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练习试题-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练习试题-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练习试题-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单选题

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的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纪律

B.课堂管理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2.()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A.群体规范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气氛

D.人际关系

3.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称为()

A.专制型领导

B.参与式领导

C.监督式领导

D.放任型领导

4.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集体、联合群体和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松散群体和集体

C.松散集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D.松散群体、集体和联合群体

5.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松散群体

B.集体

C.联合群体

D.同化群体

6.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纪律约束

B.方向

C.方向和范围

D.范围

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压力

B.群体气氛

C.群体规范

D.群体凝聚力

8.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情感色彩

B.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C.有固定编制

D.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9.以下不属于正式群体特点的是()。

A.以兴趣爱好为纽带

B.组织地位稳定

C.有不成文的规范

D.有自然涌现的领袖

10.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聚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

A.竞争性

B.接近性

C.相似性

D.补偿性

11.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华生 C.弗洛伊德 D.勒温

12.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A. 群体压力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动力

D.群体规范

13.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群体规范

B.群体凝聚力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14.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A.民主式

B.监督式

C.参与式

D.专制式

15.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环境因素

B.外部互动因素

C.主要因素

D.辅助因素

16.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学习

17.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即为()。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班风

D.课堂气氛

18.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学生听课效果

B.课堂纪律的影响

C.人际关系的影响

D.后进生的感受

19.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观点趋同

B.态度一致

C.行动一致

D.相互理解和扶持

20.课堂气氛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相统一的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对抗的课堂气氛

D.监督的课堂气氛

21.课堂气氛失控、学生过度兴奋、随便插嘴的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对抗的课堂气氛

D.监督的课堂气氛

2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对抗的课堂气氛

D.监督的课堂气氛

23.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纪律

B.课堂行为什么

C.课堂行为准则

D.课堂约定

24.以下不属于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教师的情绪状态

D.教师的个性

25.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积极的影响

B.消极的影响

C.极大的影响

D.不大的影响

2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心理距离

B.感情关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27.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真正目的

B.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C.积极价值

D.互助关系

28.以下不属于勒温归纳的教师领导方式的有()。

A.集权型

B.对抗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29.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A.集权型

B.监督弄

C.放任型

D.民主型

30.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称为()。

A.服从大局

B.从众

C.集体观念

D.集体凝聚

31.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行为等归纳为()。

A.多动型问题行为

B.冲动型问题行为

C.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D.心理问题行为

32.课堂气氛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33.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目标

C.最高阶段

D.中间环节

3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与()。

A.教学方法的实施

B.教学过程的规划

C.教学内容设计

D.教学方法的选择

35.以认知协调、情感相容及行动一致为特征的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叫做()。

A.排斥的

B.吸引

C.合作

D.竞争

3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主要过程

C. 重要表现

D.辅助条件

37.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课堂后学生的纪律开始混乱,与这种课堂纪律相关的教师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A.放任型

B.管理型.

C.民主型

D.集权型

38.编制课程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集中安排

B.随机安排

C.交错安排

D.分类安排

39.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叫做()。

A.排斥

B.吸引

C.合作

D.竞争

40.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工作或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叫做()。

A.排斥

B.合作

C.吸引

D.竞争

41.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互相监督 B.互相帮助 C.遵守纪律 D.连锁性感染

42.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D.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43.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的()。

A.身份和地位

B.需要满足的程度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修养和处世方法

44.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促进团结协作

B.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C.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D.养成竞争意识

45.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微弱因素

B.重要因素

C.可用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46.一般来说,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A.群体内的竞争

B.群体间的合作

C.群体内的合作

D.个体的能力

47.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不良表现

B.不适应表现

C.心理异常

D.问题行为

48.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直接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较弱的影响

49.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结构

B.课堂情境

C.课堂教学

D.课堂形成

50.课堂里学生间的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是()。

A.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

B.不利于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

C.导致紧张和焦虑

D.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

二.多选题

1.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因素的相互协调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课堂情绪

2.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A.促进功能

B.维持功能

C.监督功能

D.削弱功能

3.群体规范是约束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C.口头规定

D.形式上的规范

4.课堂管理的目标包括()。

A.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B.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C.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D.帮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

