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堂管理

合集下载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课堂管理试题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课堂管理试题

2015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课堂管理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B:接近C:不低于或者高于D:同等于2、列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A.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B.学校免收学费,可以适当收取杂费C.施行以当地教育局为主的管理体制D.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开除学生的权利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__。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4、”五四”时期的着名儿童散文落花生作者是。

A:许地山B:冰心C:郭沫若D:周作人5、梦是一种____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无意识的心理活动6、双眼视差是__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B.深度C.运动D.所有7、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8、在我国心理学通常按照个体把14~18岁的人群叫做____A:少年期B:学龄中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9、下列选项中,与“李宁和刘翔是运动员”的判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孟菲和王芳是主持人B:孟春和李雪是同学C:魏来和万青是夫妻D:刘晓庆和邓婕是同乡10、What happened to Mr.Zhu He spoke in____voice in today’s class thatI could hear almost nothing.A:so lowB:such a lowC:so highD:such a high11、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__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2、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____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13、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____A:科技B:经济C:综合国力D:教育14、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2.教师对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3.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称之为( )。

A.违纪行为 B.多动行为 C.问题行为 D.强迫行为4.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之为( )。

A.课堂结构 B.教学结构 C.学习结构 D.班级结构5.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6.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7.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称之为( )。

A.服从 B.依从 C.从众 D.模仿8.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9、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0.以下()包括了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11.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形成()。

A、课堂管理B、课堂纪律C、课堂里的人际交往D、课堂气氛1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13.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正式群体 B.联合群体 C.松散集体 D.集体1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1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教育心理学15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15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调整课堂规则,尊重学生个性差 异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注意规则与自由度的平 衡。
04
课堂氛围的营造
课堂氛围的定义与类型
课堂氛围定义
课堂氛围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所感知和创造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反映了课堂 中的人际关系、情感基调和行为状态。
课堂氛围类型
根据情感基调的不同,课堂氛围可以分为积极课堂氛围和消极课堂氛围;根 据行为状态的不同,课堂氛围可以分为有序课堂氛围和无序课堂氛围。
关注学生的情 感状态
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 情感状态,帮助学生解决 问题和调整情绪,以保持 积极的课堂氛围。
05
第十五章的总结与反思
第十五章重点内容的回顾
课堂管理的定义和…
回顾课堂管理的定义,以及课堂管理对教 学和学习的关键作用。
促进学生学习和参与
探讨如何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和活动,以及 通过有效的倾听和反馈技巧来促进学生的 学习和参与。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课堂环境
回顾课堂环境的不同方面,包括物理环境 和心理环境,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学生的学 习和表现。
纪律和问题解决策略
讨论纪律维持和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 以及在课堂环境中应用这些策略的方法。
建立积极师生关系
分析积极师生关系对学生参与度、动机和 成就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这种关 系。
对课堂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适应性和灵活性
01
讨论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情况进行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管理,
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情绪和社交管理
02
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学生的情绪和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建立积
极的班级文化。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必要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首先,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学习风格、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有些学生是视觉学习者,他们通过图像和图表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有些学生则是听觉学习者,对于听讲和讨论更感兴趣。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评估工具和方法,识别出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对于视觉学习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材料;对于听觉学习者,则可以增加讲解、讨论和听力练习的环节。

其次,教育心理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心理机制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理论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或信息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认知负荷过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简单的部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

同时,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加清晰、有条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逐步推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

再者,教育心理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关键作用。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来自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所驱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

教育心理学第13章

教育心理学第13章

典型真题分析: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

(2007年)【评析】对抗的。

本题旨在考查课堂气氛的种类。

2.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2007年)【评析】(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此题是对课堂管理的进一步考查。

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B.中间环节C.目标D.最高阶段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只有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5.( )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A.斯金纳B.阿特金森C.阿尔波特D.布卢姆6.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A.群体压力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7.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规范B.课堂气氛C.课堂管理D.课堂纪律8.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

A.课堂管理B.课堂纪律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9.(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B.布鲁纳C.斯金纳D.勒温10.(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B.权威C.教师主导D.民主11.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B.理解C.协助D.同情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13.一般说来,群体问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

教育心理学 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一)课堂管理的含义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

1、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2、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的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3、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维持和发展的功能。

1、维持功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3、发展功能: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积极的、由建设性的课堂环境(临时目标)和建设与完善课堂的自我管理系统(长期目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沃尔福克(1993)指出要达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需要把课堂管理的目标分解为以下三个具体的目标:(一)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三、现代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了解学生的需要。

(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四)建立课堂规范。

四、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表述(一)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表述(二) 1、学校管理水平。

