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论文
中草药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一些中药单体如熊果苷、维生素C等也被用于治疗黄褐斑,它们可以抑制黑色素 生成、减轻色素沉着等。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现状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黄褐斑多采用穴位刺激的方法,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联合其他疗法
针灸还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拔罐、刮痧等中医疗法,或配合西医的激光、化学剥脱等疗法,以提 高治疗效果。
实施步骤
2. 针灸治疗:每周进行2次针灸治疗,每次治疗选取 与黄褐斑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留针30分钟。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黄褐斑面积、颜色、 光泽度等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 反应情况。
VS
评估标准
采用黄褐斑面积、颜色、光泽度评分表,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治疗前后 评分变化作为评价指标,评分越高表示治 疗效果越好。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草药联合针 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为 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观察中草药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疗效机 制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选取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 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和针 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皮肤色 素沉着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04
实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对照组平均年龄:33.2岁 对照组性别比例:女性48例,男性12例
实验组平均年龄:32.5岁 实验组性别比例:女性50例,男性10例
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愈率:50%
01
02
对照组治愈率:30%
实验组好转率:30%
“以色治色”法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外治应用研究

“以色治色”法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外治应用研究引言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多发生于面部和颈部,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
目前治疗黄褐斑的方式多样,其中中药外治疗法因其安全、有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色治色”法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外治应用,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药外治疗法概述中药外治疗法是指将中药应用于皮肤表面或黏膜表面,通过其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外治疗法以其绿色、安全、有效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药外治疗法在治疗黄褐斑、痤疮、湿疹等皮肤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的治疗方式。
二、“以色治色”法的理论基础“以色治色”是中医经络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指用相似的颜色来治疗相类似的病症。
在中医经络学中,不同颜色对应着不同的经络和脏腑,因此用相似的颜色来治疗疾病可以达到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
根据中医“以色治色”法的理论,对皮肤病症进行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皮肤状况和黄褐斑的颜色来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外治疗法,以达到调理气血、祛斑美肤的效果。
三、“以色治色”法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外治应用1. 根据黄褐斑的颜色选择中药对于浅黄色的黄褐斑,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祛斑美肤作用的中药,如黄芩、连翘等。
对于深褐色的黄褐斑,可以选择具有活血化淤、祛斑美肤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外治,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中药外治疗法的使用方法将选择的中药加工成粉末或煎剂,然后在黄褐斑处进行外敷或擦拭。
一般情况下,每日2-3次,持续使用1-2个月可以见到明显的疗效。
中药外治疗法可以通过药物的直接接触作用于皮肤,达到祛斑美肤的效果,同时避免了过度依赖内服药物的副作用。
3. 中药外治疗法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外治疗法在治疗黄褐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一些临床观察中,患者经过中药外治疗后,黄褐斑面积显著减小,颜色明显变浅,肤色变得更加均匀。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黄褐斑,属中医“肝斑”、“黧黑斑”、“蝴蝶斑”、“面尘”等范畴,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其特征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蝴蝶状,轻者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等为本病的主要诱因。
黄褐斑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以中青年女性多见,严重影响美观,现已成为医学和美容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日益显示出优势,笔者就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中医学认为,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灼伤阴血,瘀血阻络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脾气虚弱、运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颜面;肾阳不足、肾精亏虚等病理变化均可导致黄褐斑[1],其病机关键为湿浊瘀毒阻滞脉络[2],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
