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原发性甲状腺低度恶性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一例

超声诊断原发性甲状腺低度恶性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一例
组织增生发生恶变所致 J因而多与慢性淋 巴细胞性 甲状 腺 ,
明显异常 ; 双侧颈 部未触 及肿大 淋 巴结 。超声 检查 : 甲状腺
左叶大小约 8 9c . m×66e 4 5c 右叶大小约 3 8c . m× . m, . mx 18c 15c 峡部厚 0 2e 左叶弥漫性肿 大 , . m× . m, . m; 回声不均


型弯增 模 状 管 超征 , 多 表 为 6 霎l 的组 强 绵 血瘤 声 影 数 现 典 Mr R 动 眼 海 呈“ ”造 态 眶式 滚雪球 作者在对其他类 …eD : o …


’ 血瘤声影现学像 -肝管超造表医影 4 等 8 4 。 .
s h e e ,H h c wig I o n L,。 a.H 8 h 。 i。 t 1 n p 一 。 kn
S r a o, 0 0,4 5)6 36 9 ugP t l 20 2 ( :2 -3 . h
( 收稿 日 :000 - ) 期 21- 0 24

( 文编辑 : 本 杨咏莉 )
刘丽红 , 乔华. 声诊 断原发 性 甲状腺 低度 恶性黏膜 相 关组织淋 巴瘤一例 [/ D] 中华 医学超声 杂志 : 超 JC . 电子版 ,00 7 2 1 ,
胞性 甲状腺炎类似 , 但峡部 及右 叶回声未 见异常 , 动脉血 流
流速亦 明显高于慢性淋巴细胞性 甲状 腺炎 , 因此 不能用慢性
淋 巴细胞性 甲状腺炎解 释本病 , 最终病理提示亦不合并慢性
淋 巴细胞性 甲状腺炎 。因此遇 到此类情 况应考 虑黏膜相 关 组织淋巴瘤 , 术后病理及免疫 组织 化学检查是本病确诊 的最
3 肖 华. 眶 学及 . H 科 版 2O42 . 利 眼 手术 图解 : 技出 社,0:87 河南 0 2-3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
电子喉镜发现右侧扁桃体肿物电子喉镜发现右侧扁桃体肿物超声检查考虑淋巴瘤可能是全身各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全身各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之一检查时如果先发现典型淋巴结转移瘤检查时如果先发现典型淋巴结转移瘤应积极寻找原发灶应积极寻找原发灶声像图表现声像图表现淋巴结肿大周边包膜不清晰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 超声表现
.
3
分布:
浅表:主要分布于人体头颈部、腋下、 腹股沟及其他浅表部位。
深部:腹腔及腹膜后(肠系膜、腹主:
① 大小;② 边界;③ 形态;④ 淋巴结门; ⑤ 回声;⑥ CDFI;⑦ 淋巴结内钙化和 液化情况;⑧ 是否融合以及与周边组织 的关系
.
5
超声表现
形态:呈偏长椭圆形,包膜 清晰,表面光滑
.
28
典型血流改变( CDFI ):淋巴结内血流信 号丰富,红、蓝色血流信号充满整个淋巴结。 CDE检查可见门部血管呈粗大主干状,从主 干血管发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和皮质,分布 于整个淋巴结。受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影响, 少数血供可以表现为稀少甚至无血供
.
29
病例4
72岁女性,发现颈部肿物3月。肿物逐渐 增大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后先缩小, 后又增大。
分为两类,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 奇金淋巴瘤HD,我国以NHL多见。
.
27
声像图表现
形态:淋巴结显著增大。呈类圆形和圆形。 多数为多发,可以局限在一个解剖部位,也 可以在多个解剖部位同时发生肿大淋巴结。
回声:皮质所占比例增大,髓质回声消失或 者成细线状。门位明显偏心或者消失,特征 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 低回声。(此种病理改变基础为单一成分肿 瘤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所致,成分过于单 一,声阻抗过于均一所致)

淋巴瘤超声科病例讨论

淋巴瘤超声科病例讨论

淋巴瘤超声科病例讨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多样,根据淋巴瘤的类型和部位不同,其超声表现也有所差异。

在淋巴瘤超声检查中,常见的表现包括淋巴结增大、形态改变、内部结构异常以及淋巴瘤累及的器官异常改变等。

淋巴瘤常表现为淋巴结增大。

在超声检查中,淋巴结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其大小超过正常范围,边界清晰,质地均匀。

