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喹 诺 酮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第四讲

合集下载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导读:喹诺酮类药物(QNS的发展有5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抗菌作用原理相似、抗菌谱相近的合成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血浆半衰期较长、药品不良反应较少且轻的共同特点。

但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喹诺酮类药物新品种、新制剂大量涌现并进入临床,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亦随之增多,在充分发挥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又要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

从1962年偶然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距今已50多年,随着新品种的不断问世,喹诺酮类药物已经成为临床最为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之一。

粗略估计,全球已有超过8亿人接受过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

早期合成的喹诺酮类药物以萘啶酸、吡哌酸为代表,抗菌谱仅限于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无抗菌活性,而且血药浓度低、组织穿透力差,因此,临床上仅限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治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氟甲喹的问世,人们开始尝试通过修饰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来改善这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喹诺酮类药物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及依诺沙星等氟喹诺酮品种相继问世。

与萘啶酸、吡哌酸等早期合成的品种相比,上述药物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进一步增强,部分药物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同时,由于血药浓度的提高和组织穿透力的明显改善,这些品种的临床适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包括呼吸系统感染在内的自身各系统的感染。

环丙沙星的成功合成和上市是这一时期喹诺酮类药物研发所获得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作为第一个可以经静脉滴注全身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和具有最强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目前在抗感染治疗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合理用药知识-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知识-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品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此类药品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喹诺酮类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危害也日益突出,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的统计结果,喹诺酮类药品严重病例报告数量位列各类抗感染药的第三位,占所有抗感染药严重病例报告的14.1%。

本文对该类药品的临床应用及合理使用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目前我院喹诺酮类药品有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一、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适应证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要求,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需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1、泌尿系统感染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对大多数病原菌抗菌活性强,且可渗入前列腺或腹腔,故对泌尿道感染是目前临床疗效最好的抗菌药物之一。

本类药物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

但应注意,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株已达半数以上,应尽量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且该类药品长期治疗易出现耐药菌与菌交替现象,故不宜用于尿路结石或其他闭塞性尿路疾病等患者的感染预防。

另本类药物已不再推荐用于淋球菌感染。

2、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可用于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及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此外亦可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需注意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

3、肠道感染:可用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如存在厌氧菌感染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选择和合理应用氟喹诺酮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选择和合理应用氟喹诺酮指南
( L L,先前 的 国立 临床 实 验室 标准 委 员会 )用 非 C S 脑 膜 炎标 本 分 离 菌 株 一 倍稀 释 法 ,提 出 了第 三 代 头
1氟喹 诺酮 的崛起 自9 年 代 后 期第 一个 呼吸 氟 喹 诺 酮 问世 以来 , 0 氟 喹 诺 酮 的 使 用 获 得 了极ຫໍສະໝຸດ 大 的 发 展 。在 8 期 间 年
者 ,氟喹 诺酮 与第三 代 头孢菌 素和 大环 内酯联 合 使用 具有类 似 的幸存 率和 临床 有效 性 。 ()呼 吸 氟 喹 诺 酮 具 有 另 外 一 个 引 人 注 目的特 3
作 者 提 供 了 两 项 符 合 指 南 治 疗 方 案 『 喹 诺 酮 单 一 氟
治 疗 ( 2)和 B 内酰 胺 加 大 环 内 酯 联 合 治 疗 =1 0 .
胞菌和抗耐 甲氧 西林金黄 色葡 萄球菌联合治疗时 ,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氟喹诺 酮会有一 定的地位 。 关键 词:社区获得 性肺 炎; 肺 炎; 中图分类号:R9 819 7. 氟 喹诺酮 ; 1一 3 内酰胺 ; 大环 内酯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12 1) 1 0 40 0 18 5 (0 20. 3 .5 0
疗 新趋 势 。
f)很少 报道氟喹诺酮对肺 炎链球菌耐药 。当 1 第三代头孢菌素投放市场时,高达 四分之一的肺 炎 链 球菌 临床分 离菌 株对第 三代 头孢菌 不敏 感 ,相 反 ,仅有不到 1 %的肺炎链 球菌分离菌对 氟喹诺酮 不敏感 。事实证 明,对肺炎链球菌活性 的差异是有 点夸 大 其 词 了 。2 0 年 , 临床 实 验 室 标 准 研 究 所 02
率 。采 用 氟 喹 诺 酮 单 一 治 疗 或 B内酰 胺 加 大 环 内酯 一 联 合 治疗 , 患者 的幸 存 率 均 高 于 B内酰 胺 单 一 治 疗 一 方 案 。Ho c 等 发现 在 1 0 9 医 疗保 险患者 的各 个 uk 06例 群 组 中存 在 相 同 的关 系 。在 此 两项 研 究 中 ,环 丙 沙

