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2000年前,《黄帝内经》就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通,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五音与五脏之气相对应,从而具有了治疗脏腑经络疾病的作用。

《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

”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发现五音和五脏相关。

现代科学仪器也证实经络腧穴的传导,证实共振。

我们提出基于《黄帝内经》的五音五脏关系的谐频共振学说,这个学说不仅是老祖宗内证的结果,还是现代科学外证的结果。

五音对应五脏,实际上得从中医的“情志治病学说”说起。

例如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就可以影响五脏的功能。

如过思使脾胃功能降低,用“宫”音来调整;过忧过悲可以引起肺的问题,用“商”音来调整;过怒伤肝,用“角”音来调整;过喜伤心,用“徵”音来调整;惊恐过度可以引起肾的问题,用“羽”音来调整。

音乐调理,不是说音乐必须要跟哪个脏器对应,是因为人体有问题了,在调理时运用五音五脏、情志之间的关系。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中医五音理论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确立的声学与医学相关的具有特色的声学医学理论框架。

一般来讲,音源发出的声音总共有三个介质来传播。

第一,是空气传播的音乐声波,通过耳朵,到听觉神经进入大脑;第二,是物质身体传导,固体传导的这个音乐声波,通过皮肤振动觉感受器,感受通过神经细胞传过来声波,还有一个就是皮肤本身有的细胞组织,自身可以感受到这个振动;第三,通过水等液体传导。

用中医来讲,有一个经脉腧穴的接收途径,腧穴接收到音乐声波以后,通过经络影响五脏,达到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恢复的功能。

比如用手按头上,人说话时可感受到振动,从而验证了人体实际上就是个大的共振腔。

五音疗法故事

五音疗法故事

五音疗法故事摘要:一、五音疗法的概念与起源二、五音疗法的作用与原理三、五音疗法的实际应用案例四、如何在家中运用五音疗法自我调节五、五音疗法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发展六、五音疗法的发展前景与挑战正文:五音疗法,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音乐来治疗身心疾病的方法。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中就有相关记载。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即心、肝、脾、肺、肾。

五音疗法的作用在于通过音乐来调节人的情绪、气血、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五音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作用,音乐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愉悦、平静、悲伤等情绪,从而影响心理状态;二是生理作用,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刺激人的听觉神经,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实验证明,音乐能够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多巴胺等有益神经递质,降低应激激素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免疫功能等。

在实际应用中,五音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位患有焦虑症的病人,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学习古琴。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显著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这是因为古琴的音色、节奏等要素对人体具有舒缓、安定的作用。

在家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五音疗法进行自我调节:首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音乐;其次,安排固定的时间欣赏音乐,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最后,边听音乐边进行深呼吸、瑜伽等养生运动,以提高疗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五音疗法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例如,通过生物反馈技术检测病人的生理指标,为个体化音乐治疗提供依据;利用计算机算法,为病人量身定制音乐处方等。

未来,五音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然而,五音疗法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充分发挥五音疗法的优势,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五音治病疗法

五音治病疗法

五音治病疗法角调音乐(肝)五音养生篇(胡茄十八拍)角调式音乐,达到调神、提振情绪的良好作用,亦可調和肝胆的疏泄,兼有助心、合胃的作用。

流暢輕盈的民樂曲风、清脆嘹亮的笛音,让您感受充滿生机的春意。

【角樂(正調)】的功能和适应范围角為春音,属木主生。

正角調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展放,调节肝胆的疏泻,兼有助心、疏脾、和胃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可养肝暢气,肝不足者,春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经脉的疏通,动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提神醒腦,因倦而又必需继续工作時宜听用。

用于体育运动:可提高兴奋性,赛前竞技状态較差時,边作准备活动边听用。

用于治疗:則可防治肝氣郁结、肝氣犯胃、肝氣犯脾、肋脹胸悶、食欲不振、脹氣泛酸、腹痛下痢、性欲低下、月經不調、胆小易惊、心情郁闷、精神不快、煩躁易怒等病症。

【樂曲介紹】角属木,角調式由笛聲吹出一片春天的气息,天地一片欣欣向榮,所見之处皆充滿生機。

角調式的特殊构成,恰可描繪出草綠天青、輕風佛面的舒快;流暢輕盈的民樂曲風,也彷彿在邀約您一同泛遊在明媚的春景。

角调式音乐:描绘了大地春回、万物萌生、生气蓬勃的画面,曲调亲切清新。

五行属木,通肝,五志属怒。

木:在五行中的特性,为可曲可直、舒畅、条达、生长升发等。

角调式音,是古箫、竹笛、木鱼等演奏的音乐舒展、悠扬、深远,使人飘逸欲仙;高而不亢,低而不臃,绵绵不断,好似枯木逢春,春意盎然。

入肝胆之经,可以疏肝利胆,保肝养目,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息时听有助益安魂人睡,对于疑神疑鬼、精神不安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其它,如夜晚受到惊吓、盗汗、心中忧郁的也相当有益。

