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报告

2012年春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报告
2012年春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报告

2012年春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报告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大国,玉米产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十分高的。肥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长情况。文章重点分析了2012年春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报告,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玉米;肥效;报告

1 试验目的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的要求,在玉米“3414”肥效试验的同时进行玉米对比试验,通过实验的目的证明测土配方施肥是适合农业发展的科学施肥方法,同时为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点及时间:试验地块选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乡巴旺村那料队蓝日同农户地块,试验地于2012年2月25日播种,于2012年7月19日成熟,全生育期141天。

2.1.2 试验地块的选择:试验地块位于东经108度21分11秒,北纬24度07分00秒。成土母质为碳酸岩类残积物,土种为红粘土,耕层厚度20cm,质地为粘壤质。地块宽平、农田基本建设较好;管理、排灌条件较好,土壤肥力分布较为均匀。试验地块农户常年施肥习惯以氮肥为主,有机肥和磷钾肥施用量较少,不施其它中微量元素肥料。每年种植两造玉米,单造亩产300-400公斤。试验地整地前(2012年1月27日)采集耕层(深20cm)土壤样品进行室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并制定本办法。 1.2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是鉴定和筛选适宜不同玉米生态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1.3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国家玉米品种审定和区域布局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管理体系 2.1 根据农业部授权,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实施。 2.2 各省级种子管理站有义务协助全国农技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组织管理。 2.3 根据我国玉米生态区划和生产实际,设置若干试验组别,分别委托主持单位组织实施。试验管理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各组主持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从事省级玉米区域试验组织管理经验,热爱本工作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组织能力,办事公道,能胜任本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章主持单位和承试单位的职责 3.1 主持单位的职责,一是根据本管理办法组织本组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并贯彻全国农技中心的试验指导意见;二是协助全国农技中心或根据其委托组织召开区试年会及试验考察;三是按时完成试验总结并对参试品种(组合)提出具体评价意见,以便

区试年会审核;四是制定本区的试验实施方案,提供给区试年会修改和确定;五是负责处理试验有关的日常工作。 3.2 承试单位的职责,一是严格执行试验实施方案;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试验田,田间管理要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并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可靠;三是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并按时完成年度试验报告;四是对试验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章试验设置 4.1 根据玉米生态区的分布和生产实际,在全国玉米生态区设置若干个组别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相应配套的区试预备试验(引种试验)、生产试验、生产示范和品种展示,试验组别可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4.2 试验采用滚动式,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3年,生产试验1一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安排。 4.3 预备试验参试品种一般以50个左右为宜;区域试验每组一般8一12个品种(不含对照);生产试验需根据区域试验结果确定,一般不超过5个(不含对照)。参试品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增减。 4.4 预备试验全国安排30个左右试点,区域试验每组安排10个以上试点,生产试验每品种安排2个以上省、每省3个以上试点。 4.5 预备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小区面积12或15平方米,一般不设重复,对照依据区域试验的相应组别确定;区域试验小区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组设统一对照(CK1)和辅助对照(CK2)各1个;生产试验采用对比排列,一般不设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作为对照,密度根据品种特点和生产实际确定,每品种每试点面积不得少于0.5亩,田间管理略高于大田生产水平,施肥水平与大田生产相当。 4.6 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由主持单位通知育种单位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4.7 对完成试验程序并推荐国家审定的品种,安排国家玉米品种生产示范。

