留时间和总消费额,比普通游客高两倍以上。 新加坡还利用地理上毗邻东南亚和本身交通发达的条件,把邻近的东南亚诸国的旅游资源作为本国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使其发展成为东南亚旅游的中转站。旅客可从新加坡开始游览,然后近可去槟城、柯兰港(马来西亚),远可去 印度尼西亚、沙捞越、泰国,还可以到日本、印度和香港地区。 三、苦心经营,勇于创新 新加坡自治后,特别重视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到过新加坡的游客,无不对当地优良的卫生环境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街小巷,异常清洁,几乎一尘不染。所到之处,极目所望,到处种满了树,绿化程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平均每人占有

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特点 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基础差、起步晚、发展快。长期以来,相对于工业、制造业,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较差,这就必然带来服务业在国际交流方面缺乏竞争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这是我国近年才提出的战略,服务贸易也是近年来才大规模开展,而美国及欧洲各国早在二战后就着手发展了。但需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很快。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据最新预测,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7的第7位;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进口排名也由1982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将达到20%以上,这也意味着服务贸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种类的不断开发,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离现实经济越来越远。单纯按照资源禀赋确定贸易和产业战略,只能在短期内获得静态的比较优势。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革命在全球迅速传递,生产要素也成为可以流动的资源。许多原先缺少资源禀赋的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新材料的使用、人力资源的投资来获得产品质量上的优势,从而弥补产品在数量或成本上的优势。传统比较优势越发难以解释大量的产业内贸易、垄断竞争等的新的贸易现象。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需要动态因素的支持才能揭示新的贸易现象和贸易竞争格局。 相对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提出从更高的层次阐述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我国借鉴意义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我国借鉴意 义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我国借鉴意义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 1. 重视对旅游业的管理、规划与投资新加波对旅游业的管理,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两个渠道来进行。前者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科学的开发,保证旅游业布局健康发展。后者则促使旅游业规范,引导和促进各旅行社、旅游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有序竞争,保证了旅游行业有效、有序的自我发展。新加坡为了依法管理旅游业,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有《新加坡旅行社法》、《新加坡饭店法》、《新加坡旅游促进税法》等。新加坡法律之严格,世界文明,有“清规戒律新加坡”之说。为保证出售的商品质优价廉,新加坡旅游局和消协联合推出“优秀零售计划”,对有信誉的商店颁发红白相间的鱼尾狮标志,作为信得过商店。倘若有旅游购物时受到诈骗,可想旅游局或消协投诉,一经查实,不但责令加倍赔偿游客损失,还要吊销其营业执照。系。新加坡政府在对旅游业进行有序管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旅游业的规划和投资。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每年对旅游业的投入达2—4亿美元,2005年新加坡旅游局制定了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旅游2015”。2007年新加坡政府投资20亿新币作为旅游业发展基金,用来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 2. 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新加坡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创建国际通商口岸、免税购物中心、美食天堂、国际会议和国际金融中心,使该国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新加坡是个免税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品种齐全,价格便宜,成为游

2020年(财务知识)新加坡国际收支平衡表

(财务知识)新加坡国际收支平衡表

新加坡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年)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自1981年以来,新加坡货币政策的中心是管理新元汇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过将新元的贸易加权汇率维持于不公开的目标区中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贸易加权汇率由壹篮子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货币组成,是新加坡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由于新加坡国际收支顺差,新加坡总的趋势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维持价格稳定是新加坡金管局的首要目标。为此,2000----2001年,实行适度、平缓的货币增值政策,02年----04年由于国际环境影响,通货膨胀压力不大,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04年---07年再次恢复适度、平缓的增值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08—09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低迷,新元贬值,于较低水平保持稳定。10年以后,随着经济恢复,本币又开始平缓增值。而对于利率而言,由于新加坡为了成为金融中

心,很早就放开了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只是通过再贴现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利率间接进行控制,这样就使得新加坡的利率水平跟国际利率水平尤其是美联储的利率水平密切关联,基本上同步波动,由于美国利率十年来大体上于下降,而新加坡又是顺差国,且随投资环境的改善逐步吸引资金流入,使得国内利率较低,壹度从百分之二点几降到百分之零点几。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新加坡也会适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从宏观产业结构来见,新加坡贸易依存度较高,且进出口商品种类高度集中,主要为机械、电子。贸易依存度对小国的好处不是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发展水准的提高,出现系统性的变化:比如,工业化时代,制造业产品的贸易增长率高;接着,电子产品的贸易增长率高,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发展,就是于这样的过程中受益的;未来是信息经济时代,如果新加坡仍然走自己原来的路径,不可能再有昔日的辉煌。比如,机械类中壹部分产品的出口弹性可能下降,新加坡不会再依赖机械产品的出口。同时,出口商品效果,也影响该国于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如新加坡的电子产品的出口于出口额中占壹半,近年来,世界电子业周期性衰退,今年新加坡电子产品出口下降了13.7%,使外贸严重萎缩。所以,李光耀提出要重建壹个新加坡,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产品长期竞争力和改善投资环境。 于壹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壹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壹个结构性问题。外部失衡是结果,内部失衡是原因,外部失衡最终又将反过来进壹步影响到内部失衡。从单个国家来讲,壹国的国际收支经常账

