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细胞瘤的放射治疗

合集下载

放射治疗过程教程

放射治疗过程教程
有两种方法可以确定肿瘤的最佳靶区剂 量: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分析。
计划确定与执行
治疗方针的确定
根治性放射治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病人条
件是一般状况较好,肿瘤不能太大并无远处脏 器转移,病理类型属于对射线敏感或中度敏感 的肿瘤。根治性放射治疗的照射野要包括原发 灶和淋巴引流区,照射范围较大,剂量较高。 因此对肿瘤附近的正常组织和器官,特别是一 些敏感的组织或器官的防护非常重要。
患者诊断与放疗适应征确定 靶区及放疗剂量确定 计划确定与执行
患者诊断与放疗适应征确定
诊断:病史、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 病理确诊。
一、二类肿瘤是根治性放射治疗
恶 性 肿 瘤 三、四类肿瘤应以手术为主,
酌情补充放射治疗
放射敏感的肿瘤
肿瘤给予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 但是由于这类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容易 出现远距离转移,需要与化学疗法等方 法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远期疗效。
内照射技术
内照射又称近距离照射是将封装好的放射源, 通过施源器或输源导管直接植入患者的肿瘤部 位进行照射。其基本特征是放射源贴近肿瘤组 织,肿瘤组织可以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而邻 近的正常组织,由于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而迅 速跌落,受量较低。
内照射大致可分为腔内照射、组织间插植照射、 管内照射和表面施源器照射。
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
模拟定位机 :模拟放射治疗机的各种几何参
数、机械和光学特点,重复治疗机的所有自由 度,保证靶区定位时的一切条件与治疗时完全 一致,病人按照治疗时的体位在模拟机下通过 透视、拍片来确定病变的范围。
它能显示靶区及重要器官的位置、活动范 围,拍摄照射野定位片,多用于胸部肿瘤的定 位;食管和胃肠病变定位可通过喝钡来确定食 管病变的长度和胃肠肿瘤的位置。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 eat e t fR dai no g , h n o g C ne H si l J a 5 1 7 C i D p r n o a it n O cl y S a d n a cr o t , i n 2 0 1 , hn m o o pa n a)
Abta t Ob et e T i usteciia ef a yo o tp rt e rdohrp o tg I e n ma Meh d Fo 1 9 o1 9 , 0s g — src : 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 ods s h l cl fcc fp soeai a itea yfrsae smio . to s rm 9 3 t 9 9 3 t e v c n i v a
丸 切 除 术 后 , “ 腿 子 野 ” 膈 下 、 主 动 脉 旁 及 同侧 髂 血 管 淋 巴 结 引 流 区 行 预 防 照 射 , 次 D 15~18G , D 2 ~3 y 设 狗 对 腹 每 T. . v 总 T 5 0G 。结 果 随 访 1年 半 ~7年 , 均 4年 2个 月 , 1 在 放 疗 后 4年 发 生 腹 膜 后 淋 巴结 转 移 , 再 次 放 疗 及 全 身 化 疗 后 治 愈 , 余 患 者 未 见 平 仅 例 经 其
( 东 省 肿 瘤 医 院 放 疗 科 , 东 济 南 20 1 ) 山 山 5 1 7 摘要: 的 目 探 讨 I期 睾 丸 精 原 细 胞 瘤 术 后 放 疗 的 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自 1 9 9 3年 至 1 9 9 9年 , 3 对 0例 I期 睾 丸 精 原 细 胞 瘤 病 人 在 睾
维普资讯
HENAN J OURNAL OF ONCOL GY 1 1 . g. 0 2 O Vo . 5 No 4 Au 2 0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为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3%~61%,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文献常将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两种。

低分级胶质瘤约占颅内中瘤的10%~15%,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轻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及神经节胶质瘤;高分级胶质瘤亦称恶性胶质瘤,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恶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少枝胶质细胞瘤。

恶性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及化疗十分必要,已成为治疗的常规。

一.胶质瘤的放射治疗1.常规外照射外照射通常在术后4周内进行,常用的方案为50~60Gy/25~30次(1.8~2.0 Gy/次)或60~65 Gy的适性放疗。

1.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⑴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的胶质瘤;⑵手术切除但恶性程度较高者;⑶肿瘤位置深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域不适宜手术切除者;⑷单纯活检术后;⑸不适合手术切除而放疗效果较佳者,如髓母细胞瘤;⑹胶质瘤术后复发不宜再手术者者。

