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6.2 风险评价方法

6.2.1 风险评价采用格莱姆打分法(LEC):评价内容如下表所示:

6.2.2 风险分级方法:危险等级 D=L×E×C

D≥320 极其危险,风险等级为“5”级,;

160≤D<320 高度危险,风险等级为“4”级;

70≤D<160 显著危险,风险等级为“3”级;

20≤D<70 一般危险,风险等级为“2”级;

D<20 稍有危险,风险等级为“1”级。

6.2.3 结果判断

a) 评价风险等级为3 级及其以上危险源,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b) 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超过法定的临界量规定,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c) 以前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或同行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的设施和设备,

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LECD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③LEC法。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D的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表3 发生事故可能性(L)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 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分类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 确定危险源是否可容许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 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名词解释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一级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安全: 免不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险源识别的目的: 1、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2、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3、是真实实现“四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 4、是杜绝各类隐患事故的有效措施; 5、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五种识别因素和六种类型。 1、五种因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人员失误、环境; 2、六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性。 危险源时态: 指所识别出来的危险源存在的时态(即过去、现在、未来)。 是非判断法 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法适当控制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 L 值表示);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危险源评价方法

危险源评价方法 1 目的 对公司已辨认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分级,确定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重大、不可容许风险,作为制定相应措施的依据。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3 职责 3.1 办公室负责对汇总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分级,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审批。 4 管理方法 4.1 评价原则 根据风险可能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和影响人员等因素以及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2 评价方法 4.2.1 下列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a)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素的; b)虽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素的,但上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重点关注并检查的; c)以往安全事件(事故)调查中的不符合及员工有合理投诉的等。 4.2.2 对识别出的其他危险源,目前采用LEC法定量计算及定性判断下面能够结合的方法判断重大危险源。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定量判断的方法进行,定量判断的方法如下: D= L·E·C D值≥120的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a) L值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按下表确定分值: 可能性分数值 安全可以预料10 相当可能 6 性能小,安全意外 1 很不可能,设想中万一可能0.5 极不可能0.2 实际不可能0.1 b) E值为处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按下表确定分值频繁程度分值 连续、经常长时间处于10 每天工作时间内处于 6 每周1次处于 3 每月1次处于 2 一年几次处于 1 非常罕见0.5 偶然0.1 c)C值为发生事故产生后果,按下表确定分值 故事后果分数值灾难、3人或3人以上死亡100 重大事故,1-2人死亡60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最新版)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分类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 确定危险源是否可容许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 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全)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 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

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3.3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

作业现场常用危险源评价方法

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对照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宜按表2的规定确定。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宜按表3的规定确定。表3 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宜按表4的规定确定,D值大于70时为重大危险源。 表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b.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M按下式计算: DM=LM×EM×CM×M 式中:DM——危险性大小值;

LM——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M——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 CM——危险严重度; M——管理因子。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素LM与作业类型和作业环境有关,最高分值为10分,最低分值为3分;取值标准宜参照相关标准确定。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宜按表5的规定确定。 表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对照表 危险严重度因素CM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 管理因子M值与工程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关,宜按表6的规定确定。全面查评10分至3分值的条款,列出每个分值所存在的全部问题,若同时存在高分区域和低分区域的数条问题,M值应取高分区域的分数。 表6 管理因子M取值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 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

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 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表2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之一

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之一---L E C法--------------------------------------------------------------------------------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矩阵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头脑风暴法等。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如下表: LEC法虽然比较科学,但却难以确定各种因素的准确数据。确定各种因素的数据时,需要建立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对同一工作过程,不同的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办法

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办法 1目的 识别、评价全公司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为公司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对全公司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更新。 3职责 3.1生产副总经理是本过程的分管领导,负责对全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清单》的审批。 3.2工程管理部是本过程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汇总编制全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3.3各项目部负责与各自生产活动相关的危险源识别(调查)。依据全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清单》编制具体的与各自生产活动相关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3.4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及后勤基地的危险源识别(调查)。依据全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清单》编制相应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4资源配置 1)相关的接受过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具有相关专业职称,且经授权的管理、技术人员。 2)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3)历史上的事故、事件资料,安全检查、审核中发现的情况。 4)员工及其他相关方要求。