多听木音,可以转移性情,增强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让身心合一,重新找到原始平和的人性。

听角乐,使人有恻隐之心,且能慈悲爱人。

角调式音,即木音之意义象征东方苍龙,被认为是能够消灾避祸祛病的吉祥物,象征着强大、健康、向上。

鼓舞东方巨龙从大地上缓缓腾空而起,应着角声,朝着太阳,遨游长空......角(即3-Mi)调式乐曲:《姑苏行》《鹧鸪飞》《春风得意》、《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江南好》。

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五音疗法中医五音疗法⒈简介⑴背景中医五音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它基于五音音乐对人体五脏的影响,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和音色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

⑵原理中医五音疗法的原理是基于五音音乐与五脏的相对应关系。

根据《内经》记载,金对应肺,木对应肝,水对应肾,火对应心,土对应脾。

通过调节五音音乐的特点来刺激相应脏腑,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⒉疗法步骤⑴评估在进行中医五音疗法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脏腑功能、症状和体质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需要调节的脏腑和适合的音乐治疗。

⑵选择音乐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选择适合患者的音乐治疗方案。

音乐可以选择针对特定脏腑的五音音乐,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音乐。

⑶音乐疗法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患者会聆听选定的音乐,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呼吸和身体调节。

医生还可能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按摩、针灸等,增强治疗效果。

⒊应用范围中医五音疗法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⑴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⑵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⑶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⑷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⑸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帕金森病等。

⒋注意事项⑴专业指导中医五音疗法属于专业医学领域,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进行。

⑵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状况不同,对音乐治疗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中医五音疗法时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⑶没有副作用中医五音疗法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但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⒌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内容。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⑴中医: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

⑵五音:指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种基本音,分别为宫、商、角、徵、羽。

⒎结尾本文档是关于中医五音疗法的详细介绍,包括疗法原理、步骤、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五音疗法养生及其代表乐曲

五音疗法养生及其代表乐曲

五音疗法养生及其代表乐曲在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五音疗法。

它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力量来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那么,什么是五音疗法?它又有哪些代表乐曲呢?五音疗法,源自于中医传统的五行学说。

古人将自然界的声音归纳为“宫、商、角、徵、羽”五种基本音阶,分别对应着五行中的“土、金、木、火、水”,以及人体的“脾、肺、肝、心、肾”五脏。

认为不同的音阶和旋律,可以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调节身心、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敦厚庄重,具有“土”之特性,可入脾。

其旋律平和而稳定,能够调节脾胃的功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

代表乐曲如《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缓慢,仿佛让人置身于宁静的春江之畔,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当我们感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者心情郁闷时,聆听这首曲子,能够帮助我们舒缓情绪,调理脾胃。

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它的旋律较为激昂,能够增强肺气,促进呼吸功能,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悲伤和忧愁。

《将军令》就是一首典型的商调式乐曲,其节奏明快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

对于肺气不足、容易悲伤或者呼吸不畅的人来说,聆听此曲可以振奋精神,增强肺气。

角调式乐曲,风格亲切爽朗、生机盎然,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其旋律清新流畅,富有生机,能够疏解肝郁,调节情志,促进气血的运行。

《胡笳十八拍》是角调式的代表作品之一,曲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泣如诉,能够让人的心情得到宣泄,舒缓肝气。

当我们感到情绪压抑、烦躁易怒或者肝气郁结时,不妨听听这首曲子,以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

徵调式乐曲,风格欢快热烈、活泼轻松,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它的旋律充满了活力和热情,能够振奋心气,调节心血管功能,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喜洋洋》就是一首徵调式的乐曲,欢快的节奏和喜庆的旋律让人心情愉悦,忘却烦恼。

