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老王》随堂习题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老王》同步练习鄂教版

老王同步练习1
1.给下列字注音。
伛()翳()取缔()骷髅()滞()笨愧怍()
2.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荒僻:塌败:
取缔;凑合:
滞笨:愧怍:
3.课文记叙老王的工作和生活,重点详写了哪一件事?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末段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你认为作者拿钱给老王的行为是不是“侮辱”了他?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yǔ yì dì kū lou zhì zuò
2.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凑合:将就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3.重点详写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
因为这一片段最能见出老王的心地善良。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答案无论认为“是”或“否”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第14课《老王》同步练习(鄂教版九年级下)

第14课《老王》同步练习【同步评价】一、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⑴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⑵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二句好在哪里。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立在门框里。
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绘所采用的手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⑶他一手拿着布,的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句中“强”字有什么表达作用?5.本文作者。
6、(2006年武汉试题)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二、同步解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老王》练习题精选配答案

《老王》练习题配答案《老王》练习题精选配答案《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这篇文章后被选入多种版本的教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老王》练习题配答案1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字词注音。
伛()翳()愧怍()攥()2.指出下列每组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A.惶恐肿胀默存冰籍()B.塌败骷髅湖涂抱歉()C.荒僻善良取谛闲聊()D.滞笨诲辱凑合愧怍()3.辨析组词。
诲()僻()捎()侮()避()梢()悔()壁()稍()4.选词填空:(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因为他是单干户。
(惶恐惊恐)(2)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偏僻荒僻破败塌败)(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取消取缔)(4)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站立镶嵌)(5)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微笑)(6)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地转过身子。
(滞笨笨拙)5.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二、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老王》教案鄂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老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阅读《老王》,培养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能够正确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3. 文学审美能力培养
- 板书标题:文学审美能力培养
- 板书内容:
- 精彩语言表达和描绘的欣赏: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
- 人物描写的魅力: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情感和性格
- 情感共鸣与感悟:鼓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体验文学的情感魅力
八、课后作业
1. 写作练习:请以“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这个人的外貌、性格特点和与你发生的有趣故事。
3. 随堂测试:设计一份关于《老王》的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写作练习、研究报告、课堂讨论和创意表达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投影仪、白板、教材《老王》、学生作业本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微信群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老王》限时训练 鄂教版

老王A部分基础题(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滞.笨(zhì) 伛.身(yǔ) 凑.合(còu)B.愧怍.(zhà) 攥.着(zuàn) 惶.恐(huánɡ)C.眼翳.(yì) 塌.败(tā) 镶.嵌(xiānɡ)D.骷.髅(kū) 荒僻.(pì) 取缔.(dì)【解析】选B。
“怍”应读zuò。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6分)(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2)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答案:(1)惶 (2)代 (3)症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的小胡同。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______的小屋。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了。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
A.偏僻坍塌取消惭愧B.荒僻塌败取缔愧怍C.荒僻坍塌取缔愧怍D.偏僻塌败取消惭愧答案:B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修改。
(4分)5月4日,①话剧《少年周恩来之寻梦》在淮安公演活动。
该剧由淮安高校学生联袂演出,目的在于“向五四献礼,学恩来精神”。
该剧讲述了周恩来心怀理想、东渡日本、刻苦求学的经历,塑造了心系家国的青年周恩来形象,②启迪青年学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修改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修改①:在“公演活动”前加“开展”“举行”等。
修改②:在句末加上“的志向”“的理想”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老王》随堂习题 鄂教版