此外,淋巴结的形态也可能发生改变,如呈现不规则形状、分叶状或有囊变等。

淋巴瘤的超声特征还包括淋巴结内部结构的异常改变。

正常淋巴结内部结构呈现为均匀的回声,而淋巴瘤常表现为回声不均匀、混杂的内部结构。

淋巴瘤的回声分布可以呈现为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这取决于其病理类型和组织成分的不同。

淋巴瘤超声还能够发现淋巴瘤累及的器官的异常改变。

例如,对于胃肠道淋巴瘤,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肠壁增厚、结构紊乱,甚至形成肠腔狭窄。

对于甲状腺淋巴瘤,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甲状腺内结节的增大、形态改变、内部回声异常等。

总的来说,超声检查在淋巴瘤的诊断和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对淋巴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进行评估,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淋巴瘤的侵袭范围、分期和预后等,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虽然可以提供有关淋巴瘤的一些重要信息,但其诊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病灶较小、深部或位于骨骼等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部位的淋巴瘤,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检查常常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相结合,以提高对淋巴瘤的准确诊断率。

淋巴瘤超声科病例讨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

通过对淋巴瘤超声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淋巴瘤的病情和预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淋巴瘤超声科的应用,不断提高其诊断和评估的准确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thyroidlymphoma,PTL) 是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5%,结外淋巴瘤的不到2%,年发病率约为2/100万[1-3]。

PTL 的组织学类型多样,主要是B 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其中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其次是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ma,MALT)。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甲状腺病变的常用检查手段在其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且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对获取标本获得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尽早明确诊断及病理分型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及改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但甲状腺组织不含淋巴细胞,推测PTL 的发生可能与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的淋巴细胞有关。

有研究表明HT 患者发生淋巴瘤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40~80倍,正常淋巴细胞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可能发生肿瘤性转换,并且从低级别淋巴瘤向高级别淋巴瘤转变。

但是HT 患者中最终进展为甲状腺淋巴瘤的仅占0.56%。

Travaglino等综合相关文献后认为78.9%的患者有HT 的证据(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或临床病史或组织学证据),且桥本氏甲状腺炎在低级别的甲状腺淋巴瘤中更常见。

Moshynska等发现HT 和淋巴瘤有相似的免疫球蛋白重链重排序列;黏膜相关淋巴瘤组织淋巴伴伴弥漫大B细胞转化(MALT-Typewith Large Cell Transformation,Mixed DLBCL and MZBL)这一组织类型的存在也提示二者在发生发展上存在一定联系。