氟喹诺酮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2药动学特性 氟 喹诺 酮 的药 动 学性 质是决 定 其临 床 疗效 和 安 全 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有氟喹诺酮均具有浓度依赖性 杀 菌活性 和 抗菌 后效应 , 同一 品种对不 同微 生物 的杀菌 活 性 各 异 。 药浓 度 是评 估 氟喹 诺 酮 在 临床 上 是 否 有 血
效 的 重要 参 数 , 用C , UC ̄C / C或者AU 2 可 A MI c4 /
维普资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年第2卷第2 08 9 期
氟 喹诺酮在治疗 呼 吸道感染 中的合理应用
王 菊仙 ,刘 明 亮 编译 郭 慧元 审校
( 中国医学科 学院北京协和 医学 院医药生物技 术研究所 ,北京 105 ) 000
摘 要: 呼吸道感染对 公共卫生的影响 日益 严重 ,其 中下呼吸道感染是 导致严重疾病和 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 一。临床上 的绝大 多数抗生素处方 与呼 吸道感染有关 这 可能是细菌 的耐 药性在社 区和院 内迅速增加之故 。因此 ,这又成为促进药 物化学 家加快研 发新 药物( 新氟喹诺 酮) 如 的主要推动力。 新 氟喹诺酮对 大多数重 要的呼吸道感 染病原 菌( 包括典 型和非典型 病原菌) 有 良好的抗 菌活性 ,其 药效学和药动学 具
环丙沙星对革兰 阴性菌具有优秀活性, 其N— l 位环
丙基( 创了l环 丙基 氟喹诺 酮 的先河 ) 使本 品具 有 抗 开 一 是 需氧菌广谱 活性 的最为重要 的结构片 断之・ 。 l N—位引入 24二氟苯 基 的氟喹 诺 酮化合 物 对肺炎链 球 菌的 活性 得 ,_ 到普遍增 强。
l 丙基一一 一 环 8甲氧基氟喹诺酮( 如莫西沙星和加替沙 星) 琼 脂 培养 基培 养 的野生 型 金葡 菌具 有 致命 性 的杀 对 灭作用, 而且未发现耐药突变株的产生。 而对照组中相

喹诺酮详细讲解

喹诺酮详细讲解
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
润性阴影,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 并除外肺TB、肺部肿瘤、肺不张等, 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意识障碍。 2、呼吸增速≥30次/分. 3、PaO2<60mmHg, PaO2/FiO2<300. 4、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 5、BP<90/60mmHg. 6、少尿:尿量<20ml/h,或<80 ml/4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P - v a l u e
0 . 0 4 5 0 . 0 0 9
结果: 莫西沙星较对照组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
Niederman M. et al., Respir. Med. 94 (Suppl. A): A14 (2000)
喹诺酮类药物总结与展望
• 历经40年发展,氟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感染性
头孢克洛
0.25
4
75.8% 10.5% 13.7%
青霉素
0.063
2
62.1% 27.4% 10.5%
红霉素
0.25
4
51.6% 14.5% 33.9%
新喹诺酮对流感嗜血杆菌增强
抗菌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n=41)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 莫西 加替 左氧 环丙
头孢克洛 阿奇
MIC50 ≤0.0313 0.063 0.125 0.125 1 1
MIC90 0.125 0.25
1 1 4 4
S
I
R
100% 0
0
97.6% 0
2.4%
97.6% 0
2.4%

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摘要】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疗效显著。

本文通过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以及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量在抗菌药物中排在前列。

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些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除保留了环丙沙星等老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G-杆菌活性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对肺炎链球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对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亦有良好活性。

这类药物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疗效显著,已广泛用于临床。

1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药物动力性特性好、作用机理独特、抗菌后效长、高效低毒等特点。

在常用于治疗社区感染的三大类药物(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中,喹诺酮类在抗微生物谱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抗菌谱能覆盖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六大致病菌即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塔莫拉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而β-内酰胺抗生素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完全无效,大环内酯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差,肺炎链球菌等耐大环内酯革兰氏阳性菌也逐渐增多。

1.1 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是第一个上市的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环丙沙星,对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菌的活性优于环丙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的耐药选择明显低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1],但近年来耐药性监测发现,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缓慢上升趋势。

1.2 加替沙星加替沙星与环丙沙星相比,最大特点是拓宽了抗菌谱,其抗G+菌、G-菌和厌氧菌的活性显著,与氧氟沙星又想死的抗绿脓单胞菌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幽门螺旋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高活性,对耐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链球菌以及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性的流感嗜血杆菌均有效[2]。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摘要】目的:对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来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

方法:随机选取80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其中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与细菌的清除情况上均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的效果要略好于对照组。

