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石化公司“2012.5.16”闪爆事故
“10·14”火灾事故的通报

关于克拉玛依钻井公司“10·14”火灾事故的通报各单位、各机关处室:2012年10月14日,克拉玛依钻井公司钻井地面工程服务公司在新疆油田莫北116井区MB6169井恢复井场地貌过程中,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一人死亡,现将事故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事故单位情况:克拉玛依钻井公司钻井地面工程服务公司是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下属的专业化服务单位,主要负责向钻井队提供钢木基础铺设、平垫井场、打桩、拆装保温棚、锅炉保温服务等工作。
共有员工213人,下设6个车间队,具有施工机具59台,其中推土机16台、装载机13台、挖掘机3台。
2012年4月12日根据生产需要,分别成立西北缘服务组、腹部及东部服务组。
其中,腹部及东部服务组管理人员4人,其他人员根据生产需要,随时派遣。
主要负责新疆油田石西、石南、石东、莫北及火烧山、彩南、吉木萨尔等区块的现场服务工作。
二、事故井情况:新疆油田公司石西作业区莫北116井区MB6169井由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克拉玛依钻井公司50603钻井队承钻。
于2011年9月17日开钻,2011年10月15日完钻,完钻井深4296米。
2011年10月26日交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后,由该作业区组织井口设施、输油管线等安装铺设并自喷投产,日产天然气2000方、原油13.3吨,气油比150.4,油压7.3MPa,套压25MPa,回压1.3MPa。
三、事故经过2012年10月14日11:20克拉玛依钻井公司钻井地面工程服务公司腹部及东部服务组安排张启江负责,带着两台推土机,一台装载机,施工人员4人开至MB6169井井场,准备进行地貌恢复作业。
张启江按照地面工程服务公司要求对现场进行查勘后对3名操作人员进行了分工,并口头提出施工安全要求。
随后,由艾力·阿不都驾驶55号推土机、赵国栋驾驶装载机负责清理井场西侧(废液池东北向)土方平整工作,杨树海驾驶54号推土机在井场西侧(废液池东南向)自高向低进行恢复地貌推土作业。
新疆克拉玛依一土炼油厂爆炸2人死亡

新疆克拉玛依一土炼油厂爆炸2人死亡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08(21)34
【摘要】2008年8月12日23时左右,新疆克拉玛依市一社区市场附近,一私人土炼油厂突然发生爆炸,2名正卸油的工人当场死亡。
【总页数】1页(P3-3)
【关键词】克拉玛依市;炼油厂;死亡;爆炸;新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40.3;S931.1
【相关文献】
1.河南巩义一化工厂爆炸致氯气泄漏/重庆一私营炼油厂刚投产就起火/江苏连云港一加油站失火柴油泄漏顿成"流淌火"/闻到液化气味开电灯一声巨响塌了两层楼/云南丽江一酒店地下室突发爆炸2人受伤/内蒙古乌海2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广州一腌菜加工池散发毒气熏死3人/江苏一废黄磷池爆炸2死1伤/北京某石化公司储罐发生爆炸局部停产/重庆万州一油罐车爆炸/江苏泰州一电镀厂发生爆炸 9人受伤 [J],
2.河南满载易爆化学品罐车失控高速路3人受伤/河北沧州一炼油厂爆炸1人死亡10多人受伤/新疆奎屯窨井致5人殒命 [J],
3.广西来宾一炼油厂爆炸 2人死亡 [J], 无
4.河南开封一炼油厂爆炸1人死亡 [J], 无
5.比利时一炼油厂发生爆炸2人死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背景该石化企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石化产品,并且拥有自己的石化厂。
该企业位于华北地区一个工业园区,距离城市约30公里,占地面积较大,拥有数千名员工。
该企业的石化厂主要用于生产石油制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和高温炼制设备。
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并且存在高温高压设备,该企业的火灾风险较高。
二、事故过程2018年7月10日,该石化企业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
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事故发生的当天上午11点左右,一名操作工在工作中意外发生了意外操作错误,导致一台高温炼制设备发生泄漏,并迅速引发了火灾。
由于该高温炼制设备所处的位置较为隐蔽,且位置较为狭窄,其周围的通风条件不佳,导致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
当事故发生时,现场的工作人员迅速进行了应急处置,立即启动了应急报警系统,并且对火灾进行了初期扑救。
但是由于火灾发生位置较为隐蔽,加之炼制设备内部存在大量的易燃化学品,火势迅速蔓延,扑救难度较大。
同时,事故发生地点周围存在大量存储的易燃化学品,火灾蔓延迅速。
在火势蔓延的过程中,现场的应急处置人员受到了较大的干扰,且现场的通风条件较差,烟雾较浓,导致了很多的应急处置人员难以接近火灾现场,火灾扑救难度大增。
在火灾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消防部门迅速接到了报警,立即出动了多辆消防车和上百名消防官兵前往救援。
但是由于火势蔓延迅速且火灾现场周围存在较多的易燃化学品,消防官兵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扑救,火灾得到了控制,但现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事故原因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和事故原因调查报告显示,该石化企业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错误:事故发生当日,一名操作工在工作中使用高温炼制设备时发生了操作错误,导致了设备的泄漏,并且忽略了设备周围的通风条件不佳,导致火灾的迅速蔓延。
2.安全管理不到位:该企业在化工生产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但是对于这些化学品的存储、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企业未能充分做好化学品的存储分区管理和防火阻燃工作。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触电事故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触电事故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2009年4月26日14时38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一蒸馏装置高压配电室发生一起检维人员触电事故。