新加坡电影业发展、困境与挑战

万方数据

国际视野 112 《薄面佬》 昭玮公司)和《十二楼》(1997,昭玮公司)。这 少数几部影片成为好奇的本土观众眼中的新鲜事 物,而邱金海的电影更是得到国际电影节(例如 戛纳)的关注,由此也受到当时新加坡电影业的 一致赞赏。 与此同时,本土文化工作者的呼声开始得到 政府的支持。在吴作栋总理(1990~2004)的领 导下,一些重要官方部门开始一反常态地逐渐承 认电影为民族艺术和文化产业,并接受电影业为 国家服务业之一,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 施,推动了新加坡成为电影制作和发行的国际性 中转区域,为电影、音乐、音像和多媒体提供最 好的制作和后期条件。 在这个转折时期,新闻及艺术部(MITA) 于1991年成立(现改名为新闻、通讯及艺术部, MIcA),这一政府机构是新加坡艺术和文化政策 的主要搭建者。江莉莉(LilyKong)等社会评论 家认为事实上这些仅仅是“文化经济政策”,④因 为这些政策中充满了各种经济活动方面的考虑, 注重的是“艺术活动的经济利益”。④在大众媒 体经济领域,MITA/MIcA致力于将区域性的政 府形象扩大为全球化的媒体中转地,而在艺术方 面,也吻合政府重建“国际级都市”的理想。按 照现任总理李显龙(2004 ̄)的说法就是“如同 伦敦、巴黎和纽约的感觉”。@MITA/MIcA通过 下属的媒体发展管理局,间接监管了新加坡所有 的影视媒体机构,包括国营新传媒星霖电影公司 (MediacorpRaintreePictures,以下简称“星霖”)、 新加坡电影委员会(简称“新影会”)等。 1991年,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电影分级制,@ 分级制促使影片形态多样化,并进一步促成了全 岛范围内多厅影院的繁荣。邵氏、国泰、荣华、 中侨影业、希杰金色村庄(香港嘉禾和澳大利亚 villageRoadshow公司共同出资)成为这片“自由 化”领域的竞争者。政府下属的高等院校也开始 提供媒介相关的计划,如开展影视媒体研究、培 训人员以应对正在发展的媒体服务业。新加坡国 际媒体集团公司宣布投资1.2亿新元建立大型影 视城一大士电视世界(Tuas),地址毗邻私人拥 有的唐朝城。⑦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的1临近,新 加坡政府特别提出要抓住英国最后一块远东殖民 地的电影中心即将“飞离”的人才、技术以及商 机。同时,国泰初构宣布了新的计划,“一年一部 电影……以帮助本土影业崛起”。③随后,两部本 土制作影片和一部跨国合拍片出现:欧肯森(ong Kengsen)执导的军旅题材喜剧《兵事笑传》(ArITly Daze,1996)、梁智强执导的生活喜剧《那个不够》 (1999)以及与香港的电影工作室合拍的动画片《小 倩》(徐克,1997),但此时邵氏等一些本土的发 行和放映机构仍不涉足制片领域。 受到新创业优惠税收政策的吸引,1991年, 黄百鸣成为第一个敲开新加坡电影大门的人。他 同一家本土投资者共同创建了东方电影(新加坡) 公司,并宣布斥资6000万新元,拍摄8部华语 电影;接着,日本电影发展和资助机构(NDF) 宣布投资2000万新元投资电影制作;华纳兄弟 影业公司(亚洲)提议投资3000万,每年资助 10部华语电影的生产,总部设在新加坡。此外, 如聪明人公司(wiseGuys)、杰特公司(.Iaytex Productions)、传奇媒体(LegendMedia)、东方公 司(orientFdIllS)和YTc电影投资公司等众多制 片公司也都在寻找共同制片的机会,商谈制作协 议,提供后期制作设备。⑦其中也包括星霖、昭玮、 国泰机构和J团队(JTeanl)制片公司。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新加坡,东方电 影、杰特制片公司等合资公司悄悄结业离去,之 前其各自仅生产过一部电影,分别是《怪谈之 魔镜》(黄百鸣,1999)和《妖街皇后》(杨凡, 1999)。此时,唐朝城也倒闭,大士电视世界的计 划变得遥遥无期。华纳兄弟公司(亚洲)、星霖和 香港银河映像合资拍摄了《向左走,向右走》(杜 琪峰、韦家辉,2003),但仍旧未能有下一部的计 划。国泰机构同泰国五星公司及其他一些小公司 合作,终于在2004年生产了第四部电影《宇宙只 有我和你》(LastL镌indleuniverse),由彭力云旦 《狂热迪斯科》 电影艺术第31 5期 万方数据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及中国的对策