玉米肥效试验报告

玉米肥效试验报告 0引言 为研究玉米对肥料的需求和土壤供肥能力,在自治区农业厅土肥站的统一安排下,伽师县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设计并开展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在克孜勒博依乡13村4组,前茬作物是冬小麦。玉米试验前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为:水溶性总盐1.38 g/kg、PH 8.02、有效磷21.3 mg/kg、速效钾140 mg/kg、全氮0.93 g/kg、水解氮83 mg/kg、有机质14.34 g/kg、全磷0.86g/kg、全钾20.00 g/kg。 1.2试验材料与方法 复播玉米品种为901,理论株数5229株/667m2;供试肥料为尿素、三料磷肥(P2O5含量46%)和硫酸钾(K2O含量33%)。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各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小区面积25.2 m2,2次重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穗测取穗粒数,每小区选取2株取回室内考种,测取株高、果穗高度、茎秆鲜重、茎秆干重、果穗鲜重、果穗棒重、千粒重。 1.3试验设计 尿素:底肥35%,第1次追肥20%,第2次追肥45%;重过磷酸钙(含P2O546%)和硫酸钾(含K2O 33%)作基肥一次性施入。供试各肥料4水平如下(以下均为667m2施用量):氮(N):0 kg、7.5 kg、15 kg、22.5 kg;磷(P2O5):0 kg、3.2kg、6.4 kg、9.6 kg;钾(K2O):0 kg、1.5 kg、3 kg、4.5 kg,14个处理分别为N0P0K0、N0P2K2、N1P2K2、N2P0K2、N2P1K2、N2P2K2、N2P3K2、N2P2K0、N2P2K1、N3P2K2、N1P1K2、N1P2K1、N2P1K1。 1.4试验区田间管理 整个生育期人工中耕除草4次,灌水4次,追肥2次,化学防治地老虎1次。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施肥量与玉米植株性状关系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来源 玉米是XX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XX区连续九年对高产玉米生产的加大扶持投入和连续六年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以及四年的玉米产业体系建设综示区项目实施,我区玉米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玉米生产已发展成为XX区粮食生产的主导作物,面积产量数据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201X年玉米种植面积3 7.8538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3 8.29%,总产2 1.69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 5.57%,平均单产573kg。 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的粮食安全,影响农民增收,最终影响XX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农字53号】文件精神,以及201X年9月29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会议要求,设置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增加党委政府对玉米生产的重视力度,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对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X年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示区建设项目,旨在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XX区玉米种

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任务目标 综示区样板建设 完成1000亩综示区玉米集成技术推广,产量较对照增100kg亩。成本降低100元。带动万亩玉米生产较对照增50kg亩。201X年综示区样板 1000亩,百亩核心区100亩,带动区10000亩。百亩核心区产量指标750kg亩以上,千亩区产量指标700kg亩以上,万亩带动区600kg 亩以上。 承担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对创新、集成的玉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1-2个新品种提供 下年示范。 对本区域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负责本区域的玉米产业需求和信息采集,调研玉米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 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 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 三、实施结果 项目布局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病虫草鼠害综合 防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乡镇级玉米 间套种样板、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尽可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1. 试验目的:选择2—10个玉米品种在同一块地种植,在栽培管理上统一管理,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下,能够最高产、高效的玉米品种。 2. 参试品种:现有的品种由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 3. 试验设计:这9个品种随机排列在大田播种,排列为从西往东一号品种排到: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每一个品种播种面积不小于3亩。 4. 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4.1 试验地点:奇台县坎尔孜乡东坎尔孜村,试验农户:艾斯卡尔。 4.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经土壤化验结果该地块土壤中碱解氮100克/公斤,有效磷10.6,速效钾309,有机质26.1。 4.3 试验主持人:高亚汗、试验技术指导人:依明江。 5. 田间管理:验地试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4月18日机械铺摸播种,播行50—40厘米,采取宽窄行,株距22厘米。从西往东排列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亩播量3公斤。5月4日出苗,5月14~15日间定苗,5月9日和19日进行两次中耕,5

月4日喷施除草剂天仙配亩用量50克,因玉米对除草剂有敏感性打完此药后在玉米田里有了多多少少的影响,对新玉45号特别敏感,玉米损害率达到30%左右。6月10日进行机械施肥,化肥用量硫酸钾3公斤,二铵13公斤三料10公斤。6月20日灌头水,全生育期灌7次水,6月25日玉米长到小喇叭口期时,为防治玉米螟的危害,用呋喃丹投入。7月10日为防治野蛮的危害结合灌水灌水口放入锐劲特,亩用量为200克。9月10 成熟,9月15日收获。 6. 调查及结果:试验地出苗后每三天观察一次进行记载,每个处理中去三个点,定点调查,点上调查记载。 5.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各生育期调查。

化肥检测实验报告

化肥检测实验报告 篇一:肥料学实验报告 主要化肥的定性鉴定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为了切实作好化肥的合理储存、保管和施用,充分发挥肥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防止出现事故,对化肥的品种名称必须明确。一般化肥出厂是在包装上都标明该肥料的名称,成分和产地,但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常因包装不好或者转换容器而混杂,因此必须进行定性鉴定加以区别,以能做到合理保管施用。 二、方法原理 各种化肥都具有一定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可以通过外表观察, 溶解于水的程度,在火上直接灼烧反应和化学分析检验等方法,鉴定出化肥的种类和名称。 三、操作步骤 1、外形观察首先将氮、磷、钾肥料大致地区分,绝大部分氮肥和钾肥是结晶体, 如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磷酸二氢钾等。而呈现粉末状的大多数是磷肥,属于这类肥料的有过磷酸钙、磷矿粉、钢渣磷肥、钙

