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_李朝曦

合集下载

子痫前期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子痫前期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C r sodn a to:I i e Ema : l qd @sh . m or p n ig uh rLN Q- .— i s i ie o u 0 e d lhn c
【 bta t e eifc r pa otn l e ahgn s ee mpi. h t t d acsnte A s c】G nt t s lympr to s n h toe ei op el s T e a sa vn e r ca o i a re it p sf r a a le i h
t a me t f re l mp i e ep o p ce . r t n e c a saw r r s e td e op
【 ywod 】Peel s ; e e c rdsoio i ae C rm sm s G n s G nmeh m n Ke rs r—ca i G n t e i sin o s s ; ho oo e ; e e ; eo ,u a mp a ip p t td e
【 键 词 】 先 兆 子 痫 ;疾 病 遗 传 易 感 性 ;染 色 体 ;基 因 ;基 因组 , 关 人 P o rs n r set fh n t td nP ec mp i / Q -e Y a-ag D p r e tfO s tc rges dP op c eGe ei Su yo rel s LN i , E Ti n . e at n o bt r s a ot c a a d y m ei
国 际妇 产科 学 杂 志 2 1 0 0年 1 第 3 2月 7卷 第 6期 JIt btt yeo , cmbr2 1 , 13 , o 6 n s n clDee e 0 0V0.7 N . O eG

37 7-

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徐家伟;赵欣之
【期刊名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09(001)001
【摘要】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其主要症状,对母婴有很大伤害,因此加强孕妇早期监测,预测该病的发生发展,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子痫前期由遗传、表观遗传、母婴免疫不相容性等因素所致,如能发现这些病因的标志物,用于早期临床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和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相关的致病基因、相关分子标志物以及胎儿游离DNA 在该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和展望.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徐家伟;赵欣之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上海,200032;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与其相关物理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J], 李朝曦
2.孕产妇血清Hcy、叶酸、VB12和血脂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的价值 [J], 张晓瑜;杨艳;樊萍
3.孕产妇血清Hcy、叶酸、VB12和血脂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的价值 [J],
张晓瑜;杨艳;樊萍
4.PLGF和IL-6在子痫前期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宋婷婷;曾杰;宋晓莹;王小飞
5.PLGF和IL-6在子痫前期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宋婷婷;曾杰;宋晓莹;王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2023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2023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2023年5月22日是第七个“世界子痫前期日”,由子痫前期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发起,旨在向大众宣传子痫前期及其严重并发症和其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的节日。

子痫前期是临床常见的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最主要的一种,表现为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可引发孕产妇重要脏器损害(脑卒中、肝肾功能损伤、心力衰竭等),以及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导致每年约76,000孕产妇、500,000围产儿死亡,严重威胁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安全。

此全球范围内子痫前期占所有妊娠的2-4%。

疾病特点为进行性发展、难以预测、发病严重。

每年造成大约4.6万孕产妇死亡和大约50万胎儿或新生儿死亡。

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负担更重。

临床主要关注未足月子痫前期,约占所有子痫前期的1/3,未足月子痫前期给母胎健康带来更大的风险,然而足月发病占比更大,也需要更多关注。

产前管理大部分致力于高血压筛查尤其是子痫前期。

产前需关注孕妇的高危因素、既往病史(基础性疾病包括:慢高、肾病、糖尿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既往不良孕产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多普勒检查。

发病机制涉及子宫胎盘错配、合体滋养细胞因子以及血管生成因子失衡,这些因素导致母体系统性内皮功能紊乱,发病进程类似于败血症。

多数子痫前期在足月发病,一般较轻、病程短暂,分娩后缓解。

然而5-20%的患者,特别是未足月子痫前期,较为严重的威胁母胎生命健康。

系统性内皮损伤导致全身水肿曾经被认为诊断标准之一,心血管表现主要因为外周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血管内容量同时也出现下降,心输出量一般正常,除非子痫前期并发围产期心肌病。

