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囊性病变概述

合集下载

胎儿颅内囊肿的分类及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颅内囊肿的分类及产前超声诊断

·综述·胎儿颅内囊肿的分类及产前超声诊断武玺宁 姜玉新 孟华 戴晴 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3.07.004作者单位: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科通讯作者:姜玉新,Email:yuxinjiangxh@yahoo.com.cn 胎儿颅内囊性病变包括正常部位各腔室系统的扩张,如侧脑室或第3、4脑室扩张,后颅窝增宽及透明隔腔扩张等,也包括发生在颅内各部位如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及脑室内的特发性囊肿。

不同性质、不同部位的囊性病变其转归及预后不尽相同。

由于胎儿颅内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尤其因颅内的多腔室结构使得胎儿颅内囊肿的定位定性存在一定困难,并且难以与腔室系统扩张进行鉴别,本文总结回顾以往文献报道,对胎儿颅内囊肿的表现及超声诊断要点进行综述。

胎儿颅内囊肿是脑实质内外和(或)脑室内充满液体的非肿瘤性的囊性病变,多由产前超声检查发现[1]。

多数颅内囊肿为良性且预后良好,不合并其他胎儿畸形时,不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部分囊肿随孕周增大可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一项包括54例颅内囊肿胎儿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数(63%)囊肿位于幕上及大脑中线区域,其次为幕下和贴近颅骨底部切迹处[2]。

多数囊肿为单发,一项样本数为70例的研究显示,单发颅内囊肿约占90%,仅1例出现不同部位的两个囊肿[3]。

根据肿瘤起源的解剖位置,颅内囊肿可分为3大类[1]:脑实质外囊肿,脑实质内囊肿及脑室内囊肿。

一、脑实质外囊肿脑实质外囊肿主要指蛛网膜囊肿(arachnoidcyst,AC),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4]。

原发性蛛网膜囊肿内充满脑脊液,通常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而继发性蛛网膜囊肿多与出血、外伤和感染有关,相对少见,常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蛛网膜囊肿为非血管性的囊性病变,其囊壁含有一层较厚的胶原和增生的蛛网膜细胞,但缺乏典型的蛛网膜小梁[1]。

神经内科疑难病例类型

神经内科疑难病例类型

神经内科疑难病例类型神经内科疑难病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言:颅内占位性病变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疑难病例之一。

该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一、定义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指颅内一定范围内的异常结构或异常组织代替正常脑组织所引起的病变。

它可以是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二、病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 肿瘤:脑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脑胶质瘤、脑膜瘤等。

2. 脓肿:脑脓肿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化脓性扁桃体炎、颅脑损伤等导致的细菌感染可引发脑脓肿。

3. 血肿:颅内血肿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头部损伤,如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等。

4. 囊肿:颅内囊肿多由先天性畸形引起,如囊性脑瘤、脑囊肿等。

5. 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还可以是脑梗死、脑膜炎等。

三、临床表现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无力、视力下降等。

具体症状还需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来判断。

四、诊断1.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病程、症状的出现与变化、有无外伤史等。

2.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功能检查、脑神经检查、肢体力量检查等。

3. 影像学检查:颅脑CT和MRI是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手段,可以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等信息。

4. 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

五、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多样,应根据具体病变类型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对于恶性肿瘤,还可考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六、预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预后取决于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等因素。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某些病变仍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生命威胁。

结论:颅内占位性病变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疑难病例,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颅内囊性结构(室管膜下囊肿、布莱克囊肿、韦氏腔、中间帆腔)产前超声报告与解读

颅内囊性结构(室管膜下囊肿、布莱克囊肿、韦氏腔、中间帆腔)产前超声报告与解读

•专家论坛•颅内囊性结构(室管膜下囊肿、布莱克 囊肿、韦氏腔、中间帆腔)产前超声报告与解读李胜利 廖伊梅 文华轩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8.05.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598);深圳市科技计划 项目(JSGG20160428154812749,JCYJ20170307091013214)作者单位:518028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通信作者:李胜利,Email :lishengli63@随着产前超声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胎儿颅内囊性结构被超声医师发现,如室管膜下囊肿(subependymalcysts )、Blake ′s pouch 囊肿、韦氏 腔(cavum Vergae ,CV )、中间帆腔(cavum velum interpositum ,CVI ),这些结构有的是正常胚胎发育过程、有的是正常潜在腔隙的扩张、有的出生后可自行吸收、有的被视为正常变异而持续存在,对以上颅内囊性结构的来源及临床预后的错误认识,可能导致误诊,甚至不必要的引产。