镁磷肥和石灰氮等。 2、气味有几种肥料有特殊气味,有氨臭的是碳酸氢铵,有电石臭的是石灰氮, 有刺鼻酸味的是过磷酸钙,其他肥料一般无气味。 3、水溶性取肥料半小匙于试管中,加蒸馏水5毫升,摇动,观察固体体积的变 化。 (1)易溶于水:一半以上溶解的。如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氯化铵、硝酸钠、 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铵等。 (2)微溶或难溶于水:溶解部分不到一半的,属于微溶于水的有过磷酸钙、重 过磷酸钙、硝酸 铵钙等,属难溶于水的有钙镁磷肥、沉淀磷酸钙、钢渣磷肥、脱氟磷肥、磷矿粉和石灰氮等。 4、与碱反应取肥料半小匙于试管中,加蒸馏水5毫升,摇动,使肥料溶解,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4滴,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pH试纸,可见试纸变蓝色,证明有氨气放出,或可闻到氨味。 5、火焰反应将肥料样品放在燃烧的木炭上加热,观察其变化。 (1)在烧红的木炭上,有少量熔化,有少量跳动,冒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模板】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 1 试验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客观、科学、公正地鉴定参试新品种的丰产性、生育期、综合抗性及遗传稳产性、适应性,为筛选我区不同生态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加快我区玉米新品种的试验、审(认)定和推广步伐。 2 试验组别及单位分工 2.1 试验组别 根据我区玉米生态区分布和生产实际,品种比较试验设置7个熟期组(如下表)。 熟期组对照品种 种植密度 (株/亩) 生育期指标(比对照≤天) 超早熟组九玉201 5000 3 极早熟组九玉5 5000 3 早熟组区丰垦008 4500 3 中早熟组九玉1034 4500 3 中熟组区金山33 4500 3 中晚熟组丰田6 4500 3 晚熟组郑单958 4500 3 2.2 主管部门 负责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执行情况检查、试验结果汇总等。 单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品种管理科负责人:XXX 地址:XX市呼伦北路74号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n:chenchunmei0224@https://www.360docs.net/doc/1015206145.html, 2.3 试验主持单位及负责人 承担品质分析样品穗的套袋、样品邮寄任务,完成试验汇总报告,指导、检查试点。 超早熟、极早熟、早熟组:XX公司,祁春阳,qcy9898@https://www.360docs.net/doc/1015206145.html, 中早熟、中熟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邮寄所,冯勇,fy6250@https://www.360docs.net/doc/1015206145.html,

中晚熟、晚熟组:XX公司,郭志明,tlgzm@https://www.360docs.net/doc/1015206145.html, 2.4 承试单位 承担相应试验任务,完成试验总结报告等。 2.5 种子接收与编码单位 负责试验种子的接收、分装、编密、邮寄等。 3 参试品种和供种单位(见附表) 4 试验设计与要求 4.1 试验种子要求 4.1.1 供种量 每品种供种3公斤。 对照种由指定单位统一提供,每个对照品种40公斤。 4.1.2 种子接收单位及负责人 单位名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负责人:XXX 地址:XX市XX区昭君路22号邮编:010031 联系电话:********、******** 传真:******** 4.1.3 供种时间供种单位必须在4月1日~4月10日前将种子寄达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4.1.4供种要求 ⑴采用邮政特快、宅急送、快递等方式直接送到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一些需种子接收单位自取的其它方式(如汽车托运、一些限区快递公司)不予受理。 ⑵各供种单位提供的种子必须达到国标GB4404.1一级,保证参试种子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大粒种子要适当增加供种量。不得提供包衣种子。 ⑶包装要扎实,每份种子要有品种标签,注明参试组别和联系方式。包装外要标明品种名称和参试组别。 ⑷无法提供种子的供种单位要提前告知种子接收单位,说明原因和不参试品种 ⑸如因供种量不足、供种时间超期、种子质量不合格、种子包衣、未标品种名称和组别等原因,造成不能正常参加试验或影响试验结果的,由供种单位自负。 4.1.5 密码编号所有参试品种实行密码编号制,同组试验密码分多套。密码编号由编码单

2011年玉米品种试验总结报告[1]

陇种管发[2011] 号 陇县种子管理站 关于上报2011年度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总结的 报告 市种子管理站: 现随文报来《2011年宝鸡市春播玉米品种试验总结》壹份,请审阅。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玉米品种试验总结报告 抄送:县农业局,档(二) 共印10份