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经脉》所言“血不留则毛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隋·曹元方《诸病源候论》曰“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皯。
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
夫血之行,俱荣表里。
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酐。
”认为黑酐病因为血瘀,或痰饮渍脏,腠理受风。
明《外科正宗》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
”指出黄褐斑是由气血不足,肾阴虚不能制火,以致火燥结成黑斑。
2中药内治2.1 辨证分型论治:方玲玲[3]认为气滞血瘀是黄褐斑的基本病机。
临床辨证论治分为四型,肝郁型用柴胡疏肝散,脾虚型用参苓白术散,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型用金匮肾气丸。
笔者临证,肾阳虚型,采用二仙汤加减,每获良效。
王智钧[4]将黄褐斑分为肝郁气滞型,用血府逐瘀汤+逍遥散,中成药选用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肾阴虚火旺型,用菟丝祛斑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知柏地黄丸、秘真丸、青蒿丸等;肾阳虚肺郁型,选王氏消斑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安肾丸、八味肾气丸等;脾蕴湿热型,方用甘露消毒丹,中成药用香薷散。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6792-16796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351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姜晓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9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4日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对称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严重影响当今女性生活,易诊难治,并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中医认为,黄褐斑多因肝郁不畅,阻滞肌肤;或肝肾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滋养面部;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最后导致黄褐斑。
目前,西医对于黄褐斑的治疗主要以口服苯二酚、维甲酸和激光治疗为主,但是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中医疗法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已被众多临床观察有确切的疗效。
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黄褐斑,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Chloas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ohan JiangGraduat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Sep. 25th, 2023; accepted: Oct. 19th, 2023; published: Oct. 24th, 2023AbstractChloasma is a common localized symmetrical facial pigmentation skin disease that seriously af-fects women’s daily lives, is easy to diagnose but difficult to treat, and has adverse effects on pa-tients’ psychology.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toda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chloasma is often caused by liver stagnation, which blocks the skin;or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kidney water cannot nourish the face; or improper diet can damag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resulting in endogenous dampness and heat, ultimately leading to chloasma.At present,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treats melasma with oral quinone, retinoic acid, and laser姜晓涵therapy, but the efficacy of solely using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not ideal.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as a widely accepted treatment method, has been widely observed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chloas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as follows.KeywordsChloasma, Etiology, Pathogene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对称分布在前额、面颊等处,多呈现黄褐色斑片,无鳞屑,无瘙痒,边界清楚[1]。
黄褐斑中医研究进展

气不和 , 或涩或 浊 , 不能荣 于皮 肤 , 故变 生黑庚 。该 观点 已经 干” 认为“ 黑鼾” 的病因是“ 痰饮渍 脏” 腠理 受风 ” 而致“ 和“ , 血气不 调, 不能荣于皮 肤” 。后世 多 以此观 点为根 本 , 结合 自身 临 床
经验 , 善 并 发 展 之 。 完
经 。肝气郁 结 、 肾纳不佳 、 脾失健运 , 致气 血生化 不足 、 血两 气
认为黄褐斑 “ 原于忧 思抑郁 , 血弱不华 , 血燥结滞 而生于面上 ,
妇女多有之 。均 指 出气 机紊 乱 , ” 气血 悖逆 , 能上 荣 于面 , 不 则
黄 褐 斑 是 中 医 皮 肤 科 一 种 常 见 多 发 病 , 现 为 面 部 呈 现 表 生 褐 斑 。不 少 医 家 赞 成 “ 瘀 不 成 斑 ” 观 点 , 为 本 病 发 病 无 的 认
虚 而肌 肤 失 养 。
1 1 脏腑功能失调 .
《 外科 正宗 》 “ 日:黧黑 斑者 , 水亏不能制
1 3 络病 理论 .