5.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规模

C.班级的性质

D.对教师的期望

6.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有()。

A.教学有张有弛

B.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C.维持课堂学习纪律

D.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7.群体可以分为()。

A.规范的群体

B.不规范的群体

C.正式的群体

D.非正式的群体

8.班级规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主要有()。

A.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B.班级大小会影响交往模式

C.班内学生多,个别差异会更大

D.规模大的班级容易形成很多非正式小群体

9.群体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A.群体由两个以上个体组成

B.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C.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

D.群体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10.属于正式群体的有()。

A.小组

B.班级

C.少先队

D.兴趣小组

11.正式群体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情感色彩

B.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C.有固定编制

D.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12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有()。

A.有特定的职责分工

B.组织地位稳定

C.有不成文的规范

D.有自然涌现的领袖

13.对待群体采取的方式正确的是()。

A.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

B.支持和保护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

C.积极引导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

D.制裁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

14.群体动力主要表现为()。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性质

C.群体规范

D.课堂气氛

15.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采取()。

A.教育

B.制裁

C.引导

D.争取

16.群体规范的形成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A.相互影响阶段

B.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C.评价上的一致

D.判断的一致

17.课堂气氛的类型可以分为()。

A.积极的

B.中间的

C.消极的

D.对抗的

18.以下属于消极课堂气氛的特点是()。

A.学生过度兴奋

B.反应迟钝

C.紧张拘谨

D.恬静与活跃的统一

19.课堂气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教师的情绪方式

D.班级的规模

20.勒温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

A.集权型

B.对抗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21.教师期望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A.接受

B.反馈

C.输入

D.输出

22.要形成正确的群体凝聚力,教师要做到()。

A.了解群体凝聚力

B.引导学生形成归属感

C.帮助学生形成共同感

D.要多监督学生

23.课堂里的人际关系主要有()。

A. 吸引

B.竞争

C.合作

D.排斥

24.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

A.情感和谐

B.行动一致

C.交际广泛

D.认知协调

25.影响课堂人际吸引和排斥的因素主要的有()。

A.距离的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学习成绩的好坏

D.态度的相似性

26.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A.行动对抗

B.语言冲突

C.认知失调

D.情感冲突

27.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可以分为()。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集体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28.课堂的要素包括()。

A.教师

B.学生

C.学习过程

D.学习情绪

29.课堂情绪结构包括()。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学生座位的分配

D.教师的个性

30.课堂教学结构包括()。

A.课程表的编制

B.教学过程的规划

C.学生的自习安排

D.教学时间的合理的利用

31.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

A.逃避班级活动

B.上课插嘴

C.坐立不安

D.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紧张

32.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体贴的是()。

A. 同情理解

B.指导监督

C.调节协助

D.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

33.问题行为可以分为()。

A.品行性问题行为

B.性格性问题

C.情绪上的问题行为

D.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34.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学生的人格因素

B.教师教学不当

C.家庭环境

D.大众媒介

35.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A. 奖励

B.指导监督

C.规定限制

D.理解协助

36.以下行为属于扰乱性的问题行为的有()。

A神经过敏 B.不遵守纪律 C.破坏课堂秩序 D.不道德的行为

3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以下哪几个阶段?()。

A.松散群体

B.多人群体

C.联合群体

D.集体

38.群体对个人活动具有()。

A.促进作用

B.没有影响

C.阻碍作用

D.刺激作用

39.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

A.少先队

B.朋友

C.班级小组

D.集体

4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受以下心理因素制约()。

A.学习

B.模仿

C.暗示

D.顺从

41.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点是()。

A.恬静与活跃统一

B.热烈与深沉统一

C.学生过度兴奋

D.宽松与严谨统一

42.对抗的课堂气氛的特点是()。

A.学生过度兴奋

B.学生随便插嘴

C.学生反应迟钝

D.学生故意捣乱

43.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里()。

A. 相互教育

B.传递信息

C.沟通思想

D.交流情感

4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

A. 心理关系

B.心理空间

C.心理距离

D.心理过程

45.班级中最普通、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

A.同伴关系

B.群体关系

C.教师关系

D.师生关系

46.课堂管理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里的()。

A.中等生

B.被嫌弃者

C.被孤立者

D.优等生

47.从众的原因是( )。

A.自己没有主见

B.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

C.避免受孤立

D.避免他人的排斥

48.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教学秩序

B.准则

C.控制

D.要求

49.课堂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包括()。

A.课堂情绪结构

B.课堂组织结构

C.课堂教学结构

D.课堂秩序

50.班级规模影响课堂纪律,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

A.学生的平均成绩越差

B.学生态度的得分越低

C.阻碍课堂教学的个别化

D.纪律问题会更好

三.判断题

1.课堂管理就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外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的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教师可用相同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3.课堂管理实际也就是对课堂中人际关系的管理。()