专稿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内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区域贸易协定蓬勃发展,东亚地区贸易政策走向多元化。本文首先分析了东亚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成员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接着总结了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蓬勃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中国应对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东亚;自由贸易协定;中国 Abstract:Since1990s,intraregional and interregio nal trade agreements involving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en on the increase.Trade policy for governments in the region has become diversified.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FTA situation in East Asia and FTA strategies for leading countries or groups. Then the paper summarizes salient features and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growth.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things China may do to win over the situation. Keywords:East Asian;FTA;china 一、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内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区域贸易协定蓬勃发展,东亚地区贸易政策走向多元化:基于WTO框架的多边贸易策略,基于亚太经合组织的跨区域合作,区域合作(10+3、10+6)以及双边自由化。 2000年之前,东亚地区仅仅签订了3个自由贸易协定:曼谷协定(现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1976),老挝-泰国优惠贸易协定(1991)和东盟(1992);谈判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有一个;在考虑阶段的自由贸易协定为3个。到2007年6月底,已经签订或实施了36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的有41个,正在考虑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有25个。东亚处于亚洲自由协定实践的前沿,各个阶段的自由贸易协定总数为102个,相当于亚洲自由贸易协定总和的一半。① 1.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总体状况 ①区域内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实施和签订的贸易协定主要有:老挝-泰国优惠贸易协定(1991),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2004),日本-马来西亚(2006),新加坡-日本(2004),新加坡-印度(2005),新加坡-韩国(2006),中国大陆-巴基斯坦(2006),日本-菲律宾(2006),日本-文莱(2007),日本-泰国(2007),泰国-印度(2004),日本-印尼(2007),马来西亚-巴基斯坦(2007)。 正在谈判中的自由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国大陆-新加坡,日本-韩国,日本-印度,日本-越南,韩国-印度,新加坡-科威特,新加坡-巴基斯坦,新加坡-卡塔尔,泰国-印度。 正在考虑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有:中国大陆-印度,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大陆-泰国,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巴林,新加坡-斯里兰卡,新加坡-阿联酋,泰国-巴基斯坦,韩国-马来西亚,韩国-泰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尼-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巴基斯坦。 ②双边跨区域贸易协定。已经实施和签订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国大陆-智利(2006),日本-墨西哥(2005),韩国-智利(2002),新加坡-澳大利亚(2003),新加坡-约旦(2005),新加坡-新西兰(2001),新加坡-美国(2004),新加坡-巴拿马(2006),泰国-澳大利亚(2006),泰国-新西兰(2005),中国台北-巴拿马自由贸易协定(2004),日本-智利(2007),韩国-美国(2007),泰国-秘鲁(2005),中国大陆-新西兰(2008)。 正在谈判中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日本-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日本-瑞士,韩国-加拿大,韩国-墨西哥,新加坡-加拿大,新加坡-墨西哥,新加坡-秘鲁,新加坡-乌克兰,泰国-美国,泰国-巴林,中国台北-巴拉圭,中国台北-多米尼加,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马来西亚-智利。 正在考虑中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国大陆-冰岛、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摩洛哥,新加坡-埃及,泰国-智利,中国大陆-秘鲁,韩国-新西兰,韩国-南非,中国台湾-美国,文莱-美国,印尼-美国,菲律宾-美国。 ③区域内多边贸易协定。已经实施和签订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东盟自由贸易区(1992),东盟-中国大陆(2005),东盟-韩国(2007)。 正在谈判中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东盟-印度,东盟-日本。 正在考虑中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东盟-中日韩,东盟-中国台湾,中日韩。 ④多边和跨区域贸易协定。已经实施的贸易协定主要有:亚太贸易协定(1976),韩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2006),新加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2003)。 正在谈判中的贸易协定主要有:东盟-澳新紧密伙伴关系,韩国-欧盟,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大陆-海湾合作理事会,日本-海湾合作理事会,中国-南非关税同盟,新加坡-海湾合作理事会。 正在考虑中的贸易协定:东盟——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东盟-美国,东盟-欧盟,韩国-南美共同市场,新加坡-欧盟,泰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印尼-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新加坡-南非关税同盟,泰国-南美共同市场。 2.东亚地区主要成员的自由贸易协定战略 ①东盟。在积极推进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东盟对外一直倡导各国多边卷入,实现大国均衡的战略。冷战结束后,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及中国的对策 □孙芳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28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8年12月