而随着产前超声图像质量和成像技术的提高,对胎儿解剖结构的观察更细致,许多产前超声医师以观察到这些结构为异常,导致过度报告,会引起孕妇焦虑,同时给妇产科医师带来困扰,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本文对产前超声可显示的4种颅内囊性结构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产前超声医师、妇产科医师提供 参考。

一、室管膜下囊肿室管膜下囊肿(subependymal cysts )又称室管膜下假性囊肿(subependymal pseudocysts ),是指沿着侧脑室前角下壁或临近侧脑室前角侧壁的囊性结构,少见于侧脑室颞角或枕角内壁的囊性结构[1]。

囊壁缺乏上皮层,因此也称为假性囊肿。

(一)病因及发生率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时发现室管膜下囊肿并不少见,国外文献报道足月健康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 经前囟超声检查时,室管膜下囊肿的发生率为0.5%~5%[2-3],国内文献报道正常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发生率为7.6%~8.19%[4-5],疾病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发生率为20.54%[5]。

颅内多发环形强化囊性占位病变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转移瘤

颅内多发环形强化囊性占位病变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转移瘤

病史:患者,男,58,因“间断咳嗽1年,加重3个月”入院。

如图1-10(1为T2WI轴位,2为FLAIR轴位,3为T1WI轴位,4为T1WI矢状位,5为T1WI冠状位,6为T1WI增强轴位,7为T1WI 增强矢状位,8为T1WI增强冠状位,9为DWI,10为ADC)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基础解剖影像: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1-15为正常人颅脑主要层面T2WI轴位图片图11为中脑层面,主要包括中脑(黄色箭头),前方为桥前池(棕色箭头),后方为第四脑室(蓝色箭头),颞叶(绿色箭头),小脑半球(白色箭头)。

图12为中脑大脑脚层面,主要包括双侧大脑脚(黄色箭头),前方为鞍上池及脚间池(棕色箭头),后方为四叠体池(蓝色箭头),颞叶(绿色箭头),小脑上蚓部(白色箭头)。

图13为基底节层面,主要包括尾状核(黄色箭头),豆状核(包含壳核、苍白球,苍白球呈低信号,提示含铁或钙质成分,棕色箭头),丘脑(蓝色箭头),颞叶(绿色箭头),右侧脑室后角(白色箭头)。

图14为侧脑室体部层面,主要包括侧脑室体部(黄色箭头),尾状核头(棕色箭头),胼胝体压部(蓝色箭头),额叶(绿色箭头),顶叶(白色箭头)。

图15为半卵圆中心层面,主要包括半卵圆中心(黄色箭头),大脑纵裂(棕色箭头),上矢状窦(蓝色箭头),额叶(绿色箭头),顶叶(白色箭头)。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影像描述:右侧颞枕叶、左侧丘脑可见多个结节样异常信号影,大小为3x4x5cm,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见少许长T1长T2带状信号影。

增强呈环形中等强化,内壁毛糙,外壁光滑。

DWI病灶呈低信号,ADC呈高信号。

影像诊断:双侧脑内多发囊性占位病变,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可能。

颅内环形强化:环形强化是一类以增强后呈现环形高信号为主要表现的异常病变,其形态包括花环状(图16)、圆环状(图17),子母环(图18),开环(图19)。

花环状强化壁薄厚不均,无张力,内壁不光滑、外壁光滑多见。

囊性怎么治疗方法

囊性怎么治疗方法

囊性怎么治疗方法囊性病变是指在器官内部形成液体或半固体的囊肿,常见于皮肤、肺、卵巢、肝脏、肾脏等部位。

囊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所在的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下面将详细介绍囊性病变的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观察其生长速度以及有无症状,并定期复查。

如果囊肿较大或者有症状,可以采用穿刺抽吸的方法,通过将针管插入囊肿内,将囊肿液抽取出来,缓解症状。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囊性病变的原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干预。

例如,对于多囊肾、多囊卵巢等囊性病变,可以使用利尿剂、抗感染药物、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

3. 外科手术:对于较大且有症状的囊肿,以及一些恶性囊性病变,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囊肿或部分器官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手术中,需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和性质决定手术方式,如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微创手术等。

4. 射频消融治疗:对于肝脏和肾脏内的囊性病变,射频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经皮穿刺,将射频电极导入囊肿内,利用高频电流将囊肿壁破坏,促使囊性病变逐渐消退。