此外,日本学者曾报道了9例HT经长期随访出现淋巴瘤的病例,其病理类型全部是MALT。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临床症状:粘液性水肿,基础代谢低。 临床分型:克汀病、幼年粘液性水肿,成人粘液性水肿。 声像图:
●早期甲状腺轻度肿大,边缘欠光滑,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 明显减低,或见多个较小的不规则无回声区。
●CDFI:腺内血流信号早期明显增多,可呈火海征,与甲亢难 于鉴别,后期明显减少。
甲状腺先天发育异常
• ●内部回声受病程和治疗的影响,对于未经治疗 的患者腺体回声明显减低,也可出现局灶性减低, 这主要是由于腺体内非均匀的供血增加有关。病程 长而反复发作的患者腺体回声正常或稍强。
• 腺体弹性好,挤压探头后,低回声区范围缩小。 • ●CDFI:甲状腺内血流呈“火海征”。甲状腺上
下动脉增宽,血流加快,阻力减低。峰值可达 70cm/s。
亚急性甲状腺炎、慢 性淋巴性甲状腺 炎(桥本甲状腺炎) 3、甲状腺肿瘤
原发性甲亢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2、甲状腺增生肥大,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使机 体氧化过程加速,代谢活动增强。 3、临床表现:甲状腺体积增大,质地坚硬,血管丰 富,血流加快,眼球后的肌肉水肿,引起眼突征。临 床可表现为神经过敏,情绪易于激动,心悸多汗,食 欲亢进等。 2、声像图:
• 肿瘤为多血管型。
• 滤泡状腺癌: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多数 由腺瘤恶变而来,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至肝 、肺、骨。
• 由于肿瘤有完整的包膜,可表现为边界清 晰,规则,超声较难诊断。
• 有的滤泡状癌由于滤泡相互融合可出现类 似囊肿样图像。
• 微小甲癌:直径小于1cm • 低回声 • 前后径大于横径。 • 边界不规则或轻微分叶状。 • 内部无后少血流。
声像图
●甲状腺内呈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 ●结节内部呈中低回声,无包膜,可囊变、液化及相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节。
. 域; el Q 窖y 等报道, %甲状腺淋巴瘤患者伴有淋 22 病理 组织 学特点 cL f 9 4
按 WH t Ol分类 , 口 甲状腺原发 性淋 巴瘤绝 大部 分为 B 细胞淋 巴瘤 , 占 9 %【J极少部分为 T细 约 8 I, l
胞淋巴瘤lJ 1或其他类型 ( 2 浆细胞瘤、 D等) t t 。在 B
炎向甲状腺淋巴瘤转化过程 。
将其病因、 临床病理特点 、 断、 诊 鉴别诊断及影响预 后因素综述如下。
2 甲状腺原发性淋 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2 1 临床 特 点 .
1 甲状腺原发性淋 巴瘤病 因
11 自身免疫性 疾病 .
很多研究表 明 : 甲状腺 原 发性 恶性 淋 巴瘤 与 lsio , 甲状腺炎有关。l sie ・ 甲状腺炎患 - h tB l mo s " h tB l mo s 者发生淋 巴瘤的危险性 比正常人高 加 倍 一8 倍。 0 据 Pd I等报 道,6 e∞衄 2 1 6 %甲状 腺淋 巴瘤患 者伴 有 幽—惦’甲状腺 炎 , 们报道 的 8 s 他 例低 度恶 性 ML A T型淋巴瘤可见肯定的 H s m t s a io 。 甲状腺炎 区 h o 巴细胞性 甲状腺炎 ; 0 4 H h‘等的统计资料提示 , 慢性 甲状腺炎患者发展为甲状腺淋巴瘤的危险性 比正常 人高 7 倍 一8 倍 ; 0 0 另有报道认 为 丑e 病与 甲状 v s 腺淋巴瘤有关 6 _。自身免疫性疾病发 展为淋巴瘤 I 的机制 尚不清楚 , 可能在外来 因素的参 与下先转化 为低度恶性淋巴瘤 , 然后 向高度恶性转化。 12 放射 性损 伤 . 有报道 颈部或 甲状腺区外照射可引发 甲状腺 J 淋巴瘤 。但 目前 尚没有 I 甲状腺淋 巴瘤 的报 ”致

甲状腺的超声解读

甲状腺的超声解读
浓缩胶质代表良性超声征象。
可以出现在囊性成分内,也可以出现在实性成分内。
结节内浓缩胶质
囊性部分内出现浓缩胶质
Part 01
实性部分内出现浓缩胶质。需与微钙化鉴别。
甲状腺彩超TI-RADS分级
1类: 正常甲状腺 2类: 良性结节(0% 恶性) 3类: 可能良性结节 (<5% 恶性) 4类: 可疑结节 (5–80% 恶性 ) 4a (恶性 5 ~ 10%) 4b (恶性 10 ~ 50%) 4C (恶性 50 ~ 80%) 5类: 很可能恶性结节(恶性 >80%) 6类: 活检证实的恶性结节
根据钙化的大小、形态将钙化分为微钙化、粗钙化。
1
根据钙化的分布特征可表现为簇状钙化、弧形钙化、环状钙化。
2
结节钙化
粗大钙化 簇状钙化 点状钙化 弧形钙化
环状钙化(结节性甲状腺肿)
微钙化(甲状腺乳头状癌) 粗大钙化(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结节内浓缩胶质是指甲状腺胶质在结节内高度浓缩。
超声声像图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后伴“彗尾征”。
2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评估内容

良恶性结节均可增大。恶性结节快速增大见于未分化癌、淋巴瘤、高级别甲状腺癌等。良性结节增大多见于结节出血囊变、腺瘤等。 结节是否恶性与结节大小无关。小结节同大结节一样具有恶性可能性。快速增大的结节需谨慎.

病人往往较为关注大小,然而其对结节性质的判断并无多大意义。
大小
结节纵横比(A/T):在横切面上计算A/T
(六)甲状腺腺瘤
【超声特点】 1、腺体内可见圆形、椭圆形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光滑、有完整包膜; 2、内部呈均匀、密集的光点,较正常甲状腺组织稍高,亦可呈均质低回声光点; 3、囊性变时,呈囊实性改变; 4、腺瘤周围可见正常甲状腺组织,可见“暗环征”; 5、CDFI: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 。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超声特征表现…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超声特征表现…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超声特征表现…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的声像图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2015.01至2019.10间22例经我院诊治的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的声像图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ATC声像图特征。