4.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没有直接影响。()

5.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管理的影响相同。

6.班级越小,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弱。()

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正式群体。()

8.规模大的班级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

9.规模大的班级成员间相互交往的频率比较高。()

10.规模大的班级,课堂管理的难度会更大。()

11.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会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

1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班级结构。()

13.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14.期望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的行为举止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15.学生一般不会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形成定型的期望。()

16.群体是指人们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7.群体对个人活动有促进作用而没有阻碍作用。()

18.非正式群体中,其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织地位稳定。()

19.从众是指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20.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没有明文规定的群体。()

21.小团体一般对个体有消极影响。()

22.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23.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终结果。()

24.影响群体和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总和称为群体动力。()

2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部分成员的吸引力。()

2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

27.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8.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不属于群体规范。()

29.在群众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叫从众。()

30.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31.不同的课堂往往有相同的课堂气氛。()

32.不同的教师在同一个课堂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

33.教师焦虑水平高时,才会激起教师努力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

34.教师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课堂的心理气氛。()

35.竞争一般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会减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37.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和控制。()

38.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结构的创设与体贴。()

39.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40.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

41.规模大的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高。()

42.班级规模大,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比较高。()

43.早上安排音乐、体育和美术课比较好。()

44.一般文科和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比较好。()

45.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46.对于不促进也不干扰课堂教学的中性行为教师可以在课堂里公开指责。()

47.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48.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49.正式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也确定。()

50.凝聚力常称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四、案例分析

1.在班级课堂内,出现了好几个小团体,为此班主任张老师想采取措施全部取缔这些小团体,从而促进班集体的正常发展。请问这个做法合理吗?

2.一个年轻教师想把班级分成好几个小组进行学习竞赛,从而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气氛的提高,可又担心学生之间过度竞争,形成一个个利益团体,作为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3.在有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从而把四个班级的学生合并成三个班进行教学,校领导美其名曰充分利用资源,请分析班级规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4.在有的小学,由于教师经常抱怨课时安排太松散,不方便做自己的私事,因而要求学校排课尽量连排,结果会发现有时候早上第一节课是上体育课,而下午连续上几节主课,请问这种安排合理吗?

5.最近几年由于经常有报道教师体罚学生导致一些严重后果,教育部也三令五申严厉禁止体罚学生,所以有些老师认为,既然这样,那我上完课就走人,学生的课堂行为如何再也不管,也不敢管了,请问这种想法和做法适当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惩罚?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中小学教师课堂控制方法与技巧

中小学教师课堂控制方法与技巧(一)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室安静下来 1. 尝试先什么也不做。静静地站着,完全平静。靠的最近的学生会注意到,渐渐的其他学生也将注意到。在讲课之前留出一两分钟的时间。 2. 不要大声叫!如果还是没有安静下来,请一定要克制住大声叫出“安静点”的冲动。先跟几个看上去已经准备好听课的学生安静的聊上几句。 3. 利用人类的好奇心。有时小声说话是个好主意!人类天性里也包括了不肯错过任何事的好奇心。与离你最近的几个学生小声说话,剩下的很多学生也将会停止谈话,以便能听到你们在说什么。 4. 先布置一点任务。上课前先找点事情让学生们做。把这些任务印在纸上发下去,或者是题签写在黑板上。 5. 不要把学生的混乱当成是对你的不敬。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人类天性,除非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发生。

