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之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之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之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是事故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人为因素在事故中实际涉及的程度的估计有很大的差别,正确分析人为因素在事故中的作用,对事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对澳大利亚在三年期间发生的所有与工作有关的死亡原因研究表明,涉及到人的行为因素的死亡占事故死亡人数的90%以上。由此可见,在事故发生中认识到人为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过去传统的事故分析中,把人为因素仅仅看作是在即时事件序列中与出现的失误相联系的因素。随着事故分析技术的发展,对人为因素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事故分析中,要清楚人为因素是如何、为什么、以及何时涉及到事故等等,这大大提高了预示人为因素作用的能力,并有助于事故的预防。

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模型,试图描述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前面论及的事故原因的模型(参见图3-1)提出除了描述导致事故发生的即时原因的有关事件外,还扩展到人为因素的作用。而且模型还倾向于将与对事故有关的更为广泛的一些附加因素包括在内。人为因素(如生产实践和监督管理等)即可以在事件序列中即时地引发事故的失误发生,也可以作为预先存在的、影响到事故发生的事件序列的人为因素。对人为因素模型的两个主要成分:促成因素和事件序列,在概念上应当设想它们的出现是有时间顺序的,即事件序列失误总是出现在促成因素之后,这是固定的,不过它们发生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总之,这两个成分是事故因果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人失误的性质分析

在预防事故发生时,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了解失误的性质、误差性质、时机以及发生的原因。而失误的重要的和独特性的性质之一(与事故中其他因素不同)就是失

误是行为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部分。在学习新的技能和操作过程及维持其运转时,失误常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试探环境与造成失误之间的分界线时常犯失误,但他们从中却领会到究竟什么是这些分界线。这不仅对于人们学习新的技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更新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时也是必要的。因此,人们应该察觉到,自己的技能边缘检测与他们准备接受的危险水平是相关的。

差错是所有行为中一个不变的特征。研究表明,它约占与生产有关的致命性事故的2/3。因此,对可能发生差错的形式以及何时发生和为什么会发生有所认识都电气非常重要的。尽管对人为失误在许多方面还不理解,但目前的认识水平可以预计某些差错的类型,希望关于这些差错类型的知识能指导人们尽力去防止差错的发生或至少可以改变差错产生的不利后果。失误性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不是单一的现象,尽管传统上对事故的分析常把失误作为一个单纯的实体处理,似乎不能进一步去解析它。但实际上,失误是以多种方式出现的,失误的不同取决于对所面对的信息处理的功能。例如,误差可以由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衰减以致造成失误的感觉,也可以因过长时间注意力集中造成的误差,是由于环境中很复杂的刺激、各式各样的记忆失误以及失误的判断和失误的推断所造成。所有这些类型的失误可根据其发生时的背景及条件或任务的特性而加以区分,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把它们加以剖析,然后采取不同的途径去一一克服。

不同类型的失误也可根据技术操作是否熟练来区别。训练通常是解决人为失误的一种方式,因为熟练的操作行动是指在完成序列动作时是自发的不需要时刻注意和反馈。只需要断续的有意识的检查,以确保操作运转正常。熟练操作的优点是,一旦机器启动操作者只要稍加努力就可正常运行。操作者同时也可以进行其他的活动(如开车的同时也可与人谈话),如计划如何进行未来的工作。此外,熟练的操作通常是可以有预见性的。遗憾的是尽管熟练减少了许多类型的差错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其他的一些问题。熟练操作者时常表现为心不在焉、无意识的动作或疏忽,但其所造成的差错与不熟练操作者所发生的差错是不同的。技能性的差错一般与所控制的任务的性质发生改变有关,可以发生在有意识的检查阶段,也可能是由于类似的熟练操作方式所造成。失误的第二个特性是既不是新奇的也不是偶然的。失误

的形式有限,往往以类似的形式出现在各类活动中。例如,“迷失地点”可以发生在讲话中和察觉性的任务中,也可以发生在与知识有关的任务或解决某类问题的任务时。同样地,失误发生的时机和位置在事故发生原因的序列中似乎并不偶然。处理信息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论在何种场合其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即日常生活中在厨房里失误发生的形式,也可以同样的形式发生在高度危险的工业中。但这些差错的后果却差异很大,这取决于发生失误的环境,而并不在于失误性质的本身。

二.人失误的模式分析

人失误的模式在失误的分类和人失误模式的制作方面,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失误的各个方面及可能的范围。不过这种分类要能应用于实践,也许这是最大的限制。在建立事故原因的学说中,所作的一切可能很难应用于实践。若试图分析事故的原因或估计人为因素在整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了解人在处理有关资料的所有各个方面是不可能的,或者在事故发生之前就知道某个意图所起的作用都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在其后也不容易,因为事故发生的真象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事故周围情况的回忆。因此,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事故分类都集中在失误发生当时所执行的行为的性质。这样可使人们对失误的分析做到相对地客观和尽可能地重现失误本身。对于失误的分类,应区别开是在熟练操作时发生的(由失误、疏忽或不在意的动作引起的)还是在不熟练操作时发生的,或者是在执行解决问题的行为时发生的(失误)。失误或技能性失误都是无意识的失误,是在非常习惯的常规条件下,或实质上是自主的情况下的行为。将失误进一步地分为三类:

(1)规章性的失误。即按规章进行要求操作时发生的。

(2)知识性的失误。即发生在解决问题时,当人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或没有规章可遵循时发生的。