2011年春播玉米品种展示总结 一、试验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快玉米良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种子事子稳步发展,特征集玉米新品种,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工作,为种子经营者和农民群众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及安排 展示田位于陇县城关镇店子村二组,海拔800米,地面平整,土层深厚,水浇地,壤土,肥力中等;参试品种为35个,对照品种为豫玉22号。 三、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情况 展示田未设重复,各品种的密度按供种单位的要求确定。播期为4月21日,前茬为冬闲地,播前亩施有机肥2500kg,并亩施磷肥40kg,进行了机耕深犁耙耱。全生育期结合锄草施肥2次,亩追施碳铵25kg,尿素25 kg,在整个生育期间严格按照试验记载标准,对各个品种的性状、特性进行了观察记载。 四、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播前墒情较差,为保证一播全苗,采取统一开沟渗行点播;出苗期大部分品种苗齐苗壮,有个别品种种子量少播量不足且发芽力较

弱,存在缺苗断垄现象,用时采取同行移栽措施进行了补救;苗期晴雨天气交替出现,气温回升较慢,光照不足,长势较常年缓慢;幼苗达到5叶期时及时进行了施肥、松土和除草,苗情逐渐恢复正常且长势旺盛;6月中下旬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较大导致旺长,7月中旬组织统一除草施肥并加强了田间管理,8月份出现的强降雨对试验品种影响不大,倒伏品种较少,个别品种出现了斑病;8月下旬至收获期晴雨天气交替出现,光照不足,延迟了部分品种成熟,使之丰产性不能充分表现,参试品种未发生大面积病害及虫害。 五、产量结果 表1产量及产量结构表 品种名称亩产(Kg) 较 CK增 产(Kg)较 CK增 产% 位次 产量结构 亩株数单穗粒重百粒重 潞鑫8号470.1 48.3 11.5 25 2887 191.6 28.8 盛单216 520.0 98.2 23.3 15 3062 199.8 27.1 潞玉6号564.6 142.8 33.9 8 2464 273.9 37.1 富友9号543.3 121.5 28.8 12 2887 221.4 32.0 强盛101 512.9 91.1 21.6 17 2887 209.0 36.5 双惠100 614.2 192.4 45.6 3 2887 250.3 37.9 奥瑞10号535.7 113.9 27.0 13 2887 218.3 34.4

肥效实验报告5

蔬菜类-“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番茄生产上的试验 报告 文章来源:时间:2014-08-07 16:56:12 作者: 蔬菜类-“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番茄生产上的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试验地点:中国农大烟台分校试验基地 试验时间:2013 年5 月-9 月 技术负责人:隋好林(中国农大) 参加人员:隋好林中国农大本科实习学生 报告完成日期:2013 年10 月 “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是山东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首创的A&T生物发酵工艺,利用天然谷物多道发酵并经过独有的U-NRO物理多级透析提纯技术获得的原生态生长液,含有丰富的有机活性物质、纳米小分子营养团,可显著改善作物循环吸收系统,具有提高肥效和调控作物生长的双重作用。本研究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叶面喷施“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以下简(“新壮态”)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完善的、合理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 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番茄,品种为金棚一号; “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 1 1. .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清水),处理一:“新壮态”400倍稀释液、处理二:“新壮态“600倍稀释液处理,处理三:“新壮态”800倍稀释液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7.2m2 ,株行距50cm×60cm,从番茄第一穗花开放时开始进行叶面喷施,每10天喷一次,连喷4次。 2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壮态”对番茄果实的影响 由表1可知,喷施不同浓度“新壮态”和喷施清水对番茄形状、颜色、硬度无明显影响,喷施“新壮态”600倍和800倍稀释液对番茄的口感明显变好。 表1 “新壮态”对番茄果实的影响