(二)应付干扰 1. 接受你也被干扰的事实。想要忽略掉干扰的来源继续上课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为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被干扰破坏。或者他们在注意着你将如何反映,而不再集中精力于你正在说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 2. 注意有些干扰事件是不可抗拒的。如此的话,切忌这时不要批评产生干扰的学生或使他们难堪。 3. 耐心对待同事。在被同事或其他的老师打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即使它们的打扰很不受欢迎,而且也不是因为很着急的事情,但你也一定要轻声对待来者,而千万不要让学生看到你有一点点的不耐烦。 4. 变干扰为积极的学习经验。如果可能,从学生的干扰中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越是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干扰受到了重视,他们就越是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5. 注意你与学生的距离。离产生干扰的学生近一点。站在学生的旁边比站在教室的另一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

2014天津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群体管理

2014天津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群体管理 一、课堂管理 1、定义 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3、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 (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 (4)对教师的期望。 二、课堂群体管理 1、群体 概念: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特点: 第一,其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需要或目标。 第二,它具有某种结构形式,使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承担各自的任务,相互交往,协同完成活动。 第三,群体成员受共同的规范和心理倾向的影响或制约。 2、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4、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第一,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

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第二,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问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而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5、群体动力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不仅仅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也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a.吸引与排斥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 b.合作与竟争 合作是指学生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量和适度的竞争。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教学教材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 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

最新1月全国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家比较认同的,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管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B.教育管理问题及其发展规律 C.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D.教育管理职能及其发展规律 2.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主张及思想是( ) A.质量管理 B.目标管理 C.过程管理 D.系统管理 3.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机构)是( ) A.乡(镇)教育委员会或教育组(股) B.县教育局 C.学校教导处 D.村教育小组 4.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是( ) A.高等教育 B.基础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成人教育 5.对于教育法未规定应予处罚的行为,教育行政机关不能进行处罚,这体现了教育行政处罚的( ) A.处罚法定原则 B.一事不再罚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责任追求依事而定原则 6.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该达到( ) A.2% B.3% C.4% D.5% 7.根据评价的目的与评价进行的时间不同,教育评价的类型可以分为( ) 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1

C.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8.教育督导既要“督政”,又要“督学”,这体现了教育督导( ) A.内容的综合性 B.手段的多样性 C.作用的客观性 D.对象的广泛性 9.校长要全面负责学校工作,要对全体师生员工负责,努力办好学校。这体现了校长的 ( ) A.学校的法人代表地位 B.学校行政领导的中心地位 C.学校管理的决策地位 D.学校工作的指挥地位 10.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校长任用制度,主要是( ) A.选举制 B.招聘制 C.委任制 D.考任制 11.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取得各类初、高级中学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需要具备的最低学历是( ) A.中专 B.大学专科 C.大学本科 D.硕士研究生 12.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向学校分配教师的制度称为 ( ) A.聘用制 B.派用制 C.代用制 D.招聘制 13.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 ) A.教导处人员 B.校长 C.班级干部 D.班主任 14.在学校中,发挥学科教学工作组织管理作用的基层组织是( ) A.教研组 B.教导处 C.教科室 D.年级组 15.工作要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防止形式主义,这符合德育管理的( ) A.科学性原则 B.实效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6.学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品性,即独特性和( ) 2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 A.态度B.情感C.情绪D.认知 3.(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B.兴趣C.意志D.认知 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 A.意志过程B.行动过程C.认知过程D.情绪过程 6.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笛卡尔B.冯特C.洛克D.华生 7.(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A.经验论B.构造主义C.行为主义D.机能主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B.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 D.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9.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人有( )。 A.意识B.理智C.感觉D.思维 10.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l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 )、( )、( )、( )、( )。 4.( )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中小学教育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 )1.教育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 A.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B.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社会属性和教育属性 ( )2.下列有关教育管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B.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 C.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D.教育管理学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学科 ( )3.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管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B.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C.教育管理问题及其发展规律 D.教育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 )4.科学管理理论追求的核心价值是() A.目标 B.团结 C.质量 D.效率 ( )5.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是() A.教与学的矛盾 B.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C.学生与教师的矛盾 D.教师与领导的矛盾 ( )6.“教育管理目标通过目标体系把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组织成员的工作任务具体化,而管理者依据目标检查和监督每个人员的工作进程和质量。”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管理目标的() A.导向作用 B.聚合作用 C.激励作用 D.控制作用 ( )7.下面选项中按照教育管理活动内容划分的是() A.综合目标和专项目标 B.整体目标和部门目标 C.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 D.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 )8.教育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为() A.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确定目标 B.分析讨论、确定目标、论证目标 C.调查研究、确定目标、论证目标 D.分析讨论、论证目标、确定目标 ( )9.目标管理是由下列哪位管理学家提出来的() A.彼得·德鲁克 B.法约尔 C.泰罗 D.明茨伯格 ( )10.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以()为中心 A.绩效评估 B.目标结合 C.战略规划 D.质量第一 ( )11..在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中,提出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说”的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 B.厄威克 C.古利克 D.孔茨 ( )12.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项职能是指()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预算 B.计划、组织、协调、人事、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 ( )13.教育质量管理的最终核心目标是() A.学生质量 B.教师质量 C.管理者质量 D.工作质量 ( )14.(人的质量,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提高的,不要)企图通过短期突击来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办不到的,这主要是因为教育管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具有() A.复杂性 B.综合性 C.艰巨性 D.长期性 ( )15.依靠许多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与智慧来揭示质量指标的质量标准表示方法,称为 ( ) A.数量表示法 B.零基预算法 C.程度表示法 D.专家判定法 ( )16.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提出者是() A.菲根鲍姆 B.法约尔 C.巴纳德 D.西蒙 ( )17.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在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体系中属于() A.哲学方法论 B.一般科学方法论 C.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D.研究的基本原理 ( )18.18.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试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行动研究法 ( )19.教育管理研究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考察其特殊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研究中的() A.质量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动态发展的观点 D.矛盾统一的观点 ( )20.在教育管理研究的常用方法中,结合实际工作主动采取变革措施研究工作改进规律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教育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次,其中宏观管理指_________,微观管理指_________。 22.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包括主体与客体、共性和个性、质量与数量、有效与无效、_________、权威与服从。 23.教育管理目标按时间长短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教育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_________、检查、总结等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四个环节。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