肺血管内皮激活、嗜中性粒细胞激活以及血浆渗透压下降增加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

严重高血压特别是收缩期高血压增加出血性中风风险。

高血压及内皮激活导致可逆性后脑部缺血性脑病(表现为头痛、视觉盲点和光闪)以及子痫。

脑水肿是子痫的因还是果目前尚不清楚。

子痫前期预测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预测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n e w— o n s e t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a n d p r o t e i n u r i a d u r i n g p r e g n a n c y . I t i s v e r y i mp o ta r n t t o d e v e l o p e f f e c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o n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p r e - e c l a mp s i a . F i n d i n g a me t h o d t o p r e d i c t p r e— e c l a mp s i a p r e c i s e l y h a s b e e n a f o c u s f o r ma n y y e a r s .Va i r e d t e s t s u s e d t o p r e d i c t p r e— e c l a mp s i a i n c l u d e c l i n i c a l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h i g h r i s k , u t e r i n e a r t e r y Do p p l e r a n d ma t e na r l p e i r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p r o t e i n d e t e c t i o 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f o c u s h a s e v o l v e d f r o m s c r e e n i n g i n t h e s e c o n d t i r me s t e r t o s c r e e n i n g b e g i n n i n g i n t h e i f r s t t r i me s t e r . T h e b e n e i f c i a l e f f e c t o f p r e v e n t i n g p r e — e c l a mp s i a wa s o b s e r v e d o n l y i n l o w a s p i i r n t r e a t me n t .

子痫前期及子痫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及子痫研究进展

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甘露糖凝集素( ans — i i et , B ) M n oe b d g cn M L nn L i 的不断完 善, 更多 子痫 相关基 因多态性得 以发现 。 是一种钙依赖的 c型凝集 素, 自身能起免疫调理素 近 年来 已经发 现 G蛋 白 一亚基 基 因多态 性 - 与 子 作用 , 4 能通过激活 自身甘露糖凝集素途 径而致补体 痫发 生有 一 定 关 系 , 要 影 响妊 娠 期 舒 张 期 血 压 。 激 活 。 由于 3个启 动 子基 因 突变 , 得 MB 主 使 L在个 体 20 0 9年 D i H 等 研 究 发现 IN—gm பைடு நூலகம் - 的组织 和血 浆 中差异 显 著 。其基 本 结 构是 由 3条 多 eLmaT F a mai n t n1 + 7 在子痫 发生人群 中的频率较高 , r ( 84A) o 但 肽链组成的 2— 6个不等 的寡 聚体 , 通过与 M L相 B 该研 究 同时研 究 了 I 6启 动子 基 因多态 性 、N 关丝氨酸蛋 白酶 M S 1和 M S 2 L一 T F— A P一 B P一 结合而形成
基 因多态 性 等 多 个 炎 症 相 关 因 子 基 因 , 未 发 现 复 合 物 , 而水 解 C 、 进 而形 成 C 转 化 酶 , 续 并 从 C , 后 单基 因 多态性 与 子痫 发生 关 系 。A br A等 ‘ 对血 补 体激 活 与经典 途径 相 似 , ka S 。 最终 形 成 C 一b 的膜攻 管 紧张素 受体 多 态 性 与 子痫 的 发 生关 系 研 究 发 现 , 击 复合 物 的末 端 效应 产 物 , 导 膜 攻 击 及 炎症 反 应 诱
血管 紧张 素受 体基 因多态 性 与子 痫 发生 有关 。纵 观 等 。

EPAS1_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

EPAS1_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3), 3382-3385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3481EPAS1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许文宇1,谢莹莺2*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青海 西宁收稿日期:2023年2月1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14日摘要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母婴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目前,子痫前期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证实低氧应答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而内皮PAS 蛋白1 (EPAS1)是调节细胞内氧气代谢的重要因素。