事故造成1人死亡。
一、事故装置简介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一蒸馏装置高压配电室建于2006年10月,配电室内共有6kV高压配电柜14面,供电方式为单母线分段方式,高压两段进线分别引自克拉玛依供电公司所属的炼油变电所和炼2变电所。
二、事故经过2009年4月26日,克拉玛依市某炼化工程公司检维修中心电气专业技术干部王某根据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运行处下发的《2009年部分电气预防性试验相关事宜工作安排的通知》(2009年4月14日下发),安排对一蒸馏高压二段系统进行检修。
9时,王某先到克拉玛依供电公司炼油2#变电所办理了高压二段进线检修试验的《第一种工作票》。
10时,检维修中心电气专业维修二班员工王某某到王某办公室办理《第一种工作票》(内容是一蒸馏装置高压配电室高压二段系统检修、变压器小修、试验),依照计划表和工作票中规定的内容进行一蒸馏装置配电室高压二段系统检修、预防性试验工作和2#变压器的小修工作。
10时30分,王某和运行值班人员到了一蒸馏装置高压配电室,发现高压二段有一台电机P-1003/1正在运行,就询问了一蒸馏装置设备技术干部张某,张某回答说该电机无法切换到备用设备,王某将现场情况汇报给生产运行处杨某。
11时,杨某与张某通过电话协调后,确认了车间的P-1003/1电机无法切换到备用设备,就用电话通知王某只进行二段进线电缆的耐压试验和2#变压器的小修工作,高压二段系统的检修工作取消。
王某根据杨某的安排向运行值班人员用电话下达了投入高压母联,停高压二段进线的操作指令。
11时50分,王某按实际情况签发了《第一种工作票》,安排运行班赵某和余某进行倒闸操作,做好了安全防护措施。
12时20分,配电室的倒闸操作完成,王某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交底,明确了工作任务:高压二段系统由于无法停电不再进行检修,只做2#变压器的小修、2#变压器电缆和二段进线电缆的耐压试验,并将原来办理的第一张工作票撕毁。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中石化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12”闪爆事故的通报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中石化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12”闪爆事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18.05.22•【文号】应急厅〔2018〕4号•【施行日期】2018.05.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中石化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12”闪爆事故的通报应急厅〔2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2018年5月12日15时33分左右,中石化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赛科公司)一苯罐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发生闪爆事故,造成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上海埃金科工程建设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埃金科公司)6名现场作业人员死亡。
这起事故损失惨重,影响恶劣,教训深刻。
为深刻吸取有关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现将有关情况通报要求如下:一、事故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上海赛科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是由英国BP公司、中国石化公司和上海石化公司合资组建,2017年10月英国BP公司完全退出。
上海赛科公司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拥有109万吨/年乙烯、65万吨/年苯乙烯、60万吨/年芳烃等大型化工装置。
上海埃金科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位于上海市化学工业区,现有在岗职工约110名,在化学工业区内为多家企业提供化工装置检维修作业服务。
(二)事故简要经过。
2018年3月,上海赛科公司发现编号为75-TK-0201苯罐(内浮顶罐)呼吸阀排放VOC超标,检修后VOC仍然超标,判断浮盘密封泄漏,并安排清空检修。
4月19日,对该苯罐倒空作业并加盲板隔离,蒸罐、氮气置换至5月1日。
5月2日,打开储罐人孔进行检查,5月3日至7日检查浮盘密封损坏情况,发现约1/4浮盘浮箱存在积液。
石油化工企业焊割作业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焊割作业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焊割作业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了人员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现对石油化工企业焊割作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一、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1. 作业环境安全隐患存在在石油化工企业,焊割作业通常在储罐、管道、设备等石油化工场所进行。
这些场所内常年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挥发性气体,一旦这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明火或高温源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焊割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对作业环境的危险性和防范措施了解不深,可能存在违章操作、使用不合格设备等现象,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石油化工企业的焊割设备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如果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容易造成设备泄漏、短路等问题,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4. 管理监督不力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对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也是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作业环境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整改隐患,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企业要加强对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作业安全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
