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建筑斗拱的特点及作用

合集下载

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有何特点和作用

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有何特点和作用

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有何特点和作用关键信息项:1、斗拱的定义与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斗拱的特点: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斗拱的作用:承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饰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震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斗拱的定义与组成部分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一种结构,是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一般由斗、拱、翘、昂、升等基本构件组成。

斗是方形的木块,形状像量米用的斗;拱是弓形的短木,形状像弓;翘是向外伸出的悬臂梁;昂是向前伸出的悬臂梁;升是在拱与翘或昂交叉处,位于拱的两端,承托上层枋或拱的小斗。

111 斗拱的结构特点斗拱的结构精巧复杂,通过榫卯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

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灵活多样,能够适应不同的荷载和变形要求。

斗拱的层层叠叠,使得力的传递更加均匀和分散,有效地减轻了梁枋所承受的压力,增强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112 斗拱的造型特点斗拱的造型优美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线条流畅,形态多样,有的简洁大方,有的华丽繁复。

斗拱的组合方式丰富多变,能够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和形式,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113 斗拱的材料特点斗拱通常采用木材制作,如楠木、樟木等。

这些木材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满足斗拱的结构要求。

同时,木材的质感和纹理也为斗拱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12 斗拱的作用121 承重作用斗拱作为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承重任务。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化历史及特点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化历史及特点

一、概述我国古建筑斗拱作为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建筑技艺。

本文将对我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化历史及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二、斗拱的起源与演化1. 斗拱的起源斗拱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梁架结构,用以支撑梁的重力,保证建筑的稳固性。

最初的斗拱形式简单粗犷,以实用为主,没有太多装饰。

2. 斗拱的演化随着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断发展,斗拱逐渐演化出各种不同的形式与风格。

在唐代,斗拱逐渐开始体现出装饰性,雕刻精美,成为建筑的一大特色。

而到了宋代,斗拱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体现艺术性,更加强了其结构上的稳固性。

3. 斗拱的风格特点古代斗拱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形制、雕刻与装饰上。

形制上,斗拱有悬挑、垂直、半垂直等多种形式,各具特点。

雕刻与装饰上,斗拱的雕刻题材多样,常常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与神话的元素,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

三、斗拱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应用1. 宫殿建筑中的斗拱在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斗拱扮演着支撑梁架结构的重要角色。

宫殿建筑中的斗拱多为悬挑形式,结构稳固,雕刻精美,体现了皇家建筑的尊贵与华丽。

2. 寺庙建筑中的斗拱在古代寺庙建筑中,斗拱常常体现出佛教与道教的宗教文化内涵,雕刻内容多为佛教神话、道教神话等,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斗拱的结构稳固性也保证了建筑的稳固与安全。

3. 园林建筑中的斗拱在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斗拱常常体现出我国园林的特色与韵味。

斗拱的形制多样、雕刻精美,为园林增添了一份静谧与优雅。

四、斗拱在传统建筑中的保护与传承1. 文物保护中的斗拱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斗拱在文物保护中受到了高度重视。

国家对于古建筑斗拱的保护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加强对古建筑斗拱的维护与修复。

2.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斗拱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

在当代,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积极开展古建筑斗拱的传统技艺、工艺、风格的传承与研究,保持其传统魅力的也注入现代元素,使之与时俱进。

浅谈中国古建筑斗拱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建筑斗拱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建筑斗拱得特点及作用【摘要】斗拱就是中国特有得建筑结构,一般总就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得产生与发展有着非常悠久得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得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名族风格。

斗拱得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得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得链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得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斗拱、古建筑、文化符号、建筑语言一、斗拱就是什么斗拱就是我国建筑特有得一种结构。

在立柱顶、额枋与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得一层层探出成弓形得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得方形木块叫斗。

合称斗拱。

也作枓拱、枓栱。

由斗、栱、翘、昂、升组成。

斗拱得产生与发展有着非常悠久得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得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得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瞧到早期斗拱得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得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得构件,就是由方形得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得形制,就是较大建筑物得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得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得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一般上,凡就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得建筑物,才有斗拱得安置。

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得奇妙感觉。

在美学与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得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得角度来瞧,斗拱都足以象徵与代表中华古典得建筑精神与气质。

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耍头。

雕著一个立双式得青色龙头。

其两旁得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图1 斗拱得基本结构二、斗拱得种类斗拱得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柱头斗拱柱头铺作柱头科;柱间斗拱补间铺作平身科;转角斗拱角铺作角科;其中,转角斗拱得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就是最大。

按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得位置分类:外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

