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玉米种肥同播试验

五河县玉米种肥同播试验

为了探索五河县的玉米种肥同播试验效果,我们在当地进行了实验。首先我们选取了

一块2000平米的土地,将其分为四块,分别进行不同肥料的试验。

第一块土地我们使用普通的化肥,按照每亩施用50公斤进行投放。第二块土地我们

使用了有机肥料,按照每亩施用10吨投放量。第三块土地我们将有机肥料和化肥按照50%:50%的比例进行混合施用,投放量同为每亩施用50公斤。第四块土地则是肥料同播试验,

我们将有机肥料和化肥搅拌均匀后,一并使用同样的投放量进行投放。所有的施肥量和地

块面积/投放量的比例相同。

实验开始后,我们在整个生长期中对这四块土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经过几个月的

生长,第四块土地的表现最佳,表现出了阳光充足,绿色鲜艳,玉米生长健壮的特点。这

一区域的有效穗数、粒重以及单株产量都明显优于其他几块土地的表现。

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由于,肥料同播使植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收到养分,这不仅促

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而且减少了两种不同肥料的化学反应可能对玉米生长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有机肥料作为天然的肥料种类,相比于化肥更加温和且能够改良土壤,提升土

壤质量,增强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因此,两种肥料的同步使用能够弥补彼此的不足,提

高了肥料效果。

综上,通过五河县的玉米种肥同播试验,我们可以发现肥料同播能够带来比单独施肥

更好的效果。这一方法可实现有机肥料和化肥的双重优势,从而获得高品质、高产量、健

康的玉米收获,更加实现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玉米新品种试验报告

玉米新品种试验报告 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种植面积广、产量高,玉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粮食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推出新品种来进行试验,检验其效果。本文将介绍最新的玉米新品种试验报告。 一、试验概述 本次试验主要针对新品种玉米进行测试。试验品种是“黄 玉米19号”,所种植的地区分布在江苏、河南、山东、浙江、安徽五省。试验于去年3月开始实施,采取进行田间试种的形式,耗时半年。 二、试验结果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数据统计,试验结果如下: 1.产量提高。与现有玉米品种相比,“黄玉米19号”平均单产提高了10%以上。 2.品质优良。试验显示,“黄玉米19号”的甜度和口感明显优于现有品种,达到甜度10度以上。 3.适应性强。试验在五省份的不同环境下进行,结果表明,“黄玉米19号”对不同气候、土壤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性,表 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

4.抗病能力强。试验中发现,“黄玉米19号”具备较强的抗虫、抗病能力,能有效地减少农民的投入成本。 三、试验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黄玉米19号”是一种较为优 良的玉米品种,具备较高的产量、品质、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建议授权该品种,使得更多农民能够从中受益。 四、建议和展望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也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性产业。新品种的不断推出,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满足农产品对于品质、营养等方面的追求。虽然目前“黄玉米19号” 表现良好,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未来,我们希望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推出更加适应性强、品质更优良的玉米品种,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夏玉米铁茬种肥同播技术