维西县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维西县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王娟彭慧娉孙冬梅等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10期 王娟,彭慧娉,孙冬梅,斯那央宗,此主拉姆 (维西县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云南维西 674600) 维西县大面积推广玉米新品种以来,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粮食连年丰收,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已不再是满足于过去的高产型农业,而逐步向更深层次的优质型农业进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通过品种比较试验,摸清各参试品种的特征、特性、抗逆性、抗病性及品质,保证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对大田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雅玉112、雅玉152、雅玉165、雅玉188、北玉1505、会单112、雅玉158与会单4号(CK)。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维西县永春乡三家村坪子组,东经99°33′05″,北纬27°13′08″,海拔2261.2 m,年平均气温16.6 ℃,年平均降雨量106.12 mm,无霜期169 d;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自然降水灌溉,冬闲地,前作种植玉米。 1.3 试验设计 设置3个重复,8个处理,24个小区,每小区20 m2,每小区种5 行,行距0.8m,每小区每行种14塘,每塘留2株(株距18 cm),每小区140 株,每亩4669株。 1.4试验过程 播种前进行机耕机耙,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每亩用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 kg作底肥,划定小区,开沟理墒,平整墒面。晒种1 d。玉米于2019年4月14日播种,每亩用25 kg复合肥作种肥。4月27月至5月4日相继出苗。3叶期间苗,4叶期定苗。5月26日每亩施45 kg 的复合肥作提苗肥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7月16日每亩追施30 kg尿素加25 kg复合肥作攻穗肥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9月18日至10月1日各参试品种相继成熟,适时收获,每个品种取中间3行单收、单晒、单打计算产量,并随机取各参试品种10穗进行室内考种。 1.5生长期气候特点 2019年,全县大春生产期间4月下旬至6月下旬,持续2个月干旱,给玉米出苗造成一定的影响;7-8月遇持续降雨,这段时间的高温高湿,正遇玉米抽雄、吐丝、灌浆期造成抗病力弱的品种大面积感病、感蚜虫。 2结果分析

玉米制种实验报告

玉米制种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玉米制种田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报告 一.实验简介:实验品种:利合16,华美1号 实验地点: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朝元村,分三个试验点,每个点不小于5 亩。 实验用药:锐胜满适金敌委丹金都尔福戈杨彩 实验参与单位:甘肃恒基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先正达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二.实验目的 1.提早播种,克服低温影响,确保苗齐、苗全、苗壮,预防病虫害。 2.提高种子产量与质量。 三.实验处理步骤 张掖市大满镇朝元村位于张掖市区南面,东面隔沙漠,其余三面与其他村相连接。朝元村海拔1660—1700之间,土质多以沙壤土为主,昼夜温差大,以河水灌溉为主。 1.试验地选择:实验前在朝元村选择了东面、南面、北面为主的三个实验区域, 选择要求:面积大,交通便利,没有喷施过任何农药的地块。最终确定包括CK 在内的试验地面积总共为亩,其中南面与北面为利合16;东面为华美1号。 2.种子包衣;主要农药有满适金,敌委丹,锐胜;先将锐胜对水溶解,再加入满 适金敌委丹充分搅拌,均匀包衣。 3.错期播种:CK-常规处理(4月16日),正常期(4月16日)、提前7天(4 月9日)、提前14天播种(4月2日);播种时要求同一处理必须在同一天内 进行铺膜,打药,之后隔7天进行播种。铺膜时所用农药为金都尔,每亩用量 为150ml,主要针对是田间杂草。 地温测定表

《表一》 4.苗期观察:苗期主要是针对如金针虫,地老虎等进行预防。以及出苗情况调 查。 出苗率调查表

5.病虫害防治:实验共进行了两次病虫害防治,第一次是5月20日,第二次是7 月1日,两次用药都为福戈和杨采,福戈10克/亩,杨采90ml/亩,两者混合 后进行喷施;主要针对的虫害有玉米螟、红蜘蛛;病害有锈病、瘤黑粉和茎腐 病。 6.收获测定:收获时首先进行了产量的初步测定: 最终实验数据结果由第三方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研究;初步数据为: 《表四》四.实验分析结果: 1.实验结果总体良好,部分环节与常规处理有明显区别; a.经过锐胜满适金敌委丹处理过的种子在播种后没出现明显的冻害现象,苗期旺盛。 b.提前播种的试验田植株茎秆明显粗于常规处理,对抗倒伏等有明显效果。 c.利合16经过福戈、杨采处理后,在收获时茎秆还处于成活期(附图片),种子没有处于休眠状态,收获后种子活力,生长势都优于常规处理。

苹果大田肥效试验效果报告

陕西安德瑞普“铃盖顶”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苹果上的试验效果报告 1、试验目的 依据陕西省土肥站制定的肥料试验技术规程,通过大田肥效示范试验,试验陕西安德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含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苹果上的使用效果。多年来微量元素补充已成为苹果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微量元素在土壤中难以移动,极不易被树体吸收,如何找到一种可迅速补微量元素又能提高果实品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微量元素试验表明:果树喷施腐殖酸、氨基酸等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能提高果实品质,咸阳市土肥站依据陕西省土肥站制定的肥料试验技术规程,通过大田肥效试验,研究陕西安德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铃盖顶”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苹果上补充微量元素的效果。 2、试验材料 2.1试验品种:苹果品种:富士 2.2 试验地及农户基本情况:试验地点为咸阳市马庄镇渔王村王峰宾家地, 2.3 试验时间:4月8日开花,4月29日进入幼果期。果树肥3月25日施基肥,6月27第二次施花芽分化肥,7月24日第三次施果实膨大肥。10月20日采收,10月23日采收统计完毕。

