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

合集下载

【案例】12·31上海踩踏事故中我们该吸取的血泪教训!

【案例】12·31上海踩踏事故中我们该吸取的血泪教训!
二、拥挤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 面;譬如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或枪声,或有引起人们恐慌的传 言出现,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引发踩踏。 三、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在激烈 的拥挤中发生踩踏。 四、人民因为好奇心驱使形成巨大的拥挤人群,最终造成无 序的人员集中而发生踩踏。 总结上述四个原因,发生踩踏事故的根本作用因素其实就两 个:一是拥挤的人群;二是人群无序运动。
对于这起事件,我们的敌人、恐怖分子也会关注。类似昆明火车站3· 8恐怖袭击、 乌鲁木齐5· 22恐怖袭击都造成了大量伤亡,那么在这种节假日巨大人流的情况下, 他们会考虑如何利用制造恐怖事件或恐怖袭击呢?这恐怕是我们各级政府和相关职 能部门应该认真、严肃考虑的严峻问题。
个人应吸取的教训: 这一惨剧,吸取教训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 个人更应吸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是 最可贵的,不能儿戏。个人应吸取如下教训: 一、少凑热闹。 大多数人都喜欢凑热闹,这是人的天性之一。 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为了看热闹而 不顾个人风险,那就成玩火了。作为个人, 一旦发现公众场所人群过于拥挤,一定不要 再为了看热闹而不断拥挤,要尽最大努力主 动回避或摆脱人群,这既给自己降低风险, 也是给他人降低风险。相比个人安危,热闹、 稀罕不看也罢。热闹不看,也不会掉一根毛。
二、避开险地。 在人流聚集的地方,斜坡、高台、河边等这些地方都很危险,当这些地方人流 量过大时,一定要快速回避,不能再去参与拥挤。这些地方最容易发生踩踏或 跌落,一旦出现事故就是大事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要谨记在心。
三、遇事不慌。
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自救常识,譬如在人流大时我们应该 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可以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等。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 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人一旦慌乱,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 错误的,特别是一旦人群出现慌乱,那整个人群的几乎所有选择都是错误的。 慌乱是正确的最大敌人之一,要坚决规避。

踩踏事故案例

踩踏事故案例

踩踏事故案例踩踏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群体性安全事件,通常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演唱会、体育赛事、节日庆典等。

这类事故往往由于人群拥挤、秩序混乱、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引发,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踩踏事故的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群体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上海外滩踩踏事故。

2014年12月31日夜,上海外滩迎来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跨年烟火秀。

由于人流拥挤、道路狭窄,加之当时天气寒冷,导致人群挤压加剧。

在等待烟火秀开始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人群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这场悲剧震惊了全国,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群体安全的关注和反思。

案例二,印度邦纳拉踩踏事故。

2013年10月13日,印度邦纳拉市的一座庙宇举行了传统的宗教节日庆典,吸引了大量信徒前来朝拜。

在室内人群拥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踩踏事故,造成了至少115人死亡、更多人受伤的惨剧。

据报道,这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室内通道狭窄、安全出口不畅、人群控制不当等原因所致。

案例三,美国辛辛那提音乐节踩踏事故。

2019年6月,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音乐节上,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导致了至少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当时人群拥挤在音乐节现场,突然发生了恐慌性的踩踏,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调查显示,安保措施不力、人员管理混乱等因素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因为人群密集、秩序混乱、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踩踏事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群体安全的重视,加强对人员流动的管理和控制,完善场所的安全设施和疏散通道,提高人们对于紧急情况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踩踏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踩踏事件中的自我防护事件背景: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受伤者多为女性,学生居多。

截至2015年1月6日上午11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已有29人经诊治后出院,20人继续在院治疗,重伤员减少到4人,其中1人生命体征尚不平稳,仍在全力抢救治疗中。

什么是踩踏事件?当人群拥挤时,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如潮水一样往前推,只要有一个人倒下,旁边的人就会接连被推倒,形成踩踏和挤压,从而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预防踩踏的关键尽量不去拥挤的地点或避开拥挤的人群。

容易发生踩踏事件的地点特点:空间有限,人群过度拥挤。

常见发生踩踏事件的地点:1.球场举例:1996年10月16日晚8时,危地马拉城马特奥之花体育场举行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