络病 理论l 是 中医学术体 系 的独 特组 成部 _ g ]
火, 血弱不 能华 肉, 以致火 燥 结 成 斑黑 , 色枯 不 泽 。 。《 济 ” 普
方 》 :肝 肾 阴血 亏 虚 , 不 制 火 , 弱 不 能 外 荣 于 肌 肤 , 燥 日 “ 水 血 火
也有发病 。多数患者无 自觉 症状 。祖 国传统 医学 称之 为黧黑
斑 。西医对本病病 因认识 尚不 明确 就 黄 褐 斑 的 中 医研 究 进 展 综 述如 下 。 现
1 病 机 考 究
《 科 百 问 》 : 面 黑 肝 者 , 脏 腑 有 痰 饮 , 皮 肤 受 风 女 曰 “ 或 或 邪, 皆令 血 气 不 调 , 生 黑 庚 。 五 脏 六 腑 , 二 经 血 , 上 于 致 千 十 皆 面 。夫 血 之 行 , 荣 表 里 。人 或 痰 饮 渍 脏 , 腠 理 受 风 , 血 俱 或 致
桂枝茯苓丸临证加减治疗黄褐斑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桂枝茯苓丸临证加减治疗黄褐斑36例临床疗效观察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出现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色素沉着斑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并且不少患者对传统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桂枝茯苓丸临证加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桂枝茯苓丸临证加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36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黄褐斑的临床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桂枝茯苓丸临证个体化加减治疗方案,治疗周期为3个月。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病灶面积变化、临床评分。
三、研究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3个月的治疗,36例黄褐斑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26例症状明显减轻,8例症状有所改善,仅2例症状未见显著变化。
2. 病灶面积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的病灶面积均经过测量。
结果显示,治疗后36例患者的病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22例病灶面积减少50%以上,10例病灶面积减少30%-50%,4例病灶面积减少10%-30%。
3. 临床评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评分,可以客观反映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了10分为满分的临床评分表,评价指标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皮肤病变的范围与程度等。
治疗后,36例患者的临床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8例评分降低2分以上,14例评分降低1分,4例评分无明显变化。
四、讨论黄褐斑的病因与气血瘀滞、脾虚湿困等因素有关,而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作用。
通过临证加减治疗,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处方,增加或减少某些成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研究样本相对较小,疗效观察时间相对较短,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周期的研究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本研究缺乏对比组,无法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对照。
五、结论经过本研究的观察与总结,桂枝茯苓丸临证加减治疗黄褐斑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缩小病灶面积。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苓 白术散加减 , 肾阴亏型 以知柏地黄 丸加减 , 肝 同时注重局 部辨证 与整体辨 证相结合 , 根据 《 问・ 素 刺热》 将面 部分为五 个 部分 , 属五脏 , 分 额部 属心 , 鼻部 候脾 , 左颊候 肝 , 颊候 右
肺 , 颌 候 肾 , 以相 应 引 经 药 物 , 经 加 黄 连 、 冬 , 经 加 下 加 心 麦 肝 剌 蒺 藜 、 丹 皮 , 经 加 桑 白皮 、 芩 , 经 加 苍 术 、 牡 肺 黄 脾 白术 、 茯 苓 、 山药, 淮 肾经 加 山茱 萸 、 杞 子 等 。 枸 2 2 经 方 、 方 及 专 方 治 疗 : 晓 伟 使用 加 味桃 红 四物 汤 治 . 验 延
中 国美 容 医 学 2 1 年 1 01 O月 第 2 0卷 第 1 0期 C ieeJun l f s ei MeiieO t 0 1V 1 0N . hn s o ra o t t dcn .c. 1 .o. .o1 Ae h c 2 2 0
15 65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黄 褐 斑 , 中 医“ 斑 ”“ 黑 斑 ”“ 蝶 斑 ”“ 尘 ” 属 肝 、黧 、蝴 、面 等 范 畴 , 一 种 获 得 性 色 素 沉 着 性 皮 肤 病 。其 特 征 为 色 素 对 称 是 性 沉 着 , 蝴 蝶 状 , 者 为淡 黄 色 或 浅 褐 色 , 片 状 散 布 于 面 呈 轻 点 颊两侧 ; 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 。 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 重 现 日 晒 、 娠 、 妆 品使 用 不 当 、 妊 化 口服 避 孕药 及 抗 癫 痫 药 等 为 本 病 的主 要 诱 因 。 黄 褐 斑 病 程 较 长 , 展 缓 慢 , 中 青 年 女 性 多 发 以 见 , 重 影 响美 观 , 己成 为 医 学 和 美 容 界 共 同面 临 的 难 题 。 严 现 近 年 来 , 医 药 对 本 病 的 治 疗 日益 显 示 出 优 势 , 者 就 中 医 中 笔 治疗 黄 褐 斑 的进 展 综述 如 下 。