1.2放射治疗的禁忌证⑴肿瘤足量照射后短期内复发者;⑵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且未有采取减压措施者。

1.3放疗计划的制定⑴应用CT 、MR或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肿瘤体积的三维重建。

⑵确定靶体积:包括肿瘤本身和局部浸润的区域,应考虑到肿瘤的直接浸润、肿瘤细胞的种植及多中心肿瘤。

低分级的胶质瘤照射范围根据影像学见到的肿瘤浸润范围,在肿瘤边缘外1~2cm。

高分级肿瘤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以往多行全脑放射,现在认为肿瘤浸润范围在2~4cm内,全脑放射意义不大,因而已少应用。

⑶放射源的选择颅内肿瘤生长深度以中线而言,只有6~7cm左右。

因此多选用60CO γ线或6~10MV的高能X线,体外放射为主要放疗手段。

对于2.0~4.0cm的肿瘤也可采用γ刀或X刀治疗。

⑷常用的放射野a、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适于易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摸瘤等。

睾丸精原细胞癌

睾丸精原细胞癌

(二)创伤 睾丸肿瘤患者有局部创伤史者较多,但创 伤不是宜接因素,而是诱因、动物实验证 明创伤是促癌因素。 (三)遗传因素 统计资料显示睾丸肿瘤有一定的家族倾向。
(四)内分泌功能障碍 有些睾丸肿瘤伴有内分泌功能异常,如男 性乳腺发育、性早熟等,说明两者间有关。 (五)感染 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常并发睾丸 炎,是否引致睾丸癌、目前尚有争议。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 AFP、HCG在睾丸生殖细胞瘤 的诊断、 预后、治疗和随诊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LDH是晚期生殖细胞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生殖细胞瘤的血清标志物 ——————————————————————— AFP HCG LDH ——————————————————————— 精原细胞瘤 阴性 15-25% 80% 非精原细胞瘤 Ⅰ期 10-20% 10-20% Ⅱ期 20-40% 20-30% Ⅲ/Ⅳ期 40-60% 40-60% 60% ———————————————————————
睾丸精原细胞瘤
睾丸恶性肿瘤来源于睾丸生殖细胞及其支 持细胞. 95%的睾丸肿瘤为恶性,且绝大部分来
源于生殖细胞.睾丸精原细胞瘤占全部生殖细胞肿 瘤的50%。 占男性恶性肿瘤1-2%,发病率为1-2/10万男 性人口,是20-35岁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 瘤位于体表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早期精原细胞瘤治愈率可达95%,非精原细胞生 殖细胞瘤5年生存率约50%。由于放疗、化疗,特 别是综合治疗的迅猛发展,晚期和复发病人仍有 治愈的机会。
2.隐睾患者,表现为盆腔内或腹股沟区逐 渐增大的肿块。 盆腔原发病灶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时,会 产生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下肢水肿、 尿频、尿急和尿痛等。 3.转移症状 背痛、腰痛、腹内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 大等。转移到各部位会引起相应的症状。

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远期疗效

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远期疗效

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远期疗效
周桂霞;张磊;崔书祥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9)0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响远期生存率因素.方法:96 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中,Ⅰ期75例,Ⅱ期21例;术后放疗剂量Ⅰ期26Gy,Ⅱ期30-40Gy.结果:Ⅰ期、Ⅱ期5年、10年、15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97.3%和76.2%、94.7%和66.7%、92.9%和58.8%、90.5%和53.8%;Ⅰ期、Ⅱ期之间生存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早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常规照射盆腔和腹腔淋巴引流区是安全有效的,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临床分期,其次是照射剂量.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周桂霞;张磊;崔书祥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21
【相关文献】
1.基于Monte Carlo算法的精原细胞瘤术后两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J], 王丽;贺春林;郑鑫;陈敏治;赖庆宽;任杰
2.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对比分析 [J], 邓翀;石丽婉;林勤;王丽琛;戴明明
3.保乳术后放疗加后装插植治疗与加电子线放疗远期疗效观察 [J], 吴星娆;赵敏;俞星明;侯宇;崔建国
4.保乳术后放疗加后装插植治疗与加电子线放疗远期疗效观察 [J], 吴星娆;赵敏;俞星明;侯宇;崔建国;
5.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螺旋断层放疗与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学分布的比较[J], 胡杰岗;樊锐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1例报告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1例报告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1例报告颅内生殖细胞瘤可发生在大脑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松果体区和鞍区。