夏玉米铁茬种肥同播技术 作者:王家润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1期 驻马店市种子管理站王家润 玉米是驻马店市主要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万hm2左右。近几年,小麦收获后铁茬直播面积越来越大,在90%以上。夏玉米铁茬播种是收获小麦后为争得玉米生长所需要的积温, 达到高产目的。夏玉米铁茬播种可避免因焚烧麦茬造成土壤结构破坏,有机养分损失,使麦茬 秸秆资源可再利用,能有效改良土壤。麦茬留于地表,阳光暴晒,气温高,腐烂快,有利于增 加肥效。铁茬播种能蓄水保墒,秸秆覆盖致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协调供给,干旱时土壤不 易裂缝,雨后不易积水,深翻后播种会加速水分蒸发,不利于种子发芽。免耕铁茬播种后土体 结构未受到破坏,玉米主根发达,侧根量大,根系与土壤固结能力强,夏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小麦秸秆的覆盖也抑制了杂草的生长,玉米耐旱性增强,前茬地表层未被破坏,地表附着物多,水分蒸发少。通过近几年对夏玉米铁茬种肥同时播种试验示范和研究推广,总结如下技术措施。 一、秸秆还田 目前,驻马店市小麦机收率在95%以上,联合收割机收获的地块将麦秸和麦糠全部粉碎覆 盖于地表。秸秆切碎长度最好小于5cm,不要超过10cm。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碳 氮比为20~25:1,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小麦秸秆为87:1。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有利于秸秆腐烂,缓解与苗争氮。 二、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产量高的玉米品种。种子发芽率应在95% 以上,播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可防止缺苗断垄。用50%辛硫磷乳剂500mL对水25kg,拌玉 米种500kg,防治地下害虫;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质量的0.1%~0.2%包衣,防治玉米 茎腐病;用5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1%~0.2%拌种,防治玉米黑穗病。 三、播种机械的选择 玉米铁茬播种机一次性可完成破土、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单体穴式、气吸式和改装式等。可以选用许昌豪丰2BJM-2(6)型播种机、 河北农哈哈勺轮式2BYFSF-5型播种机、农哈哈2BCYF-2仓转式穴播机等播种机具。在保证夏玉米出苗率在90%以上的条件下,使用上述机型播种机开沟的适宜深度约为5.5cm,播种深度约为4.5cm。 四、种肥同播 玉米种肥同播是将种子和肥料按有效距离同时播入田间的一种操作模式,既提高农民施肥 精准度,又省工省时省力,真正达到了良种、良肥、良法的配套。保证同步深施的底肥与种子 间有5cm以上的土壤隔层,以免烧种、烧苗。覆盖物分向两侧不得遮盖种沟,以利幼苗生长, 根据墒情确定把握播种深度,墒情好时可浅播,墒情不好可适当深播。覆土4~5cm最合适。播 种机要完成破茬开沟、分草防堵、深施底肥、单粒定位点播,不允许有明籽,播后压实使种子 与土壤紧密接触等工作。种子用种按照品种单粒播要求,复合肥肥料20~25kg/667m2。提倡施 用玉米缓释肥,减少玉米管理人工消耗。 五、化学除草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要点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要点 摘要介绍了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要点,包括试验地选择、播种前准备、严把播种环节、试验田间管理及调查记载、玉米试验的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要点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丰欠影响农民收入、社会商品的供给,关乎社会稳定。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除社会及气候原因外,品种安全是主要因素。而品种的安全取决于玉米的品种区域试验工作。这是我国的生态多样性所决定的,也是国家及各省玉米品种审定存在的前提条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是玉米品种审定的基础,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实践的桥梁,是良种选育和繁育推广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客观评价优良品种特征特性确定适应栽培种植区域的最好办法[1-2]。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其他作物试验工作一样,较长时间以来为国家及各省市、区的品种审定、利用、推广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当接到各级试验方案后,应当详细地了解和掌握试验的目的要求,如播种期、参试品种数、试验设计方法、重复次数、小区排列顺序、田间管理、调查项目及室内考种项目要求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及时把试验方案中的要求贯彻到整个试验中,以保证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作为试验负责和执行人要密切协作,针对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现结合多年的工作体会,把玉米品种区域做好的重要环节作一简单介绍,希望给正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仁作参考。 1试验地选择(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 试验地的选择首先考虑代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只有这样经试验选出的优良品种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发挥较大的增产作用。试验地块要平坦,排灌水要方便。土壤肥力中上等且均匀,前茬一致。肥力中上等是保证试验有较好的产量,前茬一致和肥力均匀是选择试验地的首要条件,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确度的重要方面。肥力是否一致可以在前茬作物中进行目测,比如前茬是小麦(同一品种)在田间管理措施相同条件下,苗期和抽穗开花期在田间观察小麦的生长整齐度,大体上可以判断出土壤肥力的均匀程度,如果要更精细地了解肥力是否均匀就要做空白试验。试验的位置要适当,要求交通方便,便于人员进出和考察,但不能过于靠近道路,防止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合理利用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并且对于环境保护也有积极作用。本次田间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玉米肥料利用率对于玉 米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的肥料利用建议。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1. 试验设计 本次田间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4个不同的处理组合,每个处理组合设置 3个重复。具体处理组合如下: 处理组合一:100%施用玉米肥料 处理组合二:75%施用玉米肥料 处理组合三:50%施用玉米肥料 处理组合四:25%施用玉米肥料 2. 试验方法 选取了一块面积相当的玉米种植地,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平整和施肥处理。 在种植过程中,对不同处理组合进行了相同的管理和维护。在玉米收获后,对收获的玉米 产量和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和比对。 二、试验结果 1. 玉米产量 经过对不同处理组合的玉米产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00%施用玉米肥料的处 理组合获得了最高的玉米产量,平均比其他处理组合高出20%左右;其次是75%施用玉米肥料的处理组合,平均比50%和25%施用玉米肥料的处理组合高出10%左右。这说明玉米肥料的施用率越高,玉米产量也随之提升。 2. 土壤质量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发现100%施用玉米肥料的处理组合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质量也最好;其次是75%施用玉米肥料的处理组合,有机质含量次之;50%和25%施用玉 米肥料的处理组合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质量也相对较差。这表明玉米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