(3)技能性的失误。即在执行工作规划时受到干扰而发生的。

知识引起的失误是由于缺乏专门知识,规章引起的失误是由于不正确的应用这些专门知识,而技能性的失误则是在执行工作规划时受到干扰,通常是由于注意力发生变化。

应用这些分类去研究人群中与生产有关死亡的事故,表明了其应用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技能性的失误总是最常见。而且这三种失误类型的出现,在事件发生的序列中的分布是不同的。例如,技能性失误最常见于事故发生前的一瞬间(占致命性事故的79%)。由于时间来不及挽救,其后果可能很严重,而其他性质的失误似乎在事故序列中的排列要早一些。

三.事故中内的人为因素

事故发生当时的周围情况涉及到的是人为因素细节,而不是人的失误,这对理解事故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尽管在多数事故序列中,失误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从广义而言,人为因素也被涉及到。例如,所采用标准操作工作方法的形式和对确定工作方法的性质及可接受性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最早期的管理中的决定等。显然,有缺陷的工作方法和决定是与失误有关的。因为这样涉及到判断和推理的失误,但有缺陷的工作方法是可以通过其特性来加以区别的,也就是判断和推理中的失误一旦被批准成为标准操作方法,由于没有即时的后果,往往使人们对这种表现没有紧迫感。然而,它们应该被认为是一个不安全的、带有基本要害的工作系统。其所提供的状况,可能在以后无意识的与人的行为相互配合而直接引发事故。在这里,人为因素包括在个人及其所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涉及的许多成分,其中某些是直观和显而易见的部分,它们在工作系统中不出现即时的有害后果。例如仪器的设计、使用和维护、规范条例、个人防护及其他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来自管理或工人,或二者共同产生的标准操作方法等,所有这些都是实践中人为因素的例子。即使已经排除人为成分,直接地涉及到事故本身,但在系统功能中,这些显而易见的人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反映整个组织的背景情况。组织的特性可集中称为组织文化和组织气氛,这类术语已经用来表明个人所拥有的一组目标和信念、组织的目标以及信念对个人的影响等。最后,反映组织特性的共性或规范准则,可能就是影响各级水平对安全行为的态度和促进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在工作环境的条件下,耐受危险的水平就是由这类规范准则决定的。明显,任何在工作系统及工人们所用的标准操作方法中反映的组织文化,是人为因素在发生事故中的主要原因。习惯上对事故的看法是在事故发生的当时和当地突然间做错了许多事情,所以人们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故发生当时可以公开地测量的事件上。实际上,失误发生的

本身就可能存在允许不安全操作或失误表现。为了揭示工作系统中早已存在的引发事故的条件,就必须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这也涉及到能影响事故发生的人为成分。因此从广义上看,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人为因素的作用可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系统中不完善的决定和实践,虽没有产生即时的影响,但是它可产生一种使操作者发生操作失误的条件,以致发生事故(失误的结局)。传统上,由于与事故发生相隔的时间太远,而且与事故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不明显,所以在事故分析的设计和资料收集中,常常忽略了事故组织方面的作用。但最近已明确,在结构分析和资料收集系统中,要将事故的组织因素包括在内。在澳大利亚所有职业性死亡原因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占42.0%),涉及到预先存在的和正在进行的不安全的工作实践,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从大量事故的分析中可以认识到,并论证了组织对事故的影响。在工作系统中的组织和管理因素常常构成潜在的失误,它们好像生物系统中存在的病原体一样,组织的缺陷与具有引发性质的事件以及和事故当时的周围环境状况的相互作用,就像生长在生物体内的病原体受到有毒因素的启动那样而产生疾病。上述概念分析说明组织与管理的缺陷在事故序列发生之前早已存在,它们是一个具有潜在的或迟发的作用因素。因此要理解事故如何发生,人又是如何影响事故发生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这种做,就必须保证使分析自始至终都不仅限于可直接和立即导致危害的那些情况。

四.人为因素在事故和事故预防中的作用

了解了与事故有关的广泛环境情况在引发事故的潜在原因中的意义之后,描述事故发生原因的最好做法就是考虑有关成分的机遇,以及他们彼此之间是如何相关的。

首先,引发事故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时间也不一样。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彼此也各不相同、不尽一样。也就是说,原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出现于接近事故发生之时,因此揭示了事故发生时的某些情况,或者是由于它们是事故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或者是二者均有。在验证时间因素和原因因素重要性时,会涉及到较广泛的环境情况以及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况,分析的焦点应放在为什么会发生事故,而不要着重于它们是怎样发生的。

其次,通常大家都知道事故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在工作系统内,人、技术和环境成分是以其关键性的方式相互作用的。传统的事故分析模式仅局限于所规定的分类范围内,限制了获得资料的性质,因此也限制了选择最优预防行动的范围。所以,当考虑事故的广泛周围环境情况时,所利用的模型不得不涉及更广泛的因素。某个人为因素可能会与其他人为因素以及与其他非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在因果关系网络内广泛地存在着各种不同成分,无论它们是联合出现的,还是以相互作用的方式出现的,都提供了最完整的和最富于信息性的事故发生的图像。

第三,要考虑事件本身的性质及其对事故影响的性质这两方面的问题,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问题。尽管总是存在多种原因,但它们的作用程度并不都是相等的,确切地认识各因素的作用对理解事故为什么发生以及如何防止它再度发生是非常关键的。例如,事故发生当时的环境可能有影响,因为早期的行为因素是按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的。同样,在工作系统原有的各方面可能会提供这种背景条件,即在这个条件下,以熟练技能为基础的行为所犯的常规失误,也可突然发生带有危害后果的事故。在正常情况下,这类常规失误是没有严重后果的。如果目标是对准潜在的基本事故原因,而不是对准促发因素,则采取预防措施将是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因此,只有考虑到了所有各个类型的因素、检查了它们相应的时机并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的重要性,才可能理解因果关系的网络系统,并理解他们是如何影响结局的。