EPAS1在调节滋养细胞分化、侵袭以及螺旋状动脉重塑中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进一步研究EPAS1及其相关靶基因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探索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该病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EPAS1,子痫前期,滋养细胞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AS1 and PreeclampsiaWenyu Xu 1, Yingying Xie 2*1Graduate Schoo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2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Feb. 11th , 2023; accepted: Mar. 7th , 2023; published: Mar. 14th , 2023AbstractPreeclampsia (PE)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late pregnancy,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maternal and infant death and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At present, the etiology of preeclampsia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but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hypoxia response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reeclampsia, and endothelial PAS pro-*通讯作者。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进展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ia,ESPE)是子痫前期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其发病早,病程进展快,严重影响母儿身心健康,是目前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1]国内发病率为9.1%~10.4%,约15%妊娠期相关死亡由该病所致.其时间界限范围尚无统一标准,迄今为止,众多学者较为公认的是将子痫前期患者孕龄小于孕34周者称为ESPE[2]。

近年来,ESPE的期待治疗是临床产科界面临的难题,国内学者们对该病的发生、及治疗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兼顾母体生命安全的同时,尽量延长孕龄,提高围生儿出生成活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围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现将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临床特点及期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ﻭ1ESPE的发病机制1。

1ESPE与胎盘正常胎盘的是胎盘滋养层细胞侵入母体的肌层,增加胎盘血流灌注,同时也侵入螺旋动脉完成“血管重铸”,“血管重铸”正常与否对胎儿胎盘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若胎盘“血管重铸”障碍会导致胎盘血管网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使绒毛膜的停滞并退化,导致胎盘浅着床、缺氧的病理性改变。

陈洁等人[3]研究发现,ESPE胎盘的静脉系统可见散在粗细不均的血栓,末梢网络系统分级逐渐减少,若该病理变化发生的时间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病变就会越严重,且容易造成孕妇全身**主要脏器血栓的,致组织供血、供氧严重不足,甚至发生缺血、缺氧坏死等。

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母胎界面的这些病理生理改变,致胎盘毒性物质增加及代谢性产物堆积,通过胎盘间隙进入血液循环,使血管内皮功能受到损害及出现全身高反应性炎症反应。

滋养细胞分化发育的异常及一些胎盘生物学标志如胎盘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可能与胎盘浅着床相关,并引发子痫前期的发生和.近年来,Yuen等[4]发现早发型子痫前期特异性基因的低甲基化现象普遍,这种现象的存在考虑与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缺氧状态相关。

预测子痫前期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预测子痫前期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预测子痫前期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张晓红【摘要】子痫前期属于临床特发的妊娠期疾病,会给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与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现如今尚不存在有效的指标能够对子痫前期进行准确的预测,寻找准确的预测指标已经成为尽早预防的关键措施。