玉米新型肥料肥效对比试验报告

玉米新型肥料肥效对比试验报告 一、试验示范目的:通过不同新型肥料在玉米上应用试验示范,验证新型肥料的减肥增效、提质增产效果,为大田推广和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二、试验时间和地点: 1、试验时间:2021年4月-2021年10月; 2、试验地点:在伊宁县温亚尔乡上温亚尔村塔西买买提家玉米地。 3、试验面积:每个处理小区面积33.3㎡,试验总面积175㎡。 三、参试作物和参试肥料: 1、参试作物:玉米,品种农华032 2、参试肥料:“谷乐丰”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聚谷氨酸22000mg/包核苷酸≧50%、有效活菌数≧5亿/g); 常规肥料:64%(18-46)磷酸二铵,48%(16-16-16)复混肥,46%尿素。 3、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块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土壤类型为灰钙土;质地为壤土,土层厚度≥40cm、无明显土壤障碍因素。 4、试验示范设计:处理1:农民习惯施肥;处理2:新型肥料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5公斤+农民习惯施肥氮磷施肥量减少10%;处理3:新型肥料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5公斤+常规肥料氮磷施肥量减少20%,处理4:空白对照。 处理1:(1)基肥:二铵25kg/667m2,钾肥5公斤/亩。(2)追肥:尿素30kg/667m2。化肥施用总量:60 kg/667m2。 处理2:(1)基肥:二铵22.5kg/667m2(用量比处理1施肥量减少10%),钾肥5公斤/亩 +新型肥料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5kg/667m2。(2)追肥:尿素27kg/667m2。化肥施用总量:54.5 kg/667m2 处理3:(1) 基肥:二铵20kg/667m2(用量比处理1施肥量减少20%),钾肥5公斤/亩 +新型肥料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5kg/667m2,(2)追肥:尿素24kg/667m2(用量比处理1施肥量减少20%)。施化肥总量:49 kg/667m2。 处理4:空白对照不施肥 田间排列图如下: 西

南乐县夏玉米单粒、宽窄行、种肥异位同播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南乐县夏玉米单粒、宽窄行、种肥异位同播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作者:王茂盛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8年第1期 一、适用范围 夏玉米单粒、宽窄行、种肥异位同播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是在玉米播种时,提前设置好种 肥同播机械的种与肥、种与种之间的间隔距离,一次性将纯度高、发芽率高的玉米种和缓控释 肥料施入田间的一种技术模式,该模式适用于豫北夏玉米铁茬免耕直播区域。 二、技术原理 (一)机械单粒播种 单粒播种改变了农户传统播种方式,不易出现一穴双苗或多苗情况,减少了间苗、定苗劳 动强度,确保了苗齐、苗匀、苗壮,达到了精量播种。 (二)机械种肥异位同播 种肥异位同播实现了化肥深施。施用高效缓释肥可减少肥料的施用次数,降低肥料的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施肥用工。 (三)宽窄行 采取宽窄行种植模式,可增加玉米植株的边行优势,通风透光,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三、技术措施 (一)秸秆还田 小麦收获后,麦秆、麦糠直接覆盖还田,使土壤水、肥、气、热得以很好的协调,渗水能 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抗旱抗涝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二)提升耕地质量 农作物秸秆是优质的农家肥原料,富含有机质、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改善 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据大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每667m2还田秸秆500kg,可以减少约20%的磷肥和钾肥,作物产量提高5%~10%。 四、技术要求 (一)选择适宜品种 单粒、宽窄行、种肥异位同播技术对种子要求非常严格,要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倒、 适应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伟科702等。要求种子要大小均匀一致,颗粒 饱满,纯度≥96%,发芽率≥95%,净度≥99%,含水量≤13%。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农民们经常使用各种肥料来追肥。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管理,肥料的利用率较低,导致浪费了大量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田间试验,研究玉米肥料的利用率,并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我们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合理配比肥料、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肥料用量和施肥时间,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在施肥前,必须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针对性地调整施肥方案。 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也能够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在试验中,我们使用了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有机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利用率相对较低。化肥虽然利用率较高,但是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微生物肥料则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增加玉米的吸收利用率。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 合理调整栽培措施也能够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在试验中,我们对比了不同栽培密度和间作方式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发现适宜的栽培密度和间作方式能够使玉米株间的竞争减少,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科学管理和精细施肥也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关键。及时修剪、间隔定位施肥等措施能够帮助玉米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减少肥料的损失。在肥料施用过程中,要确保肥料的均匀分布,以避免因施肥不均导致的利用率降低。 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田间试验我们发现,在科学施肥、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调整栽培措施以及科学管理和精细施肥等方面做工作,可以显著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希望这些经验和教训能够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实施方案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的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不同品种的玉米在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选育出更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 需要进行对比试验,以便找到最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玉米品种。 二、试验地点 本次对比试验将在当地的玉米种植基地进行,确保试验环境与实际 种植环境相符合,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三、试验品种 本次试验选取了当地常见的几个玉米品种,包括XX品种、XX品种、XX品种等,这些品种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试验设计 1. 试验分区