开赛前,由于超量发售1万张球票引起场内混乱。

观众相互拥挤、踩踏,造成80多人死亡,300余人受伤。

2.商场:举例:2007年11月10日上午,重庆沙坪坝区家乐福商场内,发生一起因争抢特价食用油造成的踩踏伤亡事故。

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

3.狭窄过道或窄桥举例: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元宵灯展发生踩踏事故,37人死亡。

4.室内通道或楼梯举例: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自习下课,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因一人跌倒,导致拥挤,引发踩踏事件,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

5.酒吧、影院等举例:2013年1月27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巴西南部城市圣玛利亚的一家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至少252人遇难。

火灾发生当时有超过500人在酒吧内。

大部分死者是大学学生,多由于现场踩踏和窒息而死。

6.集会举例:2014年6月29日,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附近一处海滩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24人死亡。

外滩踩踏事件后法律规定(3篇)

外滩踩踏事件后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市外滩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了36人死亡,49人受伤。

这一悲剧震惊了全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反思和修订,以期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本文将对外滩踩踏事件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变化及完善进行探讨。

一、事件背景及原因分析1. 事件背景: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举办跨年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烟花表演。

然而,由于现场人数过多,管理不善,导致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

2. 原因分析:- 组织管理不善:活动组织方在场地规划、人员疏导、安全设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 安全意识不足:部分游客缺乏安全意识,拥挤在狭窄通道,导致人群失控。

- 法律法规不完善:当时的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对大型活动进行有效监管。

二、外滩踩踏事件后法律规定的变化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

- 加强安全风险防控:要求企业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辨识、评估、控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 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职责。

-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强化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单位、个人在消防安全中的责任。

-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加大治安管理处罚力度:对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 完善公共秩序维护机制:加强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秩序。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

宣传力度不足 往年的跨年灯光秀,一直都是备受游客追捧的特大活动。2013年外滩的4D灯光 秀,就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与。 2014年的跨年灯光秀,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陈毅广场观景台对面的10 秒倒计时灯光,另一个是在“外滩源”的5D大型灯光表演。两者间距离为0.5公 里。但是,出于缓解以往3年交通的压力,其主要的表演活动设在了“外滩源”。 对于这一活动场地的改变,上海各大媒体事发前几天都有报道。然而,传播的不 足,让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这一变化。并且,外滩源和外滩一字之差,很多学生 和游客并不知道区别是什么。于是,当日晚大多数的游客一样还是来到了外滩的 陈毅广场。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没有举办大型跨年活动,但在几百米外的外滩源确 实有一处封闭的收取门票式的灯光秀,然而不少民众对于外滩与外滩源不是同一 地点并不知情,前去外滩的民众不断增多,一些管制措施却没有及时调整。 现场缺乏有效控制 警方也承认,由于当天人流密集,23时30分发现客流异常增多时,民警未能及时 进入核心区域。由于是采取强行进入的方式,所用时间比正常时间要多。 上海外滩的观景平台地形狭长,陈毅广场的台阶结构也不利于人群流动。而环境 预防的不足,导致外滩地区人员稠密到无法立足,找不到一个可以疏散的区域, 警力的配置受限于庞大客流,加大了人流疏散的难度。
事故处置
• 事故发生后,现场民警立即采取临时急救等措施,开辟应急通道,组
• • 置,到医院慰问伤员。 • 2015年1月1日凌晨,事发地点的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华山医院、中山
织警车、救护车将受伤民众送至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长 征医院以及黄浦区中心医院接受救治。韩正、杨雄等立即赶赴现场指 挥处
中文名称 12· 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 事故地点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

上海外滩惨烈踩踏事故 图文还原现场时间线(组图)

上海外滩惨烈踩踏事故 图文还原现场时间线(组图)

上海外滩惨烈踩踏事故图文还原现场时间线(组图)2014-12-31 23:32@警民直通车-上海(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跨新年#【外滩实时消息】外滩迎新场面壮观虽然人多,但秩序还算有序,希望在现场的童鞋们配合民警和武警蜀黍的指挥,平安跨新年外滩已近饱和,蜀黍建议择地前往跨年。