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71-02左氧氟沙星为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型的抗菌药物,它具有组织渗透的性能好、抗菌力强以及鲜有不良反应的特点[1-2]。

本文选取了某医院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的80例确诊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病例,深入探讨了左氧氟沙星对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医院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的患有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病例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0例。

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中度患者21例,轻度患者19例。

患者年龄大致分布在23~78岁,平均年龄为574岁,病龄大致为8~27d,平均病例为138d;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中度患者26例,轻度患者14例。

患者年龄平均为19~72岁,平均年龄596岁,病龄大致为7~23d,平均病龄为124d。

两组患者在自身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以及患病时间上,均无明显差距(P>005),且所有患者在是实验前的48h内都没接受任何其他的相关治疗,因此双方存在可比性。

12病例排除标准:本次试验中凡是对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产生过敏现象;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衰弱或癫痫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妊娠和处于哺乳阶段的妇女;已使用其他的抗菌类的药物的患者均不可参与该试验。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摘要】目的讨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青霉素和氨基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我国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中仍然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临床常见病。

根据国外的统计,其发病率每年约为5-11例次/1000人,仅美国每年就有大约560万人罹患CAP,用于CAP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84-100亿美元/年。

虽然CAP的总体病死率并不高,但由于发病人数众多,所以CAP始终高居致死疾病序列表的前列。

为了规范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998年5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参考国外若干指南和有关文献,结合我国当时有限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经各地专家反复讨论后,制订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在遏制抗生素滥用、改善经验性治疗的疗效、强化病原学检查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CAP的病原学特点(致病原的构成情况、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性等)不可能长期一成不变,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也不会完全一致,同时,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投入临床应用,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在不断出现,因此,定期对原有的指南进行再评价和修订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2-58岁,症状:高热,体温最高40°C,流鼻涕,畏寒、咳嗽、有轻微喘憋,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6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有效的为患者治疗,从而达到合理有效的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16
关闭和缩小突变选择窗
现行以MIC为根据的抗菌治疗立足于“消除 感染”,为防止突变株出现和进而被选择形成 耐药菌群,在新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在金葡菌、 肺炎链球菌和分枝杆菌的研究中提出“防突变 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 MPC)的新概念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29
新喹诺酮对卡他莫拉菌活性增强
抗菌药物对卡他莫拉菌(n=27)的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 莫西 加替 左氧 环丙 头孢克洛 MIC50 ≤0.0313 ≤0.0313 0.25 0.125 1 MIC90 0.125 0.25 1 0.5 16 S 100% 100% 96.3% 96.3% 85.2% I 0 0 0 0 11.1% R 0 0 3.7% 3.7% 3.7%
Source: Joseph M. Blondeau, etc, 2001: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Feb. P433-438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20
(log10)
C8-methoxy 喹诺酮
MIC Mutant Selection Window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17
关闭和缩小突变选择窗(续)
突变的发生频率是10-7~10-8,按现行MIC 测定方法,将接种菌量提高至1010,在此浓度与 抗生素共同孵育,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浓度被称 为暂定MPC(Provisional MPC,MPCpr)。以 MPCpr为上界,MIC为下界的浓度范围称为突变 选择窗(Matant selection window)。
肺链 流感嗜血杆 克雷白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嗜肺军团菌
阳性率 11.7% 可疑阳性率
8.7%
6.8% 3.9%
21.4%
2.9%
2.9%
注: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的诊断都按照双份血清IgG抗体4倍增高或减低来确定的;可疑阳 性是指痰或咽拭子支原体PCR阳性,而血清抗体未达到4倍的变化。
肺炎链球菌、非典型致病原(尤其肺炎支原体)可能为我国CAP的主要 致病原。 选择能够同时有效覆盖这些致病菌的抗菌药物,成为治疗成功的关键。
MPC
Fraction of colonies recovered
C8-hydrogen 喹诺酮
MIC
MPC
Drug Concentration(log10)
新喹诺酮-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认识新喹诺酮 新喹诺酮更适于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新喹诺酮的临床应用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主要特点:与环丙沙星相比,新喹诺酮半衰期延长、AUC增大、不良药物 相互作用减少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13
能否减少和防止耐药 药动学/药效学(PK/PD)的研究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14
喹诺酮-PK/PD
浓度依赖型:Cmax/MIC,AUC/MIC(AUIC)
G+球菌、免疫健全患者:AUIC≥30 G-杆菌、免疫损害患者:UIC≥100(125)
2
新喹诺酮-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认识新喹诺酮 新喹诺酮-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治疗 新喹诺酮的临床应用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3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细胞的DNA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 主要作用的靶酶:拓扑异构酶II及IV