“以色治色”法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外治应用研究

“以色治色”法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外治应用研究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性病,给患者的外貌以及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中医治疗黄褐斑多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其中外治疗法在近年来备受重视。
本研究通过对中药外治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发现“以色治色”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黄褐斑;中药外治;以色治色;临床疗效一、引言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了3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以上。
2. 治疗方法根据“以色治色”的原理,选用不同颜色的中药外治。
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期,患者需清洁面部,并使用淡盐水敷面;第二阶段为基础期,选用红色、蓝色、绿色三种颜色的中药外治疗;第三阶段为巩固期,患者需坚持早晚用清水敷面,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日晒。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皮损面积、色素沉着情况、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等指标,并记录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过敏、红肿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三、研究结果在本研究中,通过“以色治色”法治疗黄褐斑,观察到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治疗法能够减轻色素沉着,改善皮损面积。
通过对30例患者的观察发现,经过“以色治色”法治疗后,患者的黄褐斑色素沉着有所减轻,皮损面积也有所改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2. 中药外治无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过敏、红肿等不良反应,说明中药外治法的安全性较高,对皮肤没有明显的刺激。
3. 效果持久,不易复发。
通过对一些患者的随访观察发现,经过中药外治疗后,患者的黄褐斑症状得到了稳定控制,复发率较低。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将“以色治色”法应用于黄褐斑的中药外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稳定、安全性高等优点。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样本量较小,疗效观察时间较短,对治疗效果的临床验证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摘要】从发病机理方面介绍了中药在治疗黄褐斑上的研究概况,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关键词】黄褐斑发病机理中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575-021黄褐斑的病理学研究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皮肤病,表现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蝶翅状,轻者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以眼部下外侧多见;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主要分布于面部。
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少数略感不适。
该病与机体的整个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1 内分泌失调妇女妊娠期、月经周期紊乱、性生活不协调及精神压抑等易造成体内雌激素较大变化,雌激素通过解除谷胱甘肽或-sh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使黑色素形成增加[1]。
1.2 日光照射紫外线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mc分裂因素,可使照射部位mc增殖。
并且使皮肤中的sh大量氧化而增加tyr的活性,还可直接刺激mc 或通过光氧化作用,使mc及黑素小体数量增加,黑素化程度加深,并可加速其转运。
1.3 自由基增多研究发现[2],黄褐斑患者体内抗氧化酶铜蓝蛋白升高,导致抗氧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使氧化反应加速,黑色素形成过多和细胞衰老、破坏。
1.4 局部微生态失衡研究发现黄褐斑皮损区菌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主要常驻菌如表皮葡萄球菌活菌数与分离率变化不明显;痤疮丙酸杆菌、微球菌及暂驻菌的活菌数和分离率显著增加,尤其是产生褐色素、桔黄色素的微球菌显著增加[3][4]。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其活菌数增加,产色素加深[5]。