在心情低落、心慌心悸或者精神紧张的时候,聆听此曲可以让我们的心气得到提升,恢复活力。

中医五音疗法及其作用机制探析

中医五音疗法及其作用机制探析

研究结果
中医五音疗法对身心疾病的治疗 作用
研究表明,中医五音疗法对身心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和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音乐与人体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通过欣赏不 同的音乐,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身体不适的症状。
2、疏肝解郁:中医认为,肝属木,与酸味、绿色和春季相应。角音作为肝的 代表音,可以疏肝解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谢谢观看
中医五音疗法的应用范围
中医五音疗法在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 针对肝郁气滞的患者,可选用角调式音乐,如《胡笳十八拍》等,以疏肝解郁; 针对肾气不足的患者,可选用羽调式音乐,如《梅花三弄》等,以滋阴补肾。
注意事项
虽然中医五音疗法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4、五音疗法的个性化应用: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病症,研究如何制定个性化的 五音疗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适用范围。
参考内容
中医五音疗法是一种古老的音疗方法,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音乐疗法,通过调 节人体内五行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次演示将对中医五音疗法进 行探析,介绍其基本原理、实践方法、问题不足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 有关中医五音疗法的信息和知识。
3、养心安神:中医认为,心属火,与苦味、红色和夏季相应。徵音作为心的 代表音,可以养心安神,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状。
4、健脾和胃:中医认为,脾属土,与甘味、黄色和长夏相应。宫音作为脾的 代表音,可以健脾和胃,缓解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5、补肾益精:中医认为,肾属水,与咸味、黑色和冬季相应。羽音作为肾的 代表音,可以补肾益精,改善腰膝酸软、尿频等症状。
5、补肾益精:中医认为,肾属 水,与咸味、黑色和冬季相应

五音疗疾(火)——徵音

五音疗疾(火)——徵音

五音疗疾(火)——徵音何为五音疗疾古人用不同调式的音乐来治疗各种疾病,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治疗手段,但其实暗合了中国人自古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何为五音?角(jué)、徵(zhǐ)、宫、商、羽是中国古乐中使用的五个音阶。

类似于西方的Do、Re、Mi、Sol、La(没有Fa和Xi)。

最早的“角徵宫商羽”名称出现于《管子·地员篇》,起源于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

“角徵宫商羽”对应“木火土金水”同时对应“东南西北中”方位。

这正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万物化一,天地有合的精神境界。

五藏相音《黄帝内经》载:“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此人与天地相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五音与五藏相通便有了“五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徵声入心,羽声入肾。

火——徵音徵音有“火”之特性,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的风格欢快,轻松活泼,象火一样升腾。

徵调入心,对增强心血管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血脉瘀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辅助疗效。

中医认为,11~13时气血流至心经, 19~21时流至心包经。

从心经、心包经所归属的时间可以看到,徵音在午睡前收听较好,音量不宜过大,可起到较好的催眠作用。

也可以在晚饭后收听,帮助消化,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收听时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

火——徵音适合人群徵音特别适合:心气虚少,血液运行功能减低,面色无华,心悸、面色口唇苍白、胸闷胸痛,失眠多梦等症状的人群收听。

配合穴位按摩极泉穴、少海穴、少府穴,可清心除烦、改善睡眠、增强心脏活力。

(火)徵音代表曲目:妙音养心滋养神经调和阴阳祝您健康安宁下期分享《五音疗疾(土)——宫音》。

健康科普——五音疗法

健康科普——五音疗法

健康科普——五音疗法
您平时喜欢听音乐吗?听不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您知道不同的音乐对调养身心也有不一样的效果吗?据说古代,好的中医可以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治疗,“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用音乐治疗的方法——“五音疗法”。

简单来说,五音疗法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宫、商、角、徵、羽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也提到,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五音分属五行木、火、金、土、水,分别对应脾、肺、肝、心、肾五脏,可分别用于治疗五脏问题或调畅情志。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首曲子:《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属于宫调,《嘎达梅林》《阳春白雪》属于商调,《蓝色多瑙河》《胡笳十八拍》属于角调,《步步高》《紫竹调》属于徵调,《梁祝》《梅花三弄》属于羽调。

五行音乐能响人体气机运华,能平秘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维护人体健康,现在已入夏季,适合什么样的音乐呢?应以徵音为主音,丝弦乐器如古琴、小提琴、古筝等奏出的音乐多为徵音。

徵音通于心,能促进全身气机的上炎,具有养阳助心,补脾利肺的作用。

音乐怡情,音乐养身,让我们把健康“听”给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医音乐疗法的起源1、远古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可以从遥远的古代回溯到近代,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一些图案中已有音乐舞蹈行为,并可以意会到其中的保健治疗意义。

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

《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原始歌舞实际就是一种音乐运动疗法,对舒解郁气、畅达筋脉、调理心身确有好处,而且容易普及施行。

2、春秋战国时代随着中华古代文明的全面发展,中国音乐保健治疗意识和方法也得到完善和发展,这以《乐记》音乐理论和《内经》的五音学说为集中代表,形成早期的中医音乐疗法的思想体系。

2.1 《乐记》《乐记》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音乐理论专著,为《礼记》的一个篇章,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