传统的喹诺酮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DNA旋转酶) 新喹诺酮既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 , 也作用于拓扑异构 酶IV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4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拓扑异构酶使DNA超螺旋和解旋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5
新喹诺酮-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认识新喹诺酮 新喹诺酮更适于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新喹诺酮的临床应用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6
喹诺酮的发展阶段
阶段 一代: 品种 萘啶酸 吡哌酸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斯帕沙星 格帕沙星 莫西沙星 克林沙星 加替沙星 作用特点 G-菌,对大肠杆菌敏感, 只用于肠道、尿道感染, 毒性较大 对G-菌效力较强,体内较稳定, 毒性降低,可用于各系统感染 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菌 的抗菌活性 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强了 对抗G+菌活性,增加了 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注:喹诺酮对卡他莫拉菌的折点是参照NCCLS的流感嗜血杆菌来决定的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30
新喹诺酮对非典型致病原的活性
MIC90 环丙 左氧氟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嗜肺军团菌 解脲支原体 2 2 0.03 8 0.5 1 0.015 1 曲伐 0.25 1 0.008 0.25 莫西 0.12 1 0.015 0.25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26
我们能否采用更有效的方法 快速治愈呼吸系统感染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27
新喹诺酮对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增强
部分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n=124)的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 莫西 加替 左氧 环丙 头孢克洛 青霉素 红霉素 MIC50 0.063 0.125 0.5 0.5 0.25 0.063 0.25 MIC90 0.5 1 2 8 4 2 4 S I R 96.0% 0.8% 3.2% 94.4% 2.4% 3.2% 91.1% 2.4% 6.5% 68.5% 12.1% 19.4% 75.8% 10.5% 13.7% 62.1% 27.4% 10.5% 51.6% 14.5% 33.9%
22
呼吸系统感染日趋增多
主要影响因素: 社会人口老龄化 许多国家低龄、女性吸烟者逐年增多 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现代都市人机体免疫力逐年下降
繁重的社会工作剥夺了体育运动时间
Keith Klugman South Africa / USA ECCMID 2002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23
美国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情况
抗革兰阴性杆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似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8
呼吸喹诺酮(续)
药物: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吉米沙星-FDA特批 司巴沙星-退市 左氧氟沙星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9
因安全性问题被限制使用的几种喹诺酮
替马沙星 格帕沙星 曲伐沙星 斯帕沙星 洛美沙星 依诺沙星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15Biblioteka 肺炎链球菌应用喹诺酮的PK/PD
药物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左氟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MIC90 1 2 1 0.25 0.12 标准剂量 750µg bid 400µg bid 500µg qd 400µg qd 400µg qd 24hAUC 40 45 48 33 48 AUIC 40 23 48 132 400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28
新喹诺酮对流感嗜血杆菌增强
抗菌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n=41)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 莫西 加替 左氧 环丙 头孢克洛 阿奇 MIC50 ≤0.0313 0.063 0.125 0.125 1 1 MIC90 0.125 0.25 1 1 4 4 S 100% 97.6% 97.6% 100% 97.6% 90.2% I 0 0 0 0 2.4% 0 R 0 2.4% 2.4% 0 0 9.8%
10
莫西沙星
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是环丙的64倍 抗肺炎衣原体活性是环丙的17~33 倍,红霉素的4~8倍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11
莫西沙星(续)
抗肺炎支原体活性与司巴沙星相仿 抗厌氧菌活性强于环丙 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与利福平相当或略强,尤 其对耐S.H株。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12
新喹诺酮-药代动力学改善
口服单剂量氟喹诺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 剂量 C max t max AUC t1/2 是否要调整剂量 否 是 是 是 否 否 不清 否
名称 (mg) (ug/ml) (h) (mg/L.h) (h) 肝损害 肾损害 莫西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斯帕沙星 400 500 500 200 3.34 2.30 5.08 0.77 1.0 1.2 1.7 4.4 33.8 10.1 48.0 20.8 12.1 3.5 6.9 18.7
CROTC
中国呼吸道感染门诊治疗 学术讨论会
主办单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承办单位: 中国呼吸道感染门诊治疗协作组(CROTC) 协办单位: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CROTC
第四讲 新 喹 诺 酮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 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XXX XXX医院 XX科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新喹诺酮与B-内酰胺类相比抗非典型致病菌活性增强 新喹诺酮与大环内酯类相比抗细菌谱更广、活性更强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32
国际指南-门诊患者部分
IDSA Macrolide or Doxycycline or Fluoroquinolone COPD – new macrolide COPD – recent antibiotic Rx – fluoroquinolone CP disease or Risk Factors - β-lactam + macrolide/doxycycline or Fluoroquinolone CIDS-CTS no modifiers – macrolide or doxycycline ATS no modifiers – new macrolide or doxycycline
CROTC门诊治疗学术讨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