5.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的囊性病变,如皮肤囊肿。

通过激光的照射作用,使囊肿内的组织蒸发或凝固,从而达到缩小或消除囊肿的目的。

6. 药物封闭疗法:对于一些难以手术切除的囊性病变,如胰腺囊性病变、肺部囊肿等,可以采用药物封闭疗法。

在影像引导下,将抗肿瘤药物或硬化剂注射到囊肿内,使囊肿壁产生粘连和纤维化,从而减小囊肿的大小。

7. 细胞粘附剂治疗:对于囊性病变血管瘤等,可以使用细胞粘附剂进行治疗。

细胞粘附剂通过注射到囊肿内,使囊肿壁产生化学变化,促使囊肿缩小。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还可以结合中医药治疗囊性病变。

中医药治疗囊性病变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口服、中药局部涂抹、针灸、艾灸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中医药治疗囊性病变一般需长期坚持,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囊性病变的吸收和消退。

内囊、胼胝体、基底神经节等病变病损症状、影像学定位诊断和引发疾病

内囊、胼胝体、基底神经节等病变病损症状、影像学定位诊断和引发疾病

内囊、胼胝体、基底神经节等病变病损症状、影像学定位诊断和引发疾病内囊病变症状及定位诊断内囊是大脑半球上行与下行纤维密集处,下行纤维主要为皮质脊髓束与皮质脑干束,其上行纤维主要为丘脑皮质束及视、听放射。

内囊在定位诊断上非常重要,原因是此处区域狭窄,上行及下行纤维聚集紧凑,发病率高,最多见的是脑血管疾病。

1. 内囊病变的症状。

内囊病变时最主要症状有三组,即偏瘫、偏盲及偏身感觉障碍,临床上称为“三偏综合征”。

偏瘫:在病变的对侧出现同侧均等性中枢性偏瘫,即病灶对侧的面、舌瘫及上下肢瘫痪在同一侧,并且上肢与下肢的瘫痪呈均等性,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

偏身感觉障碍:即病灶对侧半身,包括头、面部的深浅感觉均发生障碍。

偏盲:于病灶对侧视野出现同向性偏盲。

2. 内囊病变的定位。

内囊是一极重要的解剖结构,它聚集大量的神经传导束纤维在此经过,丘脑与尾状核位于内侧,豆状核位于外侧。

如在纹状体的正中部将内囊做一水平切面,可见内囊呈曲尺形,其尖端向内侧,位于尾状核与丘脑之间,称为内囊膝部。

内囊膝之前部弯向前外,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称为内囊前肢(额部)。

内囊膝之后部弯向后外,位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称为内囊后肢(枕部)。

内囊不同部位的损害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病因为豆纹动脉破裂所致的内囊型脑出血、大脑中动脉系统起始部脑梗死及大脑半球深部的占位性病变等。

内囊前肢病变:内囊前肢包含有上行的丘脑额叶纤维、丘脑纹状体纤维;下降的额桥纤维、额叶丘脑纤维、纹状体丘脑纤维。

当一侧内囊前肢发生病变时,可出现对侧肢体的小脑性共济失调。

如为双侧病变可出现情绪障碍、不自主哭笑。

内囊膝部病变:内囊膝部为皮质脑干束通过,此部病变时,可出现病灶对侧面神经及舌下神经中枢性瘫痪,其他脑神经的运动神经不受损害。

双侧内囊膝部病变出现脑神经的运动神经双侧性瘫痪及假性延髓(球)麻痹,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咽反射存在,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口轮匝肌反射及掌心下颌反射阳性等。

颅内少见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

颅内少见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
L U We — eg Z NG X nw iK i u n Y NG Z ii, U h oj , HI i j n I np n , HA i- e, EY — a , A h—n C I a -e S e u q l S i T - ( e a me t f ersrey te 0 h si l f L ,e ig10 0 ,hn) D p r n o nuougr h 6 opt P A B in 0 1 1 ia t 3 ao j C
2典型病例介绍
1 临床 资 料
11 般 资 料 .一 回顾 分 析 我 院 和 珠 江 医 院 自2 0 年 5 至 2 0 年 5 间 07 月 08 月 收 治 的2 例 经 病 理 检 查 证 实 的 颅 内囊 性 病 变 病 人 的 临 床 资 0
21 例 1 图 1 .病 ( ) 曾XX, 男 ,7 ,头 痛 伴 反 复 发 作 性 肢 体 抽 搐 1 岁 月余 。
头 样 外 形 和 非 均 质 强 化 。 多 数 非 典 型脑 膜 瘤 和 恶 性 脑 膜 瘤 】
在 影 像 学 表 现 上 , 不 再 是 典 型 的脑 外 肿 瘤 , 而 且 有 时 MRA 病 变 性 质 不 同 , 可 有 不 同 表 现 , 但 不 论 病 变 大 小 , 脑 水 肿
d s a e r l d a n e y a h l g c le a i to .Rer s e tv nay i ft lnia y pom sa d sgn .h ie s swe e a 1 i g os d b p t o o i a x m nai n to p c ie a l ss o he ci c ls m t n i st e
( 收稿 日期 ]2 1 一 l —0 00 2 7