当时上海外滩实时监控画面上海外滩画面2014-12-31 23:13@上海发布【今日上海地铁客流首破千万!再创历史新高!】#最新#跨年夜,童鞋你坐了几次地铁?@上海地铁shmetro 说,截至22点40分,全路网客流已超过1003万人次!本年度第7次刷新纪录!02:26:08@头条新闻【上海外滩人太多了!多名游客摔倒…】今晚的上海外滩迎新年场面壮观,人山人海。

网友@小铁炼钢ing 微博称发生“踩踏”,多名游客躺在地上,正接受急救。

@警民直通车-上海回应,看到有游客摔倒后,执勤民警立即赶到围成环岛,引导客流绕行。

警方提示:请大家听从警察指挥,有序退场,切勿推搡。

02:31:48@头条新闻【上海外滩迎新年活动发生踩踏据悉部分人重伤】今天凌晨1点左右,@中国网络资讯台记者经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联系,基本确定,今晚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多人受伤,其中部分重伤。

对于是否有人员死亡的问题,该中心工作人员拒绝回应,只告知抢救工作正在进行中。

02:38:30新民晚报新民网【突发:外滩发生踩踏事件警方确认“发生游客摔倒”】今天凌晨,外滩发生踩踏,记者获悉,有数十人受伤被分别送往多家医院。

警民直通车官博确认“发生游客摔倒”。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从第一人民医院急症室了解到,该院至少收治了20余人。

新民晚报新民网02:59:01头条新闻【独家连线外滩踩踏现场救人网友:最底下压了一层人】新浪网联系到在外滩现场救人的网友,他讲了事发细节:人群从二楼大范围后退,往下压住人。

有个小伙子等不及,就踩在人堆上往外“抽”人,我也救出好几个。

有一层人压在最底下,都看不到头,只能看到衣服,有人脸都铁青没血色。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至少36人死亡
造成109人死亡,受伤者达 100余人 33人死亡
国内踩踏事件
$
时间 2001年4月8日 2004年2月5日 2009年12月7日 2014年9月26日
事件 陕西省华阴市玉泉院赶庙 会 北京市密云县举办迎春灯 展 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 自习下课 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 生踩踏事故
伤亡情况 16人死亡,6人受伤 37人死亡,37人受伤 8人死亡、26人受伤 6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 受伤
类型的恶性踩踏事
件59起。
人在事故中丧生,
310人受伤。
国际踩踏事件
时间 2001年7月21日 2003年2月17日 2009年3月29日 2010年7月24日 2010年11月22日 事件 日本兵库县明石市举行了夏季烟火 大会 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E2夜总会 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举行的世 界杯和非洲国家杯预选赛 德国西部城市杜伊斯堡在举行“爱的 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 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一座斜拉桥 在送水节欢庆活动
要根据活动现场的大小和集会 人数预留一个或数个疏散区。
任何集会都要设置一条应急通道,确 保该通道时刻畅通。
3. 将警察机动力量隐蔽在胡同里,警力内外配合
• 根据参加集会的人数和集会的性质确定执勤警察的人数,像足球比赛 、民俗集会、宗教活动等就要多部署警力。 • 集会现场和外围一定要部署警察机动力量,这些警察在某一地点戒备 待命,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立刻到达现场处置,这样,就不存在警 察无法进入踩踏现场的情况。
换地点后安排警力不足, 并且未进入核心区 官方未启动任何 紧急预案 地形原因
地形分析
$
民众悼念
$
媒体反馈
$
事件问责
事发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 责,是否太迟?

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

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

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近来,外滩踩踏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事故发生原因,政府部门已经组织了多次调查,那么,究竟外滩踩踏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呢?一、事故背景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了踩踏事件。

据警方透露,当时聚集了迎新年的一群人,由于散发礼品,不少游客拥挤在一起,导致人群涌动,引发了踩踏事件。

据报道,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

二、调查结果1、保安管理问题据现场目击者称,当时现场外滩并没有设立明显的警戒线或者路障,导致人员聚集过于密集,安保措施不到位,加剧了踩踏事件的严重性。

2、安全预警系统不完善据相关人员透露,外滩缺乏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没有设置明显的应急通道,预警设备和紧急呼救装置仅限于有限的区域,造成了部分游客在紧急情况下难以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救援。

3、旅游管理问题调查发现,当时外滩旅游管理存在较大漏洞,无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大量的人员监督缺失等问题。