一、判断题 1.“儿童认知学习最有效的来源是第一手经验,因此要提倡发现式学习法。”这是儿童中心主义教学观的重要立场。正确 2.擦黑板属于课堂运转常规。错误 3.成长记录袋评价的过程是一种多元主体的合作评价。正确 4.惩罚能控制不良行为,但惩罚本身不能减少捣乱的欲望,不能教会学生受人欢迎的行为举止。正确 5.触觉/运动感知型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是先看后模仿,喜欢亲身实践。正确 6.大多数人能更好地处理来自一个感官(视觉、听觉或触觉)的外部信息。正确 7.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丧失的因素可能来自教师自身,如教师的口头禅太多。正确 8.对比中、西方小学课堂教学及其管理,可以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反映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正确 9.对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动机的评价会影响教师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策略。正确 10.关注女生的教育发展,就要突破传统性别刻板观念的界限,拓展女生发展领域。正确 11.观察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可帮助观察者灵活地选择和实施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案。正确 12.观察对象的合作程度会影响教师课堂观察的结果。正确 13.观察其他同行的教学和管理活动是教师有意识进行专业观察的唯一对象。错误 14.观察者的身份可能影响教师课堂观察的结果。正确 15.观察自身的教学与管理活动是教师有意识进行专业观察的重压对象。正确 16.教师采用悬空式的提问方式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错误 17.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直接纠正行为本身就是打扰性的,必要才用。(正确) 1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巡视整个课堂是监控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效方法。正确 19.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了口头禅会影响教学节奏。正确 20.教室环境的安全和庇护功能不仅指环境的物理安全,还要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正确 21.教室环境的安全和庇护功能就是指教室为学生提供的物理安全。错误 22.教室环境的象征性标识主要通过展示儿童的作品、作业、资料来表现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就。正确 23.教室桌椅座位的“组列式”摆放方式更适合小组任务和合作学习。正确 24.教室桌椅座位的摆放方式影响师生间的交流。正确 25.教学管理中,教师对待所有学生的期望、态度和帮助要一视同仁,体现平等。正确 26.教学管理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资源和帮助,体现公平。正确 27.教学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社会情感,如自信心、自控力、文明的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发展的社会活动。正确 28.教育公平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原则和对处境不利者的补偿原则。正确 29.教育公平是在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的促进个体充分发展。正确 30.教育平等,指人人均有获得相同的教育机会或者利用教育资源的受教育权利,不受社会阶层、宗教信仰、民族、种族、性别、 语言等条件的排斥和阻碍。正确 31.开放学校注重儿童的自发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儿童创设各种环境。正确 32.课堂教学管理的终极目的不仅要促进学生学会教学内容,还要促进学生养成社会参与、自律、人际交往等能力。正确 33.课堂教学管理的重点是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错误 34.美国的课堂教学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现代教育哲学的影响,普遍比较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正确 35.美国课堂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培养和调动儿童兴趣。正确 36.如果教师要检查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更合适。错误 37.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匿名方式提问,可能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和松散。正确 38.社会性别文化的传递开始很早,很多父母从胎教阶段就对胎儿进行性别化教育。正确 39.社会中的男性和女性是在生理差别的基础上的文化塑造。正确 40.师生交流属于班级运转常规。错误 41.视觉学习者比较难听懂口头授课内容。正确 42.斯蒂尔的物理环境6功能理论为我们思考教室的环境布置提供了重要依据。正确 43.听觉学习者擅长用大声朗读的方式记忆书面材料。正确 44.我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划分以课堂教学秩序被干扰的程度为标准。正确 45.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正确 46.性别刻板观念是人们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及其行为所持有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和信念。忽略对性别内的个体差异的认知、尊重 和帮助。正确 47.学生参与教室的规划和布置会让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正确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a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 )。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b(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c )。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科学管理的核心是(C ) A.效率 B.组织措施 C.目标 D.信息控制 2.教育质量管理的内容有(C ) 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B.组织、协调、控制、激励 C.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局管理 D.准备工作、确定方案、研究重点、分析评估 3.行动研究法重在( D) A.进行教改实验 B.进行纯理论建构 C.总结经验D.解决实际问题 4.属于教育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的是(D ) A.校长 B.教育局财会人员 C.教研室主任 D.教科所所长 5.依据人口增长趋势、年龄的分布及长期的国家教育政策,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入学需求作综合的推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育发展战略的方法是(A ) A.社会需求法 B.人才需求预测法 C.教育投资效益分析法 D.国际比较法 6.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责令其停止招生,这种教育行政处罚行为属于( B) A.申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救济罚 7.工资属于教育经费中的( A) A.人员经费 B.公用经费 C.福利费 D.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8.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A ) A.创造适 1/ 18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事业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整改过去机械、麻木、倦怠的工作作风,根据教育局《富源县教育局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和乡中心学校《古敢水族乡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拟定此管理规定。 一、备课基本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手段、备假设) 备课是上好课、规范教学行为、创优教学模式的前提;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而不允许超前一周备课,不允许抄袭教案。每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心优化教学方法。在备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象),既要考虑尖子生,又要兼顾学困生,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培养学生会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统筹优化课堂教学,发挥教育智慧,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二、上课基本要求 1、警示铃声响后,教师在教室门前做好上课准备(着装、仪表、情绪调整、关闭手机等),不迟到。学生要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 2、上课期间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室,不能坐着上课,不准提前下课,不允许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和课间操时间。“小三门”