颅内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颅内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J s ieaa h od css a d c rba bc s , giba tma mutore meattc acn ma,pi r e r e iema u r utl rc n i yt n ee rla ses l lso lfr , k o i n tsai crio r may n ua pd r ltmo ,me igo l nn ima, n uio n p n y mamih aesmecsi ern maa de e d mo g th v o ytc—sl ein oi lso s,a dte ecsi u r aetero a ilgc h rce sis Co cu in d n h s y t tmosh v h i wnrdoo ia c aatr tc. n lso c l i
lz d a d c mb n d w t e i w o ltd r fr n e .T u ,t e c a a trsi so y t e in n y t y e n o i e i r ve fr ae e e e c s h s h h r ce it fc s i l so sa d c si h e c c c—s l e in r e e e . s l o i l so swe e r v a d Re u t d l s

1 2 ・ 3 6
JunlfCii l n xemetl dc eV11 , o 1 Sp2 1 ora l c dE pr na in o 0 N . 7 e.0 1 o naa i Me i .
颅 内 囊 性 及 囊 实 性 病 变 的 鉴 别 诊 断
刘文鹏 郑 杨志林。 何旭 英。 张新伟 崔绍 杰

Xn—w t C I ho— e.1Deat n o er ugr, ea m n a ioy te 0 t H si l i e U S a f p r tfN uo re 2Dp r etfR do g ,h 6h o t , i me s y t o l 3 pa o f p r n o N uougr,te hjagH si l f l t f N nagMei l a m t er re h Z ui t e f s y n o t A ie p a i a do afn dc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
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刘圣哲
颅内囊性病变总览
1
1、囊肿类:
• 蛛网膜囊肿、脉络膜裂囊肿、 Rathke囊肿、胶样囊肿、表 皮样囊肿等
2
3
2、囊性成分为主的肿瘤:
• 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胞)星 形细胞瘤、颅咽管瘤、少见为 囊性虫病、脑囊虫病 等。
四、胶样囊肿
胶样囊肿是内含年夜的汉奸囊性肿 物,由于胚胎期异位内胚层迁移所 致。绝大多数发生在孟氏孔处。囊 肿呈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直径约 1.5cm。
发生部位(孟氏孔)是诊断胶样囊 肿的重要依据。
CT平扫为界限清晰的高密度肿物。
MRI平扫多数T1WI呈高信号、T2WI 呈孟氏等孔信:号即,室部间分孔病,是例左可右有侧环脑形室强与化三。 脑室之间的通道,脑脊液由此孔流入三 脑室。
谢谢观看!
二、脉络膜裂囊肿
脉络膜裂囊肿主要由于胎儿发育 时期沿脉络膜形成原始脉络丛时 发生障碍而形成的神经上皮囊肿。
脉络膜裂囊肿常体积较小,常沿 脉络膜裂分布(颞叶内测海马与 间脑之间的脑脊液间隙内)
CT及MRI表现为脉络膜裂处类圆 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清楚的脑 脊液灶,增强扫无强化,周围脑 组织无异常信号。
五、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也称胆脂瘤,为外 胚层的异位残留形成,以桥小脑 角区最常见,多见于20-50岁男性, 多数呈囊性,少数为实质性,密 度主要取决于其内胆固醇与角化 物质含量及出血、钙化情况。
CT平扫多为低密度,少数可呈等 或低等混合密度,甚至是高密度。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增强后多数囊壁和囊内容 物不强化,少数囊壁呈轻度强化。 DWI和FLAIR呈高信号,有助于同 蛛网膜囊肿鉴别。
13、脑包虫病
又称细粒棘球蚴病,可分为两种类型:
1、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囊性包 虫病; 2、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泡型 绦虫病。 病变分布广泛,大脑各叶、脑基底节 区、丘脑、小脑、脑膜、脑沟均可见。 单发:圆形,边界光整,腔内可见多 发子囊(典型表现);子囊密度低于 大囊 多发:脑实质内、脑沟、脑膜内多发 类圆形水样密度影,边界清晰,周边
14、脑囊虫病
由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部引起, 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
可分为4期:
急性脑炎期:CT示多发低密度,边缘 模糊,MRI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模 糊,局部脑回肿胀。
囊泡形成期: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 典型的囊肿内可见头节形成的小结节 状高密度影,增强不强化,或呈环形 强化