这些都为踩踏事件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对策建议1、强制执行人员管理标准加强人员管理标准,重点是保安人员,明确职责,根据任务,合理分配警力,合理划分和管辖区域,建立完善的警戒线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2、优化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应急预警和救援系统的建设,确保安全预警系统智能化和实时化行,设立合理安排的应急救援通道与提示标识、救援装备及人员,确保合理的人员储备和人员培训。

3、强化旅游管理加强旅游管理,建立齐备的区域和行业监管体系,及时提醒游客、指导游客,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安全管理标准的执行。

四、结论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暴露了城市规划、旅游和安保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另一方面也给予我们深思,警示我们在未来的开发、设计、改造过程中要俯下身子,创造更加安全、便利、宜人的社会和人文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为实现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市六医院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等6位专家组 成了市级的专家组,专家组对所有的伤员进行了评估,并对下一步的 治疗提出了指导意见。这次外滩的踩踏事故,所有伤员都已经安排在 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治疗。
市民献花
• 不少晨练市民和游客一早从新闻和网络了解昨晚
的踩踏事 ​故后都很惊愕,他们对死伤者表示哀悼, 并希望能尽快查明真相。外滩陈毅广场,上海市 民陆续自发前来为在踩踏事件中的死伤者献花祈 福。 2015年1月1日上午9时,玉佛禅寺法师怀着沉重 的心情,云集大雄宝殿内举行“为上海外滩踩踏 事件遇难者超度法会”。很多来寺院礼佛的市民 自发地与法师一起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宣传力度不足 往年的跨年灯光秀,一直都是备受游客追捧的特大活动。2013年外滩的4D灯光 秀,就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与。 2014年的跨年灯光秀,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陈毅广场观景台对面的10 秒倒计时灯光,另一个是在“外滩源”的5D大型灯光表演。两者间距离为0.5公 里。但是,出于缓解以往3年交通的压力,其主要的表演活动设在了“外滩源”。 对于这一活动场地的改变,上海各大媒体事发前几天都有报道。然而,传播的不 足,让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这一变化。并且,外滩源和外滩一字之差,很多学生 和游客并不知道区别是什么。于是,当日晚大多数的游客一样还是来到了外滩的 陈毅广场。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没有举办大型跨年活动,但在几百米外的外滩源确 实有一处封闭的收取门票式的灯光秀,然而不少民众对于外滩与外滩源不是同一 地点并不知情,前去外滩的民众不断增多,一些管制措施却没有及时调整。 现场缺乏有效控制 警方也承认,由于当天人流密集,23时30分发现客流异常增多时,民警未能及时 进入核心区域。由于是采取强行进入的方式,所用时间比正常时间要多。 上海外滩的观景平台地形狭长,陈毅广场的台阶结构也不利于人群流动。而环境 预防的不足,导致外滩地区人员稠密到无法立足,找不到一个可以疏散的区域, 警力的配置受限于庞大客流,加大了人流疏散的难度。
事故处置
• 事故发生后,现场民警立即采取临时急救等措施,开辟应急通道,组
• • 置,到医院慰问伤员。 • 2015年1月1日凌晨,事发地点的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华山医院、中山
织警车、救护车将受伤民众送至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长 征医院以及黄浦区中心医院接受救治。韩正、杨雄等立即赶赴现场指 挥处
事故原因
• 安保力量严重不足 • 因跨年灯光秀已经取消,武警在外滩投入的兵力少于往年。警方 存在对人流量预估严
• • • • •
重不足的情况。虽然迅速组织了500名警力参与疏导人流,但由于人数过多,还是没能 阻止悲剧的发生。 无交通管制措施 在事发现场的东侧是高于地平面四五米的外滩观景平台,向东可以观看上海浦东夜色, 向西可以对视外滩西洋建筑群。西侧是中山东一路,事发当晚却并未封路限行。 一位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往年举办外滩灯光秀跨年迎新活动时, 前来观看的游客需要经过4道管控“防线”才能到活动核心区—外滩观景平台。这些 “防线”会由武警、公安、协警以及志愿者共同组成,人流过马路时也会有开关闸措 施。 据了解,从2012年新年元旦起,上海开始连续3年在外滩上演国内最大规模的跨年3D 灯光秀。那3年的交通管制措施极为严格,外滩附近的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四川中 路等周边区域的路段禁止一切车辆通行,黄浦江东金线轮渡双向停航,黄浦江人行观 光隧道关闭。在外滩附近的地铁2号线、10号线的南京东路站都会封站。 而事发当晚,往年的这些交通限行措施均被取消。
伤亡人数
• 截至2015年1月2日•
49人受伤,18人已经诊治后离院,31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 13人,轻伤18人。[3] 截至2015年1月2日16时,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故共造成36人死 亡。有11名伤员出院,其余29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10人,轻伤 19人。重伤员中,现有3、4名伤员仍然处于危重状态。 在这三个重伤当中,有两人病情危重,仍然在使用辅助呼吸机。在这 两名当中有一名病情特别危重,生命体征仍不稳定,仍在紧急地抢救 当中。 事件中的台湾伤员伤情稳定,已出院;收治在长征医院收治的马来西 亚患者病情也处于可控之中。 截至2015年1月3日11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伤员中已有20人经诊治 后出院,29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员已减少到9人,个别伤员病 情依然危重,仍在积极抢救治疗中;仍在院伤员中男性7人,女性22 人;已与所有伤员家属或同事、朋友取得联系。