教育心理学15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15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二、课堂空间安排的方法
(三) 灵活的安排 学校最好帮助教师形成两三种座位结构,学生能够快速 、方便 地重组出这些座位结构,进入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 有人区分了基本式(home-based formation)和特殊式 (special formation),基本形式是半永久性的空间安排 ,适于很多学习活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的物理环境 课堂的社会环境 课堂管理设计与特殊方法 学生的行为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 一、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 •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
一、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
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得并维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 的合作、保持秩序与和谐。 一个课堂没有学生的合作,就没有建设性的活动。一两 个学生就可以打断整个课堂活动的进行。但是,课堂是异常 复杂的,涉及不同的人、不同的条件以及不同的工作,在这 样特殊的环境中,获得学生合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课堂空间安排的原则
(四) 保持最小的干扰 干扰(distractibility)是指与教师争夺学生注意力 的因素。座位安排应该避免干扰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 维持最大的活动区 不在活动区的学生比在活动区的学生参与更少、成绩更 低,这就要求教师扩大活动区。传统的横竖座位安排中最典 型的活动区在前面,但研究还表明,教师最喜欢将自己的注 意力指向活动区
一、预防
维持良好的课堂环境的 几种具体方法,以预防不良 行为的发生。 (一) 注意教学的组织 (二) 增加参与 (三) 保持动量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保持教学的流畅性 管理转换 整体关注 明察秋毫 一心多用 避免涟效应
二、干预
(一) 线索提示 教师用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提示学生, 让其表现出教师期望的行为。 (二) 应用后果 当前面所述所有步骤都不能使学生顺从时,教师可以使 用下面策略:1.问学生是否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2.如果没 有遵守正确的课堂秩序,提醒他们正确的课堂秩序并要求他 们遵守。3.平静地让学生陈述正确的规则并遵守它。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单选题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的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纪律B.课堂管理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2.()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A.群体规范B.群体凝聚力C.群体气氛D.人际关系3.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称为()A.专制型领导B.参与式领导C.监督式领导D.放任型领导4.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集体、联合群体和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松散群体和集体C.松散集体、联合群体和集体D.松散群体、集体和联合群体5.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松散群体B.集体C.联合群体D.同化群体6.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纪律约束B.方向C.方向和范围D.范围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压力B.群体气氛C.群体规范D.群体凝聚力8.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情感色彩B.有明确的职责分工C.有固定编制D.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9.以下不属于正式群体特点的是()。

A.以兴趣爱好为纽带B.组织地位稳定C.有不成文的规范D.有自然涌现的领袖10.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聚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

A.竞争性B.接近性C.相似性D.补偿性11.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华生 C.弗洛伊德 D.勒温12.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A. 群体压力B.群体凝聚力C.群体动力D.群体规范13.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群体规范B.群体凝聚力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14.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A.民主式B.监督式C.参与式D.专制式15.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基本模式: ☺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斯金纳模式和坎特模式 ☺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格拉塞模式和吉诺特模式 ☺ 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戈登模式和库宁模式
.
3
第二节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一、师生关系
✓ 概念: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 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 典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图P352 ✓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互理解、密切交往、尊重与关怀、真诚对话
课堂纪律的含义:指为了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学 习而为他们设置的行为标准和施加的控制。
作用: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习干扰;
有助于学生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
分类: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
.
10
✓ 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
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行为阶段; 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
✓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 兴趣 注意做好课堂监控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
11
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策 略
含义: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
扰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原因:自身原因、教师方面的原因、环境方面的原因
应对策略:
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合理运用惩罚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 间 进行心理辅导
.
12
.
13
含义: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 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
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
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课堂目标结构:指一个班级中由奖赏机制决定的
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目标取向。
.
9
第四节 课堂纪律管 理
硬环境:物理环境,包括座位、光照、 活动区域等
.
7
一、课堂物理环

含义:指课堂内的温度、色彩、空间大小、座位
编排方式等时空环境和物质环境。
座位安置类型:
P359
剧院式、分组式、半圆式、矩形式
影响: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安排座位的原则:
服务于教学、定期变换、减少干 扰
.

二、课堂中的社会心理环境
.
4
同伴关系
✓ 类型:友好型、对立型、疏远型
✓ 发展同伴关系的几个策略:
教育
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交往技能
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
组织丰富多彩的交往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
5
班级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的特点:组织的法定性、约束的全体性、联系
纽带
✓ 对正式群体的管理:选好领导;注意引导支持;适当授
课堂管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课堂环境管理 课堂纪律管理
.
1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 述
特性:多维性、同时性、直接性、不可预 见性、公开性、历史性
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目标:增加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增加学 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的 自我管理的能力
权,鼓励学生的自我管理
✓ 非正式群体的类型:情绪型、爱好型和利益型
✓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相互满足心理需要;强凝聚力,排
他性;行为一致性;角色数量不定
✓ 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摸清性质;对积极的给予鼓励和
帮助;对消极的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
6
第三节 课堂环境管 理
软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包括课堂气 氛、学习目标定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