尽管人的活动可能以无数的不同的方式直接促成事故的发生,但相对地,只有少数因果途径的模式能说明大多数事故的因果关系,特别要强调在基本潜在的现场条件下,使得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能产生效应的场合仅局限于少数工作系统方面。据有关报道,在澳大利亚仅用四种因素模式便可解释他们在三年期间观察到的大约2/3的职业性死亡的原因,而且毫不奇怪,几乎所有这些事故都是在某些场合涉及到人为因素。总结人为事故因素的性质依据其类型、时机选择以及在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性方面而有不同。在多数情况下,人为因素是以有限范围的先前存在的形式和在有缺陷的工作系统中,产生了造成死亡事故的最根本的和最主要的原因。若这些因素与熟练操作期间的失误相结合,或与存在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联合,就会进一步促进事故发生。这些方式说明了在事故发生中主要涉及到人为因素的层次作用,

但是当用于制订预防措施时,问题就不能仅仅简单地描述那些人为因素涉及到事故中的各种各样的方式,而要确切地查明在什么地方和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干预。因此,只有当所使用的模型能精确地、综合地描述事故因果关系中各种相关因素(包括因素的性质、相关时机的选择以及相关的重要性)的复杂网络系统时,才有可能达到此目的。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 故隐患分析(新编版)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 (新编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影响因素和设备影响因素两大类。 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在运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关键作用。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货运等部门的各级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保证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他们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客携带“三品”上

车而酿成事故;货主托运危险品而不如实申报导致事故;在铁路一公路平交道口,车辆行人强行过道导致事故;铁路沿线人员拆卸铁路设备以及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2.设备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设备是影响运输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影响运输安全的铁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 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铁路运输事故按性质及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5个级别。典型的铁路运输事故有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电气化铁路触电伤害事故,以及营业线施工事故等。 (二)几类典型事故主要隐患分析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隐患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入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机车乘

《安全管理》之影响航空运输安全的三大人为因素

影响航空运输安全的三大人为因素 随着飞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航空运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旅客。世界间的距离随之“缩短”,朝发夕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的一大难题。在航空运输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因飞机本身的机械故障而引发的飞行事故居高不下,占据主要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大量使用,飞机已是高新科技的代表作,自身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航空事故比例大大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近七成事故由人为原因导致,成为制约航空安全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已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于是逐渐探索出通过加强机组资源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达到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目的。 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机、环境三大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行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为因素已成为制约航空安全水平的首要环节。 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基本人为因素 一、技术因素: 众所周知,航空器是诸多尖端科技的综合产物,以高速安全的特点帮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缩短了世界各点之间的距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加速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航空人员是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殊人员,航空器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不但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航空器的工作原理谙熟于胸,不但要熟知各个系统还要在出现异常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要能够熟练操纵飞机做各种机动而且还要能够从容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发扬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飞机的最大性能从而确保航空安全。 从我国培养飞行人员模式的变化即可看出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其前身仅为一般的技术专科学校,随着民航的不

人为因素分析准则

人为因素分析准则 一、目的 指导对生产运行中积累的人为因素事件的数据分析,提高对事件本质的认识程度,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支持数据,形成事件的提前预防。 二、分析范围 公司重大质量索赔事件、对客户造成抱怨的索赔(如零小时索赔等)、其他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人身安全事件。 三、指导思想 人为因素分析准则的指导理念是结合业务管理流程(BPM)思想,挖掘每个事故/事件背后的工作流程,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子系统,利用HFACS(“瑞士奶酪“模型)(图1),进行人为因素分析,确定各子系统原因之间的关系,实现事件重现,为改进提供支撑数据。 四、分析步骤 1.明确事故/事件背后的工作流程(子系统)及其关系。针对客户关注的由公司原因造成的航空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其他人身安全事件,首先确认事件背后的促使系统失效的流程,该流程可能是由多个环节或子系统(A1、A2…)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和空间)组成的。 2.分析各子系统涉及的原因,利用HFACS对子系统进行人为因素分析(图 表 1 各子系统漏洞分析 3.确定各根原因之间的关系,其属性应该包括所属子系统、原因1、原因2 五、分析结果 根据以上信息,进行原因结果分析。原因结果分析应该明确差错还是违规,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于差错不应该追究人员责任。 六、数据保存 通过步骤1各环节或子系统(A1、A2、、、)的关系和表2原因关系,即可实现事件重现,为风险评价和安全预警提供有用的数据.