将试验地点划分为不同的试验区,每个试验区种植一种玉米品种, 以确保各品种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2. 种植方式 采用统一的种植方式,包括播种密度、施肥量、灌溉方式等,以消 除外部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 数据采集 对各试验区的玉米进行定期观测和数据采集,包括生长情况、产量、抗病性等指标,以便对不同品种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 五、试验方法 1. 观测指标 主要包括玉米的生长情况、叶面积指数、株高、穗长、千粒重、产 量等指标,以及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情况。 2. 数据采集

定期对各试验区的玉米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以 得出各品种的优劣势,并为最终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六、试验结果 根据对比试验的数据分析,得出各品种在当地生长条件下的适应性 和产量表现,为当地玉米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七、结论与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对当地玉米种植的品种选择建议,以及对今后 玉米品种选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八、试验总结 通过本次对比试验,不仅为当地玉米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 后的玉米品种选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总结报告

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总结报告 为了探索推荐施肥与常规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实施了该试验,试验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地情况 试验设在大荔县段家乡段家村8组毛建民家的责任田。供试土壤为黄土性土,面积4 669m2,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播种前测定土壤养分基础为:速效氮50.35mg/kg、速效磷26.31kg/mg、速效钾100.72mg/kg、有机质9.43g/kg、pH为7.1。 1.2供试材料 试验肥料氮肥用陕化尿素(含N≥46%),磷肥用云南过磷酸钙(含P2O5≥16%),钾肥用俄罗斯氯化钾(含K2O≥60%),陕化二铵(N18% 、P46%)。 1.3供试品种 郑单958。 1.4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玉米肥效试验方案(方案见表一),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一为配方施肥区(每667m2施46%尿素19.50kg、16%过磷酸钙50 kg、60%氯化钾8.3 0kg),处理二为常用施肥区(每667m2施尿素20 kg、二铵30 kg)、处理三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0m2,最佳配方施肥区磷肥作基肥1次施入,氮肥和钾肥分别施用总量的50%,剩余氮肥和钾肥在大喇叭期追施。常规施肥区的基肥施用量占整个生育期施肥量的一半,剩余的一半作追肥于大喇叭期期1次追施。

1.5试验管理 试验于2008年6月10日播种。6月22日出苗,6月30日定苗,密度3 500株/667m2。全生育期共施肥2次。6月15日播前施底肥,8月8日大喇叭期配方施肥区追施剩余50%的氮肥和钾肥,常规施肥区追施剩余50%的尿素和二铵9月23日成熟开始收获,同时按小区收获称重记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化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结果的影响

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一、前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进行不同品种的试验,以找到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因此,本文将就玉米品种试验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试验目的。 1. 确定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 2. 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3. 为农民提供种植优质玉米品种的科学依据。 三、试验范围。 本次试验将选择当地常见的玉米种植区域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试验方案。 1. 选择试验地点,根据当地的玉米种植情况和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地点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选择试验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3-5个适合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 3. 设计试验方案,按照随机化设计原则,将不同玉米品种进行随机组合,设置不同的试验组合。

4. 实施试验,在试验地点进行土壤准备和播种工作,确保每个试验组合的播种面积和条件相同。 5. 管理试验,在试验期间,对不同试验组合的玉米进行科学管理,包括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6. 数据收集,在玉米成熟后,对不同试验组合的产量、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 7. 数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优劣势,为后续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五、试验注意事项。 1. 试验地点的选择应代表性和可比性; 2. 试验品种的选择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3. 实施试验过程中,应科学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收集和分析应严谨科学,排除干扰因素,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六、结论。 通过本次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相信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能够找到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对比不同种类的玉米品种在同一块田地上的生长情况,从而为农民选择种植合适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试验地点和条件 本次试验选择在山东省一处典型的玉米种植地进行,该地点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降雨充足,是适宜进行玉米种植的地区。试验地点选择同一块土地进行对比试验,用于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 三、试验方案 1. 试验品种:选择了A品种和B品种两种不同类型的玉米进行对比试验。 2. 种植时间:在同一时间内分别种植A品种和B品种的玉米。 3. 施肥管理:使用统一的肥料配比进行施肥管理,确保两种玉米品种在同等的施肥条件下比较。 五、试验结果 通过对A品种和B品种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得到以下结果: 1. 生长速度:从播种后到收获期,A品种的生长速度要略快于B品种。 2. 植株高度:A品种的植株高度普遍比B品种高。 3. 叶片颜色:A品种的叶片颜色翠绿鲜亮,B品种的叶片颜色稍显黄绿。 4. 结实情况:A品种的结实率高于B品种。 5. 产量:A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B品种。 六、结论 综合以上对比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同一块田地上,A品种的玉米在生长速度、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结实情况和产量等方面均优于B品种。 2. A品种的适应性强,产量高,是适合种植的优质玉米品种。