结果:22例ATC超声表现:肿块最大径0.78cm-9.2cm,统计值(4.88±2.11)cm,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内回声不均匀,形态水平位,边缘不规则,多无晕环、包膜且后方回声无增强,常侵犯或突破甲状腺包膜,多伴粗大、点状钙化及囊变,部分内可见条索样回声,血流较丰富,高阻力指数(RI>0.70),ACR TIRADS分类TR5,常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少数侵犯周边组织。

结论:ATC发病率低,侵袭性强,预后差,超声有一定的特征表现,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可便于早确诊,两者结合可助临床早干预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未分化癌;超声表现;恶性肿瘤;手术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又称间变性癌或肉瘤样癌,罕见发病,仅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3%-9.8%[1],但恶性程度却是最高的,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率高,预后极差[2-4],确诊后仅35%生存期超过1年[5],中位生存期2-6个月[6,7]。

而超声早发现及正确诊断,可致临床及早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报道志在探讨ATC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5.01到2019.10间22例ATC患者,男性6例,女性16例,男:女=3:8;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8.05±10.04岁。

患者多因突发颈部肿物,近期内明显增大,伴颈部疼痛不适、胸闷憋气、呼吸、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就诊,部分体重近期内急剧下降,少有低热盗汗。

1.2方法采用美国GElogiq9、Philips:IU22、HD11、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选用GE 9L、Philips L12-5、L12-3探头,频率7.5MH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实用医学2012年12月第24卷第12期・1377・作者单位:315010宁波,宁波市第二医院通信作者:章美武,Email :zhangmeiwu@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章美武,陈赛君【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声像图表现和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常规超声扫查甲状腺及颈部、锁骨上、气管周围淋巴结情况,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病灶外甲状腺组织的回声。

结果甲状腺淋巴瘤超声表现为病灶体积较大,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极低,分布欠均匀,CDFI 示血流信号稀少。

讨论遇见甲状腺肿块体积较大,肿瘤呈片状显著低回声,后方回声略增强,应警惕甲状腺淋巴瘤的可能。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桥本氏甲状腺炎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2.12.030【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12)12-1377-02的降糖药比每天口服多次降糖药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依从性。

目前,降糖药的发展趋向于开发缓释片及控释片,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3-4]。

格列齐特是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格列齐特缓释剂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磺脲类降糖药,其普通制剂具有较好改善血黏度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

该药物能较好的降血糖、尿糖及抗凝血,还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

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生理抑制剂,P AI-1具有抑制蛋白降解作用,保护基底膜阻止其被血浆来源的酶降解,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等。

PAI-1活性增高可导致血浆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使得血液凝血活性增强,PAI-1水平的下降有助于说明其通过增加纤溶系统活性,阻止血液凝血功能减弱,减轻血管内皮动脉硬化程度,从而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PAI-1水平降低已经成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安全因素之一[6-8]。

本研究显示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列齐特普通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本研究以经典有效的降糖药格列齐特普通片作为对照,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FBG 、2hBG 值及HbA1c 值均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该结果提示格列齐特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而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格列齐特缓释片与格列齐特普通片两种剂型具有同样良好的临床效果。

曾有学者报道,格列齐特缓释片除了提高胰岛B 细胞对血糖的反应性外,还不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9]。

综合分析提示两种药物都能改善生存质量,且程度相似。

格列齐特缓释片为长效制剂,只需每天1次服药,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安全性及依从性好,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

参考文献:[1]Ozbek M,Erdogan M.Preprandial repaglinide decreases exogenous insulin requirements and HbAl c levels in type 2diabet1c patients taking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 [J ].Acta Diabetol,2006,43(4):148.[2]顾明君,刘颖,刘春宏,等.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1):38.[3]Rachek L I,Thomley N P ,Grishko V I,et al.Protection of INS-l cells from free fatty acid induced apoptosis by targeting hOGG1to mitochondria [J ].Diabetes,2006,55(4):1022.[4]李佳霖,褚建平,陈霞波,等.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口服降糖药使用调查[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899-901.[5]赵建华.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60.[6]吴萍陵,蔡太生,刘健,等.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213.[7]李延兵,朱大龙,田浩明,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3细胞功能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2537.[8]Kishore P ,T onelli J,Koppaka S,et al.Time-dependent effects of free fatty acids on glucose effectiveness in type 2diabetes [J ].Diabetes,2006,55(6):1761.[9]Betteridge DJ,Vergès B.Long-term effects on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of pioglitazone versus gl1clazide addition?to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versus metformin addition to sulphonylurea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diabetes [J ].Diabetologia,2005,48(12):2477.收稿日期:2012-07-22(本文编辑:陈志翔)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s )是一种原发于甲状腺的淋巴瘤,在超声检查中非常罕见,容易误诊为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炎等。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9例病例,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和超声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9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73岁,平均61.75岁,患者均以颈部肿物就诊,一侧或双侧,肿块较大,部分约为鸽蛋大小,触诊质地较硬,固定,活动度差,病史1周至半年,部分肿块增大迅速,伴有颈部不适、声音嘶哑等症状。