2.4供试产品陕西安德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铃盖顶”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其中Fe+Zn+Mn+B≥10%. 2.5 产品来源:农业部肥料临时登记田间肥效试验肥 2.6 供试土壤为淤沙土,主要营养成份平均测试结果如 表1: 3、试验方法 3.1示范试验点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2年3月咸阳市沣东办渔王村进行,咸阳市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层深厚,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我国苹果优势产业带的最佳优生区之一,苹果已成为咸阳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是果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土壤PH 较高,苹果对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十分困难,苹果补微量元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3.2:示范试验设计及施用方法 ①喷施珠海“铃盖顶”含微量元素水溶肥料800倍液 ②施“金农富”微量元素水溶肥料800倍液。山西永 济市凯富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Cu+Fe+Zn+B≥100g/L) ③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 选取10棵长势试验小区基本一致为一试验小区,农户在冬季施肥为:牛粪2000kg/亩,二铵1公斤/株、尿素1公

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玉米报告 一、玉米播种 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0℃) 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理 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湿土盖种,适当镇压。 4、计划密度:4500株/亩 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管理 1、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6年5月10日 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91.67%。 2、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 3、适时中耕除草 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表1. 玉米生长发育调查 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播种时采用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间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定期对生长锥解剖观察,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变化与神奇。由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定期调查,对这一阶段感觉模糊,理解不够。 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 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 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 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 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 果穗重(g):风干果穗的重量; 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 百粒重(g):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

小麦肥效实验

2011-2012年淳化县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 总 结 1 试验目的 为了研究我县不同区域小麦肥料利用率、验证小麦氮磷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2 试验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冬小麦,品种晋麦47供试肥料:见表1表1 试验施肥统计表 处理养分种类每亩施养分量(kg )肥料名称 每亩施肥料量(kg )每小区施肥料 量(kg ) 氮(N )9.28渭河尿素(46%)200.6磷(P 2O 5)8.0云南铁龙华(16%)50 1.5 常规施肥 钾 (K 2O )0.7德国红牛(50%) 1.40.04 氮(N )20.1渭河尿素(46%)43 1.3磷 (P 2O 5)10.56云南铁龙花(16%)66 1.98 配方施肥 钾 (K 2O ) 6德国红牛(50%)30.36 2011年9月25日播前统一整地,分小区分别施肥,并采用宽幅条播机机械播种,播种量:10.0kg/亩。 2.2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10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常规不施肥区、配方不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配方施肥,无重复处理。常规施肥,调查试验所在村10户农民2010-2011年度冬小麦栽培与施肥量,经过统计计算,得到该村农户冬小麦平均氮磷钾用量,作为2011-2012年试验农户常规无氮、常规无磷、常规无钾、常规施肥4个处理的氮磷钾用量;配方施肥于播前3周在试验地“S 字型”布点,分5点取20cm 土壤,测定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结合目标产量计算配方无氮、配方无磷、配方无钾、配方施肥4个处理的肥料用量。 3 试验实施 该试验安排在淳化县十里塬乡沟圈村田英杰家责任田。该试验地土壤为黄墡土,地势平坦,无灌溉条件,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小麦,品种为西农928,平均亩产400kg 。播前3周对试验地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碱解氮46 mg/kg ,有效磷42 mg/kg ,速效钾110mg/kg ,有机质10.9g /㎏。2011年9月13日开始整地分区,共分10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6mх5.7m=20m 2。 4 结果分析 4.1产量结果影响 表2 产量结果分析表 、管路敷设技术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玉米实验报告