由于肿瘤位置深、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绝大多数患者均不能完全解除,故一般不首先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仅用于合并严重的脑室梗阻患者,只行脑室减压分流术,有利于放射治疗的实施。

我院收治一名经化疗、手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患者男性,17岁,因头痛行MRI检查,诊断三脑室占位。

行二次化疗后手术治疗,病理提示生殖细胞瘤(卵黄囊瘤成分为主,偶见鳞状上皮细胞及间叶组织,不除外畸胎瘤成分),建议术后放疗。

2个月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对症治疗无效,诊断为肿瘤复发。

查体:颈抵抗(+),双侧病理征(+),体貌消瘦,精神食欲差。

紧急行全脑对穿放疗,常规分割,剂量30Gy后缩野,病灶局部推量至54Gy,同时行全脊髓照射30Gy。

复查MRI考虑有部分病灶残留,局部加量10Gy。

所用设备:西门子primus加速器,6MV-X线,定位CT飞利浦64排型,TPS: PREWESS.2 结果定位CT片可见松果体区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其周见脑水肿,脑室系统受压。

放疗五次后头痛症状消失,照射10次(20Gy)后CT及MRI显示松果体区不规则肿块明显缩小,病灶中央可见坏死区。

治疗中患者颅高压症状逐日减轻,治疗结束后复查MRI提示瘤区只残留低信号区,未见占位效应。

3 讨论并文献复习颅内生殖细胞瘤包括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和非典型畸胎瘤。

生殖细胞瘤可发生在大脑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松果体区和鞍区,其中松果体区占60%,鞍区占30%~40%。

松果体瘤是指生长在第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5%~3.0%,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80%发生于21岁以下,男性多见。

松果体瘤中最常见的是生殖细胞瘤,占70%左右。

临床上有颅内高压和视通路受损表现(如视野缺损,双眼上视受限等),以及肿瘤侵犯、压迫松果体和下丘脑-垂体系统出现内分泌障碍症状,如性早熟、垂体功能障碍、尿崩症等。

精原细胞瘤介绍

精原细胞瘤介绍

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seminoma)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为睾丸最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常为单侧性,右侧略多于左侧。

发生于隐睾的机率较正常位睾丸高几十倍。

该瘤为低度恶性。

肉眼观,睾丸肿大,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10倍,少数病例睾丸大小正常。

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达十余厘米,通常直径为3~5cm。

(一)非精原细胞瘤在分期基础上进行的治疗包括观察、化疗和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PLND)。

I期:IA期病人睾丸切除术后有两种选择:观察或RPLND。

治愈率均超过95%。

单纯观察的病人必须坚持密切随访才能获得如此高的治愈率,其中20-30%复发的病人可通过化疗治愈。

约20%I期非精原细胞瘤病人行RPLND时发现淋巴结转移。

行RPLND的病人双侧清扫最大的并发症是射精障碍而致不育。

肺癌的早期症状保留神经的技术可使90%病例保留射精功能。

如果清扫的淋巴结未发现转移,则术后不用行辅助化疗。

如果淋巴结有受侵,是否化疗取决于淋巴结受侵的程度以及病人对长期随访的依从性。

IB期病人术后有三种选择:观察、化疗和RPLND。

推荐行RPLND。

如没有条件行RPLND则行2周期BEP方案化疗。

如果病人为T2,且有血管受侵则不推荐单纯观察。

IS期病人血清标记物持续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肿瘤远处播散,则按预后好的GCT 给予化疗。

II期:IIA病人睾丸切除术后的治疗主要根据血清标记物水平。

如升高,则给予化疗,如阴性,则考虑RPLND或化疗。

行RPLND的病人如为PN2则术后行2周期BEP化疗,PN1的则观察。

IIB病人的治疗依据血清标记物和影像学检查。

病变范围大的先化疗再考虑RPLND及术后化疗。

IIC和III期:按病人不同预后分级给予化疗。

化疗后CR的病人以及有肿瘤残存的病人可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观察随访、手术切除或解救化疗。