附件 HFACS 图1 基于HFACS的事故分析模型 图2 事故/事件原因分析二维图

HFACS术语详细释义 1.不安全行为(G)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系统存在问题的直接表现。这种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差错和违规。(l)差错包括有技能差错G(1)、决策差错G(2)和知觉差错G(3)。技能差错G(1):漏掉程序步骤,维修技术不足,工作时注意力分配不当等。决策差错G(2):可能由于经验不足,缺乏训练或外界压力等造成,也可能理解问题不彻底。如周期压力下判断错误,决策失败等。知觉差错G(3):即一个人的感知觉和实际情况不一致,如由于工作场所光线不足引起的视觉错觉等。(2)违规故意或者说主观不遵守确保产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分为习惯性违规G(4)和偶然性违规G(5)。前者是组织或管理人员常常能容忍和默许的,常造成工作人员习惯成自然。而后者偏离规章或工作人员正常的行为模式,是不被允许的。 2.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F) 不安全的行为的前提条件指出了直接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操作者状态,环境因素和人员因素。 (l)操作者的状态能影响并经常影响人的工作绩效,包括精神状态差F(3)、生理状态差F(4)和身体/认知局限F(5),如精神疲劳,失去情境意识(指一个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理解和判断,精确的感知环境变化和对未来发展的预知能力),工作中自满等属于精神状态差。生病、缺氧,身体疲劳或服用药物等引起生理状态差。当操作要求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时会出现身体/认知局限,同时为安全埋下隐患,如视觉局限、休息时间不足、体能不适应等。(2)HFACS将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物理环境F(6)和技术环境F(7)。前者指工作者周围的环境,如工作间温度、噪音、照明、有毒气体等。技术环境包括人机操作界面特征、工卡检查单编排等情况。 (3)人员因素强调个人的准备状态F(2)和班组管理F(1),因为班组活动常为许多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创造前提条件。例如在维修过程中,任务交接沟通不畅、缺少团队合作等问题属于班组管理不良。没有良好的休息、班组带班教育培训不足、滥用药物等属于个人准备情况不足。 3.不安全的监督(E) (l)监督不充分E(1)是监督者或组织者没有提供专业的指导、培训、监督等。若组织者没有提供充足的培训,则工作者的操作技能将不足,出现差错的机率必然增加。 (2)计划不适当E(2)包括这样几种情况:值班人员配备不当,工作指令时间不足(AOG),或长期高负荷工作,没有为工作者提供足够的休息等。计划不当会使的出错的几率加大。(3)没有纠正问题E(3)指的是管理者清楚人员、培训和其他相关安全领域的不足之后,仍然允许其持续下去的情况。 (4)监督违规E(4)指的是管理者或监督者有意违反现有的规章程序,如默许未经授权的人员执行相关工作等。 4组织影响(D) 组织层的差错属于最高级别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间接的、隐性的、深远的,其改正的代价也很高,但是却更能加强系统安全。一般来说,组织影响包括三个方面: (l)资源管理不当D(1)主要指组织资源分配及维护决策存在的问题,如人力资源、资金设施等管理不当、过度削减安全相关的经费诸如此类。 (2)不良的组织氛围D(2)可以定义为影响工人绩效的多种变量,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政策。比如信息流通传递不畅、以加班多少衡量个人绩效、过于强调惩罚等都属于不良的组织氛围。 (3)组织过程漏洞D(3)主要涉及组织里运营过程中的行政决定和流程安排,如公司制定的工作程序存在缺陷或不完善,或制度欠缺等。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一)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影响因素和设备影响因素两大类。 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在运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关键作用。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货运等部门的各级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保证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他们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客携带“三品”上车而酿成事故;货主托运危险品而不如实申报导致事故;在铁路一公路平交道

口,车辆行人强行过道导致事故;铁路沿线人员拆卸铁路设备以及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2.设备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设备是影响运输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影响运输安全的铁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 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铁路运输事故按性质及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5个级别。典型的铁路运输事故有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电气化铁路触电伤害事故,以及营业线施工事故等。 (二)几类典型事故主要隐患分析

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53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分析 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分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汽车自诞生以来的100年时间,以其特有的优越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汽车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事故频繁等负面效应,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居高不下,经济损失的日益加大。 如何预防交通事故,以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我国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可以看出,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90%左右,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引起的占30%左右,而因汽车技术状况诱发的事故约为10%。人作为各种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既是

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事故导致的各种人间悲剧都将降临在人的身上,由此可见分析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通事故中人因分析 交通安全取决于人、车、路、环境、管理、法律、教育等道路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连续的协调工作,交通事故的发生是这一系统中各个环节耦合失调的综合反应。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包括:人的危险因素和物质危险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指道路交通系统依赖的物质条件所固有的危险性质和潜在的消极性能,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状况,道路设计的合理性,自然气候条件,车辆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人的危险因素是指参与交通活动的人的意识障碍以及交通管理人员等人

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

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 __浅谈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人为因素 随着飞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航空运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旅客。世界间的距离随之“缩短”,朝发夕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的一大难题。在航空运输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因飞机本身的机械故障而引发的飞行事故居高不下,占据主要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大量使用,飞机已是高新科技的代表作,自身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航空事故比例大大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近七成事故由人为原因导致,成为制约航空安全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已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于是逐渐探索出通过加强机组资源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达到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目的。 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机、环境三大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行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为因素已成为制约航空安全水平的首要环节。 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基本人为因素 一、技术因素: 众所周知,航空器是诸多尖端科技的综合产物,以高速安全的特点帮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缩短了世界各点之间的距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加速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航空人员是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殊人员,航空器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不但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航空器的工作原理谙熟于胸,不但要熟知各个系统还要在出现异常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要能够熟练操纵飞机做各种机动而且还要能够从容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发扬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飞机的最大性能从而确保航空安全。 从我国培养飞行人员模式的变化即可看出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其前身仅为一般的技术专科学校,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逐渐升格成一所综合性本科学院,所培养的人才从单一的航空器”司机”到今天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除传授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航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而有效合理的利用和再创造,为营造良好的人机环境、够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航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从飞行员的后期培训来看,近年来增加了新雇员培训、公司运行政策培训、应急训练和定期复训等,培训体系已向系统化、职业化发展。教学模式也从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型转变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型,侧重于传授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所有这些改变都为今后的航空安全储备人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人为因素这一重大环节。 二、法规因素 航空法规是从事航空运输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初始飞行学员到成熟的机长要经历许多法规制度的培训,其中包括《飞行基本规则》《民航法》