相传为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

汉成帝时,刘向校《礼记》辑得二十三篇,以十一篇编入《乐记》,这十一篇包括: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言、乐象、乐情、乐化、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师乙篇等。

《乐记》对音乐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把五音(角、徵、宫、商、羽)的理论确定下来,探讨音乐的原本;音乐的产生与欣赏;音乐对社会与个人作用,重视乐和礼的关系。

《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

”,从中可透视出音乐与心身调理的关系。

2.1 《黄帝内经》先秦时代的《黄帝内经》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通的,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不但与人体内脏、情志、人格相密切联系,而且可以用来表征天地时空的变化。

《灵枢·五音五味篇》有专章命题论述,把五音所属的人,从性质和部位上,分别说明它和脏腑阴阳经脉的密切关系,并指出在调治方面所应取的经脉。

同时又列举五谷、五畜、五果和五味,配合五色、五时对于调和五脏及经脉之气各有重要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详细地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根据五音多与少、偏与正等属性来深入辨析身心特点,是中医阴阳人格体质学说的源头,由此可见辨证配乐的思想。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提出五音健运,太少相生。

五运的十干既各具阴阳,则阳干为太,阴干为少。

例如:甲巳土宫音,阳土甲为太宫,阴土巳为少宫,太为有余,少为不足。

又如甲为阳土,阳土必生阴金乙,即太宫生少商;阴金必生阳水丙,即少商生太羽;阳水必生阴木丁,即太羽生少角、阴木必生阳火戊,即少角生太徵;阳火必生阴土巳,即太徵生少宫。

如此太少反复相生,则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而不断地变化发展。

应用五音来表征大自然时空变化的规律,成为“天人合一”学说的重要基石。

3.从汉代到清代这二千多年来,中医音乐疗法由一些医家在临床医学的多个方面,开展实践运用,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整体理论和操作方法体系而言,发展缓慢,也不系统,未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近十多年来,随着人类医学模式的变化和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再认识,中医传统音乐疗法开始受到不少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学者的积极关注,并展开了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二、音乐的五行归类中医的音乐疗法的五行归类,就是是根据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1、2、3、5、6)这五音表现为基础,以五调式来分类,力求准确地符合五脏的生理节律和特性,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人格的分类,分别施乐,从而达到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

1、土乐以宫调为基本,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给人有如“土”般宽厚结实的感觉,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宫音入脾,对中医脾胃功能系统的作用比较明显。

2、金乐以商调为基本,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肃劲嘹亮,具有“金”之特性,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商音入肺,对中医肺功能系统的作用比较明显。

3、木乐以角调为基本,风格悠扬,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舒畅调达,具有“木”之特性,角音入肝,对中医肝功能系统的作用比较明显。

4、火乐以徵调为基本,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徵音入心,对中医心功能系统的作用比较明显。

5、水乐以羽调为基本,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羽音入肾,对中医肾功能系统的作用比较明显。

(2)治疗乐曲举例近现代以来,基于五行理论的治疗音乐有了初步的发展,按中国音乐学院编制的中国天韵五行音乐,是比较符合中医五行理论的一套音乐,并结合不同病人体质或证型给予安排设置。

该五行音乐每行分阴阳二韵,可用于辨证施治,兹简要介绍如下。

理论依据曲目调式意境功效适用症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黄庭骄阳阳韵骄阳似火湿气尽消温中健脾升阳益气食少腹胀,神疲忧郁。

腹泻、脏器下垂等。

玉液还丹阴韵清泉润泽清凉甘甜清火和胃清积导赤胃脘胀痛,内火郁积。

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晚霞钟鼓阳韵晚霞满天钟鼓振荡补益肺气宽胸固表喘咳无力,自汗怕风。

秋风清露阴韵秋月清朗清露寒爽滋阴清热润肺生津干咳少痰,身心烦热。

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

玄天暖风阳韵春风和暖阳光明媚万物葱荣补益肝气散寒解郁眩晕耳鸣,夜寐多梦,肢体麻木碧叶烟云阴韵春风清寒绿叶青翠清肝泻火平肝潜阳头晕胀痛,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失眠多梦。

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荷花映日阳韵夏日炎炎荷花清香四溢补益心阳养心安神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失眠多梦。

雨后彩虹阴韵雨后爽洁彩虹明丽清心降火安神定志心胸烦热,面红口渴。

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伏阳朗照阳韵冬日正午阳光温暖寒中见暖温补肾阳固精益气腰膝酸软,畏寒肢冷。

