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最新版.ppt
合集下载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ppt

社会经济条件
• 1 东北工业基础:重要的工业基地,基础良 好。
影响:①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 ②为农产品提供市场
2 东北地区交通:交通发达 影响:对外联系便利,利于发展商品农业 3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低 影响:①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商品率高。
活动:
•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足,地势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广阔:临近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海陆空交通便利. 3.劳动力充足. 4.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河流水文特点
⑴ 水量及其季节变化 ⑵汛期出现时间 ⑶结冰期(有无或者长短) ⑷含沙量大小 ⑸ 其它:如凌汛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1范围
黑、吉、 辽三省和 内蒙古东 部 2 位置 纬度大约 40︒— 50︒N, 经度大约 120︒— 130︒ E
回忆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农业布局特点 • 林业和特产区
⑴分布: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⑵林业:我国最大的 天然林区
⑶特产:药材,苹果 梨,柞蚕茧,苹果
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区
1放牧畜牧业 放牧牲畜:羊、 牛、马 2舍饲养畜业
优良畜种:三 河牛、三河马, 红牛
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活动:1
耕作业 林业
(3)土壤条件 黑土耕层 有机质含量 为2.5%~ 7.5%,全氮 含量为0.15 %~0.35%, 是我国耕层 有机质含量 和氮素含量 最高的土壤。 肥沃的耕地 集中连片分 布。利于农 业生产
⑴ ⑵ ⑶ ⑷ ⑸
水源
• 水源比较充足 • 春节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土壤水分, 所以 没有春旱.(华北有春旱)
区域农业发展上PPT课件

2
3
东北平原上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4
黑龙江省帽儿山人工红松林
5
6
吉林雾凇(树挂)
7
8
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各种地理条件 以及区域内部地理分异特点
确定农业发展方向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
9
农业区位因素
10
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种类、耕作制度及生长季节
17
P61 思考1: 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
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有限; •一年只能一熟,作物生长期短,春种秋收; •春秋两季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18
P61 思考2: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
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是“攥一把能流出油”!
23
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生
工
产
业
资
原
料
料
交通发达
技术优势
对外联系方便 外向型农业
农业
规模大
绿色农业 大农业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24
评价东北发展农业的条件:
• 有利条件——
•
地形平坦广阔
•
黑土肥沃
•
人均耕地多
•
雨热同期
• 不利条件——
•
热量不足、低温冻害、
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农闲时间较长,因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基本建设、家 庭副业、手工业、商业、文化事业等,从而促进农 村的综合发展。
3
东北平原上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4
黑龙江省帽儿山人工红松林
5
6
吉林雾凇(树挂)
7
8
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各种地理条件 以及区域内部地理分异特点
确定农业发展方向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
9
农业区位因素
10
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种类、耕作制度及生长季节
17
P61 思考1: 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
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有限; •一年只能一熟,作物生长期短,春种秋收; •春秋两季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18
P61 思考2: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
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是“攥一把能流出油”!
23
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生
工
产
业
资
原
料
料
交通发达
技术优势
对外联系方便 外向型农业
农业
规模大
绿色农业 大农业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24
评价东北发展农业的条件:
• 有利条件——
•
地形平坦广阔
•
黑土肥沃
•
人均耕地多
•
雨热同期
• 不利条件——
•
热量不足、低温冻害、
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农闲时间较长,因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基本建设、家 庭副业、手工业、商业、文化事业等,从而促进农 村的综合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课件

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 相结合,推动农业的多功能化展。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案例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案例
江苏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的 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化。
北京市利用城市近郊的农业资源,发展观 光农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现代化案例
浙江省家庭农场模式案例
黑龙江省垦区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和技 术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区域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趋势
未来区域农业发展将呈现规模化、专 业化、科技化、绿色化等趋势,以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方向
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将更加注重生态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 平衡,以实现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前景
在应对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同时,区域农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 的潜力,有望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 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A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B
C
D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制定合理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 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探索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 化,区域农业在各地得到了广泛实践和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县为单位的一县一业、一乡 一品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
转型升级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农业面临着资源 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案例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案例
江苏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的 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化。
北京市利用城市近郊的农业资源,发展观 光农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现代化案例
浙江省家庭农场模式案例
黑龙江省垦区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和技 术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区域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趋势
未来区域农业发展将呈现规模化、专 业化、科技化、绿色化等趋势,以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方向
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将更加注重生态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 平衡,以实现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前景
在应对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同时,区域农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 的潜力,有望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 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A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B
C
D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制定合理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 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探索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 化,区域农业在各地得到了广泛实践和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县为单位的一县一业、一乡 一品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
转型升级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农业面临着资源 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三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共27张PPT)