主要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从而为临床产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Preeclampsia belongs to clinical idiopathic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will for maternal and perinatal infants life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health. Today does not yet exist effective index to accurately predict preeclampsia, looking for accurate predictor has become the key of prevention measures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research mainly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preeclampsia risk factor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obstetric practice.【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31)001【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子痫前期;发病高危因素;研究进展【作者】张晓红【作者单位】天津市红桥医院妇产科,天津300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4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的特发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血压升高且蛋白尿,并且伴随不同程度的全身脏器损伤、功能衰竭,容易引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痫前期时各种危险因素可促进血管紧张素、内 皮素等分泌增加,细胞毒性物质和炎性介质,如氧自由
基、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极低密度脂蛋白等,还可 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并且可通过氧化应激降低 一氧化氮的生物活性,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使内 皮依赖性松弛作用明显受损,其后果是血管收缩、血管 弹性下降,最终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能 及时发现这些改变并给予干预性治疗,可防止疾病发 生及病情进一步发展,对改善孕妇和胎儿预后有重要 意义。
胎儿脐动脉是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的唯一途径, 胎儿大 脑 中 动 脉 是 胎 儿 大 脑 供 血 供 氧 的 重 要 途 径。 Maulik 等[8]研究认为,产前监测胎儿脐动脉的指标可 确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子痫前期。早期许多文献证 实单独使用胎儿大脑中动脉指标预测子痫前期不可 靠,近些年的研究集中在胎儿大脑中动脉与其它指标 联合应用,如 Eser 等[9]通过前瞻性研究,追踪孕周≤ 26 周的高风险妊娠孕妇,其中 64 例发展为子痫前期, 131 例为正常妊娠,测量她们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脐 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值,结果显示异常低的胎儿大脑 中动脉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比值可预测子痫前期, 并且可预测子痫前期患者婴儿的不良结局。 2. 4 高分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
·119·
性子痫前期检出率 52% 。平均动脉压预测子痫前期 早已被大家接受并应用于临床。 2. 2 24 h 动态血压
24 h 动态血压就是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 个人昼夜 24 h 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 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 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Dolan 等[6]的研究表明, 动态血压预测子痫前期的效果好于门诊偶测血压。日 间收缩压提高 10 mmHg 的相对危害比为 1. 12,夜间为 1. 21; 日间舒张压提高 5 mmHg 的相对危害比为 1. 02, 夜间为 1. 09。他们的结论是: 夜间的血压变化比白天 血压变化更能预示子痫前期的发生。Davis 等[7]回顾 性地将 118 例患者分为普通妊娠期血压组、妊娠期血 压即将发展为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组,检测其 24 h 动态血压发现,妊娠期高血压即将发展为子痫前期组 24 h 动态血压明显高于普通妊娠期高血压组,尤以收 缩压的预测意义更明显。最后他们认为,评估出子痫 前期中的高风险人 群,24 h 动 态 血 压 检 测 是 一 种 无 创、简易的方法。 2. 3 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检测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 妊娠 20 周后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目前仍然是导致 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 明[1],胎盘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及母体血管内皮损伤 是子痫前期的发病关键环节,根据这一病理生理变化 特点,在子痫前期发病前作出早期预测从而进行有效 的预防,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而物理检查因 其对人体无损伤、更方便快捷受到患者青睐。作者就 近年来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相关物理检查预测 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ssali 和 Metcalfe 等使用 Fick 法测定孕妇的孕妇 子宫血流量,有一定的创伤性。随着彩色超声多普勒 的出现,可直接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从而 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
正常成年妇女未孕时子宫动脉呈高阻低流型的血 流状态,超 声 多 普 勒 频 谱 常 可 见 舒 张 早 期“V ”切 迹。 正常妊娠时子宫动脉由屈曲状逐渐变直、内径增粗,成 为低阻高排型血流状态; 舒张早期的“V”切逐渐变浅, 直至消失。而子痫前期患者中,滋养层细胞对螺旋动 脉的侵蚀不完全,子宫动脉管径出现狭窄,循环阻力增 高,频谱呈现高阻低排的特征,致使子宫动脉阻力指数 ( RI) 、搏动指数( PI) 、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 S / D) 值明显增高,并出现一侧或两侧子宫动脉舒张早期 切迹,舒张期切迹与动脉壁的顺应性有关,这些病理波 形如能在其临床症状出现前就发现,对预测子痫前期 有一定的价值。