5. 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企业应在焊割作业中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火服、防毒面具等,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石油化工企业的焊割作业火灾爆炸事故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生产经营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这类事故的预防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加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措施,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石油化工企业焊割作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的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4年前的今天,325人在新疆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丧生

24年前的今天,325人在新疆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丧生起火过程18时20分左右,舞台上方的7号光柱灯突然烤燃了附近的纱幕,接着引燃了大幕,火势迅速蔓延至剧厅。
逃生遇阻各种易燃材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馆内的8个安全门,只有1个门是开着的。
烈火、浓烟、毒气以及你踩我挤、东撞西碰,很快地夺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伤亡惨重新疆石油管理局消防支队先后调动4个中队120名消防干警、11部消防车、10部大型水缸车、3部指挥车赶到火场救人灭火。
但因火势迅猛、可燃材料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安全疏散门封闭等原因,造成死亡325人、烧伤130人的惨案,直接经济损失210余万元。
回顾完历史的惨痛教训,我们需要再次强调消防工作的三个重点问题。
一、公共建筑疏散距离指标1.建筑物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3.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
4.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
当层数不超过4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
5.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上表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6.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
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
浅析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和处置措施

浅析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和处置措施周俊良【摘要】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一般要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不仅工艺复杂而且有些反应十分剧烈,极易失控.一旦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工艺受到干扰,或因人为原因造成误操作,潜在的危险就会发展成为火灾爆炸事故.本文通过仔细分析石化企业的火灾特点和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数起较大规模石化企业火灾爆炸案例,总结了石化企业中常见火灾爆炸的原因和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以对以后处置该类事故时起一定借鉴作用.【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3页(P226-228)【关键词】石化企业;爆炸;处置措施【作者】周俊良【作者单位】昆明消防指挥学校, 云南昆明 65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37石化工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料、产品涉及的范围广,种类多,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都具有易燃、易爆、剧毒、腐蚀的特性,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复杂,工艺多样,生产一般要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大多在高温、高压、高速、低温、低压、深冷等苛刻条件下进行,不仅工艺复杂而且有些反应十分剧烈,极易失控,由于大多在设备和管道中进行,难于监测,使设备破裂、泄漏、喷出和腐蚀等发生着火或爆炸的概率增大,对于连续化生产来说,系统发生大爆炸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所以石化生产比其它工业更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不仅损失大,也极易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同时还会对参与灭火救援的救援人员造成人身伤亡[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频发,后果极其严重。
例如,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指苯酚和苯酐,简称双苯)厂苯胺二车间因精制(T102)塔循环系统堵塞,操作人员处理不当发生爆炸。