• • •
不断有人带着后怕,回忆起当时目睹身边人晕倒或突然消失的体验。年轻的插画师 肖吉说,他看着一个个人在眼前晕倒,被“吓住了”,“别找我采访,把这种事情一 遍遍回忆、一遍遍重放是很糟糕的”。 事发时,肖吉在外滩陈毅广场通往观景平台的台阶上。36个生命就断送在那上行和下 行人流没有分隔的17级台阶上。台阶构成的是缓坡,迄今没有人能说清当时究竟是因 为某一个人的不慎踩空,还是人流中的某个恶作剧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是密 集人群组成的炸药桶,只需一个很小的火星就足以引燃,即使近在咫尺的当事人也不 明所以。 肖吉断言其中有人祸因素。他说,一开始还没事,但上面有几个看客在“推波助澜”, 他们自恃位置较好,对下面喊:“你们快点挤,我们这里视野可好了!”他对这些看 客持有深切的痛恨。 处于楼梯边缘的肖吉往上走的时候与死神擦肩而过。上面的人群突然就倒了下来,他 因处于边缘,躲过了人群的下压。据他回忆,在那一瞬间,人群被压得一动不动,一 片哭喊声,他“愣了好久”,开始帮助解救那些被压者。 在场的另一名年轻男士陆震宇估计,混乱的状态持续了大约10分钟。他对中国青年报 记者说,事发前他和朋友处在呼吸困难的台阶上,本来想到观景平台找个位置,但实 在上不去,台阶处有人在喊“下去!下去”,他就随着人流被慢慢推下,但和朋友走 散了。
12· 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
•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
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致36人死亡, 49人受伤,伤者多数是学生。事故发生后, 中央和上海市领导迅速做出批示,上海市 成立工作组,统一指导善后工作,工作组 由上海市市长杨雄牵头。
基本信息
• • • • • • • • •

• 广州日报讯 外滩事故的亲历者受访回忆起那场可怕的事
故时,几乎都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声音:“后 退!”“后退!”正是这个简单的词汇扭转局面,挽救了 无数人的性命。 事后,网友给这个群体取名为“后退哥”,多方信息 显示,事发时现场齐声喊出“后退!”“后退!”声音者 大约有上百人。记者辗转找到了他们中间的一人,吴登民, 1981年出生,现为上海一旅游公司的主管。事发时,他处 在现场最中心,就快要被人流压倒时,他大声向站在高处 的年轻人喊:“快喊(后退)!”“快喊(后退)!”他不确 定自己的声音是否被听到,但随后那句救命的“后退”声 开始齐整,更多人一起大喊,厄运终于至此止步。
中文名称 12· 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 事故地点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
事故时间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 伤亡情况 36人死亡,49人受伤
事件简介
•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 •
场发生拥挤踩踏 事故。截至2015年1月2上午, 36人死亡,49人受伤,伤者多数是学生。 事故发生是的楼梯最低处忽然有人被挤倒,附近 人们一边试图拉起他们一边大声呼喊:不要再挤了! 有人摔倒了!可惜的是这点声音都被淹没在上面不 断涌下来的人群的嘈杂声里。于是,下面更多的 人被层层涌来的人浪压倒,情势逐渐失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