1.5 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末梢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和功能失调等一系列损害,局部的病理损害产生大量ofr,如超氧自由基及其中间产物等,导致巯基(sh)大量被氧化, sh与酪氨酸酶(tyr)二者关系失衡, tyr活性增高,使皮肤中黑素合成增多。
1.6 微量元素的影响有资料表明[6][7],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铜、锌、铁离子水平较高,镁离子水平下降,说明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与黄褐斑形成有一定关系。
徐玉萍等[8]研究发现,无论在孕期还是非孕期,黄褐斑患者血清铜都明显高于无黄褐斑妇女,红细胞锌明显低于无黄褐斑妇女,说明血清铜的升高是黄褐斑发生的原因之一。
遗传因素、服用药物、慢性疾病、应用化妆品不当和精神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夫妻感情不和、亲人去世等)等都可导致黄褐斑的发生几率上升。
刘冬梅等人采用问卷调查400例门诊黄褐斑患者,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度(rr)由大到小依次为家族史、日晒、不当的美容和精神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夫妻感情不和、亲人去世等) [9]。
2 黄褐斑的治疗2.1 全身治疗:使用药物包括维生素c、谷胱甘肽与维生素c并用、儿茶素、托吡酯、碧箩芷、原花青素、川芎嗪、灵芝多糖、羟基白藜芦醇等。
2.2 局部外用药治疗:使用的药物有氢醌、壬二酸(aa)、维a酸、曲酸(5-羟基-2-羟甲基-吡喃酮)、酚硫醚、果酸、亚油酸、7%熊果苷、化学剥脱、与化学剥脱剂联合应用的外用制剂(羟乙酸、雷琐辛、曲酸、水杨酸、三氯乙酸(tca) )。
2.3 激光治疗现已使用多种激光治疗黄褐斑,但均未取得显著疗效,仅适用于其它治疗方法无效时,选择激光治疗的原则是对正常色素的破坏性最小。
但现在由于激光治疗黄褐斑效果不确定(可引起色素沉着、瘢痕、萎缩),因此,还未常规应用。
3 中药在黄褐斑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多由于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以养血调经、调理冲任、理气活血、清解郁热、补肾等方法治疗。
近代医家多认为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血瘀、气血亏虚、情志失调有关,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着手,采用疏肝解脾、健脾益气、调补肝脾、养血和血的原则,以活血化瘀消斑法为主。
3.1 针对内分泌失调的治疗杨玉峰等[10]采用加味逍遥散(柴胡、白芍、茯苓、当归、白术、生姜、薄荷、丹皮、栀子、甘草)治疗女性黄褐斑58例,对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作了检测,发现患者血清中e2、fsh、lh、泌乳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降低;而雄激素治疗后升高。
说明加味逍遥散具有调节内分泌和平衡激素水平的作用。
刘冬梅等[11][12]用养颜青娥丸(杜仲、沙苑子、制首乌、补骨脂、胡桃肉等)和祛斑丸(山萸肉、茯苓、山药、泽泻等)分别治疗肾阳不足型和肾阴不足型黄褐斑患者,并观察了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肾阳不足型患者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中的e2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用药后能明显降低e2水平;肾阴不足型患者治疗后,卵泡期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
说明e2水平的变化是肾阳不足型黄褐斑和肾阴不足型黄褐斑发病机制之一。
万克英等[13]自拟复方活血化瘀汤(当归、红花、生地、五味子、桃仁、阿胶、茯苓、丹参、白芍、黄芪、甘草、柴胡、女贞子等)配合外用3%氢醌霜治疗黄褐斑,结果显示黄褐斑患者血清中e2、fsh、l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降低,提示该方可能通过改善内环境,调节内分泌,从而调整色素代谢。
罗小光等[14]采用静脉滴注灯盏花联合口服中药(柴胡、白芍、茯苓、当归、白术、生姜、薄荷、丹皮、栀子、丹参、陈皮等)、外用祛斑中药面膜粉(当归、白芍、青皮、陈皮、乳香、没药、天花粉、白芷、丹参、白及、白茯苓、半夏、白术等)治疗黄褐斑,结果治疗后患者e2水平明显下降,说明该联合治疗方法可能是通过下降e2水平而达到改善黄褐斑的目的。
3.2 针对自由基的治疗雷水生等[15]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黄褐斑,每天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160mg,疗程15天,测定治疗后lpo、sod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黄褐斑患者lpo含量明显降低, sod活性明显升高,黄褐斑症状也明显改善。
吴艳华等[16]测定了口服补肾疏肝化瘀汤(珍珠母、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桑椹、郁金、茯苓、素馨花、当归、柴胡、白芷、红花)、川芎嗪静脉滴注配合氦氖激光照射对黄褐斑患者lpo和sod的影响,结果治疗后黄褐斑患者血清中lpo 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
提示口服补肾疏肝化瘀汤、川芎嗪静脉滴注配合氦氖激光治疗黄褐斑,具有抗氧化作用。