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是事故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人为因素在事故中实际涉及的程度的估计有很大的差别,正确分析人为因素在事故中的作用,对事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对澳大利亚在三年期间发生的所有与工作有关的死亡原因研究表明,涉及到人的行为因素的死亡占事故死亡人数的90%以上。由此可见,在事故发生中认识到人为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过去传统的事故分析中,把人为因素仅仅看作是在即时事件序列中与出现的失误相联系的因素。随着事故分析技术的发展,对人为因素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事故分析中,要清楚人为因素是如何、为什么、以及何时涉及到事故等等,这大大提高了预示人为因素作用的能力,并有助于事故的预防。 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模型,试图描述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前面论及的事故原因的模型(参见图3-1)提出除了描述导致事故发生的即时原因的有关事件外,还扩展到人为因素的作用。而且模型还倾向于将与对事故有关的更为广泛的一些附加因素包括在内。人为因素(如生产实践和监督管理等)即可以在事件序列中即时地引发事故的失误发生,也可以作为预先存在的、影响到事故发生的事件序列的人为因素。对人为因素模型的两个主要成分:促成因素和事件序列,在概念上应当设想它们的出现是有时间顺序的,即事件序列失误总是出现在促成因素之后,这是固定的,不过它们发生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总之,这两个成分是事故因果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人失误的性质分析

在预防事故发生时,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了解失误的性质、误差性质、时机以及发生的原因。而失误的重要的和独特性的性质之一(与事故中其他因素不同)就是失误是行为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部分。在学习新的技能和操作过程及维持其运转时,失误常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试探环境与造成失误之间的分界线时常犯失误,但他们从中却领会到究竟什么是这些分界线。这不仅对于人们学习新的技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更新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时也是必要的。因此,人们应该察觉到,自己的技能边缘检测与他们准备接受的危险水平是相关的。 差错是所有行为中一个不变的特征。研究表明,它约占与生产有关的致命性事故的2/3。因此,对可能发生差错的形式以及何时发生和为什么会发生有所认识都电气非常重要的。尽管对人为失误在许多方面还不理解,但目前的认识水平可以预计某些差错的类型,希望关于这些差错类型的知识能指导人们尽力去防止差错的发生或至少可以改变差错产生的不利后果。失误性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不是单一的现象,尽管传统上对事故的分析常把失误作为一个单纯的实体处理,似乎不能进一步去解析它。但实际上,失误是以多种方式出现的,失误的不同取决于对所面对的信息处理的功能。例如,误差可以由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衰减以致造成失误的感觉,也可以因过长时间注意力集中造成的误差,是由于环境中很复杂的刺激、各式各样的记忆失误以及失误的判断和失误的推断所造成。所有这些类型的失误可根据其发生时的背景及条件或任务的特性而加以区分,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把它们加以剖析,然后采取不同的途径去一一克服。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 (一)、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影响因素和设备影响因素两大类。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在运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关键作用。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货运等部门的各级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保证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他们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客携带“三品”上车而酿成事故;货主托运危险品而不如实申报导致事故;在铁路一公路平交道口,车辆行人强行过道导致事故;铁路沿线人员拆卸铁路设备以及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2.设备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设备是影响运输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影响运输安全的铁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 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

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铁路运输事故按性质及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5个级别。典型的铁路运输事故有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电气化铁路触电伤害事故,以及营业线施工事故等。 (二)、几类典型事故主要隐患分析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隐患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人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有: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辆装载货物超限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 3.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作业人员安全思想不牢,违章抢道,走道心、钻车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跳车、爬车,以车代步,盲目图快,避让不及,下道不及时;作业防护不到位,作业中不加保护措施,线路上作业不设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等。

(完整word版)谈人为因素与安全运行

谈人为因素与安全运行 安全和效率是航空界关注的目标,二者缺一不可,优化航空人员的工作表现,是实现安全和效率的可靠保障,在百年航空发展史中,随着航空设计和制造业的发展,飞机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为因素的研究成果在飞行中的应用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机组资源管理是机组原因造成的事故明显减少,但是从最近十年发生的事故统计来看机组原因依然超过70%。 安全对航空公司来说相当重要,如果没有安全就没有公司的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 上个世纪后期由于航空器的安全水平的提高。飞机的机械原因导致的事故比例从80%降低到20%,但是人为差错在先进的设备下仍然出现,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占到事故比例的80%,这样我们逐渐认识到,航空器的可靠性已远远大于人的操作可靠性,人的失误会对飞机构成更大的威胁,这就使得提高航空器安全的关注点逐步转移到人的身上。 应用人为因素不仅限于飞行安全的需要,缺乏人为因素只是还对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研究和应用人为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安全和提高效率。 一、SHEL模型让我们理解人为因素 它是一种人为因素的概念模型,是用简单方式来认识复杂系统,它主要介绍人为因素的研究的范围,要素,关系,人是这个模型的中心,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他部分要与他配合,并适应它,它和其他部分不匹配就是人为差错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S软件飞行程序,操作手册,检查单等等。