斗拱:中国古建筑之灵魂构件

斗拱:中国古建筑之灵魂构件

斗拱:中国古建筑之灵魂构件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就可以看到斗拱的形象。

到了唐代斗拱已达到成熟阶段,后为皇族建筑的专用构造。

明清时期,则更多地承载起装饰作用。

斗拱,可称得上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它不仅构思巧妙制式缜密,还有那巧夺天工的美。

因为它的存在,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得以出檐深远、呼之欲出。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代表了中国古建筑的精神和气质,它让中国古建筑充满了灵气。

斗拱的主要作用为承重和抗震。

它是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的过渡,斗拱上承屋顶,下接立柱。

在中国古建筑中,扮演着顶天立地的角色。

它可以承托挑檐,使檐部挑出更远,以保护墙身和台基。

在室内还可以承托天花枋,构成室内天花。

斗拱还是中国古建筑抗震能力的关键所在,它在梁架和柱间形成纵横交错的铺作层,犹如在梁架与柱间增设了一层弹簧层,有效地抗御地震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许多优秀的古建筑,经历多次强烈的地震而仍能巍然屹立的原因。

此外,它也是中国古建筑上重要的装饰构件和建筑等级的标志。

斗拱纵横交错,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色彩艳丽,韵律井然,当斗拱建筑披上中国色彩,视觉效果堪称惊艳。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只有重要的建筑,如宫殿、陵寝、苑囿、坛庙、寺观的主要建筑上才使用斗拱。

随着建筑等级的高低和面积的大小,斗拱可分为一至九重。

九重斗拱体量最大,它所承受的压力和托举的屋顶面积也最大,可以使屋檐最大程度外探。

斗拱是老祖宗留下的建筑文化瑰宝,惊艳了历史岁月。

斗转星移间,支撑着中国古建筑历尽风雨沧桑。

它是建筑生命的中流砥柱,默默藏在华丽屋檐下,静观世间风尘,流芳万古。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及其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及其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及其意义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古代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建筑中。

斗拱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构件,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形态和意义给中国传统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一.斗拱的形态特征斗拱是指由两块石料或木料组合而成的牛腿状结构,呈现出动态和协调的线条。

斗拱通常由斗栱和拱石两部分组成,斗栱是支撑构件,起到承重的作用,拱石则是拱起的构件。

斗拱的形态结构既具有雄伟的气势,又具有柔美的曲线,通过其婉转的曲线变化,将建筑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斗拱的意义1. 结构稳定斗拱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可将上部荷载分散至墙体,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定。

斗拱还能够减轻建筑各部分的荷载,提高建筑的承载能力。

2. 美学价值斗拱形态曲线流畅,造型雄浑大气,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斗拱还能够通过其线条的流动感和空间的层次感营造出独特的建筑美感,使建筑增添艺术韵味。

3. 文化象征斗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斗拱的形态来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天空中太阳和月亮的崇拜,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斗拱的形态被赋予了神圣和吉祥的意义,代表着光明与权力的象征。

三.斗拱的应用举例1. 故宫紫禁城故宫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斗拱作为紫禁城建筑的重要构件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太和殿的正殿大门、午门和佛香阁等建筑中都使用了斗拱结构,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威严和尊贵。

2. 衡山南岳大庙衡山南岳大庙是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中的代表之一,也是斗拱结构的典型应用。

大庙中的正殿大门和正殿内部都采用了斗拱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庄严和神秘。

3. 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中,斗拱也是常见的建筑形式。

例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和西湖的花港观鱼等园林建筑中都使用了斗拱结构,为园林增添了美感和独特的格调。

四.现代对传统斗拱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斗拱结构在当代建筑中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创新。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作用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作用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作用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它在建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斗拱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下面将从斗拱的定义、起源、结构形式以及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首先,斗拱是指在建筑中使用的一种半圆形或弧形的结构形式。

它由两段相交的圆弧组成,一段为上翘的圆弧,另一段为下凹的圆弧。

斗拱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成对或多对使用。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使用非常普遍,可以见于宫殿、庙宇、园林、桥梁等各种建筑类型中。

其次,斗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初期。

最早的斗拱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的斗拱主要用于墓穴的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斗拱逐渐应用于宫殿和庙宇等重要建筑中。

在汉代以后,斗拱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典型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时期的建筑中。

第三,斗拱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

最常见的斗拱形式是单个斗拱,由一段上翘的圆弧和一段下凹的圆弧组成。

此外,还有成对斗拱、多对斗拱等形式。

成对斗拱是指两个相邻的斗拱组合在一起使用,常见于门楼、牌坊等建筑中。

多对斗拱是指多个斗拱依次排列组合在一起,常见于廊道、桥梁等建筑中。

最后,斗拱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斗拱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由于斗拱的特殊结构形式,使得它能够有效地分散和传递建筑物自身的重量,从而减轻了墙体和柱子等承重结构的压力。