课程要上足课时,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不允许随意放学生在外随意自由活动。 3、上课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文道结合,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教学的民主化和公平化,并要求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书写规范,条理清楚,使用普通话教学。 4、上课要合理分配教学环节及其时间,深入浅出、因势利导地善诱学生,不骂课、不厌课,把好教学“五环节”,以饱满的精神向40分钟要质量。 5、教师要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小事小病不请假,不私自停课、调课或代课。 6、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用“显微镜”看待学生的缺点和弱点,用“望远镜”看待学生的发展,禁止课堂上“师道尊严”,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地批判、批评学生的方式。亲其师则信其道,师者要以朋友的角色、商量的口气、互学的态度面对学生,确保课堂教学的和谐与稳定、优化与提升。 7、搭建课堂互动合作学习平台,废止教学中的“一言堂”、“填鸭式”、“大锅饭”的教学方式,废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存在。以富有人情味、富有激励色彩的语言感召默化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愉悦化。 三、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辅导要求 1、根据教材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作业(含预习作业),布置的作业量要适量而有梯度,杜绝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评价目标】 1、识记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纪律的定义和类型。 2、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群体动力的要素、课堂气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能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井说明正确对待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纪律的定义: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3、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刨设和体贴。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理解部分 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2、群体动力的要素 (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提高群体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