(二)精原细胞瘤:I期:睾丸切除术后应常规行膈以下包括主动脉旁淋巴结区放射治疗(20-30Gy)。

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放化疗简介

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放化疗简介

放射治疗
用于体外照射的放射源有高电压x线治疗机、60Co治疗机、电子加速器等。

后二者属于高能射线,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骨吸收量小,旁向散射少。

加速器则剂量集中于预计的深部,超过此深度则剂量急剧下降,可保护病变后方的正常脑组织。

放射治疗宜在手术后一般状况恢复后尽早进行。

照射剂量一般神经胶质瘤给予5000~6000cGy,在5~6周内完成。

对照射野大放疗敏感性高的,如髓母细胞瘤,可给予4000~5000cGy。

各种类型的神经胶质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分化差的肿瘤较分化好的为高。

以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最为敏感,其次为室管膜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仅中度敏感,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等更差些。

对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因易随脑脊液播散,应包括全椎管照射。

化学治疗
高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适用于脑神经胶质瘤。

在星形细胞瘤Ⅲ~Ⅳ级时,由于水肿而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使水溶性大分子药物得以通过,故有人认为选用药物时可以扩大至许多水溶性分子。

但实际上在肿瘤周围区增殖细胞密集之处,血脑屏障的破坏并不严重。

故选择的药物仍宜以脂溶性者为主。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期 体格检查、AFP、HCG、LDH:1-2年内每4个月一次,3-
10年内每年一次 腹/盆CT:3年内每年一次
放疗后随访
IIA,IIB期 体格检查、AFP、HCG、LDH:1年内每3个月一次,2-5年
内每6个月一次,6-10年内每年一次 胸片:1-2年内每6个月一次 腹部CT:1-2年内每6-12个月一次,3年内每年一次
PTV为CTV前后左右外放0.5cm 上下外放1cm
IIA/IIB期
腹主动脉旁+同侧髂外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加量至
IIA:30Gy IIB:36Gy 可选择IIB患者化疗EP×4周期
IIC/D及III期
化疗: EP×4周期或者BEP×3周期
放疗后随访
临床分期
AJCC 2010 7th
治疗
所有睾丸恶性肿瘤都应经腹股沟高位睾丸切除
I期
➢ 放疗20Gy: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 化疗:1-2周期的单药卡铂 ➢ 密切随访:对于马蹄肾、炎症性肠病、腹腔接受过放
疗的患者密切随访,但有16%复发
放疗
CTV为腹腔淋巴引流区 上界:T11下缘 下界:L5下缘 下腔静脉及髂总动脉外放1.2cm 腹主动脉外放1.9cm
概述
生殖细胞瘤占睾丸恶性肿瘤的95%,其中约1/3为精 原细胞瘤,放疗是早期精原细胞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 发病年龄高峰为35-40岁 ➢ 60%为混合性,40%为纯精原细胞瘤 ➢ 15%-20%纯精原细胞瘤HCG升高但AFP为阴性 ➢ 混合性精原细胞瘤按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处理
病理类型
➢ 经典型:>90% ➢ 精母细胞型:常见于65岁以上,生长缓慢,极少转移,
IIC、III期随访
体格检查、胸片、AFP、HCG、LDH:1年内每2个月一次, 2年内每3个月一次, 3-4年内每6个月一次,以后每年 一次
腹/盆CT: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后3-6个月检查一次,以后 根据临床进行复查
PET扫描:根据临床进行检查
单纯睾丸切除可治愈,预后极好 ➢ 间变型:不再列为一个亚型
转移途径
➢ 局部侵犯:约10-15%的患者侵犯睾丸网、附睾和精索, 肿瘤很少穿透致密的白膜侵及阴囊皮肤
➢ 淋巴引流:睾丸的淋巴引流终止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 脉周围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可通过乳糜池及胸导管 到纵膈和左锁骨上淋巴结
➢ 血行转移:晚期可出现血行转移,以肺转移最多见
临床表现
➢ 无痛或疼痛性睾丸肿块,大部分伴有疼痛,急性疼痛 因肿瘤出血或蒂扭转而发生
➢ 盆腔内隐睾恶性肿瘤较大,可出现下肢水肿、尿频、 尿急、尿痛
诊断
➢ 查体、睾丸超声、腹盆CT、胸部CT(≥II期) ➢ HCG(半衰期24-36h)、AFP(半衰期3.5-6d)、LDH ➢ 病理学检查:经腹股沟高位睾丸切除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