吉林支队消防官兵经过近20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终将大火扑灭,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3人重伤,20余人轻伤;双苯厂苯胺二车间整套生产装置、1个硝基苯(1500 m3)储罐、2个纯苯(2000 m3)储罐报废,其他辅助生产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直接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2008年8月26日6时45分,广维集团有机厂发生生产爆炸火灾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5月16日13时10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第四联合车间150万t/a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按计划拆开第一、第三人孔过程中,分馏塔内突然发生闪爆。
事故造成分馏塔内构件一定程度损坏。
一、事故单位简介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第四联合车间150万t/a延迟焦化装置(以下简称Ⅱ套焦化),2004年12月投产。
该装置包括:原油电脱盐、延迟焦化、分馏及吸收稳定四部分。
装置设计加工新疆高凝高酸稠油,产品为焦化干气、液化气、焦化汽油、焦化柴油、焦化蜡油及石油焦。
为应对高酸原油环烷酸腐蚀,装置在250℃以上操作温度并与原油接触的全部冷换设备均采用316L不锈钢,且分馏塔及原料缓冲罐等容器采用16MnR+316L复合钢板制作,装置于2010年开始逐渐掺炼新疆风城超稠油至今。
二、事故经过
2012年5月12日,II套焦化装置按全厂停工进度安排,开始降温、退油、柴油置换及蒸汽吹扫。
5月15日6时,装置停工扫线负责人工艺技术员雷某确认分馏塔侧线流程全部吹扫完毕,随即安排将分馏塔顶循、中段、柴油、蜡油及循环油返塔阀全部关闭,同时将分馏塔顶循、中段、柴油、蜡油、循环油、塔底抽出阀及塔顶放空打开,作蒸汽蒸塔准备工作,然后进行蒸汽蒸塔。
5月16日8时,蒸塔工作结束,蒸塔时间26h,各放空点全部见汽。
12时15分,车间安排某建公司负责拆分馏塔人孔。
某建公司第一组作业人员张某和陶某拆分馏塔第一个人孔(分馏塔人孔排序自下而上,下同),第二组作业人员胡维某和李某拆第三个人孔。
12时30分,第一组人员张某和陶某拆完第一个人孔,13时左右,张某两人清理完现场卫生后下塔去用午餐。
13时10分,第二组作业人
员胡某和李某在松动第三个人孔最后一个螺栓后,由于此时已到午饭时间,两人未继续拆除最后一条螺栓,此时该人孔处于拆松、未开的关闭状态,两名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一起下塔用午餐。
至此,分馏塔拆人孔作业全部停止,分馏塔自然冷却降温。
13时50,分馏塔发出闷响,随后第三个人孔冒出黑烟。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原料缓冲罐蒸汽吹扫罐底放空不彻底,罐底存有少量油泥,油泥挥发产生的油气通过原料缓冲罐与分馏塔之间的气相平衡线窜入分馏塔,分馏塔高温状态下(约120℃)打开底部人孔,塔内油气与空气形成可爆气体,塔内硫化亚铁自燃后引起油气闪爆。
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近年来,装置加工风城超稠油比例较大,风城超稠油具有粘度大且泥沙多的特点。
由于装置电脱盐返冲洗效果不好,致使大量泥沙沉积在电脱盐罐底形成油泥,随后进入原料罐而堵塞放空,车间在吹扫时出现原料罐放空不通情况时,从值班干部到班组员工对由此可能影响原料管吹扫效果,导致罐内含有油气的风险认识不足,未采取有效措施。
(2)停工组织过程中没有辨识出硫化亚铁存在的风险。
本装置为适应高酸原油加工,分馏塔塔内件全部采用316L不锈钢,塔体采用16MnR+316L复合钢板,虽然这类材质不会因腐蚀产生硫化亚铁,但是,受国内制造工艺的影响,也不能完全排除塔内件安装、焊接时,出现焊条使用错误、焊条质量不合格以及焊接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塔内局部腐蚀产生硫化亚铁的可能性。
而且,分馏塔为处于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单元,装置在停工循环、蒸汽吹扫过程,其他部位腐蚀产生的硫化亚铁有可能进入分馏塔,并在塔内积聚。
(3)焦化装置在分馏塔内温度约120℃时安排打开塔底部人孔,没有考虑到塔内依然存有少量油气,会导致油气挥发加剧。
加上高温状态下硫化亚铁自燃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公司在各类塔器、容器打
开内部最高温度限制方面,未做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各装置往往按照经验和以往惯例自行确定开塔温度。
(4)未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未能从管理上消除事故隐患。
一方面是开塔作业前风险辨识不全(对塔内温度过高危害未识别),另一方面是已经制定的风险消减措施(如:作业票上提出的开塔前对塔内水洗、气体检测等措施)没有落实就开始作业。
(5)焦化装置分馏塔直径5.4m,采用双溢流形式,塔内件全部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塔盘为1900mm×356mm×4mm,仅依托两端横梁支撑和部分塔盘的单边折边自支撑,固定结构强度不够;4mm厚的316L材质塔盘本身刚性强度偏弱,抗冲击和操作波动能力弱,进一步加大了事故影响。
四、防范措施
1.完善装置操作规程,减少油泥携带和焦粉的产生。
针对稠油的特性和焦化装置的生产特点,应高度重视装置在停工吹扫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放空堵塞、管线不畅等问题,不仅需要大量人力、时间处理,也会影响装置整体吹扫质量、进度。
针对风城超稠油泥沙多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强对电脱盐的管理,强化电脱盐罐的返冲洗操作,提高冲洗效果,减少泥沙带入下游。
针对焦化装置焦粉携带特点,加强装置精细操作,如控制焦高、控制焦塔气速、注消泡剂等,减少焦粉产生。
2.针对停工打开塔器制定全公司强制性、统一的规定。
公司将全面组织修订完善《装置操作规程》、《停工操作卡》,规定塔器开人孔前必须降温,增加塔器水洗操作步骤,严禁超过60℃情况下拆开人孔。
3.强化硫化亚铁风险辨识,不断提高认知能力。
公司进一步加深了对硫化亚铁产生的认识。
在今后工作中,对各类塔器、容器,不论是否采取不锈钢材质,均应考虑系统存在硫化亚铁所带来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分馏塔开人孔时强制水洗和蒸汽掩护防止自燃的预防措施。
4.加强作业票证的管理,严格作业许可审批管理。
本次事故暴露出车间在作业许可执行上存在较大的漏洞,应通过对制度的宣贯和加大对制度严格执行的考核力度,推进作业许可制度在车间不折不扣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