七、建议 1. 推广种植:鼓励农户选择A品种进行玉米种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继续研究:建议进一步对A品种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优势和潜力,为玉米种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八、参考文献 1. 玉米种植技术手册 2. 玉米品种选育研究报告 以上就是对玉米同田对比试验的报告,希望对于农民朋友们的玉米种植有所帮助。

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9303691.html, 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4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相比小麦播种、收割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播种、施肥还比较传统,劳动力投入较大。玉米种肥同播技术就是在玉米播种时,将种子和缓控释肥按有效距离同时播入田间的一种操作模式,既提高农民施肥精准度,又省工省时省力,真正达到了“良种+良肥+良法”的配套。 一、技术要点 1.选用审定良种。种肥同播对种子要求很严,玉米品种要选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种子子粒大小均匀一致、子粒饱满、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为一播全苗打下基础。下种量要根据品种要求的密度来定。 2.施用缓控释肥。与传统化肥相比,缓控释肥可根据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基本同步释放养分,减少了施肥的数量和次数,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肥料要选用真正长效的缓释肥料,保证用肥后前期不烧苗烧根,中期营养充足,后期不脱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产量而定,一般情况下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缓控释肥30~40千克。 3.种肥同播机作业。选择能够进行种肥同播的播种机作业,并根据品种要求的种植密度调节相应的行株距,播种时肥料在种子的侧下方8~10厘米,种子播种深度在5厘米左右,播种深度据墒情而定。 二、主要优点 1.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种肥同播把播种、间苗、追肥三次用工集为一次用工,节约了劳动力。因用高效缓释肥,减少了肥料的流失,节约了成本。 2.苗齐苗壮、密度合理。种肥同播地块,播种时株行距严格要求,密度合理,植株大小均匀一致,通风透光性好,玉米苗整齐健壮,不用间苗,不需缓苗。 3.提高肥效,增产增收。种肥同播所用高效缓释肥不易流失养分,满足各个时期养分供应,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利于形成壮苗健株,达到增产效果。(孙秀振黄绪甲张令山东阿县农业局邮编:252201)

夏玉米种肥异位精准同播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夏玉米种肥异位精准同播生产技术规程》 安阳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玉米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栽培类型和广泛的遗传基础,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为安阳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370万亩。我市玉米全生育期适宜的施肥次数一般为两次,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再加上玉米中后期施肥难度大、农业效益低,实际生产中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撒施肥料的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玉米种肥同播机具发展较快,因此播种施肥的轻简化,迅速被大面积应用。因地形地势、秸秆还田、肥料品种与量的原因,导致播种质量与肥料利用率不高。通过夏玉米种肥异位精准同播技术的研究,同时结合应用缓控释肥料,建立规范化、轻简化、高效化夏玉米种肥异位精准同播技术规程,全面提高夏玉米播种质量。 目前,安阳市有关玉米技术类规程很多,还没有制定与夏玉米种肥异位精准同播技术相关的技术规程。因此,生产上急需建立一个科学的和可操作性的夏玉米种肥异位精准同播技术规程,用以指导本地夏玉米种肥同播的生产工作,并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推广,以实现节种、节肥,省工、省时,促进农业高效发展。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根据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2022年度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安市监(2022)8号)文件要求,本标准由殷都区农业农村局提出申请进行了编制。根据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22年度第三批市地方标准制修定计划的公告》(2022年第7号)正式立项。 (二)编制原则 标准编制遵循“规范、科学、可行”原则,考虑种植户的生产实际,同时实现简便、易行、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力求做到技术规范。本标准的制定紧密结合安阳市夏玉米生产实际,经过多年田间观察和试验研究,并进行了技术集成和大田推广实践。规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夏玉米播种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玉米轻简化、高效化施肥,提升夏玉米生产水平。 (三)编制依据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依据有: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4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5668旋耕机 GB/T24675.4保护性耕作机械圆盘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