Gebb 等[17]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子宫动脉进行 研究显示,随着妊娠的进展,S / D、R I、PI 呈线性下降。 Hsieh 等[18]对孕 10 ~ 40 周孕妇正常妊娠各个阶段的 位于胎盘中央部位和胎盘外周部位的动脉进行了血流 动力学研究发现,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动脉的阻力逐渐
·120·
现代医学( Modern Medical Journal) 2012 年 2 月,40( 1)
·118·
现代医学
Modern Medical Journal
2012,Feb; 40( 1) : 118-121
·综 述·
子痫前期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李朝曦,苏放明
(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20)
[摘要]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 一。临 床 研 究 表 明,胎 盘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及母体血管内皮损伤是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学中心环节。子痫前期发病前作出早期 预测从而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对子痫前期从平均动脉压测定、24 h 动态 血压检测、胎儿动脉检测、高分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测、妊高症检测系统等方面进行 阐述。 [关键词]子痫前期; 预测; 综述 [中图分类号]R714. 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62( 2012) 01-0118-04 doi: 10. 3969 / j. issn. 1671-7562. 2012. 043
降低,R I 值从孕 10 ~ 15 周 0. 44 ± 0. 09 降低为孕35 ~ 40 周的 0. 35 ± 0. 12。目前关于子宫动脉血流频谱波 形的研究认为,在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预测早发重型 子痫不良结局意义较大,发生妊娠合并症( 包括高血 压、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时对于指导分娩 时间有较大意义[19]。Yu 等[20]用多普勒技术检查了 32 157 例低危孕妇孕中期时的子宫动脉血流,根据妊 娠结局建立子宫动脉阻力指数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结 果显示,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对于早发型子痫诊断准确 性较高,曲线下面积达到 0. 922,而对于迟发型子痫诊 断的准 确 性 较 差,曲 线 下 面 积 仅 为 0. 729。Cnossen 等[21]通过 meta 分析研究显示,中孕期 PI 预测子痫前 期 比 早 孕 期 更 准 确,在 高 风 险 患 者 预 测 阳 性 率 为 21% ,在 低 风 险 患 者 预 测 阳 性 率 为 7. 5% 。 Cnssen 等[22]报道,单单利用多普勒频谱预测子痫前期敏感性 超过 60% 。Pongrojpaw 等[23]通过测量孕 22 ~ 24 周单 胎高风险孕妇 PI 值预测子痫前期发现,其敏感度、特 异性分别为 59. 25% 、66. 67% ; 他们认为在高风险的 孕妇如若子宫动脉多普勒频谱正常更具有意义,这些 孕妇大多不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在众多预测子痫前 期的子宫动脉超声多谱勒指标中,PI 单独或结合子宫 动脉舒张期切迹是最好的预测指标,可应用于临床实 践中。 2. 6 妊高征监测系统
1 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机制
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学可分为两个阶段[2]: 第一 阶段绒毛浅着床及血管痉挛导致胎盘灌流下降; 第二 阶段孕妇全身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激活和( 或) 损伤, 导致多系统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现阶段对这两 个阶段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十分明确。Mohaupt[3]研究 认为,滋养细胞侵袭性降低导致对子宫内膜浸润不完 全,使得子宫螺旋动脉广泛的重塑障碍,全身血管内皮 受损,从而引发出现多种全身各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及 临床表现。
[收稿日期]2011-07-15 [修回日期]2011-10-28 [作者简介] 李朝曦( 1982-) ,女,河南安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 xixi1119@ 163. com [通信作者] 苏放明 E-mail: sfmlxq@ 163. com
李朝曦,等. 子痫前期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2 预测子痫前期的物理检测方法
2. 1 平均动脉压( MAP) 测定 通常在妊娠 20 ~ 28 周进行。计算公式: MAP =
( 收 缩 压 + 舒 张 压 × 2 ) /3。 当 85 mmHg ≤ MAP < 140 mmHg( 1 mmHg = 0. 133 kPa) 表示 有 发 生 子 痫 前 期的倾向。当 MAP≥140 mmHg 表示易发生脑血管意 外,导致孕妇昏迷或死亡。Miller 等[4]对 1 655 例孕妇 早孕期的 MAP 进行监测发现,虽然妊娠早期通过测定 MAP 预 测 子 痫 前 期 并 不 十 分 准 确,但 当 MAP ≥ 88 mmHg 时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性为 78% ,特异性为 63% 。Poon 等[5]对 9 149 例单胎妊娠孕妇于孕早期进 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测定发现,早发性子 痫前期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 平均动脉压结 合孕妇病史预测早发性子痫前期检出率为 76% ,晚发
Anderson 和 Mark 于 1989 年报道了应用高频超声 检测 肱 动 脉 血 流 介 导 的 血 管 舒 张 ( flow—mediated dila—tion,FMD) 功能,于 1992 年应用高频超声肱动脉 和股动脉的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 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评估,提出了超声 无创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目前使用肱动脉评估 血管内皮功能预测子痫前期以其无创性、可重复性、低 成本等优点受到临床的普遍关注[10]。
子痫前期时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 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对压力感受器、血管紧张素Ⅱ敏感 性增加,机体醛固酮分泌增加,水钠潴留、水肿。如不 干预,持续性血管痉挛性收缩,组织灌注量减少,组织 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蛋白渗漏致蛋白尿。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通透性增 加,抗凝血因子及血管舒张因子减少,在受损部位引发 促凝血因子合成并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聚集、血 栓形成、缩血管物质增加,从而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 而妊高征监测系统就是根据这一原理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