1.2仪器与方法采用Philips HDI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December 2012,Vol.24,No.12・1378・图2CDFI 示点状血流信号图1甲状腺淋巴瘤二维声像图5000、西门子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 。

常规超声扫查甲状腺及颈部、锁骨上、气管周围淋巴结情况,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病灶外甲状腺组织的回声。

2结果2.1临床结果和病理9例PTLs 中,病灶位于左叶4例,右叶2例,峡部1例,双侧2例;单发6例,多发3例,病灶大小为2.0cm×1.2cm ~6.7cm×2.5cm ,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s Thyro-iditis ,HT )3例,同时伴有气管旁淋巴结肿大者5例。

手术后病理显示:8例病灶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 细胞型,1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MALT )。

2.2超声表现病灶多数体积较大,占据甲状腺一叶的1/2~3//4,与大部分甲状腺组织包膜分界不清,上极或下极可剩余少许正常甲状腺组织,病灶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极低,分布欠均匀(图1),部分可见线样强回声分布。

CDFI 示血流信号稀少(图2),少部分略丰富。

3例同时伴有HT ,超声表现为病灶体积较小,病灶周围甲状腺腺体组织实质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可见散在的小片状低回声区,呈网络状。

部分于甲状腺下方气管周围扫及多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

3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甲状腺的淋巴瘤,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在结外淋巴瘤中所占比例不到2%[1]患者发病年龄分布于各年龄段,男女比例约为1∶3~1∶8[2]。

在超声检查诊断中,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见,声像图也比较典型,而甲状腺淋巴瘤非常罕见,以往报道总结少见,比较容易误诊。

甲状腺淋巴瘤,其病理组成淋巴细胞非常丰富,分布密集,呈均匀增殖,因而,在超声表现上,与正常残余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淋巴瘤的回声极低,且分布尚均匀;因反射和吸收超声波的纤维结构罕见,故超声波容易穿过病灶而导致后方回声增强。

根据燕山等[3]统计总结,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根据内部回声和边界状况,可以分为3型:结节型、弥漫型和混合型。

(1)结节型:占47%~90%,大多为单发结节,局限于一侧叶肿大,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晰,90%边缘不规则,内部为低回声,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可间有高回声带,肿瘤后方回声增强。

(2)弥漫型:占10~40%,双侧甲状腺肿大,内部回声极低,与甲状腺组织的分界无法识别。

(3)混合型:较少,约占15%,表现为多个低回声病灶,不均匀分布在甲状腺内,这些病灶可能是结节型也可能是弥漫型淋巴瘤。

本组病例未见弥漫型和混合型甲状腺淋巴瘤,9例病例均可归类于结节型甲状腺淋巴瘤,这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系,不过还是符合结节型占绝大多数这一状况。

甲状腺淋巴瘤的声像图表现有时与亚急性甲状腺炎、局灶性桥本氏甲状腺炎难以鉴别,需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与病毒感染有关,甲状腺常有肿胀和触痛,声像图也常随病程改变而改变,治疗后可好转。

局灶性桥本氏甲状腺炎,超声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不均匀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但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常明显增加;而甲状腺淋巴瘤,临床上常表现为迅速增大的颈部肿块,故超声声像图上一般肿块体积较大,如果还符合回声极低,伴后方回声增强,则需要考虑甲状腺淋巴瘤这一较少见的疾病。

甲状腺淋巴瘤典型声像图,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有倾向性诊断,但确诊需要靠病理活检,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是初诊的主要方法,穿刺阳性者应行外科手术,通过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检查仍是诊断甲状腺淋巴瘤最可靠的方法。

而CT 和MRI 等可协助确定病变范围、周围侵犯情况。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日前尚不清楚,日前比较倾向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有报道表明66%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1]。

也有研究发现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来源于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的炎症通过不断刺激淋巴细胞使其出现恶性克隆,因此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能是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前期病变[2]。

本组33%的PTLs 患者伴有HT ,少于报道的66%,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