5)相关的周边危险源平面图、资料等。 5工作程序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是为了适应公司新的安全生产管理需求而产生并发展的,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主要是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并保障职工的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危害。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全面、准确的找出危险源潜在的风险,同时对危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并确定公司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1、危险源分类 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着影响职工及其他人员健康或产生有害物质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造成职工伤亡、职业病、设备设施损失或其它财产损失的事故时,那这些因素就是造成事故的危险源。 在运输行业进行风险评价首先应识别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并根据公司自身的生产特征及设备设施状况,将危险源分别列出一般和重大危险源,然后评价其引发事故的风险程度。 在运输行业,危险源是指发生一次死亡1人或重伤事故的危险因素。根据运输行业生产特点和本公司情况,将主要危险源分类如下:(1)化学危险源:指可燃性气体、液体、易燃性物质混合后产生的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职业中毒事故。 (2)物理危险源:指高温、射线、振动等危险源。可能发生中暑、放射伤害等事故。 (3)机械危险源:指动力、制造、传输装置、起重机械、机动车辆,通道、楼梯等危险源。可能发生挤压、打击、吊物坠落、碰撞压伤等事故。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策划服务过程时,应同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在以下时机,应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A.管理体系建立之初; B.承接到新的产品服务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时; C.对生产活动中的每一具体环节进行策划时; D.修改策划时; E.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 F.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 G.发生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后; H.采取管理方案、纠正或预防措施使策划的活动发生变化时。 一、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步骤: 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和易于辨识的原则,采用分析伤害的方法进行辨识,辨识的步骤为: A.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 (如维修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等); B.确定那些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危险物质是造成伤害的根源,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人员上方的物体、电及其载体、运转的机械等); C.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改变方面分析确定,即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的组合是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辨识的危险源。 二、公司内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C.发生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 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相关方)的活动; E.工作场所内的生产作业设备(如机械、设施、附属设施和工具等,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租赁或临时进入的外部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A.询问、交谈:选择从事某项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询问交谈,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源; 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 C.查阅有关记录:查阅被辨识部门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D.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通过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 E.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被辨识部门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危险源; F.安全检查记录:通过查阅检查记录,可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公司生产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四、对于不立即采取措施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五、风险评价 1、本公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和经验判断法相结合; LEC法的评价方法: A. B.

危险源LECD评价方法

危险源LECD评价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③LEC法。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D的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表3 发生事故可能性(L)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891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 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危险源辨识是指对生产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2、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 直观经验法可分为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 4、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

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 5、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 6、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单元指一个(套)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设施或场所;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8、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一2000)进行; 9、危险评价是指在危险危害因辩识的基础上,

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10、危险方法是对系统中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按评价方法的特征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①定性评价是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 半定量评价是一种或几种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 ②定量评价: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系统严重程度来评价; 11、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美国化学公

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77208 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及控 制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及控 制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及辨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危险源以及导致的事故主要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起重伤害;机具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爆炸;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一、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l.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危险源辨识方法 (3)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名词解释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一级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安全: 免不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险源识别的目的: 1、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2、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3、是真实实现“四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 4、是杜绝各类隐患事故的有效措施; 5、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五种识别因素和六种类型。 1、五种因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人员失误、环境; 2、六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性。 危险源时态: 指所识别出来的危险源存在的时态(即过去、现在、未来)。 是非判断法 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法适当控制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 L 值表示);

(L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 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 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Array收集国家、地方、行 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 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 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 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1)危险源的识别范 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 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 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 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 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 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

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风险分级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 令狐采学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③LEC法。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

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D的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表3 发生事故可能性(L)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源评价方法LECD

目前有许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采用LEC风险评价法对辩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有的企业在理解和运用LEC风险评价法时存在一定的误区,造成持续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的困难,有时评价出的高度风险或不可容忍的风险的危险源并不能代表实际情况。因此只有充分理解LEC风险评价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运用其为企业准确地评价出的具有高度风险或不可容忍的风险的危险源,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以下对理解和运用LEC风险评价法时存在的误区进行简要的探讨。 误区一.LEC风险评价法为定量评价法 LEC风险评价法虽然制定了一些分数值及其计算方法,但其并不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首先,这些分数值代表的是一定的范围值(或数值段)而不是一些数值点,作用是为了区别不同性质的一些情况,对于具体的情况属于哪种性质(或属于哪个数值段)则完全是人为定性的判断;其次对于需要判断数值的具体内容基本上都是定性的,不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还是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都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定量测量或测定的。另外,我们评价危险源风险的大小的目的就是要定性了解目前存在的风险源的性质,了解哪些是相对高度风险或不可容忍的风险、哪些是相对低度风险或可容忍的风险以便决定采取什么措施进行管理,不可能也不需要定量评价这些风险源的大小或风险的绝对值,只需了解其“相对值(或相对位置)”即可。 因此LEC风险评价法本质上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误区二.单独使用LEC风险评价法就可以实施风险评价 以下是被普遍采用的LEC风险评价法: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3)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