玉米实验 实验玉米形态特征及类型的识别 实验目的:1.了解玉米的植物学形态特征 2.识别玉米的主要类型 二、内容说明 (一)玉米植物学的形态特征 1.根 玉米具有发达的须根系。根系可深入土层140—150cm以上,向四周发展可达100—120cm,但主要分布在地表下30~50cm的土层内。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外部形态、部位和功能可以分为三种。 (1)胚根(初生根)种子发芽时首先生出一条初生胚根,继而从下胚轴处再生出3—7条次生胚根。初生胚根与次生胚根组成了玉米的初生根系,这些根系是玉米幼苗期的吸收器官。 (2)地下节根(次生根)是在三叶期至拔节期从密集的地下茎节上,由下而上轮生而出的根系,一般为4-7层,视品种和播种环境不同而有差异。它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 (3)地上节根(气生根或支持根)是玉米拔节后从地上近地面处茎节上轮生出的根系,一般2-3层。支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支撑防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茎 直立,较粗大,圆柱形,一般高1—3m,但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茎秆由若干个节和节间组成,通常有15~22个节,其中4—7个节密集在地下部,节与节之间称为节间。 玉米茎各维管束分散排列于其中.靠外周的维管束小而多,排列紧密,靠中央的大而少,排列疏松。茎基部上的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杈.并能形成

自己的根系。各节间长度由下而上顶式增加,而直径逐渐减小。穗颈节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节间较长,各节间长度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3.叶 形较窄长,深绿色,互生,包括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叶鞘紧包茎部,有皱纹,这是与其他作物不同之点。在叶鞘顶部着生有加厚的叶片,叶片主脉明显,叶片边缘呈波浪状。一般穗位叶或穗位的上、下两叶为最大。玉米单株叶面积变化在0.3—1.2m2范围内。 玉米第一片叶的尖端为椭圆形,其他各叶叶尖均尖而狭长。玉米下部叶片(约为总叶数的1/3左右)表面光滑无茸毛,称之为光叶。紧挨着光叶往上的1—2片叶,表面有少许茸毛,称之为过渡叶。过渡叶以上的各叶,表面都有大量茸毛着生,称之为毛叶.因此,可根据各叶茸毛的特点,作为田间叶龄的诊断指标之一。 4.花序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异位的作物。有两种花序,一种是位于茎顶端的圆锥花序,由雄花构成;一种是着生在叶腋的肉穗花序,由雌花构成。(1)雄花序玉米雄花序的大小、形状、色泽因类型而异。在花序的主轴和分柱上成行地着生许多成对的小穗,两个成对小穗中一为有柄小穗,一为无柄小穗。每一小穗的两片颖片中包被着两朵雄花,每一雄花由内外稃、浆片、花丝、花药等构成。 (2)雌花序玉米的雌花序由腋芽发育而成。一个植株上除上部4—6片叶于外,全部叶腋中部有腋芽,但通常只有1—2个腋芽能正常发育成果穗。果穗是变态的茎,具有缩短的节间及变态的叶(苞叶)。 雌穗果穗的中央部分为穗轴,红色或白色,穗轴上亦成行地着生许多成对的无柄小穗,每一个小穗有宽短的二片革质颖片夹包着两朵上下排列的雌花,其中上位花具有内外稃、子房、花丝等部分,能接受花粉受精结实;而下位花退化,只残存有内外稃和雌雄蕊,不能结实。玉米果穗为圆柱形或近似圆锥形,每穗具有籽粒8--24行。 5.籽粒(颖果)

安哥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记载与报告

安哥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记载与报告 国别:安哥拉 年份: 2012年 单位:马兰热黑石农场 负责人:段震宇、兰红玉、李涛

1、试验点情况: 试验地点:马兰热黑石农场海拔:1200m 东经: 15°41′南纬:9°42′ 2、试验设计情况 小区面积:22.5m2 行长:6m 每区:5 行行距:0.75m 亩株数: 5000株 3、试验期间气候情况(含自然灾害) 自2011年10月20日-12月7日期间降雨正常,基本符合种植要求,期间月平均累计降雨量74mm左右,12月8日-2月26日基本无降雨(1月7日降雨量为12.4mm,2月25日降雨量为18.4mm,为有效降水),造成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所有参试品种在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没有雨水灌溉,大部分品种不能正常地抽雄、吐丝,存在抽雄提前结束、吐丝期延迟的现象,花期不协调,果穗较短小,籽粒饱满度不高,千粒重较低,严重减产。 4、田间管理情况 前茬作物:玉米肥力:一般土壤类型:沙壤土 播种时间:2011年10月29 播种方式:人工点播 间定苗期:2011年11月11 间苗次数:1次 中耕除草:(次数、方法、日期) 种肥: 25.5kg(N:P:K=12:24:12) 追肥:(肥料名称、次数、日期) 第一次追肥,2011年11月24日,玉米处于拔节期时机械追施复合肥