容易出现差错的是,误解程序,编制了不实用的手册,制定了不合理的检查单。特别是在新的程序和新的检查单开始执行的时候容易出现人为原因的差错。 2、H硬件飞机结构,驾驶舱设计,操纵系统和仪表的配置和使用特性等 容易出现差错的是,操纵性设计不符合我们的习惯,仪表位置不合理等,尤其是对新飞机操纵时容易出现人为原因的差错。 3、E环境运行环境,气象条件,工作流程安排等 容易出现差错的是,运行环境给机组带来很的大负担,天气条件牵涉机组很大精力,飞行任务安排不合理,造成人员疲劳,分心等。 4、L人一起工作的机组成员,签派人员,管理人员。等等 容易出错的是,人员短缺飞行量加大,缺少机组成员之间的监督,缺少来治管理人员的支持。 从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我们容易出现错误的方面,随着现代设计和制造业的进步飞机已经变得越来越可靠,然而重新设计人类是不可能的,人是会犯错误的。但是,我们却能通过提供有效的培训,优化工作程序,完善规章制度,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差错和管理差错。 与许多事故和事故征候一样,所有的案例都包含一系列人为因素问题,形成一个事故链,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往往涉及很多人,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人对异常提出疑问和质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打破事故链,从而避免差错,防止事故的发生。在事故链中飞行机组已经是后一环了,所以就更为重要和关键了。 二、墨菲定律

人为差错与飞行安全

人为差错与飞行安全 一、人为因素与人为因素学 一般在英文文献中,人为因素都以复数形式(Human Factors)出现,在研究人为因素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人为因素的个体以及群体形式。 1)个体人为因素 个体人为因素也可以称之为人为要素。 2)群体人为因素 用数学及物理学的说法,可以把群体人为因素看成是一种人为因素。它包含了操作、现场作业、组织管理及监督等各个方面。简而言之,人为因素学是一种综合的技术体系,它谋求把与人类有关的众多领域内的知识见解灵活地应用于实践,来提高装备的安全性和效率。 人为因素学所跨越的领域不亚于工程学。一个工程师不可能了解工程学的全部领域。同样地,一个人不可能也没必要精通人为因素的各个领域。 二、人为因素学的基本原理 人为因素学有许多重要的内容,这里列举其中与工程热力学中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相通的论点,即:“不能要求人为差错为零,只能通过防止差错和制定容错措施来控制差错。” 这样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各种议论,例如:“既然那是理所当然的事,那还研究它干什么?”“把差错视为不得已的事情并予以宽容是不

对的”等等。 可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明确指出“不能制造出永动机”。与此相似,从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结构来看,人不能100%地避免失误。认识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工程学打消了制造永动机的念头,转达而以不断地改进技术来实现提高热效率。同样道理,人类也要去掉要求“没有差错的人”的幻想,转而通过积累从人为因素中得来的经验,去实现更好地控制差错,最大限度地将事故发生率降低到接近于零。 经常说,航空事故中70%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详细研究一下以往的资料就会明白70%这一数字是和飞行员的错误相联系的。再看看剩下的30%,有设备故障,设计错误、制造错误、管制错误等等,这些都和人为因素息息相关,追究下去的话,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事故100%地与人为因素有关。” 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 人为因素是一种涉及领域和知识都很广的方法体系,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概念和方法。但是,需要尽力把重要的概念转换成方法,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 例如:有“事故链”这么一个概念。这就是说:“大事故极少是因为一个原因引起的,总是由于许多事件像链条似地连结在一起而发生的,所以,要防止事故只要切断这个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就可以了。” 从把概念转换为方法的观点来看,可以考虑“分析事故链”的问题。即对作为对象的事故进行分析,具体地写出存在着怎样的事故链,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题库)

目录 一、判断题 (2) 二、单选题 (3) 三、多选题 (30) 四、简答题 (33) 五、填空题 (65)

一、判断题 1、非惩罚性的环境是自愿性报告系统的关键,这句话对吗? 【答案】对 2、只要符合了民用航空规章就可以避免所有航空风险? 【答案】错误 3、人是会出错的,这种理论正确吗? 【答案】正确 4、人为因素是分别研究人、硬件、软件、环境的科学。这句话正确吗? 【答案】错误 5、人为因素各要素同等重要。这句话正确吗? 【答案】错误 6、人机工程学属于人为因素范畴吗? 【答案】正确 7、按照墨菲(MURPHY)定律,如果存在一种错误做法,这种错误做法迟早发生一次的概率是1吗? 【答案】正确 8、人与人不同,有的人会出错,有的人则不出错,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错误 9、因为人是会出错的,所以人为差错是不能控制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错误 10、维修中人为差错不可能完全避免,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正确 11、人都会出错,但是,有的出的多,有的出的少,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正确 12、维修工作中,如果出的是同一类型差错,那么,发生差错的原因也应该是相同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错误

13、如果发生差错的类型相同,导致的后果也必然相同。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错误 14、按照墨菲(MURPHY)定律,如果存在一种错误做法,这种错误做法一次也不发生的概率是0吗? 【答案】正确 15、人为因素研究的范畴限于人与他人、团队和组织? 【答案】错误 二、单选题 题例:19991998的末位数字是()。 A.1 B.3 C.7 D.9 【答案】A 1、国际民航组织在下述哪一附件中规定航空维修执照持有人应具有与其职责相关的人为因素知识? A.附件1—人员执照的颁发; B.附件2—空中规则; C.附件8—航空器的适航性; D.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 【答案】A 2、在下述哪一部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规定相关维修人员要经过人为因素知识的培训? https://www.360docs.net/doc/764959490.html,AR-66; https://www.360docs.net/doc/764959490.html,AR-147; https://www.360docs.net/doc/764959490.html,AR-145; https://www.360docs.net/doc/764959490.html,AR-121 【答案】C 3、国际民航组织在附件13中规定自愿性报告系统必须是: A.公平处罚; B.不处罚; C.不公开; D.不处罚,对资料来源提供保护。 【答案】D

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01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正式样本