多发结节期:大脑实质可见多发局灶 性病变,CT呈低密度,MRI呈稍长T1 长T2洗拿红,增强可见结节状或环状 强化
12、脑脓肿
常见于儿童或青壮年,男性多余女性,可 分为4期,早期脑炎,晚期脑炎,早期包 膜形成期、晚期包膜形成期。 CT平扫呈低或稍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不清, 可有占位效应,增强后脓肿壁不同程度强 化。 MRI平扫脑内呈不规则、边界不清的长T1 长T2信号影,增强后脓肿壁明显强化, DWI呈明显高信号。
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发生在小脑的星形细胞瘤主要为毛细 胞星形细胞瘤,WHO分级I级,是儿 童后颅窝最为常见的肿瘤,发病高峰 在10岁以前。其起源于小脑蚓部,继 发侵犯小脑半球。
约半数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呈完全 囊性,或大部分囊性伴有壁结节,一 般边界清晰,呈圆形或类圆形单发大 囊;囊内液体含有较多的蛋白,CT稍 高于脑脊液密度,MRI上T1WI信号高 于脑脊液,T2WI信号与脑脊液相近。 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可强化。
成人后颅窝较常见的肿瘤,常发 生于小脑半球。囊性变是血管母 细胞瘤的突出特点,根据影像学 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a 大囊小结节型—最典型,水肿 不明显 b 单纯囊型 c 实质肿块型,瘤周水肿较明显 增强扫描后壁结节明显强化,囊 壁无强化
九、囊性转移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发生在幕上, 少数发生在幕下,好发与大脑灰 白质交界处,也可见于小脑及脑 干等部位。
多来自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 癌及肾癌等。
病灶无包膜,血供丰富,生长迅 速,囊变多不规则,无明显张力, 囊壁多毛糙,或肿瘤实质。
平扫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囊 性低密度,无包膜
增强后囊壁环形强化,厚薄不均, 可伴有壁结节或囊性坏死区,瘤
十、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瘤较少见,WHO分类I级, 多发生于儿童和30岁以下青年,颞叶 多见,其次是额顶叶交界区。肿瘤常 伴随囊变,可由单囊或多囊构成,钙 化常较显著,无瘤周水肿或轻度水肿。
女,2岁,因头歪就诊,CT示左侧小脑半球见混杂密度影,以囊性 为主,部分囊壁见软组织密度结节,MR上左侧小脑半球可见一不规 则形囊实性异常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影,囊性 部分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及囊壁呈 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
八、血管母细胞瘤
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超过50%有 强化。
MRI:病变边界清楚,T1呈低信号, 或混杂信号,T2呈显著高信号。信号 是否均匀取决于病变内囊变和黏液样 物质聚集程度。病变一般无明显占位 效应和瘤周水肿,增强表现较多样, 大多无明显强化,少出呈结节状或点 状强化。
11、颅咽管瘤
多发生于鞍上,WHO分类I级,常发生于 儿童,是儿童最常见的鞍区肿瘤,可分为 囊性、囊实性以及实性颅咽管瘤。囊性部 分信号多样,囊腔一般交大,壁厚薄均匀, 呈轻中度环形强化或无强化。 囊液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时T1WI和T2WI 均呈高信号;含有少量蛋白时,T1呈较低 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许含有角蛋白 或者钙化,呈双低信号。部分可见蛋壳样 改变。
三、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起源于垂体Rathke裂的先 天性疾病,是垂体胚胎发育遗留的产 物。
Rathke囊肿好发年龄在30岁以上,女 性多于男性,一般体积小,无明显临 床症状,体积较大者可压迫周围的垂 体、垂体柄、下丘脑视交叉等引起相 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内分泌 功能障碍和视力障碍。
一、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先天 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主要由于发 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所致;后者多 由于创伤、出血、感染等引起的蛛 网膜广泛粘连所致。
蛛网膜囊肿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 体积较大者可压迫脑组织及颅骨。
蛛网膜囊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男性多见,常位于左侧;好发于颞 底或颞叶前部,也可发生于外侧裂、 大脑半球凸面、鞍上池、后颅凹、 枕大池、桥小脑角池等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