旅游客源国新加坡

第五节新加坡 一、地理、人文和简史 (一)自然地理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是亚洲第三个最小的国家。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由于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为亚洲与欧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枢纽,向有“东方直布罗陀”、“远东十字街头”之称。 新加坡的地表最高只有163公尺。本岛许多地区高度离海平面不到15公尺。中央由花岗岩和其他火成岩组成。西部由沉积岩形成。东部则由沙积岩组成。岛上河流不多,最长的是实里达河,长15公里。 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年平均气温24-27℃,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日间平均气温30.7 度,夜间是23.8 度。雨季则在11月到次年1月。虽然全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3月是东北季候风吹袭的季节,较为潮湿;6月到9月则吹来西南季候风,较为干燥。每年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是季候风交替期,下午时分经常会有阵雨与雷暴雨。2月阳光最为灿烂,12月的天色大都是阴霾的。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二)人口、民族、语言和宗教 新加坡也是一个移民国家,总人口326.32万,其中华人占76.8%;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7%,其他1.4%为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 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使用最为广泛,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讲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无国教,华人和斯里兰卡人多信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人信奉基督教。 (三)首都 (四)简史 古称淡马锡,意即“海城”,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新,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

国际贸易复习题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题 1、我方与越南某客商凭样品成交达成一笔出口镰刀的交易。合同中规定复验有效期为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的60天。货物到目的港经越商复验后,未提出任何异议。但事隔半年,越商来电称:镰刀全部生锈,只能降价出售,越商因此要求我方按成交价格的40%赔偿其损失。我方接电后立即查看我方留存的复样,也发现类似情况。问:我方应否同意对方的要求,为什么? 答:我方不应同意对方的要求。因为,合同中规定的复验期内,越南复验后未提出任何异议,说明货物质量得到越商认可,而半年后镰刀全部生锈的原因不是镰刀本身的内在缺陷,而是镰刀与空气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引起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故尽管我方留存的复样也存在类似现象,我方也不能同意对方的要求。 2、我方向西欧某国出口布匹一批,货到目的港后,买方因购销旺季,未对货物进行检验就将布匹投入批量生产。数月后,买方寄来几套不同款式的服装,声称用我方出口的布匹制成的服装缩水严重,难以投人销售,因而向我方提出索赔。问:我方应否同意对方的要求,为什么? 答:我方不应该理赔。本案就买方因购销旺季,未对货物进行检验就将布匹投入批量生产产生的后果,我方可根据国际上通常执行的“纺织品一经开剪即不予考虑赔偿”的原则,拒绝理赔。 3、我某出口公司对美成交出口电冰箱4500台,合同规定:pyw-A、pyw-B和pyw-C型三种型号各1500台,不得分批装运,待我方发货时,发现pyw-B型电冰箱只有1450台,而其他型号的电冰箱存货充足,考虑到pyw-B数量短缺不大,我方于是便以50台pyw-A代替pyw-B装运出口。问:我方这样做是否合适,为什么? 答:我方这样作是不合适的。因为如双方事先无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卖方在交货时,对于货物的质量(包括规格、花色搭配、型号等)应严格遵守合同的规定。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卖方承担。就本案而言,我方在发现pyw-B型冰箱数量短缺,应先征得买方的同意才能发货,而不能擅自以其他型号的电冰箱来代替。因此我方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4、我某出口公司向外国某客户出口榨油大豆一批,合同中规定大豆的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4%、含油量18%、含杂质1%。国外客户收到货物不久,我方便收到对方来电称:我方的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相差甚远,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8%、含油量10%、含杂质4%,并要求我方给予合同金额40%的损失赔偿。问:对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合同中就这一类商品的品质条款应如何规定为宜?答:对方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我方交货的品质不符合合同的规定,理应给予对方一定金额的损害赔偿,但是否为合同金额的40%,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合同中就这一类较难掌握交货品质的出口商品的品质条款,应采用规定品质公差或品质机动幅度的方法,来避免因交货品质难以掌握,给我方交货带来的困难。 5、某公司与国外某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达成一笔出口小麦的交易,国外开来的信用证规定:“数量为1000公吨,散装货,不准分批装运,单价为250美元/公吨CIF悉尼,信用证金额为25万美元……”但未表明可否溢短装。卖方在依信用证的规定装货时,多装了15公吨。问:(1)银行是否会以单证不符而拒付?为什么?(2)《公约》对交货数量是如何规定的? 答:(1)银行不会因单证不符而拒付货款。根据《UCP500》第39条b款的规定:“除非信用证规定货物的数量不得有增减外,在所支付款项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条件下,货物数量准许有5%的增减幅度,但是,当信用证规定数量以单位或个数计数时,此项增减幅度则不适用。”本案卖方出口的商品是1000公吨散装小麦,且信用证未表明可否溢短装,则只要卖方按信用证规定制作单据,且要求银行支付的金额不超过25万美元,银行就应根据信用证的规定支付货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