(N:P:K=12:24:12),用量为23.6kg/亩。 第二次施追肥,2011年12月6号,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是打孔追施尿素, 用量为25kg/亩。 打药、喷叶面肥:(时间、次数、药品名称) 第一次:2011年11月25日,玉米处于拔节期时,喷施1%浓度尿素叶面 肥及阿维菌素1000倍液,防治田间害虫。 第二次:2011年12月1号,玉米处于小喇叭期时,喷施1%浓度尿素叶 面肥及0.1%浓度的洗衣粉(尿洗合剂)。 灌排情况:(时间、次数) 马兰热农场试验地各作物试验期间无灌溉条件,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来满 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马兰热农场土壤属于沙壤土,持水能力较弱,雨季没 有出现涝害。 收获期:2012年2月上旬-中旬(品种间成熟期相差较大) 5、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各品种生育期内气象资料: 马兰热黑石农场2011年11月份气象资料

田间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报告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 验证试验报告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 2014 年12 月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 肥效验证试验报告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尤四海 1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方依达”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该肥料产品的登记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黑龙江省土肥管 理站受该公司委托,在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肥效验证试验。现将试 验结果总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点:尚志市鱼池乡 2.2试验作物及品种:玉米品种先玉335。 2.3试验地基本情况 2.3.1试验时间: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 2?3?2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5g/kg,碱解氮 含量为126?47mg/kg,速效磷102?54mg/kg 速效钾107?29mg/kg, pH6.59。 2.3.2供试肥复合微生物肥料(颗粒,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0.2亿克、N+P2O5+K2O > 15% )由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其它肥料由试验单位自筹,主要有尿素(含氮46% ),磷酸二铵(五氧化二磷含量46%、氮含量18% ),硫酸钾(氧化钾含量40% )。 2.4试验方法 2.4.1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2.5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 处理1: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 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处理2: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处理3:常规施肥。 处理4:空白(不施用任何肥料)。

完整版田间试验报告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 验证试验报告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 2014年12月 1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 肥效验证试验报告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尤四海 1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方依达”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该肥料产品的登记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受该公司委托,在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肥效验证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尚志市鱼池乡2.2 试验作物及品种:玉米品种先玉335。 2.3 试验地基本情况 2.3.1 试验时间: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

2.3.2 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5g/kg,碱解氮含量为126.47mg/kg,速效磷102.54mg/kg、速效钾107.29mg/kg,pH6.59。 2.3.2供试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颗粒,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0.2亿/克、N+PO+KO≥15%)由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生产提供;其225它肥料由试验单位自筹,主要有尿素(含氮46%),磷酸二铵(五氧化二磷含量46%、氮含量18%),硫酸钾(氧化钾含量40%)。 2.4试验方法 2.4.1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2.5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处理1: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 料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2 施肥量,同时亩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处理2: 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物肥料常规施肥。处理3:。4:空白(不施用任何肥料)处理施肥方法2.4.2 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14-18-15)35常规施肥:亩施掺混肥(试验结果3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3.1根系玉米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试验结果表明,发达,

玉米实验报告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 受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委托,为验证其生产的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 田中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我站特安排本试验,为该 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秸秆腐熟剂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由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2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自2013年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县进行,种植作物为小麦。 2.3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表1 试验地块基本肥力 土壤类型有机质 (g/kg) 11.8 速效氮(mg/kg) 74.7 速效磷(mg/kg) 14.2 速效钾(mg/kg) 116 2.4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含量 表2 玉米秸秆养分含量 作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2.5供试腐熟剂用法 将玉米粉碎均匀平铺在田间,均匀撒施腐熟剂2 kg/亩,并根据当地施肥习惯施适量的n、 p、k肥。 2.6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0 m2(10 m*6 m) 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栽培管理相同。 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不施秸秆); 处理2: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 处理3: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阿姆斯秸秆腐熟剂)。 3.结果与分析 3.1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3,玉米秸秆还田后施用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颜色转变、手感软化程度、 腐烂度提早5-10 d。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黄微黄褐黄褐黄黑黄微软软轻度腐烂腐烂腐烂霉味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 味腐臭味 微黄褐黄黑黄黑黄黑软腐烂腐烂腐烂腐烂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味腐臭味 浓腐臭味 秸秆颜色 秸秆手感软化程度 秸秆气味 3.2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与秸秆不还田(对照)的养分含量相比,处理2的有机质含量提高65.3%, 速效氮含量提高39.0%,速效磷含量提高39.4%,速效钾含量提高2.5%;处理3有机质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