其次,斗拱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

斗拱作为一种独特而优雅的结构形式,能够为建筑物增添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建筑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此外,斗拱还可以起到连接和过渡的作用。

在建筑中使用斗拱可以将不同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完整和协调。

总之,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形式。

它通过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增添了建筑物的艺术魅力;通过连接和过渡作用,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完整和协调。

斗拱的作用 (2)

斗拱的作用 (2)

斗拱的作用一、斗拱的概述斗拱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中。

它是由多个相交的拱形构件组成的,能够有效地承担和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同时提供稳定的结构支撑。

斗拱被广泛应用于门楼、桥梁、城墙等建筑中,其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

二、斗拱的结构特点斗拱由多个相交的半圆形或椭圆形拱构成,每个拱都具有一定的半径和中心角度。

拱的上部是一条直线形的水平构件,称为横梁。

斗拱构件之间通常通过石材或混凝土等材料进行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斗拱的结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承重能力强:斗拱通过相互支撑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承担和分散建筑物的重量。

拱的形状能够将受力传递到下方的支撑点,使建筑物更加稳定。

2.弹性好:斗拱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弹性,能够在外部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并能够恢复到原始形态。

这种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风力等外力对建筑物的破坏。

3.受力均衡:斗拱由多个相交的拱组成,各个拱之间的力和力矩的作用相互抵消,使整个结构受力均衡,增加了稳定性。

4.美观大方:斗拱的造型优美、大气,能够增添建筑物的艺术感和审美价值。

在古代建筑中,斗拱常常与其他建筑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三、斗拱的作用斗拱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承重支撑:斗拱能够有效地承担和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将荷载传递到建筑物的支撑点,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大跨度建筑中,斗拱的作用更加显著。

2.抵抗外力:斗拱具有较强的抗震、抗风性能,能够减轻地震、风力等外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其弹性和韧性能够使其在受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弯曲变形,吸收和分散外力,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3.稳定建筑:斗拱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使整个建筑结构受力均衡,减少结构的不稳定性。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条件下,斗拱能够起到抵御倒塌的作用。

4.增强美观:斗拱作为一种具有浓厚艺术感的建筑元素,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建筑中的飞檐斗拱介绍

中国古建筑中的飞檐斗拱介绍

中国古建筑中的飞檐斗拱介绍
飞檐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它大量应用于殿堂、
庙宇、书院等建筑之中,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飞檐斗拱是指檐翼在立柱之间延伸向上,其间以拱形的形式穿插,其
形式多样化,每种飞檐斗拱都有其独特的设计,以及独特的风格。

飞檐斗
拱形似于悬浮于空中,充满超然之感。

它们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飞行,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挑战和梦想,以及追求更高更远目标的力量。

中国古建筑中的飞檐斗拱大多有殿堂、斋楼、庙宇、书院等类型,每
种类型的飞檐斗拱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形式。

殿堂飞檐斗拱,即宫殿飞檐
斗拱,也被称为宝构飞檐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常见的飞檐斗拱之一、
殿堂飞檐斗拱以拱形的形式穿插,多以八角形设计,而且有相当高的技术
要求,采用复杂的布局,把上、中、下三级拱形穿插排列,使整体效果美观。

斋楼飞檐斗拱,即学府飞檐斗拱,也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常见的飞檐斗
拱之一、斋楼飞檐斗拱以拱形的形式穿插,多以十字形设计,也有相当高
的技术要求。

斋楼飞檐斗拱多以四方设计,上下拱形不同,下部以八个三
角形环绕,上部以四十四个三角形环绕,使整体效果美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建筑斗拱的特点及作用
【摘要】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名族风格。

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链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斗拱、古建筑、文化符号、建筑语言
一、斗拱是什么
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合称斗拱。

也作枓拱、枓栱。

由斗、栱、翘、昂、升组成。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斗拱中间伸出部
仍叫做耍头。

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

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图1 斗拱的基本结构
二、斗拱的种类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柱头斗拱柱头铺作柱头科;柱间斗拱补间铺作平身科;转角斗拱角铺作角科;其中,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是最大。

按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类:
外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

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
内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内檐部位。

分为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

三、斗拱的发展过程
按年代来讲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

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图2 最早的斗拱实物:战国四龙四凤方案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是斗拱的初创时期。

西周铜器上已有栌斗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

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斗拱先是用于柱顶,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出现(最早的是人字拱)。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

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
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

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

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

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

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

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图3说明:[春秋淹城的仿古建筑,(斗拱结构)斗拱工艺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三、斗拱的作用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
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3、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4、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

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

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

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

中国古建筑屋顶挑檐采用斗拱形式的较之没有斗拱的,在同样的地震烈度下抗震能力要强得多。

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都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

【参考文献】:[1]田学哲《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潘古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潘德华《斗拱》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