长。 •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历史、市场(海外市场):丝织业历史悠久,海外市场
广阔。 •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市场(国内市场):喜食水产品,市场广阔。
知识结构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4.1区位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
发展条件(自然、社会经济) ↓
发展特点、布局 ↓
存在的问题 ↓
今后的发展方向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等。
一、自然条件分析
(1)气候条件
类型: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对农业影响:作物可一年一熟, 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 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推 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 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工业
机 工农工
械 促牧业
化 肥
农兴原 牧工料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我
国 农业布局 东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北
畜牧业区
区
域 农
大规模专业化生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ຫໍສະໝຸດ 的地区之一业 产粮基地建设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发
展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
广阔。 •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市场(国内市场):喜食水产品,市场广阔。
知识结构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4.1区位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
发展条件(自然、社会经济) ↓
发展特点、布局 ↓
存在的问题 ↓
今后的发展方向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等。
一、自然条件分析
(1)气候条件
类型: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对农业影响:作物可一年一熟, 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 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推 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 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工业
机 工农工
械 促牧业
化 肥
农兴原 牧工料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我
国 农业布局 东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北
畜牧业区
区
域 农
大规模专业化生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ຫໍສະໝຸດ 的地区之一业 产粮基地建设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发
展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
4.1区域农业发展PPT52页oog

3、开发较晚,地广人稀
规模经营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活动:
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地理条件
珠江三 角洲
出口农产品基 地
邻近港澳台地区,水运、铁路 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 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光照充足,砂质土壤,土地广
南疆地 最大的棉花生 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
区
产基地 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东北概况(范围、位置)
1、范围:
包括黑、吉、辽三省 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②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 带,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 到最北部的80天
③年降水300~1000 mm,且集 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3)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低温冻害
农事活动: 春种 夏管、秋收
气候
农作物品种
喜凉作物
农作物生长季
节:4-10月
气候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 及配套加工业。
(3)发展重点:特色经济作物
(4)发展目标:实现由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
工并举的转变
江西千烟洲经验:“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 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PPT课件

产业发展需求及挑战
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
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农业的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提升农 业附加值。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发展活力
交通运输工具更新
鼓励更新农村交通运输工具, 提高运输效率。
交通安全管理
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保障 交通安全畅通。
信息化水平提升措施
农村通信网络建设
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 通信质量。
电子商务发展
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和 销售。
农业信息化服务
推广农业信息化服务,提供农业科技、市场 、政策等信息服务。
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生力 军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实现产业兴旺
促进乡风文明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 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 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充分挖掘地区特色资源, 如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 、旅游资源等,为特色产 业发展提供基础。
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特色资源,发展具有 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 化特色的产业,打造特色 品牌。
拓展特色市场
加强特色产品营销和宣传 ,拓展特色产品市场,提 高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
延伸产业链
人才激励机制完善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PPT课件

THANKS
农业产业链整合
现代农业注重全产业链的 整合,包括产前、产中、 产后各个环节。通过整合 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 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 和品牌化。
可持续农业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现 代农业越来越注重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通过推广生 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实现农业的绿色 发展。
深化产业链整合
进一步优化农业全产业链的资源配置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
发挥农业多功能性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推广生态友好 型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 献1]
0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 献2]
03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 献3]
农业多功能性发挥
现代农业不仅局限于农业 生产,还充分发挥农业的 多功能性。例如,发展乡 村旅游、生态休闲、文化 传承等,拓展农业的产业 链和价值链。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研发 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 用。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充分挖掘和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拓 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村经 济的多元化发展。
意义
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02
现代农业概述
现代农业的定义
01
现代农业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工 业化和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效、 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农业 生产和经营方式。
现代农业的特点
2
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等
区域农业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气候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_______、地貌、 植被 土壤 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农业生产方式 及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松嫩 三江 (1)耕作农业区:分布在________平原,______平 原,________平原;作物主要有_______、大豆、 辽河 玉米 _________、水稻等。 小麦 大兴安岭 (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 长白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 (3)畜牧业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部分林区草地。
课前预习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1、东北的范围: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 治区东部。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
2、
一年一熟 低温冷害
2.地形、土壤条件 (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 行_______________。 多种经营 黑钙土 (2)土壤:________、_________广布,土壤肥沃, 黑土 利于农业生产。 工业 3.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基础好;交通发 达;人口密度较低。
降水较多,草类 茂盛;
森林资源丰富
过度放牧 合理养畜 退耕还草
过度采伐 植树造林
小结
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气候 1、自然条件 地形 土壤 水源 良好工业基础 2、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2、林业和特产区 3、畜牧区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 瞻前顾后 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颗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