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等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3)教师的情绪状态 4、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等,由此影响课堂纪律。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45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荅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奋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诮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管理的内容具有 A.教育性 B.主体性 C.复杂性 D.互动性 2、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者和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卡斯特 C.德鲁克 D.梅奥 3、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的奠基人"的是 A.马斯洛 B.法约尔

C.赫兹伯格 D.韦伯 4、将组织分为疏远型组织、精打细算型组织、道德涵养型组织的依椐是 A.组织对其成员控制的方式 B.组织的规范化程度 C.个体参与组织活动的程度 D.组织的结构与层级 5、学校管理者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根据教育规律适时调整学校发展战略,创造性地设计学校的发展蓝图。这是学校管理的 A.效益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前瞻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6、教师在自然情境下,用自己的感官和相关的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研究法 7、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要求,结合校情分析和设计的,有一定目标导向的,学校全面改革发展和持续改进的行动计划,称为 A.学校目标 B.学校前景 C.学校架构 D.学校规划 8、人们在沟通过程中,以书写文字的方式交流或传递信息从而达到共识的沟通方式属于 A.言语沟通 B.身体沟通 C.非言语沟通 D.情感沟通

中小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中小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状 第一部分:常规部分:90分 一、严格执行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0分)。 (一)落实课程设置(3分) 1、学校严格三级课程管理,务必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严格落实《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双语授课学校要严格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学校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双语教学的课程和课时数。要根据自治区的要求开好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要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分) 2、结合我区民族文化特点和区域特色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每学年开发一本“校本课程”。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使用好学校设备设施、现代多媒体资源、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并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1分) (二)按时制定各项计划(7分)。 学校在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等。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停课,未经县(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停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1、学校有全面的关于教学工作计划,教务、教研有具体计划,计划内容要切合学校具体情况,有可操作性,工作要分解到月、周。(2分) 2、各年级各学科老师都有明确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有一学科却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扣0.5分,扣完为止。(2分) 3、教学计划内容完整有特点:有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分析、单元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并能切合本班实际(2分)。 4、开学一周内由学校教务教研部门整理齐全(1分)。(查阅档案材料) 二、认真抓好备课环节,严格课堂教学管理,督促加强检查和指导(33分) (一)备课标(10分) 学校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 1、备课本前必须附有新课标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5分)。 2、新授课每个单元(章节)前必须有新课标对本章节教学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来源:山东教师资源网()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重要表现 B.主要过程 C.必要条件 D.辅助条件 2.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3.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4.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5.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之为()。A.课堂结构 B.教学结构 C.学习结构 D.班级结构 6.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不能确定 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8.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

为划定了()。 A.纪律约束 B.方向 C.方向和范围 D.范围 9.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1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11.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小学教育管理》试卷A

《小学教育管理》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16分,共64分) 1.简析学生安全管理的原则。 答: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简析学校教务管理的任务。 答: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组织开案:展教学研究活动;深教学第一线;加强教务行政管理工作。 3.简析依法治校须具备的条件。 答:实现依法治校具备的条件:1).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2).制定学校章程;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4).实现校务公开; 5).加强教育职业道德建设。 4.简析学校管理的一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经济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社会心理方法。 二、论述题(36分) 评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树立的基本观点。 答:一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 这是要树立的第一个基本观点。素质教育在酝酿难备和起步阶段,有许多定义,模糊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而使学生全面发展,是现行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有国教育法》, 宥法律权威。我们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实质,牢牢掌握全面发展这个核心。 二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这是要树立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所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而不是只提高某一方面的素质。有的同志以为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是发挥学生的特长,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培养学生特长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特长是需要的,但必须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去发展学生的特长。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这是要树立的第三个基本观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学习时间过长作业量过大考试过多,各种竞赛活动和学习资料泛滥成灾其后果是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损害学生健康,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他们上学的时间比大人上班早,放学后还要面对一堆家庭作业以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负担过重而精神崩溃或离家出走,体质下降更是不可胜数。这是对孩子的摧残!不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就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二、评述学校教务管理的任务。答:教务管理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