老王01 积累运用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他过去住在一个荒僻(huāng pì)的小山村。
(2)中国政府早就于1993年严格取缔(qǔdì)了贩卖老虎身体器官的贸易活动。
(3)这座建筑虽然塌败(tābài)不堪,但人们依稀可见其鼎盛时期的影子。
(4)他惶惶不安,为自己对朋友的误会而深感愧怍..(kuìzuò)。
(5)根据《刑法》规定,情节严重的侮辱..(wǔrǔ)行为会构成本罪。
(6)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zhìbèn)地转过身子。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B.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C.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解析:B项引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话,问号应该在后引号之内。
)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A)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①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③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④冬日里的一片阳光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文中提到的“默存”是其丈夫钱锺书的字。
5.文末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不好,可作者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又为什么感到“愧怍”?[示例]虽然“我”一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自感还是幸运的。
(附答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老王》同步练习 鄂教版 (1)
第14课《老王》同步练习【同步评价】一、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⑴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⑵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二句好在哪里。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立在门框里。
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绘所采用的手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⑶他一手拿着布,的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句中“强”字有什么表达作用?5.本文作者。
6、(2006年武汉试题)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二、同步解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部编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老王教案 鄂教版
重点
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作业布置
写一篇读《老王》的读书笔记,试着从主题思想和艺术构思等方面入手品析文章,字数不少于400字,要有具体的例子体现。
课后反思
语言描写:
(1)、我不吃。
(2)、我不是要钱。
真诚,不善于表达情感,老王是一个淳朴的农民形象。底层人物的典型。临死前还惦记着杨绛一家人。
心理描写:(文中没有直接体现,但已经隐藏)
2.那么老王临死之前还要送作者一家人鸡蛋和香油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他怎样的心理呢?
明确: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杨绛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满喜悦和感激的,所以,虽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临终他也要将这份感激表达出来。
①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布满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2)、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明确:两处肖像描写都突出了老王身体的枯瘦和极度虚弱,让人想象他扶病到我家来的艰难,从而突出了他的善良。
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段写他人好,一个片段写文革时,他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在离世前一天晚上的事,最能见出老王心地的善良,因此详写。
《老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老王》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滞笨(zhì)荒僻(pì)B. 取谛(dì)愧怍(zhà)C. 攥着钱(zuàn)惶恐(huánɡ)D. 骷髅(kū lòu)伛(yǔ)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塌陷破败)B.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争取缔造)C.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呆滞笨拙)D.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惭愧)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年旱涝灾害频繁,庄稼的收成不好,农民只能过个兀兀穷年。
B. 对于同学的建议,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C. 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聚焦抗疫合作,而不是相互指责。
D.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肉菜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哄抬物价的行为。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杨绛先生的离世, 如巨星陨落, 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B. 杨绛创作的《我们仁》, 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
C. 难道我们能否认杨绛的成就吗D. 《老王》一文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娓讲述老王的故事, 平和的语调中, 时时流露出叹惋和感伤。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B.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C. 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都会被长妈妈那纯朴的爱所感动。
D.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6.下列对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老王》随堂训练鄂教版
老 王A 组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滞.笨(zhì) 荒僻.(pì)B .取谛.(dì) 愧怍.(zhà) C .攥.着钱(zuàn) 惶.恐(huáng) D .骷髅..(kū lóu) 伛.(yǔ) 2.下列选项中说话人的语意不合适的一项是( )A .小王见到一童颜鹤发的老人,便上前一抱拳:“老人家,您老高寿?”B .刚坐下,服务员就过来了:“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点什么?”C .张老板狠狠地踢了小乞丐一脚:“小兔崽子,赶快滚!”D .王部长眯起眼睛,伸手拿过玉佩:“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3.根据以下这则信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2月3日中午,秦小亮去银行帮助哥哥及83岁的父亲存钱,途经上海长宁区北翟路与协和路路口时,所带钱款被风吹散,不少被路人“捡拾”。
随着路人逐渐送回,秦小亮最终收回7 800元,同时收到了好心人的捐款14 650元。
2月16日上午,是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
在上海市慈善会长宁区分会,秦小亮带着女儿,在上海当地媒体记者的见证下,捐出了之前收到的全部捐款。
年前寒风中丢钱的突发变故,有关丢款数字的流言和好心人的捐款,让今年32岁的安徽籍农民工秦小亮广为人知。
当天,在拿到了上海市慈善会的捐赠证书后,秦小亮牵着女儿在镜头前咧着嘴笑了。
他告诉本报记者,捐出捐款后,他一身都轻松了。
此次将14 650元全部捐出,他还特意将10岁的女儿带在身边,他想用这个行动告诉女儿,她爸爸是好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形似字组词。