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分析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是事故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人为因素在事故中实际涉及的程度的估计有很大的差别,正确分析人为因素在事故中的作用,对事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对澳大利亚在三年期间发生的所有与工作有关的死亡原因研究表明,涉及到人的行为因素的死亡占事故死亡人数的90%以上。由此可见,在事故发生中认识到人为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过去传统的事故分析中,把人为因素仅仅看作是在即时事件序列中与出现的失误相联系的因素。随着事故分析技术的发展,对人为因素的认识提高到

一个新的水平。在事故分析中,要清楚人为因素是如何、为什么、以及何时涉及到事故等等,这大大提高了预示人为因素作用的能力,并有助于事故的预防。 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模型,试图描述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前面论及的事故原因的模型(参见图3-1)提出除了描述导致事故发生的即时原因的有关事件外,还扩展到人为因素的作用。而且模型还倾向于将与对事故有关的更为广泛的一些附加因素包括在内。人为因素(如生产实践和监督管理等)即可以在事件序列中即时地引发事故的失误发生,也可以作为预先存在的、影响到事故发生的事件序列的人为因素。对人为因素模型的两个主要成分:促成因素和事件序列,在概念上应当设想它们的出现是有时间顺序的,即事件序列失误总是出现在促成因素之后,这是固定的,不过它们发生的时间是不固定

人为因素在航空管理安全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64959490.html, 人为因素在航空管理安全中的作用 作者:王有权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24期 [摘要]近年来,人为因素造成的飞行安全事故所占比例是巨大的,同时由于诱发人为错误的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极易出现,因此人为因素成为了航空生产中的巨大安全隐患。所 以我们要以人为本,为管制人员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稳定管制队伍 [关键词]人为因素;航空管理;安全;作用 中图分类号:F4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085-01 1 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的民航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航班流量也是日益剧增,从而促进了我国空管行业的迅速发展。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空管行业也暴露出许多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人为因素在空管安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需要正确的认识人为因素在空管安全中的作用,防范于未然,从而保障民航的安全。人为因素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人为因素已经成为减少空中事故,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途径。 2 人为因素的概念 2.1 人为因素的定义 国际民航组织对人为因素的定义如下:研究范同涉及航空系统中人的所有表现,利用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以及与人相关的科学知识,寻求人的最佳表现以达到预期的安全与效率。在广义上讲,人为因素就是指人的行为或使命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以称作是人为失误。当人没有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时,就会对系统造成故障或事故。因此,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作用,对航空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人为因素的内涵 在航空人为因素中,空管人为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分支。空管人为因素能够利用分析人的能力和限制,让系统和人进行匹配,在出现矛盾时,也能够指导人和系统正确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且防止事故的发生。空中交通管制的系统是很复杂的,它要通过人机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系统的功能,从而让飞行流量达到安全、有序以及快速调配的标准。 2.3 空管人为因素的特点

19个经典的安全相关事故案例

有关事故案例 生命是宝贵的,健康是重要的,不可能每个员工都去亲身体验事故,因此,学习事故案例,从中得到启迪,设想危险,未雨绸缪,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好方法。 为从这些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事故中吸取教训,使这些事故成为前车之鉴,预防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并能举一反三,进一步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给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特搜集了与我公司相关的一些事故案例汇集成册供公司员工学习。每个案例均有事故经过、事故原因、责任分析、教训及防范措施,以科学的态度,从理论上探讨其起因,并提出了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案例的陈述力求简捷、清晰、突出主要线索和问题,注重实用性。 案例一操作车床违章未戴工作帽伤害事故 ,湖南某机械加工厂一名女工,在操作车床时严重违反安全规定,未戴工作帽,致使长发被旋转的工件缠绕,造成严重伤害事故。 一、事故经过 是星期天,应该是休息的日子,但是某机械厂由于实行了新的计件工资制,许多工人自发组织加班,以求增加收入。机加工车间女车工尹某,在车间领导安排她加班而她本人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擅自请在本厂当铸造工的丈夫替代操作车床。 这天11 时许,尹某从市场买菜回来,因考虑到丈夫车工技术不熟练怕出废品,连忙去车间探望。来到车间后不久,尹某发现车床刀架紧固螺钉松动,她在未停机的情况下,违章伸手去帮忙拧螺钉。由于尹某未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戴工作帽,致使自己的长发被卷入车床丝杆上,待其丈夫发现时又不知道如何关掉车床电源开关,而是抱着尹某身体向后拉,结果头发越绞越紧。当另一工人发现并关掉车间总闸时,尹某满头秀发连同头皮已被全部撕掉,左耳也撕去一块,造成一起惨不忍睹的重伤事故。 二、事故分析 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一连串的违章,首先是尹某违反有关规定,擅自让其丈夫代替自己操作车床;其次是在未停机的情况下紧固螺钉,这也是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禁止的;再次是操作车床不戴工作帽,导致长发被车床丝杆缠绕,造成严重伤害事故。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则是该厂安全管理工作太差,一连串的违章无人纠正、无人制止,估计在当天工人加班的情况下,工厂、车间领导可能无人到场,如果确实这样,就属于严重失职。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类似于这样的事故,一般出现在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都不严格的中小企业,或者出现在加班、夜班等特殊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比较松懈,作业人员也比较容易马虎,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由此而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项政策或制度的推出,特别是与职工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或制度的推出,必然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例如实行计件工资,如果没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办法,会造成残次品增加、质量下降;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会造成忽视安全事故增多。这是从这起事故中应该吸取的一个教训。 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有: 1、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制止,并给予必要的处罚,同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要求车工必须按规定穿好紧身合适的防护衣服,把袖口扣紧或者把衣袖卷起,把上衣扎在裤子里,腰带端头不应悬摆。不要穿过于肥大、领口敞开的衬衫或外套。留有长发时要戴防护帽或头巾,头巾或领带的端头要仔细塞好。 3、车床操作工在开动机床前,要详细检查机床上危险部件的防护装置是否安全可靠,润滑机床,并作空载试验。 案例二违章戴手套操作车床造成断臂事故