滑精阳痿,宫寒带下。

冰雪寒天阴韵冰雪清寒天地纯净清心降火滋肾定志心烦意乱,眩晕耳鸣,梦遗闭经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原文链接:/Otherwenxue/29892.html三、五音处方的组成规律1、中和之道《乐记·乐论篇》认为:“乐为天地之和”,中国传统音乐是表达“中和之道”的艺术,强调“中和之美”,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非常宜于治疗,平衡身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所谓“滋味声色所以养人”,过度则易生病,平和可养生益寿。

2、情绪调节古老的中国音乐表达朦胧、超越的艺术意境,与人类精神心理世界紧密相联,而其中音乐与情绪的相关性,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可以成为与现代医学和现代音乐治疗学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衔接点之一。

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引起气机的过度变化,“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喜则气缓,忧则气聚,悲则气消,思则气结。

”情绪过激能导致体内功能失衡,是引起情志因素疾病的主要因素。

中医认为人的各种情志之间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针对情绪的过激变化,中医提出了情志相胜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以调和。

该法的要点在于情绪转移、制约和平衡,也可配合文学、美术和等其它艺术形式来更好地实现。

举例,肝阳上亢类型高血压病人,容易发怒,我们给予有商调式或悲伤色彩较浓的音乐聆听,如《小胡笳》、《江河水》、《汉宫秋月》、《双声恨》和《病中吟》等,这些乐曲,以悲情见长,凄切感人,有良好制约愤怒和稳定血压作用,比较其它类型音乐差异显著。

如果是阴虚阳亢类型患者,还可以选择羽调的水乐,如《二泉映月》、《寒江残雪》、《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小河淌水》等,这些乐曲有柔和、清润的特点,能导引精气,滋阴潜阳。

有时候,根据具体心理特点,投其所好,安排一些有欢乐愉快类型的乐曲,如《花好月圆》、《喜洋洋》《瑶族舞曲》《喜相逢》《鸟投林》等,或升发调畅类型的音乐,如《光明行》、《霸王卸甲》《战台风》《赛龙夺锦》等,使患者进入情绪状态,或温厚、中和类型的音乐,如《梅花三弄》《阳春白雪》《霓裳曲》《满庭芳》《忆多娇》等,使得患者的愤怒情绪需要顺势转移、宣泄或抚慰,再以悲调乐曲施之,则亢阳兴奋的状态得到化解,气血回复平衡,心中平和自然显现。

根据脑功能学,各种情绪产生于大脑中枢,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微妙的复杂性联系。

情绪心理应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功能失调,是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中医理论有不谋而合的相通之处,中医学早已从整体和辨证的思路认识到,人的各种情志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故中医情志理论的描述与人的状态相结合,更为直接和生动,并指导临床各种方法的运用。

3、结合其它方法3.1 结合物理电疗法-音乐电针音乐电针是在电针的基础上结合音乐疗法,并吸取了电疗的特点发展起来的,具有刺激经穴和音乐治疗的双重作用。

它与传统的针刺穴位(包括电针疗法或以电极代替毫针导入脉冲电流) 一样,通过穴位的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提高免疫功能;同时,它又兼有音乐的欣赏性和娱乐性,充分发挥音乐的生理、心理功能,尤其是由音乐信号经过换能处理,音乐脉冲电流不仅具有调制特点,而且是低、中频脉冲电流的集合体,其频率范围广,约在20~20000Hz之间,具有音乐风格和特点的同步音乐脉冲电流,刺激经络穴位,治疗效果也随之明显提高。

音乐电针疗法具有舒心活血、镇静催眠、解痉止痛、抗炎消肿、蠲痹降压、预防肌肉萎缩等功效。

该疗法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进一步深入的开发性研究正在开展,随着音乐元素中更有针对性的符合人体特性的信号规律的阐明和发现,该疗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结合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运用音乐辅助导引的方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方法之一。

在优雅、恬静的音乐环境下,进行调心、调息、调形,通过养心安神,吐浊纳清,运行气血精气,炼意调神,增强定力,可以治疗精神心理疾患,尤其适合精神过度紧张,身心失调诸疾患者。

一种是专门以音声导引,通经行气,祛病疗疾的如六字决、念诵法、歌咏法、乐器演奏等;另一种是传统音乐与运动导引有机结合,主动运动类型有如各种太极拳、易筋经、养生气功、保健功等,被动运动主要是按摩为主,在合适的音乐配合下,更容易使人放松,进入状态,提高疗效。

3.3 结合精神心理调节音乐治疗以其卓著的情感及精神效应、联想效应和心身效应,是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的最佳手段之一。

针对患者心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的一系列方法。

①顺志从欲法通过满足人的意愿、感情和生理需要,来达到祛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古医家张景岳说“若思虑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