(1)⎩⎪⎨⎪⎧伛( )驱( )呕( ) (2)⎩⎪⎨⎪⎧凑( )揍( )奏( ) (3)⎩⎪⎨⎪⎧蹄( )缔( )谛( )(4)⎩⎪⎨⎪⎧愧( )魄( ) (5)⎩⎪⎨⎪⎧僻( )避( )(6)⎩⎪⎨⎪⎧卿( )聊( ) B 组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他过去住在一个荒僻(huāng pì)的小山村。
(2)中国政府早就于1993年严格取缔(qǔdì)了贩卖老虎身体器官的贸易活动。
(3)这座建筑虽然塌败(tābài)不堪,但人们依稀可见其鼎盛时期的影子。
(kuìzuò)。
(4)他惶惶不安,为自己对朋友的误会而深感愧怍
..
(5)根据《刑法》规定,情节严重的侮辱
(wǔrǔ)行为会构成本罪。
..
(zhìbèn)地转过身子。
(6)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B.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C.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解析:B项引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话,问号应该在后引号之内。
)
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A)
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①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
④冬日里的一片阳光
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文中提到的“默存”是其丈夫钱锺书的字。
5.文末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不好,可作者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又为什么感到“愧怍”?
[示例]虽然“我”一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自感还是幸运的。
这体现了“我”对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
但因为“我”感觉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6.在街头巷尾,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乞讨者:手足完好,但神情木然,双手向前,不知羞耻——“给一点,给一点”。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施以援手,奉献爱心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80字左右)
[示例一]我们依然应该怀有一颗爱心,他们也应当是个“不幸者”,只不过他们的不幸不在物质,而在于失掉了做人的尊严和骨气,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不幸,这种不幸更令人同情,更需要帮助。
[示例二]我们不应该施以援手。
这种手足健全,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的人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我们的奉献、援助只会促使他们更加没有骨气。
02 课内精读
阅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回答问题。
7.“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和他身体极差的情
状,为下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8.“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个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示例]因为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看“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9.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
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品质?
[示例]因为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
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
03 拓展阅读
(邵阳中考改编)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
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
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
我呆望这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
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
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
我那
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
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
”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
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
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
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因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
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
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⑪“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⑫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0.请从词语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3分)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示例一]一个“裹”字(1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1分)。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1分),写出了“我”
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
11.第⑧段“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示例]内容上:表现了小姑娘的温柔、善良(1分)。
结构上:为下文写小姑娘在暴雨中等待失主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1分);使文章前后照应(1分)。
1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3分)
[示例]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1分),她心灵的纯洁美好靓丽了自己,也感化了别人(1分),使我们这个世界更美丽,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感到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1分)。
13.阅读全文,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4分)
[示例]①自尊自强、诚实善良(1分)。
从她不肯多说自己的生活情况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1分)。
②温柔耐心(1分)。
从卖伞时轻盈、温馨的询问和对待客人的态度可以看出(1分)。
04 写作创新
14.本文作者对老王临终前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让人如见其人。
请发挥你的想象,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课文片段在线】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
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写法分析】这段肖像描写主要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肖像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例文】一张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种可爱的神态,时而眼珠左转右转,显得十分机灵。
高翘的鼻子下一张灵巧的小嘴,别看它小,从早到晚就数它最勤劳。
最有特色的是他那蓬松的西瓜太郎的发型,走起路来忽上忽下,像个不知疲倦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