陈红等[17]观察了祛斑胶囊(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杜仲、熟地、柴胡、当归、川芎、桃仁、丹参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祛斑胶囊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高进等[18]用养颜青娥丸(杜仲、沙苑子、制首乌、补骨脂、胡桃肉等)治疗肾阳不足型黄褐斑患者,并检测了sod、mda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养颜青娥丸能明显降低黄褐斑患者血清中mda 含量,增加sod活性,表明该药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色素沉着治疗黄褐斑的作用。
胡军等[19]对黄褐斑患者外用祛斑霜前后血清中sod活性变化,以及外涂祛斑霜的小鼠局部皮肤组织液中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用药后黄褐斑患者血清及实验小鼠用药处皮肤组织液sod活性均明显增高。
说明提高机体sod活性,减少黑色素形成,是祛斑霜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之一。
石玉等[20]测定了祛斑美容胶囊对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和md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祛斑美容胶囊高剂量(4.0g/kg)、中剂量组(2.0g/kg)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产物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低剂量组(1.0g/kg)能降低脑组织中的mda含量。
高慧琴等[21]测定了养颜祛斑颗粒(女贞子、丹参、川芎、当归等)对小鼠肝脏sod 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养颜祛斑颗粒高剂量组(4.54g/kg)和中剂量组(3.03g/kg)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脏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
提示养颜祛斑颗粒能提高生物体内sod活性,防止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mda对机体的损害,从而有祛斑美白之功效。
3.3 对血液流变学的治疗张素洁等[22]对46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滞血瘀型患者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原均增高;肝肾阴虚型患者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明显增高。
说明黄褐斑的发生与血液粘度增加而致使血液瘀滞、微循环障碍有一定关系。
吴艳华等[23]观察了口服补肾疏肝化瘀汤(珍珠母、女贞子,菟丝子、山萸肉、桑椹子、郁金、茯苓、素馨花、当归、柴胡、白芷、红花)、川芎嗪静脉滴注配合氦氖激光照射对黄褐斑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褐斑患者全血粘度(低切、高切)和血浆粘度检测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低切、高切)和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
说明黄褐斑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得到改善,最终达到消除或改善黄褐斑的目的。
3.4 针对微量元素的治疗周继刚等[24]研究了自制祛斑胶囊对黄体酮注射液致黄褐斑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降低;祛斑胶囊高剂量组(4g/kg)和低剂量组(2g/kg)均能降低大鼠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
说明祛斑胶囊能改善黄褐斑大鼠血液流变学,对黄褐斑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过伟峰等[25]研究了克斑胶囊(枸杞子、菟丝子、川楝子、当归、红花、紫草等)对黄体酮注射液致黄褐斑模型小鼠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克斑胶囊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皮肤组织中的铜、锌含量。
说明克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减少色素的合成而达到祛斑的作用。
郝立宏等[26]观察了祛斑霜和祛斑汤(人参皂苷、珍珠粉、白茯苓等)对实验小鼠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纯皮肤外用祛斑霜,小鼠血清中锌、铁、铜无明显变化,而配合内服祛斑汤后,小鼠血清中锌含量显著降低,以等效剂量组(12.25kg/kg.d)最明显。
提示祛斑霜和祛斑汤合并使用,能降低机体微量元素锌的含量。
3.5 抗紫外线的治疗周敏等[27]观察了uva和uvb照射后对体外培养的人mc的增殖、tyr活性和黑素含量的影响,并对黄芩甙干预后的细胞进行测定,结果显示:uva使细胞增殖加快,但剂量较大时增殖减慢;uvb使细胞增殖减慢。
二者均可使细胞tyr活性和黑素含量高于对照组。
黄芩甙具有抑制uva和uvb诱导的mc增殖、tyr活性及黑素合成的作用。
提示黄芩甙能抑制uva和uvb诱导的细胞反应,并能通过抑制tyr活性减少黑素合成。
金颂良等[28]研究了川芎嗪(tmp)对不同剂量uvb诱导mc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30mj/cm2的uvb 能诱导mc增殖,增强tyr活性,促进黑素生成,tmp能显著抑制该效应,并呈剂量依赖性,说明tmp不但能抑制低剂量uvb照射诱导的mc增殖和黑素合成,而且还能减轻高剂量uvb照射对mc的细胞毒作用,具有一定的光保护或修复光损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