人为因素与航空事故

人为因素与航空事故 引言 自从人类于1903年有了第一架飞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的不断改进世界民航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后,大量的飞机被投入到了干线运输中,而飞机的事故率也不断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飞行事故空勤机组的因素一直保持在80%左右,如果再加上空中交通管制,机务维修机场保障的差错由人为原因造成的飞机事故率可高达90%以上。人为因素已成为影响现代航空安全的核心因素。 正文 空难、事故、坠毁、死亡、逃生、搜索、救助、善后、调查,压得整个世界的航空业难以呼吸。政府、媒体、航空公司和普通乘客都在质问飞机制造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航空器的不断坠毁?这一切还是否能用概率来解释?又如何才能在飞机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保证乘客的安全? 人为因素的重要性 早期的航空器由于本身的设计缺陷,以及地面通信、导航设备的不完善,造成的事故大多是由于机械故障、天气以及导航方面的原因。国外资料显示:飞机失事的人为因素占80.5%,其中机组人员因素占62%,操作程序占15%,维修不当占3.5%。随着航空科技的飞跃进展,航空事故的特性也慢慢改变,硬件的益发精良,相对反映出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波音公司几年前曾对全球飞行安全事故做过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其中的一些数据发人深省。他们对1982到1991的10年间,全球发生的287次商用喷气机事故中,具有充分记录的232次加以分析,并将失事预防措施分成机组乘员、航空公司、飞行管制、机场管理、气象信息、飞机设计、维修7大类37项。在所有232个飞行安全事故之中,有的事故只牵涉到一项措施,有些则牵涉到20项,平均是3.77项。而其中与人为因素有关的飞行机组人员、维修人员、空中管制人员的失误是引起航空事故的核心。 人为因素的定义 人的因素(Human Factors),在我国民用航空界也称人为因素。……P35……它是按照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特性,设计“机”,并使之符合人的高效、健康、安全、舒适的各种要求;优化人—机—环境系统,使三者达到最佳配合,以最小的劳动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果。现代飞机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控制系统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人的因素研究对象是人,而人的机能特征有: 1.决定人的综合素质的三要素:思想意识、作风、知识技能 2.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人的感觉有8种: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运动、平衡、内脏感觉。感觉具有单一性、局限性、适应性、关联性和相

我国气体与粉尘爆炸事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_杨豪

我国气体与粉尘爆炸事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 豪,王培植,万祥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论述了我国气体与粉尘爆炸事故的研究现状,对气体与粉尘爆炸的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了各种防止气体及粉尘爆炸发生的措施,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要求。 关键词:气体爆炸;粉尘爆炸;防爆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556(2008)0120097203 3 Current Accident Status of G as and Dust Explosion in China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 actors YAN G Hao,WAN G Pei2zhi,WAN Xiang2yun (Facult y of En gi neeri ng,Chi 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W uhan430074,Chi na) Abstract:The research stat us of t he gas and dust explo sion accident s is discussed.The explosion condi2 tions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s and dust explo sio n are analyzed in detail.Many kinds of preven2 ting measures are researched,and t 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requirement s are p ut forward. K ey w ords:gas explosion;dust explo sion;explo sion p revention measure 0 引 言 气体和粉尘爆炸事故在当前各类工业事故中占有较大比重。以气体与粉尘爆炸事故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各种防止气体与粉尘爆炸发生的措施,可以为这些物质的安全生产、储存、运输和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1 气体与粉尘爆炸事故研究现状 气体与粉尘爆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爆炸灾害的主要形式。因其爆炸破坏力大,难以控制,给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控制气体与粉尘爆炸成为社会关心的共同话题。 受限空间气体爆炸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建立比较准确的理论模型描述爆炸发展过程是很困难的。由于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假设建立了适合于工程应用的爆炸模型,先后提出了等温模型、绝热模型和一般模型[1]。 等温爆炸模型比较简单,对受限空间气体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的计算比较粗糙,误差较大,主要是因为等温爆炸模型假设已燃物和未燃物的温度在爆炸发展过程中保持不变,即假设未燃物与环境温度相同,已燃物与火焰温度相同。而在实际爆炸过程中,由于容器中的压力是逐渐升高的,因此已燃物和未燃物的温度都是逐渐增加的,在等温模型推导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压力升高对气体燃烧速度的影响,因此等温假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较大的误差,该模型只能表示爆炸过程中的压力发展趋势。绝热爆炸模型是在等温爆炸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考虑了绝热压缩对气体混合物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以及压力对燃速的影响,其精确度比等温爆炸模型高。J.Lee于1985年通过引进化学反应度a,提出了密闭容器中爆炸发展的一般模型,该模型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容器内气体爆炸发展过程的3个阶段:点火前容器内初始状态、点火后气体燃烧状况和火焰面达到容器壁面的状况。 第15卷 第1期2008年 3月 安全与环境工程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l.15 No.1 Mar. 2008 3收稿日期:2007212224 修回日期:2008201210 作者简介:杨 豪(197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技术与计算机应用。E2mail:y2hao@https://www.360docs.net/doc/76495949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